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校园

The School of Rock,摇滚教室(台),阿sir嚟自乐人谷(港),摇滚学校

主演:杰克·布莱克,亚当·帕斯考,卢卡斯·帕佩利亚斯,克里斯·斯塔克,萨拉·西尔弗曼,麦克·怀特,卢卡斯·巴宾,琼·库萨克,乔丹-克莱尔·格林,维罗妮卡·阿夫勒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德国语言:英语年份:2003

《摇滚校园》剧照

摇滚校园 剧照 NO.1摇滚校园 剧照 NO.2摇滚校园 剧照 NO.3摇滚校园 剧照 NO.4摇滚校园 剧照 NO.5摇滚校园 剧照 NO.6摇滚校园 剧照 NO.13摇滚校园 剧照 NO.14摇滚校园 剧照 NO.15摇滚校园 剧照 NO.16摇滚校园 剧照 NO.17摇滚校园 剧照 NO.18摇滚校园 剧照 NO.19摇滚校园 剧照 NO.20

《摇滚校园》剧情介绍

摇滚校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杜威•费恩(Jack Black 杰克•布莱克 饰)是一名已过而立之年,却仍在为理想打拼的摇滚音乐人。他不屑于那种粗制滥造、充满向商业谄媚味道的虚伪乐曲,一心追逐真情实感的纯粹摇滚乐。为此,他和无数支乐队分道扬镳,至今事业无成,还面临被房东赶出去的窘境。 杜威的男房东兼老友内德•斯尼勃利(Mike White 麦克•怀特 饰)此前曾是狂热躁动的死亡摇滚乐手,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居家好男人以及代课老师。杜威闲赋家中时,偶然接到一通来自某中学的招聘电话,对方邀请内德迅速来学校代课。穷极无聊兼为生计所迫的杜威偷梁换柱,以内德的身份进入这所校风极为严谨的名门中学教学。学生们的死气沉沉一度让他倍感无聊,某天,杜威无意中发现孩子们的音乐天赋。于是,他瞒天过海,带领这群只知道读书的孩子们进入一个全新且乐趣无穷的摇滚世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秘密情人古宅老友记第五季租婚男女清洁工第一季魔鬼联队早安公主华沙起义火星救援顶级较量猫王与尼克松亡灵熊猫计划光荣之路乐坛毒舌嗡嗡鸡第八季吹向越南的风七号公馆新年前夜小舍得河的第三边他是我的全部来日方长狂赌之渊××反叛的鲁路修:娜娜莉梦游仙境致命弯道4:血腥起源僵尸小姐女子战队嗨东白湖我的美女老板爪哇火线择君记

《摇滚校园》长篇影评

 1 ) 伪摇滚迷永远看不懂

一直标榜自己是个摇滚的粉,但是看了这部rock片,还是觉得看不懂。

一、自我对于“老大”say no的勇气,是不是要在成长经验中积累呢?

有些时候这种愤怒和发泄,我以为是自发,而不是他启。

对于摇滚,这样一个狂野又浪漫,堕落又糜烂的音乐形式,乖乖牌们永远是观望且艳羡,释放天性,但是天性是不是对于天然本性的自我追寻呢?

所以还是那句话,要自启而非他发。

二、自学 每个人都有一个摇滚梦,每个人都有偷鸡摸狗一般寻找摇滚的旅程,当我们唱着红旗下的蛋唱着姐姐唱着黑色的梦,唱着麦田的守望者唱着海阔天空唱着雁栖湖的时候,是不是都是独自攀爬在一堆堆的黑色音乐里,独自享受独自伤心。

所以我以为,摇滚不是讲别人强行从古典音乐里拉出来,教几个POSS,摆几个干嚎,亦或在适当的时候跳下场子。

摇滚的真正精神是反叛,是对抗,是一个人在永远的战斗,不言败。

摇滚注定是孤独的,大众的摇滚,要么流行,要么被打压。

全民的觉醒,往往在某些人眼里意味着危险重重。

所以,摇滚只能小众,而且只能自我寻找。

三、如果道歉能解决一切,还要警察做神马即便是喜剧,即便喜剧里情节可以夸张可以戏谑也可以人物肆虐,但正统的我仍不得不思考,教师是做神马的。

如果老师以一种强行的姿态洗空你所有获得知识的机会和可能,这样的一种霸道算不算强权?

这样的用音乐,仅仅是摇滚来代替科学和人文的态度是不是独裁?

这样用愤怒和咆哮去撕破文明丑陋外衣的形式,算不算暴力?

在孩童时代,真善美的存在是必要的。

公共社会,秩序和角色的遵守更是重要的。

我们可以在the school of rock里面笑,却不能笑其中的种种真实。

影片的最后是皆大欢喜,但若这种欺骗可以看做善意,这样的胡闹可以得到谅解,这样的目中无他可以解读为轻喜剧,我只能说,如果道歉可以解决一切,还要警察做神马?!

 2 ) 我们都摇滚

你知道ROCK吗?

你有多了解ROCK?

说实话我一直分不清楚rock,R&B,古典,流行。。。

好,我不了解音乐,但是我不能不听,但是我不能不评论,这是一种内心彭湃的激情,或者只是暂时,但是此刻确实如此。

Children,活在父母的光辉下,也活在了父母的统治下,父母永远代表着保守的,他们可以对自己要求不高,但是孩子们不能,某种意义上,这是负责,另外一些意义上,这是不负责。

贺林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们,一直过着这种生活,并且已经被麻木跟接受。

他们的思想就是拿了多少个星星,操行有多少分。

但是他们是优秀的,内心富有激情的,这种激情由冒牌教师Mr.S-杜威这个摇滚狂热者的出现而点燃。

他们开始沉迷于杜威给予的世界里。

ROCK , ROCK,每个人被赋予了参与这个team的一个角色。

      其实这个过程极为神圣,但是又充满了平静,everybody,everyone,if you wish,you can be a star。

star,并不一定要闪耀别人的人生,最关键的是,你自己的人生。

rock不是迷幻的吸毒者,不是变态的强暴者,不是性与糜烂。

它只是一种生活,一种文化底蕴,一种精神,一种平和的生命。

它告诉我们,懂得反抗,懂得和命运竞争。

电影最后以我们最理想的结局收场,你的使命不是让领导者给你A,而是让更多的人认同你。

最后,代表着美国中产阶级的家长们跟着rock fans一起大叫school of rock的时候,我振奋了那么一下。

多少人为了音乐理想郁郁不得志。

谁又能一直坚持下去?

我们给予了太少的关注跟热情。

我只是一个单纯的乐迷,比如那天跟TJ的亭亭讨论了音乐的时候我说,无论古典还是流行,钢琴吉他,rock,情歌,音乐就只是音乐。

当我们喜欢的时候,无分低贱高雅,它只是一种心情。

你可以去抒发可以去保留,它不仅仅是一首歌。

有人说,你不喜欢Rock你不会去喜欢这样的一部电影,但是我认为,无论是谁,看了这个电影,不一定就喜欢上了rock,但是起码不会再对rock作出无聊卑贱的想法观点。

这不仅仅是rock的电影,在我看来,它就代表了音乐人生。

“喜欢音乐的小孩不会变坏”Jay如是说。

我们都是好孩子,因为我们都喜欢音乐。

 3 ) 我是杰克,但不是布莱克。因为我不是PG

一部爱不释手到看了八年的电影,一本hardcore摇滚的入门教材,一首孤独心灵的史诗,一段愤怒与冷静的内心独白。

千万不要被杰克布莱克的插科打诨所麻痹,其实他很懂。

我被这样一句台词所震撼。

“There used to be a way to stick to it,It was called rockin'roll.But guess what? The man ruined that too with a little thing call MTV!”.这个世界存在着各种的老大(The man)。

他们在哪里呢?

谁也没法具体的说出来。

但是他们可以把警察打死,可以撞人后再来个大招,可以泯灭司法正义,可以导演人间悲剧。

甚至,他们都不让我文艺一下,关闭VC,紧映电影,伪造排行榜,其实,我不过就是想听首歌。

我不是PG,我无法控制所有我想得到的事情。

 4 ) School of Rock

不知道什么是Rock,但是不影响我喜欢这样的电影,美国版的“放牛班的春天”。

失意男和一群优等生们都在rock中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和真正的摇滚精神。

你可以一边看电影一边跟着音乐轻轻摇摆身体。

 5 ) 对抗THE MAN

《金刚》里我就发现这个胖子身体中的狂热细胞不少,能在初次见到一群庞然怪兽却冷静地来上一句“准备入戏”,只有如此癫狂之人才做得出来。

想不到早在《摇滚校园》中他就已经用肥胖的身躯挤压过屏幕。

看这部影片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个胖子,另一个就是摇滚。

二者的融合加上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使这部影片充满了励志和积极向上的疯狂,它体现的是摇滚的精神,存在的意义,而不是只为光着膀子,弄几缕头发,只会摆酷的伪摇滚。

这一点非常讨人喜欢。

片中胖子的幽默几乎全部来自他对摇滚的热爱,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欺骗和偏执才显得可爱。

片尾他和孩子们一起唱着“电影结束,你们怎么还不走”之类的歌作为片尾曲,很是新意。

相信只要是看了这部片子,没有人不会为胖子和孩子们的表演而疯狂。

毕竟在这个如此和谐如此美好如此不狗日的社会,看这样的电影可能是少数几样宣泄愤怒和拥抱梦想的方法了。

 6 ) 跟着电影一起摇滚

  当看到杰克•布莱克饰演的杜威•费恩以一种难以理解的痴迷状态沉醉于摇滚乐时,恐怕每一位观众都会忍俊不尽,尤其在影片《摇滚校园》的开头他自我陶醉的夸张表演方式很能令人发笑。

没错,这是一部喜剧,但同时它也是一部摇滚电影,只不过以并不太正统的方式表现着一种摇滚精神和对它的那份执着热情。

  同影片中的杜威•费恩一样,演员杰克•布莱克在真实生活中也是一位狂热的摇滚乐迷,他甚至有着自己的摇滚乐队。

也正是因为这种源自真实生活中对摇滚的那份热爱,杰克•布莱克才能够恰如其分的演绎出杜威的那份热情和痴迷,在这样一部喜剧影片中被他夸大后,于是便成为了我们眼中的笑料和乐趣。

  为数不多的成功摇滚乐队是建立在大量地下乐队奋斗的基础上面,而正是那些狂热的乐迷们组成了那些众多的地下乐队,他们渴望成功、追逐梦想。

而影片中的杜威费恩便是其中一名,但事实上他并不成功。

或许他并不具备足够的才华,而且他离自己的梦想遥远并且有可能越来越远,但是摇滚在他心中的地位却是不可磨灭。

当他的室友最终选择务实而远离摇滚乐,他似乎仍然象个孤独的斗士独自追赶梦想。

你可以笑他执迷不悟,但这就是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同样的,在地球的另一面也有着象杜威费恩这样的铁杆摇滚乐迷,张元是不是我不知道,但是当初的他的确没有如现在这样出名,作品同样也没有如现在这般商业。

当年他曾以粗糙的影片《北京杂种》纪录了中国地下摇滚的生存方式和精神实质。

《北京杂种》在现在看来毫无一点功利色彩,它和当时的中国摇滚一样几乎没有出头的日子,比之杜威费恩的环境何止恶劣百倍。

它真实展现了崔健、窦唯、臧天朔当时近乎穷途末路似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契而不舍对摇滚的追求。

当人们现在有机会看到浮上水面的崔健、臧天朔,以及后来的汪峰、郑均、许巍。

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对摇滚的执着和曾经旷日持久的痛楚呢。

  当我在1991那一年第一次与异邦的音乐遭遇,在我上海的表哥家中。

听不懂歌词,更不明白它向我表达的意思,但它确实令我的肾上腺素上升,这样的相遇却是一见钟情。

从此以后它的存在影响或改变了我人生的某些部分,如此潜移默化,不易察觉。

当其他的孩子仍然沉侵在港台糜糜之音时,我却和几个朋友独守自己的精神家园,而且可以骄傲地鄙视那些孩子。

  我们是如此卓尔不群,拥有如此不一样的品味,甲壳虫、涅磐、齐柏林、平克佛洛依德这些乐队的声音都令我们有着无限膨胀的自信心。

摇滚就是具有如此魔幻般的蛊惑力,让我们为此疯狂,为此着迷。

在我的家乡,这座南方的小城中没有摇滚得以滋生的丰沃的土壤,而我也只是一个沉迷摇滚的乖孩子。

因为环境还是其他原因,我最终也没有成为像杜威费恩这样终其一生追求摇滚的人。

也许我会选择其他,但摇滚在心中却是不可磨灭的印记。

  摇滚从来就不只是一种音乐,作为真正的摇滚乐迷想必是知道的,它是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世界观。

它覆盖的可能很多很多,并不仅局限于音乐的形式,至少我这么认为。

影片《摇滚校园》中的杜威•费恩教会了孩子们说NO,学会自己思考自己选择,坚持自己的喜好,展现自己的才华。

这才是摇滚乐带给保守模式束缚下的孩子的真正改变,这也是杰克布莱克作为一名真正摇滚乐迷用表演赋于了这样一部喜剧电影不一般的东西。

  在流行音乐的世界中,每一首歌曲都是通过演唱者来展现,歌星是歌曲音乐的灵魂。

而在摇滚乐中却远非如此简单,主唱未必是乐队真正灵魂,出色的摇滚歌曲来自于他的歌词、作曲、以及演译方式、它的精神内核。

曾经有一部并不算非常出名和成功的电影确实对此探讨了一下,它是由《偷天换日》里的马克•沃尔伯格和《老友记》里的詹妮弗•安妮斯顿一起主演的《摇滚巨星》。

  马克在影片中饰演的也是如杜威费恩一样的狂热摇滚乐迷,他是重金属乐队钢铁龙的忠实FANS,他甚至在自己的乐队中也不停模仿着钢铁龙的歌唱方式,最后他和杜威一样被乐队扫地出门。

不过他比杜威幸运得多,一个偶然机会居然令他成为了钢铁龙乐队的新一任主唱。

他轻而易举地享受着乐队的成功和无上的荣誉,直到有一天他尝试着自己去创作了一些作品,但遭到了乐队其他成员的嘲笑。

从那一天开始他方才明白原来他实际上只是钢铁龙乐队的一个发声器,根本没有机会成为乐队的灵魂,当他终于从美梦中醒来他选择了离去。

哪怕没有昔日的声名,他也甘愿在小俱乐部中弹唱自己的歌曲。

  这只是摇滚的精神,摇滚的存在意义。

摇滚不仅是歌唱,不只是发音,他是一种叛逆和自我的文化宣扬。

当脱离了精神实质,剩下的只是空洞的歌唱,也就不称其为摇滚了。

影片中马克的最终离去也是对摇滚精神的最好诠释。

  《摇滚巨星》影片并不算深刻,两位演员的表演也不算出色,但是它仍然触到了摇滚的某些实质,但是由于仅仅点到为止,并没有过分的深入,所以最终仍然留于浮浅。

不过正因为它那唯一对摇滚实质的触动才让我记住了这部不算成功的电影。

  也许正是因为中国有像杜克威恩这样的死忠摇滚音乐人,所以中国现在才会有自己的摇滚。

崔建就象是中国的摇滚教父,引领一群同行者守望理想。

我第一次是通过录象带看的《北京杂种》,影片是杂乱拼凑的纪录片形式,让我映象深刻的是崔建、臧天朔这帮人哪怕打架,偷窃,发泄,不停地在生活中挣扎,但仍然矢志不愉的坚守着摇滚阵地。

现在看着荧屏上频繁露面的那些个摇滚乐队,不免感慨良多。

台上曝光的那些个摇滚乐手们已不再喊叫,只是换个方式来翻唱民歌。

  当朋友从北京带回一张在酒巴里同何勇的合影,那个当年的愤青早已面目全非,时间已经让一切改变得让我们不可理解。

恍若当年辉煌一时的魔岩三杰,如今都已低调的淡出我们的视野,或者淡然、或者拮据、或者风格炯异。

  现在的我面对摇滚更多的是回忆,在脑海中翻涌起的更多还是昔日的名字,就好比是甲壳虫乐队,那保留下来已经苍老但却年轻的声音。

  甲壳虫乐队是摇滚史上的伟大传奇,我可惜于自己不曾和它处于同一个时代,但这并不阻碍我对这个传奇的热爱。

在电影里我们能了解到关于他们的一些动人故事,影片《披头岁月》就是他们传奇背后的不为人知的关于友谊关于激情关于热爱的故事。

成名前五人的甲壳虫尚未成名,但却可以看到他们的年少轻狂和对摇滚的激情。

史剑终究不属于摇滚,不属于甲壳虫,他的离去只是成全了乐队最后的成功。

乐队慢慢的越走越好,前途一片光明,四人的BEATLES比之五人的BEATLES反而更好。

这是一段伟大传奇背后的一段伟大的友谊,与摇滚无关与爱情无关。

  如果《披头岁月》是还原了甲壳虫最初的真实,那么《黄色潜水艇》则是一部神化甲壳虫和摇滚的艺术动画,充满了波普的风格。

音乐和画面完美溶合,创造出一个奇幻的想象空间,一种最简单的梦想释放,好比面对摇滚最朴素的情感,没有杂念。

  对于摇滚,不止于音乐,需要的是一种热情,一份感悟,一种精神、或是一段真正的记忆。

没有这些如何能够将它来表达,尽管《摇滚校园》只是一部喜剧,但是杰克•布莱克依旧能展现出摇滚的精髓所在,因为他拥有那些东西。

而卡麦隆•克洛能够将《几乎成名》拍得有声有色,也正是源自于他少年记忆深处的某段真实经历。

影片中少年威廉徘徊在传统文化与叛逆文化的夹缝之中,目睹摇滚鼎盛年代下一代人的迷失与挣扎,我却止不住的羡慕少年威廉的幸福历程,同样在他身上寻找着自己曾经的影子,似曾相识,渴望着替换之。

  相隔多少个年代,相隔着整个太平洋,巨大的文化差异,却没有影响到我对这部电影的喜爱。

不明白摇滚的人同样是不会喜欢这样一部电影的,是不能去体会我对它的热爱。

  《几乎成名》是一部值得我经常拿出来重温一番的摇滚电影,因为它总是涌动着一股含蓄的能量,让我在观影的过程中能够不由自主的兴奋。

爱摇滚同样爱电影,一部部电影用画面来将摇滚的故事延续。

如果不是一位摇滚乐迷,没有那一份激情存在,便不会有这样的一部电影的存在。

卡麦隆克洛作为一位受到摇滚影响波及的一代人,他将那份感受拍给了每一位乐迷看,只有乐迷才会喜欢这样一部电影。

  虽然我只是停留在当初的摇滚世界,但那个远离的世界带给我的影响却是弥衡久远,直到如今仍然左右着我的某些思想。

当那些充满激情的电影让灵魂中的某些东西复苏,我很是感谢同是乐迷的电影人们。

我是一名影迷也是一名摇滚乐迷,所以在能够热爱电影的同时热爱摇滚是件何其幸福的事情。

 7 ) 一个坚持梦想的人

有一次跟几个女友讨论什么特质使得男人最吸引女人居然得到的答案是:“有梦想”摇滚校园里的杜威很明显就是这样的人(哈哈,很奇怪,他居然没有女朋友,可见朋友们的结论是错的)在无比困难的时刻--没有钱交房租,连最好的朋友也要把他扫地出门,且一手组建的乐队把他扫地出门他仍然坚持他的梦想只是以另外一个方式来实现组建一只小学生团队来参赛说到梦想不得不提到他的朋友内德他曾经跟杜威一起玩摇滚最终向现实低头成为一个小学代课老师虽然骨子里仍然被摇滚诱惑但是为了生活和找到女朋友他乖乖的作一个代课老师最后她的女朋友骂出来最重要的一句话:你什么时候能够有自己的意见?

他,内德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代表看看他吧在现实面前畏畏缩缩心底的一角存着多年的梦想在现实中寻找小小的机会来稍微实践一下(片尾教小学生吉他)当然这就纯粹是为了娱乐自己跟梦想已经相去甚远了唉梦想与现实

 8 ) 笑开了花,这就够了

很少看喜剧片,尤其好莱坞的,感觉大部分编剧脑死亡。

今年压根没看几部喜剧,只是英语课上老师放了几部喜剧我跟着乐了乐。

前些日子看了《海盗电台》,暂且不说它跟摇滚有啥联系,总之那种没心没肺的态度感染了我,也感动了我。

《摇滚校园》也是这样,里面孩子们学摇滚的场景这是让我乐得屁颠屁颠的。

喜剧嘛,就是图个乐,可是看了很多恶评说啥伪摇啥的,我就不懂了。

挺好的喜剧非要拿来较真,真没劲呀。

真是笑开了花,这就够了

 9 ) 这部电影开始很鬼扯,看完后令人信服

杜威•费恩是一个30岁的摇滚歌手,有过自己的一个乐队,不过并没有出色的作品,也就在小酒吧里唱唱,寄住在一个曾经也是搞摇滚后来“从良”的好朋友家里。

与其说是过生活还不如说是混日子,当好朋友女友逼他交房租的时候,他拿不出钱,为了让好朋友,决心和乐队好好玩摇滚,赚点钱,却被乐队给踢出去。

嗯,这又是一个“怀才不遇”的大龄摇滚青年,如果你无法设身处地感受到危机,大概可以想一下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失业并短时间无法找到工作的状态。

不过,每个人的心态都不一样,杜威•费恩其实也并不觉得有什么。

不过事情有了转机,好朋友找到了一个代课老师的工作,那天刚好不在家里,杜威•费恩接到了学校的电话,为了钱,谎称自己是代课老师,于是,好戏也就随着上场。

这样一个摇滚青年到学校教小孩子上课,是有多格格不入啊,且不说学校是如何让这样一个人进入学校的,重点是,这个人压根什么也不懂,课也不教,只是想混工资罢了。

后来得知学生在音乐课上表现不俗,便动了一个自私的想法,果不其然,就是教他们摇滚。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完美说服学生瞒着学校和家长,把一个班级变成一个摇滚乐队。

不得不说,杜威•费恩还是很有一套,尤其是在乐队的分工上。

哪些人适合谈吉他,哪些人适合贝斯,哪些人适合键盘手,哪些人适合打鼓,哪些人适合做和声,哪些人适合做灯光师,哪些人又适合做乐队经理,哪些人适合搬抬乐器和把风,等等。

你可能会说,学校不是有音乐课吗?

似乎没什么必要学习摇滚吧,而且为了学摇滚而荒废其他学业是不是不划算,父母还是交了那么多钱的,钱有那么好赚吗?

更何况有些同学就是纯粹的搬搬抬抬做苦力活,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的确,这种分工是非常冒险且不公平的,也势必会伤害到部分人的利益。

不过,这不是重点。

杜威•费恩的摇滚课想必学校是很难有的,这门课程并不单纯是在教声乐,而是传达摇滚的精神。

也就是说,保持愤怒,打破一切规则或规矩,跟“老大们”说不!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摇滚课不仅教会了学生摇滚的历史,也让他们打破固化的思维,从而做最真实的自己。

比如那个斯文的键盘手看起来很呆,书生气很重,也没有朋友,在学摇滚的时候,改变了自己,也和其他同学打成一片。

本片的看点也在于此,即我们不是生活的宠物,摇滚无需理由和韵律,换句话来说,就是我们的生活并不应该只是循规蹈矩,需要有反抗,但反抗本身也并不需要公式。

某些场景甚至模仿了《浪潮》,《超脱》可能也有一些《摇滚校园》的影子。

我想,人生总是需要有一点摇滚。

不然,生活该是多么无趣,尽管愤怒有时会失控,让你觉得很无力。

最后,乐队没有获得奖金,却得到了全场高呼的掌声,我们的杜威•费恩跳下去的时候,终于也有人接住了。

面对没有奖金的事,杜威•费恩有些懊恼,不过学生们反而看开了,倒过来安慰他,说摇滚不是为了成绩。

显然,学生们已经是从这门课程中毕业,获得成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故事的结尾成不成功,甚至有没有其实都不重要,而是有想做的事情,做了之后,死得明白和通透才是最要紧的事情。

这部电影就是《摇滚校园》,里面的演员都是真实演出的,并非假弹。

中间那位是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所以会拍出这样的电影似乎也理所当然。

不过大家更熟悉的是他的《爱在三部曲》吧。

从他的处女作电影《死读书是没用的》,似乎也能够看出他想表达的东西,以及对教育的看法。

十几年后,《摇滚校园》的主要演员重聚在一起,唱了片尾曲。

或许生活并没有像影片那样有完美的结局,那些演员十几年后也未必都有取得“成功”,不过,至少他们是活过了,摇滚过了,这就够了!

 10 ) 我该到哪里去买一个理想?

吉他声响起,贝斯声响起,鼓声响起,歌声响起。

当杜威·费恩带着他那帮摇滚子弟登台演出的时候,当他的理想伴着歌声升腾而起的时候,当那些孩子不再一无所知的时候,当观众们大声喊着School of Rock的时候,我没想到我的眼泪居然顺着眼角流了下来,它像被某种不可知的力量所震撼喷发而出,情不自禁的。

一部略显搞笑和夸张的电影,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

一部以摇滚乐为主题的电影,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

影片结束了,字幕出来了,该吃晚饭了还是该看着黑下来的屏幕默默的思考。

我二十三岁了,还有三个月工作,还有几年结婚,还有几十年可以活,还有数不清的客套话等着我去说,还有数不清的无奈和叹息,还有一场我看不到的葬礼。

“放弃吧认输吧,因为生活就是这样的,你不可能赢。

你可以努力尝试,但结果一定会以一败涂地而告终,因为这世界是‘老大’说了算的……”老大在哪里,我该到哪里去寻找他,老大是我自己么,老大是我这些个无聊的排比句么?

老大,如果有一天我找到你,你可以卖给我一个理想么?

尽管最后我可能会失败会一无所有,但至少我表演过在我心中的School of Rock。

那时候我会是个好学生的。

《摇滚校园》短评

那个配音-1星

5分钟前
  • 人类学科研究员
  • 还行

开头和结尾炒鸡妙!特别是结尾!用一首歌打破第四堵墙!

10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林克莱特的温情絮叨风,但太牵强了,完全可以想象他对最后那个酷炫场景的迷恋,迷恋到拍出了一部全是附庸的长片。

13分钟前
  • censored dump
  • 还行

最荒唐,最不可能,而最想做的事情。

14分钟前
  • 刘小黛
  • 还行

完全不喜欢

16分钟前
  • YinAi
  • 较差

印象中是个大烂片 没想到导演是他

17分钟前
  • 林 沂 沐
  • 较差

演艺中心音乐剧现场,对情节我有一阵一阵的熟悉感,搜索片名后才知道过去看过影片。音乐剧的效果更好一些,以歌唱的方式将台词演绎出来,更贴切和生动。从初选到决赛,像极了童星演唱会现场,相当欢乐。

22分钟前
  • 十九
  • 还行

剧情老套 主演演得太用力

26分钟前
  • 当当
  • 较差

还是得当年看,现在就觉得一眼望到头,而起承转合都没做好,一部分原因在于Black演得一言难尽,于是会幻想《IT狂人》的Douglas能否妙上几倍。其实都是在冲最后一曲,作为具有本土特色生活经历的我,当然也会为之触动。其实比起老赖Dewey的自我成就,我更关心被唤作Fancy Pants的非直男学生,在那个年代有多少艰难。话说,《无耻之徒》可爱的Sheila,是直接在这里把Cusack给捎走的哎。还有Summer,居然是《神偷奶爸》Margo的配音演员,还出了好些专辑……

30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前半段其实很不喜欢,后面上台演出时却被莫名感动了

33分钟前
  • 还行

摇滚无极限,小鬼也疯狂。

37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激情和音乐的碰撞,enjoy it guys

40分钟前
  • forfaen
  • 推荐

现在想想觉得好幼稚……摇滚科普吧……

44分钟前
  • Jaqen H'ghar
  • 较差

杰克布莱克演技没的说,对摇滚的诠释也是一流!

48分钟前
  • 生人回避
  • 推荐

All about rock.

53分钟前
  • RocKid
  • 推荐

好不切实际嘅1出戏,打发下时间还ok

57分钟前
  • ㊣June
  • 还行

略微有点傻 = =

59分钟前
  • siju
  • 较差

挫败了。唯一感谢的是他给我ACDC,性手枪的入门摇滚知识。孩子们太不放开了。

1小时前
  • wata_watako
  • 很差

Rock me。Rock High。又一个牛逼的大胖子:Jack Black

1小时前
  • 朱日妮
  • 还行

好笑,看玩你一定会跟着ROCK起来!

1小时前
  • 小紫的244..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