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写这个影评一定会被批。
首先,代孕不合法已经变了。
现在禁止代孕条款被删了。
那么,说什么代孕不合法的可以歇一下了。
而且就算在中国代孕不合法的时候,中国夫妇也可以去代孕合法的国家生育。
没什么问题,存在即合理。
第二,李妍真的像个绿茶婊。
既然说了孩子是商品。
那么她的所有行为在我看来都是违背商业契约精神的,别告诉我她最后走了,她不走这个三儿就太明显了?
实际上最终夫妻二人的分离和李妍没有关系么?
我觉得阴谋论来讲她可以几年或者几个月之后回来,女主人已经走了,男主人抱着孩子焦头烂额,她又表明了自己纯洁人设不塌,又可以和男主人天长地久。
呵呵呵呵。
第三,对于方韵,真是实惨。
首先是习惯性流产有个外边光鲜亮丽内里自私自利的老公。
不顾她的情况想要孩子。
第二有一对儿想要孩子还想要孩子他妈的公公婆婆,别说,她公婆还真是不在乎她怎么想的。
孩子有奶就是娘。
哭了就哭了,习惯就好了。
并不是不爱,公婆跳出来哎呀,给李妍吧,孩子怎么怎么样了。
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她也是人。
更可怕的是一堆人还在说她不配当妈妈,她不配当妈妈为什么会领养孤儿,都说因为当了妈就懂了,因为当妈的不会舍得孩子的,所以李妍没错?
这个和那些说着父母不会害你却一厢情愿的独裁父母多像。
亲情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性产物,亲子关系才是血缘产物。
现在所有人都在剥夺女主人产生亲情的环境,然后跳出来职责女主人自私。
道德绑架真可怕。
别说这是天性,日本有的是把亲生孩子饿死的女人。
所以不要骗自己了好么。
第三,男主人,这就是个渣,精神出轨,大男子主义。
呵呵呵呵,没啥好说的。
最后再说点别的,这个电影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代孕还是要去国外找靠谱的机构,哪怕因为人权自由孕妈可能会因为一时想法去堕胎,但是后期绝对不会像电影里一样这么麻烦。
刚出生的孩子会认人吗?!
怎么我两次住院看见十几个新生儿,谁抱都不哭呢?!
如果哭也是因为渴了饿了拉了尿了或者抱的不舒服,跟谁抱一点关系也没有!
孩子真能这么敏感,月嫂这个职业就不用存在了,再说正常的母亲生完孩子要坐月子的,不都得别人照看孩子吗,孩子要是只能生母来抱,那产妇不都要累出病来了,编剧和导演脑残吧,一点生活常识都没有,就会误导人
文/一只旅行的猫图/电影《母语》前段时间,因为郑爽代孕的话题,在娱乐圈掀起一场幡然大波。
明星本人的是非过错,网上已经有了太多的讨论,我在此便不再多说。
本文在此想讨论一下关于代孕的这个话题。
代孕,这在国内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法律明文规定:代孕是违法的。
因此这个话题也就显得非常晦涩。
但是有一部电影,却以此为切入点,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成了一部电影——《母语》,一个关于代孕的故事。
这部电影的表达非常平静,它把一个高知家庭为什么知法犯法一步步推开陈述开来:为什么会选择代孕?
代孕过程中会遇到的那些尴尬?
以及代孕对于家庭会产生哪些影响?
昨天,我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来看这部电影。
今天我思索了一天,到底要从什么角度来剖析它呢?
最终,我决定从这几方面来剖析一下。
一、人生价值上:新生命的到来,到底是让一个家庭完整了,还是破碎了?
这部电影中出场的人物,前前后后不超过10个,主要的故事,集中在三个人身上。
高知识高收入的夫妻张磬和方韵,以及女大学生,也就是代孕妈妈李妍。
丈夫张磬是一位生物学家,而妻子方韵是一位记者,两人都做着体面的工作,拿着高额的收入,住着两层的大别墅,家里甚至还有私人泳池。
两人已经结婚多年,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
妻子方韵年龄已经大了,而且工作更加繁忙,身体和工作的两重原因,导致两人一直无法将生孩子这件事情提上日程。
而在丈夫张磬的心目中,其实一直非常想要一个孩子,有孩子的家庭在他看来才是完整的。
特别是看到朋友家的小孩,他的眼里更是流露出抑制不住的渴望。
所以他便想到了代孕这个方法,没想到妻子竟然一口答应了。
方韵说:只要是我们的孩子,我没有问题!
因为在方韵的心目中,其实也很想给张磬生一个孩子。
因为她也很清楚张磬对于孩子的渴望,她也很想家庭里能有孩子的笑声。
总之,夫妻两人代孕的初衷,都是为了家庭更加完整。
现实状况受限,无奈只得想到代孕这条路。
可是,他们的初衷,却在代孕的过程中,慢慢变得失控。
人都是感情的动物,女大学生李妍虽然是他们用合同签来的代孕妈妈,可是在十几个月相处的过程中,与这个家的关系慢慢发生着不可思议的变化。
前面的工作很顺利,李妍很快怀孕了,肚子里面有了方韵和张磬的孩子。
方韵仍旧忙于工作,照顾李妍的任务便更多地落在了张磬的身上。
孤男寡女独处一室,况且女方怀着男方的孩子,李妍又是个体贴细心的人,会为张磬做好热乎乎的饭菜,会帮他放好洗澡水,张磬每次出门上班都会和李妍告别…二人的状态宛如夫妻一般。
两人的内心也都体会到了对彼此感情的变化,只是谁也没有越雷池一步。
尽管妻子方韵也意识到丈夫和代孕妈妈之间的细微变化,但是为了孩子她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随着孩子的出生,三人之间这种微妙的关系被打破。
李妍可以把自己对于张磬的感情深深隐忍在心底,但是对于自己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孩子,她却无法隐忍住自己作为妈妈对于孩子的十指连心之感。
孩子哭了,孩子饿了,孩子笑了,孩子睡了…都一点点地牵动着她的心。
而随着孩子的出生,方韵对于丈夫与李妍这种这种隐晦的感情,再也没有办法说服自己视而不见。
她开始从心底里觉得,自己才像是这个家的外人,李妍和张磬,才更像是夫妻。
尽管生下的孩子,与自己有着基因上的连接,但是自己没有体验过十月怀胎的辛苦,这个孩子无论如何也许自己无法亲近起来。
本来是想着孩子的到来,能使这个家庭变得完整,谁知道一切事与愿违。
孩子不亲,与丈夫的感情也生变,原本还算和谐恩爱的夫妻二人,注定要分道扬镳。
二、情感连接上:究竟母女之间的情感连接,是因为基因,还是因为血缘?
剧中有一幕一针见血地戳穿了这个矛盾点。
李妍肚子慢慢地大了起来,方韵来到李妍的房间,想要给腹中的孩子做胎教。
方韵说:我看到网上说,七八个月的孩子,已经能辨别妈妈的声音了!
李妍听到这里说:好的,那我抽时间给她多讲讲故事。
方韵此时很尴尬地回答:不是的,我的意思是,我抽时间和她讲故事。
所以,矛盾点就在于:谁才是孩子的真正母亲呢?
是提供了基因的方韵,还是历经十月怀胎,与孩子有着血缘关系的李妍呢?
一开始的时候,李妍也很坚定地认为:方韵是孩子的母亲,自己与这个孩子之间的连接,不过是一纸合同而已。
所以一开始李妍还对张磬说:你们俩的基因好,生出来的孩子一定漂亮。
可是随着月份越来越大,肚子越来越大,特别是这个小生命开始在李妍的腹中蠕动,翻滚,能感受到胎动的时候,李妍做母亲的感受才越来越强烈。
她越来越觉得,腹中的孩子是她自己的,她就是孩子的母亲,她与孩子同呼吸共命运。
所以当产期越来越临近的时候,李妍的心理越来越忐忑。
张磬与李妍长时间的相处之中,也能感受到李妍的这种心理的变化与忧虑,为了安慰李妍,她对李妍说: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你就是她的母亲。
李妍也因为有了张磬的这句肯定,所以心底里也开始渴望,那份合同的有效期能无限延长,自己能一直留在这个家里,照顾着从自己腹中出生的孩子。
李妍对孩子,的确十分细心。
对于孩子的事情,她都事无巨细,喝水的杯子,喝奶的杯子,都要一一分清楚,还要依次消毒,看起来,就是亲生母亲对待孩子的样子。
相比之下,方韵对于孩子,虽然也有心想要尽妈妈的本分,但是无奈孩子怎么都不和她亲近。
她一抱孩子就一直哭,她想把孩子留在自己房间睡,但是孩子的哭闹声惹得丈夫、公婆都看不下去;她甚至想着要把自己身上的味道洗掉,换上李妍的衣服,孩子还是不与她亲近。
在没有任何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心目中,李妍才是她认定的母亲;尽管这个孩子体内的基因,有方韵的一半,但是孩子对方韵,没有半分母女之间的亲近。
所以,到底母女之间的情感连接,是源于基因,还是血缘血缘?
恐怕连作为生物学家的张磬,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三、事业与家庭:在工作与家庭中,如何平衡?
妻子与员工,哪个身份更重要方韵为什么与张磬结婚多年都没有生孩子呢?
因为方韵的工作。
方韵是一位事业女强人,一直忙于自己的工作,而且因为工作性质特殊,是记者,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外出采访,而且很多新闻现场都环境恶劣,不适合怀孕。
所以,一来二去,方韵的年龄渐渐大了,工作也丝毫没有轻松下来,渐渐地便不再适合生育了。
但是张磬对于孩子的渴望,方韵也十分清楚,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结婚这么多年都没有孩子,而且张磬和自己的感情也一直很好,所以这事在方韵心中其实是心怀愧疚的。
所以,当张磬惆怅着和她说:要不我们试试代孕吧?
方韵虽然那一瞬间愣了一下,但是还是很快回答说:只要是我们的孩子,我没问题!
从来没有生育过的方韵,以为只要是自己和张磬的基因组成的孩子,就没有问题。
不管过程怎么样,只要是自己的孩子,那就很好了!
而且,对于方韵来说,自己并不缺钱,事业有成,自己的年龄和工作,也确实不允许自己生孩子。
如果能用钱来解决掉这件事情,也的确是没有什么问题。
这样看来,方韵的想法,的确是看起来毫无逻辑漏洞,也确实是当下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其实对于方韵来说,家庭和事业,妻子与员工,是很难同时兼顾到的。
自己原本就是事业型的人,每次去到现场采访,去亲眼看到那些发生在一线的故事,别人觉得环境太艰苦,方韵却觉得特别有趣。
这点从丈夫张磬的口中我们就知道。
所以,想要让这样的事业女强人放弃事业,回到家庭,花上十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在家孕育孩子,对于方韵来说,是很难做出的割舍。
要不然,也不会耽误这么多年。
但是,说到底,这是方韵的错吗?
人各有追求,有人追求事业,有人追求家庭,不同的人生抉择而已。
但是,既然她已为人妻,其实就避免不了这样两难的局面。
说到底,女人既要家庭又要事业,是很难做到平衡的。
丈夫可以在创造伟大事业的同时,背后有个温馨坚固的家庭,妻子却很难在拓展事业的同时,背后有个幸福的家庭。
有句话说:工作与家庭,很难平衡,只有取舍。
方韵试图要做到平衡,事实告诉她,她做不到!
写在最后这部《母语》,虽然选取的话题注定会引起很大的争议,但是整部电影的表达却非常的平衡,没有一点点明面上的冲突。
但是正是这种平静下各人心中的暗流涌动,才让看完电影的观众们有一种久久难以释怀的愁闷。
推荐你抽出一个完整的时间段,找个安安静静的环境,好好感受一下这部电影,相信看完以后你对家庭、婚姻一定会有更多的思考。
作者:一只旅行的猫,用有限的精力,和你领略无限的人生。
更多精彩请点击关注。
写于 2012年10月14日 男女主角方中信和秦岚,曾经在《又见一帘幽梦》中分别饰演费云帆和绿萍,让我喜欢上他们。
影片来源于真实故事,是国内首部触及“代孕”这一敏感话题的文艺电影,透过故事探索了人性的复杂,男女情感的纠纷,血缘至亲的聚散,进一步引发人们对当代中国人性和伦理观念的思考。
影片中,夫妻各为工作奔波,年龄渐长却不想因为生孩子而羁绊事业,秦岚饰演的代孕妇走进他们的生活,并生下一个健康的女孩。
然而,事情并不像一开始所想的可以情钱两分,舍不断割还乱,我不喜欢那个找别人代孕的女人。
你没有亲自生下孩子,却想坐享其成,还逼孩子跟你亲,这怎么可能呢,孩子怎会跟一个陌生人亲,血缘这种东西,可以让孩子跟你像,有你的特质,但无法让孩子天生跟你亲,孩子喝着别人的奶水长大,有奶便是娘,作为记者的你可以客观地报道一切现象,却无法客观地操纵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代替不了的成为母亲的过程。
秦岚饰演的“代孕”母亲,经历了一个代孕、产子、骨肉分离的过程,她将母爱的流露和内心的矛盾演绎得十分生活化,让观众感受到她波澜不惊的表演下隐含的人物内心巨大的暗涌。
而男主角,最终也没有真正地成为父亲,更是失去了妻子,他是损失最惨重的人。
代孕,有多少不正常的人能接受呢,这种行为能只是高高兴兴地带来下一代,而没有其它“副作用”吗,我说不出让别人替我生孩子的好处,哪怕只有一点。
爱他,就亲自给他生个孩子,这才叫亲生。
《母语》是一部以代孕为主题的电影,讲述了大学生李妍被生活所迫,无奈下为张磬夫妇充当“代孕”母亲,最终与夫妻二人陷入情感纠葛的故事。
影片以真实事件为背景,通过代孕这一敏感社会话题,探讨了家庭、爱情、责任等众多议题。
在情节方面,《母语》的故事情节紧凑、扣人心弦。
电影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将李妍、张磬夫妇等人物内心的情感与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中,李妍作为代孕母亲的决定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疑虑和痛苦,让人感同身受。
在主题和基调方面,《母语》以母爱和家庭作为主题,通过代孕这一具有争议的社会现象,探讨了现代社会中家庭、爱情、责任等众多议题。
影片以真实事件为背景,让观众思考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展示了人类对于生命和爱的追求。
在表演和角色方面,演员们的表现可圈可点。
女主角李妍的扮演者以其精湛的演技,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完美地呈现出来,男主角张磬的扮演者则以其深情且坚定的演技展现了一个热爱家庭、为了家庭而付出一切的科学家形象。
其他配角也都十分出彩,为整部电影增色不少。
在制作设计方面,《母语》的配乐十分考究,旋律优美且契合电影的氛围,让人沉浸其中。
此外,电影的摄影和特效都非常出色,将每一个场景都拍摄得美轮美奂,令人惊叹。
总体来说,《母语》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通过母代孕这一主题,让观众对于家庭、爱情、责任等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虽然电影有些许不足之处,但其整体质量不容忽视。
这部电影让观众感受到了代孕背后的种种困境和纠葛,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在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影片所表达的情感所打动。
电影展现了家庭的力量、爱情的伟大以及责任的重要性。
特别是在李妍与张磬夫妇之间的情感纠葛中,电影呈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在李妍身上,观众可以看到一个弱小的女子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选择代孕的无奈与痛苦;而在张磬夫妇身上,则看到了为了实现自己的家庭梦想而不惜付出一切的坚定与执着。
正是这种情感交织,使得电影更加引人入胜。
此外,《母语》也展示了现代社会中家庭、爱情、责任等议题的复杂性。
在现实生活中,这些议题常常会引发各种矛盾与冲突。
而电影则通过代孕这一特殊角度,将这些问题放大并呈现给观众,从而引发人们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关注。
当然,《母语》并非完美无缺。
在情节处理和角色塑造方面,电影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情节有些许狗血之嫌,角色性格塑造有些单一化等。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影的艺术价值。
尽管如此,《母语》仍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它通过代孕这一社会现象,让观众深入思考了许多问题。
同时,演员们的精湛演技和电影的制作水准都为这部电影增色不少。
总而言之,《母语》是一部具有思考价值的电影,值得观众们给予关注与肯定。
虽然很多题材都有代孕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发生的不温不火,用一种很平淡的叙事风格讲述,让人更加深刻理智的去思考。
其实代孕是很严肃的事情,用丈夫与代母的出轨和家庭的破裂来结束,似乎有些戏剧和闹剧。
代孕,代替别人怀孕,也代替了别人的一段人生。
虽然最初的金钱交易,到最后变成了温情,没有了丈夫和代母之间的出轨,而是用一种亲情和温情来演绎,挺美好的结局。
但是这个故事让我深刻理解到的是有些作为一个人必须完成的事情,让别人代替的话,人生也会不完整。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类似的,出生、上学、考试、交往、结婚、生孩子、老去,只有真正经历过这一切的人生才是完整。
没有婚姻的人,在走到人生尽头时,是否会遗憾呢?
没有恋爱过的人,在走到人生尽头时,是否还会耿耿于怀自己没有真正恋爱过呢?
没有孩子的人,是否会完全不想要一个孩子呢?
我们不需要完美人生,我们需要完整人生。
可能现在还懵懂,可能现在还年轻,但当我们慢慢沉淀人生,慢慢会发现一些曾经那么坚持的道理,是多么的不可一击就粉碎。
如果非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进入婚姻后的夫妻就更像亲人,所以当代母怀孕后,和丈夫所发生的感情,或许更像婚后夫妻对待彼此的亲情,所以丈夫与代母的出轨和家庭的破裂烂剧情去死吧!!!
当我现在肚子里怀着宝宝的时候,看完这部电影,感触更加深刻。
结局不出所料,一个孩子出自三个人,显然这种三角关系无法稳定。
然而两个母亲各自抱着个孩子一左一右站在男的身边照相的画面还是觉得相当离谱...还有,女主人自己收养的孩子竟然都不考虑跟自己姓?
不过想想快十年前的电影有这种时代局限性也正常?
毕竟现在也只是在网络争论不休,而事实上现实中女性极力争取冠姓权的依旧是少数。
但还是忍不住想说艹,其实两个女性都是受害者。
代孕母亲自不必说,自己忍受生育的高风险还要在别人家里低人一等,最后还什么也没得到。
女主人看似身体上没受什么苦,可是一个不被婴儿接受的遗传学上的母亲心里的郁闷也是难以言喻的,何况,还每天看见代孕母亲和自己的丈夫有亲密接触。
只有男的最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一个孩子还能左拥右抱。
其实影片没有刻意描写代孕的违法性,反而里面的人对于代孕的态度轻描淡写得令人吃惊。
故事其实挺平淡的,但还是生发出了很多引人深思的点。
因为代孕,一个看似美满的家庭分崩离析,而这些感情是如此水到渠成,以至于我竟想不出如果他们不分开还能有什么结局。
势必走向末路的结局令人感到有一丝悲哀...所以个人以为明令禁止代孕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各自剪不断理还乱的伦理问题、情感问题都会涌现。
比如,代孕之后,谁才算是孩子的母亲,提供卵子的,还是提供子宫和母乳的?
影片中明显地表现出有奶便是娘,不过这一点我觉得有点戏剧化了,现实情况可能更加复杂。
究竟母爱是怎么生发出来的?
因为生物遗传,因为激素,还是更因为心灵上的沟通感应?
每天给胎儿讲故事,孩子就会记得母亲的声音。
我想这可能是电影标题的初衷,而那些温柔的絮语应该发源自油然而生的爱,而并非一些单纯出自理性层面的认知。
作为一个冷门敏感题材的小制作电影,《母语》篇幅很短,坦白讲虽然带有伦理梗,但导演和编剧讲述故事的方式比较平淡。
而它的优秀之处也恰恰得益于这份平淡。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很多人知道这部电影是来自发达的小视频,制作者用一些很吸睛的说辞,配上电影里一些似是而非的画面,把这部电影描述成一个好像很热闹的故事,但你真的打开这部91分钟的电影,才会发现它的内涵、它想表达的东西真的合理且丰富。
电影往往以事件为导向,这部也不例外,可贵的是这部戏的人物塑造也比较可圈可点。
渴望孩子的科学家丈夫和事业型记者妻子在中和了各自矛盾点后决定寻找代孕母亲,一个看似正常、实则尴尬的三角关系由此诞生。
代孕母亲的陪伴慰藉了男主人公感情上的缺失,事业型的妻子有所察觉却不动声色,而中规中矩的代孕妈妈也会在深夜时分望着镜中的孕肚露出坚定且略带凶狠的眼神。
没有疯狂的举动,平静、正常的外表下他们正在做着疯狂的事情,因为从孩子着床的那一刻起,一切便没有挽回的余地。
人类的繁衍究竟靠什么来维系?
妻子在目睹地震惨状、目睹代孕妈妈和丈夫之间的离别拥抱后不停地思索。
电影最后借妻子的口说出了这样的疑问,其实不说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我们需要爱,但究竟如何能够产生爱、怎样才能维系爱,如何平衡爱人与自我的关系,都是说不清楚的问题。
其实想想,生活中谁会把爱时时刻刻挂在脑海呢?
我们需要的无非是理解、包容、陪伴和体谅,然而碍于生活、更碍于流动的人心,这一切很多时候可望而不可即。
就像李妍整理好他们夫妻的卧室又重新搞乱、张磬离开家门还要透过玻璃窗向内回望…一些克制和默契,虽然是来自畸形的关系,但是人没办法预知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这是奇妙的地方。
那个离别的拥抱有爱情吗?
有,但更多的是对这万千情愫的不舍,没有情欲,只是一份充满感激的相伴相依。
故事的结局延续了这种风格,回归自己,找到自己,虽然各自分散,却无比圆满。
再说一句题外话,秦岚方中信真的很配,绿萍费云帆不失为一对好的邪教西皮。
当代中国,政治伦理褪去了道德伦理的外衣,政治意识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不断减弱;当今世界,价值多元化被普遍接受与认同,社会观念对个人生活的约束越来越小。
在一个主流价值观空洞,而多元价值受压制而无法成熟的地方,幼稚、激进和对立在人们的家国意识中滋长,孤立、分裂和疏离在人们的个人情感中蔓延。
所谓伦理道德问题,不能再以一般社会观念来考量,而要求从当事人的个人视角来理解。
二奶也好、第三者也好、代孕也好,首先是当事人个人的事情,然后才是社会的问题,沉淀反思之后才能进入道德的范畴。
先入为主的道德评判无异于一种偏见。
这部电影干净、诚实,但也无奈。
它非常明智地把所有情节局限在主人公那所宽敞、明亮、温暖甚至奢华的大房子里,完全在一个家庭里审视,对丈夫、妻子和代孕者三人进行观察。
这种审视、观察让观众得以更冷静理性宽容的思考代孕问题和其背后真正具有永恒和深层价值的伦理学问题。
这种与中国当今特定现实和喧嚣民意隔绝的做法既是本片的出彩点也不能不说是现实的无奈。
《母语》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
它选择代孕这个极富争议性的题材,片中的每个人都理性而有教养,画面表现得克制、含蓄甚至温暖阳光,导演努力淡化了容易引起争议的道德色彩,使观众能更严肃认真地对待核心问题。
丈夫和代孕者之间没有发生恶俗的桥段,妻子在一旁关注着,丈夫和代孕者之间的关系刺激着她女人敏感的神经,她还能竭力用理性克制着,但孩子与她的疏远,让她心如刀割、心力交瘁,嫉妒、失落让她彻底失去了抵抗力。
汶川地震中的那个孤儿成为了她自我救赎的方式。
男主角在关于代孕问题征求妻子意见时提出过一个问题:“你能承受这带来的后果吗?
”之后的发展证明妻子当时的回答是幼稚的,她因为工作不愿生孩子则更加幼稚的。
这幼稚的代价是巨大的,她和自己深爱的丈夫离婚了,和自己的亲生骨肉分离了。
也许她可以把自己的母爱倾注到收养的孩子身上,获得同事父母的认同,但骨肉分离的事实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深地刻进她的心。
她无法面对而选择逃避的那个亲身孩子,将成为她一生的痛。
很多人说导演在一个别墅里完成整部电影巴拉巴拉不好。
我看来能把整个故事完整的叙述,没有一点跳脱感,在这极简的空间,还没有那么多的演员,是很大的能力。
包括很多细节。
真的拍得很好!
感慨这感情呀,真的是可以培养的,一点也没错。
如果代孕妈妈没有走,女主人又离婚了,很大概率,代孕妈妈会和男主人在一起,这也是我希望的结果。
略跑题。
故事讲的是代孕,但我从这部电影里面看到的是,关于夫妻相处,男女分工的问题。
整部电影的精髓,就是光头说的,男女平等,是地位的平等,而不是行为上的平等。
现在很多人的婚姻出了问题,到底也是一样的,没有各司其职,很值得大家借鉴反思。
纯消耗时间,片中竟然有人跟我同名。。所有的场景都在一栋房子里拍的,情景剧啊。。
从一个小切入点讲述敏感题材的故事,没看懂导演的立场在哪。
原来是主旋律么?
一些失敗的細節設置,該是本片最大的硬傷。劇本真是不夠成熟,整個也就是一電視劇。
读后感。一定要有自己的孩子。
弱问:科技已经如此发达了吗?
国内少有的故事题材,但故事略显冗长没张力...
代孕生女
淡淡的一个故事 不算太坏~~~~
代孕的故事
题材不错
结局总让人觉得有点不对劲。我们看到的应该是删减版吧?不然怎么觉得后面怎么进展那么快???跟百度百科的介绍不一样啊~~
资产阶级在这方面要没点问题,岂不是太不公平了吗
张磬和方韵是一对常见两地分居的夫妇,虽然事业小有成就,生活优渥,但是二人始终膝下无子,此事不仅令张磬的父母分外焦急,也令这对喜欢孩子的夫妻忧心忡忡。在好友的建议下,他们决定请人代孕生子。经过几次见面,他们最终选择了美丽清秀的女孩李妍。李妍独自来京闯荡,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依旧保持着本性的善良。在张磬夫妇细心呵护下,李妍肚子里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在此期间,身为记者的方韵在地震灾区收养了一名少数民族孤儿。 两个小生命的命运发生着改变,张磬、方韵、李妍三人的内心情感也在悄悄变化……
寡淡……
神经。
挺好没弄懂为什么最后离婚
本来一直想让孩子找代孕。看完这个片我犹豫了。可是生孩子真的好辛苦的啊!!!!
你有见过床戏有男的一掌拍向一个安全套还有杜蕾斯的特写吗?你有听过夫妻在被窝里OOXX还会穿着完好的保暖睡衣吗?搞得我后半场每次看到两夫妻一躺床上我就吓尿了
假了点,人性挖掘不够··· 反正也不让上映,挺惨的。秦岚演技有提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