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仍在此

Ainda estou aqui,我依然在此(台),我生如是继续(港),至死方休,I'm Still Here‎

主演:费尔南达·托雷斯,费尔南达·蒙特内格罗,赛尔顿·梅罗,玛乔丽·埃斯蒂亚诺,路易莎·科索夫斯基,瓦伦蒂娜·伊尔扎奇,玛丽亚·马努拉,加布里埃拉·卡内罗

类型:电影地区:巴西,法国语言:葡萄牙语年份:2024

《我仍在此》剧照

我仍在此 剧照 NO.1我仍在此 剧照 NO.2我仍在此 剧照 NO.3我仍在此 剧照 NO.4我仍在此 剧照 NO.5我仍在此 剧照 NO.6我仍在此 剧照 NO.13我仍在此 剧照 NO.14我仍在此 剧照 NO.15我仍在此 剧照 NO.16我仍在此 剧照 NO.17我仍在此 剧照 NO.18我仍在此 剧照 NO.19我仍在此 剧照 NO.20

《我仍在此》剧情介绍

我仍在此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尤妮斯·派瓦(费尔南达·托里斯 饰)原本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不料丈夫鲁本斯因政治立场被秘密逮捕。尤妮斯在寻找丈夫的过程中,遭遇监禁与酷刑,却始终拒绝屈服。她以柔弱的肩膀扛起养育子女的重担,甚至自学法律,只为揭开丈夫遇害的真相。自此开启长达半个世纪的抗争,从绝望主妇蜕变为人权律师。当丈夫迟到的死亡证明终于交到她手中时,她含泪的微笑既是对历史的控诉,也是对生命的释然! 影片根据马塞洛·鲁本斯·派瓦撰写的同名回忆录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相棒第17季红线俱乐部之冤家路窄图腾绿林好汉海盗船长黑胡子喜剧之心神探阿蒙第二季终极匹配首富从零开始的魔法书杀人狂魔肖开提的假期埃塞克斯之蛇请确认活动吧四点半的电影回来吧,釜山港之爱3天的休假弑神之英雄觉醒当人心遇上仁心爱之病魔女2胖子行动队海豚之恶再帮个小忙寻找阿拉斯加楼下来的人龙睛劫之晴明难以置信的爱假面骑士利维斯特战荣耀地下墓穴

《我仍在此》长篇影评

 1 ) 《我仍在此》短评

本片根据真实人物的真实事件改编(根据女主角的儿子的回忆录改编),通过讲述女主角一家人的不幸遭遇,回顾和批判了巴西的军事独裁时期这段鲜为外国人所知的黑暗历史。

虽然本片的叙事略显沉闷拖沓,但是主题和内容都很值得称赞。

本片在开头部分展示了女主角一家人的幸福生活,这显然是要为这个家庭即将遭遇的可怕变故做铺垫。

女主角在得知被军方的人带走的丈夫已经不可能回来之后,坚强地支撑起她的家庭,后来又积极地投身于民主与环保事业,并且从未放弃揭露她的丈夫被军方杀害的真相,观众们在为她的不幸遭遇感到悲愤的同时,更应该为她的坚强与抗争感到钦佩。

(PS:近几年还有不少反映南美洲国家的军事独裁历史的电影,例如,2022年的阿根廷电影《阿根廷,1985》讲的是阿根廷的新一代民主政府对之前的军政府的独裁者们的审判,2023年的智利电影《伯爵》是一部借用吸血鬼故事讽刺智利的前独裁者奥古斯托·皮诺切特的政治寓言片。

 2 ) 永远在此

看这部电影的精神压力不亚于看一部恐怖片,尽管提前看过简介,明了会有逮捕迫害的部分,电影里每次电话响起和信件送来我也都会紧张一下,但这么多铺垫后的急转直下,还是让人恐惧。

政治恐怖感让心跳一直随着监牢的铁门和殴打声砰砰作响,而从时间上第二幕开始后,渐渐意识到这是一部真人真事的改编电影,加之结束后的原型人物介绍和真实影像资料,每年的全家福照片,时间和真实给了它让人落泪的厚重。

开篇时,海边、足球、小狗、胶卷、蛋奶酥和潘趣酒,一个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实在拍摄得太好,于是破碎后给人的感触也就更加强烈。

中产阶级在强权猛政面前总是那么脆弱。

女主的表演堪称完美,一个人撑起的家庭,一个人生命背后的国家酷刑。

保持体面,保持不接触也是一种反抗。

保持发声,保持记录也是一种控诉。

我仍在此和还有明天,今年最好的两个电影名。

当其他困难重重,普通人唯一能做的不遗忘也是一种力量。

希望永远在此,永远还有明天。

 3 ) 一段家庭回忆和历史伤痕

根据真实事件和作者马塞洛(女主的儿子)的同名回忆录改编,回忆了上世纪70年代家庭经历的变故。

在他的视角下的当年的历史事件,记忆里的父母和家人,以及长大以后的一点片段,足以拼凑出一个坚强乐观,独自撑起这个家庭的母亲形象,同时关于爱,关于家,关于环境的变化也都在这些碎片里温柔缓慢的呈现了出来。

影片的情感并不激烈,甚至可以说是平缓,但细腻流动直戳人心,尤其是从一家人离开原先的房子后,经过了25年,母亲终于拿到了父亲的死亡证明的时刻,好像前面铺垫的一切的记忆都随着她整理的过程浮现了出来,情感也随之喷涌而出。

曾经幸福的回忆,父亲的肩膀和母亲的笑容,都那么生动,而那些没有被一一讲述的痛苦和艰难好像也在那一刻她的笑容和采访里被稀释,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

作者本人的事故,母亲一个人是怎么成为老师的,她又是怎么阜阳这些孩子长大成材的……能想到的艰难被轻描淡写的带过,留下的只有对记忆里父母和家人的情感的沉淀了。

海滩边的全家福,姐姐和爸爸曾录下的胶片录影带,爸爸妈妈的合影,妈妈在采访时坚持保持微笑的合影,再到拿着死亡证明的母亲和最后家族的大合影,时间造就的经历和记忆会模糊,但情感永远的留在心里。

母亲忘记了很多事,都依然会对着电视新闻里父亲的照片动容。

历史无法改变,太多不能讲也无力的变动和国家因素,这些伤痛无法抹去,但却也衬托着家庭的绑带更加坚固。

我很喜欢影片的质感,毛茸茸的年代感和胶片所记录下的生活交叉,情绪流动起来的同时更加能感受到岁月带给这个家庭和这位女性的影响和变化。

海边的夏天,吃不完的冰淇淋,永远微笑的母亲和突然消失的父亲被定格在家具搬空的时刻,但美好的画面却永远在记忆里鲜活,跳动,质感满满。

女主的表演实在优秀,每一个眼神都透露着温柔的坚强,让我感受到力量。

看到最后的片段的时候眼泪是很难止住的,为无法改变的事件,但更为这个家庭的情感和这位骄傲的女士而流。

每个家庭的故事也许都是一部历史书,其中不乏这样感人的片段,而每每有这样的讲述都令人动容。

 4 ) 《我仍在此》的幕后与历史

先讲点影片的一些小幕后吧。

电影是根据影片中的儿子马塞洛·鲁本斯·派瓦撰写的同名回忆录改编的,马塞洛在影片后半段出场时坐着轮椅,事故的原因导演并没有交待,实际上马塞洛是在二十岁时一场跳水事故中导致的脊椎受伤。

成年后的儿子成为了巴西著名作家和编剧。

影片的导演沃尔特塞勒斯因《中央车站》这部电影而被国内观众熟知。

实际上沃尔特塞勒斯本人出生于巴西著名的银行家家族,伊塔乌联合银行就是他们家族创立的,截止目前,沃尔特塞勒斯作为家族的继承人身价大约45亿美元,是妥妥的富n代。

影片的故事开始于1970年,此时已经是巴西进入军政府时期的第六年了。

20世纪60年代初,时任巴西总统的古拉特开始推行一系列左翼民族主义改革,并且试图煽动激进左翼运动从而获得超越国会和宪法的权力。

他的行为很快招致中间派和右翼的反对,双方矛盾迅速激化。

1964年3月31日,巴西右翼军人发动政变,迅速控制了里约热内卢。

4月1日,古拉特逃往巴西利亚,随后出逃乌拉圭,开始流亡生活,陆军参谋长、元帅卡斯特洛·布兰科随之担任新总统,巴西也从此开启了军政府时代。

影片中的鲁本斯·派瓦,就是古拉特时期的国会议员,他在军事政变后选择流亡海外,后来又回到巴西,从事土木工程的工作。

布兰科上台后以打压左翼和民粹主义为由赋予军警极大的权力,他同时限制出版自由,还颁布新宪法限制国会和法院权力,为独裁铺平道路。

他的继任者科斯塔·席尔瓦于1968年颁布了《第五制度法案》,关停了巴西国会,增强文化审查,由此开始了一系列政治大清洗,一大批作家、艺术家和学者不得不流亡海外。

席尔瓦于1969年因脑血栓去世,埃米利奥·加拉斯塔苏·梅迪西上台。

他在任内继续采取高压政策,但同时大力推动多项基建工程的施工,并且充分利用外资,于是在1969年至1973年间,巴西取得了年均12%以上的GDP增长速度,被称之为“巴西经济奇迹”。

1974年,埃内斯托·盖泽尔上台,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巴西经济也开始硬着陆,于是盖泽尔制定新的经济路线,强调经济的独立自主,并着手修复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关系,巴西国内的高压统治也因此松动。

1979年,若昂·菲格雷多接替盖泽尔,他于当年签署了大赦法,赦免了军政府时期的诸多政治犯。

进入80年代后冷战步入尾声,美国对拉美右翼政府的扶持力度开始削减,拉美民主化的浪潮因此到来,菲格雷多也公开表态巴西会成为“民主国家”。

1984年,趁着菲格雷多在美国做心脏手术期间,巴西国内爆发了大规模游行,要求进行民主选举。

1985年,巴西重启民主选举,坦克雷多·内维斯带领的巴西民主运动党在大选中获得胜利,菲格雷多黯然离开政治舞台。

巴西长达21年的军事独裁统治就此落下帷幕。

时间来到2011年11月,巴西政府开始对军政府时期犯下的反人权罪行进行调查。

时任巴西总统的罗塞夫在年轻时曾加入过左派游击队,后来因为一起劫富济贫的行动被军政府逮捕入狱。

多年以后,当罗塞夫成为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后,她开始推动成立“真相调查委员会”。

委员会访问了大量受害者、前军政府官员并调查了大批档案,试图让隐藏多年的反人权罪行公诸于众。

影片的故事最后收束于2014年,正是这一年的12月10日,真相调查委员会向罗塞夫总统提交了最后报告,历时三年的调查在这一刻终于落下帷幕。

此前,官方数据称有362人在独裁期间遭到谋杀或失踪,但报告重新指出,这一数据在434人。

同时,报告还指出了377名涉事侵害人,其中有196人仍在世,名单包括已故前总统和军事领导人。

但是,由于部分档案一直以来由军队保管,文官政府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办法获取完整的真相,再加上特赦法案的存在,因此许多案件的主犯至今仍然无法得到审判。

真相调查结束后的第二年,马塞洛·鲁本斯·派瓦的回忆录《我仍在此》得以出版,尽管将马塞洛父亲残忍杀害的主犯们无法得到法律制裁,但马塞洛仍力图通过重新揭露家庭创伤让人们铭记那段历史。

但是在巴西国内,人们对于军政府时期的评价仍然是两极分化的,一方面军政府的威权主义统治迫害人权,但另一方面,他们却领导了经济奇迹,许多仍然在世的前军政府成员辩称他们当时发动政变是为了不让国家陷入“赤化”的歧途,但是很显然,政变的结果也并没有让国家走向正轨。

随着发起真相调查的罗塞夫总统于2016年被弹劾下台,她的继任者米歇尔·特梅尔也于2019年因贪腐被捕,右翼分子博索纳罗开始登上巴西最高的政治舞台。

尽管在2022年的大选中,时任总统的博索纳罗败给了卢拉,但是双方的票选差非常之小。

博索纳罗的支持者们甚至在大选后冲击了议会和总统办公室。

由此可见,巴西国内左和右的分歧已经非常之大,社会的裂痕让这个国家的未来阴云密布。

如今的巴西贫富悬殊过大,犯罪率居高不下,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巴西仍会陷入左和右的撕扯之中,电影《我仍在此》的上映,并不意味着历史的盖棺定论,而是长期斗争的努力证明。

正如导演塞勒斯所言:“记忆是夺回历史解释权的武器。

”而关于记忆的战争,会一直持续下去。

 5 ) 情感真挚但略缺乏特色

电影开篇的的海滩带上飞过的直升机便透露了本片将将个人家庭与巴西的政治相关联,随后电影便转至家庭,小家庭在大环境下所遭受的故事跃然纸上。

电影以马塞洛的母亲为线将整个家庭和国家政治相关联,通过消失的父亲展示军统政府对于个人的迫害,整部电影时间横穿40年从母亲的中年一直到老年,同时缅怀了被政治迫害的父亲,情感真挚。

总体电影给我带来的感受偏相于去年的《利益区间》不过视角从加害者变为了被害者,胶片质感的画面赋予了电影一种年代感,而照片,录像等桥段也将足以展示家人们对于父亲的缅怀个人评分:7.0分,总体无功无过的电影,情感真挚但略缺乏特色,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特色。

 6 ) 我们不要悲伤 我们要大笑

镜头语言特别棒,特别喜欢。

整个片子的基调是平静的,几乎没有情绪失控和大规模打斗的场面,但给人的感觉是强烈和无比真实的。

尤其是尤妮斯被长时间监禁,高强压问讯回到家之后,我以为她会大哭一场。

但导演展现地很高级:在浴室用力清洗自己,然后转到女儿的视角看尤妮斯的背影。

全片她唯一明显表露自己情绪的场面是她发现那只爸爸答应收养的狗狗被车压死时,她快速冲到一直监视她们一家人的那辆车跟前,用力敲窗,让他们滚蛋。

(这里的镜头语言尤其好,观众看到狗狗死了之后,也大概率能猜到鲁内斯已经不回再回来了)她从一开始就显现出坚韧的品质。

表面平静地接受丈夫的死亡,尸首下落不明。

平静地宣布一家搬到圣保罗。

平静地告诉家人,她要返回大学学习。

因为她从一开始就知道,家里有律师,是很棒的。

她做到了!

尤妮斯女士到尤妮斯律师的称呼转变,就是最好的注脚。

但命运好残酷啊,那么活泼爱动的男孩最后坐上了轮椅。

一切都完成之后,尤妮斯也得了阿兹海默症。

(最后她在电视前听到丈夫的名字和当时的事件,依然眼神凌冽)好喜欢好喜欢。

 7 ) 看到一种相似性

电影一开场,几乎被里约热内卢迷住了,面朝大海的大房子,海边度假似的生活,借着大女儿维拉的摄像机看出去是热闹多彩的街道和人们潮气蓬勃的生活,特别是尤尼丝一家简直是梦想中的岁月静好中产阶级家庭模样,一个事业成功的温文尔雅的男人和一个把家打理得优雅舒适的高知家庭主妇,夫妻相爱孩子可爱。

电影有两个转折,第一个是维拉和同阶层的朋友们聚会后开开心心的回家路上被军警拦下来搜查恐怖分子,多彩和浪漫完全被惊恐代替,特别是通缉令上模糊的罪犯头像故意看起来和那群年轻人非常相像更强化了观众内心的震撼。

但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背景交代,马上镜头又回归日常高朋满座孩子有美好前程的日子,虽然观众已经隐隐看到转折的蛛丝马迹。

后半部鲁本斯被捕后的镜头也非常分化,一边是黑暗冷酷的军政府镜头,一边是无可挑剔的女主坚强应对的镜头,压倒一切的邪恶力量和个人在这种压力下依然展现美好人性的对比。

这是观看性非常强的处理方法,但可能也是太过容易的。

我以前看过阿根廷军政府统治期间的电影和书,看到把人扔进海里这一段有一种“南美传统”的感受,又或者所有的类似国家都有一种传统感和相思感。

包括电影后半部分巴西重回民主制度后非常美好的画面,感觉有点复杂,突然理解了岁月静好群体的存在,电影里一家人要不是发生突变,要不是离政治那么近,不管从哪方面来看都可以说是过着超出全球普通中产阶级生活的家庭,主要还是由他们的经济决定着生活状态,而知识分子身份又可以在地位上得到满足。

包括在军政府期间和现在不是那么完美的民主时期,包括现在很多经济高速发展的地方,也很像南美一些军政府统治时期的国家因为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仍然是漂亮的,大多数人看起来也开开心心。

电影一开始介绍了一些极端左翼的恐怖主义方式,我也不知道那些国家,共同存在极左和极右基础的情况是不是妨碍了他们现在的发展

 8 ) 一把温情小刀

镜头随尤妮丝,在大海中漂浮着、晃动着,一家直升机掠过从女主尤妮丝派瓦的视角讲述整个故事,影片第一部分的家庭生活是幸福的欢乐的,视听也随之律动着,手持的晃动,快速的剪辑,还有各摇滚、迷影、爵士等各种流行文化元素,但导演一直在提醒我们危机时刻潜伏着:马塞罗过马路时一架大车贴面呼啸而过、尤妮丝夫妇快亲上时被电话打断、大姐与朋友们被警察无罪暴力执法……直到父亲被抓走,影片第二部分开始,导演在整体叙事着重展现家中人物的情感变化,让影片整体充满丰盈的情感,从第一部分的大喜走向第二部分的大悲,再到第三部分,用一种淡淡的白描手法略过一家人现今的生活,沧海桑田。

影片浑然一体,情感力量爆棚,是一把温情的小刀

 9 ) 登顶口碑第一,这部年度票房冠军值得吹爆!

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有一部巴西电影成功摘得最佳国际影片奖项。

一时之间,街头民众的欢呼声穿透电视直播,将这场颁奖礼转化为集体记忆的狂欢。

因为这部影片不仅终结了巴西电影在奥斯卡奖项上的零纪录,更成为刺破历史沉默的投枪。

今天就来聊聊它。

我仍在此Ainda estou aqui导演: 沃尔特·塞勒斯编剧: 穆里洛·豪瑟 / 海托尔·洛雷加主演: 费尔南达·托里斯 / 费尔南达·蒙特内格罗 / 赛尔顿·梅罗玛乔丽·伊斯恬诺 / 路易莎·科索夫斯基类型: 剧情 / 传记 / 历史制片国家/地区: 巴西 / 法国语言: 葡萄牙语上映日期: 2024-09-01(威尼斯电影节)片长: 136分钟

这部电影是巴西2024年的票房冠军。

豆瓣评分8.0,是上周口碑榜第一的新片。

这部电影以1970年代巴西军政府统治为背景,通过尤妮丝·派瓦一家的破碎与重生,编织出一部关于记忆、抗争与尊严的女性史诗。

导演沃尔特·塞勒斯用克制的镜头语言,将独裁时代的白色恐怖与女性的坚韧抗争编织成一首血色晨曲,在历史的褶皱中展开对记忆、抗争与尊严的终极叩问。

1964年至1985年,巴西军政府统治的21年里,至少有434人被强制失踪,超过15000人遭受政治迫害。

影片开篇以莱伯伦海滩的阳光与家庭录像机的欢笑铺陈出中产阶级的温馨日常。

建筑师鲁本斯与妻子尤妮丝育有五个孩子,长女即将赴英留学,孩子们在沙滩上追逐,家庭相册记录着每一个幸福瞬间。

然而,这份平静在1971年被打破——便衣军警以"政治审查"为由闯入家中,将鲁本斯秘密逮捕,随后尤妮丝与次女也被单独监禁。

在昏暗的牢房中,尤妮丝遭受心理折磨,审讯者试图逼迫她指控左翼人士,但她始终未屈服。

释放后,她从朋友口中得知丈夫已遭秘密处决,但军政府否认一切,丈夫成为"被消失者"。

面对家庭的崩塌,尤妮丝选择用微笑掩盖破碎。

她辞退女佣、搬家度日,却从未停止寻找丈夫的真相。

当军警监视她的生活时,她以优雅的礼仪课教育孩子:"微笑是抵抗恐惧的武器。

"

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她强忍泪水与邻居寒暄,颤抖的微笑成为无声的控诉。

她重回校园学习法律,转型为大学教授,公开讲述军政府的罪行。

26年后,她终于获得丈夫的死亡证明——一纸冰冷的文件,却成为刺破谎言的利刃。

在记者的镜头前,她高举这份文件微笑:"这不仅是死亡的证明,更是存在的证明。

"影片通过三次时间跳跃构建记忆的考古现场,交织叙事:1970年代的家庭黄金时代与暴力降临的瞬间形成强烈对比,导演用暖色调记录派瓦家的欢笑,随后以冷色调的审讯室镜头撕开表象;

1996年,尤妮丝成为人权律师,为失踪者家属发声,她整理家庭相册,在照片背面写下注释,将私人记忆转化为对抗官方叙事的武器;

2014年,老年尤妮丝患阿尔茨海默症,却在新闻播报军政府迫害名单时,瞬间辨认出丈夫的名字。

庭院里孙辈的欢笑掩盖了历史的回声,而她的坚持让记忆在遗忘中重新生长。

导演塞勒斯用家庭相册般的质感重构历史。

开篇的暖色调记录着派瓦家的黄金时代,随着军警的闯入,画面逐渐被冷色调浸染。

当尤妮丝最终拿到死亡证明时,那张薄纸在暖光中泛着金属光泽,成为刺破谎言的利刃。

这种冷暖交替的视觉叙事,将个人命运与历史创伤编织成同一张织锦。

尤妮丝的抗争始于餐桌上的礼仪课。

在被军警监视的日常里,她教女儿如何用刀叉切割牛排,如何在微笑中隐藏泪水。

这种日常化的抵抗比任何街头抗议都更具颠覆性。

当流浪狗被汽车撞死,她愤怒敲击军警车窗的场景,成为全片情绪的至高点——这是被压抑的尊严在日常裂缝中迸发的火星。

老年尤妮丝坐在轮椅上,庭院里孙辈的欢笑声中已听不到历史的回响。

与此同时,巴西政坛正在上演历史的倒影——前总统博索纳罗对军政府统治的美化,恰似对集体记忆的系统性删除。

影片在此时上映,恰如其分地成为对抗遗忘的警钟。

尤妮丝的孩子们在家庭聚会中谈论着琐碎日常,那段残酷岁月已被岁月的积尘掩盖。

这种代际遗忘既是时间的必然,也是记忆政治的隐忧。

当历史的见证者逐渐凋零,谁来为那些无名的失踪者作证?

影片用诗意的镜头给出了答案:记忆本身便是最锋利的武器,它能在历史的褶皱中生长出抵抗的根系。

《我仍在此》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女性电影”,却完成了对女性抗争美学的终极书写。

尤妮丝从未高呼口号,却用二十年的坚持将个人悲痛转化为公共真相;她从未与强权正面对抗,却用日常的优雅瓦解了暴力的威权。

当她在镜头前高举死亡证明时,那张纸不仅是丈夫的死亡证明,更是独裁政权的罪状清单。

在遗忘成为时代症候的今天,这部电影提醒我们:真正的抵抗不是呐喊,而是记住;最有力的武器不是刀枪,而是记忆。

即使历史试图将个体碾为尘埃,记忆仍能在裂缝中生长出抵抗的根系,将沉默转化为永恒的回声。

*本文作者:浅浅

 10 ) 酱香型的女性传记电影

这是一部酱香型的女性传记电影。

进入主叙事的节奏温和有力,沉浸其中后便能感受到,自己仿佛与创作者心绪递进的过程同频共振。

电影用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长,风轻云淡地展开了一幅多子女、多友邻的家庭生活的温馨图景,对情境的渲染颇有油画般的涂抹感,放映机画面的强势插入,在有意增加叙事的客观性。

直到电影中段,家庭的异变才沿着母亲的内聚焦视角展开,作为顶梁柱的父亲因政治立场问题被秘密带走并处决,这一事件位于电影主线的暗面,流散出来的信息量十分零星。

而母亲才是被电影注视着的核心人物。

她的性情与面庞浑然一体,如大山一般坚毅而沉默,她消化并扛下了一切打击,为五个子女撑起荫蔽。

虽然母亲的隐忍反应稀释了全片在表面上的戏剧性,但电影通过大量细致的侧面描写,将痛苦彻底内化成了人物的一部分,让人物的内在走向可感可信。

虽然母亲的创伤并未全然向镜头展示出来,虽然她在二十五年间致力成为人权律师的岁月被一笔带过,但观众却能似乎看得到她背过身去细嚼慢咽创伤的漫长过程,也看得到她为家人正名、让灵魂安息的不屈的决意。

母亲悄然按下丈夫死亡的消息,让全家面对采访镜头微笑,而时隔二十五年,她拿到政府开具的丈夫的死亡证明,不由自主地露出胜利的微笑时,这个值得敬爱的母亲形象一以贯之地立住了,感慰人心的力量也充分散发了出来。

《我仍在此》短评

稀碎,拍的一截一截的,像春晚小品回家吃饺子一样的公式模板电影,并不是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就一定好看,摄影表演美术都不错,但节奏 情绪都不行,三流导演

9分钟前
  • paperman
  • 较差

去年在威尼斯看的,比较符合标准和范式的政见剧情片。

14分钟前
  • Sid
  • 还行

宣传是女性成长议题,但实际上对这种对于所有关于女性成长平淡叙事。完全没有描写主人公的变化和成长。整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是白人,最后的落点是反军国独裁的,很合理能在奥斯卡拿奖。(看了一下导演果然是男的)

16分钟前
  • 羚羊
  • 较差

8th PYIFF# 基于历史自觉的写作,却完全是老旧套路的年代剧的再现:政治背景-家庭单元-个人意志的权衡与博弈。几乎是对原始素材的最为平庸的简单戏剧化加工,情节发展的每一步进程都是可预料的、拖沓的处理,没有任何破碎和重建的余地。

19分钟前
  • 失止怅失
  • 较差

【巴西】我仍在此,尽我所能地守护着这个家的每个人;我仍在此,见证与纪录着曾经发生的历史。当整个故事在私人层面已经与创作者们保有紧密的联系,大家一致在影像诠释的时候,选用更激情与昂扬的视角进入这段家庭史。从溢出的幸福与关爱,从经历的伤害与时间面前的不曾走远。虽然偶尔会觉得电影在视角上摇摆——时而顾及时政讯息,时而回归传记故事,时而只是给演员本身的聚焦;但当感知这个故事在今天或者在别的语境下的意义,仍然尤为尊重它。Fernanda Montenegro登场的时候,她只用眼神就完成了这个故事所有想要的讲述,甚至不经意把女儿前面的演绎风头全部盖过;真的厉害。

23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大型柯达超8广告片

24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还行

不做烂大街的煽情和刻意控诉,质感珍贵的同时确实也让我这种普通观众少了震撼感,结尾几分钟的真实照片比全片力道还来得猛。

26分钟前
  • LawRachel
  • 还行

巴西经济奇迹发生于1968年-1973年,军政府执政时期是1964年-1985年,执政早期发生的经济奇迹与“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无关系,这同时也是它短暂辉煌之后快速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片中的鲁本斯一家绝对属于当时巴西上层阶级家庭,恐怕本片对本土普通观众来说代入感有限。但女主演得太好了。

28分钟前
  • 貓小三的意思其實是如果先生
  • 推荐

导演拍了部中式感情套路的大俗片。形式表达上的手法单调且普遍,内容上处理就更为无聊,由大量低级煽情戏码与无关痛痒的时刻(流行乐、单纯家庭幸福等)拼接而成,酷刑情节的叙事与照片母题的运用真的很平庸,“25年后”与2014时间段的“结局”处理也相当刻意的抒情与拖沓,乍看其实全是电影套路,而最为让我愤怒的是这还是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而成,用这部俗套的电影成品加害了其人生伤痕。

33分钟前
  • 电影胜于她
  • 较差

前面这个家庭有多温馨欢乐,后面的支离破碎就有多令人心碎。不同时间在同一个餐厅的聚餐,只是后一次比上次少了两个人,只有母亲心里知道孩子们已经与他们的父亲从此天各一方。毫无人权的军事独裁像对这个家抽去了一半灵魂一般,在周围一群群欢快的家庭的称托下显得如此落魄。仅剩的另一半是母亲的强颜欢笑和坚强镇定支撑着这个家。结尾其实有点冗长了,以妻子笑着领取丈夫死亡证明收尾然后跳转到致敬或许更好。(7.8)

35分钟前
  • Decadent
  • 推荐

@PYIFF 2024 情绪的写法远不如在路上和中央车站,对于社会意识与历史的写法塞勒斯选取了很平庸的路径,没有任何崩塌的余地。可以更有张力。

40分钟前
  • 较差

平淡又平庸的传记片,全靠女主的表演撑起来,剧情稀烂,节奏拖沓,什么都没表现出来,包括女主的抗争。搜了一下片中的巴西军人毒菜统治时期,只能说新世界的屁民们对白色恐怖是什么还真是完全没搞明白,或者说在诸多值得纪念的民主化进程中这都算最不值一提的时刻。片中里约热内卢军营的所谓酷刑比起西冰库大酒店都望尘莫及,更别提某些北方寒流吹过的地方,例如南边邻居的S-21。并非指这种历史不配纪念,只是如果非要叙述抗争,那肯定有更好的方法讲一个更有专注度的故事。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如果只是刻画女主坚强独立的人格和伟大的母性光辉那本可以成为一部好片,非要把一个好故事置于一个具有现实问题又不具有那么强的现实影响的历史进程中,附会于一个白色恐怖下中产家庭失去男性的背景,更显得全片完全没有核心内容,她的抗争也被一笔带过。

44分钟前
  • door長
  • 较差

Forced disappearance is one of the cruelest acts, because you kill one person but condemn all the others to eternal psychological torture. It's the real terrorism. Without compensating the families, and most importantly, clarifying and judging all crimes committed during the dictatorship, they will continue to be committed with impunity. #KeepFighting #KeepSmiling

47分钟前
  • 寇国威
  • 力荐

一个人物传记,我一条新闻的时间就能看完,非浪费我两个小时。。。。片子里女性凸点和漏点的意义在哪?他们那边人就喜欢那样?看到最后我好不容易分清了家里有几个孩子谁是谁,然后成年人又全都换了演员,一大家子这啥呀。

51分钟前
  • 卡卡一卡卡
  • 较差

比较平庸的佳作,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系列。

56分钟前
  • 未卜
  • 还行

平平无奇

59分钟前
  • Léon张
  • 较差

TIFF24#16|讲一个女性如何面对”丈夫突然被带走”,一个家庭如何疗愈历史伤痛的记忆。开篇创造了一些很美丽的影像让故事的急转直下令人心碎,中段却沦为了冗长的流水账,直到结尾“丧事喜办”才再一次找回开头的准确和深刻。

1小时前
  • montage
  • 推荐

可能因为是由小儿子的回忆录改编,关于母亲如何抗争的呈现其实比较少,因此让影片后半段(一家人搬去圣保罗后到拿到死亡证明时)的部分显得较为薄弱,稍微有些可惜。尤妮斯很强大,她的每一套穿搭都很fit很利落有气度,印象深刻。

1小时前
  • Ceremony
  • 推荐

5最大的问题是“设计感”。主题先行的电影,为了拍好政治题材和传记题材,导演落入了束手束脚、自我设限的窠臼。对于“集权主义力量”的刻画过于简单,像往湖面投入一枚导弹般突然。无影无踪却又硕大无朋的阴云被刻画得如此简单可触——弱化感官,而强化功能。后续也延续着这一基调——段落的安排总以功能性为先。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五个孩子虽然各有特色,但都被完好地安放在了各自的功能属性下,却失去了“自我”。孩子们和宠物狗的举动和反应都被完好地限制在某个“局限”中,似乎没有受到丝毫扰动。(游泳的段落是自然的,平静后隐隐的不安。)(重点在“对抗”和“记忆”,但二者其实都没有说好)

1小时前
  • 阿屁
  • 较差

missded opportunities 。主演演技太好了好可惜。军政府主题的话这电影拍得实在乏善可陈,这个故事有意思的人当然是母亲,她遭遇变故后的故事才是out of ordinary的地方,这么好的演员导演却无法让她闪光太可惜了,我最感兴趣的当然是她如何pulled herself together边养孩子边争取正义,导演将那部分整个略过我真是扶额

1小时前
  • 豆丁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