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套娃之前恐怖氛围很到位,不过也从套娃开始就逻辑全无,为了制造恐怖感而放弃逻辑也并非不明智,想要逻辑和恐怖双得是很难的。
影片中并没有那种突然窜出来的惊吓,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恐惧,而且是女主的内心恐惧,让观众能感同身受。
影片的各种拍摄手法也都非常到位,打光,特写,场景的拍摄都算上等,不过最后的套娃镜头带来的冲击感可能很多观众都不能接受。
影片也隐喻了很多现实问题,例如:很多不尊重,瞧不起女性的男性;主线应该是由于女主和丈夫的互相不尊重和不理解而展开的,这也是现实中常见的问题,影片里是一种极端情况。
美好的爱情和婚姻肯定是建立在互相理解,互相相信和互相尊重上的,但现在中能做到的情侣或夫妻往往只占少数。
画面美好,充满绿色的大自然疗愈,但你站在黑暗中,你就是黑暗的一部分,你的恐惧支配着黑暗加重吞噬你的动作。
好像所有男人都长得一样,因为你对待事物的恐惧都一个样,躲避没有用,因为躲避像是欲拒还迎的flirt。
恣意妄为和恐惧胆怯,为扭曲和邪恶搭建了天然舒适的通道,近而得以源源不断地进行如此这般的重复。
而改变这些,切断通道的唯一方法,只有把恐惧落到实处,化作武器。
直面威胁,才能不再无处躲藏,才能不再重蹈覆辙。
就很尼采,就很《查拉图斯特如是说》…片名翻译成《人》没毛病,男人女人互为对方的加害者与受害者,同时也都是自己向内的加害者与受害者。
这是关于所有人的故事。
忍着焦虑看完了《Men》这部电影。
我很喜欢它,但大概不会再看第二次。
我给这部片子打了10分,只是因为它的皮相足够和我胃口。
但对它想表达的东西依然有诸多不满。
导演很认真地刻画了女性面对的困境和痛苦,手段十分高明。
从房东出现的第一镜就勾起了我浓浓的不适,直到神父出现,反感已经转化成了恨意。
它十分全面地捕捉到了令人厌恶的男性形象典型,并给观众提供了超强的代入感。
但也到此为止。
电影试图提及一个很值得讨论的议题,但并不想去讨论它,而是大费周章地描述,构建,展示。
最后让女主从原罪之中得到解脱。
我只说让我百感交集的一点:结尾精疲力尽的女主问丈夫:“你到底想要什么?
”“你的爱。
”真的是太好笑了。
有人从这句台词里能读出对女性的嘲讽,发出“看哪还是女性不懂得理解和尊重”这样的声音。
我伤害你,威胁你,追逐你,都只是想要你爱我。
这种观点好像在说男人不是生活在现代文明里,能沟通能尊重理解他者的人,而是一种情感机能低下的动物。
这是对男人赤裸裸的侮辱和嘲讽。
我始终期待更多男性能意识到这点,将自己当作“人”来看待。
而对受尽折磨的女性来说,一个解脱的微笑是远远不够的。
知乎的弱智爽文都开始教读者:要学会像男人一样贪婪,一样心狠,一样不择手段。
把他们试图施加在你身上的暴力原分不动地还回去。
我承认以牙还牙,相互折磨永远没有尽头,但起码得从能站着面对面说话开始。
对一部分男性来说,只有拳头够硬,他们才愿意把女性当作是能够沟通的人而不是符号化的“女”。
也许我宁愿它最后让女主像《Cerdita》一样爆发,展示和宣泄痛苦,沦为一部更低层次的猎奇片子,起码也算是给出了回应。
而不是把反抗和救赎艺术化,符号化,最后停在一声叹息里。
好像无数人无数次重复过的那句【嗨,男人嘛……】
不得不说将女生视角里的很多男性问题都抛了出来,电影表现形式也不错,恐怖诡异又让人印象深刻!
片头里女主经历丈夫的精神压迫后又沉浸在丈夫死的阴影里,来到一个陌生的村庄,满眼的绿色确实是能治愈!
之后出现的房东男、面具男、教父男、裸露男、警察男,不同的妆造不同的身份,但是用的是一张脸!
这个设定很有意思,这几个人都代表了部分男性的问题,特别是女性视角里的男性问题!
这种纯意识流后现代主义甚至都不想称作是电影。
这种上世纪被创造出来的法兰克福学派思潮被渗透到世界各地。
而Feminism和Sexist的话题正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堪称现代流量密码!
现实里在“鸡蛋与高墙”的对峙中,一些头脑简单的人很容易以为自己站在“鸡蛋”那一方。
毕竟“鸡蛋永远是对的”,站“鸡蛋”那边永远不会有风险。
孰不知画面缩小后发现另一种的法西斯正打着推倒”高墙“的旗号快速蔓延!
到底谁是鸡蛋?
谁是高墙?
现在强调女权似乎成了政治正确?
已经看到好几部电影强调女权了,这一部电影应该是最明确直接的了。
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那里就有热度,那里就有电影!
导演的商业嗅觉还是很敏锐的。
其实剧中只有女主丈夫,对女主有明确的控制欲,可以视为对女主的压迫,而其它男性和女主之间的敌意,就出现的就非常奇怪,似乎都被女主丈夫灵魂附体一般。
特别是房东,前面热情接待,各种帮忙,后面突然要杀女主,实在是莫名其妙。
营造出的氛围就是,女主被周围“所有“男性忽视、敌视和压迫,严重夸大了焦虑。
有人说这些角色都是一个男性的多个表象,那就不应该用”men“,而应该用”man“。
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是“公平竞争,帮助弱者“,和性别其实没有直接的关系,直接把强弱对应到性别,是荒谬的。
强者和弱者,要拥有相同的待遇和权力,也就是所谓”公义“,远远超越了人类当前发展阶段。
片子的结构很有意思,前半段是优美的田园风光,拍摄水平真的很优秀,不管人物、风景、建筑,都拍的很唯美,很多截图拿出来就是大片,摄影师厉害!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后半段突然画风大转,恐怖、血浆、蒙太奇,各种古怪元素闪亮登场,建议大家先做好心理建设再看。
片中有不少隐喻,对中国观众不友好啊。
后半段的情节和现实生活已经脱节,也无法用影片的自身逻辑自洽,有些怪异,更像是女主的梦境。
是我喜欢的风格:冷,癫,带着一点点的邪气。
马楼女士遇到的五个曼简直不要太典:幼稚软弱暴力扭曲的丈夫,没有边界感自顾自讲着有点冒犯的大叔笑话的房东,当自己的无理要求被拒绝后边气急败坏失去控制痛骂女主为bad bitch的面具男(个人感觉这种最典),有精神疾病的跟踪狂裸露癖,(这种的曼味其实并没有很典,毕竟就是换成一个同样特征的女性也是一件很惊悚的事情),虚伪爹味自负的说教牧师男(这种也蛮典,可以被称为李国华型或者胡兰成型)。
很爱女主的态度,对曼们drama幼稚狂暴浮夸的伎俩始终保持冷静客观,不投入感情去纠正他们,只是手起刀落,大喊一句“F off!”。
可夸的点很多,或者说戳中我的点:色调很古典清冷,女主冷冷的态度,由断掌串联起来的曼们,女主嘶吼声与背景音乐的合一,牧师向女主吟诵的《恐惧与战栗》,竟然给本片还上了层哲学神学上的精神价值,还有影片高潮时的魔幻主义处理(太癫了,苹果树掉苹果那段让我想起了《涉过愤怒的海》中的天上落鱼)。
但有几个镜头也确实吓到我了,比如一开始女主和好友视频时好友的网卡卡出的狰狞面孔,还有后面女主给好友发地址时好友突然冒出的那句bad bitch,毕竟这部电影的标签是一部恐怖片,关于恐怖的点还是想小小批评一下:有些的处理有点落入窠臼了,就是很典型的密室弱女型恐怖片,突然断电那里我真是……略无力吐槽,但总体来说是瑕不掩瑜的。
裸男们产子接力那里真是看得我san值狂掉…前面露🐍也就算了,英国电影竟然允许这种特写的镜头直接播出吗()虽然知道这是特效制作的,但还是,大为震惊大受震撼好吧()习惯了后就感觉,嗯,还蛮新颖蛮先锋的,不错不错,感觉有一种男人进化史的即视感。
当然作为一部小众cult片,本片还是有很多地方我没有看明白的,或者说很多不理解的隐喻,比如裸男的草冠,掉落一地的苹果,死去的山羊,男女神像,飞舞的蒲公英,以及女主老公有些献祭意味的诡异死法……作为女性,很多镜头真是看得我感同身受,女主被男人包围的酒吧那段,我真的是汗流浃背了,代入一下都觉得压抑恐惧。
到这里就差不多分析结束了,结尾送一句面具曼的名言给大家:“You are so mean, you don’t even wanna play hide and seek with me!!!!!!!”
对男性的恐惧以五种不同的形象交替出现:一:专制偏激的丈夫。
离婚之后丈夫跳楼。
丈夫的手穿被栏杆刺穿,所以后面所有出现的男人右手都是断开的。
二:不着寸缕的跟踪男。
在荒无人烟的森林里追逐,在女主租住的房子附近徘徊,代表着男性对女性最为原始的威胁。
三:戴面具的男孩。
在女主拒绝和她玩捉迷藏之后,对她进行了言语攻击。
四:道貌岸然的牧师。
一开始以救赎者的形象出现,在听到女主回忆丈夫死亡的一幕时,将手搭她大腿上,并告诉她男人有时候打女人,但应该给机会道歉。
五:不公正的警察。
告诉她跟踪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罪行。
1.女主的精神状态一开始就不太正常。
在隧道里一遍遍重复自己的回声,然后露出微笑。
在教堂里突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放声大哭。
2.女主分不清楚现实与幻觉。
在荒废的小屋前拍照,视线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男性雕塑,与周遭的环境完全不兼容。
丈夫的身体被铁栅栏穿破,这一幕不是幻觉而是回忆。
晚上在家门口一会看见沉默不语的警察,一会看到朝自己冲过来的房东,实际上仅仅只是一只乌鸦冲进房子而已。
在女主的想象中,小男孩深夜潜入房子,被她砍了手掌,而后出现的其他男人手掌均断裂。
3.男人孕育男人。
故事结尾的时候,男人孕育了新的男人,他们的手掌都是断裂的,暗示着丈夫带给她这种对男性的恐惧和威胁传承不息。
惊悚暗喻片。
一开始被男人连续分娩的场景震撼到了,看了影评才知道这是一部反映男权对女性压抑的暗喻片,所有男人为什么是一个人演绎,是暗喻男人的群体映像就是这样的,是女权觉醒的呐喊,为了抗争,为了突破,非常出色的暗喻片。
女主因为与男友闹离婚,男友坠楼身亡,为了疗伤来到了郊外的一处别墅。
男主人非常热心和热忱,介绍了房子的构造,又把日常起居全部交代清楚,然后离开了。
女主安顿好,就跑去别墅旁边的森林里去溜达,森林草原风景如画。
她来到了一个涵洞里。
涵洞里非常潮湿,但是充满了乐趣,可以玩回声很有意思。
但是正当女主乐此不疲时,突然有个人影在涵洞另一边出现,然后有个人开始向女主这边冲过来。
女主赶紧拚命逃跑,慌乱之间,她来到了一片破败的房子之间。
她漫无目的地走进草原,突然发现有个裸男在远处看着她。
女主赶紧跑回了家开始和女友聊天,这时她突然发现那个裸男跑进她的院子里。
她立刻报了警。
警察赶来,把他抓住。
经过审问,裸男什么证件都没有,警察把他抓走很快又把他放了出来。
女主跑去教堂突然想起男友自杀的惨状,不禁悲从中里,大叫大嚷起来。
她仿佛看到有人,就跑了出来,遇到了一个戴面具小男孩,小男孩要女主陪他玩,但是女主不知道什么情况,有点犹豫,这时教堂的神父出来,阻止了小男孩的恶语相向,并与女主攀谈起来,但是神父对于女主男友的逝去觉得女主难辞其咎,让女主很不爽,就拂袖而去。
晚上女主又去了屋主说的酒吧,在那里的人对她也极不友善,最后再别人异样的眼光里,女主离开了酒吧。
回到家时,别墅外面的大灯突然亮了,照得四遭如梦如幻的,都有些不真实。
然后女主仿佛进入了梦境,看到苹果树上的苹果全部落了下来。
看到裸男全身长满了枝叶,还看到了男友。
然后就是裸男吐出的花粉将女主熏昏了过去,裸男进入了房间,然后就开始不停从身体各个部位开始分娩,最后分娩出来的是女主的男友。
感觉到女主受到男权压迫的压抑感,真心让人喘不过气来。
男人千人一面也是为了反映男人的群像,反映了男权对女人的霸凌和压迫。
有人说那个涵洞有寓意,还有裸男吐出的花粉也有寓意,看得时候没注意,不过细想真的是这样,导演的暗喻拍摄能力很强,蛮佩服的。
不过那个裸男真心蛮恶心的。
最后的接龙分娩的场景真心震撼,让人膛目结舌,幸亏女主的反抗精神还是有的,懂得拒绝和反抗,不错。
虽然我在很多片子里用符号解读,但我觉得本片其实没那么复杂。
我认为本片其实就是真实世界丈夫自杀投射在了女主这次度假中。
所有光怪陆离对应的其实是她自己的老公所有的男性角色对标她心目中她老公的特点1.房东对标她老公和蔼可亲幽默2.问题儿童对标她老公幼稚控制欲3.神父对标她老公的伪善4.警察对标她老公的暴力5.变态裸男对标她老公的执念但是我觉得导演显然是想把她老公投射到所有男人身上,从这点上看男人也是千奇百怪,个别另样的。
有反向极端的渣男,渣男可以完全不用主动控制女人。
也有被女人欺负的老实男也有经过世事成熟的男人所以我认为剧本在这里有了一个困境,单独投射她老公,没过错但是格局小了。
投射所有男人又缺乏说服力。
另外我觉得剧本的核心思想有点偏激,就是单方面直白的批判男性。
这是让我错愕的。
要知道批判“男权”和批判“男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因为男人是自然的生物物种。
男权则是人类智能化后定制出来的不平等的规则。
真正需要着墨的是规则而不是生物性其中最大的着墨无疑是男性的性需求。
但是我们仔细想女性没有性需求吗?
如果没有,人类或者所有生物是怎么繁衍的。
上帝创造生物两性都是有性需求才能繁衍的。
动物有发情期人也有。
男人有女人也有。
所以批判男性我觉得太偏激。
真正需要批判的是单一的男权!
并且赋予女性自由追求性的权利。
实现男女平等。
就像动物公的母的繁衍后代都没有谁歧视谁。
有人说像动物一样!
简直笑话,那人类不是倒退了吗?
我想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因为人类的问题从来就没解决过!
人类本身就是矛盾的物种!
人类本身就是罪恶的根源九十不论男女。
人间本就是地狱!
期待这么哲学的问题我们在其他说到点子的片子里讨论所以我最后还是没法打五星。
而且我认为豆瓣6.8分数恰如其分
前半段还蛮好的,虽然不恐怖,但是光、影、构图、摄影这块确实拍到令人很舒服,文艺片如果能把上述几样做到这个水平,我也是不介意电影里多出现点高山白云流水的。但,最后一幕表示看不懂,且感到大为震惊和恶心。
男人无论肉体和意识都在用爱的名义侵略淹没你,但所谓的困境表现得过于庞大,动机只是在寻找另一个性别而已。惊悚发生的方式蛮像库布里克,哈哈哈但内容稀烂。
比起恐怖片里女性被剥削的形象,更讨厌这种假装“我懂”的片子,我们女人会一个人租男房东的乡郊大别墅?会在野外看到裸男一个人都不告诉?很明显你什么都不懂
3.3分。意象大于叙事,氛围大于情绪,这部女性主义题材惊悚片依然保持着嘉兰之前两部电影的特点,只不过比起《机械姬》和《湮灭》,它的隐喻和命题感更强了,而对于故事结构的建立更为脆弱。所以影片在前半部分的铺排很是引人入胜,古朴典雅的乡间别墅,蓊蓊郁郁的茂密森林,都极为曼妙的表现出生命力的旺盛和地理性的保守之间的反差。期间插入的极端闪回画面,如同不安的琴弦,拨弄着我们观影时的不安。不过到了后半段,随着女主角逐渐发现这诡异的现象,“男人们”展开对女主角的攻击和侵犯,那种不安感化作为纯粹的惊悚展示,尽管“男生男”的套娃过程略显创意,但影片本质上没有架构好自成一体的影像空间和叙事空间,多处的留白更是让影片像是一部问题电影。
这哪是女权片,这还是新怪谈啊。把里面的男人都当成一个灵异体就完了,因为面孔相同(男孩的面孔特效做的极其诡异),女主也并不诧异,因此表意就无法再被扩大化。这样的演绎方式,本质上和那些男主角遇到女鬼的恐怖片并无二致。唯一的区别是加兰延续了新怪谈风格,比如最诡异的那个段落,因此美学上与主流恐怖电影形成差异。但也仅此而已,哪怕那些台词再怎么有针对性,再怎么比喻,也都只能视为无所指的能指。所以这更像是一个架空世界观,一位恶魔创造的寂静岭,甚至是女主内疚感幻化出的诡异空间,它从来都是一种个体叙事。本片的问题在于,没能将新怪谈更进一步,指向更深层的心理表意,最终还是落在了视觉猎奇上,这点甚至还不如《湮灭》。
新类型出现了,女性主义恐怖片!个人觉得挺适合女性观影的,先忽略评论,自己感受。点点滴滴的日常厌男瞬间被高度浓缩,不少片段都让我共情。配乐诡异,开头的高饱和度森林也是如此刺激神经,最后的套娃名垂cult史(接下来是过度解读以及胡言乱语)所有的寓言式电影似乎都会提供一定程度的思考空间。整部电影似乎都是女主离异后对男性的思考,从害怕,需要,到厌恶。离婚也是女性和父权社会的离异,男人威胁,暴力,所有方法用尽后,女人毅然决然离开,开始思考。门,洞穴都代指yd,所有的绿都代指生殖,性欲让男性对女性的价值分成两半,母亲与娼妓,厌女又觊觎女人。但女人不是被凝视的存在,而是她自己啊……love?plz be honest, what u want is fckin uterus
这部电影的观感根本不能用无聊跟乏味来形容,就你从1数到360000这部电影就结束了,你也就解脱了。大概的意思呢,是男性加害于女性以至于女性无法从自身受害氛围里解脱出来所以就长久的受到男性群体的伤害,电影里所有男的都一个模子里改出来也就是为了刻画男性群体,但是最后的结局真的迷迷糊糊的,男的怀孕生男的最后他老公出来了,你清醒一点,不是男的都特别坏是你老公给你PTSD整的,都是你不爱他他才那么恶心你的啊。导演你也别恶心我了,就A24这工作室也够差的侮辱电影美学完全,自然光用雾白色先弱化再加一个人物聚焦的灰黑色边框滤镜,植被跟鲜艳物体的色彩拉的老高,人脸打白,真的太折磨人了,赶紧在网飞之前倒闭谢谢你。
2022.07.01女主角竟是《冰血暴》里那个诡异的小护士!镜头很漂亮,故事感觉也似乎很玄妙,引人琢磨……可是一点都不恐怖啊!
全片愣是没出现一个鬼,但是却比鬼片恐怖一百倍。因为至少你知道鬼是假的,并不存在,但是男人真的就在你身边。试问谁看了不恐男?加兰是真的稳,借用“千人一面”的意象展现心理惊悚,且每个人物都象征着一层对于女性的加害(裸男-暴露/房东-暴力/孩子-侮辱/牧师-规训/警察-漠视),震撼加倍。摄影音效俱佳,对色彩的使用也尽可能推动了叙事,大片的绿色,新生的绿,诡异的绿;记忆中的囚室,橙黄色;还有别墅墙壁的暗红色,代表危机四伏。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散,同男性繁衍后代类比,没有女性,男性的繁衍就成了套娃式的自我复制,只有生没有育,只有劣性叠加,没有良性筛选。总之,千言万语还是汇成那句话:不要靠近男人,会变得不幸。
怪诞似的心理恐怖片,一切都是心魔作祟。
【7.2】很有奇观性的恐怖片。即将离婚的丈夫坠楼惨死以后跑到小村庄疗养,但却步入了一个由丈夫怨灵幻化成的诡异地带。房主,流浪汉,警察,牧师,怪胎,酒保,酒吧里的男人们,全都长着同一张面孔。stalker是暴露+跟踪狂,警察:他又没造成什么伤害。牧师:你丈夫打你为什么你不给他道歉的机会?男人有时候是会这样,但还是罪不至死。怪胎:你不陪我捉迷藏,你就是stupid bi*ch。你不满足男人的心意他们就会恼怒,而危及女性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的行为男人则会找尽借口推脱。就像还魂的黑人丈夫说:我还不是为了让你爱我嘛!男人生男人的场面极其吊诡,从下体 腹腔 后背 口中爬出下一个一模一样的个体,代代无穷尽,且从未改变。用女主在山洞的回音做惊悚配乐是非常巧妙的玩法。
【C+】作为加兰的粉丝,还是有些失望的,视听氛围一如既往地出色,还是那么擅长把一些生活化的,司空见惯的场景拍出诡异的不安感。但这次剧本写得敷衍过分了,其实加兰从不是个高概念编剧,他的点子都很三流,他的出色之处是擅长构建有层次的角色心理状态再与点子本身结合起来,用设定的爆炸来完成人物的诠释。从这个角度来说,抨击加兰没有深度倒是强人所难了,因为他从来就没有。真正的问题还是,这次人物状态有余,设定却太简陋,后半段也就无法像导演此前作品一样再次给人“信息爆炸”的震撼感。
太高了,可惜没零分。
有些失望,故事以“爱”戛然而止,有些讨巧的意味,女性主义在男权世界中的恐惧感营造得也不够,世界观几乎没有设定。
装神弄鬼。
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成为菲勒斯中心主义的图腾象征,加兰以此喻体直接否定性的激情,并将其与符号化的“男人”挂钩。这是对性能量的一种曲解,是右翼保守主义者的又一次精神胜利。与布努埃尔式的死亡意象不同,主角马洛被加兰归置在理性的逻辑运作中,第二日闺蜜的到场相当于变相承认畸态怪物的真实性,理性与非理性二者的分野失效,具象化的内心梦魇不仅对马洛进行无休止的精神袭击,其物质性的伤害更是不可估量。然而加兰在影片中铺满的生殖崇拜象征符号,如幽暗潮湿的洞穴,英国民俗石雕,盖上女性面具的死亡乌鸦,赤裸全身的裸男以及结尾邪典的套娃式自我繁殖的场景仅仅为观众提供了一条分析路径,隐喻在加兰精致的类型片外衣包裹中密闭循环,脱去耐人寻味的开放姿态,头脑再迟钝的观众都能从中毫不费力地提取到女性主义的信息。2022.7.22
对味了
寻爱之投胎找到你
搜《一个叫哈维的男人决定去死》,某公主号给我回了这个,看完才发现我搞错了。对不起啊我看不懂,我才疏学浅。
这个社会上 当女性是受害者,全体女性都是受害者。当女性是施暴者时,她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害者。而当男性是受害者时,根本没有受害者,男性是施暴者时,全体男性都是施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