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索
Tommaso
导演:阿贝尔·费拉拉
主演:Cristina Chiriac,威廉·达福,Anna Ferrara,Stella Mastrantonio,Lorenzo Piazzoni,Alessandro Prato,Alessandra Scarci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英国,美国,希腊语言:英语,意大利语,俄语年份:2019
简介:影片由阿贝尔·费拉拉自编自导,该片曾入围2019年戛纳电影节参展作品。故事讲述了一位美国艺术家和他年轻的欧洲妻子尼基以及他们3岁的女儿迪迪生活在罗马的故事。详细 >
豆瓣一群SB学生年纪轻轻就跟费拉拉达福一样更年期睾酮分泌失调了
#BD 1080p(8.4/10)已经足够迷人,始终由外部视角审视逐渐迷失的内部,不断向内探索与抽象。待补西伯利亚
老夫嫩妻,生活难免不协调。时而穿插艺术形体舞蹈课和参加戒酒会的片段,时而交织现实与想象,却回天乏力,boring。
像是在往意识的更深处的探索,可惜最后男主情绪慢慢铺开浓烈到最高处时,实的太实,锋利没了悬念。生活中经常有很多知觉会“突然”冒出来,这部电影就是在捕捉这些“突然”背后的动机。电影里不少潜意识和实际相互穿插呈现,互为动机,步步发展,终至崩溃失控。威廉达福版的《男人四十》,个人岁月里,中年是责任对男人最约束的一段时间,欲望该如何取舍?责任和欲望某种关联上看是相斥的,责任是克制,欲望是释放。但表现在托马索身上,过于的去强调或者是表现责任的背后是一种内生的欲望在滋生。人性的崩溃直接导致了对神性的怀疑。
真是醉了
这.......也不知道讲了个啥
幻觉把最后一点残留下来死寂感给撕毁、重新装配,所以你能否意识到何时开始游走于虚实.-费拉拉用一种错误的投向(来自双重世界的诱导)逐步地引导我们走入这种闭塞的
虽然有点装但是一点也不令人讨厌而且还很有趣!确实非常personal,可又能引起共鸣,感情压抑和爆发都丝丝入扣在台词和影像的相辅相成里。穿插的videotape、创作碎片、想象片段还需放在一个更大的文本里
压抑感营造的好好,但是故弄玄虚的桥段我不买账
Ferrara being Bellocchio being Ferrara / I don't love you(如果手一抖甚至会给五星…)// 20241012 + 可能还是帕索里尼后最爱的一部费拉拉
无甚意义的自我指涉
迷人的点在于非常真实的可以触碰的痛苦,虽然是一个自诩基督的中年男子。但tommaso在找寻出路的时候那种无力和毫无作用的努力,让整个剧更加偏执而非relatable。这其中对于哲学的思考并非开放的而是固步自封的,但又或许人人都会在人生中有一个tommaso阶段的自我解读。所以抛开内容理解不提导演在表达想要表达的程度上非常精细
若是意识能混乱到这种程度是否也算是一种解脱?因为这在某程度上意味着你失去了自我。所以,我要问的是,失去自我是否也是一件好事?这是否算得上一种解脱?另外,如果我想有意识地去彻底迷失自我,进而丧失自我,我应该怎么做?
230703 【B】调整下状态这次完整看完。主题的普遍从不影响费拉拉的发挥,希望费拉拉再多拍点。将日常生活视为一场恒久的关于肉体和精神的练习,正是因为存在源源不断的来自外部的消耗,因此需要不间断的练习以此恢复内在的能量,维持两者的平衡即是维持自身的和谐的统一;逐渐形成的失控以及随之产生的焦虑情绪意味着像这样的尝试并无可能按照预期组织绝对的平衡和统一,我们总是跟在事情发生之后再试着重新建构某种调和性的秩序。这种练习可以理解为一种对于内在的关注和探索,沉浸于感受中去体悟随时间积累下来的生活经历,把它们变成属于你自己拥有的一部分,把它们变成一种思考或是变成一段故事,而从[托马索]这片苦涩且坚实的现实土壤中诞生的是一片名为[西伯利亚]的连通精神世界的荒芜之地。
我感觉你在逗我
費拉拉太對我味。男主陪同互助會女性走回家段落的戲先是攝背面,再反打到正面的鏡頭有趣極了,從窺視低視角一鏡游移至慣例的運鏡。
看这个电影真的像做了一场大梦,半生活流半意识流,真实与意识越来越难以区分,最后还两度(瞎tm)戏仿基督最后的诱惑,简直笑疯。personally还挺喜欢,但也不会推荐给别人看,哈哈
4.5/5!!!达福在片中创作的电影就是《西伯利亚》啊
7.9 紫色的东西
年度最佳系列,最近看了十几部电影终于看到一部五星水准的片子了。剧情的第一层是导演的自传,西伯利亚的创作过程;第二层是由妻子出轨引发的对婚恋关系中尺度与分寸的思考,再由此入手对自我的剖析。视觉上,不经意的视角与形式转换也很有意思,总体来说比西伯利亚要好,要更丰满扎实,也比洪尚秀最近几部要好。这去年戛纳怎么选片的,去年主竞赛水货那么多,好意思让这片子去次级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