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指的是2004年由汤姆·克鲁斯和杰米·福克斯主演,迈克尔·曼导演的电影
看剧情简介噱头十足:出租车司机杰米·福克斯胸怀大志却裹足不前,他在一个夜晚接到一名风度翩翩的顾客汤姆·克鲁斯,不料他是一个牛x闪闪的职业杀手,今晚包了他车要四处杀五个人。
被挟持的司机战战兢兢,而杀手一路上跟他谈国际局势谈爱情谈人生,每到一站下去杀完人回头继续聊。
影片的节奏和气氛渲染的也不错,各场动作戏和高潮都基本做到了扣人心弦,整部电影看下来挺流畅的。
但是看完不禁回过头一想,这个故事实在是太扯了,前头很不错,越往后越不靠谱。
且不论一个受惊吓的普通出租车司机和坐在后座的杀手唇枪舌剑的可信度,汤姆·克鲁斯做派有余,各种计划竟然有如此多的漏洞,屡屡出差错,各种身手竟然如此不熟练,让对手屡屡有可趁之机。
最后决斗时居然死在了出租车司机的乱枪之下而出租车司机毫发未伤,你就能感到这编剧是多么的不靠谱。
对不起我剧透了。
影片难免要塞入一个女主角,但是基本就是起到了一个动机和圆场的作用。
最后杰米·福克斯自然是经过此番经历大大成长了一番,向人生更广阔的天空迈进了一步云云。
我不知道还能说些啥,不过其实这片看的时候觉得还蛮好看的。
印象比较深的是汤姆·克鲁斯的几句话:Someday? Someday my dream will come? One night you will wake up and discover it never happened. It's all turned around on you. It never will. Suddenly you are old. Didn't happen, and it never will, because you were never going to do it anyway. You'll push it into memory and then zone out in your barco lounger, being hypnotized by daytime TV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Don't you talk to me about murder. All it ever took was a down payment on a Lincoln town car. That girl,you can't even call that girl. What the fuck are you still doing driving a cab?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在看之前,是没有想过这么好看的。
其实让我觉得好看的电影大体有三类,一类如LotR,那是看书时早奠定的基础,第二类如1900,那些美丽的台词,第三类就像Collateral和 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都有一点小腐,老实说夜访已经不是小腐了……想想莱斯特,癫狂美丽,动作优雅却是生活白痴,还自大得以为全世界都是他的,可是他有那么黯然神伤的一缕时光,就这样把我吸引了。
那是在路易负起而走的时候,莱站在窗前,看外面细雨如丝。
从某些角度来说,Vincent还真的跟莱很像,就比如坐在Taxi里看见窗外走过的郊狼,那眼神简直太相似。
睁得大大的,仿佛纯净,无辜。
可他们都是杀人如麻的人。
最近正好在看迈克尔康奈利的《最后的郊狼》,那个场景自然就分外触动。
其实还是觉得汤姆克鲁斯比较适合这样的角色,虽然这有可能是看那些诸如碟中谍等片子产生的审美疲劳。
他演反派确实很好啊,因为他的发嗲(笑),还有一些我们都不知道的原因,使得他所塑造的反派比起他的正派人物更加丰满,或者也是因此莱和Vincent都获了最佳银幕坏蛋奖吧(虽然不记得是什么奖了,MS是MTV?
)。
洛城最敬业出租车司机Max真的是很好很好很善良的人,一出场就成功感动了我。
这样一个小人物,每天对着马尔代夫的照片看个十几次就当度假,想着也许某一天就能成立自己的豪华出租车公司了。
让人觉得悲哀,因为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Max都像是我们自己。
只是我们没有他善良。
为什么他会这么善良呢?
还是怯懦?
“你总想着有一天,我的梦想会实现。
然后等到某一天一觉醒来,你发现自己老了。
”互相刺痛的两个人,到底谁更痛一些?
其实他们应该都明白,只是Max更加自欺欺人而已。
Vincent很清楚,因为当Max问道“Then what are you?”的时候,他只是回答,“Indifferent.”。
Vincent和Max的每一次谈话都是对Max的洗脑,直到他自我觉醒。
“我以前,从来不会这样看问题。
”从教他骂上司那里开始,一步一步,唤醒Max所以他才能从Felix那里活着走出来(虽然Vegas的赔率都不看好他XD),所以他才能打电话给那女孩,所以他在说了Let her go之后才能够毫不犹豫地开枪,所以最后,他才能站出来,那么勇敢。
“每个人所相信的一切,都是些完美的谎话。
”如果不是的话,他们为什么会共同生活在这世界上?
也许是Vincent让Max知道,这个世界并不美好,但值得我为之奋斗。
我们可以想象,也许就因为这次邂逅,因为这样一个支离破碎的夜晚,Max才能够凭着自己的双手真的撑起他那个他潜意识都认为是遥不可及的梦。
“Limos, huh?”最后,还是说说电影里的小腐吧。
有那么一些台词,一看就觉得很有趣。
就比如上面那句,其实在他俩一起去医院看Ida的时候的台词都蛮可爱的。
“你要拿枪指着他才能让他办事。
”时Vincent看向Max明显调侃而嘲讽的眼神。
最可爱的是Max学Vincent讲话,“什么时候轮到你和我谈判了?
”“Darwin. I Ching.”看得我简直想拍案,Max同学你咋就这么可爱呐。
至于腐情节简直数不胜数嘛。
其实也不能叫腐,因为都是顺理成章的。
Vincent一出场就说地铁里有个男人死了,六个小时都没有人发现他是具尸体。
他说LA是多么人情淡薄的城市,一来他就巴不得离开。
可是他怎么会知道他居然就这样遇到了一个这么有人情味的司机呢?
…all the cabbies in LA, I get Max, Sigmund Freud meets Dr. Ruth…看看那两个可怜的小痞子,不就是因为抢了个公文包,至于捱三粒子弹么。
而Max把那包包扔出去被卡车碾得粉碎,Vincent虽然生气却也没拿他怎么样(虽然这人是还要利用他没错,而且后来也成功地整到了他XD),只是说“看看你还能干啥。
”结果Max同学就不停地问“你为什么不杀我?
”嗷,还说呢,你不就是仗着这一点吗?
仗着Vincent不会杀我,才敢飙车,才敢说Let her go还开枪。
飙车的那一段,也真是大有腐头。
其实我觉得Vincent大可一枪毙了Max然后跳过去踩刹车,反正那又没铁网拦着他动作又那么矫健。
可是他居然没有,只是徒劳地声音一如既往镇静地喊了三次Slow down。
而另一方面呢,撞完以后Max的第一句话居然是,你没系安全带吗?
><看这人,虚伪的。
不过当时Vincent失魂落魄,确实没系安全带。
在豆瓣上看到一篇评论里面有句话,“身受重伤依然像马蜂一样盯住目标”。
还有最后一幕,夜色中开枪那段Vincent败给Max,无外乎两种猜测,一是Vincent开枪要走套路,打中间打头,还在一线,结果自然都打到了门上;另一种当然就是他并不是真想向Max开枪,之前那么久,他都可以开枪,为什么没有呢?
职业杀手被击中,从没用过枪的菜鸟却得手。
我觉得第一种说法成立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他们并不是一直看不到对方,总不至于之前Vincent都没有注意到那有一扇门吧,而且当时那种情况也容不得他耍帅,囧。
算了,这个场景不需要纠结,因为重要的还是后面。
看第一遍的时候我居然没注意,原来Max说的是,我们马上……就要到下一站了。
说完这句话,如果V没有说话,他又会继续说什么呢?
他总不会真的说,我送你去医院吧。
既然不可能是这句,那么会是什么?
Guy. Gets on the subway. Dies. Think anybody’ll notice?原来自始至终,是这个。
正像主题曲里唱的People die alone,正像V之前说的,我就是“无关紧要”。
那么你说Max,我死在地铁上,会有人知道吗?
不知道当时Max在想什么,Annie肯定很莫名其妙,想为什么这个司机会和要杀他的杀手这么熟。
杀手还不停地说,Max, I do this for a living. 所以,无关道德。
你为什么要生气,为什么要恼火,为什么要在乎?
看着影片最后Max和Annie走出地铁,天似乎已经快亮了。
当时我想,也许过了许多许多年,Max终究会后悔。
但是后来又觉得,他决计是不会后悔的,只是过了那么些年,他会觉得难过,不后悔,但难过。
他怎么可能后悔呢?
他为民除害了,还救了女孩的性命。
可是那样一个人,就像郊狼般孤独。
曾经在他母亲面前绅士的微笑,善意地调侃;曾经那样看着他,好看的绿色眼睛澄澈深邃,仿佛无辜,仿佛求助。
开篇就让我感觉导演的功力不低,在嘈杂的环境里从司机关上车门的那一刻变的寂静,仿佛切换到了另一个世界一样,一瞬间就把视觉重心聚焦到司机身上,更容易调动观众的情绪。
而简单的拍摄司机和乘客之间的交流,也能大概知道司机的基本情况,大致性格,这样接下来的行动才会更加符合人物特性,从一开始知道杀手身份的惊慌失措,到紧张无助,最后无可奈何,一步步被杀手牵着鼻子走。
看着好像老实人性格的司机一直被欺负,但其实随着杀手跟司机的对话,以及通过后续的一些经历,司机的性格也不再像之前那般随意任人宰割,好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敢于走出舒适圈,迈向更大的舒适圈,从伪装杀手的身份去套取名单的时候,态度的转变仿佛气场都变了,这也跟前面铺垫的观察细致的习惯相互联系,行为举止都像一个杀手,老油条。
后面的爆发更是一次比一次猛,先是直接飙车撞向护栏同归于尽,然后又干翻警察只为去救无辜的生命,即便是赌上自己的性命,最后还能毫不犹豫的直接射伤杀手,这一次次勇敢都并非空穴来风,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杀手给司机灌输的思想,什么都不会给自己争取,明明生命这么短暂,人本就像沙漠里的沙粒那样渺小,为何不把自己的人生活的精彩,由自己去定义自己的人生。
勇敢的人先享受生活,司机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而以后有更美好的生活也是能预料到的,放在现实里,也是个熬制的还不错的鸡汤,共勉。
本片除了有不错的紧张气氛,文戏也是一大亮点,也是为数不多的优点。
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结尾结束的有点仓促以外,整片都充斥着矛盾的想法,杀手行动的第一要素就是隐蔽,为什么还会跟司机聊这么多话,而且好像还有一点点的羁绊?
就算是想把司机当替罪羊,但当替罪羊得知这一切的时候,事情就已经变得非常不可控了,但杀手依旧选择了留活口,而且杀手不一定就是铁石心肠冷酷无情的,所以避免无关人员的接触也是为了怕唤醒自己内心的情感,影响自己的任务,但这个杀手好像就一直缠着司机不放一样,接触的过于频繁了,有点像是在炒cp但是又不知道怎么炒的矛盾感。
最后我想说,绿巨人就这么杀青了?
啊?
绿巨人不要面子的吗?
我还想着警察能跟主角团多摩擦点火花呢,下线的属实有些仓促。
我是第一次在豆瓣上写些电影观后感,影评不敢写,也就是说说观后感吧,这样少爱点笔墨,呵呵,其实自己就喜欢这么一口,只为自娱,看客莫怪。
言归正传,最近看了借刀杀人这部片子,我就说说对片子的感觉吧,首先我先声明,本片我觉得很有深度,并不向某些“专业影评人”说的那样不堪,当然下面就具体说说我的理由。
最为争议的是结局,好吧,我承认从头看到尾忽然来了个相对较冷的收场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可是我却觉得这样的收场在整部电影中是那么的完美,深度一点都不逊。
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杀手垂下头颅的一霎,我竟然对他产生了无比敬意,一个靠杀人吃饭的专业级杀手竟然到最后死在了一个连枪都不会用的的士司机手上(看看他砸玻璃那段你就明白了),想想看,除了这名杀手故意放水以外还有什么可以解释?
我们回顾一下杀手从头到尾杀人的过程和手法,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几乎枪枪爆头,在那么多人的舞厅,没有误伤任何人(这里的任何人就是那些路人甲和乙,至于警察那不能算,因为我比较俗套的认为警察永远都是杀手的对立面。
),在小流氓抢了MAX钱包的时候,杀手的那种身手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他的专业技能,在最后选择地铁时候那种神奇的判断力,通过以上种种的表现我们还有什么可以质疑他的专业精神?
所以我很认真的说,在最后的地铁上杀手他放水了,对杀手而言,放水意味着自杀,所以他选择了让MAX结束了自己,那么大家会问,为什么他要选择放水,为什么选择死在这个的士司机手上呢?
下面我将详细的说说这个为什么,这也正是我对他肃然起敬的地方。
从一开始他选择上MAX的士的时候,他肯定没有想到这个车上曾经座着的是他的目标人物,也肯定不会想到MAX会喜欢上他的这位女性乘客,更不会去想这个司机会和他产生一系列的纠葛,当他在时间上打赌输给MAX的时候,他已经决定今晚的所有行动都要和这个的士司机度过,我想对杀手而言能够把时间精确到分的的士司机并不多见,并且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杀手本人也是一个非常注重时间的人(当然杀手本身这个职业对时间的要求就很严格。
)只是没有想到的是出现了这么一个飞人砸车的意外,让的士司机知道了他的身份,这个确实对杀手而言没有想到,这时戏剧性的内容开始了,杀手得知MAX受老板压迫,挺身为MAX争夺权益,小流氓抢MAX的东西被杀手毫不手软的放倒,到看望MAX的妈妈,到得知MAX的梦想,在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杀手知道MAX的性格软肋后,极富针对性的把MAX唤醒,这里我认为,杀手已经对MAX产生了一些情感(那种相惜的感觉)从两个人看一只野狼穿越公路的画面,很直接的看到杀手对MAX人格的肯定,直到后面去拿资料,我想他是故意要让MAX去的,为什么这样做,我想就是为了让MAX自己去肯定自己,自己去突破自己,因为人生能突破自己的机会很少,如果你把握不住,就只能等待死亡,当然这里用夸张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因为对MAX而言机会只有一次,你如果自己办不到,那就是死一条出路了,这才是杀手他的用意和目的。
很多台词,杀手都在循循善诱MAX,教导他去把握机会,他也完全相信了MAX的能力,因为他在MAX身上看到了自己。
这说明杀手很自信,而且也相信MAX,直到最后他明知道最后要杀的人是MAX的暗恋目标,他还让MAX打电话去联系,他说今晚要过就是两个人,通过这些,我看到了杀手身上的闪光点,他并不是那么冷酷无情,相反充满了人情味,因为他一开始就没想过要杀的士司机MAX。
再来说结局,杀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规职业,他们注定要孤独,孤独的执行任务,孤独的死去,所以在午夜的地铁上杀手选择了一种安静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当然还成全了MAX,我很俗套的认为,杀手是为了让MAX完成一段英雄救美而做出的牺牲。
直到最后大家还在纠结于结尾,所以我还是要说为什么大家纠结结尾,那是因为大家和我一样对这样专业的杀手这样的死有点无法接受,但是恰恰这样的死对杀手而言意义重大,因为他帮助了他认为有理想的另一个他,就是MAX,所以到最后我一厢情愿的想,杀手不在孤独,因为MAX成了他的朋友。
虽然这个交朋友的过程有点另类。
最后此篇只是自己对于影片的理解,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指正和交流。
洛杉矶的夜,像一块巨大的黑色天鹅绒,将城市的喧嚣温柔地包裹。
出租车在这座不夜城中穿行,车窗外的霓虹灯在马克斯的挡风玻璃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这个平凡的夜晚,注定要成为他生命中最不平凡的一夜。
文森特的出现,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划破了夜的宁静。
他西装革履,谈吐优雅,却散发着危险的气息。
他是现代都市的游魂,是资本主义异化的产物,是道德困境的具象化存在。
在他眼中,生命不过是待办事项上的一个勾,死亡不过是数字的增减。
马克斯,这个怀揣梦想的出租车司机,成为了文森特的反面镜像。
他恪守着内心的道德准则,像守护着最后一片净土。
当得知后座乘客是杀手时,他的世界开始崩塌。
但他选择了抗争,用平凡人的勇气对抗职业杀手的冷酷。
这场较量不仅是正邪的对决,更是人性中善与恶的永恒博弈。
在爵士酒吧里,萨克斯风呜咽着都市人的孤独。
文森特谈起爵士乐,谈起查理·帕克的死亡,言语中透露出对生命的虚无主义认知。
而马克斯则用最朴素的道德观,守护着对生命的敬畏。
他们的对话,像一场存在主义的哲学辩论,在夜色中回荡。
当黎明即将来临时,地铁站成为了最后的战场。
疾驰的列车带走了文森特,也带走了这个疯狂的夜晚。
马克斯活了下来,但他的灵魂已经历了一场洗礼。
在这个道德相对主义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潜在的马克斯,都在面对着自己的文森特。
《借刀杀人》不仅仅是一部犯罪片,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社会的道德困境。
在这个价值观念日益模糊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像马克斯一样,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
当夜幕降临,我们是否也会遇见自己的文森特,在良知与妥协之间做出选择?
杀手的能力谁都能干掉,就是干不掉出租车司机的倾慕女人!
这个女人是个检察官。
检察官给了出租车司机一张自己的名片,名片上的电话不是手机号码,也不是检察官14楼自己办公室的座机电话,而是16楼什么图书资料室的电话,而出租车司机在危险时刻拨打检察官的电话,检察官没有拿手机,也没在自己14楼办公室,恰巧在16楼能接到出租车司机打来电话的地方!
杀手最后被一个开枪打玻璃门枪都没响的家伙干掉了,真是滑稽!
喜剧效果不错。
文森特死去的时候,窗外一颗树的阴影静静的降落在他身上。
文森特渐渐的走向迷茫,最后终于走向崩溃和分裂。
这个专业的杀手,在任何的时候都能精确的挑选最合适的、最安全的位置。
遗憾的是他在这个夜晚遇到洛杉矶最敬业的司机。
短短时间内杀手就变的支离破碎。
他对麦克斯讲“如果我们过的了今晚,你应该给她打电话”的时候,仅仅一次,就是这一次,他没有占据最有利的位置。
他坐在和麦克斯同一边,看着昏黄的窗外。
《爱.作战》里,王志文扮演一位杀人越货的杀手。
劫持了私车一辆到处做坏事。
按照常理,杀手应该长相平庸,面貌更应该看过就忘。
(《碟影重重》的扮演者最适合路人角色啦)可是克鲁斯实在太帅,他帅也是因为他的知名度太大。
为了更好的诠释这个杀手的角色,靓汤遵从导演旨意,化妆成圆通快递的派送员(实为连邦速递,就是《荒岛求生》里那个公司),给一家小商店派送快递,并且还在此店里和胖老人亲切交谈,从头至尾都没被认出。
这说明克鲁斯确实堪称美国的刘德华,对事业的认真程度旗鼓相当啊!
热爱麦克尔.曼的人都知道,他的电影里最帅气的就是动作场面。
这部借刀杀人再次请来了《盗火线》里的动作指导。
这位指导在英国特种部队服役12年,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他教授克鲁斯如何拔枪、如何翻滚。
片中爵士乐酒吧被秒杀的奥斯卡黑人影帝说,如果克鲁斯生在以往牛仔横行的西部,他一定是一位快枪手!
(意思就是SJ很快,所以基德曼才和他离婚了......)他在枪杀完这位黑人后,久久的捧着他的头颅。
内心的同情已经写在了脸上。
动摇后迎来的就是死亡。
愤怒的麦克斯开车冲向了街道。
失魂落魄的文森特没有系保险带。
深受重伤依然像马蜂一样盯住目标。
在车箱内大喊“我以此为生!!!!!!
”这时候的麦克斯已经不信文森特的这一套了。
健四郎说过,愤怒会使身体僵硬掉的。
僵硬的文生被麦克斯击中,应了他一开始讲给麦克斯的故事。
“一个男人死在地铁上,可是有谁会介意呢?
”
<图片1>发现每回随意挑的Tom Cruise的片子,往往都能惊艳到我。
上次挑了《香草天空》,事先没有看任何预告还以为是浪漫爱情片,观影过程中心中疑窦丛生,后来查了豆瓣才发觉原来是烧脑片。
这部也不例外,原以为会看到帅气银白发大反派各种惊险刺激场面,结果Tom Cruise给了我一位宛如职场经理般尽职尽责、自持一套道德体系、善于诡辩与交际、随机应变能力强大的职业杀手。
<图片3>听说,有这么一个人,他独自开始自己的事业已经有六个年头了。
他经常出差,效率极高,一天能完成好几份合约。
他对工作十分尽责,执行力强大,每一个项目在着手前都会进行仔细调研,即使项目进行时发生意外,他也能很快给出Plan B并完美执行。
他英俊,神秘,不轻易见人。
他冷静且善于安抚人心,无论对方的社会地位是高贵还是低贱,都能礼貌相待,能很快取得陌生人的信任。
他博学多才,谈吐不凡,有自己的人生哲理与价值体系。
他给小费时特别慷慨。
如果我这么描述一位男士,有多少人会对他产生好感?
见到真人时,又有多少人会为之倾倒?
直到,得知他是职业杀手。
<图片2>上车时,他说:“I read about this guy, gets on the MTA here, dies. Six hours he’s riding on the subway before anybody notices his corpse doing laps around L.A., people on and off sitting next to him. Nobody notices. (报道上说有个人在列车上死了。
尸体被发现前,他在车上待了足有六个小时,人们上上下下,坐在他旁边。
但没有人发现。
)"暗杀前,他说:“Most people, 10 years from now, same job, same place, same routine, everything the same. Just keeping it safe once and over and over. (十年后,很多人,还会过着一样的生活。
一样的工作,一样的地方,永远保持安全的感觉)”威胁时,他说:“Since when was any of this negotiable?(几时开始你能够跟我讨价还价?
)”临死时,他说:“Hey Max. A guy gets on the MTA here in L.A. and dies. Think anybody will notice? (有一个人在洛杉矶的列车上死了。
不知谁会发觉?
)”
Vincent是个矛盾体,矛盾得让人不知所措。
当的士司机Max被逼着去看望躺在医院生病的母亲时(这里Max不是不孝,而是不想让杀手接触母亲),Vincent提醒他该买花,还认真地说,“她怀你怀了九个月”。
这一秒,他可以如春风拂面般与Max的母亲交谈,下一秒便能拿她的生命来胁迫Max为他办事。
Max阻挠过Vincent好几次,一次是将Vincent装满情报资料的公文包摔毁,如果有谁把我辛辛苦苦做的作业扔下桥,我绝对会毫不犹豫先把对方的书包扔下去,而Vincent连举着的枪都没有用上,只是轻微发泄将对方拽道在地,马上便让对方将功赎罪展开补救资料的行动;一次是翻车想要摔死Vincent,这次连生命都被威胁了,Vincent居然只是如小孩般抓起枪托在逼仄的车体内敲打对方泄愤,并没有直接了结对方生命。
Vincent在第二次刺杀行动前将Max困在车里,当出租车老板打电话来骗Max赔付车险时Vincent有如律师事务所里的专业人士般厉声斥责对方的欺骗行径,为Max出了口恶气。
在Max鼓起勇气翻车前,Max先质疑并抨击Vincent没有人性非常冷漠(Vincent刚射杀了想要救Max离开的缉毒警察,当然Vincent对此毫不知情,以为自己救了对方好几回),于是Vincent反讽Max与庸庸世人一样只会做梦麻痹自己,到死都没有勇气追梦。
如果Vincent真的如Max所说的那样冷漠,对人命毫无感觉,那么他绝对不应该原谅Max那么多次的背叛,乃至最后死在Max拙劣的枪法下。
Vincent一边对Max的懦弱嗤之以鼻,一边却有意无意地保护Max,而Max一方面憎恨Vincent的冷酷无情,屡次破坏他的杀人计划,另一方面他渐渐地吸收了Vincent奇怪的哲学理念并激发出自己的潜能。
其实,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矛盾体,只是我们一直没有能有效地自检。
也许,Vincent与Max是在矛盾激化中,产生了类似“惺惺相惜”的磁场,使得他们看似在挣脱对方,实则融合。
洛杉矶的夜还在蔓延,灯红酒绿的光影如一颗颗打磨过的晶石般在窗外略去。
Max缓缓踩下车刹,等待两匹狼穿过马路。
第一只走得那样快,快得让人看不清背影,而第二只则望向了停下的出租车,在视线对上的那一刻,背景音乐Shadow on the Sun奏响。
Vincent呆呆地放空,望着前方……电影里的这个片段,我反复翻看了数十遍,夜色迷离,音乐带着种苍凉的孤寂感,一个奔波的杀手,一个神经疲惫的司机。
那种美妙感是无法言说的。
<图片5>洛杉矶褪下了阑珊夜色,Vincent安静地死在了列车上。
与《Collateral》相比,《这个杀手有点冷》也是悲剧收尾,但两部电影让人伤感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后者让人伤心遗憾,要大哭一场才够释放,而前者,更多的是心疼,他不是好人,他更适合在被人追杀或者在执行任务时被杀死,而不该这样宛如宿命般地静静死去。
这部戏里有不少小细节很有趣:1. Vincent 经常抻脖子,四处张望查看周围情况。
在酒吧里杀老板前尤为明显,听到声响都会扭头查看,有人经过也会查看,以确保刺杀的最佳时机。
2. Vincent 记忆力极佳,杀完老板后他把音乐家的资料默默背了几句。
3. Vincent 应变能力极强,第二次行动后发觉Max不老实,除了警告之外,他还把第三次行动伪装成休闲娱乐来放松Max。
Max毁坏公文包后去Felix处取资料,而留在车上的Vincent则拆下车里的显示器来接收USB继续查阅资料。
4. Vincent 是个超级克制的人。
他从不喊疼,即使被一枪打中耳朵飙血,也只是闷哼。
后面与Max近乎古代决斗时,被击中也一声不吭,默默坐下,说了一句话,便“坐化”了……PS:电影其实自带CP感的说,Vincent和Max都是聪明人,学习模仿能力极强,许多对话也特别带感,“I saved your life. Do I get any thanks? No. All you do is to clam up. You wanna talk? You wanna me fuck off?”“...Fuck off.” (“我救了你,你有一句感谢的话么?
没有。
你只会闭嘴。
你想说话么?
想叫我滚蛋么?
”“滚”)迷之鸡汤话唠X废柴梦想派,真的好想看同人文啊啊啊奈何找不到……<图片11><图片12>
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 (阿.安.普罗克特)很久以前看过的片子,剧情都有些模糊了,但里面有一段对话自己至今还记得而且深受影响。
阿汤:“某天?
有天我(你)的梦想会实现?
有天晚上你会醒来,发现自己一事无成?它只会与你擦身而过,从不会发生,而猛然间你的年华已逝。
那尚未发生,而且永远不会,因为你从未准备去做!
你会把它压抑在记忆中,然后钻进你的宝贝出租车。
在你的下半生里,在回忆的泡沫里,接受白日梦的催眠。
你所做的也许只是付过林肯房车的订金。
或者说那个姑娘,你甚至不会(没有勇气)打电话给她!
你干嘛还在开计程车?
”司机沉默了很久回答说:“因为我从没试过鼓起勇气,直面自己,也许曾尝试,我试图从低谷中摆脱出来,可那不过是次注定失败的尝试。
” 为了实现梦现而去杀人这种方式自然不可取,但为了梦想而行动的人生观却值得深思 ) 未完...
凌晨时分,本想看一半再睡觉的。
没想到看了之后就欲罢不能了。
5:30把片看完,这是阿汤哥近年来少有的好片,虽然说少数派报告更好看些,故事性更强些,但Tom在此片中的演绎的人物更为丰满。
全片节奏变化时快时慢,时冷时热,在高速射击和快动作杀人之余,还有很多让人回味的片段和台词。
甚至有不少发噱的场景,让观众在紧张之余冷笑几声。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完成最后一个杀人任务前,当Jimmy Fox驾车遇到一个红灯时,车慢慢停下,原来是给过马路的一只猫和紧跟着的一只狐狸让道。
又好笑,又让人深思。
这一刻,Vincent也忽然意识到什么,冷面杀手动容了。
Vincent最后说的一句话也很难忘:A guy gets on the MTA here in L.A. and dies. Think anybody will notice? 不过还是有两点疑惑: 1. Vincent是veteran bounty killer,不用多说。
可一个出租车司机在地铁上竟然表现得如此聪明,到是少有。
但最让人想不通的是,L.A.的警察和FBI也太菜了吧,越到后面越菜。
2. 最后三个关键人物怎么可以不买票就坐霸王地铁呢……?
对于身上流淌这B级血液的我,对这样的电影总是感觉叙事不专心。既然是谋杀,架起了动作片的格调,为什么还要跟我讲哲学。最后的一部分的时候我几近要睡着,碎珠串线的功夫还不够扎实。
影片显然想表现些更深刻的东西,可惜不是很成功,又走回老套路了
自认为自己已经够蠢的了 可大半夜看到这个片子还是被蠢哭了好吗 麦克斯打电话警告安妮 安妮却啰嗦一堆的废话 还有逃跑的时候就不能把高跟鞋脱掉?
这电影看了三天= =、 不喜欢小汤 比皮皮差十万八千里
看完后震撼很大的一部片子。阿汤哥无懈可击,整部影片让我异常冷静,同时也异常激动。我很想去告诉自己我看懂了,可是总是有一些话堵在心头。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台词和表现手法都已经很优秀了。那匹狼,那些尸体,那些背景音乐,以及那句台词,“我是在杀人,可你却在杀自己”。
“你知道卢旺达吗?那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去。你有加入过什么国际赦免组织、绿色环保组织又或者是挽救鲸鱼组织吗?没有。这个地球上有六十亿人口,我只不过是杀了其中一个与你毫无关系的人,有什么好值得你大惊小怪的。”
watched in Helsinki Hotel Glo. guessed most of it...
节奏缓慢, 有点无聊
剧情逻辑烂到爆。阿汤哥在人堆里都不用瞄就可以精准射击,居然被男主一个出租车司机伏击干死了。美国地铁居然不安检(狗头)。看漫威浩克的演员梳大背头真的好奇怪。
很酷的杀手电影,层次分明的黑夜和孤独的人,爵士和枪支。最喜欢的是出租车在夜色里的大段行走,带你横穿整个洛杉矶。两个人之间的气氛很有意思,很多对话都值得回味。有一天?梦想会成真?但是午夜梦回,你会发觉一切从来都没有发生,一切都与你擦肩而过。梦想永远不会实现,突然你就垂垂老矣。什么都
剧情后端很好,前段铺垫过多,整体很好
阿汤哥太帅了加一星。那个黑人不是直接奔到女检察官办公室而是跑到她对面楼顶?以杀手为职业的阿汤哥居然最后被没经验的黑人灭了?遇见一个杀一个不怕暴露行踪?不得不说这个杀手有点弱。。
我看过的tomcruise最差的电影之一
迈克尔曼的夜景很迷人,接近了人肉眼的夜间视觉,可以看出和盗火线用的完全不是一个机器,可能在当时是全新的数码机子?还有一个特点,画面运动时有一点电视新闻纪录片的感觉,是不是跟帧速有关系?这种感觉在梅尔吉布森的《启示》里也出现过。不过,可能过于沉迷于画面质感,故事本身没能成神。片尾的电车缓缓驶远,不禁让人联想后面会不会一个人悄悄地进了医院偷了辆救护车。
有腔调,有张力,有好对白,虽然结尾烂俗,还是值五星
Jamie Foxx 和 Tom Cruise 精彩的对手戏啊。以武战为卖点,但最精彩的却是两人在出租车上的对白:我是在杀别人,可你却是在杀自己...
结尾太垃圾了,一个出租车司机和职业杀手对射,职业杀手不行了,狗血啊
地球上有60亿人,卢旺达每天死成千上万的人,你眨过眼么。你加入过国际特赦/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挽救鲸鱼、绿色和平什么组织没?没有。死了个死胖子你就这么大惊小怪。——很喜欢tom演的这个杀手的性格。真是男人的理想型。另:JAZZ BAR里那个吹trombone的黑人老板吹得不错。
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叙事,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故事。节奏是完全不同的全新体验。最后的追逐戏很有压迫力,配乐要占很大的功劳。文戏很像《蓝莓之夜》,很像王家卫。
危机四伏,流光溢彩。街道与楼宇的落幕,紧缚与逃脱的表演相伴而生。迈克尔·曼最好的电影,任意一个时空点都可掀起风浪,变作城市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