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咪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有美好的婚姻家庭、品学兼优的孩子,还有稳定的工作,生活看似完美无瑕。
她总是把家庭放在第一位,但要维持美好的家庭生活令她备感压力,幼稚的丈夫和挑剔的孩子,她早已受够每天不断为家庭操劳付出;还有工作的主管更让她耗尽精力,元气大伤;还得被其他妈妈们欺压,精神濒临崩溃。
忍无可忍的她决定断开家庭、抛夫弃子,揪她两名人妻闺蜜一起摆脱家庭,展开一场“醉后”之旅,狂欢整夜,不醉不归,享受睽违已久的放荡生活。
放纵快活、狂欢畅饮享受婚后丧失的自由,但这场冒险之旅却极度失控。
看过之后反思:我们是不是也像影片中女主角的孩子一样,对妈妈的付出太过于习惯,以至于认为她为我们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而不懂体会妈妈的难处,也不会体谅她。
邻居那位全能奉献型妈妈经常让我怀疑自己当妈妈是否称职。
她每天会做菜给宝宝吃,一天念五本书,一岁多了继续喂夜奶,家里小孩可以到处爬/走。
再看看我,基本不做饭,每天有精力才给宝宝念书,六个月就断母乳转成奶粉,没力气时就把宝宝放进围栏。
有时候想,我家孩子如果遇见对门那个妈妈会不会更快乐。
母亲节把孩子哄睡后,和先生想一起看部关于母亲的电影。
找来找去,几乎所有的高分片都是关于牺牲自己照顾崽崽的圣母型或控制欲爆棚的恶妇型妈妈。
只有这部电影看起来是我能relate到关于没有妈妈可以做到现在标准的完美的。
可能没生过/带过孩子的人很难想象到爸爸妈妈是多么艰苦的工作。
像《坏妈妈》这部电影的主角艾米/琪琪一样,每天的生活都可以让人累到崩溃。
从一开始的一天喂十顿奶、拍嗝、每次半小时立坐、换十几次尿布到现在天天防着屁孩在家里搞破坏、欺负猫,没有一天睡眠是足够的,没有一刻心情是放松的。
现在带孩子从心理到身体的讲究真得很多,睡觉床上不能放任何东西,吃辅食每种辅食不同年龄都有特定的做法,每一阶段需要提供合适的玩具/书籍等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需要的技能/知识。
不像当年也许就随便给孩子做吃的和哄睡,不需要考虑那么多,只要孩子活着就行。
对于我这种不爱买东西人群,有孩子意味着时时刻刻得查询需要买什么样的东西给他。
他这么小小一只,需要的物品比我、孩子爹及猫猫加起来还多得多。
如果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资金,在现代社会养孩子真得会很难。
有时在想,也许真正的男女平等只能到可以不需要用女生的身体孕育孩子才行。
要不然生孩子对女生身体、事业的打击太大。
妈妈在现在社会总被要求比父亲对家庭付出多,比如一般都是爸爸去工作,妈妈在家看孩子。
等妈妈在家呆了一年多后再去找工作,仕途已然不如之前那般通畅,因为得考虑需要投入的时间、金钱、体力。
在基本独自带小孩一年多后,我现在心态也不像刚开始那样紧张。
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其他冗余的细节/步骤能省则省。
精神、身体健康的前提是除了当母亲,我们还保留了一部分曾经的自己。
就像如果我想安安静静吃顿饭,我就可以把他放进游戏围栏,让他独立玩一会,之后再喂他(如果他不是非常饿)。
如果我不想陪他玩,就不去。
如果我想看书,有精力就顺便念给他听,没有就自己看。
想弹琴就去弹,正好给他音乐启蒙。
周末想赖床,就让他发一小会脾气,一会再起。
我发现让自己更开心后,情绪就不容易失控,宝宝才会更开心。
我并不像父母那辈般希望下一代成龙成凤,我只希望他这一辈子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做大部分事皆能遵从内心。
如果他想去当理发师、厨师、说唱歌手、或是开卡车/挖掘机,只要他能支撑自己的生活开销,我都会无条件支持。
一辈子这么短,应该去找寻自己钟爱的东西,没必要浪费在维持个大家都觉得差不多体面的生活。
妈妈永远不会完全放弃自己,但会尽力做到最好,就算那样不足以达到现在社会所期待的那种好妈妈。
爸爸妈妈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与支持,不管他们未来作出什么样“离经叛道”的决定(别违法就成)。
《坏妈妈》,今年北美票房的一匹黑马,一上映票房就破一亿美元,成为今年第一部票房破亿的R级片。
《坏妈妈》这名字乍一听还有点美式鸡汤的嫌疑,那来听听这译名吧,c奶同学会,呃,预测剧情很丰(feng)富(man)。
女主角Amy,是曾经在《黑天鹅》里面饰演腹黑女二的米拉库尼斯,
身材好到爆炸,《男人帮》2013年度“全球最性感女星”榜单排名第1,
喜剧经验丰富,2012年演了《泰迪熊》。
《坏妈妈》里面的Amy看上去总是光鲜亮丽,老公、一双儿女、狗,应有尽有,生活看似完美无瑕,生活的真面目,从某一天清晨狗狗突发眩晕症,才初现端倪,
张爱玲说了,人生就是一张内里爬满虱子的旗袍。
原来,像所有妈咪一样,Amy每天的生活就是马不停蹄的接送儿女上学,
还要面对整天做春梦的sb上司,应付着“操着卖白粉的心,拿着卖白菜的薪水”的工作,
晚饭没时间吃,只能边开车边解决,
一个急刹车还得“面条糊脸”,
自从20岁生了第一个孩子之后,她这12年就总是迟到,老公倒是好,能说出“今天开了两个会,然后睡了一会儿,累死了 ”这种话就罢了,
被Amy抓包上网裸聊之后,他的解释是“我觉得这不算出轨亲爱的!
现在很流行!
”Excuse me ?!
女儿成绩不错,但是脾气暴躁,一言不合就撕逼,
儿子倒是安静乖巧,也就偶尔吞吞笔帽,
围着家庭、儿女转,Amy甚至没有一丝喘气的空间,Amy的梦想很简单,只是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吃一顿早餐。
俗话说,不怕当妈累,就怕姐妹不Play,一次在家长会上出糗之后,艾米寻找到了两个奇葩姐妹。
一个是放浪形骸,有着宇宙超级大波,嘴炮功夫无敌的Carla,
平时说话的画风都是这样,
一个是生了四个孩子,从娇小萝莉变身主妇丧比的kiki, 全职太太,在家里没地位,出门没朋友,哦不有一个朋友——谷歌地图的女声!
于是,三个碧池凑在一起,决定疯狂一把!
她们在影院对着撕开上衣露出胸大肌的男主yy,欢呼,在超市调戏良家妇男,
她们虽然在超市疯狂胡闹(那段真的燃炸了),却在看到一个萌小孩之后不约而同的泛滥“花痴妈咪脸”,没错,虽然这时候她们看上去是不靠谱的绝望主妇,但身为人母的她们,再怎么疯狂,也脱不掉自己“母亲的身份”!
人们都说,再不疯狂就老啦!
但是疯狂之后,Amy和老公离了婚,被女儿指责不负责任,丢了工作,糟糕透顶!
但是,故事要是这样发展就太没劲了,真正的高潮是后面的惊天大逆袭!
难道身为母亲,就不能对这个要求苛刻的世界大声说“fuck”了么?
那个每天忙的团团转,却总是被人指责“还不够好”的女人,不是那个更应该大声说fuck的人么?
整个故事就是满屏污笑话,
噼里啪啦的笑点无比密集,炸的你屁滚尿流,
节奏快的还让你在哭哭笑笑中回不过神,
虽然故事略显俗套,但是没有槽点全程开挂的故事,也让全片瑕不掩瑜!
毕竟导演是曾经拍过《宿醉》这种优质喜剧的托德·菲利普斯!
母亲是一种什么生物,是战斗力爆表,永不言弃的女超人!
人们谈起母亲,就觉得她们是坚强的活体代言人!
就算做不到无坚不摧,至少不能轻易流泪!
把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仿佛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她们除了是母亲之外,她们也只是普通的、平凡的、需要被关爱、需要被关注,偶尔会感伤,偶尔也需要自由的,普普通通的,人!
面对孩子们的青春期和怪脾气,她们也是第一次做妈妈!
在时时刻刻要努力做一个好妈妈这件事上,她们真的已经拼尽全力了,但是一个360度无死角的好妈妈,这事,真的没人能做到!
她也许做到了好妈妈,就不是个好员工!
也许能做到一个好员工,又不是一个好妻子!
我们很辛苦,尽管自己的小孩并不完美,甚至可以说,毫无自豪之处,但是我们很爱很爱自己的小孩,愿意为他们做任何事,觉得他们对自己来说就是礼物,这就是妈妈的伟大之处,不是吗?
《坏妈妈》之所以能成为票房黑马,绝对不单单是因为那些让人笑的屁滚尿流的喜剧因素,更多的是关于“妈妈群体”的深度关注,和一种令人感同身受的解读!
哦对了,忘记说,电影最好的部分其实是在全片结束之后,最后的那个彩蛋,绝对是最值得看的彩蛋,没有之一!
有点污的美国式鸡汤喜剧并不是我的菜,可能因为身边几个朋友都做了妈妈,所以推荐给她们看,结果却引起了一场集体倒苦水。
和美国妈妈一样,中国的妈妈们也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我的女朋友以前也是个潇洒爱美的人,出门必须把自己收拾得很妥帖,但是现在出门不用说收拾打扮了,连画眉毛这件事都放弃了(无眉星人都懂的)。
曾经我们的话题总离不开化妆品护肤品衣服鞋子,但是现在话题都是孩子孩子孩子。
为了孩子,她每天辛苦工作,因为一切的生活都离不开钱;她学习海淘奶粉和各种营养品,因为更省钱更安全;我们从每天联系聊天变成偶尔小孩睡着之后抽空谈两句......在我看来,她真的已经做到了最好,换我,我可能无法为了小孩全心全意付出,然而,她告诉我,她会收到来自她妈妈和老公的指责,指责她是个坏妈妈,因为她偶尔玩手机,甚至指责她太会花钱,哪怕她买的东西都是给她女儿用的。
她的老公,因为准时上下班、大部分钱用到小孩身上、上下班空隙偶尔抱几分钟小孩、偶尔换换尿布冲下奶粉,被称为一个“好爸爸”;而她,准时上下班、大部分钱用到小孩身上、上下班空闲时间几乎都在照顾小孩,就因为偶尔玩一玩手机或者给自己买个护肤品衣服就成了“坏妈妈”。
而她自己,甚至会因为偶尔的偷懒而感到愧疚,似乎不为小孩奉献一切竟是种罪过。
也许可笑也许可悲,整个社会都对“妈妈”这个角色特别苛刻,更可悲的是,“妈妈”所受到的苛责大多数来自于女性甚至自己😔
看书看的脑壳疼就想着吃饭的时候看个喜剧片放松一下,直接在网站喜剧电影分类找,一下就在主页看到了这部《坏妈妈》,看完之后真是觉得,这种片子用来放松神经再合适不过了。
电影开头可以说是看的让人无比恐婚,然而这种风格只持续了不到三分之的时间,整部片子就开始在各种搭配着神级配乐的疯狂场景中颠覆着观众的三观。
虽然片中有不少低俗的黄色笑话,有些台词也让人觉得很三观不正,但整体来说确实做到了在兼具搞笑的同时增加故事的内涵。
个人非常喜欢卡拉这个人物,虽然她整个人放荡不羁的让人觉得疯狂,但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她的人物形象开始显得愈发真实,甚至在一些片段完全盖过了主角的光环。
片子里最触动人心的一段台词也出自这个看似疯癫却饱含真情的“坏妈妈”之口:“Amy,这个竞选无关,你给我坐起来。
这是要跟伤害你宝贝女儿的婊子对峙。
现在你就想坐在这放任格温多琳(也就是前句里那个伤害了女主女儿的婊子)轻松当选?
去他妈的!
你要像小阿波罗克里德一样重燃斗志,你看着格温多琳的眼睛对她说,你可以对我为所欲为,我不在乎尽管冲我来,但如果你他妈敢招惹我女儿,我一定不会放过你。
我会在操场上追着你打,在食堂追着你打,甚至超市停车场追着你打,但是我绝对会为我女儿讨回公道,因为我他妈是个会永远保护自己孩子的母亲。
(这句原句为because I am a fucking mom,and we protect our young)”个人还非常喜欢的是片尾几位主演和自己的母亲一同亮相拍摄的那段深情告白,真的是看着看着就被感动的一塌糊涂,只想冲回家扑到自己妈妈怀里。
总而言之,这部片子虽然在立意以及一些关键情节的过度上处理的不够好,作为一部主打搞笑的喜剧片可以说是做得不错了。
不过因为里面很多情节实在是过于少儿不宜,还是不推荐未成年人看这部电影。
自己喜欢的博主推荐,在压力大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去看下。
刚开始自己的关注点在R级,之后却被电影里一直围绕的主题所吸引了,好妈妈的定义是什么,女性是否应该为了做一个好妈妈而放弃自己的生活又或是如何在教育孩子和自己的生活之中取得平衡。
米拉库尼斯在电影中饰演了一个刚开始是一个完全世俗上定义的好妈妈,一切以孩子为优先,照顾孩子吃早餐,接送孩子上下学,对待自己的兼职工作也是做到了全职的程度,她这个兼职员工甚至比公司里其他全职员工还要尽职,对老板的话完全服从,基本不请假。
看到这里,我一直以为她是一个单身妈妈,直到看到她下班后还要照顾她的老公时,我才发觉原来她甚至把老公当孩子照顾,而她的老公甚至不感谢她为这个家所做的一切,反而认为她的一切付出是应当的。
更背着她与另一个女孩裸聊,就差见面上床了;我个人十分喜爱的克里斯汀贝尔在这部电影里演了养有至少两对双胞胎的妈妈,她为了照顾孩子没有自己的朋友,她的老公也总是半强制地要求她呆在家里照顾孩子,就是因为她所有的身心都在孩子们身上,她没有时间做别的事情,如果学校的家长会有事情需要家长参加,她却十分开心,这种开心却让家长会的会长觉得她很古怪。
与这两位完全付出的妈妈不同,还有一位坏妈妈,她对孩子的任何事情都不过问,也不观看孩子的橄榄球比赛,她觉得那种比赛太无聊了,她更乐意与不同的男人做爱,约炮是她最大的兴趣。
米拉库尼斯实在受不了这种生活了,终于在一次家长会的会议上当着所有家长的面拒绝了会长,让会长十分没面子,但她不在乎,老娘这一天都不舒服,还管你会长。
随后她冲进了酒吧,她想要完全地通过酒精放松自己,克里斯汀贝尔也目睹了米拉的“壮举“,崇拜地追她到酒吧。
她们在酒吧碰到了“坏妈妈“,三个看似完全不搭的女性因为做母亲的共鸣走到了一起,成为了彼此支持彼此的力量。
三个妈妈决定完全拥有自己的生活,看似不错,但电影也告诉了自己,这样的变化使主人公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最后妈妈们平衡了教育孩子和自己生活。
搞笑的情节却带有苦涩的现实,只愿你看看这部电影也有放松。
1.儿童,少年,少女,奶爸,亲子,隔辈,飞禽走兽,外星人……各种各种各种励志反转、XX危机都不刺激了,来个妈妈团辣妈团吧!
2.木有绝对的坏人,到最后大家都是好同志╮(╯▽╰)╭
有点污的美国式鸡汤喜剧并不是我的菜,可能因为身边几个朋友都做了妈妈,所以推荐给她们看,结果却引起了一场集体倒苦水。
和美国妈妈一样,中国的妈妈们也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我的女朋友以前也是个潇洒爱美的人,出门必须把自己收拾得很妥帖,但是现在出门不用说收拾打扮了,连画眉毛这件事都放弃了(无眉星人都懂的)。
曾经我们的话题总离不开化妆品护肤品衣服鞋子,但是现在话题都是孩子孩子孩子。
为了孩子,她每天辛苦工作,因为一切的生活都离不开钱;她学习海淘奶粉和各种营养品,因为更省钱更安全;我们从每天联系聊天变成偶尔小孩睡着之后抽空谈两句......在我看来,她真的已经做到了最好,换我,我可能无法为了小孩全心全意付出,然而,她告诉我,她会收到来自她妈妈和老公的指责,指责她是个坏妈妈,因为她偶尔玩手机,甚至指责她太会花钱,哪怕她买的东西都是给她女儿用的。
她的老公,因为准时上下班、大部分钱用到小孩身上、上下班空隙偶尔抱几分钟小孩、偶尔换换尿布冲下奶粉,被称为一个“好爸爸”;而她,准时上下班、大部分钱用到小孩身上、上下班空闲时间几乎都在照顾小孩,就因为偶尔玩一玩手机或者给自己买个护肤品衣服就成了“坏妈妈”。
而她自己,甚至会因为偶尔的偷懒而感到愧疚,似乎不为小孩奉献一切竟是种罪过。
也许可笑也许可悲,整个社会都对“妈妈”这个角色特别苛刻,更可悲的是,“妈妈”所受到的苛责大多数来自于女性甚至自己😔
有时候你不需要当个绝对的好妈妈甚至是称职的妈妈看起来一切都端庄得体,事无巨细,不会影响孩子回忆起童年来是快乐而且有趣的,前提的保证心态良好孩子会从你宽容和开放的态度看到妈妈对待世事真实而且真诚。
kids在其成长过程中也能感受到妈妈对双方成长的接纳,让他们看到真实的妈妈也好,自私还是失败,所有的一切对于孩子成长的教育都是从妈妈真实地做自己开始。
正是他们看到了你对所有的接纳从而反过来影响了他们
坏妈妈 (2016)6.52016 / 美国 / 喜剧 / 乔恩·卢卡斯 斯科特·摩尔 / 米拉·库尼斯 凯瑟琳·哈恩
妈妈不好当!
尤其是深陷老公出轨、孩子教育的各种问题。
生活哪有一帆风顺,不就是给你制造一堆问题,然后问你“还继续么?
” 没有经历疯狂20代的30代的女性喜剧电影。
和男性R级电影相比,我确实还是喜欢这类女性电影。
里面的各种段子、行为感情、处事思维……包括结局的处理,都还算不错,甚至还带点玛丽苏的感觉。
最后,在这个女人的世界里,果然男人们都是窝囊废了23333333之前看新闻的时候说《坏妈妈》是暑假档北美黑马,就预告片和简介并不算特别吸引,但考虑到导演编剧是乔恩•卢卡斯和 斯考特•摩尔,这两个家伙之前合作了很多喜剧,《宿醉》系列就出自他们的脑洞。
但从编剧到导演,他们第一部作品《21岁派对》有太多《宿醉》的影子,让我对他们的新作品既是期待又怕失望。
事实上看完之后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坏妈妈》票房高涨口碑暴跌的事实,这部充斥着喜剧元素、镜头满是柔光、BGM动感到爆炸、加上适时的黄段子,足以让你忍不住笑了起来,这是属于师奶们的幻想曲。
就算剧情再空洞,剪辑再生硬,可爱的孩子们、性感的师奶大叔、几乎只存在于电影世界的疯狂宣泄,也足以让它成为一部颇有受众的爆米花电影。
即使冷饭炒了又炒,总有人喜欢这味道。
女人不爱,男人不坏,这句俗语放到今天仍然是相当有理。
毕竟并非每个人看电影都是为了思考,(我就不爱动脑子)《坏妈妈》一直传达着一个主题——及时行乐。
比如三个师奶们丢下工作丢下孩子,跑去电影院看帅哥们的胸肌,还像十六年少女那样尖叫起来。
生活总是忙不完,与其让自己总是身处于压抑的氛围,所有人都需要一个尽情嘶吼放纵自我的空间。
叛逆不是青少年的专利,歇斯底里的师奶们也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狂欢,生活太规矩需要加点料。
如同插曲《Cake By The Ocean》所说的,“Let's lose our minds and go fucking crazy!
”对于兢兢业业、贤妻良母的Amy,过去12年一直努力维持这种三点一线的生活,直到发现和孩子的关系并非想象中亲密,而丈夫沉溺于网上裸聊,世界观顿时崩溃。
寻求放纵之余认识了另外两位师奶——没有朋友的全职妈妈和纵情声色的单亲妈妈,从此开始“坏妈妈”的快活时光。
就剧情来说完全经不起推敲,但却足以让那些被生活折磨得歇斯底里的妈妈级人物哄堂大笑。
那些耍泼行径和淑女形象大相径庭,尤其是在超市的桥段疯狂到不可思议。
而对于家庭主妇而言,她们在酒吧的那些幻想生活遥远得如同乌托邦,但事实上只需要勇敢迈出第一步,逃一个无关紧要的课,在工作中偷个小懒,你自然会发现天堂。
但这些放纵的情节并非是电影基调,不循惯例的Amy以新的视角去解读人生,试图真正地享受生活,她与过往截然不同的行径隐约地凸显女权主义。
而放肆的好日子终究没有太久,Amy的女儿因女人之间的斗争不能在球赛中上场,工作也丢掉了,一时间沦为孤家寡人。
当然在好姐妹的开导下决定卷土重来,Gwen是家长会的领袖人物,这种坏妈妈挑战官方权威的场景已经见惯不怪了。
坏妈妈们尝试让Amy家长委员会的会长,这段戏份是电影的高潮,包括竞选party和心灵鸡汤式的宣言。
坏妈妈们并非是要挑战社会道德,她们只是长期被社会形象套上了枷锁,作为新一代的女性却仍然为工作、家庭和独立所束手束脚。
电影中也为Amy安排了新的男性对象,脾气好又很酷的Jessie,饰演者正是《自杀小队》中的复仇恶魔。
在这部女性色彩浓重的R级喜剧中很好地充当了性幻想角色,虽然完全没有福利镜头。
而电影结局也出奇的温暖,每个家庭都变得更好了,坏妈妈和好妈妈其实都是同一类人,在互相掩饰的外表下都是为了诠释母亲这个角色而不断奔波的人群,就算时代进步了她们最初的职能也是与生俱来,但她们有权力在闲暇之余真正地感受母亲以外的角色生活。
值得讽刺的是,虽然《坏妈妈》在我心目中就是及格水平的电影,作为打发时间调剂心情相当不错,而外国上对这部电影的口碑却是两极分化,在师奶心目中是一剂加糖红茶,在男性评论家口中却是无法咽下的毒药。
事实上这种正能量喜剧电影节奏轻快,无需过分解读,是好莱坞标准的喜剧流水线产品,符合大众人群的口味,欢快易懂,这种荤片调调更是大家都懂。
片末关于演员们和她们妈妈之间的小故事可谓是很符合主题的彩蛋,算是点睛之笔。
很有共鸣,好笑又感人,真是一边笑一边哭.全场至少两次掌声且观众反映热烈,男观众笑的比女观众还厉害!影片虽然也有耍酒疯的地方就像是校园青春片只是角色都换成母亲,但台词写得太好,还有用很多影视剧隐喻,比如game of throne提到很多次,比喻作母亲是12 years a slave,很贴切.
宅的时候最适合看喜剧。
逼飞奶炸。软惊天。这字幕组绝了。三个女人一台戏啊。用帽衫来比喻包皮也是绝了。
女性主义的电影。全世界的女性主义电影都一毛一样。不过赞成一点:being a mom is impossible these days
好看是挺好看的 但是剧本太单薄了
米拉库尼斯真是美!撩汉指南,嗯可以借鉴
浪费时间的烂片
婚后我们真的喜欢保姆超过老公,每一次对方偷瞄小姑娘、每一次家里有矛盾、需要干活就隐身、孩子每每不听话就怪妈妈没做好,这些事就加在一起对老公就喜欢不起来。
看就图一乐儿,可惜不怎么可乐。颜值勉强加一星吧。
新一代的chick flick已经完全摆脱低龄化了,老姐姐的我看得泪流满面,真伤感
南非电视无字幕第二弹,故事很套路,很多慢动作的表现方式我也属实不喜欢,但讲真喜剧还是挺适合看原声无字幕的 一方面,虽然细节可能无法像看字幕了解那么详细准确,但喜剧大多情节简单易懂,不至于出理解上的大岔子,另一方面,很多看字幕笑不出的点,如果通过听原声听出梗,然后又被演员的情绪感染,还真是更容易笑出来。
本来想想笑一笑的,看完都没咧过嘴。。。
运镜很棒啊!剪辑点卡的也很准确,但夸张化的戏剧表现难免让整体落入俗套。
剧情挺烂俗的。只有主意不错,千万不要把你的生活埋葬在孩子的教育里。
要不是米拉库尼斯连看的兴趣都没有。或许这不好,也在意料之中
老妈是祸害这个梗拍了几十年,也老爱拿来放在圣诞增加冲突。再热闹些就好了。
就是不能太惯死他人,要有自己
是不是只有我好奇最后那些出镜的妈妈们是不是女演员真正的母亲,有几个长得也太像了。
很好莱坞喜剧流水线的一部作品。全程轻松看完无压力~ 片尾挺有创意。华谊兄弟投钱拍了这部?片尾EP里面有王中军王中磊的名字。
现在好需要一些喜剧爽片 (mother Hahn adopt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