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版《小森林》的吃食吐槽起来根本无从下口,就跟它电影里看上去的口味一样无从下口。
但是把韩版《小森林》,翻拍成韩剧版《小森林》,就展现出你韩导演的局限性了。
有男朋友,要分不分玩躲猫猫的主角惠媛;暗恋惠媛,但是有个会来事儿的前女友的发小载夏;和惠媛是好姐妹,暗恋载夏,同时明示惠媛不能跟她抢的淑银……好好的《小森林》,活生生拍成了三角恋的干饭日常。
就差再安排那个戏份稍多的邮差大哥暗恋淑银,一整个闭环了。
韩剧女主可不能只有复杂的爱情宇宙,还得拥有复杂的家庭成分。
既然女主敏感内敛,那就配一个潇洒飒爽的妈。
虽然母亲这个角色是照搬日版《小森林》,但在日版里,对母亲的情愫是柿子敏感的内心世界的写照,本质上还是用来烘托主角的。
但是在韩版里,母亲几乎成了惠媛回家的主要动力,对于母亲的思恋和依赖过强,缺少了主角本身的人物独立性。
复杂的感情关系,不完美的原生家庭,韩剧的两大元素《小森林》都占齐了,你想想,是不是随便拎一个韩剧出来,都能找到和它相似的人物设定?
比如《继承者》,比如《鬼怪新娘》。
老实说没有拍成一部爱情片,已经是导演的极限克制了。
可以说导演是在落入俗套的边缘疯狂试探。
所以,韩版《小森林》是拍不出日版那种四季三餐,一茶一饭思人生的小清新感的。
也不太可能爆出日版《小森林》那样“稻子会听着人的脚步声长大”的这样的治愈金句。
更不会像日版一样还有第二部了。
因为第一部导演把人物之间的暗情导火线铺垫在那里了,第二部你点不点都不是。
点了,俗气爱情片;不点,再搞一次吊人胃口不上菜?
你没法拍。
再说了,韩版要再拍,也没别的吃的可以拍了。
清新、感动、治愈,这就是我观影的第一感受。
影片于我来讲,触点很多。
不完整的家庭、碰壁的社交、迷途的困惑……一切飘荡的疑问均在片中找到了归宿及答案。
可能有人觉得做作,但很多事情就好似尘归尘土归土这般简单自然。
(一)一人食成长的烦恼,充斥着躁动与不安。
此时此刻,一个人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独立思考的情境下所做的最有利于自己的自由的选择。
彼时所受的那些累累伤痕,都可以通过自舐伤口得到最好的疗愈。
(二)两人伴兜兜圈子终又碰撞的灵魂,是值得维护与珍惜的。
或许它并不若想象中般完美,但时间的沉淀令这份感情与信任愈发地牢固。
(三)思三人旧情的执念会成为前行的羁绊,不如令其尘归尘,土归土,自行生根发芽,顺天从命。
(四)四季更得当的四季安排来代表人物全然不同的心境已经是老生常谈。
但一直困惑我的是,面对即将再次迎来的冬季,应该赋予其何种不同的意义?
《小森林》给了我答案,但也或许是生活给了人们答案:带着落寞归家(冬)→ 既熟悉又新鲜的环境重新开始(春)→ 火热的劳作,仿佛发现了目标(夏)→ 收获的季节,充满欢喜的期待(秋)→ 从前的疑惑有了答案,蓄积能量,再度出发(冬)。
四季更迭,周而复始,却有了明确的方向,不再彷徨无知。
愿你找到那片属于你自己的小森林。
音乐6 画面7 导演7 故事8 表演8 印象8 平均7.5/10
韩国人为什么有本事把所有的电影都拍成爱情电影啊?
绝大多数角色都很吵。
把放着爆米花的竹筐直接放到土上,番茄丢到地上也不管,饭团掉在地上也不管,我没有感受到对食物的尊重。
有一个镜头女主半夜打开手机,照亮了唇彩。
天呐,逃到农村也要被大妈们逼问么?
相比之下我还是更愿意去日本做农民。
感情戏篇幅太多了会让人觉得做作,丧失了「认真生活」的细腻感跟高级,这么落后的农村为什么会有这么高档的厨具还有家具?
看日本版就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自己的家园、自己的天地。
田园里可以种出吃的,有爱人有朋友,《小森林》模拟出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天地,一个可以寄托身心的精神家园。
韩版《小森林》日版的《小森林》,女主角叫市子;而韩版《小森林》又叫《小森食光》,女主角叫惠媛。
总体来说,日版是无可替代的经典,而韩版有明显的痕迹是模仿日版而生。
为了区别两部电影,本文沿用了女主角不同的名字来代表不同的两部电影。
韩版的《小森林》在剧情几乎是全盘抄袭日版,连菜式都一模一样(韩国那么多美食,居然都不考虑下?
)——所以韩版真的是够懒,懒到都不想做一份像样的菜。
因为懒和粗糙,它丢失掉了日版《小森林》最精髓的魅力——那些依附于食物上的令人感动的瞬间、那些引领我们活着的重要动力和因果。
日版《小森林》不同的食物 在日版《小森林》中食物繁多:春天的味增酱、夏天的甜果、深秋的柿饼、冬夜的烤红薯……一年四季、川流不息,令人食指大动。
正是在制作和享受各色美食中,市子锻炼出了自己的生活能力,也由此体会到生命和生活的美好。
但韩版《小森林》中食物却少得可怜,偶然出现一例,也让人没有胃口——比如,在意面上突兀地撒上很多花,不由让人觉得舌涩;又比如干煎白菜帮子(这算什么菜啊?
)……韩国那么多美食:糖醋肉、炸鸡,炸酱面和烤肉……在电影里遗憾地全都没出现,少了好吃的食物,也少了对观众们胃口上的牵引,对于电影来说,更少了一些生活气息和亲切的温存。
煎白菜帮子这种菜……emm……不同的女主角也许韩版《小森食光》的导演是对的,“金泰梨在20代女演员中演技实力和自然的魅力是很吸引人的,这个角色很适合她。
”这部电影主要展现的是女主角惠媛(金泰梨饰演)的个人青春魅力,跟内敛安静的市子不同,惠媛很漂亮又野,她毫不掩饰自己的欲望;她不仅野,还憨憨的,非常可爱。
她说在城里时,特别喜欢喝浓缩咖啡,但咖啡太贵了。
惠媛有着身为一个少女的单纯和率真,而同时,她也有青春期的敏感和自尊心。
因为男友通过了考试,而她没通过,她无所适从、不好意思去面对男朋友,干脆逃回了老家。
惠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版《小森林》的市子的隐忍和含蓄,她的封闭和自立——这是日系文化最典型的特征:含蓄,感情不轻易外露但却更细腻深沉。
一切都会独立承担却异常坚韧。
市子在日版《小森林》里,市子承受了比惠媛更为沉重的生活。
惠媛有姑妈帮助,而市子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她要自己下地耕田种菜,好为自己储备粮食。
而她与母亲的关系,也比惠媛的母亲显得更疏远。
母女之间总涌动着隐晦难言的矛盾——对现状的不甘和苦闷,母女之间的隔阂。
母亲厌烦了继续承担市子的生活,突然离开了。
从那个时候起,市子就很少表达自己的欲望,她努力自给自足。
从市子和惠媛这两个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日韩两种饮食和文化中微妙的不同:韩国人喜欢吃辣,惠媛的性格更活泼直接;而日本人则饮食清淡考究,滋味尽在不言中;日本文化里“给别人添麻烦是耻辱”、一切都独立承受等生活准则,就在市子身上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从心安理得享用妈妈做的食物,到自食其力,无论是市子还是惠媛,都要完成一项重要的成长教育:世间并没有易走的道路,也没有白得的食物。
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才能收获最甜蜜最踏实的果实。
市子为自己制作的便当不同的母亲日版《小森林》是避世的,尤其是当市子面临社会和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时, 她退回到小森林里,就像退回到一个温暖而安静的怀抱,她没有针锋相对,只是独自消解。
而在韩版《小森林》中,当在学校遭受孤立和欺凌时,惠媛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愤怒,而她的母亲,也为她提出了解决方案和为人处事上的智慧:“你知道欺负你的孩子最想看的是什么?
就是你难过的样子。
所以你不难过,就报复成功啦!
”在韩版《小森林》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母亲的乐观和有力,她的温暖和贴心。
而在日版《小森林》中,市子的母亲则将大部分答案锁在了食物中,一切都需要市子自己去体会和理解。
韩版《小森林》用了很多篇幅去描写惠媛和母亲的相处日版的《小森林》折射出很多微妙的社会现象,比如日本社会的阶级固化—— 母亲曾给市子写信说:“感觉人生就像是螺旋,一圈一圈总回到原点,每次圈子都会稍微扩大点,总觉得每一次都有所不同……”这句话其实暗含了对突破阶级桎梏、突破现有清贫孤单生活的苦闷和无奈。
无论如何努力,也依然困于自我阶级中,依然要回到同一个起点,生活并未得到什么改善。
但是每次会有所不同,就是因为这一点点的不同,市子和母亲都决心走出去、决定改变。
韩版中母亲与女儿正面直接地沟通和交流;而在日版《小森林》里,市子母女的关系却意外疏离,母亲终于在女儿要求她为同学制作冬花味增酱时失去了耐心,索性一走了之。
日本的生育率极低且崇尚独立,高度发达和西化的社会分解、稀释了家庭关系的亲密和互相依赖,这导致了家庭“弃子”的出现(比如日本电影《无人知晓》,幼童被母亲抛弃,饿死在家里),日版《小森林》就隐含了这种残酷性。
市子的母亲独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只有将孩子彻底抛向生活,她才能自立,这是日韩两版《小森林》里母亲一致认可的教育,就像把孩子抛入水中,她才能学会了游泳。
孩子一成年,母亲就果断划清了跟孩子的界限——你是你、我是我,我们都是两个独立的人,我不可能一直为你付出,我也有我想要追求的生活;你不能再依赖我,你要学会承担你自己的生活了。
这种分明的界限感,其实是最好最健康的亲子关系,也是我最欣赏的部分,是母亲的智慧。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但很少有人有机会体验到。
只有给出一个变量、抽掉他们的依靠,撼动他们熟悉的轨迹和生活,潜力才会崛起,我们才能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能量和它所带来的安全感。
人与人可相伴却不能依赖,终究要靠自己走下去。
等紧张羞涩的惠媛在故乡田间放松舒适下来,她与旁人的关系也开始松弛。
她主动给男友打了电话,说了很多话——她只是需要一些时间和空间去消化这些东西而已。
田园的生活很慢又简单,提供了缓冲的时空给惠媛。
母亲们用一生最宝贵的时间,为女儿建立了一座世外桃源,让她学会扎根于属于自己的泥土,懂得享受自然平静的生命,时时汲取营养,渐渐长出属于自己的生活。
月朗星稀、莹落虫火,有三两好友相伴、有田间地头风景作陪,有朴素食物饱腹,人就可以舒心自在、顺其自然地活下去。
不同的告别当市子决定离开小森林时,她真的走了;然后成家立业。
她再次回来,是为了参加村里传统的春祭。
家与传统,才是归宿——日版《小森林》暗含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突出特点和对人的要求。
而在韩国《小森林》中,惠媛却并没有跟故乡真正的告别过,她还是会时不时回来,照看植物和花果;她好像既没有跟城市里的前男友复合,也没有组建属于自己的家庭。
一直暗恋她的载夏送的那只小狗,依然陪在她身旁——这恰恰说明了他们的感情在隐秘地持续,载夏仍旧是追随她的那只小奶狗。
惠媛只是成为了更为自信、可以自由决定自己何时起飞与降落的人。
与第一次回来不同的是,惠媛每次离开都有准备和播种,每次返回都有收获的果实享用——这就是她的成长和对生活游刃有余的掌控。
从这个层面来看,如果说日版《小森林》在回归农耕时代的传统秩序,那韩版《小森食光》展现了高知阶层的城市女性(惠媛是大学生),对命运更为独立和开阔地把握和抉择。
无论是日韩两版的《小森林》、还是李子柒的田园生活,其实表达出了人们普遍的一种愿望——去建立属于自己的王国——创造自我的精神家园,自己的能量集结地和栖息地。
在这个属于你的小小王国里,你不再需要向外界攀缘、朝外界索取、被外界控制;而是成为了自己的太阳和田地;成为了心田上的农夫。
你在自己的田园里种桃种梨种春风,播种收获、自给自足、自得其乐;它不断产生正面积极的能量充实和支持你,去对抗外界的波动和挫折、抵制人生的无常和灾难;让你变得有能力去赏人间四季、品酸甜苦辣,也有能力去拥有并尽享人生(原创影评,署名党阿飞)
如果食物说日语,人说韩语,要怎么对话?
[小森林]出了韩版。
日版,是森系文(吃)青(货)的圣经。
韩版,依然是小镇姑娘从大都市回到故乡,门外有地,屋里有锅,今天长出的菜,今天就上了餐桌。
但这次,姑娘不是冷冷清清的桥本爱,而是[小姐]里那个野丫鬟金泰梨。
相应的,日版里那种深山老林的仙气,变成了韩版里拉家常一般的市井烟火气。
甚至你们的狗焕哥,为金泰梨饰演的惠媛,抱来了一只狗子,名为五狗。
因为在它这辈排行老五以此类推,写这篇文章的我叫姜一人。
乡亲随手就扔来一只鸡,当礼物。
“飞来横鸡”韩版是个农家乐。
可惠媛吃的,还是日版的日料。
依然是糖水栗子、意面、面片汤……①吃胡萝卜,就会变成胡萝卜人,不是父母养大的,而是食物养大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材和烹饪的方式,塑造了市民性格。
被辣椒养大的性子烈,被鱼米养大的慢悠悠。
东北人做菜爱勾芡,哪怕是一盘清炒蔬菜,也要来一大勺淀粉,做出的菜浓稠。
他们对人亲热。
哪怕是陌生人,也是“亲爱的”。
江南人的饭桌上,都是一小碟一小碟,菜色可以多,但分量绝不能大。
他们总给人留下“精致”的印象。
人与人之间的分寸感,宁可冷淡,不愿过界。
吃日本菜和吃韩国菜长大,气质是不同的金泰梨,是韩国菜养出来的那种姑娘,有点甜,烟火气十足,有点大咧咧,又不失小女生的可爱。
你跟我说她是吃日料长大的?
亲切的金泰梨日料清清冷冷,一小份,养出来的,是桥本爱那种姑娘,棱角分明,安静。
冷淡的桥本爱比如刺身,深海的海鲜,冷藏冻结了时间,像它们刚刚出水,再用刀,果断片成薄薄一片,上桌,也是在冰块里。
这可能是最贴近大海的一种用餐方式。
可能比食客与同类的关系,还要贴近。
电影里的食物也是一样。
煎炸的食物,一个是一个,连多余的油也不要有,没有汤汁把大家混在一起,每个都独自待着。
配上绿叶菜,更寂寞
红薯干也一片一片,连水分都不来作陪也都是刚从地里长出的新鲜。
市子(桥本爱饰)话不多。
但每一份食物,都是她从泥土里收获,亲手切好,再亲手放进锅里,亲眼看着菜汤咕嘟咕嘟。
这份关系,无比亲密。
而和人的关系,淡淡的。
乡亲大婶来,她做听众,心思,却还是和她手里的食物耳鬓厮磨。
吃货,不是缺心眼,只是对食物深情
日版里,连猫也是不理人的
而韩版的狗,却和惠媛特别亲市子常常一个人吃饭,而惠媛却总是要找朋友来陪的。
吃糕
吃年糕
喝米酒同样是和乡亲大婶说话,惠媛也不再是旁观者。
面对尴尬提问,尬笑回应金泰梨说,她这个角色和日版不一样,有两个很好的朋友,待人也更亲热。
这才是韩国元气少女啊。
拍日版[小森林]时,桥本爱说,自己本来挑食,但拍这部电影时,因为做法太好吃了,很多原来不爱吃的东西,也爱吃了。
而金泰梨说,别人拍这种美食电影,很多都是演的时候嚼,停机了再吐掉。
但她是把每一份菜吃得连渣渣都不剩。
挑食的桥本爱,和狼吞虎咽的金泰梨,大概就是日料和韩国菜的差别。
②吃部队火锅,才能长成金泰梨韩版的结尾,点出了日版没说破的中心。
惠媛读着妈妈出走时留下的信:爸爸去世后,我没有带你回首尔,是因为我想把你种在这里。
在泥土里长出的人,才有根从前的料理,是从这片土地上长出来的,正是它们养大了惠媛。
但妈妈的种植方式不太对。
她拿日料种下惠媛,惠媛要寻根,大概要漂洋过海去日本,成本有点高。
不少人说,韩版里的食物看起来没食欲。
但我觉得,没食欲倒不是重点,毕竟各花入各眼,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重点还是,无论是金泰梨还是整部韩版电影,都是从韩国土地上长出来的,而不是日本的土地。
炒年糕那段就极好。
韩国炒年糕甜辣,吃得停不了口。
可这辣,毕竟不是四川的辣。
而是大学门口夜市的那种辣。
破例放太多辣椒,两个姑娘便辣得气喘吁吁,相对着,像两只互相生闷气,不停哼哼的斗鸡。
载夏(柳俊烈饰)一进门:呀,你俩吵架啦?
一定是韩式年糕加辣才有的情景相对的,那不勒斯意面这种日式洋食,就不适合出现在韩国农家的餐桌上了。
撒了海量花瓣的意面
甚至还有槐花天妇罗太日式,太清冷了。
[小森林]改编自五十岚大介的同名漫画。
而漫画的由头,是五十岚在老家的生活经历。
他在岩手县自给自足,顺便还产出漫画然后才有了[小森林 夏秋篇]、[小森林 冬春篇],只不过场地搬到他父母的老家东北。
即便已经非常本土接地气了,日版剧组仍找了美食家做顾问。
因为整部电影,其实是人与食物的交流。
人透过食物,去了解土地,人通过陪自己十几、二十年的胃,在回忆中了解自己。
如果食物说日语,人说韩语,要怎么对话?
韩版就是这样鸡同鸭讲,人与食物的互动,根本失败,所以才不得不减少菜的戏份,增加人与人的互动,所以才不得不用妈妈的信,点明主题。
韩版请的顾问,是“食物造型师”,让食物好看。
怕是把原著的美学,太表面化了。
沙拉,首尔吃不到?
汪曾祺写高邮的鸭蛋,吃法是敲破一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扎进去,红油冒出来,蛋黄通红。
自然不是翘着兰花指、配着紫苏叶的雅致。
但还是美,美得光是看文字,都流口水。
对自己土地上食物的欣赏,绝不是摆盘好看就能体现的。
高邮的汪曾祺,也犯不着写对杀猪菜的深情。
市子吃着看起来性冷淡的食物,自己也冷清。
惠媛冲破了食物的阻力,长成了另一种样子。
但是啊,韩版[小森林],就应该咋咋呼呼地围坐着吃部队火锅,炸蔬菜饼,滋啦铁板上压着鱿鱼,喝杯玛格利米酒大叫:还是乡下爽啊!
-文: 姜不停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韩版相对于日版来讲,最大的新意是增加了“五狗”这个角色,增加了温暖灵性的小狗狗,让人感受到家的幸福。
但是!
韩版的食物真的是模仿日料啊,没有新意,也没有食欲,就美食荒漠的感觉。
种地也挺草率了,感觉剧情为了模仿跑完日版的剧情线,三个人的复杂感情也略显敷衍……看还是可以看一下,我还得再去刷日版的,日版更治愈更美味
小时候的五狗,萌萌哒,在房子里陪着女主,我也好想抱抱它呀
很有灵性的小狗狗
在门外睡觉发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小五狗太可爱了,如果是我的小狗狗,一天带它出去玩好几趟
特别喜欢这几秒对视
有人来,马上增加警惕
主人回来啦,亲亲
无比可爱,演技最棒的五狗
这是一部讲述成长的故事,画面唯美清新,故事温情暖暖。
为方便生病的父亲疗养身体,4岁的宋慧媛和父母来到父亲的故乡美城里,这是一个盛产大米和苹果的美丽乡村,被连绵不断的大山包围着,近处是大片的稻田,山上有苹果栗子柿子,唯一不便的是,去一趟超市要骑行一段时间。
父亲去世后,母亲没有带慧媛离开,而是一直和她生活到19岁高中毕业,在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前几天,母亲突然离家出走。
故事从冬天开始,大学毕业后,慧媛在首尔边打工边准备教师资格考试,经历了男朋友高中她意外失败后,借口不习惯吃城市里的方便食品,为了肚子一个人跑回了故乡。
劳作,做料理,一点点找回母亲的味道。
在村子里,慧媛有两个知心好朋友,一直暗恋她的鼻涕虫载夏和喜欢载夏的闺蜜恩淑。
载夏在其他城市上完大学后很快有了工作,因为对上司的不满,辞职回家经营一个小小的果园。
载夏对慧媛一往情深,对她额头上消失的疤痕,小学遭到同学的孤立事件记得一清二楚。
他是在慧媛回家的第一个晚上就默默地守护她的人,因为家没有院门,特意送来一只叫做“五狗”的小狗陪着她,还告诉慧媛,带有温度的生命都可以成为依靠。
载夏和慧媛一样都是假装活得很认真,却都不愿意面对苦恼的人,所以他们都是在城市不如意而逃回家乡寻求逃避的人。
恩淑一直没有离开过家乡,大专毕业后就留在农协工作,想改变生活,但是绝对不逃避,是认真解决麻烦的人,比如忍无可忍踢讨厌部长的头,比如和慧媛摊牌,共同竞争载夏,活得真实不做作。
慧媛从冬到春,从春到夏,夏到秋,秋又到冬,无论是冬天的热乎乎的面片汤、咸咸的红豆糕;还是春天的带有酸酸甜甜大人味道的米酒、土豆面包、卷心菜绿豆煎饼;夏天的法式焦糖布丁、辣炒年糕;秋天的栗子罐头;只有冬天才能吃到最好吃的柿饼……在一道道熟悉的料理中打开自己的味蕾,寻找母亲留下的味道。
她体会到母亲每天做饭拔草的心,明白一直以来对于母亲来说,自然、料理和对她的爱是属于母亲的小森林。
母亲在美城里生活的良苦用心只是希望她的慧媛有一个温暖的归属地。
料理是照亮心中的镜子,任何事情都在等待时机。
慧媛像洋葱定值一样,终于又回到生活过的城市,重新整理后再次回归美城里,这里才是她的小森林。
狂吠的五狗,敞开的家门,被风吹动的窗帘,一切好像才刚开始。
另:电影中,慧媛做了好多简单又美味的料理,晚饭前看的直流口水,简单整理几个,以备今后实践。
一、天气冷才想吃的面片汤1.把面加水揉好后,盖布醒2个小时。
2.西红柿炝锅加水,水开后,揪面片入锅,撒盐等调味品,最后撒葱花出锅。
二、煎白菜叶子白菜叶子焯水,放入面糊中过一下,用平底锅油煎两面。
三、红豆米糕1.煮红豆(可加入糖)并捣碎2.大米用料理机打成粉3.焯菠菜挤汁,泡干栀子花留汁(也可用南瓜干,主要用的是黄色)4.分别把部分大米面白面掺好, 加入少量菠菜汁和栀子花汁,拌成一绿一黄的面粉,并过筛5.蒸屉纸喷水(防粘),分别铺层菠菜粉,白米粉,栀子花粉,最后一层铺捣碎的红豆沙,蒸熟,以牙签插入不带面为宜6.切块即食四、卷心菜绿豆煎饼1.卷心菜切细丝,加入绿豆面糊中,放盐调味品拌匀2.平底锅放油,加入卷心菜团糊3.另一个平底锅煎鸡蛋,将卷心菜饼扣放放鸡蛋上,翻面出锅,加沙拉酱、西红柿酱造型。
五、土豆面包土豆泥加入面包坯子中烤制。
六、炸槐花串、茼蒿串新鲜槐花、茼蒿挂面糊入油锅炸。
七、黄瓜酸奶黄瓜切丝加酸奶,摆圣女果造型。
八、辣炒年糕1.炝蒜片,辣椒段2.放卷心菜块胡萝卜块翻炒,加水,加辣椒酱,大米年糕一天,最后➕蒜苗段出锅。
九、栗子罐头1.新鲜栗子剥皮(留栗衣),加盐、水泡一晚2.煮开,谁倒掉,把栗衣上的黑线挑掉加水一天,开锅后再倒掉水3.加凉水,适量糖煮制烂,粘稠4.晾凉加柠檬片倒入瓶中。
十、沙拉吐司卷心菜切细丝,将煮鸡蛋切碎,加沙拉酱、调味料拌匀,一片吐司中间切开,夹在中间即食。
(以上美食是我看的总结体会,或许电影中的调味料用的不一样也不是不可能,具体可根据自家中材料做调整。
)
哈哈哈,真的被女主做的饭吸引到,好想去尝试,女主和朋友相处的很愉快,虽然很久没见,但依然是记忆里的样子,妈妈好温柔,很治愈,全程想截图。
电影穿插这女主小时和妈妈生活的回忆,在一次次的经历中,女主最终将那封扔掉的信捡回,这一次,她明白了母亲,当时自己以为的借口真的是妈妈一直以来的说不出口,妈妈对女儿尽到了责任,最终也勇敢的去追寻自我,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简单,但很温暖。
成长的烦恼,充斥着躁动与不安。
此时此刻,一个人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独立思考的情境下所做的最有利于自己的自由的选择。
彼时所受的那些累累伤痕,都可以通过自舐伤口得到最好的疗愈。
女主选择离开冷冰冰的城市,回归农村,这并不是逃避,她懂得怎么种植庄稼,也明白农耕生活与大自然的祸福关系,更懂得如何把自然环境的馈赠做成美味的食物。
她也知道回到农村并不是完全的领土,要面对‘热心邻居’、‘七大姑八大姨’对自己学业生活的问长问短,未来的日子里肯定也少不了闲言碎语。
纵使生活有很多不便之处,她还是选择了想要的生活。
全片行云流水般自然。
剧情故事谈不上多好,正如简介所述,放下城市生活的惠媛回到乡村老家生活的故事。
然而叙述行进非常自然流畅,如同躺在松软草地上,思绪跟随着催眠师的声音漫步,它循循善诱,令人放空心灵,每每当你生出一缕乏味的心思,它就安慰道:再一下就好,很快就回去了,于是一直跟随直到最后。
对比同类作品去有风的地方,同样是治愈类型,如果说去有风的地方看完后是长出了一口气,心中压着的那块大石头咚的一下落了地,本片则是让人轻呼了一口气,轻微得像是正常呼吸,但心中郁气如细雾般消散,了无痕迹。
影片色调偏森系,各个季节都拍得很美,唯一败笔是食物,看上去色相真的不好,这么多样没一个能做到让人看着就食欲大振的,而且全都特别素,素得跟野菜一样。
最后放亿点截图,一帧就是一张壁纸有木有:冬季
归家
不知名野菜汤
素得不能再素的菜
这红豆年糕长得真寒碜春季
好看
好好看
很直观的镜头美
在被烤的边缘试探?
郁郁葱葱
无法理解的木屑点缀
这玩意能炸来吃?
这居然能吃?
夏季
盛夏
繁茂
“我也不知道”
感觉有点酸
分手快乐!
秋季
收获的喜悦
好好好看
好好好好看
唯一看起来有食欲的菜,可也还是很素
每次看这类电影,就好希望身边有个人很会做吃的……
跟日本的不是一个档次好吧,食物看着没有任何胃口!纯模仿都没有模仿到位……这确定不是家庭爱情伦理片?哪来的小森林
虽然拍摄手法还是很日系电影,但是食物和故事本身的改编我不讨厌的,感人和治愈的感觉都没变。
日版是脱俗的宁静,韩版是世俗的趣味。日版是真在种地,韩版就是作秀而已。
求求别推柳俊烈了
低配版舌尖上的南韩嘛 哈哈哈哈 明天烙个饼吃好了 喜欢满屏的绿色 演技超群滴狗子 狗焕又附身的柳哥哥
美食哲学·电影
日版美在料理,韩版胜在人情。这么一对比,日本人活得真冷淡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显而易见,唯有对食物与环境的喜爱不留余地。如果是中国人来拍,恐怕就是一个屯里的乡亲们杀鸡宰牛,全村宴,麻将夜宵,唠嗑唠嗑,留给一个人的空间着实有限了。
乡间风土抚人心,美食不够亲情凑。
7.5
#Asian Cinema W8# 怎么能把食物拍的如此失去灵性和食欲…生活化和广告化哪个都不占,连最明显的温情和治愈也丝毫不及随手拉出来的一部同类型日本电影📽️
料理确实逊色不少,但在农耕方面比日版更现实一些。
韩国人拍什么都能加一层梦幻进来。但试问谁能不爱柳俊烈呢?这份自然而然的演技,啧啧啧啧!
清新唯美,温暖有爱。对于母亲来说,自然、料理和对慧媛的爱是属于她的小森林。而对于慧媛来说,真正的放下、勇于面对和回归就是她的小森林。千万不要晚上看这部电影,会饿的,真的。
实在是不好意思,遗毒太深,看什么都是一股子泡菜味儿,米酒和柿饼子都是~
只有日版的形而已,神髓点滴不见,即使这形,也是学了个四不像。浓阴稻谷,大雨小溪,有是都有,但都感觉不出那种如画一般浸润的美。另外,这吃的真是叫人一点兴趣都没有啊,黄瓜拌点酱,卷心菜三明治,唯一的大餐是辣年糕汤。看到女主角把栗子都小心翼翼的贮藏,每次吃的时候拿三四个,我简直要哭粗来,妈的太惨了。
看韩国人吃饭做饭是超没劲的一件事(´・_・`)
相比于日版,韩国小森林的衣食住行和我老家一模一样。日版是神去村,韩版的是象牙山。
很治愈,画面色调饱和度也很美好,一年四季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虽然是慢节奏的影片,但全程也没有想要倍速,沉浸感很好。金泰梨太好看了,从始至终忍不住盯着她的眉眼,长得真标致呐。资源看完特地收藏了,值得以后二刷。看完日版的补评:对比之下韩版也好太多了吧,节奏感刚刚好,也有人情味儿。日版俨然一部碎碎念的纪录片,女主的自白太密了,完全看不下去。
珠玉在前,这一版稍显乏味,不过两位主演都是我喜欢的,平淡温存的乡间日常,精致搭配的三时三餐,彼此真诚的青梅竹马,美好的都不太现实了。。电影里的金泰梨在城市满心伤痕尚可以归园田居疗愈,可电影外的我早已回不去也淡忘了那个叫“故乡”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