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导演米歇尔·弗兰克拍摄的反乌托邦电影《新秩序》(2020),讲述未来的墨西哥因贫富差距太大,导致发生暴乱,穷人闯入富人家中,开始抢劫,连富人家中的保安、女佣也加入抢劫的队伍,女主人在被迫打开保险箱后当场被枪杀。
城市一片混乱,军队前来镇压暴动的穷人,却趁机绑架敲诈。
新婚的女主角在前往看望前任管家生病妻子时,遭到军队绑架,在付了赎金之后,最终被枪杀。
导演用“新秩序”来命名这部影片,其反讽意义十分明显,在混乱无序年代里,没有法律、道德的约束,人们遵从的是动物法则。
因此,这个“新”其实一点也不新,只能说是远古时代人类实行的“动物法则”。
导演为了突出这种反讽意义,在电影海报中,故意将字母“E”反了过来,开口朝向了左边。
影片因强烈的政治寓言和反讽特色,2020年荣获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竟赛单元评审团大奖。
看着影片中的混乱场景,我想到了我国几千年来,每一次改朝换代时社会的混乱无序,其混乱程度远超过电影中的场景:农民暴动,军阀混战,整个社会没有任何秩序可言,无论贫富贵贱,生命都没有保障,在动乱中大批量的人被杀死,造成人口大幅下降,整个国家一片衰败。
1. 将军和将军背后的势力煽动穷人暴动。
2. 婚礼上提前坐车离开的几位显贵都是将军派系,他们知道暴民马上要冲进婚礼现场大屠杀,坐车提前离开。
3. 女主开车去老头家送钱,半路遇到军队封路,说那边不能去让她返回。
军队封锁不让女主去的区域是安全区,没有暴民打砸抢。
4. 将军以维持秩序为借口实行宵禁夺取政权5. 将军派系绑票权贵阶级家人勒索权贵阶级钱财6. 女主家的佣人拿到工作证去安全区拿赎金,被抓7. 将军怕绑票勒索富人的事败露,下令杀掉看押肉票的所有军人并焚尸灭迹,8. 带女主去佣人家,杀掉女主,嫁祸给穷人,说是穷人绑架女主勒索富人9. 找了几个替罪羊吊死给女主夫家泄愤。
女主丈夫和女主的公公,感激将军给女主报仇,并感激将军在这次暴动中对他们的保护和搭救之恩。
10. 将军和将军背后的派系通过这次暴动成功掌握政权。
我个人觉得,同样是杀富人的电影,此片甩《寄生虫》十条街都不止。
《寄生虫》单纯的只是满足了一小部分人劫杀富人的爽片,毫无深意。
而《新秩序》里,穷人暴乱杀富人都是上层阶级安排好的,穷人只是上层政治斗争的棋子。
电影里穷人只有在将军的允许下才能进行暴乱,将军说停,马上就得停,不听指挥的都会被杀掉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1《新秩序》以直白的方式揭示了贫富差距的现实图景,但这仅是它的起点。
在表层的阶级矛盾背后,它进一步揭示了权力的运作模式。
谁在煽动矛盾,并从中获利?
电影里的军方实则指向手握权力的政要。
权力的运作模式是:先制造(并放大)阶级矛盾,使社会走向失序;进而以维稳为借口动用武力,消灭异己分子,从中获取最大利益。
看来,现实世界的图景不只限于和谐的官商勾结,两者一同剥削平民;还有另一层现实,即资本家也是被剥削的对象。
在阶级金字塔的上端,原来还有高人,那些不可见的掌控权力之人。
这难道不正是集权政体或独裁政体的运作方式?
权力不受制约。
大多数时候,权力和资本相安无事,狼狈为奸组成利益共同体。
只有资本依附于权力的时候,没有权力依附于资本的时候。
只要没利可图,或资本反制,权力就可以干掉资本,而资本只能乖乖受死。
2《新秩序》呈现了两组交错相对的人物,这两类人物的形象与阶级无关,而与人的本性有关。
老仆人菲利普因为妻子要动心脏瓣膜手术,无奈只能跑到老东家家里求帮助。
母亲拿给菲利普的钱是从别人那“搜刮”来的,而她的保险箱里放着巨额的礼金。
女儿玛丽安娜选择离开自己的婚礼现场,跑去救助菲利普的妻子,起因于她的善心和感念旧情。
玛丽安娜与她父母代表的吝啬资本家形成了对比。
同为帮佣,老人的侄子和妹妹为了救出绑架的玛丽安娜,跑到富人家要赎金,他们与同为家仆的暴乱分子形成了对比。
如果说玛丽安娜主动将自己的身影从上的基层往下的阶层移动;那么老人的侄子和妹妹则代表着相反的运动。
前者是富人为帮助穷人进入穷人区,后者则是穷人为帮助富人来到富人区。
移动的动力来自于一种人本性上的善良:“怎能在别人的苦难面前转过脸去”。
电影里的封锁并非只是物理意义上的,更是文化层面,两个阶层的人因为封锁区隔了开来。
3我们思考穷人的暴动是否也是军方密谋所为?
这当然是很可能的。
通过秘密关押落难的富人,伪造绑架案件来骗取富人的赎金,以此牟利。
只是如意算盘抵不过人性的自私,竟然有军人暗中不按规矩办事,私要保费。
长官知道后自然是不能忍的,他亲自出面下手灭口,以防止绑架阴谋泄露,并且嫁祸给穷人。
从而将社会的矛盾重新归置到阶级上,防止破坏权力与资本的利益共同体。
嫁祸给穷人实在是牛逼又深刻的一笔,将社会的“腐败”法则揭示得淋漓尽致。
前按:《新秩序》这部电影看完已经半年有余,至今回想起也会心有余悸,惊悚得令人近乎窒息……此前,在《鱿鱼游戏||乌托邦里的小秘密》中提及一个名词“反乌托邦”。
故而敢于忍住愤懑,小心翼翼地推介这部戏,也为了普及常识:什么才是真正的反乌托邦电影。
墨西哥电影《新秩序》也有另外一个片名,叫《少数人的梦想》,讲述在不远的将来,墨西哥城发生了民间暴动和军队政变……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新娘玛丽安对曾经的仆人在自己婚礼上前来寻求帮助,心生恻隐。
眼见一家人对此近乎无动于衷(比起家族里谈笑间就能赚取的巨额利润,他们“施舍”的那点钱,根本就是微不足道,也不能解决仆人的问题),玛丽安决定亲自提供帮助。
然而这一次离开家门,她就再也没有回来。
信息是有价值的,交换信息就能夺得先机,攫取利益……重要的信息,甚至会有决定生死存亡的关系。
信号首先出现在婚礼上,政//要们在接听一个电话之后,接二连三地找借口离开。
当家里的水龙头流出绿色污水时,墙外人声鼎沸,预示着暴动开始了。
随后,那些人冲进院子,连同家里的帮佣也一起趁机肆意地烧杀抢掠——载着仆人,离开家门的玛丽安并不知道,此刻的墨西哥城正在燃烧起地狱般的烈火。
横尸遍野,危机四伏,医院也早已沦陷,玛丽安未能帮助到仆人,反而在仆人的帮助下,躲进了贫民窟仆人的家里。
也不要以为她漂亮、善良而且仗义,好人就会有好报,虽然玛丽安走出家门貌似逃过一劫,却被巡/逻军///人以解救为名,逮进了那个专门关押有钱人并趁机勒索的军/控监///狱。
被囚禁的有钱人只要能够交付赎金,就有机会获得释放?
不,是立刻处决……而那些还在等待的人,所遭受的不只是恐吓、猥亵和凌辱——总归,一个兽性大发的人对柔弱无力的人,所能做出他想做的任何事情。
有网友形容为“虽然也曾想象过那些场景,但是看到画面还是很惊恐”。
惊愕与恐怖,看完《新秩序》那种绝望炸裂,像是悬列于半空的惊雷……千万不要和“以要挟为手段还直接勒索你的人”,做交易。
更不要以为只要按要求交付赎金,就能够换取“自由”。
因为人性中的恶毒和凶狠一旦释放,肆无忌惮,决定了欲望和贪婪很可能永无止境。
玛丽安的父亲深谙世事之道,吩咐她的哥哥按照要求支付赎金。
第一次,哥哥照做了,可妹妹并没有回来,等来的却是第二次加码赎金;哥哥怀疑接头人女管家和司机的动机,私下里联系了高层朋友,于是黑监狱被一锅端;那些人嫁祸给司机,还以为即将获得解救的玛丽安也遭灭口(既然你们以为是司机他们绑架的,那就顺便做个现场交代一下)……
掌控的高层是不可能放玛丽安回去的,毕竟她知道了其中的秘密(也就是她爸爸很明白那些人的做事方式);连富豪家族都沦落为待宰的羔羊,贫民窟里的人还能有什么活路?
至于当初被煽动起来走上街头的暴徒,原本就是无脑儿参与的集体狂欢,一顿拳脚和几粒子弹就能够让他们老老实实地趴着!
更可怕的是那些握着长枪的人,表现出欺上瞒下的姿态却只有服从指挥的选择,要不就会被团灭(焚尸灭迹式的消灭)——而成为牺牲品的原因或许并非由于作恶多端,很可能主要是形势和利益的牺牲品,属于运气“不好”而已。
(“倘若没有一点好处,谁会愿意为你效犬马之劳?
”下面的人敢胡来乱搞,只能是上面的人撑腰纵容的结果。
所以不要以为下面的人为非作歹,上头的人会不知道,而且现实社会里根本就不会有这样的可能性)。
那些身穿制服操控局势的人,才是始作俑者,源头;而其他人只是陪衬牺牲品,冤大头!
一个城市瞬间沦落为人间地狱,场面失控吗?
能够立刻恢复平静,看来一切都在操控之中!
倘若细究所发生的一切:贫富对立,离开了八年的仆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来寻求前东家的救助,谈判无效就意味着矛盾无法调和。
先不要说为富不仁,有钱人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只不过赚钱相对容易些;也不应该说穷人就活该受穷,难道人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给富人和权贵们服务的?
感受不公,就要奋力抗争;暴动让社会产生混乱,为了维持秩序……看起来,似乎谁都没错。
可现实却是让生活在此的人所历经的犹如噩梦;却没有哪个人看起来不应该,大家好像都属于无辜的被迫卷入其中。
这种竭力对于真相的追问,才是最恐怖,细思极恐的恐怖!
《新秩序》横空出世,在此之前似乎还没有看过这种类型的电影作品:环环相扣,每一个情节看起来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但是它颠覆了大家自以为存在、理所当然的道德标准,触探出毫无底线的人性之恶,对罪恶的发掘超出通常情形下的认知能力……想说它虚构、遥远,不可能发生,看起来却像是近在眼前、一触即发,进而带来最可怕的扪心自问“这个世界究竟会/该怎样?
”这个世界会怎样?
没有先知,也就不存在正确答案。
这个世界该怎样?
《新秩序》会告诉你那些衣冠楚楚的人渣们掌控了规则,建立起秩序!
所谓的善良和诚实,贫穷或富有都不过是他们的掌中玩物……据称,编剧兼导演米歇尔·弗兰克本人在回应他的这部电影被冠以“反乌托邦寓言”名号时解释:这和现实中的墨西哥仅仅是“稍有不同”而已。
让人惊掉下巴的现实倘若真会如此发生,那么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可以值得珍惜的?
话虽如此,可现实的世界真相能比这个情形好多少?
列举个例子:有多少人会像我一样,曾经以为美国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未来和希望……可是,自从拜///登这个形似患有老年痴呆的人都能够当选,成为“门面担当”,我就知道当初那个信以为真的世界观整个“塌方了”!
还是聊电影吧,现实太糟心了!
不太明白为何会有那么多人愿意为《沙丘》站台唱戏,仅仅依靠画面精美是不能够成为好电影的理由,在我看来纯粹属于炫技,归档在“包装精美的白痴”里显然也不太合适,毕竟它参杂了些许西方文化精髓孵育其中(虽然不甚了解其内涵,可隐约感触到了一些,但是作为独立电影来说《沙丘》的情节简直太苍白无力。
抛出先知/救世主这茬,你以为我白痴吗),更像是一个纨绔子弟在显摆他随身携带的小部件、配饰之类的玩意儿。
也有人对韩国电影《摩加迪沙》赞不绝口,听说本土票房井喷,而我怎么老有一股翻拍了国产的《战狼2》嫌疑……放眼全世界,看来民粹类的产品还是蛮有市场的。
很显然,这个话题不能再继续了,不过《摩加迪沙》将人的性命放在首位这个主题思想还是值得肯定的(不管你是什么职业,有何种信仰,属于那个国.家/政.府等等,首先你是个个体的人,也应履行人道主义)。
近期我只为《鱿鱼游戏》鼓掌,这部制作优良的精品短剧,仅靠流媒推动便能燃爆全球,简直有些匪夷所思。
和反乌托邦的《新秩序》完全相反,《鱿鱼游戏》属于真正的乌托邦作品,就是说假定一个主题,尔后拓展得引人入胜,反倒是弄得大家信以为真——只要经过思索,很明显它是不可能在现实社会里实现。
但我也很好奇上线的《鱿鱼游戏》第八集为何只有短短的半小时,另外的一半内容去哪里了?
要知道,像李秉宪这种卡司级别,不可在那么长的剧集里露脸镜头仅仅几秒钟,然后带着面具在那里晃呀晃(这些是替身演员就能完成的镜头)。
被删掉的部分,很有可能是李秉宪扮演的游戏执行人以及曾经的游戏获胜者……当然,这个仅仅属于我个人私底下的无端猜测罢了。
连《鱿鱼游戏》这种剧集都已经被很多地方呼吁“必须禁止”了,像《新秩序》这样的电影是没有多少地方愿意“引进”的,至于原因:你懂的!
禁止《鱿鱼游戏》的把戏,无非就是找几个低能儿现身说法“xxx模仿游戏,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伤害“等等。
可是,我也不妨提醒那些以为这些理由能够站得住脚的人们,一个流传在网络中已经很久很久的句子:你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不应该接受某些负面信息,可是犯罪分子不嫌你娃小啊。
这个常识是在告诉我们,很多信息看起来很负面,其实是教育人们识别陷阱,不被伤害,这样坏人就无法借用小伎俩来欺骗和蒙蔽大家……
我也知道,由于真相太过于残忍,无数人想要的只是娱乐。
明白,道理我懂,但还是隐约地觉得: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影院即将没落,流媒才是王道。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鱿鱼游戏||乌托邦里的小秘密》
电影是一部用影音说故事的作品。
道理好讲,故事难说,道理一说就懂,故事需要有起承转合人物对话色彩动作画面。
难能可贵的是,故事还要讲道理,就更难了。
刚刚看过《新秩序》,作者更多的是展现,而不是讲什么道理,现实是残酷的,本没有那么多道理可言,直接体会人性就好了。
人性是善还是恶?
都不是,人性就是人性,动物性加一点点幻想,无所谓善恶。
片子里造反的穷人以绿油漆为组织标识,从街头抗议到劫富济贫,军队在片中扮演腐败角色,一方面镇压民众,另一方面绑架勒索,富人家庭一开始和绑匪交涉,后来依靠军队上层,既惩处了军中败类的绑匪,而且还杀人灭口的把对自己忠心的仆人母子和已经被强暴的妻子都杀掉,还嫁祸仆人(片尾让维克多拿枪)。
片子的结尾,绑匪都被处死,但是一开始积极帮助穷人的玛丽安被打死了,后来积极救助玛丽安的穷人母子也被打死了,甚至一开始来借钱的老伯夫妻都被杀了。
片名叫《新秩序》,似乎寓意乱世中坏人和善人都去掉了,就恢复了新秩序。
活下来的是暴力和金钱,死掉的是同情和责任。
暴力的军队,有钱的富人,活了。
同情的女主,效忠的仆人,死了。
这就是《新秩序》。
片子没有阴谋论,都在情节中,有的是对社会和人性的鞭挞。
虽然是虚构的,但又很有真实感。
1. 深肤色的穷人暴动场面很真实,就是打砸抢。
哪有什么推翻压迫获得解放的崇高目的和正义驱动,那都是后人们为了某些政治目的牵强附会硬套上去的。
历朝历代都是如此,不打砸抢还不如在家混吃等死。
2. 富人和穷人就是天然对立,社会财富蛋糕就那么大,你切多了别人必然就少了,哪怕两个群体里各有一些少数可以相互理解的,但改变不了大环境。
平时大家可以相安无事互相礼貌性问好,一旦穷人们有机会了,必然会对富人们施以最大的恶意。
3. 拉美特色,军方权力不受限制。
原西班牙语系地区独立以后,基本上都陷入一个看不到头的无限循环:民选政府腐败->人民抗议暴动->军方接管军政府独裁->被民选政府推翻->民选政府腐败->人民抗议暴动->军方接管军政府独裁。。。
在这个无限循环里,军方的权力越来越大,既表面上讨好富人,又暗地里挑唆穷人,自己坐收渔利。
4. 在乱局中,没有善恶之分也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无论穷富,太天真的人都活不长。
5. 影片的结局是最大的亮点,富家女新娘自以为被救了,还擦掉额头上的数字,结果还是被击毙在保姆家,而帮助救她的保姆一家,儿子被嫁祸成枪手击毙,保姆则被当作绑匪处以绞刑。
最后国歌响起,将军和政客们在一起观看行刑并憧憬美好未来。
墨西哥会不会发生这样的暴动不知道,但在东南亚某最大的岛国这样的情节一点也不陌生,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看了一圈影评都没有敢提及当年惨案的,可见是多么的讳莫如深。
1998年5月,该国军方鼓动贫穷的原住民暴动,让原住民把怒火发在无辜的华商身上,奸淫掳掠死伤无数,后来还是美帝媒体揭露暴行,引来国际社会舆论压力,然后国该政客和军方才假模假样出兵“平乱”,同时还借机敲诈了华商们巨额的“保护费”。
本片如果换个肤色和国旗,那就是货真价实的纪录片了。
先照着一个城市说——天津,只说1900-1949,短短的49年。
1900 - 义和团先来一遍(大规模小冲突),八国联军再来一遍,城内破烂一片。
1911-1912 年- 华北水灾 天津“滨河各州县禾稼多被水淹,村庄遍成泽国”1912 - “壬子兵变”袁世凯让曹锟的北洋陆军第三镇“闹一闹”,于是天津城内外,满目疮痍,到处是断壁残垣。
猝遭兵匪抢劫的天津城,民丧其所,商失其业,生计维艰。
1917 年- 天津水旱灾1917年 - 张勋占领天津,曹锟或段祺瑞争管天津(直系、皖系军阀大战谁赢谁管)1920 年 - 北五省旱灾,继光绪初年“丁戊奇荒”以后的“四十年未有之奇荒”,灾区 317 县,灾民 2000 万人(也有 4000 万一说),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二,死亡 50 万人。
1921年 吴佩孚管理天津 1924 年- 北方水灾 仅直隶地区淹没区域就达 11500 方里,农田被毁面积达 8800 余方里,人民流离失所者达 150 万人,直到翌年初,仍有 2000 方里浸在水中。
1925年 冯玉祥占领天津1926年 张作霖占领天津1928年- 1930 年西北华北大旱,中间换了山东军阀管理天津1928年-天津鲁军徐源泉部投向国民军,徐自称天津临时保卫总司令,阎锡山委派傅作义到津就天津警卫司令职;张宗昌所率直鲁军退出天津;孙传芳残部为阎锡山收编1931年 日本策划天津便衣队暴乱,以及天津事件,"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在天津制造的一连串挑衅事件。
1935年 何梅协定,中国军队退出天津1936年,三十八师驻军廊坊、天津一带,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调张自忠到天津兼任市长1931年- 1935年 水灾 1937年-日军占领天津|七七事变爆发时,张子奇正在天津,担任电话局局长,他帮助张自忠将军逃出天津,到后方参加抗战。
(电影《侠隐》)1938年-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名义管天津1945年-南京政府占领天津1949年-解放这些只是大的兵灾,水灾、旱灾,不提小规模的动乱闹饷,与租界殖民地的冲突。
这些兵灾过后,所谓的“军爷”大部分没啥追责措施,都是匪兵,都有枪,抢了就抢了,杀了就杀了——直到走上了从未设想过的道路,才解决问题……
八国联军占领天津
极力称赞这部片子的,就是社会的既得利益者。
这是在警告穷人不能暴乱吗?
毛主席没有领导穷人革命成功吗?
穷人只暴乱才有出路,才能建立新秩序;这部影片把一个军方的人物描述的只手遮天;完全就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低级口味,他们知道贫富差距越大他们就越不安全,他们的不安全感导致了他支持认同这部电影。
此片看得我全程紧张,毛骨悚然。
故事设定在不远未来的墨西哥,女主玛丽安正迎来自己的大婚之日,家里宾客盈门,社会名流军政高层,甚至毒枭大佬等都悉数而至,不难看出玛丽安一家非富即贵。
本应是浪漫美好的婚礼也不失为一种上层社会利益勾结的交易场所。
此刻门外的街区已经发生了贫民暴动,玛丽安因为坚持给老仆人送治病的钱侥幸躲过了这场婚礼屠杀。
暴动还在继续,是谁制造了这场屠戮,是以将军为代表的军方?
是受压迫奋起反抗的贫民?
还是政府为了维护绝对权力的洗牌之举?
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富人们被洗劫一空,被敲诈勒索,被残忍撕票,穷人们手无寸铁,虽置于暴乱看似反抗,但只是局中的棋子罢了,性命更不值一钱,可参照老仆人的死亡。
迷雾重重,从善良的管家营救玛丽安,女看守借机勒索,被将军毁尸灭迹,玛丽安好不容易脱离魔窟却被护送她的军方一枪毙命,甚至栽赃嫁祸给救她的司机,到底谁才是正义的一方,最后老父亲还感恩戴德的观看了一场对杀害女儿凶手的行刑,混乱、迷惑,却又冥冥之中感知到了什么。
新的秩序真的建立了吗?
骇人的真相曝于观众面前,冲击力巨大,直指人心。
这部电影由墨西哥导演制作,另一种译名叫《少数人的秩序》,极度贴切,作为美国的后花园,其毒品泛滥,社会治安堪忧,生活在其中人们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也无法选择善良,此处参照《侣行》-墨西哥篇,算是较为真实的现状写照。
也不由的想到美剧《使女的故事》,也是设定未来发生的故事,政府被推翻,国家进入极权统治,阶层极端分化,碾压了平等、正义和自由,一种新的秩序,一种变异倒退的秩序给予了我们毁灭性的打击。
透过此类影片,面对几近真实却又未知的存在,我们怕了吗?
一部绝对的压抑,去人物化的惊悚政治寓言。
看到一半时,一度有些看不下去,分成了几次才完整看完。
利用每个阶层的几位典型人物,直接为我们撕扯开了在所谓新秩序下代表着不同权利阶层的现状。
故事的真实性对于许多国家来说那样的现状都过于遥远,但如同《1984》,人类需要警示,强权所带来的灾难依旧可能发生。
一个小时二十六分钟的片场,大段大段毫无情节感的写实戏码,要的就是通过直观感受来理解“混乱”和“秩序”,一种极尽可能的沉浸感。
影片前三分之一几乎都是婚礼的场景,所有关于暴乱或是家庭背景的暗示都是不经意从言语或者是广播获得的,罗兰多的出现把整个富人阶级和底层阶级分开了。
整个富人阶级抱团,时不时无所谓似的调侃一下城区外的暴乱,而底层阶级通过暴动,打砸抢夺的狂欢来获得从未有过的权利和资源。
正好的是,女主玛丽安富有同情心的想要关注穷人罗兰多。
导致了最后被关进了政府谋求私立所用的“集中营”,所以,个体似乎根本无法脱离保障自身权利的阶层而活动,扒去一个富人的衣服极其容易,只要ta暴乱的时候身在平民窟。
毕竟新秩序的诞生背后真正意味着的是政府所代表的强权的诞生。
即使是上层阶层也只是成为了政府的拉拢对象。
因此女主最终只是变成了阶层对立下政府军掌权过程中的牺牲品。
当政府军能够杀死富人并成功嫁祸到底层人身上时,从新定义的新秩序就已经出现了。
无伦是中半段底层暴徒所带来的混乱感,还是老头买药时被枪杀,一家两口都变成了替罪羊。
都诠释了无政府和政府强权所带来的两个极端,对每一个阶层的任何人带来的无可磨灭的惨状和现实。
政治暴力,法西斯主义,新阶级主义似乎总会在阴影里,随时准备伺机而起,造成一起起悲剧。
看到最后处刑时的小号声真的意味着需要警钟长鸣啊!
我真的没看过这么难看的电影
Indian Life Matter! 很难说清楚这部片和《小丑》哪个更让我讨厌些。
前半部分挺有感觉 可是从中段到最后力量慢慢散掉了
1. 在我的友邻里评分十分两极化,但这个两极化还有点特点:懂西语的都给了高分,给低分的人给出的理由很多样,但基本都不懂西语也没去过墨西哥;2. 不懂西语虽然不影响观看,但有一些细节其实中文字幕没有完全翻译出来(比如最开始女主和司机开车时车里的广播,还有示威者营地帐篷上的字);3.有人觉得影片不自洽,这种说法基本上是没去过墨西哥的评论者说的,可能电影上确实存在一些漏洞,但是对于懂西语或比较关注墨西哥的人,那些不自洽的地方完全可以以墨西哥的现实来脑补......这不是噩梦,只是美梦的惊醒; 4. 片中墨西哥城的一些空间和特殊街道的展示其实有一定的意义,这个需要具体去过墨城的人才能看出来。5. 一个巨大又暴虐的安那其能量与腐化和实际失序的机制组合成的一个装置或寓言。6. 它真的很墨西哥......
黑,真TM黑
遵守秩序
导演一开始也利用了观众的反杀快感,最后倒出阴谋论结局,高明的剧情设计,把观众也设计了一把,血腥重口味的桥段不少,贫富阶级的生活被撕开了一角。没钱永远看不上病的底层,上层社会遭遇意外,也不会动摇他们的阶级地位和生活方式,只是少了几个家庭成员而已。利用这个阶级矛盾的政府才是渔翁得利。两边利用,权力才是硬道理,在集权的国家格外可怕。这部电影是警钟也是预言,令人细思极恐,背后发凉。
不对劲的感觉,暴力也猛,镜头也冷,但是推倒重来的墨西哥利维坦,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隔岸观火到没有情绪状态。导演似乎情感抽离地讲了一个概念化模式化的故事。
我看不到一点意思,八十几分钟的片看得我几次想关了它,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了,太无聊了这剧情,出场角色不少但没有好好描写,完全被各种暴力事件推着走,试图构架一个反乌托邦社会以及内在的暴力事件、权力争夺、阶级冲突,但水平不行只剩下虚无空洞。我不明白这片有什么好吹,是不是只要带点阶级矛盾 高层剥削再加一点故作阴暗,就能让不少人高潮。
槍桿子裡出實權 ,一則警世小寓言 ,看似虛構處處現實
本以为离开婚礼的新娘阴差阳错逃过一劫,却不想陷入了更加绝望煎熬的境遇,直至最后依旧被终结了生命。大量传统框架里的重要角色都前赴后继的死在枪林弹雨中且毫无防备、突如其来。掌握军队和武器的势力永远是一个国家最强大的力量,无产者与资产者,底层与上流,阶级的隔阂与仇恨,这些摆在明面上的冲突和政治话语不过是权势者谋取利益的武器,制造矛盾、煽动仇恨、顺水推舟、一蹴而就,大家都是工具人罢了。
这种令人恶心的恐怖感来自它部分有可能成真的情节,但我又过分乐观地觉得编剧脑洞开过头了。
期待威尼斯
好猛的剥削映画。血腥残酷的阶级斗争,军队利用无政府暴民造成的管制真空进行系统性犯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这正是今日南美国家毒品横流的社会现实别开生面的写照。
很久没有看过这么sb的电影了!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都没有导演的情感投射,都是他用来秀他自认为高明剧作的工具人,这种把觉得全世界都是sb的人,往往才是最大的sb!
前半段很棒,后段有点松垮。人物也没有很深入,更像是在描述一种现象。单纯不喜欢这种观影体验,纯邪恶的,邪恶得还没劲没活力,也不过瘾。减一星。
太意淫了,暴力可能不会这么演进,对于能发挥效力的极权来说,其目标依然是长久稳定,若不稳定,则意味着权力已经崩溃。技巧也很平常,若要增加镜头的恐惧感,故事不长,为何不一镜到底呢?
#LFF2020# 这届评审团大奖真的不太行。突发奇想一种新的电影类型:Political Cult Film。
#LFF2020线上#人类早已证明能做出很恐怖的事情,但不是片中这种发展,没有一个角色哪怕一次行为是可信的,都只不过是刺激观众,剥削情绪的硬反转设计,就像是用彩色浆糊涂身的行为艺术,刚开始有点意思,但不断累加,看到越往后越觉得无聊神经。以后要避免,至少大大降低电影节期间所谓mindfuck片的期待值,要么本人mind有些twist,要么他人mind太容易被fuck了。还好比阴魂不散的《阴风阵阵》短了近一个小时。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