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約略聽說《愛神》三段中唯王家衛的〈手〉算有可觀之處,還以為是台灣媒體莫名其妙的「華人相捧與有榮焉」心態,但看了電影我不能不同意這種好像很偷懶的看法。
不知是 Antonioni 老了、我不耐煩了、還是盜版字幕太爛——或者 d.以上皆是——總之第一段沒多久就看不下去(但仍然夠久到發現義大利文對白竟是配音?!
),乾脆跳過。
Soderberg 那段的 mise-en-scène 調度頗有趣,同一鏡頭同一空間裡兩個演員在 upstage 和 downstage(可以這樣說)雙軌進行各做各講各的,其實不簡單。
心理醫師急不可待拚命偷窺的窗外到底有什麼,完全沒揭曉其實也蠻有意思。
但片子短,故事本身又沒什麼情節可言,有點像一篇現代主義的短篇小說。
好吧來說〈手〉。
王家衛實在很擅長講這種壓抑、曖昧、迂迴的愛情故事,雖然可能不怎麼有新意,尤其時空背景又是那簡直可稱為他「創作靈魂原鄉」的六○年代香港——或更確切地說,六○年代生活於彼的上海人的香港。
鞏俐表現優秀,我以前從不覺得她是多好的演員,可能是王家衛引導有方;先前《2046》她跟梁朝偉翻牌比大小時,手起牌掀那一瞬間她臉上神色之蒼茫便曾令我為之驚訝撼動。
我一直認為王是相當「知人善任」的導演,但他為什麼老要用張震我實在不能明白,張可能比較適合拍廣告,算在鏡頭前「有型」的那種(但也是類別很侷限的型,比方片中後來他留鬍子喬裝成熟的造型就怎麼看怎麼不自然),在這片子裡我有種「他為什麼不乾脆演個啞巴算了」的感覺:口白依舊慘不忍聽,尤其跟其他人物的南腔北調對比之下,真是「台灣國語」at its worst。
手的主題充分發揮,從飽經風月的年長女客握住青澀裁縫學徒忍不住的勃起,既是啟蒙也是幻滅,既是興奮也是羞辱;到裁縫的手與女客人的身體(乃至心理?
)之間的奇妙熟稔,不僅指這對男女主角,也泛指所有這類關係,我終於幡然明白〈紅玫瑰與白玫瑰〉裡張愛玲為什麼會安排煙鸝的偷情對象是個其貌不揚的年輕裁縫;到裁縫夜間獨自趴在工作台上伸進為女客做好但沒能送出的衣服苦苦撫摸的手;到已經殘花敗柳的女主角最後只能再次 offer 給他的手;再到病重的她拚命遮住嘴不讓情不自禁的他親吻以免傳染的手。
那是我看過最悲傷的性愛場景了,雖然明知很「傷他悶透」(sentimental 啦),眼淚還是忍不住掉下來。
电影从一开始就用巴西诗人歌手Caetano Veloso的
情欲,露骨却不张扬的情欲,内在隐含疲惫的情欲,借由“手”这么一个身体部位表达。
你的身材我知道,用手量一下就好了,这是一个裁缝师的情欲的外化体现,也是隐晦的爱意表达。
这部片由裁缝师的视角讲述,我把自己的情与爱纳入自己的一针一线,但却寻找不到你的去处。
张震把这种压抑到甚至有些扭曲的感情演绎得非常棒。
巩俐也把一个风尘女子的沧桑与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我用手挑逗你的情欲,但却又无比惶恐着你是否嫌弃我这肮脏的过去。
我迫切的想要你的亲近与亲吻,同时又感到害怕与抗拒。
与你在一起,我每分每秒既有欢愉又有恐慌。
最后一个镜头神之又神,他送走她,她离开他…
王家卫《手》
感动,震撼在希腊神话中,eros丘比特是爱神,其母阿佛洛狄忒是性与美的女神,可以很自然地推论出:爱情的前提是性吸引力关于电影里经常出现的插画来自意大利插画和漫画家Lorenzo Mattotti电影里出现这些画的时候,从风格一眼认出了这个画家,因为喜欢的一个音乐人René Aubry喜欢用他的画作专辑封面。
其他的画作也很美,有很强的性张力,音乐性,建筑性(几何构图也能看出早年建筑师的经历),意大利的狂野和法式浪漫https://en.wikipedia.org/wiki/Lorenzo_Mattotti
仅仅是三个大师的名号已经很让我有些神往了,而且是三个短片的集锦,应该不会有王家卫一贯的拖沓和冗长,于是乎找来电影排遣无聊的潮湿假期。
可惜前两位大师的片子看了一会提不起兴趣,于是直接快进到王家卫的《手》,如果没看简介,我想我也能在看见影像的第一时间猜出这是老王的作品,《花样年华》、《2046》《手》,几乎一样的元素一样的背景:20年代的香港,潮湿的生活,逼仄的客栈,斑驳的楼梯和墙壁,华贵的旗袍,以及巩俐或者张曼玉头上夸张的发型。
至于情节,倒是和《花样年华》和《2046》没有什么交集,这个20多分钟的短片,情节让我想起《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那个父亲的话: 雷纳托的父亲对雷纳托的母亲吼道:“你的儿子不是病了,是长大了。
他要女人!
”随后他带着雷纳托去了当地的一家妓院。
小张(张震饰)在雷纳托那个年龄,被师傅派去给华小姐(巩俐饰)送裁好的衣服,就在那里,在华小姐的手的抚摸下,小裁缝完成了长大的过程,虽然中国东方式的叙述和表达方式远比意大利雷纳托父亲那种直白的话语来的婉转隐晦,但是人性与人生的过程确是四海一家的。
雷纳托的眼睛一辈子都没有离开Malena,看她美丽看她凄楚,看她卑贱看她高贵,看她抗争看她屈从,正如小张,他的手也一辈子没有离开华小姐,为了华小姐的手,他放弃了转行的想法,用自己的手不断游走在华小姐身边,量她胖量她瘦,裁她的风光裁她的落魄,她的喜怒哀乐他都一一用手捋过,直到她用手与他告别,直到送她走。
与其说这是一部情色电影,不如说这是一个成长的宿命的故事,正如果子成熟是为了繁衍,人的成熟永远跟性脱不开干系。
王家卫的《手》。
他一如既往的昏黄而潮湿的风格。
那样的街灯。
那样的雨夜。
那样的沉默。
我曾经在梦中见到过相似的画面。
影片的背景里有模糊而温糯的沪语。
一个少年因为一双手而感受到的情欲。
在此后的岁月里遥不可及却又不可挣脱的爱慕。
终结在同一双手中。
张震带来太多惊喜。
已不再是《春光乍泄》中那个生涩的影像。
他紧抿的嘴唇和深邃的眼眸。
令人相信即使没有了梁朝伟。
王家卫依旧拍得出另一部《花样年华》。
相比之下。
巩俐便失色不少。
同样是旗袍。
如何比得过淡定从容却又风情万种的张曼玉。
索德伯格的《平衡》与安东尼奥尼的《危险临界》都是描述婚姻中人心的不安定。
前者通过主角对心理医生的口述。
描绘自己梦境中时常出现的面容模糊的美貌女子。
他为她魂牵不已。
最后方知梦中女子正是每日陪伴左右的妻子。
后者是夫妻间无休止的口角。
徒劳的维系和努力。
男人陌生的邂逅与激情。
两个女人在阳光海滩赤裸着身体享受海风。
彼此相遇对望。
两段影像都没有太多的情节。
也未有冗长晦涩的画面。
当西方解放思潮大行其道的时候。
东方尚滞留在意识初期。
而当此刻婚外情题材的影视作品大张旗鼓的时候。
西方的影片里已然回归到探讨婚姻的本质以及爱与欲的平衡。
http://www.blogcn.com/User5/vivianisvivian/blog/22681512.html
爱神伊洛斯诞生于希腊神话,是美丽女神阿佛洛狄忒之子,据赫西俄德的《神谱》记载,爱神伊洛斯是最早人格化的神,他是不朽诸神中最美丽的一位,在所有神和所有人的怀抱中舒展肢体,降低他们的理性和智谋,使宇宙充满生殖繁衍的力量.但爱神也最可怕,在他设置的无数迷途里失踪着各色各样的人们,他们不再拥有自我,不再拥有理智,看着眼前的火海刀山义无返顾.性麻木不仁似乎永远不应该出现在性爱的字典里,可悲的是现实让我们相信性的美妙在青春期终了信号发出之后便变得那样边缘。
中产阶级的恬适生活带来的只是物质上的丰裕,在精神上的赤贫却是难以抗拒。
所以,他们需要激情;所以他们需要新奇;所以,他们需要毁灭。
男人在厌倦千篇一律的生活,于是他找到了居住在塔里的年轻女孩,一场不可避免的肉体碰撞在旋梯顶端的小木床上吱呀做响。
“我叫琳达。
”“你好”“你好”。
也许不需要太多的话语,导演设定了沉郁的基调,那个女孩更是像上帝派来的使者,拯救只能一次。
危险关系。
影片在开头便是两人的争吵,开出别墅的跑车也突然的掉头选择了另外的路线。
或许这还说明不了什么,但是之后,先是在一个迷人的山谷里看见天使般的赤裸女郎在嬉戏,在歌唱。
继而又是在海滩上的饭馆里出现大帮男女老少快乐的享受阳光和午餐。
两个人好像都不能自已。
他们在揣度,我似乎应该做点什么,做点不一样的什么。
所以,女人将玻璃杯放在底上翻滚,而男人则选择了不忠。
最后的片断里女孩赤裸着身体在沙滩上跳着莫名的舞蹈,但却难以掩饰她内心的欢乐,她的无拘无束,她的青春自由。
当阳光洒落在她古铜色的肌肤上时,场景犹如爱神来袭。
而女人则心事重重地打着电话,电话的另一端是谁?
或许是男人,或许是另一个男人。
阳光戛然而止。
女孩睁开眼睛看眼前站立的女人。
突然,灿烂笑容在脸上绽放。
似曾相识还是莫衷一是。
导演留下了巨大的问号。
但实际上,这个问题依然揭开。
安东尼奥尼惯常的哲学性表达在这一刻发挥的空前完美。
思考,放弃还是保留,获得还是失去,永远还是刹那。
想起了哈姆雷特里的经典,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
梦那是一个蓝色的梦,荒诞却真实。
罗伯特·唐尼神经质的表演出彩而完美的诠释了这个都市生活里压力巨大的颓丧男子。
其实一切的存在都只是一个梦。
第一个梦里,蓝色的忧郁笼罩在他的周围,看不清面孔的美丽女郎挑逗似的洗澡,可见却不可触摸。
电话铃声的不断响起正好象征着生活的紧迫与烦琐,倚们而立的姑娘脸上挂着暧昧的笑容,他也笑,只是尴尬的讪笑。
第二个梦是黑白色的,像极古旧的电影桥段。
更离奇的是这个梦里又套着上一个梦,秃头的心理医生有着激剧疯狂的窥视欲,恶心的舌头在嘴角处不停撕磨,他人格分裂的很畸形,并不惊慌的做着两样毫不相干的事情:解梦和偷窥。
梦终究是要做完的,而解梦终需做梦人。
美丽女郎不过就是自己妻子的化身,而心理医生也只是男人的客户。
巨大的工作压力让他混乱的神经崩溃得一塌糊涂,梦也成了现实。
可喜,爱神在关键时刻出现,美丽女郎和妻子巧妙重叠让生活变得正常。
轻轻一吻,烟消云散。
我们都生活在那个梦的阴影里。
秃头男子带上假发说道。
漫天飞舞的纸飞机漂泊在空气中,没有目的,没有去向,但它仍然有着自己的落脚处。
这,终究只是一个梦。
手小裁缝好看的双眼皮扭曲地变形。
眉间有着屈辱的皱褶,紧咬着嘴唇的牙透着一丝慌张,又略带一点期冀。
她却是从容的,有着上海女人传统的优雅,即使她正把手放在一个处男的双腿见游走。
如果计较的话,那应该算做小裁缝的第一次,而事实上生理的满足却远远低于尊严的辱没。
他确信这是耻辱,因为处子之身被一个老女人夺走,或者更残酷的说,被一个老女人的手夺走。
这确实没有炫耀的资本,所以他恨,他也爱。
交际花是吃青春饭的行当,人老珠黄变只有被人唾弃,遗忘。
冰雪聪明的她又何尝不知,于是心急的找着可以托付的男人。
可那些风月场上混迹的薄情男又个个人比猴精,腻味之后便是抛弃。
小白脸自是靠不住的,她发了脾气,对着小裁缝,小裁缝依然很沉默,静静拾掇地上的旗袍,简单一句,我回去再改改。
人去楼空,她也只能委身在破旧的小旅馆。
她确是堕落了,开始在地下室里干着羞辱的活计,这算作是唯一的求生途径,可心依然高傲,骨子里透着一种清雅,尽管身上总有那些黄包车夫的油汗味或者小地痞的精液味。
不知道那个老相好的事实是否存在,也不管人们的偏见像毒蛇一般,冲着旅馆老板疑问的眼神,他沉默,微笑,不发一言。
“我只有这双手。
”那是销魂的一句。
他心里的震颤难以抗拒,似是获得救赎一般,任由她的手再次在腿间伸缩。
他想吻她,她不允。
在那个时候,得了这种病便只有死路一条。
她是有良知的,换句话说,她是有心的。
如果她还爱过的话,怕就只有小裁缝。
影片的大胆和前卫是超然的,尽管场景依旧是我们熟知的旧上海。
在王家卫的电影里,没有那种华丽的颓靡是不可想像的,就像他一直以来流露的恋母情结。
所以,在影片里充斥着小裁缝对华小姐爱恨交织的情愫,也饱含了华小姐若有若无的欢喜,她欢喜还有一个男人真心对她好,尽管她明了他们是不同世界的人。
穿过骨头抚摸你,小裁缝在店铺里对着旗袍开始幻想,修长的手缓缓伸进旗袍的里端,他似在享受,脑海里尽是华小姐的身影,吹弹可破的肌肤,娇媚的脸庞,完美的身段,还有一双勾魂的手。
电影的最后,小裁缝终于浑身颤抖地回到了店里,他生命中最美妙的体验仿佛被人从身体里抽离了出去。
而那对精致而美丽的手,那对爱神与欲望的手,那对小裁缝爱着的手,在他的心底,在长久的岁月更迭里慢慢变换着姿态,仿佛盛开的玉兰,慢慢向上扬起,也终于变成了一种告白的手势,向他所有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遐想,向他漫无涯际的青春期与白发红颜的苍老,向他孤独感怀的一切一切,沉默地作别。
过了这么久才看了一遍《爱神(EROS)》,对这种多段式的结构很感兴趣。
安东尼奥尼也是中毒的人,可惜他那垂垂老矣的身体也只允许他完成自己思想的一小部分而已。
《云上的日子》有气质相近的文德斯在执行上很好的帮助了他,这次则干脆选择了合拍。
三位导演的选择感觉截然不同,虽然是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叙述的手法和故事结构完全迥异。
两位首邀导演除在一定程度上要表示对安东尼奥尼的敬意外,还是沿用了旧有的风格进行了创作,于是在一部电影中包含了如此多的元素,但在内蕴中存在思考的一致。
王家卫的《手》是片长最长的一节,描述的时间跨度他也最长,在短短40分钟描述了一名交际花的人生盛衰际遇。
背景是60年代的香港,但实际上还是以30年代的上海作为基调,暗黄阴郁,镜头摇曳氲氤,是王从花样年华开始一路走来的传统路线。
王的故事结构上比较完整,但因为时长的关系略显仓促,因此与后面的两部分整体感觉上不是很统一。
其中的很多象征性元素表现很好,对一些动作的特写捕捉很好表达了王所追求的“触觉”效果,阐释了东方式的性爱感觉,隐晦而暧昧。
索德伯格的《梦》表现则很晦涩,在蓝色的梦境和灰色的真实人生中营造了强烈的反差对比,人物的行为和话语也极为荒谬,感觉是在进行交叉的精神解析。
但是结构相当零乱,表达艰深难于理解,也许这种悖论正是导演追求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将梦境与真实混淆在一起,来揭示性爱的朦胧与不可知。
压轴的是安东尼奥尼的《欲》,还是那如诗的镜头,流淌般的叙事结构,缓慢移动的镜头。
剧中人物频繁在镜头前表演着天体舞蹈,尽力用肢体诠释一切。
我想这种感觉也许就是安东尼奥尼目前的写照,那段sy的镜头有强烈的力不从心感,老去的时候总会有些玄冥的不可知的东西存在在思想与映像中,也许也只有当生命同样衰竭的时候才会引起共鸣。
总体来说王家卫的那一段比较好看,巩俐和张震的表演也很精彩,巩俐对角色拿捏自如已臻化境,张震略带邪气的气质也很适合。
索德伯格和安东尼奥尼的两段都相对晦涩,容易让人昏昏欲睡。
整部电影就像每段中穿插的晃动模糊的春宫图,是对人类原始本性的阐释。
也许本来就是无法说清的天性,亦如梦,亦如幻,因此有《手》中沧海桑田,有《梦》中不可分辨,有《欲》中宗教般膜拜。
疼惜、爱慕、背叛、占有,种种感觉最终结为一致,性爱,不过是人的一种本能。
Eros既是爱神厄洛斯,也有性欲、爱欲的意思。
缓慢摇晃的镜头,忽明忽暗的光线,充满异国情调、迷幻磁性的低声吟唱,搭配着一张张描绘男女情爱的图画,自然而然的让人将影片与标题eros产生了联系:迷离幻象,交织缠绵的性与爱。
先有声音,再见画面。
开篇即是倒叙,男女主角对白话语虽少,但意蕴深沉。
淅淅沥沥的雨声渲染了一种阴郁孤独的氛围,阴郁的筒子楼里深情而又隐忍的男主。
镜头全是男主角的正面特写,而女主在这一段对白中始终只闻其声,未见其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部分在影片最后重复出现,不同的是加入了女主的反应镜头,产生了新的化学作用,使影片达到高潮。
“你还记不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
”“记得。
”“还记得我的手吗?
”“还记得。
”由对白随即陷入了回忆中,上世纪六十年代留声机里的老唱片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这段情节里大胆的运用了画外空间,将画外音这个重要元素糅合其中,达到画内画外相辅相成,展示给观众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空间。
这是小张第一次去华小姐家中,他在桌旁等待,又是一大段画外音,固定镜头内的空间是紧逼的,色调是灰暗的,但房间里的欢爱声却拓展了空间,增加了回味,而当小张起身去华小姐的房间时,镜头没有跟他走,只是对着墙纸和桌上的花,迟迟不切到正在对话的双方,这样执着地使用画外空间,让人更注意环境,同时对两人的关系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而且减少了镜头切换,这样影片节奏都会压得很低、很平,也为后面高潮部分的摄影机移动和镜头剪辑铺垫了环境。
除此之外,背景音乐“好春宵”以及房间里的欢爱声都暗示着华小姐的身份——风情万种的交际花,为后文“手”的出现做了铺垫。
“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两个人寄予情感的纽带。
影片中,华小姐两次帮小张手淫,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地位和情景的差异,从冶艳到伤感,从华美到落败,人物张力都十分饱满。
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它的主题并不是直接告诉观众的,而是隐含在每一个细节中,要靠观众去体会的。
《爱神之手》中用隐喻蒙太奇和重复蒙太奇技巧把影片的主题含蓄而又自然传达出来,在表现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的同时也暗示了六十年代香港社会的真实现状,赋予影片时代色彩和社会意义,提升了影片的艺术价值,在深化主题思想的同时,使其在表达上具有含蓄美。
老唱片的戛然而止,预示着镜头的切换和场景的转移,紧接着青涩懵懂的小张出现在镜头里, 华小姐命令般地语气让小张脱掉了裤子。
“没碰过女人怎么做裁缝?
”“也许以后你会给我做衣服的。
”“要记住今天的感觉,你以后给我做衣服会很好看的。
”从脱掉裤子开始,小张没有说过一句话。
画面交给了手和身体的亲密接触,低沉的喘息声、痛苦却又无法挣脱的神情,将小张的青涩刻画的淋漓尽致。
华小姐用她的手给了小张不一样的触感,也让小张永远地记住了她和她的手。
她不仅仅是小张的性启蒙者,也是小张一生都无法触及的那一抹窗前白月光。
小张再次出现在镜头里,已经和从前大不一样了。
准确的说,是从男孩蜕变成为了男人。
那些青涩和懵懂转变为了成熟和稳重,唯一不变的是那份隐忍的爱。
华小姐隔壁房间的争吵、娇喘、或是与电话那端的对话,透过准确的表演与场面调度,成功地塑造出视觉上的封闭与听觉上的穿越。
影片中小张没有太多的台词,而且也总是低着头,几个脸部的特写,看上去都是欲言又止的,然后又很快低下头去。
他一直在极力压抑着自己感情,甚至面对华小姐放肆的挑逗,他也可以把自己控制的很好,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只是说,好,我知道,好。
这样的控制,是他知道自己,知道对方,知道两个人的结局。
所以他懂得控制,他必须控制,即便那感情和欲望如火煎熬着他,即便他只能在深夜无人时抚摸华小姐的衣服聊以自慰,但他依然要对她好,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华小姐从一开始就知道他向自己投来的目光有不一样的温度,有别于她身边的那些男人,那种温度使她一度惶恐,一度沉湎,她是个从未体验过爱情的女人,她知道利用男人生存,也最终会被男人遗弃。
她放纵,因为她绝望,而小张的出现,是不带任何钱利,无关任何交易的。
当爱情靠近时,她是那样的患得患失。
她故意对他忽冷忽热,她时而挑逗他,时而辱骂他,她折磨他,是因为她怨恨他们彼此的身份——他们必将无缘而终。
华小姐后来的落破,她一直早有预料,当所有人都不再理她的时候,只有他依然会在接到她的电话后立刻去看望她,他后来在她身上根本不能再赚到一分钱,他知道她根本不会再有钱去做那些名贵美丽的衣服,但是他义无反顾。
雨夜,他在站破旧旅社阴暗的走廊里,听着心爱女人在与一个下等男人做爱的声音,画面阴暗忧郁,他哀伤却无能为力。
影片结尾,照应开头。
她伸出苍白的手,往昔美丽如花的容颜已经枯萎,她说,对他,无以为报,如今只有这双手,如果他不嫌弃......这样的纯真,无关情欲。
他们最后忘情的拥吻是真的,那是压抑已久的感情的爆发,是不顾一切的。
各自的身份早已注定这样的结局,因为他无法也无力带走她,只能亲眼看着她的毁灭,而她无怨,像她这样一个女人,在死时仍有人陪伴,已无憾事。
说到《爱神之手》,不得不提起《花样年华》,两部影片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一,影片在主题表现上的含蓄美。
含蓄的表达使得艺术作品的内蕴更加丰富、使得整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具有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两部影片中正是具有这样的艺术特色。
导演王家卫用一种隐喻式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为这两部电影增加了内在韵味。
犹如一首朦胧诗,每一个字包括每一个标点都有它代表的象征意义,也像是一幅写意画,每一个线条隐含喻意。
颇具特色的隐喻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这部作品在主题思想的表达上显得既含蓄又有深度。
第二,叙述形式上的简洁对主题的强化作用。
“电影天生是一个故事的叙述着,或者说电影就是因叙事而存在的。
”电影和小说一样,人物与情节是一部电影必不可少的重要要素。
一般情况下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最能吸引观众。
而在两部影片中,王家卫却以高度简化的情节和高度省略的人物以及极其精炼的人物对白来叙述故事,风格有点像法国新浪潮电影中淡化情节、淡化人物性格等的叙述特点。
这种叙述形式所带来的效果就是,整部影片简洁精练,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使人感到影片在叙述过程中没有一丝多余的成分,每一个细节都与主题有着紧密的关系。
第三,两部影片均刻画了一段爱而不得却又无法割舍的爱情。
无论是小张与华小姐还是苏丽珍与周慕云,那份隐忍而又热烈的爱,终究冲不破世俗眼光的阻碍,挣不脱身份迥异的枷锁,就这样无疾而终。
第四,导演独特的旗袍美学,华小姐与苏丽珍都身着旗袍,自始至终,用旗袍勾勒人物的千姿百态,赋予旗袍别样的蕴意。
王家卫电影里精炼的台词,晃动的镜头,浓烈的色彩,多样的音乐风格,以及充满着自恋和自我的内心独白和无声的哽咽,那些有声或无声的图像无时不冲击着人脆弱的情感闸门,宣泄着那些无奈的情绪和淡淡的哀愁。
他的作品凭借着极其风格化的视觉影像、独特的叙事风格以及富有后现代意味的表达方式和对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敏锐把握成功地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王家卫式”的电影美学。
看电影的质感,意蕴深远,值得品味。
原来这个短片拼盘企划是安东尼奥尼想的呀,而且也成了他导演生涯的最后一部作品,只是似乎他的这一part评价并不理想,甚至还吃到了不少批评,国内基于对大师的敬畏在看不懂的基础上也不会说太多,反正就是哲学、神秘嘛,但海外观众的批评会更尖锐一些。王家卫和安东尼奥尼在本片中的表达方式感觉如同一对反义词,前者教科书式的告诉西方观众如何用完全不裸露的极致含蓄手法来表达充分的情欲与暧昧,手作为主题承载的对象也在镜头和剪辑中得到了精心设计,叙事的故事也清晰明朗,而安东尼奥尼则告诉东方观众性与爱是可以这样直接且完全的被展现出来,不需要丝毫遮掩,且最终会完全融入自然,至于想要探讨的内容则晦涩难懂。至于索德伯格,精神分析师的反应颇有趣味,而镜头也只交代一半内容,让观众颇为好奇,只是角色间的对话理解起来同样困难。
俗人
主要是看张震的屁股巩俐的手
H876
第一个还有点剧情,后2个完全无剧情,无聊之极
搞毛。除了王家卫的那段《手》。
第二个故事真的看不懂。王家卫拍的第三段也不见得好!
看到巩俐不知为啥眼前出现了秋菊打官司,于是把王家卫那段跳过了往后看……
最爱王家卫那段,结局巩俐和张震吻别那戏好赞
第一个王家卫的故事就没看太懂表达什么,女主莫名其妙给男主打飞机,男主爱上了女主,男主对女主那么好,女主都没跟他睡,后来女主病了又帮男主打飞机。第二个叽叽歪歪的看起来很无趣直接跳过了。第三个也很无趣,一直快进快进,压根就没认真看,但是倒是三个里最露的一个。
中间那个什么玩意儿,太哲学了吧。
只看过王家卫那一段,闷的要命
不喜欢拼盘···
06年圣诞.XANADU家.
大导演往往可以拍一些烂片
越老的越好
形式主义
WKW君闷骚的最后一棒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