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迹》总比《小时代》强吧!
玄幻小说改编的真人CG电影!
可能本身期待值就很低,看过之后反倒觉得还可以,没有想象的那么差!
先说故事,虽然有些凌乱,但还是算把故事背景和主题讲清楚了。
再说最被诟病的表演,网上充斥着对这片所有演员面瘫表演的评论,但请大家别忽略一个问题,就是这片是真人CG电影,这里表演的呈现不光是靠演员自身,更大程度要依靠电脑特效水平的高低。
也就是说,虽然我也认为这片所有演员的演技都很一般甚至是差,但影片呈现出的人物的僵硬感,更主要原因还是电脑特效技术的不成熟。
从电影工业角度看这片也算是一种勇敢的尝试!
5分!
ps:其实我挺喜欢这故事的背景设置,看看第二部能拍成啥样?
电影没看就铺天盖地的不好看,特效差、没演技、剧情烂,所以我的期待不是很高就奔着看看国产的CG电影而去,电影看完我觉得不错,大制作而且特技非常有进步小四很用心。
1.剧情起伏大,前松后紧。
片子比较宏大,人物复线也多。
2.特效与制作,比起其它国产科幻片制作堪称精良,3D视觉出色有质感,岩石、冰锥、冰川、水涛超质感。
想说第一出国产CG片给个大大的赞,希望小四以后更用心一点。
3.人物复杂条理清楚,3大白银祭司、7个皇爵及使徒、皇爵使徒新老交替,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权夺利的目的,最后电影解释得听清楚,请个位自己去看。
4.音乐🎵配乐,电影中的各种效果细致细腻
各位自己去感受一下真的很赞,尤其电影配曲请韩红,小四下功夫了。
(我看的版本是4K全景声,音效很好,听说看IMAX值回票价不妨去看一下)5.演员演技,由于是CG片,演员有些卡通化这正是这出片可爱地方,看上很卡通但又有真人真实感,反正我觉得过瘾,而且演员细致的表情还是能看到的,觉得表情最好的是郭采洁和吴亦凡,往下就是杨幂和汪泽,就是陈学冬和李治廷的稍微差一点,其他都不错。
6.小四勇于开创先河,填补国产片的空白,效果我认为逼真有好莱坞的大气感,亚斯兰帝国我已经期待《爵迹2》了,加油!
国产CG片!
清晰记得2013年《小时代》第一部上映时,影评人和电影粉丝之间的口诛笔伐。
但因为郭敬明对电影逻辑地完全无视,现在一本正经地去批评他的叙事,反而显得可笑。
甚至,《爵迹》上映前夕,在已经预设了“2016最烂国产电影种子选手”的情况下,内心居然隐约期待,这部绝对与一般水平欠佳的国产电影与众不同,或可掀起新一轮的讨论。
换言之,郭敬明会重新挑战了笔者对电影的某些认知。
在这一点上不得不承认,郭敬明成功了,笔者完全没想到,有人会将《爵迹》这样的怪物放在电影院,让观众替他买单。
《爵迹》海报首先,在《爵迹》中,仍可见导演对“消费男色”的热情。
还记得(每一部)《小时代》里,摄影机对男性光裸上半身的推摇和大特写吗?
在本片中,得益于CG动画降低的肉欲感,导演将这一爱好做得更为彻底,男性角色挂在股沟的裤子,360度的旋转拍摄的肌肉线条。
最令人费解的,莫过于杨幂饰演的二度使徒神音(原谅三观不正的作者想到了“呻吟”)跪俯在二度王爵幽冥胯前的一幕。
作为一部与电影《小时代》系列一脉相承“贩卖男色,丑化女性”的作品,导演“报复女性”的意图,再次令身为女性观众的笔者,感到深深地不适。
至于男性角色之间暧昧的惺惺相惜,以及男女角色尴尬地送作堆,几乎可算是导演的标签,以及得胜粉丝经济市场的必胜利器。
《小时代》14的男色
《爵迹》中,对男色的贩卖更为直接影像怪物《爵迹》令人最为好奇的一点,无疑是“为什么要用动作捕捉,做成一部全真人的CG电影?
”(笔者弃绝技术水平不谈,只谈目的性)既没有主要角色非人态的特型需求,也没有服务观众审美的视觉特效,单从成片效果来看,完全找不到一点苗头。
让人一度认为,导演是为噱头,甚至是为花钱而花钱,但两次观影之后发现,显然我初时的判断,有失偏颇。
首先,我们聊一下“动作捕捉”。
提到“动作捕捉”及“面部表情捕捉”技术,首次巅峰无疑是2002年的《指环王2:双塔奇兵》(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中,安迪·瑟金斯(Andy Serkis)对咕噜(Gollum)一角的成功塑造。
而在那之后,《金刚》(King Kong,2005)、《丁丁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intin: The Secret of the Unicorn,2011)、《猩球崛起》(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2011),让他在“动作捕捉”方面,成为公认最好的演员。
《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The Hobbit: An Unexpected Journey,2012)安迪·瑟金斯饰演的Gollum表演片段,虽然依靠技术的完善,但面部表情捕捉非常依赖真人的表演。
其实从这些电影至少能看到一点共性:即,真人电影或动画电影中,对角色有外形(非人形)、体态(特别庞大或矮小)、动作(极其夸张)有特殊要求,但又力求表演上的真实,因此借用动作捕捉技术,来弥补三维动画在模仿动作、人物上的缺陷。
如果照此理解,《爵迹》的做法就显得不甚合理。
1、全部角色均为人形(甚至尽力模拟演员原本的长相体貌,即便把这部作品视作动画电影,还原动作捕捉演员原本长相这件事,都令人费解,毕竟动作捕捉是为了塑造一个全新的,完全不依赖演员外貌而依赖表演的技术),仅仅是做了小脸、大眼、美肤调整;
《爵迹》剧照,电影中,大量吴亦凡的面部特写2、体态上,全部拉长腿,调整了身材比例;3、动作上,并不见任何真人表演加特技无法完成的所谓“超越极限”的标准。
要知道,在电影里(无论是真人还是动画),表演都有无可取代(有时甚至最为重要)的作用,动作及表情捕捉技术的产生也源于此。
但不论演员原本演技如何,《爵迹》中的动画人物在表情和形体上,都有难以否定的僵硬。
《爵迹》剧照,被优化的体态其次,是以CG动画追求真实。
在“与人相似度”和“人对该物的喜好度”之间,存在所谓的“诡异谷”效应(The Uncanny Valley),即,“如果用与人相似程度做X轴,人对该物的喜好度当做Y轴”......开始时,“人类对与自己相像的机器人具有良好的情感,但当相像程度达到较高值的时候,人类对机器人的情感就会突然下降,产生厌恶,甚至仇恨的情绪。
”……“当“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在皮肤、毛发、材质、结构、动作方面真实感非常接近于真人的时候,会给观众带来厌恶疏远的感觉。
”这一感觉,首先可以联想参观蜡像馆的体验。
笔者手绘的“诡异谷”效应图但看上去,《爵迹》完全“突破”了这一限制。
毕竟电影开端,一个大特写推到了麒零(陈学冬 饰)脑后的发丝,让观众感受一下画面的真实感。
此外,影片中不断出现的人物脸部特写(尤以吴亦凡饰演的银尘为甚,展示细腻真实的人脸皮肤),还有宣传时范冰冰那一头很贵的头发,看似如此注重细节,却没能领观众产生抵触心理,为什么?
《爵迹》剧照,很贵的发丝答案在于,导演对于所谓CG动画制造细节真实,实在与常人不同。
投入大量的时间及金钱在发丝、男性肌肉、修长的手指、毫无瑕疵的面部毛孔这些地方,功利目的昭然若揭——对明星外型的再次优化,以贩卖给粉丝。
当然,也有可能是导演对于形式美的过度追求,毕竟,《小时代》即是如此让画面美凌驾于叙事之上的。
《爵迹》的三度王爵漆拉,来源微博@电影爵迹2016
《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中的精灵王真正人物仿真,采用动作捕捉及全CG制作的电影,笔者首先想到的是《丁丁历险记》。
在这部动画电影中可见,对人物造型、道具、场景、灯光真实效果的追求,同时,因为动画属性,又有常规拍摄水平无法达到的情节要求及夸张表演。
《丁丁历险记》真正的仿真,细致到皮肤、衣料、眼角的皱纹、灯光综上,导演对选择真人动作捕捉的全CG动画制作的理由,似乎呼之欲出。
除噱头之外,就是以这种方式,弥补或者说美化真人在外型上的瑕疵,甚至缺陷——身高、皮肤、身材等,让片中角色形象,既是演员本人,又是演员形象的升级版。
对演员外在形象过度美化,以致失真的程度(且理由并不是为了戏剧效果),细想起来,令人不寒而栗。
仿佛整部作品,都是为了满足导演内心欲望的产物,且这种初衷,不是为了艺术,不是为了市场,甚至不是为了电影作品本身,而是一个假想中世界,那里不是现实世界的人,却是以现实世界人类为模型,批量生产出来的优化产物。
当灯光关闭,观众对着幽暗的银幕,一群与原型似像非像,却各个拥有肩宽窄腰大长腿的替代生物,像人一样谈笑哭闹嘶吼,不自觉汗毛竖立,仿佛一只从人心衍生出的可怕怪物,终于被放了出来。
可悲的是,我们还在替这只怪物买单。
去看《爵迹》的心态很不健康。
因为但凡对国产片有一定了解的人都隐约猜到并预见了,这是一部烂片,但又想看看到底有多烂。
郭敬明的厉害之处在于,被骂了那么多年后,他竟也培育出了一群我这样的抖M。
说实话,我挺佩服郭敬明的勇气和自信。
他本可以继续走《小时代》系列那样的时装秀,用各种植入和合作实现未公映就回本的商业电影奇迹。
但他竟不满足于已经驾轻就熟的领域,毅然选择了走捕捉技术这条国内电影人几乎无人敢尝试的新路。
不过郭导或许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他连最基本的电影都还把握没拍好。
这次大跃进不论是作为他证明自我追求的方式也好,还是回应那些攻击他只会圈钱的言论也罢,都注定将成为近期电影圈最热的话题。
从这个角度看,郭敬明始终是赢家。
你只看到了那些或矫揉造作或不忍直视的画面,但看不到滚滚骂声给郭本人带来的眼球经济。
只能说,郭敬明的魔幻大片一般人看不懂。
《爵迹》的每个镜头和造型都充满了郭式审美。
从异域风情的头饰,铠甲,项链,到几乎人手一件的累赘披风,就连滚个床单,也必然是要在高高的台阶上镶着银边的床,同时四周点满蜡烛。
究其存在意义,不过为了展现帅气,美艳与性感,和剧情基本无关——这么说好像有点不准确,因为在我看来本片几乎没有剧情,只有一个个符号化的空洞形象,以凝固而僵硬的表情,为他们的演技做了完美的代言;用丰满而畸形的长腿和九头身,体现了导演的无所不求其极的病态美感。
与其说爵迹是一部动画电影,不如说这是一部模特电影,每个人物都修长纤瘦,同时也面容苍白,写满了时尚圈那种高冷和性冷淡,这种在郭导眼中高端炫酷屌炸天到不行的元素。
再来看《爵迹》中的“演员们”吧。
既有陈学冬这样的郭导爱将,也有凭借《美人鱼》出道的星女郎林允,凑齐这么一群人也算是让观众们开了眼界,因为这盛况空前的全体灾难性自黑表演,基本可以确定将下一届百花奖最佳群戏纳入囊中。
第一主演范冰冰又全程展现并沉浸在了“我是女神”脸的演技中,不知道那个刚把最佳女演员颁给她的国际电影节评委们要是观摩了《爵迹》后,会不会想把奖收回去;陈学冬只会卖萌的挤眉弄眼的尴尬表情加上背诵课文般的台词功力十分可怕,以至于吴亦凡一直用一种关爱智障的眼神看着他;陈伟霆一直处在一种难以描述的诡异神情中,可能在粉丝看来是邪魅吧;杨幂和郭采洁则宛如从《小时代》集体穿越过来,一个林萧上身,一个继续拗顾里的女王造型,连撕逼都撕得时代姐妹花如出一辙,也不奇怪,都是郭敬明导得嘛。
而林允则充分展现了一个新人在不同导演电影中的差异。
上一次她幸运地遇到了周星驰,这一次她不幸遇到了郭敬明,于是她的发挥就是原始发挥,即没有演技,某种程度上,《爵迹》的其他演员们都要感谢她,因为她拯救了他们所有人。
最重要的是,郭敬明身体力行地证明了他完全没有能力平衡好群戏,出场人物之多让每个人物掉线的情况变得无比严重。
每当最后大战时一个角色在银幕上大显神通时,我总疑惑这时另外那群人在干嘛,好像此时猛烈的厮杀与正处在同地的他们无关,那他们是都被定住了吗?
想来可能是由于杨幂陈伟霆等没太多空档期,于是打怪这样的动作戏干脆就没有拍。
而且,郭敬明特喜欢再给人物安上个悲惨身世,不是孤儿,就是死爸妈。
似乎这样的处理总是能够给他带来自我感动。
作为观众,也只有全程冷漠了。
整部《爵迹》就是流行元素的大乱炖大堆砌。
郭敬明或许不懂导戏,但他深谙市场的G点在哪里。
高颜值偶像,超人气明星,卖腐,魔幻,惊天阴谋,可怕秘密。
没有人永远吃他这一套,但总有人吃他这一套。
平心而论,郭敬明绝对算的上当之无愧的社会第一流行文化奇观,横跨文学,影视,娱乐圈,如今又以《爵迹》进军了游戏。
可即便骂郭敬明俨然成了新时代的政治正确,总有脑残志坚的一群粉丝们坚定不移地支持着他们的偶像。
在他们眼里,所有的批评都不怀好意,所有的骂声都居心叵测。
有时我十分疑惑这些人是不是高级黑,他们高调地故意秀着智商和审美的下限,因此看起来分外像是某种反语和讽喻。
我所了解的情况是,郭敬明极大地激发出了广大网友批评他的灵感与动力。
郭敬明在微博转发爵迹好评
《爵迹》中,陈学冬的魂兽叫苍雪之牙,也不知道作为编剧的郭敬明是如何突发奇想,让陈学冬叫它“苍老师”的。
这个笑话显然没有郭敬明用《爵迹》竭力渲染但失败的那种悲壮感,宿命感看起来更好笑。
然而这还不是最好笑的那一个笑话,因为据说《爵迹》还打算拍续集。
对此,我不予置评。
第一次感觉脸瘫是如此的有用,整片下来我觉得吴亦凡和杨幂的脸瘫真是拯救了他们,看看陈学冬,尼玛那种嘟嘴瞪眼卖萌,真尼玛恶心,看着我鸡皮疙瘩一身,各种恶意卖腐真是连我隔壁的妹子都看不下去,坐我前排的小哥也是看到一半就憋不住了一去不复返。
从一开始陈学冬和老板娘的对话就能看出,人物对话的时候感觉眼神都对不上,说话的时候感觉像看着远方的风景。
而且感觉冰冰杨幂郭采洁是给剧组充钱了,画风还算比较恒定,看看林允还有王源...感觉是丑出了天际.....几乎每一帧都丑...也真是不容易,估计自己看到都想打造型师.整片下来我觉得最顺眼的居然是那只狮子.....而且一到其他环节没有主要角色的时候感觉画风突变,从5毛变成2毛,最后魂兽进城感觉动作都不对了....还有剧情的各种bug我都不知是不是导演故意安排的,明明狮子魂兽一开始这么厉害又会魔法为何在救主人的时候要用抓的,尼玛放魔法不好么,吴亦凡最后放出武器阵的时候明明武器都在他边上,不知为何打起来的时候就散落各地了。
本来以为冰冰最后会有什么大爆发大干一场的,结果最高潮居然是大家一起打小怪....而且还有续集,我好害怕,想想陈学冬还得嗲让我头皮发麻的卖萌,真想扇他两巴掌.....
作者:假面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762148/answer/124616429来源:知乎动作捕捉《精灵王座》早用了,人家也没在事前发一堆视频吹这技术多么多么厉害吧。
CG特效也没见比九层妖塔三打白骨精什么的高几个档次吧,一年制作周期,费用都不知道有没有一个亿,会飞啦?
表情捕捉,首次是首次了,但这个有必要吗?
有效果吗?
观众们图个乐,不了解这些,正常。
那也不能拿起来标榜自己吧,好意思?
国内首部全CG真人电影,这都快被捧成行业开拓者了,上一个国产十三年磨一剑希望之光的画面至少还过得去,这不是糊弄人是什么?
这么点一看就懂的事,哪里需要大太阳出门花冤枉钱进电影院?
郭敬明刚说了,拍《爵迹》不是为了赚钱。
而基友陈学冬帮腔:“这次他是想完成梦想。
”哈哈哈哈哈哈哈,请允许我先大笑七声。
比起《小时代》,《爵迹》几乎算得上郭敬明的败局。
要知道《小时代》前两部可是以8500万成本拿下8亿票房,回报率接近10倍,成本3亿票房不到4亿的《爵迹》拍马都追不上。
我得说,论看风向说话,没人比得上聪明人郭敬明。
有钱时候抢钱,眼看抢不到了又说是“我为人民做贡献”。
◁ 智商也有反向筛选我若干年前和同事采访过一次郭敬明。
用“娇小”形容不为过,皮肤极好,几乎没有毛孔,以我当年的直男品味也分不出化没化妆。
采访印象最深的反而不是他的炫耀,而是他的紧闭和不安全感,以及对随从的颐指气使。
抛过去的任何问题,都像砸在一个光滑的琉璃球上,没有火花,没有细节,没有任何灵光一现。
我恍惚以为自己在采访一个三线小演员。
所以最后那篇专访出刊标题叫《比抄袭更可怕的,是平庸》。
据说郭大怒,也幸好当年几乎没有社交媒体,不然人肉估计都得人肉死我俩。
批评郭敬明和他的作品,从来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因为有了不道德和违法做前提,接踵而来的成功就像一个笑话:自从我把自己变成了一滩狗屎,就再也没有人敢踩在我头上了。
《爵迹》是部烂片就没什么好讨论的。
它只是再一次证明:郭敬明一如既往的抄袭、CG真人电影没戏以及给影视后期又增加一批熟练工,此外别无任何建树。
就算小时代-100分,它往上提升了60分,也不过是部-40分的片子,我不需要为“我这次居然只被导演当成了傻逼,而不是智障哎”而感恩。
《爵迹》的失败,和《幻城》收视不如预期一样,不是因为郭敬明透支了他的商业能力,而是透支了他的媚俗能力:他高估了十八线玛丽苏们的欣赏门槛。
《爵迹》与《幻城》都是中式西幻大杂烩,不像《小时代》的姐妹撕撕撕那样接地气。
要理解如“卡索”“鬼山莲泉”之类拗口名字、“魂兽”“召唤”等超能力的设定,都需要二次元的常识铺垫——这对于真正的动漫爱好者来说太浅,对于十八线玛丽苏来说又太深。
为什么说郭敬明的商业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媚俗能力?
这其实和诈骗电话的胡建口音一样,是一种智商的反向筛选。
你以为人家骗子傻,没好好培训?
错,也是有成本核算的——从一开始就把智商正常的人筛选掉,剩下的才是容易得手的。
不不不,抄袭不是郭敬明最强实力,自甘堕落才是:去掉才华(万一有呢)和自尊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设计好角度和分寸的刻意low,然后挣那些最傻最好挣的钱。
◁ 如何分辨天然low和刻意low?
天然low和刻意low有什么区别?
请允许我地图炮,把MC天佑、郭敬明以及咪蒙做个比较。
MC天佑,初中没毕业,卖炸串出身的社会青年,百无聊赖在直播中“喊麦”,《一人饮酒醉》中呓语般拼贴着帝王、戎马、天下、美人,一朝成名。
他的审美和世界广度,都是发自内心和听众同呼吸共命运。
而郭敬明和咪蒙们,说句“少年成名”不为过,社会资源和日常阅读范围都是MC天佑不能比的。
郭敬明读霍金、大众心理学和建筑杂志;他所抄袭过的作品,有圣传、NANA和FATE;他来往的是最顶级的影视资本大佬和明星。
他不知道好的作品应该长什么样吗?
咪蒙的标题里充斥着low逼、贱人、婊,最近更因为“强行爱国”而被讽为“爱国婊”。
一个在2013年还在微博上写“爱国等于兽交”的文艺青年,2016年就写《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
一个前《南方都市报》的首席记者、要求自己每天读书保持进补知识的媒体人,会是记忆力不好吗?
还是书读得太少?
那是什么,让我们这个时代拥有可怕洞察力和行动力的精英,和初中肄业的流动摊贩同调?
又是什么,让他们在完全不同的审美背景下,共同反复吟唱、书写着城乡结合部小吃一条街上的,王者の寂寞?
◁ 自甘堕落,也是一门挣钱的生意因为聪明人的确“不是在做事,是在做局”:一个针对会买单的用户的愚民局。
郭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曾谈到了自己的“审美”有多准:“……我非常清楚大众的审美是什么,然后我会给他比这个审美再高半格的东西。
你给他一样高的东西,他会觉得你太平庸,太普通;你也不能给他高一整格的东西,高一格他接不到,他不觉得那个东西美,所以你要在中间一个非常准的位置。
”咪蒙做记者时也曾写历史、政治、文化,屡次被领导撤版,一怒之下辞职。
如今,她再也不碰政治,每天关注最新八卦,“不装了”。
“大家不想看情怀、艺术,只想看你是不是表达了我,你要说我想说的话,吐我想吐的槽,这些东西才有人看。
”她曾总结了百万+阅读12条:你的标题要简单粗暴。
你的观点要颠覆常识。
你的文章跟“我”有关……嗯,地摊文学及火车站读物在“服务人民需要”方面有继承人了。
这么说吧,如果一部作品或者一篇公号的真实水准是70分,提升到80分所需要投入的,可能是刻意做到50分的两倍甚至三倍。
当“更好”并不等同于更高回报时,就不如把自己的品味、才华进行降维操作,回报更可观。
不是郭敬明和咪蒙们做不到更好,只是如果更好会导致成本增加,他们就不会选择。
因为你叫不醒一心靠堕落挣钱的聪明人。
◁ 什么样的观众,造就什么样的市场一味痛骂郭敬明、咪蒙之类有多烂和多low,就像骂一个乞丐没有自尊心一样,没有意义。
因为:讨好市场不是原罪,倾销“成功证明一切”的价值观才是。
郭敬明和咪蒙的“云洗稿”比抄袭更难经法律认定,而他们以自我堕落来获得了巨大市场,也不会给影视、文学界带来任何体量和认知的拓展。
但这不妨碍郭敬明成为富一代,年入过亿。
也不妨碍咪蒙一条广告6位数,篇篇百万+;更不妨碍资本市场下重注。
是资本都眼瞎了吗?
不,因为买单的粉丝比郭敬明、咪蒙还不在乎。
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市场,就催生出什么质量的产品。
自我堕落式成功的基础,本来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投票权逆向选择。
经济学中对于“逆向选择”的定义:委托人无法识别潜在代理人的条件禀赋时,越是劣质的代理人越容易成为现实的代理人,最终导致劣者驱逐优者。
当文艺产品市场基数扩到极大之后,群体的智慧和欣赏水平其实主要由分母来决定。
小粉红不一定能生产出有意义的观点,但会实打实消费、投票、转发。
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具体到数字上,王小波的一票和小粉红的一票,并没有什么效果上的区别。
如果你还记得资本论——“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靠努力地自我堕落成功的,郭敬明、咪蒙,都不会是最后一个。
骂完他们之后回去沙发上葛优躺,也挺容易。
你呢?
还要继续看着你讨厌的人,比你还努力占领世界吗?
——————————————*本文部分资料引用自:《外滩画报》沈寅:《专访郭敬明:从做事到做局》《南方周末》 李晓婷:《追梦者说】郭敬明:我找不到哪个人可以参照》《三联生活周刊》宋彦:《咪蒙:说你想说的话,吐你想吐的槽》*文 | 来自我的公号:我总对自己太好图 | 来自网络,未作商用
一个人的风评持续走低,并不能阻止粉丝前仆后继的去给他送钱,但当用某款产品或者看某个人的作品变成一件难以启齿或者低品位的表现时,普通人在消费选择时一定会受到影响,这就是品牌找代言人不能只图对方的人气,还要考量形象的重要原因。
放到电影产业,早过了偶像抗票房的时代,真正大热的电影最终靠的还是路人观众。
郭敬明的最大的危机就是他越来越难吸引普通人消费,不管是是因为抄袭丑闻,还是因为向年轻人输出畸形价值观,他的负面形象正在影响他的市场,爵迹首日票房的低迷就是一大佐证。
说句实话,我是带着嘲讽郭的心态来看这部电影的,你问不喜欢为什么贴着脸来看?
因为我觉得当喷子也要有节操,即便你再有自信断定一部电影它是烂片,但没看过就没有发言权。
这一次事实证明我是对的,从预告片开始就锁定群嘲模式的爵迹,一举一动都遭人诟病,简直连呼吸都是错的(当然预告片确实有点瞎)。
但在观看的过程中我猛然发现其实郭敬明那套崇尚贵族、血统、冷酷、奢靡、隐匿式拜金的三观,建立在一个可以随意意淫的古装魔幻世界要比小时代那种现代真实世界要合适的多。
在这种没有规则的世界里,郭的那些一切不接地气、虚无、矫情的故事在一个合理的剧本下突然变的有趣起来。
几段阴谋,几处伏笔,再加上被特效掩盖了尴尬面部表情的演技拙计的偶像演员,以及还算丰富的戏剧冲突,两个小时的电影看完几乎没有觉得累。
至于特效制作,确实网游感破表,但是相比封神传奇、三打白骨精那种相对优良但无灵魂的特效,爵迹的场面调度反而和角色、剧情结合的要更好。
写了一大堆,好像在硬凹一些优点出来,谁让之前对这部电影的印象那么差呢。
当然,没有那么差并不代表它就是一部好电影,只不过在连看了大话西游3,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后,爵迹还真比他们有电影样。
59/100 P.S:如果剧本是抄袭的,以上内容算我没说。
从10年开始用豆瓣,一直岁月静好,居然在前几天提示我在异地登录了,还是在牡丹江!
看了友邻们的广播才知道,是被大量盗号了!
原来我被盗号了!
劳资就是东北人,深深感到一种背叛感!
还好,这破片上线的第一天我就打了1颗星,呵呵。
我对于郭小四和这帮【演员】是很有信心的,果然,看过的小伙伴印证了他们的【实力】!
我要是做这片的宣传,我就直接提,真不如就说就是给NC粉看的,就是给粉丝看的,垃圾我们认了,但是就是有人看呀,怎么滴!
这样,我还能敬你是条汉子!
可是呢,居然还是一贯卖惨,还说,除非你死了,才不会被骂。
这就好比什么呢,给你一坨shi,还送你一口浓痰(我知道这个形容很恶心,没辙,我现在就是这个心情)小四的粉丝,这些小嫩肉的粉丝,正是追求个性的那类人,拿恶心当性格的,那就直接一点啊!
(采用这种主题推广的宣传,记得给我发红包)最后,问候一下想到盗号刷分的这位奇人,问候你全家老小!
你大爷!
作为一个非原著党,我怀着非常忐忑的心情走进影院。
因为之前看小时代的时候已经攒下了经验,随意开喷不仅容易被黑,还有可能被打。
所以这一次我真的是抱着学习的心情来看《爵迹》,就差先把原著撸一遍了。
整个观影过程中,我都非常努力的试图跟上故事的节奏。
I tried,but I can’t!!臣妾做不到啊,看完全场之后,我心中还是忍不住呐喊:“这都是毛线啊!
”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或许是郭导的原著故事太过于宏大,毕竟是凭空构建了一个新的世界,影片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面无法完全展现。
可是……这最后的呈现效果展现的也太混乱了吧。
说实话,作为一个完全没有撸过原著且理解能力正常的观众,不停下来认真想想,或者用纸笔画一下14个人之间的关系图,理解这部影片基本没戏。
首先片中有7个王爵,对应7个使徒,14个人分别要对应7种天赋。
能交代清楚这些就已经需要不少的篇幅了,问题是这里面还充满了bug。
以三度王爵漆拉为例,在最后的大混战当中,他凭借一人之力,就可以把小镇里面被催眠的神兽全都定住,然后就转身走了,走了……这哥们的能量和体能是有多强大,鬼山莲泉可是连催眠他们都会体力透支。
按这样来说,最后的决战还打个屁啊,漆拉完全可以把他们都定住然后全部都突突了啊。
放下人物不表,最后白银祭祀的嘱托和王爵之间的阴谋论,也是让人倍感尴尬。
最后的解释出现的太晚,以至于前面所有的时间都在埋悬念。
说埋悬念实在是太客气了,从剧情的走向上来看,导演根本没有为最后的揭秘做铺垫,而是直接在一直不知所以的基础上强硬的进行剧情推进,展现那些他花了大价钱的特效和假脸。
以至于到最后观众已经不想知道事情的缘由了,只是在各路神仙施法的时候留下一张懵逼黑人问号脸:这究竟是For what?!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这根本就不是一部拍给普通观众看的电影。
只有对原著捻熟于心,或者对于偶像热血支持的粉丝,才能共赴这场由郭敬明为他们打造的盛宴。
郭敬明虽然对于电影艺术全无概念,但是的确是商业世界的一把好手。
CG特效,当红明星,裸体卖腐,哪一个不能触到目前传播的G点?
加上前期铺天盖地的造势宣传,坐享收益才是正经的事情。
郭导在电影价值上从没让人满意过,但是在电影票房上,也从未让片方失望过。
《爵迹》跟《小时代》一样,是赤裸裸的商品而非电影。
商业世界的基本逻辑在于盈利,至于口碑,就让观众们喷去吧,反正他们也没想挣所有人的钱。
当吃瓜群众怒吼着:“你们也就能骗骗脑残粉的钱了!
”或许,导演也是这么想的……
吴亦凡颜值给整的可以啊
王爵使徒齐上阵,一言不合就开打。
比传说的好太多了吧。制作得很用心。为进行这种电影形式的尝试鼓掌,希望能有人继续做cg电影。王源的戏份不多,但演得挺好的,什么时候能再在大银幕上见到小朋友呢?有点期待啊。
陈学冬媒体看片会 郭敬明诚意之作
白眼斜视比例超过正常表情,小S改变中国人系列~
1星给李治廷的果体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陈学冬在任何片子里都像个制杖....
突然发现自己忘记评这个了(居然还出2……)
凭心而论 诸位没必要非去站个阵营 显得好像只有吐槽郭敬明才能证明三观正常似的 凭bgm和特效给3星鼓励
就类型开创华语先河,郭敬明只要不沾染情感戏的处理就没有那么奇葩,就描述的乌托邦幻境虚实空间还是自有吸引力的,把故事梗概了解,人物关系,司职要位理清楚完全可入戏。庞杂的CG特效和塞满的故事线条,无预警堕入多维度的世界,虽然画面有瑕疵,叙事节奏有偏颇,但不得不说团队敬业,观感耳目一新
不忍吐槽,郭敬明是用心了,但是不是所有事情只要用心就能做好的,比如导演这种事。
已阅!跟两路人朋友去看的,都说比想象中的好看,想不通豆瓣的评分怎么会那么低,银尘出现在大荧幕的每一刻,我的头脑真的只闪现出“他太美了!”这个念头,而且眼睛会演戏,台词也有进步。再来就是特效,真的不错了,比起一些电影只有字幕有3D效果,这部电影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还是蛮强的!
三年前在电影院看的时候也没觉得失望,最近跟电视剧一对比,莫名觉得拍的还真不错。毕竟选角和原著基本上是很符合了。当年觉得演员选的稍差的角色现在也觉得非常之贴合。剧情没得说,除了精简了些,和原著大体上是相符的。这部电影如果只是作为给原著党看,已经很让人满意了。
小时候第一次吃生蚝,迟迟不肯下口一直在问家人吃着感觉如何。长辈当时教育我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一种食物,你只有亲自去尝试之后,才有资格和经验去评价它。爵迹看完之后,觉得远远好于预期,这盘菜,坏且只坏在哪些没吃过却频频喊难吃的人口中
故事交代清楚,条理较清晰。只能说郭敬明对自己角色把控的不错,选角很有想法。吴亦凡饰演的银尘很不错,最后那一幕回头惊艳了,电影院全场倒吸一口气,帅。就单纯从影片来看,是不错的。
观影指南:最大建议屏幕尺寸为iphone6/7 plus。我觉得除了画质渣,其他的还蛮好看的。郭采洁演的好,吴亦凡长得美,范冰冰难得淳朴,杨幂声音还是那么的。。嗯独特。
一开始的画面确实太假,但是看了一会吧,不知道是眼睛麻痹了,还是画面真的变好了,竟然觉得画面还不错,尤其是范冰冰,可能她比较贵吧。然后故事,至少国内没有同类型的片子,比以前看过的大烂片好多了。不过确实有时候感觉像网游宣传片
并没有那么难看 期待不高反而有点儿惊喜 可能因为看过书 觉得情节进展好快啊 好想找个没看过书的来仔细聊聊 什么感觉 打四星 贡献一点微薄力量😂
郭敬明导演作品
看完感受 也没有差到一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