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天的时节,窝在被窝里,看这样一部影片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
画面比我想象中要精致、温馨,百转的台阶,上下开启的格窗,淡的阳光和老旧的房屋依然喜欢泽尻,脑海中还盘旋着竹内结子温婉的笑和心灵的力量。
最后一页上写着这样的话是写给所爱的人 把这个送给石飞先生 或许有点夸张但我想相遇是因为有命运之绳联系着 在有限的邂逅中能够相遇 可以说是奇迹遇见你之前的我和学生们同样是做梦的少女但这么幸福的现在的我 是无法想像的要是梦的话希望永远不要醒来但这是现实的话 即使是一瞬间也没关系可以说我能活着太好了像这样想起你的事 感觉就变得心情温暖你对我而言是向阳处乍一看很冷 但其实内心像太阳一样温暖那么想的一定不仅仅是我你是有那样的魅力的 我在你的画中感受到了知道你的才能和魅力的人今后一定也会出现很多在其中你闪闪发光要是能在旁边守护的话 就是最高的幸福喂.隆…我觉得能认识你真是太好了--其实并不喜欢这类型的片子,可这样的也不喜欢了,就没的喜欢的了喜欢的人,或者深爱的人总是无法得到,他们总是宁愿到另一个人那里去受伤,重复相同的故事。
那个最初挑选钢笔时候还似乎神秘而有些引人的男人,最后却崩溃成那个样子,而且还拒绝了香惠,不明白啊不明白。
发现至少在这个年龄段,日本的男演员统统都不会演戏,和同龄的mm们比起来就跟空空的面口袋一样,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从头到尾只有泽尻绘里香在毫不费力却也精准的表演,把那个少女情怀,那些淡淡的细致淡淡的忧伤一点一点浸润到空气中,其实并无很多内容,也不是什么纯情,就是那一点点淡淡的淡然,但已经足够,已经很好。
想起那个讲述日本naive文化的文章,看来这风格在女演员那里已经炉火纯青了,已经渗透到骨子里了。
而相对的男演员们,基本还处在心智尚未发育,只能用傻傻愣愣的神情,摆上一个空架子发挥道具作用的阶段。
深夜里看完这部电影,看到最后就有想要落泪的冲动了。
也许某些情节的反复交错真的让我感觉到《情书》的影子,但它们又是那样的不相同。
我很喜欢电影里一些很让人温暖的小细节,放飞的纸飞机,窗台上的女孩,笔记本中的便签,或明或暗的天色....结局凄美,留下无尽的幻想。
心灵的力量。
我相信香惠也一定是感受到了这种力量而选择读出最后一页的话, 有些事物本身存在就是一种勇气,从那些已逝去的时光中拾起的记忆,更显得无比珍贵。
电影中香惠和伊吹的生活场景交替出现,仿佛平行线的两个人因为文字而牵连,看上去是很不可思议的缘分,而实际上却还有更加惊人的秘密。
同样的一个男子出现在两个女孩的生命中时,她们的感受是那样不同,香惠鼓起勇气直面了自己的内心,尽管没有得到希望中的结果,但是收获了比结果更珍贵的东西,而伊吹选择了寄托于文字的力量来抒发内心情感。
其实两段相遇我都感觉遗憾,就像是在对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或是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那样。
故事的背景将伊吹与香惠的职业背景设为相同,或许是因为这样才能让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含义,更多的话只能在其中默默体味。
在2013年接触到这部五六年前的电影总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怀旧但不沉溺,也许这是最大的魅力。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误会一册日记牵起两段人生,一册日记让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的命运有了交集。
香惠在伊吹记录心灵力量的日记中得到启发,并在有意复刻这种力量,身上满是伊吹的影子,殊不知所爱的龙也在她的身上寻找到了伊吹的影子,而龙也正是日记中伊吹记录的龙。
如此误会的设定贯穿全片,使单相思这种毫无新意的开端使得观众有所欲望能继续看下去。
相遇的定义“说不定我们以前在哪里错过了呢?
”“人与人的相遇,真是不可思议。
在你留心之前,哪怕无数次擦肩而过,都不能算作相遇,直到有一天你留心到,才是真正的相遇。
”“我觉得,能遇到你真好。
”关于影片看起来行定勋导演是比较喜欢拍摄这种时空错乱的纯爱电影的,从以前《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到今天这部电影;泽尻继《天使之卵》之后又再次扮演了成全他人幸福的悲剧角色;可能是我看到的伊势谷友介的片子不多吧,印象里可能只有这部和《蜂蜜与四叶草》,都是搞艺术的,不知道他是真有这种功底还是有艺术家的气质;竹内结子的表演充满着温暖的母性气息;影片的音乐着实令人心动,不管YUI演绎的主题曲还是影片配乐,尤其是曼陀林琴声,实在好听,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香惠懵懂的青春,单相思的心情和伊吹鼓励学生的热情。
喜欢,不从专业角度,仅凭喜好。
里面有我梦想的世界:晴朗的天空,有风;绿色的充满生机的树木不时垂下阴影,让走在其间的小路上的人觉得宁静而凉爽;宽敞的带有抒情颜色的教室,窗户开着,窗帘丝丝被吹拂,望下去有广阔的视野;操场上没有白花花水泥地;河水清清浅浅,上面架着石板的窄窄的桥;居民温情而狭小的住处,樱花瓣轻轻地飘落,整日整夜。
我实在爱极了这样的世界,这种活在记忆里的灿烂让人觉得温暖。
关于钢笔的话题,凝聚在钢笔上的情节让我觉得意外,那代表着父女情的“南意大利太阳颜色”的笔管,有着和画面一样的温情。
关于纸飞机,那样平滑地飞行在空中,在我看来,是难能可贵的美景。
在充斥着喧闹和狭窄的现在,安静地看着纸飞机美丽地滑行在天空中、树间,是一种奢望。
关于音乐,古典的东方韵味,在美丽女子拨弄的琴弦下,娓娓道来。
安静到唯美的音乐配合着我爱的自然画面,一切恰到好处。
我并没有关注太多在男女主角的恋情上,因为这原也不用细想就能料到。
我只是从一个渴望自然的人的眼中,看着影片勾勒出的一幅幅美丽图画,我终于明白宫崎骏的童话世界也不是梦想。
这是一部可以欣赏的影片,在流动的声色光影中,我看到了那样纯粹的自然,以及那样纯粹的教育,我爱极了这样的自然的美,爱极了这样的孩子与教师,因为在现实中,我不可能触及。
我被感动,因为他呈现了我梦想的美的世界,与其它无关。
《尘封笔记本》珍爱演员:泽久绘里香——继《一公升眼泪》之后,再次全新演绎一个心中藏着爱、勇敢阳光的清新美少女。
情感之路:影片呈现的是同一屋檐下不同时空产生的两段纯爱之恋。
一本带着“心力”、充满爱心的遗失笔记本,让新近搬到这里的少女香惠充满了好奇。
与笔记本中那个善良美丽的小学教师伊吹虽然不曾谋面,可是她的故事她的爱情让香惠感受到力量和勇气,香惠的人生因为笔记本也变得充满阳光,也展开了她自己执着不懈的相思求爱。
可是,伊吹的故事断裂在最后一页、香惠的爱意也失落地被拒绝……如何的两段爱情、两个人生?
失落的那页日记又记录着如何耐人寻味的故事?
华彩之处:影片在美不胜收的街景小路上浪漫地抒写着淡如茉莉的爱恋。
伊吹善良的美、香惠甜蜜的美都是那么让人陶醉。
最让人留恋的一景是阳光从窗外照在香惠甜美的侧影,她坐在那里用曼陀林拨弹着俄罗斯的小调《民谣灯火》,直望得观者与男主人公一样入了迷。
隐忧之所:绘里香的演技并不是那么可圈可点,自然甜美的她太神似深田恭子,甚至很多动作都像。
片中的香惠有时候表现得过于自我陶醉。
幸好有另一女主人公以及男一号的补充,才让影片了最终比较完美的呈现。
《尘封笔记本》,我是在火车上看完的,当看到隆背对那幅画痛哭的时候,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情节不同于其他爱情片,主人公的情感更真实也更深刻。
那些为爱做出的一切在我看来是那么自然,但他们却又那么令人震撼。
我很少看爱情片,也很少看日剧,这部电影唯美的画面让我快乐,孩子们的稚嫩与欢笑让人会心,女教师对隆的爱,香惠对石飞的爱,交织在整部影片中,女教师和香惠,都用特殊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意,我想那个男人真的承受不起,所以他只能痛哭。
爱情有时真的很无奈……
其实我一直在想,那个卖钢笔的的社长,是不是也是与他们的故事有点关系呢?
明明在香惠用钢笔写下“太阳之子”的时候就若有所思,说以前有个人也这么写过。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导演设了个悬,之后会解开的,但是电影看完了,也没有再提过……还有很可疑的一点,明明伊吹老师在课室写完日记后在回家的路上遭遇事故去世的,但是为什么笔记本却被香恵发现在家里的镜子里面?
有点抄袭《情书》。
虽然《情书》我也感觉一般般。
大概是听的盛名太多。
于是失去原本去看的初衷。
两小时的电影。
在这个商业时代确实有点挑战观众极限。
所以单是让人可以安静看完。
仅凭这点就值得推荐。
很少看日本电影。
这部片的推荐理由有二:第一。
IMDB上的评分居高不下。
7.3。
第二。
也是很关键的。
导演是竹定勋。
竹定勋是个老手。
和岩井俊二合作做好几步电影。
一个明显的唯美主义者。
竹定勋的电影美。
美的让人窒息。
可参见他的《北之零年》。
《华之乱》。
同王家卫不同。
王家卫电影也美。
注重细节描写。
留下的却是深深的唏嘘与唉叹。
竹定勋不同。
这有点类似川端康成。
都具有纤细敏锐的感觉以及新颖的描述技巧。
估计很少有人能够在画面上超越竹定勋。
也很少有人能够达到竹定勋的思辨维度。
一幕幕看似平常简单的画面背后是无法想象到的精心组织与华丽布局。
影片从头至尾贯彻着浓厚的文学气息。
使视觉感官在架构上更加完美。
完全摒弃日本电影潜在的颓废与色情成分。
上升到艺术自我陶冶地步。
再加上古典音乐的衬托。
俄罗斯经典音乐的演绎。
完美布景的摄取。
随处可见的石阶。
很有质感的钢笔和笔记本。
无限风景的阁楼窗户。
青葱岁月的单车。
单纯的孩子。
亲切的老师。
美丽的少女。
文艺的青年。
高贵的交响乐。
惆怅的曼陀铃。
含蓄的插画。
一切的一切。
都构成它美的理由。
确是部唯美爱情影片。
一个穿越时空的爱情。
已故笔记本主人与现在的阅读者爱上同一个人。
她阅读着她的爱情故事。
同时进行着自己的爱情故事。
可男主角却是同一人。
爱的力量如此强大到可以影响、可以延续。
以另一张面孔。
以另一个肉体。
这其实是个十分可怕的命题。
有点类似鬼上身的感觉。
片中称为“心力”。
而成为影子的那个人无疑是十分不幸的。
可是影片是美丽的。
它巧妙绕过灵异命题。
直接定位到偶然性上来。
让人生的际遇充满朦胧甚至梦幻的色彩。
一切偶然的邂逅都是美丽的。
满足人类自我臆断自我陶醉的天性。
时空交错。
一份未完成的爱。
以强大的心力再次包裹整个感情历程。
所以请相信。
爱过一定会留痕。
有时想。
真有这么美的爱情么。
像《呼啸山庄》。
凯瑟琳的鬼魂回来找希夫克利夫。
下着大雨的夜晚。
隔着湿玻璃窗。
在荒野徘徊不去。
美丽如昔。
其实那时希夫克利夫已去世。
可她却来阳间找他。
甚是荡气回肠。
究竟有多少可信已完全不要紧。
重要的是艾米莉·勃朗特已与观者达成共鸣。
这样的罗曼蒂克是永远不会腻的。
现代人爱情掺杂太多因素。
看到为爱昏头昏脑的。
难免发笑。
读过很多爱情故事。
亦看过很多韩剧。
特别有兴趣那种得不到的爱情。
看完定掩卷幻想一番。
痴痴的笑。
同彼时少女情怀无异。
生活颇为繁重。
耗损大量脑细胞。
拿过来调剂一下。
有何不可。
又不好高。
亦不骛远。
啧啧。
真有这样的人么。
没关系。
信即可。
津津有味。
优美的背景音乐,美丽清纯的女主角,精致感人的台词,所有这些都掩盖不了故事本身的单薄。
一直认为,这种爱情文艺片最能抓住人心的地方跟其它类型电影一样,就是故事的本身。
脱离了故事这个核心,这类电影往往就容易演变成一部风景片,或是一部音乐片。
相信很多人在影片开始看见男主角在泽尻绘里香楼前徘徊的第一眼起,就已经猜到了他的身份。
因此,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中,我对影片的内容和悬念已经毫无期待,剩下的只有欣赏影片优美的背景音乐和女主角精致,清纯的面孔了。
像这类爱情文艺片,在电影最后往往会有一个感情升华的部分,很多影片都是靠这部分获得了成功,而这最后部分的情感升华通常就是靠在影片开始的剧情铺垫和悬念设置,至于音乐和对白只是辅助手段。
在这点上,我觉得《尘封笔记本》是不成功的,或者说是毫无新意的。
不过这部电影的ost和其它日本同类型电影一样,依旧保持了很高的水准。
情节弱,结尾烂,捶心囧,哭戏雷...纯粹为了YUI的love&truth看的
拖沓的节奏,看到开头就猜到结尾,剧情让人想到《情书》,多加颗星给曾经在1L里我见犹怜的香香以及那时懵懂执着的青春。
怀念清纯的泽尻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女主像吉泽明步吗?
你泡的茉莉花茶,漾出初夏黄昏般温煦的味道。窗外的新绿,恰似你轻柔的曼陀铃声,抚弄着你的格子花裙……阳光洒在你曼妙的脸颊,一瞬间,如你的笑容般绽放
喜欢这个导演的作品,觉得比花与爱丽丝的那个导演的好。喜欢以前那个老师,心力
虽然情节有些忘记了,但还是喜欢不知道有没有爱屋及乌的成分
就算是有伊勢谷友介 我還是看不下去啊
行定勋的片子似乎第一次看,日式小清新有些无法消化,速度进展实在太慢让人忍不住拉快进,结子姐姐真好看,跟好多人一样觉得最后隆的眼泪来的有些太奔放跟整个片子的基调不是很相合
人与人的相遇真是不可思议啊,在你留心之前哪怕无数次擦肩而过都不能算作相遇,直到有一天你留心到,才算真正的相遇/我遇见了你,没有错过,我留心到了你
猜都猜得到的剧情
长手长脚长发的艺术男生最有吸引力了 不赖姑娘
确实拖沓 确实感动 确实好听好看。狗血的车祸死。。。女教师的勇气燃尽自己生命,身边人全部鼓舞,画家也努力活下去,女学生的感情何去何从?
没什么感觉。。不过伊吹老师真是一个美好的人:)
话说是刚看完一部有点惊悚的片子, 才找来这部唯美纯爱剧, 只为了综合一下心情. 其实还蛮喜欢日本风格的纯爱片, 常有飘落的樱花相伴, 看着这些恋爱人们的相爱, 心里便多了些温暖.
看的想买钢笔写字了,,不过结子的演技实在是。。。结局也有点,,,
我竹内女神简直美cry,演这种外表文弱内心坚韧的女子真是再适合不过了。女主也不错。
冗长的没有爆点的前奏,前半段真的很乏味直到后段的真相出现的高潮,唯一的戏剧冲突才浮出水面叙事方式倒是始终如散文般流畅美好但故事太过刻意和煽情部分桥段我要不客气地用"做作"这两个字来评价尤其结尾,orz,疯狂orz为什么不在伊勢谷友介坐着看伊吹的画像那个段落就结尾呢所以,行定勋绝对不够酷ps,伊勢谷友介的气质还真有艺术家的范儿啊,就像在<蜂蜜与四叶草>里面一样.ps2,伊勢谷友介哭的真假,还很难看
爱情免疫,煽不起来了。。搬家碰到的男生,之后又在打工的钢笔店相遇,就这样相爱,最后竟发现原来他是先前房主的恋人。故事在前房主的爱情和现实之间穿梭。音乐和剪辑很棒
镜头很舒缓,叙事如散文般静铺细流,但没到一半就有非常多的不合情理,又极其做作。没有Erika的颜值真不知道怎么撑完全片。但结子姐姐美啊!女神光芒把“心力”充得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