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一部网络电影拍的这么好,比大银幕的那些大投入电影好看多了。
初看还是看名字吸引来的,题材新颖,只是切入点和载体不一样,但核心表达青春励志梦想的主题亘古不变;虽然演员演技不怎样,但青涩与率真还算符合主题,不会出戏;剧情整体流畅,虽然导演技巧还欠成熟,但把控节奏,能让人代入看哭的能力非常不错,前期愿意唱丧歌的波折、无奈、冲突还可以再深化,增强说服力。
本剧很欣喜没有加入与主题无关的狗血爱情,全部围绕梦想成长,这个不错。
还有那个年轻人叫周天宇丧礼的那段,拍的最好,也处理的最好,没有画蛇添足的交代死者生死的原因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复杂关系与恩怨,而是紧紧围绕这份情感的表达,因为它们本来就与主题无关,我们要的就是那份纯粹的情感,无需知道也无需纠结理由和原因,只知道这份情感是否触动内心就行,这样处理后,最终结果也非常感人,效果很好!
还有就是全片的歌曲配乐选的很好,很有代入感,有两首歌,应该值得收藏:小小梦想和朋友,别哭。
总体来说,很惊喜、很满意,很触动,很感人,诚意满满,积极向上,满满的正能量,比一些垃圾大片好太多了,导演再经些岁月磨练应该成就很大!
强烈推荐,因为看的时候,我眼泪都情不自禁的流出来了!
强烈推荐大家看!
也非常值得一看!
哀乐女子天团有梦想,有情绪,有感动一个冷,一个暖,一个中性三个偶像派女子,为了音乐的梦想。
偶然与殡葬行业发生了交集,题材新颖,不脱于俗气青春片。
值得肯定的是借用这并不怎么高大辉煌的行业,却衬托出了音乐人的梦想,有一个舞台,就能够歌唱。
深入了解后,更加体会到这个行业的感情与牵绊,种种人与逝者莫不哀鸣的悲伤情绪。
但带给我们的却是逝者已逝,生者自勉,怀揣那昂扬向上的希望。
挚亲很少,遇到一个值得珍惜。
好片很少,遇到一部值得珍惜。
好吧,我也不知道我的题目到底想干嘛。
各位观者请不要见怪。
下面我来说说这部电影:它的片名叫做《哀乐女子天团》,听起来挺丧的,又有国产网大的噱头。
最初这部影片本不在我的观赏范围,后来一个我很喜欢的博主推荐了这部电影,抱着剧荒的心态我点开了这部电影。
意料之外的,它竟然还不错。
《哀乐女子天团》海报其实我刚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的时候,在内心是犯了一个大大的白眼,心想:什么鬼,又是个骗流量的网大。
当然,后来点开的时候它狠狠地打了我的脸。
首先,我先说说故事:五个女孩追逐自己的音乐梦;
恩,很传统的青春故事,大概有梦想的人都会唱歌然后,她们去唱丧;
恩,也很传统…什么鬼,完全不按套路好吗最后,她们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好吧,套路还是有的…内心复杂咳咳,正经一点。
故事大概是这么个故事,但重点完全不在以上内容中。
下面我来说说重点:影片在青春逐梦的大背景下,讲述的其实是生与死的哲学问题。
我们如何对待死亡?
如何看待以逝的过往?
这都是这部影片想要跟我们讨论的东西。
在三个女生所接的第一个演出(就是砸场子的那次),她们对于这个行业充满了抵触和抗拒,拒绝交流,拒绝尝试,还差点把人家的骨灰丢了出去。
死者的手下内心崩溃…这大概是我们常人对待死亡的普遍看法,拒绝接收,觉得晦气,又或者离我们很远。
她们的第二次演出算是被赶鸭子上架,两组人互飙高音,然后被死者的挚友给打了脸。
女孩们估计是真的“无地自容”两次接连的失败让殡葬公司的老板发了飙,
“连给死人唱歌都唱不好,还当什么偶像”一气之下,让五个女孩都土豆搬家了。
可这句话让五个女孩有了新的认识,决定重新开始,尝试去接受这个行业。
在这个过程中,她们渐渐了解:通过歌声,可以让人们专注于逝者的一生;带着他们美好的记忆回想往事,纪念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和彼此,认同的一切。
至此,她们似乎完成了很多人一生都无法完成的对死亡的认识,直到方叔的去世。
这一段里,老板说帮方叔风风光光办场葬礼,刘翠给方叔唱丧开道,春花给方叔唱了他一直想听的那段戏,三个少女在最后的最后给方叔唱了一首歌。
方叔这个在片中看似可有可无的角色,却在他离开后,让所有人失了魂。
这大概就是影片里那句话:
“有些事平凡,却有意义;有些人渺小,但无比重要”说完优点,我再来说它的缺点。
《哀乐女子天团》虽然有了龙标,但也和其他网大有这些许相似的缺点。
比如,片面单薄的角色,奇怪的收声,演员的尬演,以及美拍画质的滤镜。
当然,瑕不掩瑜,所以这些缺点我也就不一一赘述了。
最后,用一句我已经忘记作者的话来总结:我的死亡像是一场盛大的聚会,而死亡的意义就是聚会结束我不能再同你们一起离开。
敬往事一杯酒,让我们带着羁绊一路走下去。
说下片中提到的对棚,可能年轻人不太了解,电影中说是殡葬中最凶险的情况真的不是夸张或搞笑的用词,老家农村的,前段时间爷爷过世老家长辈请了殡葬团的人一边谈丧葬事宜一边闲聊的时候了解到,对棚一般不是像电影里同一家请2个殡葬团体,常见的情况是两家街坊邻居同时家里有人去世,一般传统都是人死就要搭棚,每晚村里人都闲了就开始登台表演,一直到死人入葬,当2个戏棚撞在同时间表演的时候那么对决就来了,1来是主家花了钱都想自己的亲人葬礼最热闹隆重,要是自己家花钱请的殡仪团表现不力,街坊邻里都跑到另一边去了主家会觉得丢脸,农村人最好面子过后很可能少给,甚至不给表演费用,这似乎也成了丧葬圈的潜规则,一般主家少给的话丧葬圈也不好意思再要。
2来,主要都能是街坊邻里捧场,丧葬团自己也是要抢生意抢地盘的,表演的时候如果自己这边冷场,可能这个村子后续有人死的话都不会找他们家了,都会去找热闹的那家,等于损失了大量的潜在订单。
所以对棚的胜负对于丧葬团可不仅仅是面子问题,更是直接关系到腰包和饭碗,以至于一旦对棚可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对出火气了,女的脱衣服,男的自残都是常有的事,那时候就跟打架一样,得失已经不重要了全争一口气,甚至早年间因为对棚子剖腹什么的死在台上的都偶有发生。
葬礼变成了血腥变态的狂欢。
听到这些我就问那个聊天的丧葬团主事,现在也有这些?
他倒是说现在也会,但反正我没见过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真的,但是早年间生存不易,各行业抢生意抢地盘,打打杀杀还是自残剖腹都有发生我是了解的。
再谈电影,演员演技都挺不错,自然到位,3个乐团女孩稍显青涩但也不尬,真的好喜欢男主老何的演技,真实自然,不像其他演员虽然演技到位但总是感觉端着跟自然生活有距离感。
题材很新颖点子好,可惜剧本细节不行,感觉什么都是点到即止,给不到太大触动,特别是方叔本来就没啥戏份又只有几句台词,他死的时候真的是传达不到我不舍 悲痛的情感。
再后面经纪公司不让去参加方叔葬礼,你干嘛非去问公司?
公司不让,你偷跑去不就好了?
有人拦得住?
演唱会都在筹办了还能因为这种事跟你们解约不成?
最多被骂一顿。
方叔也太凄凉了吧,妻,子双忘连个亲戚也没有?
唯有的朋友就是公司里的几个同事?
3星是有些少的但是4星又感觉给多了,有些纠结。
因为刚好有会员,又听见朋友介绍,所以才去看了这不网大。
我历来都只看网剧,对网大真的是信任缺失,从没看过也不想看。
因为说起网大,印象也就是那样:黄LOW 山寨的名字 毁三观的剧情 一群整容脸 看完讲些什么也不知道。
《哀乐女子天团》我是很不情愿看的,因为以上原因。
但是在我看了5分钟之后,我就全然忘记了退出这回事。
我不从专业上的角度去分析电影拍的如何,我只从情感导向来说说感受。
怎么说呢,我觉得里面最有故事的其实是方叔这个人物。
话不多,嘴不甜,其实能看清楚所有的事,总是默默注视并关系着所有的人。
忽然之间方叔就离开了,虽然之前能想到编剧会这么安排,但还是不愿意看到那一刻的离开。
我在北京工作,离家很远。
月底就是爷爷的80大寿,初到大城市工作繁忙,都不知道自己能否回去给爷爷过生日。
身边哪个人会突然离开真的说不准,要好好珍惜身边的人。
爷爷奶娘年岁越来越大,我似乎还没有完整的陪伴她们去哪里玩儿过,从小都是接受着爷爷奶奶的照顾,变成了理所当然。
也从来没想过未来的某一天,我也会参加她们的葬礼,从来不愿意想这样的问题。
但是这个电影看完以后,我突然想去正视这个问题了。
我不想等所有的话到亲人离开后才跟他们说,趁着老人还健康,趁着还有机会,我真的要多陪陪家人,有时间就要多与他们聊天陪他们玩耍。
每每想到这些,眼泪真的止不住!
总之是一部好电影,因为它让我改变了,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真诚的希望大家抱着最平常的心,来细细品味!
片子投资应该很少,演员演技也不足,专业程度也不够,细节之处也是略显粗糙,但却是一部诚意满满的网大,没有无病呻吟的毒鸡汤,也没有狗血淋头的三角恋,三观很正却一点儿也不浮夸造作假大空。
导演编剧应该也是借鉴了几部日本佳片,但却有自己的创造性内容,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给三星,再加一星给音乐,几个歌真好听,其中一个特别催泪
这是一部特别的电影,偶然碰见,甚是喜欢。
就像电影名字写的那样,这是一个关于乐队的故事,而且是我们一般人认知范围外的——哀乐。
提起乐队,你会想到什么?
看过听过许多别人的故事,大多是关于怀揣着音乐梦想的年轻人,在生活的激流当中执着地唱着自己的歌,然后有一天,梦想发芽,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奇迹。
在这些光芒面前,有时候会遗憾自己才华平平,本就与奇迹无缘;有时候又庆幸自己普普通通,至少避开了那条横冲直撞的道路。
那么,哀乐呢?
关于哀乐,你的印象是什么?
在我的家乡,有人去世,会请先生来诵经,大人们说这样能让去世的人安心离开。
家人守夜的那一晚,唢呐、打鼓……咿咿呀呀,告别他,送别他,离开他。
电影《哀乐女子天团》里,何傲是一家丧葬公司——“出入往生”的老板,公司很小,方叔处理零碎日常事务,刘翠春花两姐妹是哀乐歌手,徒弟胡莱后来跳槽去了其它丧葬公司。
他们没什么远大的抱负,就想为那些离世的人,办一场妥帖的葬礼,让他们的亲属,少一些遗憾。
山山、Leo和宫芯,是一支非成名乐队。
她们没什么表演机会,租了一个小仓库用来排练。
电影当中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
伴着房东的声音,三个姑娘熟练地将自己的东西收进行李箱,让我恍惚她们排练了好多遍的也许不是音乐,而是此刻这一幕。
“你们没住在这儿吧”“当然没,我们只是在这练习……”有一天,她们游荡在大街上,队长随手拍了面包车的“乐队招聘”信息。
就像街边电线杆的小广告一般,白底黑字,附一个号码,再无其他。
“我可以给你们提供大舞台,没什么要求,一来就可以表演。
”……舞台的确很大,因为没有边界。
分不清是海边还是草原,海太远,草又太低,两个都不像。
第一场哀乐表演,三个姑娘在台上一次也不开口,甚至还和原来的两个歌手刘翠、春花起了冲突。
之后,家属、乐队、何老板纷纷加入进来,慢镜头下,场面混乱。
第二场表演,是在一位乐队人的葬礼上,他的吉他手、他的主唱、他的鼓手都在现场。
五个姑娘,两个阵营,在台上抢词、争调子,带跑了歌曲。
毫无疑问,又搞砸了。
台下有人上去救了场,无论是西装革履的,还是穿着朴素的,看起来都不过是普通的中年人。
他们唱了乐队的主打歌,一开口,我们仿佛听到了他们组乐队的那些时光。
后来山山说,就是在那一瞬间,他发现,原来音乐不是只唱自己。
何老板结了工资,说你们可以走了,我们公司庙小,容不下你们。
可是后来他们都回来了,彼此吐露心声,交换梦想,在一场场葬礼上真心地为那些伤心的人唱歌。
梦想是个老梗,而实现不是。
在投递了无数的作品和表演视频之后,山山、Leo、宫芯收到了经纪公司的邀请,这对于他们来说,是追寻已久的梦想。
打开这扇门,就是星光熠熠的舞台。
而哀乐,是他们在路上遇见的意外惊喜。
在常人眼里,这是冷门的甚至是避之而不及的。
因此,当“新晋女子天团曾是哀乐歌手”的新闻铺天盖地而来,公司选择了辟谣否认,她们也保持了沉默。
直到,方叔去世。
方叔去世,三个姑娘因为公司的阻止未能按照约定出席葬礼,也将双方的矛盾激化到了最高潮。
在一遍遍录demo心不在焉、排练也屡屡出错之后,她们发现,那些作为哀乐歌手的时光,也是她们追梦路上不可抹去的印记。
这漫长的道路,缺了哪一步都不是完整的。
山山说,“从前我觉得音乐就是唱我自己,现在发现不是,是要给更多的人”。
她们出道的第一场演唱会,就像曾经在脑海里描绘过很多次的那样,灯光、舞台、粉丝、荧光棒……音乐响起的时候,她们撕掉了袖山上的乐队标识,露出了“出入往生”的字样。
“新闻不是真的,我们原来是哀乐歌手,这场演唱会,送给你们,也送给方叔。
”电影的最后,粉丝用他们的掌声表达了支持和认可,演唱会很顺利。
正如她们所唱的那样,太阳每天都在同一位置升起,青春热量无限激荡,朋友的理想,都是你我的能量。
梦想是个老梗,它让我们相信,我们在经历一次次不如意之后,总会乘风破浪,总会成长。
而实现梦想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生活不是电影,没有反转,被奇迹砸中的概率也很少。
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你想一件事情想得够久,并为之努力,惊喜总会降临的。
我们这行业跟别的不一样。
我们总不能每天盼着多死点人。
其实我们的目的。
就是想最大限度让死者的家属感到宽慰。
就像你们唱歌一样。
完成一个小小的梦想。
通过歌声,可以让人们专注于逝者的一生,带着他们的美好记忆回想往事,纪念他们所经历的一切。
和彼此,认同的一切。
胡莱。
咱能不能别在这闹。
至少给行业留点脸。
这电影同样讽刺了一些不明真相就乱报导的媒体。
你儿子是我送走的。
你老伴也是我送走的。
我当时还笑说。
我做这么多年了。
你是我第一个回头客。。
这是一部有情怀的电影,也正是因为这些,才让我们感动。
这也让我对网络电影有了新的看法,但演技一般,容易让人出戏,故事还是挺不错的。
其实刚看到《哀乐女子天团》这个名字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拒绝的,甚至还把电影的名字读成了哀le女子天团,并且将其认为是一群小女生哭哭笑笑的那种老套的青春剧,可是当我接触剧情,才发现,原来他和我认识的青春剧并不一样,没有堕胎、出国、车祸、失忆等老套的剧情,相反,电影的每一帧都恰到好处,完美地展示了女孩儿们的逐梦过程。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五个女孩通过在葬礼上为逝者做告别仪式,不仅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还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解了殡葬行业,甚至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实现了人生价值。
“你们几个天生是属于舞台的,而我,将给你们提供这个舞台。
”“这就是你说的舞台啊?
”“这就是舞台啊!
”“可你没说是殡葬舞台啊!
”就这样三个海归学院派女孩误打误撞来到殡葬现场,被迫和刘翠、春花同台唱丧。
在她们搞砸的葬礼上,女孩们开始发现梦想并不只有一条道路可以走,正如老何所说的,“你们连给死人唱,都唱不好,还怎么给活人唱?
”生死的重量、告别的意义,让女孩们开始认真对待唱丧这件事,五个女孩也从陌生敌意相处成惺惺相惜的好姐妹。
打破青春 追逐梦想如果要将这部电影与其他青春片相比较,两者完全不同,他不仅仅讲的是青春,更讲的是一帮年轻人追逐梦想的故事,打破了以往受众对青春片的认知,这也正是这部影片的精妙之处,没有过多的渲染、没有华丽的制作、他就像是一个平凡的人讲述着不平凡的事情,娓娓道来、不骄不躁,也希望有人可以引起共鸣。
这部影片,说是青春,却也不青春。
说他青春,是因为整部影片的主色调很清新,且追逐梦想这个主题也是青春的一次尝试;说他不青春,是因为整部影片甚至没有讲述几位主角的家庭、身世,看完电影我们甚至不知道几位主角的具体信息,也只字未提爱情,这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国产青春偶像剧的认知。
以悲为喜 成就梦想哀乐,给人的主观印象就是低沉的、压抑的,整部电影以哀乐为主线,却突破了压抑的氛围,在追悼会上大唱摇滚歌曲、为女孩儿们搭建梦想舞台。
其实,整部影片最吸引我的并不是三位女主角,而是老何,老何虽然作为生意人,但却有着自己的职业操守,也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的操守,这是很难得的。
三位女孩儿从最开始的排斥哀乐,到后来的“决定大干一场”,也是在为她们的成功做铺垫,“在人生的舞台上,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影片中有许多这样的话,虽然有些狗血的正能量,但却真真正正地反映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整部影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当三位女孩儿终于要开始发光发亮的时候,造星公司告诉他们不可以承认自己曾经担任过殡葬的主唱,而在最后三位女孩儿却在自己的演唱会上勇敢的承认了事情的真相,她们不是不知道如果勇敢的后果是什么,有可能这么久付出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但却毅然决然的做了。
勇敢,不是傻,这恰恰是我们许多人做不到的地方,我想,三个女孩儿最后收获成功,和她们的勇敢和坚持密不可分吧。
谁的青春不迷茫 有梦就要勇敢闯整部电影围绕梦想展开,其实这里讲述了两对人的梦想,其一自然是三位女孩儿的音乐梦,三位女孩儿因为哀乐成就了自己的梦想,而另一个梦想就是老何的,梦想不论高低贵贱,虽然老何的梦想很小,但是他在电影中承担的作用却不可忽视,他坚持着自己的职业操守,更触动我的是,他对殡葬事业的看法,不仅限于利益关系,更多的是为人的品德。
其实近年来,国内关于梦想题材的电影并不少,音乐电影也不占少数,比如前段时间的《百鸟朝凤》,整部电影围绕民间艺术唢呐展开,也希望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切掉浮躁、回归本质。
《哀乐女子天团》的创意源于生活,说的是身边的故事,人生正如电影,每一天发生的故事都是在为我们日后的生活做准备,所以,年轻人们,在面对自己的梦想遥不可及的时候,千万不可放弃,毕竟人生的路还长着呢,谁的青春不迷茫,有梦就要勇敢闯!
如果你是个喜欢摇滚乐且十分叛逆的人,现在生活把你推向一个每天死气沉沉异常乏味的工作中你该怎么办?
大多数人会说,当然要反抗,我要做喜欢的工作。
可是真当面对现实时,大家最后的选择是做行动的矮子屈于现实无聊的工作。
但我觉得看似无聊的工作,如果你换个角度看的话,或许是收获满满的开始。
而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就能很好的说明这个情况。
《哀乐女子天团》
剧情很简单,三个女孩子为了自己的音乐梦想离家出走,出来闯荡江湖组乐队,但现实是残酷的,因为她们长得不好看音乐也不特别出色,没有公司收留她们。
而就在她们山穷水尽时,他们遇到了哀乐老板何傲。
何傲是我在里面最喜欢的角色,虽然开丧葬公司,可他在街上看到有人跳楼,还是一定会劝对方别跳的人。
每个人身边总会有这样的人,可能因为他的毒舌现实的话,会导致你和他们不会走太近,但他的话仔细想想似乎有那么几分道理。
他们像是罗曼罗兰笔下的英雄主义“看清生活的真相后,却依然热爱它。
”大概可以看做是极端热爱生活后,对生活说的反话。
他给了三个姑娘一个机会:在他人葬礼上唱哀乐。
这对于拥有热血摇滚精神她们是根本无法接受的。
对于她们音乐是热血叛逆撞南墙也不死心的梦想啊,就算现在她们没有观众,可也不能想不开去给死人唱歌啊。
但现实的种种压力向她们压来,她们只好妥协了。
她们三个唱叛逆音乐的姑娘跟公司里另外两位歌手一起登台唱流行歌,但根本合作不来,因为一开始就对对方看不上眼。
然后因为忘词而直接在台上打起来
导致老板被客户打
最后闹剧以乐队成员拿着客户家人的骨灰盒威胁才作罢
怎么样,这剧情够不够辣?
我以为接下来的剧情她们会继续叛逆撂挑子不干,但她们仍然坚持下去了。
虽然一开始的坚持大部分是由于迫于现实,但后面他人葬礼后的反思台词,让我觉得他们是真的在成长。
这让我想起了《非诚勿扰2》中,葛优扮演的秦奋就是在参加罹患重症老友李香山的人生告别会中,在一连串朋友们的悼词与睿智嬉皮的自嘲中,重新审视了与舒淇扮演的笑笑之前的感情到底该何去何从。
而通过这场人生告别会后,他领悟到底什么才是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才是让他们爱情开花结果真正原因。
看起来,葬礼真的是一个会让人反省的地方。
葬礼的意义还在于给认为其有意义的人去吊唁与怀缅。
在一定程度上,葬礼的主角与其说是死者,还不如说是后面的那些生者。
作为生者的我们,通过看逝者一生回顾,会反思到自己。
因为它代表着人这一生的一切。
你可以把以上电影中浮夸的葬礼当笑话看,但笑过之后又会深深为了这种戏剧性的“真实”而反思。
我们是不是太轻看人生了?
最后,想说说这部的电影名字。
电影的英译名是The Farewell Girls。
比起《哀乐女子天团》这名字,我更喜欢把它翻译成《再见,女孩们》。
因为在电影中,她们从不靠谱的小打小闹,到在跟随丧葬班主演奏一场场哀乐中懂得尊重,面对成长才变得成熟有担当的。
用葬礼来讲述成长,我想这是我想推荐给你这部电影的原因。
出乎意料的是不是烂片。制作方面毕竟是网络电影,相比故事推进主要问题还是人设吧,几位主角的成长,心理变化等方面弱了,借鉴是枝欲和不做作,还是可以推一下的。
题材挺有趣的,从丧葬文化入手,谈的是生命和生活的重量,摄影也有日系电影的风格,甚至某种程度上很像是枝裕和,属于网大中比较认真的一部,但是在叙事和剪辑上出现了较大的脱节,典型的有佳句但整体不成佳章,不过几首插曲真的是不错,确实比很多院线电影的完成度要高,网络大电影当中的一股清流
【2017.86】后半段节奏有些快,五个女孩子合体的葬礼场景可以多展现一些,结尾强行圆满,不过总体来说还是惊喜之作
前面很花,后面有点失控了,感情戏有点莫名,最后又走向梦想,青春路线,有点失望,本以为是通过唱哀乐唱火了的乐团,那样会与片名更有相关性。其他乐队调度都很好,演技在线,尹菲刘迪演技不错。就是剧情有点可惜……
哪哪儿都差一点……
网大,蛮赞的。
题材有点意思
结局未能免俗啊……前面的剧情倒是不错的,唱无地自容,还有遇到的同性恋人……其他只能说很一般了,给三星是为了鼓励!
无语,什么电影。看到最后都不知道这个电影到底想讲什么?主题是什么?—是为殡葬行业正名、号召更多理解还是讲友情?失焦了。整个影片逻辑漏洞太多,所以很假,让人觉得不可理喻。不会让人相信,就感觉是为了拍电影而故意捏造的情节。一星都不想给,半星也觉得多。
前同事的公司出的大电影。人家都去拍电影了,我还在这写影评,妈的,这就是差距。
主创们蛮有勇气的!题材新颖噱头也足,虽然还是逃脱不了靠塑造歇斯底里的人物来制造低级冲突从而推进情节的老套手法,卡司的演技有时也很让人捉急,但瑕不掩瑜,在网大里质量已经蛮出挑了,上院线估计情况可能会很不乐观…《闪光少女》再加这部,今年看到了国产青春片的诚意满满,还是有人在干正事的…
画面太白了,其他还可以。
明明是坟头蹦迪的摇滚少女,我却看到了英雄主义~
“哀乐”这个点实在是很好,没有挖更深有点可惜。
真心不太喜欢秦勇,毕竟他无论如何代表不了黑豹。其实从这个点来讲述,应该会比还没看过的《走出尘埃》更好吧。至于这个电影,故事上有点太单薄了,抒情也做得比较嫩。
17年的网大,剧作干净、简练,制作、表演青涩、简陋了些。
好看,歌也好听
还不错,0.5星鼓励,音乐好听,妹纸们除了俩主唱有演技,其他没,队长一脸面瘫。老何戏很好
好评的都是什么人啊!
刚开始的质感不错,后来就开始有点傻白甜了,而且一直是广告片柔光滤镜,有点儿梦幻了,不真实。起承转合也比较快,快到并未建立起足够的感情纽带就开始煽情。老板的念白表演以及翠姐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倒是主角并不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