在这个城市暗淡的土地上,许多失去光芒的星星,坠落于此,四散分开。
她们都很寂寞,有着悲伤的回忆。
地位金钱和人际关系,现在拥有的东西,已经不能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任何改变。
看不到未来,十年后的自己,连想都不愿意想。
为什么呢?
自己的生命就像羽毛一样无足轻重。
温柔的星星们,耀眼的星星们。
为她们那熠熠星光,添上一点缤纷的色彩吧。
只要这么做,大家一定会为了你,闪闪发光。
面对丈夫的小小不忠,松隆子的一念之差,酿成了一段曲折的故事。
影片高潮,丈夫应该是爱上了那个公务员吧,所以才会给察觉了这一切的松隆子那么一长串描写。
不明白女人的心。
松隆子明明可以和那个好好店长开始一段新人生,却最终压抑了自己,或者说选择了逃避。
妳到底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持续地面对、教唆丈夫的欺诈行为呢?
我想,妳一定是射手座的。
你坚强地活了下来,坚强地爱着那个妳选中的男子,坚强地忍受着长期报复带来的复杂情绪。
我和妳在一起,我好好爱妳,不一定拯救妳,但一定会和妳一辈子。
看到一段话:男女之间,可以有纯友谊,只要一个打死不说,一个装傻到底。
你对一个人有欲望,那叫喜欢,你为一个人忍住欲望,那叫爱。
茶凉了就别再续了,再续,也不是原来的味道了;人走了,就别再留了,再留下,也不是原来的感觉了;情没了,就别回味了,再回味,也不是原来的心情了。
慢慢的都会远,渐渐的都会淡,拥有时,好好珍惜,离开了,默默祝福,人生的旅途,没有人陪你走到最后。
那些,擦肩的缘,路过的份,那些,付出的真情,遇到的真诚,那些,曾经的感动,真情的动容,都是记忆深处一朵清浅的花,即使瞬间绽放,也会暖流满心。
所以爱自己,爱家人,爱守在身边人,因为一辈子不长,下辈子不一定会遇见!好好珍惜……
电影开场一串上场人物和城市剪影的剪辑,很是干净利落,也由一场大火拉开贯也和里子故事的序幕。
火中贯也不顾自己妻子的劝阻,甚至不顾自己的安危,想挽救这个自己和妻子经营多年的料理店,可是已无力回天;他只“救出”了一把自己最常用的料理刀。
这把刀一直陪伴贯也在食客们面前展示自己的厨技,也最终把他送进监狱。
有人说贯也和里子是始终相爱的,因为影片有意无意在透露着,比如片中贯也回家后怕里子着凉,用脚垫起里子的脚;比如结尾两人对海鸥声音的注目;然而我觉得爱不爱已经不再重要,关键是里子看透了一切,如果大家还记得片中那个里子蹲下看见老鼠的那一幕,而且还给这个小动物定格不少秒,那么也应该想到这个偷食的家伙不就象贯也么?
片中那把刀一直跟随着贯也,但当贯也在里子面前收起刀,要前去别人家借口“工作”时,这是一个转折点;也许说明贯也已经厌倦了和里子的“梦想”,而去找寻自己的梦想;当贯也骑自行车出门的路上也回了头,可是他还是决意要走,这时里子也出来挽留,却只有惆怅的望着他远去的背影。
说好了,不说结尾。
个人评分:8.0分,松隆子和阿部隆史扮演的角色在西川美和的循循“善诱“下,终于让一对貌合神离的夫妻之情归于虚无。
笑福亭鹤瓶演的侦探出来时觉得好亲切啊?
AS 导演 西川美和主持 王笑楠 翻译 中山大树 余梦娇 谢谢这么多观众来看我的片子。
这是2012年在日本上映的。
后来过了十二年了,我一次都没有看过。
我有点不放心能不能回答你们的问题,所以我带了那个时候的册子。
《卖梦的两人》是先有小说还是先有电影呢~一开始我只是想拍一部关于骗人,两个骗子都故事。
什么类型呢,我想还是关于结婚比较有意思,因为经常听到这样的新闻。
骗婚跟人这样的寂寞的感情有关系。
所以我想拍这样的故事。
我都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写,我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有小说版的,《蛇草莓》有没有。
《卖梦的两人》后来我写过短篇,跟这个有关的故事。
这个短篇叫《Midori的春天》,这个女孩子是被男人骗的,电影里没有Midori这个女孩,小说是从Midori好朋友的视角写的。
《卖梦的两人》卖的是什么梦、谁的梦~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这对夫妻他们的梦,想开一家很好的店。
另一个意思是被骗的这些女孩子,她们想见到一个很好的男人,这样的梦。
这对夫妻是把他们的理想卖掉吧。
以女性为主要角色,买梦人也好,卖梦人也好,折射出的女性困境有什么共性吗~以前一直拍男主人公的故事,有人问我作为女性导演为什么不拍女性的故事。
但是我想虽然我是女性,但我也可以拍男人的故事,这是比较自由的。
拍了三部以后,我想我也可以拍一部女人的故事吧,我也到了这个时候了。
在日本,很久以前就开始,女孩子也比较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工作,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自己的地位,在各种各样的领域上选择自己的人生。
这个电影里面各种各样的女孩,各种各样的故事,她们相信自己选择的人生是非常完美的。
但是一方面,现在还是很多人认为,找到一个男人才能得到幸福的,结婚才是幸福的。
也有很多人问,你什么时候结婚呢,你什么时候得到幸福呢。
所以虽然现在人生上的选择已经是非常多样了,但是一方面还是比较传统的这种概念,结婚啊家庭啊,这样的一个压力是存在的,尤其是过了三十岁以后的女孩子吧,十几年前我拍这个片子的时候是存在的。
这些女孩子的心态是没有信心的,这样的人她们怎样才能做幸福的人生讷,幸福是什么呢,我是通过这样骗婚的故事来讲她们的幸福。
关于像女子举重运动员这些离我们比较远的角色,塑造这些角色的过程中做了哪些准备~我想在这个电影里面出现一个运动员,想想什么样的类型的运动员好的时候,我也查了很多。
我觉得为了她们的练习、锻炼,可能需要很多的肌肉的、或者说是体重的,这样可能比较合适,所以选了她。
而且我也比较喜欢看举重。
那个时候呢,我也去调查,我也见了很多奥运会的举重的运动员,问问她们的话啊,聊聊天啊,我也去了她们训练的地方。
关于举重运动员演员选择的小故事~我选演员的时候找了一些体重超过80公斤的演员。
那个时候我选了她,她是一个剧团的演员,叫江原由夏,她为了演这个角色,跟奥运会的教练练习了三个月。
她是非常有才华的,她可能如果不参加我们这个戏的话可以当日本的代表了。
练习的时候那些教练都觉得非常合适。
听说这个演员在体育比赛种也得过奖~她也参加过比赛,有很好的成绩。
听说导演和松隆子女士都去考了叉车的驾照,这是拍电影必须的吗,必须拿到执照才能去演这样一个段落吗~ 如果拍这个镜头的话会有很多人看嘛,如果他们发到网上的话会有麻烦。
所以我们花了四天的时间去考。
松隆子在日本也是非常顶级的演员,但是没有拍的时候她是不像演员的,所以走在街头没有人发现。
那个四天我们一起在教室里学习,开那个车,没有人发现她是松隆子。
最后我们考上了跟她们说了,他们都很惊讶。
一起学的都是男的,他们是工作需要吧,我们也是学得非常认真。
关于结尾海鸥意向~我已经不太清楚了,但是那两只海鸥是一起飞的,如果一只没有了剩下的一只还是可以继续飞嘛,可能预示了当时的妻子以后,会有这样的隐喻吧。
关于胶片和数字~那个时候数码的技术一直在进步,已经达到了和胶片差不多的水准了。
之前的时候我一直有对胶片的信仰,觉得胶片一直是好的。
但是我们在一个地方试了一下胶片和数码的画质,我们都分不清哪个是胶片哪个是数码拍的。
用数码的好处,一个是我们拍夜戏比较多,胶片需要很多的灯光,数码可以减少很多,整体的成本就下来了。
另外一个是可以调色,影片中有季节变化,绿色树叶子变黄、变红,后期是可以调色的。
关于大银幕和流媒体~真正好看的电影应该用手机也是好看的。
但是可能最大的区别是声音吧。
在家里的音响也是很好的,但是很多电影都考虑声音的效果,左右啊,前后啊,在这样的电影院和用手机看,体验是不一样的,记忆也是不一样的。
观众提问~ 关于女性换卫生巾的画面和自慰的画面~那个镜头表达的是他们夫妻之间没有了性关系。
虽然他们工作也忙,但是也会想要孩子吧。
因为这个男人在外面找很多的女人,也是妻子让他做的。
但是因为这个丈夫一直在外面,他们夫妻间没有性关系,没有孩子,每个月她看到(经血)就会感叹唉,没有孩子,就想表达这样的关系。
关于老鼠是经过训练的吗~那个老鼠也是副导演养的。
这个副导演养了两只老鼠,因为这个老鼠拍完之后也不能放出去,所以他养到死。
这个副导演是单身的,他一直生活,照顾这只老鼠。
拍摄过程中,他们关系已经很好了,老鼠一直在副导演的腿上。
关于夫妻两人的情感,是否有发泄的情感,复仇行为伤害的都是其它女性,应该怎么理解~这个主人公不应该恨其他的女人吧。
虽然这个里子是很强的女人,但是她太依赖自己的丈夫了,把自己的人生都托到丈夫的梦想了。
如果把自己的梦想就是一直寄托给别人、自己的丈夫的话呢,感觉就是自己牺牲了。
如果一起努力的话还可以,但是有矛盾的话这种力量会逆行,我做了这么多为什么还会这样呢,她会开始恨自己的丈夫、恨周围的人。
所以她心理上的黑暗的部分不是因为她丈夫对她的背叛吧,是她自己的心理的问题,她自己的黑暗。
关于家庭这一单位在时代中的变化和在作品中的反映~日本的女性也变了吧。
但是呢,我这次来到北京之后呢,这三天我也听了一些中国人讲的中国的女性比日本的强很多,我也很惊讶。
日本还是比较传统,男人去外面工作,是家庭的顶梁柱,女人在家里做家务、养孩子、照顾老人,一直是这样的价值观的。
虽然后来也慢慢的变化,可能正好我做这部电影的时候是变化的时候吧。
可能这五到十年间是慢慢变了,也开始做家务了,可能以后会像中国男人那样做家务吧。
关于影片丈夫说松隆子也不是什么美女,虽然认同女性让男性卖的设置,觉得阿部先生有点出戏~我也不好告诉阿部先生就是他不帅。
当初我也想如果找一个很帅的男演员演这个角色是比较合适的。
我在这个电影的调查过程当中,我也找了侦探,他也接了很多骗婚的案件的,他也告诉我,很多这种骗婚的男的,就是长得不怎么样。
其实长得很普通的男人呢,可能更好骗女人,因为这个男人长得很帅的话,可能女孩无意识地、潜意识地就是有一种戒备。
所以我想找一个很普通的外表的演员更适合。
但是我也不能说阿部是这样的人,但是我还是找了他。
很多人举手,我也回答不了那么多问题,但是我已经感到很高兴了。
两人一直都是有良知的 一个细节是他拿到钱以后到她打工的店门口 冲她晃晃手里的信封 她很开心的笑 然后两个人一起骑着自行车回家去 每骗一个人都不忘开借条 然后把借条全都贴在墙上经常拜拜 许愿说以后挣钱了一定会双倍奉还直到他越来越入戏 她越来越寂寞 两个人的轨道开始偏离 直到他去扮演别人家的女婿和爸爸 入戏太深 积重难返回到原点后 依旧是独立又互相扶持的两人
由于是现场速记+翻译不精确,部分内容需要大家自己意会。
本文内容可以转载。
——————————Q:未来您会想带来怎样的作品?A:我故意每一部都改了主题,因为我不想反复拍同样的内容。
所以虽然这次是踏入谎言的喝酒主题,但今后我的片子可能没有那么多谎言。
下一部打算拍二战结束后东京的故事,我没有拍过过去时代的电影。
因为是我不了解的时代,所以需要花很长的时间研究。
以前我不大愿意做要花很长时间做的题材,这也很花钱,但我觉得现在可以做了。
Q:您是如何考量片中的举重选手。
A:我想的是要有一个运动员,考虑了很多种适合我的角色的运动后,有三种留下来——标枪、举重、柔道。
这几种运动在传统观念里比较男性,如果在这样的项目里要得到最好的成绩,可能保持不了美丽的身材,需要很重的体重和很多肌肉,要像男人的体格。
虽然他们的外表和所谓的美丽的身材有差距,但我看这种比赛时,觉得她们很美。
但是如果他们在运动之外的普通生活中,会遇到别人说他们的坏话,哪怕是女性都会说有偏见的歧视的话,所以她们也会有自己的烦恼,也会有困惑,所以我选择这样的角色。
片中的演员为了演戏去练习,发现了自己这方面的才华。
教练说很可惜,如果她再早一点练习,是可以去奥运会的。
Q:如何突破性别的视角?
妻子知道丈夫出轨一开始很生气,后来却决定一起和他去做这件事,她是怎么转变的?
A:虽然是表面的情感,两个人如果一起工作的话,他们的感情也会抓回来,可以一起生活下去。
但是如果做了一个新的店,又回到了两个人的关系,但他们的关系未必回到原样,表面的恢复也不一定是恢复。
可能对她来说,开不开店已经无所谓了,而是保持这种游戏,至少不会分手,可能这是她最重要的意图。
Q:导演是看了鬼子来了才觉得香川照之适合哥哥的角色,想问问导演的观影习惯,比如要看多少数量,比如有没有考虑这个角色是不是适合放进自己的电影。
A:我自己想的是,要看很多的片子,老的新的都要看。
虽然我做这个工作很多年,但有很多片子还没看过,要说的话还是很尴尬的。
电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有时看老片子会很惊讶,这个年代已经能做到这个程度了。
新电影也有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比较好的片子,也有意想不到的片子。
在北京看了杨荔钠导演的《妈妈》,其中女儿先得了老年痴呆,我不知道她是怎么想出来这样的故事。
我觉得要看很多电影,但我写剧本时看不了很多电影,因为我自己写故事时,要集中在自己的剧本里,不想受别人想法手法的影响。
所以我写剧本的时间里,有时一个月一部电影也不看。
那摄影灯光音乐这些所有的因素,我也会受影响,哪怕看烂片也会受影响——烂片是这样的,烂片是这样拍的。
有时候我会看到很好的电影,比如这个演员这个灯光好,但有时候完全都不想,我看到这样的片子是最开心的。
Q:如何处理日本传统美学与谎言之间的关系?
A:在日本也一样,就是不要骗人,传统道德里也没有说可以撒谎什么的,但是我觉得日本可能是很难表达人的本性的民族,日本人可能比较在意表面的东西,片子里的角色假装很成功做的很好,但他们不会讲出自己的心里话。
所以我电影里的人物,看不出来她们心里想的什么,也不太说话,一直忍耐,这样的人在日本传统社会中比较多。
所以在这样的文化里,很多人是不得不撒谎。
比如说在这样的Q&A环节,中国观众会很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觉得非常直接,但日本不同的,很多人有很多问题想问,但就不说。
Q:导演拍女性为主角的电影,会强调什么特质?
导演喜欢的作家?
A:我现在准备的下一部的主角是女性,第一次拍少女角色。
听说很多人也知道太宰治,我也很喜欢。
他写了很多人的黑暗的或狡猾的部分,不能展示给别人的部分。
很多人看了会想,他写的是不是我,所以我也想这样的文章。
我非常喜欢西川美和,她的电影虽然总有节奏上的问题,但总体来说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韵味,令人看完茶饭不思。
我第一次连续看完《蛇野莓》和《摇摆》,几个小时不愿开口说话。
看得多了,会觉得她的风格似曾相识,故搜索一番,果然,她曾做过是枝裕和的助理导演。
我说西川美和和是枝裕和风格相似,似乎只是一家之言。
因为日本的“另类”家庭电影,似乎都是这个样子。
今年《小偷家族》摘得金棕榈,我写了不少稿子,面对是枝裕和的影片,总是有很多想说的话,即使语无伦次,但平复了心情,也总能慢慢整理。
不同的是,看完西川美和的作品,却总觉心里空空,似乎有千言万语,却好像无从谈起,张开嘴才发现无话可说。
西川美和镜头的成熟度远超她自己。
看着一帧一帧画面,似乎不可名状,但在无边无际之时又有所克制。
不引导也无刻意安排,自生自灭任其发展,只种因不问果,故事信手拈来。
与其追求巧妙情节,不如还原故事本真(仅类型片内),“看电影是偷窥别人的生活”。
《卖梦的两人》2012年上映,上映的时候不怎么火,以后也不会再火,我也是冲着松隆子(《告白》)才看的这部电影。
故事中有一对开料理店的夫妻,生活平淡幸福,直到一场大火摧毁了一切,十年的苦心经营化为灰烬。
丈夫自甘沉沦,与店里熟客醉里偷欢。
事情败露后,妻子气愤之余得到了启发。
她命令丈夫勾引那些身心寂寞的女人,以结婚为诱饵骗取钱财,目的是重开料理店。
电影海报就是火灾当时。
看了海报,我仿佛醍醐灌顶,感觉这电影的艺术性与结局无关。
无论结局怎样,电影的高潮从夫妻二人做出选择那一刻开始升华。
“卖梦”的意义是“诈骗”,日式家庭电影总绕不开犯罪因素。
我想日本导演如此偏爱这两个元素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它们正代表着两个人性感情的极端:温暖的家和冰冷的恶。
当亲情与爱情遭到考验,人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维持“人性”吗?
《卖梦的两人》剧情尺度大,镜头尺度也大。
在这样“反人性”、“反伦理”的诈骗下,“罪犯”妻子的目的居然显得十分可笑。
她费尽心机、害人害己,只是为了回到大火之前的生活。
假如没有那场大火,假如他们的生活还和以前一模一样,这样的故事还有可能发生吗?
人究竟是知足的还是不知足的?
人世间最大的谜题,就是人。
人介于天使和魔鬼之间,不是代表着平均的善恶,而是表示,人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魔鬼,善与恶,一念之差。
“卖梦”,到底是贩卖希望、还是以希望赌博?
人是梦的奴隶,而梦让人绝望,绝望之后,人却不迷失,也不敢毁弃。
从一开头就觉得一定会是很悲惨的结局,看的是活一直提心吊胆。
渐渐明白标题里“卖梦”两个字的含义,是个很强大又深刻的话题。
很多段不同的人生,女人真是很奇怪的生物,无尽的欲望,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呢。
其实是个很好的故事,可是为什么拍出来的感觉特别不好呢。
松隆子,我的女神。
"卖梦"不过是行骗的一种褒义叫法。
本来是一对幸福的酒馆夫妻档,一场大火夺去两人所有。
然后,妻子指示丈夫开始骗情偏色又骗钱的行当。
尽管是个道德沦丧的故事,却被女导演西川美和拍的温情满满。
最终逻辑混乱,自己把自己套死。
第二次看卖梦的两人,感触更加深刻。
卖梦的两人,第一次不知道梦想是什么,以为是在出卖他们的人格和品性。
看了一番影评之后,终于明白了他们卖的梦是什么,卖的就是希望,是无数在暗淡城市里迷失了自我的的中年女性寻找的一丝微光。
松隆子在片中的演出,前半段延续了其一如既往的暗黑风格,外表是一个温柔贤惠、精明能干的家庭主妇,她的梦想很平凡,只求一个能有一个平静、安稳的幸福家庭。
但是一场无情的火焰却吞噬了一切。
吞噬的是一个平凡主妇的所有。
吞掉了财富,也吞掉了贯也生活的勇气。
面对着一个朴实却又懦弱的丈夫,留给她的只有选择坚忍。
片中里子是一个具有极具悲情化的角色,是一个让人同情却又恨其冷酷无情的错综复杂角色。
如果作为一个男性个体,里子的性格将会造就一个幸福家庭。
然而不幸的是,在传统意义上,里子与贯也的性格发生了错位,本该坚强、冷静、睿智的男性贯也,性格却是柔弱、无主见、孩子气的丈夫,相反的,里子却是一个坚韧、成熟、有原则、乐观积极的老婆。
性格颠倒的结局,在静如止水的生活里可以相安无事、相敬如宾。
然而,遭遇生活的变故之时,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迅速深化,里子依然淡定自若笑对生活,而贯也却经受不住冲击,自卑、嫉妒、无力感在心中以野火燎原之势滋生,最终让习惯于逃避的贯也走向了道德的困境-背叛。
抽象条件下的里子本应幸福,然而被强行嵌入具体的社会,束缚在了社会理念、道德下的里子绝望了,自己无怨无悔的坚守换来的却是无情、无奈、可怜而又可恨的背叛。
至此,里子坚韧品质滑向了生活的阴暗面,变成了极端的报复、冷酷,将自己的丈夫一步步逼向了自己精心设计好的情感骗局,像那些她心中仇恨的女性兜售梦想。
悲剧的另一方面也在于她作为女性渴望幸福、关爱的本质一面。
毫无疑问,里子摆脱了传统的男权,充分张显了自身的才干,获得了女性主义价值诉求,可是,得到这一切的代价却是惨痛的,在影片最后的一幕中,她输给了一个传统的相夫教子的公务员女性,没有她的漂亮、没有她的才干,唯一有的只是一颗温柔的心,贯也在女性场中漂泊了一圈之后,找到了家的归属,把象征他灵魂的刀都带入了她家,在那里寻找到了内心的片刻宁静与温馨。
里子的悲剧在于:对不起,身而为女人。
西川美和的电影在总体上常给人一种莫可名状、甚至是语焉不详的印象。
她影像的成熟度远超其年龄,像一个智慧长者般对世事不加评判,任它生住异灭,聚散悲欢。
大仁不仁,大智若愚,这是我能够想到的形容词。
导演的审美倾向及人生观是如此宽坦、淡泊,她的视角于是便广阔得吓人,此片一开场就撒下一张大网,把业力相同的众生慢慢聚拢到一起。
从这宏观的主题上着眼,这绝不是一部宣讲道德的电影。
两位主人公无疑在做非常不好的事情,但导演通篇没给他们贴上善、恶的标签,故事的进行仿佛混沌初开,清者上升,浊者下降。
正邪易位,只在倏忽之间,又极其自然。
丈夫屡次良心发现,但每次还是卷走了人家的钱,我只能说:这就是业力的不可思议。
有一幕戏,是他们俩看到电视新闻中播报一对夫妻虐待亲子,他们同声说这样的父母该受报应,而完全没想到反观自己的所作所为——无明愚痴的意味很明显了。
西川美和是悲悯的,只是她的悲悯出脱得极为简约,总带着一些冷意。
导演的成熟,还表现在她的克制上,总是能收得住。
她的字典里,你绝对找不到日本导演惯用的“残酷”、“厌世”这一类词汇。
她的克制之道可说是严格的、中庸的:当丈夫当面揭发妻子策划这一切的阴暗心理时,妻子眼看就要发飙(且按一般规律来说,她发飙完全合乎情理),然而,妻子竟硬生生刹住了车,她马上藉着投入生活的常态来掩盖、平息这场风暴。
这实在是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人生态度,你或许会说她是一个顾全大局的阴谋家,但我认为不是的。
导演从内心深处对“克制”的认同尽显于此:那是一种本能,是人心和世间界赖以维持平衡的微妙力量。
“克制”不是消极的忍让退缩,而是积极的以退为进。
那么,电影是否有为骗子开脱之嫌呢?
刚开始行骗时,妻子那一大段内心独白确实有点救世主似的冠冕堂皇。
但细想一下,他们之所以会乐此不疲地一直骗下去,乃至想停都停不下来,不得不说,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那种与陌生心灵坦诚相见的、暂时性的释放之感。
只看到眼前的一点闪光,而忽略未来的无边黑暗——受骗的如是,行骗的亦如是。
面对命运这道似乎无解的谜题,立场永远比策略来得重要。
影片中一个个可怜的失败者,都无非是被层出不穷的策略迷花了眼,而无暇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的立场。
一味地向前,等于是一味地逃避问题之根本。
失败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彻底的失败——罪人要不是进了监狱,也发现不了飞鸟的自由。
女神你现在是有多撒比西啊……已经喜欢上了用拍烂片来获得快感了么,还旬报十佳我擦,求央视打假啊,八点四十三分发。
好虐的故事,剧情太平,特别是结尾
2个多小时看得有些痛苦
贪爱嗜爱如女人,空洞起来还真是不管谁也好,能填补内心就感恩戴德的接受……有评论说该让园子温拍,园子温再炫也拍不出西川美和和是枝裕和这种平静下的暗流汹涌的片子。
看不下去
可以售賣的不是夢,是不滿足。
永远别拿爱当借口去伤害
2012 tiff 后半截拖得太长 音乐比影像讲究
看介绍还饶有兴趣,但没想到是个那么无聊的烂片,又臭又长!
看似软弱善良的丈夫是主导,事实上妻子才是真正的主谋。她挑选女人,敲定约会,撰写台词,安排进度。看似温柔忍耐的她,一层层剥落,压榨出内心的恶意。“只能辛苦工作的你,痛恨有钱乱花的女人”,她在报复女人们,也在报复丈夫。松隆子演出了那股明媚深处的黑暗。
题材不错但导演的风格平淡略闷,另外娘炮丑男骗财骗色这个设定有些缺乏说服力呀。
看不懂
我总是很怕看日本电影 不喜欢日本电影的节奏 他们有着自己的哲学和说话的方式 总是在说教 压抑着的人性和制度 让他们无限向往自由 但是社会的现实让他们无法抗争 只要稍微偏离自己本来的轨迹 等待他们的就是悲剧~ 平淡 温情 灰色 也许有一点色情 (很喜欢田中丽奈 她老了 可不少照片都是回忆)
后半段很莫名。
有点拖 | with Ken
满满的负能量
好压抑的文艺片。简单的夫妻合谋的故事 若是韩版 估计又成警匪片了。
刻意的荒诞
比较印象深刻的是 小纪说:“我有拜托你们给我幸福吗?” 还有男主的愤怒 还有女主狂吃东西的演技 女性导演还是会有属于女性的视角和细腻
把看着离谱的设定讲得还蛮合理的,几个受骗者的故事好像太重复了,需要合并同类项……松隆子好棒。映后观众反应阿部桑来演这个人设有点出戏,导演回答“事先找侦探事务所调研得知现实中搞婚姻欺诈的男人大多都长相平平,当然也不是说阿部桑不是池面……”我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