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很好,把汶川地震后面对灾难所有人团结在一起抗震救灾的事迹传递出去。
问题是我真的不喜欢影片中关于男女主角的故事,虽然感人,但我只想到八个字“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人总是到了失去或者即将失去时才会懂得珍惜,成长的代价太大太大,如果女主早先不那么作,男主起初不那么矫情,又怎么经历险些的生离死别。
人生真的不需要起起落落,能平平淡淡过一生那才是最大的幸福。
也许导演和编剧为了影视效果,为了有波澜,才特意选了这么一对情侣做为主角,但我真觉得如此一个绝佳的题材,还是把主角归还给所有人更好,或者就是极度弱化主角。
毕竟在这样一场天灾面前,每一个参与者都应该是真正的领衔主演。
影片中女主更像一个旁观者,如果说导演能够突出旁观者,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让这个旁观者来讲这个故事,可是偏偏从旁观者方面来说,女主参与度又过多了,尤其她参与的更多是来源于相对自私的个人情感。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二休师父”(ID:erxiu2018)。
标题有修改。
文/二休师父01电影《一百零八》,今天全国首映。
其实我对这部电影一直有期待,今天看了之后,果然没有失望。
这是一部僧俗二众共赴国难的电影。
电影讲述的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千年古刹什邡罗汉寺铁肩担当,慷慨布施,摒弃佛门忌讳和世俗偏见,主动安置数千灾民和接收百余名孕妇在寺内产下108个“罗汉娃”的故事。
电影虽然对最重要的一个人——罗汉寺住持——着墨不多(可能是剧组考虑到“过审”的问题),但只要一出镜,台词就一定很有力度。
简短的台词中,透露着一位出家人的慈悲,智慧,坦然,达观,圆融。
尤其是影片结尾,吴京现身讲述,素全法师真人出境,更是对影片思想的升华,和对佛教文化的弘扬。
我个人感觉,这是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展现汉传佛教僧人,在国难中,所诠释出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爱众生,家国情怀”的一部少见的正能量电影。
这个时代,网上对佛教并不十分友好,隔三差五总有一些负面新闻,不管是真的假的,道听途说的,牵强附会的,东拼西凑的,捕风捉影的,恶意抹黑的……等等等等,这些信息,总是能满足一些人的低级趣味。
但佛教的正能量,却鲜有报道。
印象最深的能够让全民一边倒点赞的,有两件事。
一件是2011年太原火车站的“超度僧”事件,另一件就是2008年罗汉寺接收孕妇在寺内生下108个“罗汉娃”的故事。
前者是一个瞬时事件,全网的感动已经定格在那里;而后者是一个长篇,如今已经被拍成了电影,并选择在今天全国首映。
今天,其实是一个很特殊的日子,农历四月初四,是佛教的文殊菩萨圣诞,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
五代时期的永明延寿大师曾在《宗镜录》里说:五度如盲,般若如导。
(般若,即智慧)。
若布施无般若,唯得一世荣,后受余殃债。
若持戒无般若,暂生上欲界,还堕泥犁中。
(泥梨,即地狱)。
当初,罗汉寺住持素全法师,在做出那个让全国人民动容的选择的时候,就曾说过一句很有“智慧”的话:第一要有智慧,第二要有勇气,第三不要怕别人说。
正是有了这样的大乘精神和智慧指引,才有了后来的108个“罗汉娃”和今天的电影《一百零八》的佳话。
这样的电影,这样的情怀,这样的故事,每一个佛弟子都应该去看看,去主动在朋友圈里转发宣传,支持罗汉寺,支持素全法师,支持电影,支持吴京,支持每一个护持三宝、弘扬佛教正能量的人。
0213年前,2008年的5月12日,汶川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援难度最大的超强地震。
这场地震,也波及到了四川的什邡市。
震后,什邡市妇幼保健院成了危楼,正在里面待产的准妈妈们,不得不被迫转移。
可是,在不断的余震中,处处都是危险之地,无处可去。
情急之下,保健院的院长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不得已硬着头皮向附近较为安全的罗汉寺求助,希望能让孕妇们在寺院里生产。
情况十分危急。
罗汉寺住持素全法师,顶住寺院比较保守的法师和居士们的压力,当即答应下来,并且召集寺院两序大众,提出了三个“无条件”的规定:打开寺门,无条件接收所有待产的孕妇和灾民。
打开库房,无条件为孕妇和灾民提供生活所需物品。
开放斋堂,无条件为所有孕妇和灾民提供饮食和住宿。
除此之外,为了产妇的营养和母乳的供应,还允许孕妇的家属们在寺院里杀鸡煮肉。
于是,一场生命的奇迹上演了。
寺院变成了产院,禅床变成了产床,佛门的忌讳,也变成了生命的机会,吃斋念佛的出家人,变成了照顾孕妇和灾民的护工……在那个震后的大雨之夜,素全法师带领全寺僧众,把吃的、住的、用的以及能遮风挡雨的场所,全部布施了出来,他们自己却打着伞,在滂沱的大雨里蹲了一夜……
就这样,罗汉寺,成了守护生命的孤岛,风雨之中的慈航,灾难众生的依怙。
有人不解,让孕妇在禅床上生产,把血光、荤腥引入佛门净地,甚至直熏得寺里常年素食的师父们闻到肉腥纷纷呕吐,于是他们都嘀咕着埋怨素全法师亵渎了菩萨,犯了大忌,罪过甚大。
可素全法师并不放在心上,毕竟救人要紧,他回应说:见死不救,才是出家人最大的忌讳,跟生命相比,其他的忌讳就都不是忌讳了。
高,实在是高。
僧之大者,为国分忧,为民解难,为大乘继绝学,为众生续慧命。
《弥勒菩萨所问经》说:现大慈悲者,以见生死种种诸苦逼恼众生,无舍、无洲、无有救者,为彼众生灭诸苦恼,行舍大舍极难舍等,以方便力入大苦中,故现慈悲。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说:……为其女人起大悲心,作是念言:我于今时发勇悍心!
设犯禁戒,宁当忍受地狱苦报,不应远离令彼失命。
这才是大乘佛子该有的精神和持守,素全法师和罗汉寺全体僧众,就是这样的大乘佛子,他们所行的,正是勇悍坚毅、舍我其谁、难行能行、难舍能舍的大乘菩萨之道。
《大宝积经》中,也有一段经文,仿佛就是在称赞那时的罗汉寺众僧,经文说:我救,故名慈;我作,故名悲。
菩萨成就如是大慈,能为众生作救、作归、作舍、作洲,能作究竟。
是故菩萨,应如是修行大慈,不贪著众生,亦不生瞋恨,是名菩萨众生空慈无有瞋恚。
这群出家菩萨们,舍弃了自己的小忌讳,不瞋不恨,不怨不怪,以人我两空的菩萨情怀,去周全了佛家的大慈悲。
其心其行,可亲可敬,可赞可叹。
看看吧 在坍塌的屋宇边在地震的废墟旁在巨大的悲痛中一道佛光穿越千古照破绝望当千年古刹罗汉寺里传来一声声婴儿的啼哭那不只是生命的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中华民族就是在这样重重的灾难中像一团又一团转燃的火焰守望相助 坚韧不拔血脉相续 生生不息03在那三个月最艰难的时光里,罗汉寺里共诞生了“罗汉娃”108个。
108,在佛门,实在是一个吉祥的数字。
寺院住持胸前挂的佛珠,往往是108颗。
《佛说木槵经》说: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
《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说:珠数不定亦有三品,上品一百八,中品五十四,下品二十七。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罗汉寺中原本就有108尊罗汉塑像,其中最耀眼的一尊是大肚弥勒,他的身上爬满了娃娃……
这是巧合?
是暗示?
还是在昭示着多劫以来的因缘?
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能看到的是,在此后的每年里,108个罗汉娃,经常到他们出生的地方,去集体过生日,去得受三宝的加持,去感恩那座给予他们生命的宝刹和那些不顾一切提供救助的师父们。
三周岁的时候,他们的妈妈从他们的衣服上,每人剪下一块布,为住持素全法师缝制了一件凝结了千言万语也道不尽感恩的百衲衣。
今年,他们已经是13岁的少年。
他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奉献,学会了爱。
演员吴京,也曾经在那个灾难的年月,化身志愿者,极其低调的同罗汉寺僧众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一起守护着这108个“罗汉娃”。
作为亲身经历者和见证者,吴京说:有你,就有希望。
有爱,就有奇迹。
是的,那一颗颗希望的小苗正在茁壮成长,佛门大爱的奇迹,将会永远延续。
《一百零八》,是一部弘扬大乘的好电影,更是一部很好的教育片,而作为主场地的罗汉寺和真正的主角素全法师,他们的真实故事才更感人。
我想,这部电影的票房即使冲到108亿,都不为过。
全国各大小寺院、各佛学院,以及在家居士团体,都应该组织起来,去集体观看这部电影,然后再写写心得、收获、观后感,去立立志、发发愿,反思一下如何以“智慧为导”去修行“五度”,观照一下如何去践行“悲智行愿”的菩萨精神。
有条件的,可以再以此为契机,开个研讨会,讨论一下大乘佛教家国天下的情怀与社会担当,以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再深入探讨一下如何使大乘佛教更好的利益社会,造福众生。
果能如此,则功德甚巨。
真的,这部电影,作为佛子,值得一看,更值得深入挖掘其蕴含的佛教精神内涵——我已经第一时间观影支持,你呢?
《一百零八》电影大背景是汶川5.12大地震后,罗汉寺临时接收产科医院的全部产妇,在两个月时间内降生了108个孩子的故事。
在这个大背景下设计了一对因误会走失的恋人,最终重逢的爱情故事…仿佛《泰坦尼克号》的约翰和罗斯、仿佛《拯救大兵瑞恩》里的那个小人物、大背景小人物让影片从宏观和微观全景的展现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人文故事。
这部电影大背景恢弘,小人物设计有些失焦…20210630-15:46家中
大概是2014年还是2015年,我和公司三个同事到了什邡大广场,有人告诉我们,等会儿会下雨,大家坐在地上蜷缩起来,那一晚的“雨”格外的冰冷,不像是夏天的雨那样黏湿,头顶的灯照得我们头发晕。
我也记不得淋了多久的雨,最后迷迷糊糊知道拍摄结束了,可以走了。
那一年我第一次参加了电影《一百零八》的拍摄。
罗汉寺108罗汉娃的故事,是我们什邡人的骄傲,每当和外地人讲起地震,我们总会自豪的说起这个故事。
当年拍摄这个影片,整座城市又一次被凝聚起来,从政府,企业到群众,给剧组提供人力,场地,各种资源,几乎是无偿和随叫随到。
那段时间,能够选上群众演员,是大妈大叔最最自豪的事儿,当然,我还记得有十来个大哥自愿剃了光头参演。
这座城为电影奉献了我们最朴素的心愿,希望罗汉娃的故事被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知晓。
电影拍摄完,过去了好几年,这座城已经好几年不再提起拍电影的事了的时候。
终于,《一百零八》要上映了,于是,这座城又沸腾了。
电影院早早被各个机关单位包场,座无虚席一票难求。
大家无比激动的冲进了电影院。
可是出来之后,或失望或愤怒或困惑,大家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就我身边讨论过这部电影的人,不下三五百,我没有听到一个人说这电影好。
我知道,因为我们最为引以为傲的故事,我们为这个电影的付出,我们对灾难中绽放的人性光辉故事的期待,通通被这部电影辜负了!
我们所珍视的,成为了一个不知所谓的“爱情”的背板,而这个爱情故事自诩为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我们成了傻子。。。。
这么好的题材,被导演导的稀巴烂,题材应该讲述祖国情怀的大爱,而不是一对作精的爱情故事。
真的很可惜这么好的题材。
我自己是孕妇,特意带了纸巾去电影院,结果太失望了。
第一次过来写影评,是真的觉得导演把这么好的题材玩的稀巴烂了……这么好的题材,正逢祭奠512地震13周年,结果我看了一个什么鬼东西。
真的很垃圾?
是导演不懂大爱还是群众不懂?
认认真真表达108个产妇生娃不好吗?
偏偏要拍个爱情故事来恶心我们吗?
敬重逝者,缅怀过去,尊敬为了灾区付出的人们,这是一部题材很好的电影,可是拍成了烂片,这个故事应该是比较好的但是却由于拍摄和特效以及一些方法的刻画确实太差强人意,里面有几个情节会吸引到我,但是仅仅靠着几个情节吸引人,是远远不够的整个故事的展现太拖垮,电影整体表现了1.产妇拦住班车去县城生孩子,2.女主找男主,开始回忆讲述男女主故事的前后3.女主去打胎,被留在保健院4.地震开始,女主带了个孩子逃生了,害怕把孩子闷死,断开的房子钢筋害死了一个妇女,后面就没了,5.男主找女主,遇到一个被掩埋的孕妇,自己被埋了,没有讲过程,这里恰是描述地震残酷以及故事延续的地方,6.所有人逃到了寺庙,寺庙开始抵制,后来大和尚一句话就放行了,哈哈哈,太做作了,7.医院发现少药了,带人会医院取药,前面还有一个长发男的特写镜头,长发男特勇猛出现了,长发男就是他妈的一闪而过,后面还剃度了,真不知道讲的啥,8.大家到了医院开始取药,此时有余震,猜测是此时男主被埋的,但是大家都没有发现男主,长发男却是回头深深的望了一眼,也没有呼应镜头,看的啥呀,还留悬疑了,9.然后取药运输队,回到寺庙,其中一个男的左顾右看,三秒后发现自己老婆还活着,不知道为啥还要这样,另外一个好像是当时没有去的然后老婆死了,这是报应吗10.然后女主上马,再一次开始找男主,不知道那根线,是应为灾难面前开始找依靠了吗,然后生着病三番五次的找,这不是给大家添乱吗,然后院长不知怎么就回到家里,开始我还想这人是谁呢,然后开始回忆女儿,中间还有一段是讲一个振兴小学义诊,大家都死在里面了,孩子呢,不也是吗,11.然后解放军就来了,把孕妇与男主捞了出来,孕妇送到了寺庙,恰好说什么歌曲我永远记得,讲真的我又要开始吐槽,开始哪一个桥段了,一个歌手唱着一首歌,然后潇洒的放下头发离开,然后就没了,我还以为这是一个男主死了的悲伤故事12.然后还有中间反复回忆的一个小小片段,这是真的没有什么可以演的了吗,反复的来,13.然后里面还有一个孕妇在反复说保孩子,这是院线电影啊,怎么可以渲染这种东西呢,14.有人小孩拖着一个孕妇到了寺庙门口,恰好遇到那个坏人,然后感化了他,抱起了孕妇救人,什么观点呢,给孩子起名,哈哈15.然后男主反复要求爸妈帮他找女主,做儿子的,这样累老母亲,真的可以啊,身体好了,中国之大怎么就找不到呢,还冒雨去找,16.女主流血找男主,怎的这狗血的情节,儿童节大肆渲染要女主表演,结果就是唱了两句,就没了,真的,不知道想表达什么,17.女主找到男主爸妈贴的告示也是狗血的一批,满墙的都是找女主的,真的就他家找人啊,还是三四张不够啊18.吴京出来我怎么进来啥的,后面就没了,咋地啊,你后面有个衔接啊,就这么进来了,19.再吐槽一下那个地震的大景吧,在院长转移病人时,路过街道,结果遇到地震,那是地震啊,还是闯关活动啊,还那样运动呢,也太规则了吧20.还要吐槽开头的关于那些鸟类迁移,毒蛇跟在汽车的后面异象,这是一部恐怖片吗
以真人真事作为原型改编的电影,让观众进一步了解了2008年五一二大地震时的暖心小故事。
罗汉寺在一夜之间接受下了几百名孕妇,在地震发生后救灾那几天里在罗汉寺中总共诞生下一百零八位新生婴儿。
真是一段温馨的故事,看完后能让观众热泪盈眶。
吴京导演还有幸参与到这一故事中,并领养了在此期间出生的一名孩童。
不过感觉整部片中男女主之间的感情描摹太过细致了,似乎全片在叙述他俩的感情线,故事本身的背景反倒成了陪称,这是本片的一大不足之处。
完美的题材被俗套的剧情给毁了,这个故事既然是讲的是一百零八个孩子的故事却吧镜头给到了女主身上,女主却有是来找男主的一个俗套不能在俗套的爱情故事,这个爱情故事看了后并不能让人感到幸福也不能感到感到讲他干啥?
既然是要讲这个一百零八个孩子的故事这个视角不如给护士长或者和尚来推动剧情,给到女主,下雨就这跑出去转一圈有一圈?
蛇精病,
一直很关注《一百零八》这部电影,因为我是京哥的影迷,虽然提前知道京哥只是客串而已,但是还是对影片抱有期待。
从电影还没开拍起,关注新闻就看到“2018震撼世界的电影故事“,当时觉得很好奇,为什么没拍就这样炒作?
不能学一学《战狼》吗?
公映后靠影迷的口碑得到关注。
后来没有什么新闻,就慢慢忘记这部电影。
直到京哥的《攀登者》上映之后,这部电影又突然冒了出来,变成了“2019震撼世界的电影故事”,海报突然变成了京哥一个人的大头像,这......当时感觉就不太好。
后来因为丝绸之路电影节,在厦门看到了《一百零八》,说实话吕星辰是一位不错的演员,但是表演得太糟糕,人物扁平化。
故事变成了狗血的爱情故事,为什么?
一百零八完全没体现出来,可以改一个字“第一百零八”稍微好一点。
故事情节记不太清楚了,因为过去了大半年,就是觉得很假,所有人的角色都是为了演戏而演戏(确实京哥演的好,志愿者演得很真实,很泪奔,虽然就一分钟)。
之后,在微博上看到《一百零八》又变成了”2020震撼世界的电影故事“,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继续炒作。
很少上豆瓣,最近打开豆瓣,有几十个点赞,把我吓了一跳,所以忍不住还是在这里留了言。
只想表达一下,对主创人员说,尤其对这部电影的导演孔嘉欢说一下,汶川大地震是全体中国人的悲痛,你拍这部电影,有那么多亡魂在看着你,请用真心的去拍,这要一直炒作下去,是不应该的。
看到评论里有很多水军清一色的打出四星、五星,然后看到豆瓣评分5.4分,说明什么,说明豆瓣还是很公正的。
希望主创人员以后静下心来拍摄,不要以为一个好题材就能够红,大错特错。
最后还是表扬要一下吧,电影的一些画面还是不错的,毕竟这是MV导演拍摄的,单纯的从画面上看,还是有一些不错的景致,比如一些大场面还是不错的。
绝了… 本来想看,一看评分一看爱情片… 一整个大无语,为什么不好好的拍真实的事件,添油加醋的拍那些个情情爱爱?
不理解… 又是一个看不起观众的导演?
哎 可惜了 绝了… 本来想看,一看评分一看爱情片… 一整个大无语,为什么不好好的拍真实的事件,添油加醋的拍那些个情情爱爱?
不理解… 又是一个看不起观众的导演?
哎 可惜了
本来题材能够发挥的余地特别大,结果尴尬的感情线生生拍出了狗血味儿,保大保小,强行煽情,让人感觉一百零八这个名字是在碰瓷。全片视听语言都极其普通,信息传达全靠对话,看完全是家庭伦理剧的观感。另:花絮比正片好看,108分钟三流mv。
为什么一定要拍成爱情片呢?… 好好拍罗汉寺的故事不好吗😓
多好的题材啊!结果就最后纪实那段还行
景明这个人物让我印象深刻,看到他最后的转变实在是忍不住泪奔了。
没有爱情就不能拍电影了吗?晕死
真实的故事很动人,但是拍的不怎么样
剧情稀巴烂,我都是皱着眉头看的,全片还不如最后那两分钟,不如拍成纪录片,或者直接看新闻报告稿就行了。
三星鼓励,故事是好故事,但是拍的不太好。
血淋淋的场景让人寒噤 也突然想起湖南和广东舍友聊起这个话题 感慨天南海北大家共此时却处境相异 不停歇的新生啊/ 爱情线略多影响感官//2020线上北影
剧情太......
众志成城,历史铭记。
除了主演的故事线都很好。
三分鼓励分;题材很好,剧情是硬伤…太烂太烂了
真實事件感不感人是一回事,電影拍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
鼓励一下新人演员!
故事是感人的,电影一般。感觉导演想强调一切(僧人、医护、每一个脆弱的小家庭)结果最后哪一个都没能突出
真实故事改编😭
对于堕胎来说,这个是很沉重又敏感的话题,很喜欢这部电影给人们带来的思考。
故事本身是个感人题材,泪点比较低的会觉得比较好,但导演似乎不太会讲故事,泰坦尼克式的爱情和要反映的灾后心理重建内容,明显强行生拉硬扯了,另外女主角一些行为也比较莫名其妙,和剧情似乎扯不上关系。技术错误很多,戏剧冲突不明显,剪辑也比较突兀,前后搭不上的戏很多,字幕忽大忽小。如果能把主角的戏去掉,纯粹拍成个纪实剧那类的,即使会被说成“伪纪录片”(因为原始素材太少还涉及一些版权不好弄到),评分也似乎可以更高些。
如果没有男女主的这条线感觉会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