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鬼才Christophe Honore 去年的片子-Les Chansons d'Amour.为什么,影评上写的喜剧片,总是以一种subtle的无以名状的伤痛打动我.首先,Louis Garrel是典型的我喜欢的那款。
他的迷失的眼神有一种不可抵御的杀伤力。
他让我想起Jean Pierre Leaud。
三人在床上看书的场景,搞怪地让我想到Truffaut的婚姻生活。
我并不喜欢故事本身,直至Julie的意外或刻意死亡。
那些欢笑,洒脱背后的真实,生命中不可承受的痛,都开始拥有了分量。
那种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惑。
这个世界上到底什么更健康,更有力,可能是一颗年轻的敢爱敢恨还敢受伤的心。
影片以m'aime moins mais m'aime longtemps这句话结尾。
是怎样的不堪回首,我还是不怎么喜欢这个故事,但是那些情绪,经历过荒诞青春的每个人,可能都有机会体会。
有些痛痛到我们只能以昏昏噩噩,放浪形骸去恶治。
那些街景,Montparnasse的高楼。
墓地就在Boulevard Raspail的后面。
还有那个刺伤了Ismale的霓虹灯“petit”。
有一些床上镜头,年青的身体的纯洁,盲目。
以你的吻洗净我的身体。
那些有穿透力的歌词。
这是一部十个人里,最多有一个人会喜欢的电影。
导演很会营造氛围,那些有些讽刺,有些轻松但真实无比的人与人的关系。
记忆是我们的包袱,也是我们的财富。
买这片子有两个原因,一是音乐剧,风格可能跟《ONCE》类似;二是小情歌乃卡拉OK醒酒的必点曲目。
故事紧紧围绕个情字展开;开始是一个男人和二个女人共处,两个女人又有着暧昧;其中一个女人死后,男的痛苦不已,无法自拔;悲伤的人总是容易俘虏爱情,此时,情素在蔓延,可供选择的有:A、另一个女子;B、死去女子的姐姐;C、一个朋友的弟弟,也就是龙阳之癖;哪个是正确答案?
请做答!!
恭喜各位,答错了,最后选择的是C。
巴黎小情歌,怎个乱字了得?
但音乐还不错。
法国电影给我的普遍印象仿佛一位美女,骄傲独立,气质迷离,多数时候美丽可望,而心思不可及。
她当然是风情万种的,不过那举手投足是自我沉醉,你不要误以为你是她唯一的调情对象,更不要奢望她在乎你的体验感受。
所以看法国电影要讲点缘分,如果能触碰神经、擦出火花,那自然是最好;如果云山雾罩、不可理喻,就敬谢不敏。
不然人家自说自话,你还苦苦追求,那真是费力又不讨好。
《巴黎小情歌》够自我中心,不过好运的是,它触到了我的gay神经。
******看海报,以为这电影是讲一男二女三角恋。
看剧照,以为这电影是讲一男二女三人行。
看影片前面的部分段落,以为这电影是以一男二女方式向特吕弗那经典的一女二男变向致敬。
然而似是而非,我看出了开头,可没有猜到结尾。
影片前半部分于我犹如一部情感天书,不知道男女主角的感情困境为何,不理解三人行是否让他们有所满足,更解读不出故事要去向何方。
故意的争风吃醋,莫名的忧郁感伤,这些青春养眼的男女面孔下,似乎没有一个人拥有真正快乐的心。
变故来得突然,纷乱的情感线索似乎也骤然理出了头绪——女主角朱莉毫无预兆地突然昏迷,仅仅几分钟后,一个刚才还在酒吧里鲜活跃动的生命,转瞬就永远冰冷。
男主角伊斯麦深陷情感低潮,一颗心无人可慰,却遭遇新的追求者——三人行中第三女男朋友的弟弟艾万(哦,法国人搞混乱复杂的多角关系真是没有人能比得上)。
这位小男生的出现令人眼前一亮:学生仔一名,书包一背,一脸的纯洁坦然。
由于他的出现,电影里的情感表达方式转而变得简单明了、直接自然起来。
跟踪尾随伊斯麦、在他办公室外面等他、借他穿自己的衣服、自己的鞋……全部是最传统最老套的爱慕表达方式,却彰显出一份独特的清新自然。
表达时坦白青涩,被拒绝时垂头丧气,让人于心不忍。
果然苍天不负有心人,小男生终于打动了男主角的心。
最近看多了女人把男男拆散的雷人戏码,突然有电影毫无预兆地从男欢女爱彻底转向同志恋曲,简直惊喜得令人难以置信!
到底是可爱的小男生把直男生生掰弯,还是他激发了男主角沉眠不知的性向,抑或是性别在法国人的爱情观面前,真的犹如无物,我不得而知。
只是感觉这个男生彻底改变了前面爱情戏不可捉摸、无所寄托的虚无氛围,让爱情又回复到更简单、更本真的面目。
影片行至结尾,两人在阳台上拥吻时,伊斯麦终于确定心意,卸下心防,说出了全片最妙的一句台词:爱我少一点,但爱我久一点。
******本片导演克里斯托弗·奥诺雷大约是爱死男主演路易斯·加瑞尔了,加瑞尔是他的御用班底,导演最近的四部作品全部由他主演。
看电影时就觉得,镜头流连忘返,不经意又用心,摄影机连同片中的那些男女老幼,通通死心塌地爱上了我们的男主角。
好吧,爱上路易斯·加瑞尔实在不是什么难事。
自从《戏梦巴黎》里面见过这张面孔后,我便牢记于心。
路易斯·加瑞尔是法国才子导演菲利普·加瑞尔之子,一张希腊雕塑般的面孔,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帅,反而透露出某种诱惑又古怪的调调。
出演的角色也如其气质,飘忽不定,剑走偏锋。
《戏梦巴黎》中初引关注,就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三角关系;《母亲,爱情的限度》里与于佩尔上演母子乱伦;所以本片中轻描淡写的三人行和同性感情相比起来,简直是云淡风清,没什么可大惊小怪。
本片中的另一位名门之后是扮演女主角姐姐的基娅拉·马斯楚安尼——马塞洛·马斯楚安尼和凯瑟琳·德纳芙之女。
这个角色似乎爱上了妹妹的男朋友,嘘寒问暖到近乎纠缠不清。
看着她那张疲惫的苦脸后透出的落寞,便觉得女儿果然是像父亲更多。
******本片名为《巴黎小情歌》绝对名符其实。
片中重要的抒情段落、心理独白全部为唱出来。
曲调悦耳清新、歌词优美隽永,由俊男美女唱来,果然养眼养耳的双重声色享受。
难得见两个男孩子对唱,于街头进进退退,时而面面相对,时而手机牵线,对话般地神态自若,又情歌般地触动心弦。
但是真爱永恒让恋人们精疲力竭他们那熟透的热吻在人们的舌尖溃烂但是转瞬间的爱情成了如此无意的狂热他们的吻多么青涩擦破了他们的嘴唇假如你想要恋爱只是为爱而爱禁果里的蠕虫会在我们齿间游弋它会啃噬我们的心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会慢慢地榨干我们但当我们敢于爱恋只是为爱而爱禁果里的蠕虫会在我们齿间游弋会芳香我们的心脏以及我们的大脑会在我们体内留下芬芳
巴黎小情歌,很容易让人想到轻快浪漫的法国爱情。
而如果光看片子的色调,又会很快发现全片大多是暗色忧郁的氛围。
这两者的矛盾和融合,其实就是全片的风格。
那些悦耳动听的法国香颂,既哀婉逝去的人与爱情,也赞颂着爱的重生与回归。
其实每个章节的名字就很好地表现了故事的主旨。
[离去] [缺席] [回归]省略了主语的短语却并不难猜想。
离去的结尾是茱莉的死亡。
缺席的开始是茱莉姐姐的介入,以及随后一系列的混乱关系,结尾落在了伊斯曼和艾旺一起背着手离开的背影。
回归的开始是爱丽丝与茱莉母亲的对谈象征混乱关系开始梳理清楚,穿插的是伊斯曼和艾旺的相拥。
而回归的结尾,也是全片的末尾,则是他们在天台上的吻。
都到这地步了,其实谁都能看出来那个被省去的主语是什么。
爱。
爱的离去,爱的缺席,爱的回归。
伊斯曼无疑是爱着茱莉的,他一个人走在街头,唱着抒发内心寒意的歌,他走过她倒下的街口,脑中是那晚的幻象,他强装没事,拒绝别人的关心却独自一人去他们常去的酒吧发呆。
而在这样的寒意中,他遇到了艾旺。
这个热烈单纯的小男生直接简单地表达他的爱情,每天等在他工作的报社门口等他回家,用好奇而眷恋的眼神注视他。
我钦佩他的执着和直率,当他唱着“你我之间的这篱笆,谁拥有开启的钥匙,穿越篱笆抛下迷惘,站稳脚步凝视着我”笔直地走向伊斯曼的时候,我就已经肯定他一定也能笔直地走进伊斯曼充满寒意孤寂的心,因为他真正是爱情本身的化身,不管性别,不管年龄,不管你现在是不是还眷恋着过去,我都要走向你。
因为我爱你。
对于伊斯曼来说,茱莉是无法抹杀的曾经的挚爱,但那也是从曾经。
因为她已经不再,就算不去看她下葬,就算把自己封在十二月的冬夜里,她都已经再也回不来。
而爱还可以回来。
而且是以更纯粹简单的方式,不需要第三个人的刺激,不需要爱情的桥梁,仅仅就只是他和他,单对单。
伊斯曼在最消沉的时候遇到艾旺,爱情的火焰逐渐触碰到冰封的心灵。
艾旺在他们第一次相拥的夜晚听到他唱“请悄悄接近,猎捕她在我心中的挣扎,而当你捕捉到她的身影时,请别理会那哭泣和哀求,请你理解,她必须死去,在我心中死去。
”那时艾旺哭了,他如此深地了解到他爱的人心底的苦痛,以致无法停止心疼的泪水。
但也就好像在同一首歌里伊斯曼唱的那样,“那么……燃烧吧,当你沉入我的冰之床,拥我入怀,我便融化,再无悲伤,远离消沉。
”艾旺最终像熔岩,冲刷洗净了他浓重的阴影与沉痛。
值得玩味的是第二天伊斯曼去了茱莉的坟前,从之后幻象中的茱莉吟唱“你为何姗姗来迟”以及之前她下葬时的镜头来看,伊斯曼从未到过这里。
是一种很明显地逃避。
而在和艾旺的那一个晚上之后,他却来到茱莉的坟前,坐到天黑。
幻象中的茱莉哀婉地歌唱,“亲爱的这太诡异,回视你我的命运,此情可待成追忆”,无论怎样,她已经变成他生命里的回忆。
而他终于能够来到她的墓前面对。
而此时占据伊斯曼心的是谁?
他就算不愿意承认,不愿意面对,不愿意开始,就算唱着“就算我再迷失,我和你之间没有爱情”,他也还是无法停止地在路过的每一个招牌上找到那个少年的影子。
布列艾尼Yes!
It is here彩虹色的cry me riverPetit(孩子)他本来只是在黑暗中趋向温暖的爱情,“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又回到这里找你,投入你怀抱好离开泥沼,”却不意间,让爱情回归“我好像听见我爱你”。
艾旺轻快地歌唱,那是他狡黠的小小要挟,“你想要我身体可以臂弯也行,你可留在我床上窝在我被窝里,但你若是想要这些,请听我说声我爱你。
”伊斯曼无力地抗拒,那个“雨水海洋和可丽饼的香味”的少年。
少年唱,请你听我说声我爱你。
只是最后三个字被他的吻吞了下去。
曾经失去过一次心中挚爱的人,重新直面了爱。
只是这一次不想要再次的失去,所以宁愿把最浓烈的爱都稀释成绵长的执手相伴。
那句吻里的低语。
爱我少一点,但爱我久一点。
——————————————————————————————————————————————————还有些随便说说的。
我爱这片子,那种哀而不伤的氛围,那种深沉的情感。
并没有什么大格局,甚至都没有高潮段落。
只是一个青年在失去后重新得到的故事。
只是那一段段美丽的香颂渲染的某种情绪,法语在这时显得如此旖旎动人。
(顺便感谢能将每段歌词都翻得尽得精髓的强大的字幕组,膜拜你们啊!
)摄影风格颇有特色,运镜的交错感很赞。
总之是非常精致的法国制造。
而角色……(要暴露了要暴露了)艾旺实在是死萌死萌的美貌少年嗷嗷,而伊斯曼,就是文艺忧伤的长相……侧面尤其像雕像哪。
而他们之间,我只能说,实在是太萌了太萌了啊啊啊啊啊(完全暴露了)。
四段唱白,都精彩非凡。
无论是最开始关于永恒爱情和短暂爱情、禁忌爱的那段精彩“辩论式”。
还是中段艾旺勇往向前的告白,两人行走交错,鸽子纷飞。
或者是那段唯美到极致,纯净到不可方物的亲热戏独唱。
以及最后不可不提的关于爱的最终答案的对唱。
都堪称无敌地美好。
于是以此它们的歌词作结。
你是否曾为爱而爱?
你是否咬过禁果,只为一尝甜美风味?
你是否为爱迷失?
你那疲惫眼神之谜让你浑浑噩噩之谜这恍惚茫然的秘密却更让我为之疯狂请为我洗净……泥泞溪流中不堪的回忆但你若是想要温暖怀抱好脱离这混乱泥沼请听我说声我爱你。
『巴黎小情歌』(Love Songs)並不是一部甜美的電影,而是迷人的花都巴黎,再次上演的一段哀愁戀曲,儘管耳邊傳來的音樂輕盈甜美,戀人凝望彼此的眼神依舊充滿愛意,然而,就有那麼一刻,她望著他,卻看不見他,一股深深的寂寞在心底漫延………【該如何長久的愛一個人?
】沒有人能確切的說明「愛」究竟是什麼?
一開始它可能是瘋狂的想念和強烈的佔有欲,後來卻可能變成恐懼失去與害怕未來。
相戀八年的伊斯麥(Louis Garrel)與茱莉(Ludivine Sagnier),漸漸感覺兩人的愛情已走到瓶頸,為了找回愛情更多的可能性,他們與另一個女孩愛麗絲,變成「三人行」的世界。
不可諱言,三人行帶來的刺激前所未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情緒開始出沒,一個人看電影的茱莉想著和愛麗絲一起工作的伊斯麥,寂寞瞬間無所遁形,當三個人並排著躺在伊斯麥的床上,堅持在中間的愛麗絲,隔離了伊斯麥與茱莉,反倒讓兩人更想確認對彼此的愛意,久違的甜蜜悄然出現。
然而,愛情裡真的能容下第三者嗎?
一般戀情最怕出現第三者,那代表其中一個人已開始背離,而茱莉卻主動提出加入第三者的荒謬想法,這其中有她對愛情的徬徨,也有她對愛情的更多期待,她確定自己對伊斯麥的愛不曾改變,卻不知道該怎麼讓彼此更好?
這或許就是愛情的共同宿命,再怎麼絢爛,也有回歸平淡的一天,偏偏平淡的日子何其多,要怎樣才能找回兩人之間的火花?
這是茱莉的執著,也是她對這段愛情的重視。
一般人不是分手,就是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過是過日子嘛,何必想這麼多,能過就好了。
我欣賞茱莉勇敢面對愛情的態度,即使走到低谷,她仍想拉著伊斯麥的手,一起努力向上攀爬,只要是愛,就沒有放棄的可能,除非是愛放棄了他們。
舞會上,台上歌手的動人演唱打動了他們,伊斯麥深情款款的將茱莉擁在胸前,隨著音樂輕輕搖擺,一直記得茱莉眼裡閃過的淚光,那一刻,擁擠的舞池只有他們倆,她困惑的心不再迷惘,原來,「愛」就是一起分享生命中的美麗時光,如此簡單,卻如此重要。
【該怎麼面對生命中突如其來的改變?
】看來放浪不羈的伊斯麥,似乎對一切都無所謂,他愛茱莉,也和茱莉一家人融為一體,對他而言,愛情與生活就是這麼回事,不需要想太多,他看見茱莉眼裡的不快樂,也願意配合她想要的改變,卻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真的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
人總是很難面對生命中的改變,改變卻不容你思考,不等你接受,說來就來,失去茱莉的伊斯麥,瞬間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伊斯麥如常的上班生活,試著回到生活的正軌,不拒絕別人的愛意,也不排斥逢場作戲,他看起來多情,也沒有太多的傷心,但是他拒絕茱莉家人的陪伴,一個人走在路上,擁擠的巴黎街頭突然變得空曠不已,一個人吃飯,食不知味,最後只能與酒為伴。
因為他不管走到哪裡,都有茱莉的影子,都有回憶的片段,越來越巨大的寂寞吞噬他的心,冰冷空虛的身體需要擁抱,哪怕心裡的淚已成海,只要有一點溫度就好。
他應該不是同性戀,可是,當那個宛如鄰家男孩的高中生艾汪(Gregoire Leprince Ringuet飾)不顧一切的追求他時,他還是被打動了,雖然,此刻的他並不認同『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此刻擁有』的愛情觀,這並不是他想要的愛情,他需要更為恆長的陪伴,然而那一刻,淡淡的感動成為及時良藥,年輕男孩對愛情的瘋狂與執著帶給他生命力。
他不知道失去茱莉以後的人生還有什麼可追求?
唯一感受到的是茱莉深刻的佔據他的心,越見不到她,越是想念她,人總是在失去以後,才能感覺到擁有時有多珍貴,當他一個人孤獨的坐在茱莉的墓前,我感覺到他對茱莉突然離去的不解與傷痛,原以為會永遠在身邊的人,就這麼消失了,不管以後談的戀愛有多美,那種被遺棄的感覺永遠難以平復。
為什麼失戀的人只剩一個空殼子?
因為當兩個人已融為一體時,兩顆心變成一顆心,心被拿出來以後,人也就什麼都不剩了。
無奈的分離突顯了愛情的重量,即使茱莉的靈魂不捨,也無法再繼續陪伴他,如果人生最後註定孤獨,可不可以『愛我少一點,但愛我久一點』,這是伊斯麥的心聲,也是許多曾經失去所愛,卻仍得繼續活下去的人們,對愛的唯一期望。
【唱一首簡單的巴黎小情歌】人該怎麼面對突如其來的改變?
該怎麼面對無盡的孤獨?
這依舊無解的存在問題,才是這部看似甜美的愛情電影真正的主題,電影拍的並不沉重,一首又一首浪漫的香頌情歌,貫穿其中,表達了每個人說不出的心聲,這是無言的戀人絮語,用音樂舒緩傷痛,治療悲傷,喜歡法國電影這種美麗的表達方式,許多感覺說不出來的時候就唱首歌吧!
我還喜歡法國電影對人的開放性,相信人有各種可能,沒有好與不好,一切天生自然,愛情不只一種方式,性向當然不是問題,真正的差距絕不是性別,年齡,身高,家世這等俗事,而是人心裡的態度,禁忌是道德制定出來的,卻禁止不了真實存在的情感與愛欲,只有當人不再自我設限,不再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不一樣的人,才能真正跨越彼此的距離。
年輕的法國導演克里斯多夫何內(Christophe Honore)導過令人驚異的『母親,愛情的限度』,挑戰母子亂倫的情感,我沒看過,但聽說大膽的程度沒想像中厲害,把禁忌表現出來,說別人不敢說的內心話,遊走在虛構與真實之間,不要對號入座,也就不會大驚小怪,這就是電影的神妙之處。
一定要說說那個像「王子」的男主角路易卡瑞(Louis Garrel),電影中男女通吃,全民情聖的形象,實在太令人印象深刻了,光是長得好看當然不夠,他那混合著放浪不羈與頹廢憂傷的神情,有一種魅惑人心的力量,最後發現,他看來多情的背後,其實是只為伊人的專情,就憑這點稀有而珍貴的特質,我就喜歡他了。
希望『巴黎小情歌』,也會成為更多人心裡的美麗情歌。
永恆的瞬間很美,但如果可以,我也想看見被時間經過的情感,即使不若最初那般燦爛奪目,至少在蒼老之後,還能看見青峰筆下那個『時間和琴聲交錯的城堡』。
女主死后,男主很伤心,这时男孩伊万出现了,伊万对男主一见钟情,跑到他上班的地方偷窥他,在他下班的时候等他,他电话打不通的时候担心的去找他。
这些慢慢让男主感受到了他真实炙热的爱,这份炙热的爱被男主描述为是一股“熔岩”,男主唱到,他需要伊万这股热烈的爱的“熔岩”把他从冰冷的伤痛中温暖过来。
这是他接受了伊万的那天晚上唱到的。
然而第二天被女主姐姐撞见并误解后,男主也陷入了自我怀疑,应该是怀疑自己对女主的爱吧,女友死后迅速的和其他人展开了新的恋情,这是说明他之前对女主爱得不够深吗,如果爱得够深情怎能这么快投入另一个人的怀抱呢。
于是便有了男主到底爱不爱女主的讨论。
被姐姐误会后男主那天去了女主的坟墓哀伤的在坟墓前守了一天。
回忆过去还是会让他疼痛,这样的疼痛会让人觉得和自己分享快乐的人已经死了,所有快乐都随着一起被埋葬了,生命失去了意义,这样的的悲痛是会把人指向死亡的,如果一直沉缅于这样的悲痛中的和我,这人怕也活不长久。
社会心理学家做过统计调查:老年人的伴侣死后,留下的白发伴侣大多会在5年内死去。
这就是这种悲痛(所有的快乐都随着曾经和我分享快乐的那个人一起被埋葬了)的危害。
而如果留下的这些鳏寡老人能想开些,能放下哀痛,找到新的伴侣和他一起创造和分享新的快乐的话,ta的生命将会延续更长的时间。
因此男主在伊万出现后才得以慢慢从丧偶的悲痛中走出来。
但这并不代表男主对女主的爱不够深不够沉,他这只是一种求生的本能,生命需要的是爱和快乐。
只要他不曾忘记和女主曾经相爱时的欢乐时光,便是没有辜负他们曾经相爱过一场。
这个问题在红楼梦里有过讨论。
红楼梦是这么看待这个问题的:“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但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
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 我们和相爱的人在一起是因为彼此间能给对方带来快乐,如果对方死了生者不续弦,而是一味的依靠回味往昔的快乐继续生活下去是不能长久的,想要活下去必须得有新的快乐注入生命中才行。
其实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人在这世上并不是唯一的,甚至您的续弦能给你带来前者所未使你享有过的快乐。
但有了续弦并不等于就否认我们对先妻/夫的爱不再忠贞了,两个人曾经给对方带来过的快乐,这份快乐不是假的,虽然有了新人,但过去的快乐仍会时不时的涌现于心头,这就是真的爱过了。
(红楼梦部分对你内容来自我的读书笔记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8766581?dt_dapp=1)
由一段流水般的音乐开始,随着旋律的起伏,出现一连串某个城市的街景,公园的孩子、清晨的市场、往来的公车……凯旋门——这是巴黎。
这段音乐融合了弦乐和钢琴,由钢琴高声部的单音级进呈现一个小段落,之后分别通过加入小提琴、假如弦乐组、改变弦乐织体等方式进行了五次变奏。
这其中没有调式的转换,乐段的长度也全部一致,作曲家仅仅通过一些简单的手法不断重复很浪漫优美的乐句,加深观众印象的同时也不影响画面的连贯性。
这就是法国电影《巴黎小情歌》的引子部分。
故事讲述伊斯和茱莉这对恋人八年的爱情似乎走到了瓶颈,他们异想天开找来同事爱丽丝来场三人行,想要为绚烂归于平淡的爱情增添更多光彩。
对三角关系中的唯一男性--伊斯而言,这究竟是大享齐人之福,还是随时准备引爆不定时炸弹?
问号还在,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被迫暂时划下休止符——茱莉因突发性心肌梗塞猝死。
仍在伤痛中的伊斯,面对女友家人过度的关爱,尤其是女友姊姊--珍娜,近乎骚扰的举动,痛苦不已。
他不明白这个女人是想抚平逝去的伤痛,还是另一种爱意的表现?
吃不消的他,只有想逃开的冲动,暂住爱丽丝家,想要避避风头,却又引来好友弟弟艾旺的热烈追求,频频大胆向他示爱。
旧爱不远,新欢接踵而来;是幸福,还是折磨?
艾旺带来的究竟是救赎,还是另一场沉沦?
我们不得而知。
电影在此处落幕。
这部电影从剧情上分为《离去》、《缺席》和《归来》三部分,每部分都包含几段情歌,而纯音乐的运用则少之又少。
而很显然《巴黎小情歌》不是作为一部歌舞片来拍摄的,其中故事情节的铺陈完全没有舞蹈的成分,而音乐间作为故事情节的衔接也不仅仅是为了演唱而演唱。
歌曲在这里,往往作为演唱者的内心独白,或几位演唱者的情感交流出现,表面上好像是客观音乐,而实质上则是主观音乐的一种形式。
第一部分《离去》。
从篇幅来看,这一部分占到影片全部时间的一半,其中共包含除片头音乐之外的五段歌曲。
影片的第一段茱莉、伊斯和爱丽丝三人的对白中可以看出茱莉为伊斯很少陪她的事情不开心,他们之间的感情似乎不很稳定,而伊斯的同事爱丽丝对他们感情的关注似乎过于热衷。
第一首情歌就在这里展开。
这是一段快节奏的两人对唱,而前奏是非常让人压抑的钢片琴的单音重复,画面中茱莉一人从电影院出来,在夜晚的街上孤单地行走,而这几小节的前奏正好反映出她的心情。
这个前奏所展现的低沉和单调贯穿这首情歌始终,作为低声部的织体一直重复,而旋律,即歌曲的演唱一开始,便立刻扭转了前奏的阴霾和灰暗,伊斯的出现立刻带来一段热情奔放的表白,节奏轻快,歌词俏皮,围绕着女主人公茱莉展开,演唱的段落也逐渐转移到茱莉身上,诉说着他内心的不安全感。
“你爱我吗?
”茱莉一次次地问,而伊斯的表白总是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这段情歌交待了主人公的关系和故事发展的症结所在——茱莉对伊斯的感情产生了不确定感,而爱丽丝对于两人关系产生的副作用也一发不可收拾,伊斯在两个女人之间,他究竟爱的是哪一个?
这些问题都令茱莉烦恼不已,以至在家庭宴会上也显得十分消沉。
看到茱莉的心情如此糟糕,她的家人轮流演唱了第二首歌曲。
这一段也是影片中唯一一段由多人分别轮流演唱的歌曲,每位演唱者彼此之间没有任何交集,只是歌曲的每一次重复都由一位来负责。
这个段落主要表达茱莉的家人们对她和伊斯的感情的一些担忧。
此段以钢琴为主作为伴奏织体,小提琴穿插在每个间奏中。
旋律没有任何发展,仅仅作了五次重复而已。
歌词部分述说了雨中的巴黎和每位演唱者的心情相呼应,显得异常落寞。
以上两端歌曲风格迥异,其内容呈现了因果关系——对于爱情的不确定,以及因此产生的低落情绪。
第三段和第四段音乐同样都是歌曲,且二者紧紧衔接在一起,共同构成影片的第一个也是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
第三段歌曲是由茱莉、伊斯和爱丽丝三人共同演唱的,结构上共分为A段(茱莉)、B段(伊斯)和副歌(爱丽丝)三个乐段,反复两次,即A-B-副歌-A-B-副歌-A-B-副歌+尾声。
茱莉和伊斯演唱的A、B两个四句乐段与他们演唱的第一首情歌内容相似,依然是表达茱莉的不安和伊斯的逃避。
吉他演奏的四小节前奏欢快活泼,而整首歌曲也只有吉他的伴奏作为和声织体。
茱莉与伊斯对唱部分的歌词同之后爱丽丝“我是你们的爱之桥,连接着你和你”作为主题的副歌部分形成对应。
副歌段虽然由两人关系中的第三人——爱丽丝——演唱,但旋律优美、欢快活泼,完全展现出爱丽丝对这段三人行关系的态度。
随着爱丽丝第三次演唱中不断重复的“我是你们的爱之桥”和伊斯穿插的“我只爱你”,茱莉的情绪渐渐好转,最后三人在马路上嬉闹中第三首情歌结束。
第三首情歌的最后一个音符刚落,第四首情歌,也是整部影片中唯一一段的明确的客观音乐立刻响起。
这是一首非常安静的情歌,画面中茱莉和伊斯在昏暗的酒吧中相拥,舞台上一位歌手弹着钢琴演唱。
较之前面几首情歌中焦虑、忧伤或者恼火和不安的情绪,这首客观演奏的情歌展现出一种平静。
爱丽丝也在这种氛围中找到新的情人,茱莉和伊斯的感情中与稳定下来。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茱莉心肌梗塞突然死亡了。
这就是第三、四段音乐包含的影片的第一个转折点,也是转变整个影片故事色彩的剧变。
最后,在由钢琴在低音部分的连续八度的伴奏下,伊斯喃喃自语般的宣告茱莉离去的独唱中,电影的第一部分结束了。
第二部分,《缺席》。
《缺席》这部分讲述了伊斯在失去茱莉后的痛苦和懊悔。
总共包含四首歌曲,每段之间有较长的画面没有音乐作为情绪的铺陈,且这一段落的开始和结束都没有依靠音乐。
而第一首歌,就是跟爱丽丝对唱的、表明两人回到仅作为同事和好友相处的立场。
这首情歌发生在伊斯和爱丽丝工作的地方——两人讨论关于茱莉姐姐要收拾茱莉衣物的事情。
出于之前的特殊关系,伊斯对爱丽丝更愿意表达自己的心声,而“安静”成为这首情歌的动机和主题。
简单的旋律一次次重复,通过鼓点、键盘的和声以及吉他和铃鼓的伴奏,在这首歌中伊斯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脆弱。
因为旋律的简单重复,歌词部分变得尤为重要。
我个人认为,歌词所采用的呢喃般的反复的叙述方式,突出强调了伊斯对于命运的不解和失去茱莉的无措。
演员脸色苍白含泪的演唱将这部分内容诠释得十分精彩。
伊斯去爱丽丝和新男友的家借宿,并因此认识了爱丽丝男友的弟弟艾旺。
艾旺是伊斯另一个生活阶段的核心人物,由于他的出现和热烈追求,减轻了伊斯的悲痛,也给他的感情带来一定的矛盾。
《缺席》这个段落的第二首情歌,就是发生于伊斯和艾旺之间。
在这首歌中,旋律再次轻松优美起来,伴奏织体选择了鼓、吉他、贝斯和沙槌。
两人的演唱有些类似于歌剧中的宣叙调,是关于爱的永久与否这个问题的争论——伊斯向往长久而专注的爱,也因此畏惧着爱情;艾旺追求的则是热烈自由的爱,不在乎爱情的时间,只要快乐就好。
由于是辩论一般的对唱,歌词也相当有趣,截取如下:艾旺:你是否曾为爱而爱,你是否曾咬过禁果,只为一尝,甜美风味,你是否曾为爱迷失?
伊斯:我是曾经为爱而爱,而禁果硬邦邦,我狠狠咬断一颗牙,那些未成熟的激情,那些消化不良的爱,往往让我难以消受。
艾旺:永恒的真爱,令恋人疲惫,过熟的吻,腐烂我们的舌。
伊斯:短暂的恋情,徒劳的狂热,粗涩的吻,擦破我们的唇。
如果你只想要为爱而爱,禁果里的虫,会钻入齿缝,悄悄啃食我们的心,慢慢噬光脑浆身体,慢慢吸干全身的血。
艾旺:当我们敢为爱而爱,这只钻入齿缝间的虫,会芬芳我们的心与脑,在我们体内留下香气。
伊斯:短暂的恋情,徒劳的努力,片刻的爱抚,令身体疲乏。
艾旺:永恒的真爱,消磨着恋人,时间的试练,战胜了爱情。
这时候伊斯打断了艾旺,借口第二天要上课为由,不再争辩下去。
我们可以看出,伊斯此时也被艾旺的观点打动,因为和茱莉的恋情,正是被时间消磨而变了味道。
另外从这首歌曲我们也可以看出,艾旺正在追求伊斯,想通过热烈的爱情,化解伊斯内心的痛楚。
因此艾旺这个人物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讲,拯救了伊斯。
紧紧衔接这个画面的,就是伊斯与茱莉的家人坐在一起,茱莉的父亲表达了想把茱莉的遗产留给伊斯的意愿。
从茱莉家出来的伊斯,边走边演唱了这个部分的第三首歌曲。
这首歌曲篇幅较长,配合伊斯在马路上的快步行走,节奏单一但是速度较快。
旋律没有大的起伏,歌词也十分灰暗。
由此表达出伊斯沉重的心情。
对茱莉的怀念的再一次表达,较之电影第一部分最后的独唱,伊斯的心情依然低落。
这样的低落延续到此后一首和艾旺的对唱歌曲中。
这首对唱歌曲中艾旺不断对伊斯表白,而伊斯冷漠地唱道“不需要你的温柔拥抱”。
然后在随后的三分钟内,艾旺还是打动了伊斯,两人在夜幕中并肩远去。
第三部分,《归来》。
这个段落一开始并没有展现伊斯的感情,而是讲了一段茱莉家人和爱丽丝的对话,表明了茱莉家人对爱丽丝的态度——他们原谅了爱丽丝的插足。
而与此同时,伊斯正和艾旺一起呆在伊斯的寓所。
这里伊斯又唱起一首情歌,歌词大意是请艾旺用爱情拯救他、温暖他。
这首独唱歌曲的旋律非常柔和感伤,前半部分由吉他完成很简单的和声织体,在反复的时候才加入键盘、鼓等乐器。
演唱的部分和前面几首歌曲一样,旋律线条非常和缓,没有剧烈的变化和发展,始终采取一种娓娓道来的讲述方式,“拥我入怀,我便融化,再无悲伤,远离消沉”。
伊斯的述说既动人又令人心痛,他那种受伤的的歌声很清楚地展现出他内心的伤痛。
在前面的故事梗概中曾提到,茱莉过世后,她的姐姐珍娜三不五时地出现在伊斯和茱莉的公寓,不断打扰伊斯的生活。
对此珍娜解释为“让我们一起度过这段痛苦的时光”,但伊斯看来,珍娜的行为确确实实令他很困扰,但她的感情也是可理解的。
因此当珍娜一早来到伊斯的公寓,看到伊斯床上的艾旺时,当然会受到很大的打击,也自然产生了一种遭受背叛的感觉。
在冲出房门后,珍娜在冬日的公园中独唱了一首歌,而这首歌的动机恰好就是影片的片头曲。
这时候我们所听到的不再是片头音乐那么优美了,同样的伴奏织体,加上珍娜的演唱后却显得那么寂寞和失落。
歌词中完全没有提到伊斯和茱莉或者任何人,致使一些景物的描写,好像抒情散文一般,“一小时,再给我一小时吧,夜幕低垂前的一小时,让一切消失”。
同样的内容经过一次反复就结束了。
很短的一首歌,却充分抒发了珍娜的心情。
同时,这个事件也确定了珍娜对伊斯的骚扰终于告一段落。
然而尽管伊斯已经和艾旺发生了关系,茱莉的姐姐和家人也不再追究他和茱莉的感情在茱莉生前到底到底发生了什么状况,伊斯却依然没有忘记茱莉和她对两人感情的烦恼。
他去给在茱莉墓前呆了一整天,他不停抽烟,直到公墓管理员吹哨才离开。
他的脑海中一直响起茱莉的歌声,“你为何姗姗来迟?
我早已绝望,你不该让人久久等候”……伊斯终于明白了茱莉的不安和烦恼,他很愧疚,却在街上处处看到让他联想到艾旺的霓虹灯招牌——他说,我好忧郁。
喝醉的伊斯去找爱丽丝,被送到艾旺的住处。
这是影片的最后一个段落,也是最后一首情歌。
这首歌很长,以吉他、鼓和铃鼓作为伴奏乐器,节奏感很强,其旋律与之间的所有歌曲相比,也终于有了较大的发展。
此曲可大致分为两个段落,即伊斯独唱段和伊斯、艾旺的对唱段。
在伊斯独唱的部分,也就是前半段,每句歌词间的逻辑性并不强,作者用这种方式表现伊斯的脆弱和无措,他需要很多的温暖和爱。
在两人独唱的部分,伊斯演唱低回的主歌,艾旺演唱高昂的副歌。
这种安排不仅是主人公心情的展现,也是两人在这段关系中立场的重申——伊斯脆弱,艾旺用爱情拯救他。
这首歌曲不仅词曲的创作很精彩,镜头和演员的肢体动作也非常出色。
在两人对唱的段落,艾旺为了向伊斯表白,甚至爬出了窗户,站在护栏外诉说他的感情。
伊斯不断说“我老了,失去爱,心胸又狭隘,要是我无法天真呢”,而艾旺说“我是俊美年轻的布列塔尼人,我有海洋和柠檬可丽饼的味道”。
最后,伊斯也应他的邀请爬出窗外,两人在阳台间的连接处唱歌,并且接吻。
艾旺说“如果你想要温暖的臂弯带你逃离泥沼,如果你想要这些,请听我说声——”此时伊斯用一个吻打断了这句话,他说:“爱我少一点,但爱久一点”。
电影在此时结束。
以上就是电影《巴黎小情歌》的“情歌分析”。
通篇共由十二首歌曲,加上片头音乐和一首酒吧歌手演唱的客观音乐,共是十四段。
其中大部分歌曲没有明确的发展和变化,以反复演唱的形式居多。
我个人认为,影片第一部分的第三首(茱莉、伊斯、爱丽丝共同演唱)和第三部分最后一首(影片最后一首)较为出色。
与其他相比,这两手的曲式和演唱安排都更有趣,旋律的发展也更加富于变化。
除此之外,我认为这部影片中的歌曲虽然皆属于我们不很熟悉的风格,但经过对比就知道,从头到尾,每一首情歌的节奏和动机都过于接近。
也许是出于同一作曲家的缘故,辨识度和对比强度都不够充分,导致每一次的演唱若听不懂歌词,或看不到演员的表演,就很难分辨人物的情绪变化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这可以成为该影片的一个不足之处。
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电影在这种体裁上的尝试还很少很不足,07年上映的《巴黎小情歌》确实是一部值得我们参考的影片。
love me less ,but love me a long time .错过了 她的爱,他们试图挽救因为相爱的心最后女孩离开人世,那是永远的无法再挽回的离开男生的情感本就没有女生来的深浓他试图寻找刺激来解救他于她突然离世的痛苦中在与那个阳光小男孩第一次交融时 他唱着她是死了 可是我需要一个人来杀死我心中的她 他是痴情的吧 若她在人世间死去 却依旧在他心中存活 他是痛苦的 很痛苦 因为现实中已经 找不到她 心里却还有个她阳光小男孩 热情的爱 真挚的情感 一次次的主动一次次的来询问 你真的不需要我吗小男孩没有强求 你来爱我吧 而是 你需要我吗于是错过她是为了遇见他吧爱情本就是如此 逝者已矣 往者可追每个人心中都一个巴黎 每个人都一首首的情歌巴黎小情歌。
爱人意外去世,意志消沉,retour a jeune。
足够open,接受可能性的人才会接受探讨亲密关系、性与爱…… 散发着法国气息的影片,les chansons d’amour,并非巴黎情歌,却也只能是les chansons pour paris。
配乐美,镜头充满情绪。
私心实在是喜欢!
Vincent Lacoste和Louis Garrel的气质长相都太神似了吧,怪不得honore喜欢用Lacoste,恍恍惚惚。
sexual spectrum有天生的因素,但不能忽视后天主动选择与被动塑造的威力。
“aime moi moins et aime moi longtemps.”,这或许是两个whole person彼此感到舒适的感情状态。
本片让我想起了一些无比期冀却从未拥有的态度与生活… 开放热烈,对“同性亲密”毫无别见,只活在彼此眼中的生活。
sexual spectrum应该怎么调整才能令人恒久地舒适,还是说我早早的扼杀了一份会令我永远舒适的数值?
“倘若”和“如果”没有意义-永恒理智。
其实我一直get不到法国人的点。
法式的幽默、法式的浪漫。
看这部电影是有人po到网上推荐是自己看过的最奇葩的电影没有之一。
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想看看到底奇葩在哪里,于是点开看了。
然后的确感受到了萌和雷有时真的只隔一线之间。
首先,这部作品的男主的颜真的很戳我,颜值巨高。
简直如同古希腊的雕刻般棱角分明。
他的颜值可以说是撑起我刷完整部剧的动力之一,还有一个就是电影后半部分出现的男配小可爱。
男主真的是无死角的貌美
伊万小天使电影如同舞台音乐剧,分成了幕一、幕二这种。
每一幕都有个题目。
角色动不动就尬唱一直是一个吐槽点。
剧情前半部分讲的是男主女主女二的三人行,不是很懂你们欧美人都婚恋观念。
不过作为看客我也没有资格来评价你们的对错。
一句话,你开心就好咯。
欧美好像对三人行很宽容然而在三个人关系我还没缕清楚的第二幕,女主就莫名其妙猝死了。
那么突兀,简直服了法国电影的大胆。
可能导演就是想要表达生活里有很多猝不及防吧。
然而我看得还是很懵逼。
之后的情节就是男主的各种缅怀女主,女主的姐姐对男主的纠缠,以及小天使的出场。
到这里为止,导演把电影的节奏虽然推得很快,但是倒也是情理之中。
就是不太明白男主和小天使怎么看对眼的。
小天使多半对男主是一见钟情,但是男主你说弯就弯了吗?
之前一直是小天使单方面对男主发动了炙热的攻势,尾行、蹲点、暗中观察,热情得不要不要。
伊万小天使多亏了你那张可爱美丽的脸蛋,不然你的举动和猥琐变态男真是一模一样。
嗯,果然是看脸的世界。
伊万心机小婊砸,但是我好爱哈哈哈在男主各种心理挣扎和小天使的努力下,这部电影好歹是一个he的结尾。
虽然男主有借着新感情去忘记旧爱,但是却忘记不了的痛苦,但是毕竟活着的人最幸运。
未来是可以无限创造的,相信小天使一定会把男主带出阴霾。
电影的最后一幕是好多观影人触动都很大的地方。
男主的那句点睛之語:爱我少一点,但爱我久一点。
真的是很直击人的心脏。
之前男女主角因为长时间的相处,可能没有了轰轰烈烈的感情,由此寻找刺激等我三人行。
兜兜转转,这次男主貌似有了新的感悟。
为这一幕这作品就可以加一颗星。
小天使真是幸运的。
在对的时间遇到了男主。
一下子闯进了男主的心。
男主也是幸运的,在痛苦迷惘时,年轻的布塔尼列人愿意为他提供拥抱。
这一次,希望男主找到真的得心灵回归。
整部电影,下雨的场景非常多。
淅淅沥沥的小雨,是特有的法式浪漫,悄无声息却又潜移默化。
深深浸盈。
戏梦巴黎的超低配版
巴黎小情歌的小有点多余,这并不是一部小清新。一切都只是陪衬,整个故事从一开始到最后留下的只有朱莉和伊斯迈之间的爱情。
花痴会儿,Garrel太帅了~就是觉得里面的里面的歌曲怎么都这么印度风~小受太棒了!是个诱受~
nepo baby大聚会… 歌舞只是一种失败的载体
看不出来有什么好的
3P又同志....louis garrel 你好乱呀
无趣
越看越带劲的电影~~很少喜欢musical film~这次不一样~很嗲的!louis长大了呢~呵呵我觉得越来越好看了~还有人说越长越丑了呵呵跟当初的Theo比有多了几分迷人~潇洒~~~电影ost很好听的~可惜到现在都下载不到~“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Les Chansons d'Amour
很混乱。。3P
对歌舞剧不感冒啊不感冒
Amime-moi moins,M'amime en longtemps。
女主怎么就死了??莫名其妙动不动就唱??很无语,颜值也救不了
感情这种东西其实是相当复杂的。。。
『愛我少一點,但愛我久一點。』
看过这位导演的3-4部电影,每一部都是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
怪
爱我少一点,但爱我久一点
男主无论演什么我都看不下去
开始看觉得烦,后面开始喜欢里面的歌。这个小受真TM可爱,尼玛,受不鸟了。老子收了
真心不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