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人真的是转来转去总是回到以前的某个地方看完后被影片结尾的那首歌吸引,查询后得知这首歌叫"Lost",一个可以概括这部电影主题的歌名.演唱者是Annie Lennox.初次接触她是从<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的那首"Love Song for a Vampire".同一个女人的两首歌相隔了十多年把我抓到. 我逃过了<指环王>中的Into The West,没逃过这次.
从前有一个山谷叫以拉谷,谷两边的山峰上是敌对双方,其中一方有一个巨人哥利亚每天跑下山谷对着对方的敌人叫阵,而对方却怯于巨人气势,无人敢应战。
后来有一天,被叫阵的一方来了个送信的小孩子大卫,听到叫阵后,向大王请战,大王应允。
大卫只带了五块石头上阵,最终将那巨人射杀。
——大王为什么让一个小孩子去应战呢?
一个退休老人,将自己的儿子送上伊拉克战场,他满心以为这对儿子是个锻炼的机会,他满心期待着儿子凯旋归来,殊不知等来的却是儿子回国后遇害的消息。
几经追索,真相大白:儿子在与战友的日常口角中被战友杀害。
伊拉克战场的真实面貌也一点点浮现:虐俘、残害、毒品......杀害他儿子的士兵最后说:如果我没有那样做,将来有一天就可能我倒在地上,而他在刺杀我,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原来儿子已经不再是他心目中的那个样子了,战争改变了他,改变了他们。
看到这里,终于明白,这个故事跟以拉谷有啥联系了:父亲当时为什么答应让小儿子参军上战场?
国家为什么让这些未受过多少正规训练年轻人去应战呢?
父亲去找儿子的路上看到有一面国旗挂倒了,他很认真地专门走下车去纠正,并严肃地说:国旗倒挂是说明国家发生了自己搞不定的大事了。
待儿子的事情真相大白后,他同样是专程地跑到那个地方,把国旗又倒过来挂,把用胶带把绳子缠了好几道,防止有人再改。
呵呵,美国电影真大胆,要在中国,试试!
还有汤米李琼斯演得真好,特别是在等待真相的日子里,剃须时不小心把脖子弄破了,后来他用一小块纸巾打湿了贴在伤口上,这一段看得人心疼,拳拳慈父心啊
本片取材自真实事件。
伊拉克步兵麦克的父亲汉克某天突然接到儿子回国后失踪的消息。
老兵汉克驱车来到军营亲自调查,从儿子手机的影像中一点点了解到了麦克在伊拉克所经历的心理创伤。
没多久警方发现麦克遇害,并被肢解焚尸。
汉克的妻子琼得知噩耗后悲恸万分,不能自己。
汉克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结识了当地探员艾米莉,二人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友谊,并一步步接近事件的真相。
好沉重的影片,本以为是一桩单纯谋杀案的调查,其实讲述的是战争的扭曲和残忍,原本的战友,是兄弟,却能面不改色的互相残杀,不希望有战争,它带给人们的心灵创伤是无法治愈的:母亲失去儿子,妻子失去丈夫,父亲失去孩子…沉重但印象深刻。
真的很好,想打9分的,没办法给。
开头觉得有点某部电影的感觉,退休的特工老爸为了营救子女再度出手,好像是叫《地心营救》?
看了开头写的是inspired by actual events ,通过一个军人爸爸寻找失踪儿子的过程,虽然MIKE直到最后才露正面,随着剧情一层一层慢慢深入,看到伊拉克战争对普通军人的影响,对人性的扭曲,they should never sent heroes to Iraq。
they毁了一个大好青年,可是难道只是一个大好青年吗?
MIKE也许代表了大多数的年轻士兵,代表了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
从头到尾有两个片段比较深刻,一个是开始时父亲开车出发准备去找儿子时,看到倒立悬挂的美国国旗,他代表着国际的SOS,父亲特意下车挂正。
片尾时父亲又挂上儿子寄回来的旧的国旗。
他们还是爱国的吗?
还是怨恨国家给了他们如此的灾难呢?
我搞不懂。
而当父亲返家前再去基地时,MIKE的床位又来了一个新的孩子,一个新的军人。
另一个片段就是父亲给儿子讲了MIKE名字的由来后(英雄MIKE,父亲的儿子MIKE,小男孩MIKE,三个同样的名字),在父亲回家后,艾米丽自己给儿子继续讲这个故事,小男孩问妈妈:为什么让他去打巨人、他只是个孩子。
你觉得他害怕吗?
艾米丽:害怕,我想他很害怕。
是的,MIKE很害怕,这一个MIKE和那一个MIKE。
01美国的反战片是那样的沉闷,从音乐到画面再到整部影片所表现的主题,总让人觉得喘不过气来。
此后,似乎没有一个角落能安放在自由和平时代飘荡已久的心了,我们尝试去查阅历史资料,尝试用眼泪感受战争环境下的那些心酸,但,那些被海水没过眼睛时的恐惧、子弹掠过头颅时对生的贪恋我们永远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
斯人已逝,很多东西无从说起,遗憾这件事情却永远留在人的心头,夜夜回响。
我看保罗.哈吉斯导演的《决战以拉谷》,这是我看过为数不多的冠以犯罪/悬疑标签的影片。
以前艺考时期看过《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拯救大兵瑞恩》、《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觉得算是喜欢,但还称不上爱,《决战以拉谷》可以说是后来居上,成为我心里的第一名。
我也未曾想到,看到片名以为画面会是血肉横溅、子弹横飞的电影,121分钟里,我看到更多的却是一种残忍的沉闷。
我的心好像被什么东西揪着。
退伍父亲汉克接到儿子失踪的电话,抱着希望寻找儿子迈克的下落。
我以为,这会是一个体现美国英雄主义的电影,父亲无所不能,最后找回自己的儿子。
但是,却在电影开始没多久,我们就被告知这位老父亲的儿子死亡,并且死得惨烈,凶手是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迈克的尸体被肢解。
02这或许是整部影片从头到尾一直让人很压抑的原因了,死亡在一开始就笼罩在观影者的心头,更藏在老父亲欲言又止的神情里,这个时候的他,是无比落寞的。
这是他们的第二个儿子,也是最后一个儿子,同时,也是再也不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儿子。
汉克的妻子声嘶力竭,眼睛红肿。
“汉克,我们生了两个儿子,你原本是可以给我留一个的。
”“迈克是自己想当兵的,这件事上我没有鼓动他。
”“在这个家里,他如果不走出去,他永远感受不到自己是一个男人。
”汉克的人物角色很鲜明,在导演的安排下,一些日常生活的细节都在像我们表现他的刻板、严谨、一丝不苟、规律、警惕。
部队生活多年,条例的灌输已经深入了他的骨髓,同时,汉克带进了自己的生活里,也涉及到了他的家人。
我们从而得知,其实,迈克的一些行为是可以从原生家庭里找到原因的。
他去参军是一种证明,也是尊严的体现,只是,他远不了解的是,部队既可以有光荣、有尊严、有权利,还有的是他不曾真正触及过的黑暗面。
当然,部队只是一个载体,最终的原因是战争,这是一个反战片本身所想告诉我们的——战争摧毁人性、人比任何时候都贪恋安宁、更渴望权利和金钱,再者,世界是需要和平的。
死亡比任何时候都多,死亡也比任何时候都令人恐惧。
03父亲汉克在寻找迈克的过程里,一直在儿子生前拍摄的视频里寻找线索,那些晃动的镜头,模糊不清的影像,影像里变形的人,其实都是当时那个环境下人们内心的映射。
在伊拉克的时候,迈克是混乱的,是充满恐惧的。
那个时期的他昏暗迷茫,他不想打仗,抗拒待在伊拉克这个地方。
战争的残酷和该死的规定都导致他看到更多此前不曾了解过的人性,战争面前,不分善恶,也没有对错的比较;有人要生存,有人就必须死亡。
恐惧、贪婪、命运在蹂躏和考验着每一个人。
在那个大环境下,没有人能逃过这样的考验。
迈克在生前和战友一起去酒吧、去挑逗舞女、嘴巴里说着污秽的词语,抓到伊斯兰教教徒后,更是肆无忌惮的折磨他们的伤口,把快乐建立在放纵自己上,只为求得内心的一点愉悦;但是,他们都知道,在当时,那种体制里,快乐太昂贵了。
他们更是永远无法得到。
这一切都充满了表面的恣意,迈克不知道怎么在那样压抑的环境里向上生长,于是堕入深渊。
04整部影片最残忍的设定:迈克是被曾同生共死的战友杀死的,并肢解焚尸。
“我们以为有人在烧烤。
”也真是一句极为讽刺的话语。
真相常常让人无法接受,潘宁平静的讲述着一行人如何杀死迈克的,过程中我们看不到一丝怯懦,一种麻木的勇敢让人觉得害怕。
“我们本来想把他埋了,但是太晚了,我们都饿了。
”“我们在炸鸡店买了吃的。
”“我们都喜欢迈克,但是,我相信,有一天迈克总会拿刀捅向我。
”后知后觉,残忍的不是战争,而是在战争下日益麻木的人心。
让人觉得这个世界格外的冰冷;生亦生,死亦死,我们似乎都在被迫勇敢着,在人生这座修罗场里,每一个人留下更多的终将是遗憾。
问:完美正版DVD什么时候有马赛克?
答:看了本片就知道。
近期看的最好的片,称得上“零缺憾”。
每年好莱坞片能够上此级别的只有几部,可为什么本片没获奥斯卡呢?
题材问题。
纵观史上奥斯卡吃香影片,可以涉及社会问题,再变态都可以,但政治题材的就少了。
美国再自由也是人类社会。
然而看了本片结尾,我十分佩服这些美国电影工作者——把国旗倒挂的勇气。
我说过很多次,每一部不虎头蛇尾的美片都是经典。
本片作为一个反战片,在结尾没有退缩,而是推向了一个高潮,否则它就什么也不是。
老牌演技派汤米·李·琼斯理应或奥斯卡影帝,没看过“血色将至”,但感觉很难超越。
最显演技的当属那两次哭,和老婆通电话那次还真挺感人的,叠床单、穿湿衣服和见人叫“Ma’am”,正派老军曹就这样吧。
历史上他只得过最佳男配(“亡命天涯”),有点屈了。
查理兹·塞隆本片非常可爱,演一个正直爱哭女警,性格和男主对比还是很明显的。
查了一下她1米77,感觉更高似的。
“女魔头”完全是她自毁形象拍的,但是换回了奥斯卡……“魔力女战士”就完全是她一写真集。
除此之外,最开头的军官好像是蜘蛛侠里那反派儿子,警察头儿是“老无所依”里捡钱的,酒吧老女人也挺眼熟,男主的妻子也很到位。
以拉谷的故事是一亮点,尤其是第二次塞隆讲的时候。
孩子问:“But why would he let him fight a giant? He was just a boy.”……“Do you think he was scared Mom? ”“ Yes. I think he was scared.”无畏的勇士真的存在吗?
还是统治者需要炮灰而编造的故事呢?
反战的经典影片有很多,各个时代各个国家都有,包括美国、包括日本。
一年年过去,当年看电影的孩子们都长大了,战争却没有停歇。
如果他们还记得这些电影的话,如果各国的人们都反战的话,难道不能形成均衡吗?
那就是——WORLD PEACE.
『以拉谷』并没有大张旗鼓地高举反战招牌,故事架构也没有因为源于真实而显得平铺直叙。
影片如推理剧一般利用几个已知的前提,来推导出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而隐藏其中的反战情节,也在探寻真相的脉络中,慢慢地拨云见日。
当直白说教式的反战语调越来越令人反胃的时候,『以拉谷』独具匠心的构架,更能诱发出一股绵绵不绝的伤感。
影片最精妙的设计,莫过于遇害儿子手机中残损的视频。
它们被逐个修复呈现在父亲眼前,了无痕迹地穿插在案件的侦破过程之中。
这看似只是父亲饱受丧子之痛的煽情桥段,实则却是一把打开谜面的钥匙。
将这些视频串联,父亲看到了一个曾经饱满的灵魂,是如何在战争中被掏空。
而身为老兵的父亲,其心中多年来奉行不悖的信仰,最后也如同那个被“悍马”撞翻在地的伊拉克孩子一样,支离破碎。
美国主流社会对伊战的反思让人挺震撼的电影把极其简单的情节不动声色编排得这么曲折让人挺震撼的真相让人震撼,死的是迈克,其实可以是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把美国国旗倒过来挂也让人震撼,在《国旗法》和《第一修正案》冲突时,显然偏向后者,国旗可以作为表达自由的工具
才才Lee老头(BTW,Lee老头真是老)一出来那个调调,我就悬着颗心。
再来个老无所依我可不依。
总算老头开车出去的时候音乐响起。
吓得我Susan Saridan拿着个洗衣篮子站在房门口说“is there anything you wanna tell me?”的那个样子真有韵味。
总之,这3个人的戏都演得很足。
这个剧是接着《recount》后看的。
看完觉得有点不关己事的悲哀。
大概所有的民众都是一样的。
我们把信任交给日后毁灭我们的人。
他们说,你有权利。
他们还说,这叫责任。
在国家的名义下。
决战以拉谷尽善尽美,悬念吊着一点点解开串起来,主题又够深刻,也论证展现有力。
Shit world, all fucked up.动物一样,饥饿、暴力、冲动,束缚、发泄。
战争的反思,扭曲人性。
把一个孩子交给你。
So mad, get me out of there.站岗,冻得要死,穿丝袜最保暖,但你绝不想那样被打死,太丢人了。
警察鼻梁的瘀痕是被帮助抓罪犯的人打的。
虐狗的退役兵杀死了他小孩的妈。
战争后国家不断降低征兵标准,毒贩子没重大犯罪也行。
国王为什么派小孩去迎战巨人呢?
都是错乱的烂事。
反思战争对人性的影响,感觉是最有力度的,比现代启示录强。
最后倒挂的旧国旗是平民对国家的哭诉,no more wars?
很好看,关我什么事,自己做的
美国的入侵伊拉克绝不是正义,输送民主和马克思挡的解放全人类同样蠢,那个大卫名字出处的故事也不入流,整体全片不值一看,越是宣扬的越应该鄙弃,正能量的下流故事。
Tommy Lee Jones..感觉主题不是很深诶
老人
原来塞隆现在只能演人妻了
God bless American?
父爱 反战
老爷子表演巨牛逼。
美国人杀了别人后,还说自己好难受啊。
探讨一个严肃的话题,但片子不好看。
我想这都是战争的错。如其小故事让小孩去战胜巨人,需要战胜自己巨大的恐惧,伴随着要有发泄的途径。故事不断的探索,娓娓道来很不错。汤米•李•琼斯-mark
Paul Haggis这个导演的剧本经得起细致的推敲,导与演俱佳的影片
说教依旧,但比撞车好多了,还好有优秀的剧本撑着。
还行
有一点被震到
Souls twisted by war; humanity entangled with evilness; country led by buffoons and hypocrites; society trapped in politics. Sometimes the world seems upside down and all things makes no sense. But you gotta have the courage to face it in the valley of Elah......
长一个脑袋的看过此片不会理解剧情与片名有what联系,感觉较为平淡和乏味,还有压抑。
节奏不够吸引我 老汤米倒是保持一贯的冷静
新意一般,太像courage under fire;琼斯扮演的父亲不感人是不可能的
探寻事情的真相就像挤脓一样,不挤心里过不去,挤了心里膈应。李.琼斯是个一直被低估的演员。其实我本来是冲塞隆姐看的这片,当然塞隆姐也没让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