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不高,因为剧情套路,节奏拖沓,足以让看惯各种诡计陷阱卧底反卧底的人感到全程乏味。
但我觉得还是一部好电影坚持看完,然后难受的抽了根烟。
宋饼大叔能把一个摇摆不定毫无原则的卖国贼慢慢变得让人感到信赖,孔男神一路跟你说一件听起来很憨沟的事慢慢变得好像坚持就真的会变的有希望。
隐忍,信任,坚持,牺牲是一碗气氛灰暗的毒鸡汤。
我相信更多的是我们不能感受到那种情况下每个人所背负的有多沉重,就像到了片尾,宋饼大叔看着自己一直隐忍保护的儿子,才决定走到那一步。
你才发现,原来不是因为他们自己能看到希望,而是看到太多人为了希望前进然后难看的死在路上,如果自己不接上这一棒,这个世界永远那么灰暗,被奴隶者一代接一代一直蔓延下去,不是服从,就是死。
这个片子的推动离不开宋康昊这个密探的角色,他本是日本统治者手下的犬鹰,奉命去刺探义烈团的爆破计划,结果一步一步发展到最后,他反而成了爆破的完成者。
这个转变是电影的主旨所在,也是我想分析的地方。
宋康昊这个角色不那么高大,却很真实,他不是打心眼里因为爱国才去帮助同胞抗日,他作为密探被派到上海接触义烈团,被用了反间计,处于个人安危才没有在离开后第一时间揭发窝点,但他仍然向同伙通报了去码头集合的情报(他不知道是假的),说明他还是在对日本人负责。
后面他在火车上地帮助义烈团,都是属于那种要迅速在两难情况下做选择,结果他都选择站在了义烈团一面,他身上有一种被动赋予不断升级的使命感。
他帮助义烈团,总是先帮一程,表明后面不管,结果是又帮一程,最后成为任务的完成者。
如果是因为义烈团分析的“每个人心中都有同一个祖国”,那宋康昊应该帮的毅然决然,而不是犹犹豫豫,他开先就是一个墙头草。
他在下火车之前的帮忙,更多的还是这种见风倒的性格,不帮义烈团可能被义烈团告发陷害(一起喝酒,称兄道弟),在火车上同伙人数处于劣势,而且如果义烈团爆破就同归于尽了(这是忽悠同伙的话,也是实情)。
宋康昊在丛林小木屋与孔侑见面(虽然是被利用和算计),但是他愿意去,是义气,是那种反正帮都帮了我就再帮你一次的使命感,同情的成分很大,不是因为爱国。
这时候,他已经不是为自己的安危所迫而做决定了,他有自主选择,可他还是帮助了义烈团,这就是变化。
宋康昊最终的转变是被捕后,他看到被捕的义烈团成员个个誓死不屈,他被感染了。
他死不认罪,被释放后,他没有逃之夭夭,去杀了叛徒,搞了爆破。
他做这些,仍然不是出于对祖国和民族有多么热爱,而是出于对义烈团成员的敬佩,去履行自己的承诺,去完成义烈团交办的使命。
从被迫参与到斗争到底,也许真的没有爱国者那么伟大的光环,但是为自己也好,为情为义也罢,做了正确的选择,做了正确的事情,就值得肯定。
英雄,不问来路。
《密探》韩国正式海报这是一部上映伊始就经常和《暗杀》做对比的又一部韩国独立运动电影。
这是韩国独立运动类型片的又一次尝试,比起其他同类型的影片,本片也可以说是对类型片主题的一次突破。
--最近几年韩国电影质量的飞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类型片的发展更是有着“国际风格本土化”与“类型片商业化”齐飞的态势。
就冲这点,中国的编剧和导演就该好好学学。
在韩国的类型片中,谍战片是一个进步明显的分支,这其中又包括“南北韩统一”与“朝鲜独立运动”这两个主要的小分支。
我看的不多,暂时觉得代表前者最高水平的电影应该是《柏林》;后者则没有哪部电影能让我觉得鹤立鸡群。
拍韩国独立运动类型片,其实是一个去化解尴尬的课题。
对于这个“尴尬”,很多影片选择避而不谈,更多则选择一带而过。
《暗杀》拍的那么好,豆瓣也就7.3分,我觉得这个是准的,因为这个“尴尬”没解决明白;而此片《密探》更是避重就轻了,评分自然也不会高到8,9分。
那这个“尴尬”是什么呢?
四个字,“为何坚持”。
韩国其实总也甩不开作为小国的尴尬。
跟能打持久战的中国不同,韩国小国寡民、科技落后、强敌掌控,临时政府流亡上海。
所以一批批志士赴死,独立迟迟未来,为何还要坚持,为何还能坚持?
《暗杀》中提到了一次,李政宰饰演的叛徒被问为何出卖同志:“我没想到会独立,如果知道就不会了”;而在《密探》中,则是孔侑等人一遍一遍地说教着“下一代传承”对独立运动多么重要。
这样的说教太不真实,太没有说服力,骗一骗想用东方谍战片换换口味的好莱坞还可能,想糊弄中国观众却难比登天。
我们的民众,从小就从影视作品中得到了“全民皆兵来抗战”的印象,课本里边记录着当年那个“以空间换时间”“打持久战”的战略的成功。
所以我们的抗战,没有无谓的犹豫,故事和人物都是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他们的走狗。
反观当年的朝鲜,狭隘的民族主义从一定程度上蒙蔽了他们的双眼。
政府忙着出卖祖国,高官忙着出卖同胞,所以那个时代的朝鲜人,反对民族的解放反而是“日治朝鲜”时期的主旋律。
不同于国内的“汉奸”,那些甘为韩奸的人不是因为贪生,更可能是因为对国家独立不再抱有任何希望罢了。
在对“为何坚持”这个问题的探索上,韩国电影人需要直面“韩国是小国”的事实,从而不再被狭隘的民族主义蒙住双眼。
只有这样,这个影视作品包含的“尴尬”,才有可能被完全化解。
--同类型的电影,主题的侧重也可以很不同。
《暗杀》主“杀”,重武;《密探》主“探”,重文。
前者的主题侧重于情节上的多变和不可预测;后者的主题则放在了一个韩奸转变为一个民族独立斗争战士的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变化。
这个侧重点是在韩国以往的同类型片中基本没见过的。
正是由于《密探》主题侧重点的不同,使得剧情本身反转点的数量和质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看到豆瓣上很多人诟病剧情本身,我为国内的这个类型片的发展有点担忧,因为我看到的是一群看不见别人的好,甚至不解别人“标新立异”的意图就敢妄自批评人家“基本不扎实”的不懂电影语言的键盘党。
事实是,这部无法代表韩国电影最高水准的电影,都够中国的编剧和导演学上个不止三五年了!
--韩国的各种类型片都在寻求商业化。
谍战片作为商业元素最容易上手的类型片,更是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努力发展着。
可是“独立运动”类型片又是不太好扩大影响力的一个类型。
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意识形态使得这种类型片难以站在好莱坞那样全球主流的舞台,它能成为西方人的小食,却难以成为他们的主菜。
而在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中,中国观众也不会轻易吃这道主菜,因为他们已经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了。
国内的观众是被各种抗战片锤炼出来的群体,没有个剧情新颖的故事情节,韩国的独立运动片别想在中国挣太多钱。
这一点可以从7.3分的《暗杀》和6.5分的《密探》的对比中一目了然。
在导编演服化道都难分伯仲的两部电影中,谁的剧情新颖,谁就能赢得中国观众的心和腰包。
2016年9月7日韩国上映说是冲奥的一部片子。。。。
说真心话,这片子冲奥?
当然啊奥的评委也许会喜欢也说不清楚,我一普通人的欣赏不好说。
抗日剧,初看跟《暗杀》似的,但是,像也不太像。
我的感觉就是半场好戏。
剧情前半截,看得人觉得无味得很,后面所有的敌我全部上了火车之后,感觉这戏还有些看头。
每个演员都很厉害,宋康昊,孔刘,韩志旼主演,连打酱油的都非常大牌——李秉宪。
李秉宪的气场不是一般的强,这人RP不谈,演戏真是戏精。
至于宋康昊,就不用谈了,游刃有余。
孔刘这一年是和火车干上了。。。。。
在前辈们的面前,还是演得不错的。
这剧和《暗杀》比起来,没那么好看,真的,但是也能看。
毕竟都是很强的演员。。。。。
但是剧情就。。。。。。
幹!
繼超蝙之後已經很久沒聽到過這麼給力的配樂了,不知道我是不是對交響樂古典音樂特別喜歡,片頭營造氣氛那個密集的鼓點,再一點一點加了什麼鬼樂器(沙槌難道是?
反正是一種很實在的遞進),和神奇女俠出場那個BGM一樣讓我真的興奮不已。
電影轉場讓我耳目一新,切得不快但大多數是特寫的時候切加上配樂真的很讓我難忘。
回到正題說說劇情,看的過程中一直在不斷不斷地想李正澈的內心世界,在看到庭審的時候他一邊拼勁全力說著和義烈團撇清責任的話一邊從哽咽到嚎啕大哭。
那一刻我想了很多——這個情緒在劇中除金優進以外的人看來,應該是扮可憐博同情、為了不死而求榮賣國、否定自己的同胞。
那在李正澈這個矛盾的內奸心理是什麼呢?
如果後面沒有交代金優進的計畫沒有金優進的影響,按照李正澈的性格會是怎麼做呢?
作為日本警察廳長,殺亂黨保國家安全是本職,“內奸”是以自己是因為自己是朝鮮人的身分是同胞的評價。
崩潰大哭是良心過意不去,連自己也接受不了,認為自己背叛了祖國。
雖然活下來但心裡過不去。
在這裡我覺得這種情感很真實。
有些人就是沒有所謂大愛。
為國家為集體付出和人本性自私是相違背的,李正澈後來如團長所願地幫助他們,不是因為(不全是 應該是不完全是)他深愛祖國良心發現覺悟突然變高、和金優進的友誼很深深到可以賣命。
只是因為心裡過不去,不舒服,難受。
活得還不如死去的人。
我覺得李正澈對留名千古還是國家罪人的評價是不介意的。
在最後被問到有什麼話想要對團長說,他僅僅說了再見。
我覺得這個作為一個歷史電影,這一點很有趣。
通常我們隨著故事發展,都會希望正義的一方勝利。
但在這個電影中,沒有太多的所謂正邪。
政治是很,中性的。
在電影裡我看到更多的是,角色的豐富刻畫。
밀정#密探韩国版抗日剧,与中国类似剧不同的是,人物复杂性展现的更多,人本身是多面性的,一个“韩奸”其实完全可以再变成“同志”。
策反,打入敌人内部,让间谍成为反间谍。
当然,这种题材影片重心肯定是吊起观众的爱国心,描述为了信仰可以牺牲任何人包括自己这一高度,以牙还牙,还是通过血淋淋报复达到戏的高潮。
什么样的人可以做间谍?
电影《斯诺登》中中情局招募斯诺登的时候重点考核了他的爱国主义热情。
看来,对国家,或者是机构组织忠诚,是成为间谍的基础。
电影中,斯诺登因为所在组织的工作违反了自己身为人的价值观,从而走上了“背叛”的道路,这中间,也是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曲折质疑、反复怯懦的过程。
扯远了,要说的是这部《密探》,宣传上是双主演,但在我看来,就是以宋康昊饰演的李政出为主角,展现了他从一个卖国投敌自私自利的叛徒,到一个被策反心动后,犹豫、害怕、矛盾、反复,直到最后看到“同志”以身殉国,把全部希望压在自己身上的力量、燃情、坚定、义无反顾的过程。
密探,指的就是李政出。
而孔侑饰演的角色,则很单纯,义烈团成员,坚定抗日,从未有过害怕和犹豫,置个人、爱人安危于不顾,满腔热血为了独立而战斗。
为了拉拢宋康昊,孔侑和他的BOSS李秉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一大桶酒,把李政出“喝明白了”,爱国热情涌上心头,在火车送炸药的环节中,给予孔侑等人决定性的帮助。
可李政出并没有就此完全踏上抗日救国之路,而是希望同义烈团划清界限,不想再有任何瓜葛。
在自己的民族大义和日方的威逼利诱双方势力拉扯之下,李政出既做出帮助义烈团的事情,也做出对义烈团大不义之事,充分展现了复杂的人性,就像《隧道》中的河正宇,给受伤的女司机送水一样,既想帮助她,又要多自保。
最后,孔侑被捕前,用生命做赌注的重托,成为压倒李政出身为“世俗之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才开始真正的将自己交给民族,交给革命。
还是要再次钦佩宋康昊的演技,反转结局之后,再来回味他在法庭上的哭戏,那是真的发自肺腑的悲痛,对失去“同志”的悲痛,但是又必须表现出一定的冷漠和委屈,好来迷惑日本人,这段哭戏和看到女犯人尸体时候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总之,神一般的演技。
第一次写这么长的影评,欢迎批评指正!
(预警:前方影评有剧透)凌晨12:35,镜头拉到刻在墙上的他奶奶的居然没有翻译的那句话,全剧终。
总体来看,还是出乎意料的好看。
剧情循序渐进,一波三折,甚至四折,孔侑和宋康昊的黄金组合着实给片子镀了金。
但一众小人物也没有逊色,活脱脱演绎在战争期间,抉择于自身利益和民族利益之间的众生相。
两个半小时,我也就碰过三次手机。
(真的算少)详细点评一下各方面。
剧情方面:前半段剧情较为缓和,但也符合常规,毕竟依我在学校学的小说情节发展规律来看,进入高潮的时间一定要充足且永远是要比高潮到结尾的时间久。
这段时间各角色也没有在摸鱼,处处是伏笔,且埋得很微妙。
包括金先生(原谅我看完电影总是神tm记不住角色名字)给季延顺拍的照,最后间接致死了延顺。
再来还有结尾处的交易场面,和开头相呼应,又是另一个为了利益出卖同胞的,又是一折,出卖的居然正是金长玉。
联想到被发现背叛组织的会岭,被枪决时说自己把组织里的人当亲人,当时可笑,如今看来也是别有深意。
每个人在战争的不安中都有所保留,每个人都在善与恶之间挣扎。
人物刻画方面:像我开头说的,演员团队是黄金阵容,搭档默契(前排表白孔叔叔)。
宋康昊对于角色人性的转变刻画的极其精湛,孔侑演绎对延顺无言的爱我到最后都没能自己看出来(蠢如我),韩智敏表现受酷刑的痛苦和差点被发现时的心理状态也是淋漓尽致。
好的演员,无需言语,也能传达情感。
就像巴金,路遥等名作家的作品一样,着重描写的多是神态,细节,和环境。
技术方面:作为心中有那么一个成为电影人梦想却根本谈不上资历的女JK,怀着钦佩之心,从技术角度看这部今年替韩申奥的电影,又是全新体验。
镜头的切换和角度,对角线构图,rule of third构图,灯光明暗处理......每一帧都呼应剧情,理由充足,不失美感。
唯一不足的,在我看来是配乐。
虽然配乐很符合时代气息,但总觉得偶尔会搭不上气氛,有一两次听着配乐出戏了。
最近看鬼怪才惊觉配乐吻合的爆炸效果。
作为一部申奥电影,点睛名句也是一定要有的。
分享一句电影里组织团长说过的话:“我们即使失败也要向前进,失败再失败,也要踩着失败向前进,最终战在最高处。
”不只是组织里的人,所有战争历史中,用看似愚昧的执着和信仰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的人,都是英雄。
人,没有信仰,就如同苟活。
但只求自保的年代,他们完全可以苟活一回,但他们不愿意苟活。
“最终站在最高处”也许不是革命胜利的顶峰,但一定是人生价值的顶峰。
孔侑最后倒在一缕薄薄的阳光里微笑死去,就是他人生价值的巅峰。
至少我,活过。
(哪位大神给翻译一下墙上这句韩语,感激不尽。
感觉会是电影最后一折。
韩国朋友翻译是说“团员们,我们来过”之类的意思。
)
表白孔叔叔
全片其实就是因为宋康昊的士为知己者死,日本人信任我我就当他们的狗,革命家信任我我就当民族英雄。
但是还是太儿戏了,没有其他朝鲜解放片好看,好多逻辑和剧情漏洞甚至强行制造冲突,两个人初识喝酒那会儿就挑明了金长玉的事,心知肚明对方的目的和身份,对着驴唇不对马嘴的尴尬对话,火车站那场戏简直胡扯,为了救一个人,白白牺牲一堆人,不仅一个接一个地往里搭人头,最后还得受刑,搞革命最重要的不就是拥有坚定信仰的有生力量吗,这种情况不得衡量人和任务哪个的价值更大吗,普通人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肯定得低于任务,专业的革命党怎么能意气用事,不是应该直接一枪打爆梳妆盒吗?
孔刘为啥宁愿暴露也要冲进去,而且日本警察就这么放过他们了,这么明显的几个人,还让他们在火车站待了一会儿?
还有日本警察怎么办案能力忽高忽低,得过且过的呢,完全是把逻辑让路于剧情发展。
部长没有一点反派的样子,想塑造一个老谋深算的鬼子,但感觉完全就是在糊弄事儿。
情节确实拖沓了一点。
身为脑残粉也不得不承认,同宋康昊、河正宇比,我叔还是差了一阶,我叔形象太伟光正,自带光环,且不能想象我叔的剧没有女主。
真心期待今年我叔人气大涨以后,拍一部彻底崩塌人设,多面复杂人格变态杀人狂之类的[偷笑][偷笑][偷笑],这才是练到体脂10%以下的肌肉正确的打开方式[愉快]
电影太凌乱,除了男主两个人,都没有鲜明的人物性格,让人无法有代入感
韩国的抗日主旋律电影,整体而言和《暗杀》差不多水准,上海场景的拍摄地应该是在车墩影视基地,孔侑今年貌似电影表演不错。
警察的内心正代表了摇摆不定的普通人,得民心才是胜利的基础
还行,离精彩还远。
情节太满导致节奏有断裂,前面太闷,收尾松松垮垮。主角塑造不成立,转变生硬,语焉不详。对于抗日题材的深度挖掘也不够。上海的段落美工不走心。整体而言是一部太过平庸的电影。桥本演的极为出色,演员瘦成那样真的让人难忘。
金志云无论如何也是我的菜
每当孔侑深情抬头的时候都觉得对面应该坐着全度妍 然而凝望的是宋康昊 (我很想和孔侑换位置的)
宋康昊和孔刘还是可以一看,剧情节奏把握不是很好,不过火车戏很出彩。应该是主旋律抗日看多了有一些无感,不过故事手法还是比国内的还不少
演技加一分。剧情其实很一般。
为所有反抗异族入侵的仁人志士默哀。
让韩国拍抗日,其实真的挺难找故事的,所以找个韩奸反正的题材,还算是比较恰当的。故事为了力求真实,最终实现得很悲壮,而两个主演也表现得足够深沉有力度。但对于全片的节奏来讲,越到后面,反而越是令我不耐烦,大概是因为早就猜到结局了吧。可惜最后一句是朝鲜谚文,随波逐流,祝好。
140分钟的韩国电影节奏还是被拖慢了,送这个片子去申奥大概是因为主旋律吧,好像叙事风格也是学院奖会喜欢的样子,但是肯定拿不了奖…
韩国这些个主旋律抗日片架子都拉得太大了,其实根本没有个宏大的叙事去配,东拉西扯后不过是一句话剧情,群像挨个点名完没谁能立得住,唯有宋康昊那个角色留有乱世中求生存的挣扎感。当然金知云的技艺还是不错的,美术环节也是加分项,前面再凝练些或许没这么无聊。
抗日时期的电影,韩国基本没有出彩的,金高银的英雄也是…
这电影真是白瞎图中偶巴的颜值和康叔的演技。难怪主演们没一个愿意带着这片来威尼斯。高能抗战神剧,设定在了上海。连续扇脸和大碗喝酒快剪那几段都笑场了。这不就是一廉价难看的商业烂片么!
白瞎了这阵容
本以为孔刘大叔+火车会擦出不错的火花,结果除了服装设计和演技,其他全程掉线。剧情平铺直叙无悬念无张力,宋康昊演的警部两次内心转折太过突兀,精英密探对战的智商含量都能被国产抗日神剧轰成渣。有道是,一辈子严防死守抵不住一缸子白酒。扇脸无影手大好评。
孔侑上了火车才好看 剩下都太拖了 就是那种王力宏式革命者成不了事 想学色戒那套 宋康昊醉着就完爆其他人
明明一个半小时就可以的故事非要拖长一个钟头,所有剧情的反转都很轻易被人猜透,主题正确但是表现手法落后,这样真的能冲奥斯卡?
枪战拍的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