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看的还挺开心,毛茸茸的红熊猫造型也的确粉嫩可爱,越看越不是滋味,你要是青春尴尬叛逆呢,就别扯华裔的传统,你要是想讲华人传统呢,就别扯什么以熊猫当祖宗的莫名其妙故事。
两种主题尴尬的硬捏在一起,导演是多想纳一个投名状,把西白和舔狗们对华人的刻板印象发挥到极致。
主角小女孩在学校从表情到动作,从口音到思想与白人无异,回到家就被华人老妈压抑的没了自我,熊猫(还是“红”色哦)平时毛茸茸粉嫩可爱,一旦情绪失控就把小孩们吓得噤若寒蝉,孩子不听话,老妈变的熊猫就会对整个世界产生巨大的摧毁力,想说明啥?
中国人的温和有礼其实是一种假象,他们骨子里都是爆裂的熊猫?
一旦心愿不能达成就摧毁世界?
熊猫与女孩和解,还要留一条看起来滑稽的尾巴(小辫子?
),凡是华裔这边的造型,从姥姥到姨妈全都奇形怪状面目可憎,而傻白甜的白人牙箍小女孩宽容大度,遭遇友情背叛还帮朋友养电子宠物,韩裔的女孩除了跟风欧美没有别的台词,黑人女孩独善其身……我一向鲁钝看不出什么政治隐喻,但这卖爹卖的也实在过分了。
好,不说政治,那看评论说红色寓意着女孩的初潮,那么变成红色熊猫后被一帮孩子当成骑乘工具赚钱,混血的爆炸头男孩口口声声“我付了钱”,这么联想不觉得更恶心更肮脏吗?
又或者有说红熊猫代表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但妈妈释放出来的熊猫,除了给姥姥留下一记伤痕,除了把孩子们喜爱的世界摧毁,又哪里有体现出正面的自我力量?
所以熊猫出来溜了一圈,只为了说女性自我觉醒是破坏性的?
然后闹腾一大圈,从妈妈往前的前人都放弃了觉醒和自我,只有小女孩能与自我和解,又是从哪得来的启示呢?
以往迪士尼好歹都能自圆其说,从等着王子拯救的公主逐渐成长为独立勇敢,勇于担当的女性,《无敌破坏王》里更是深刻的描写了友谊与自我的微妙关系。
结果转了一圈到《青春变形记》,就剩下不伦不类了。
史上超萌 Beast 来了!
如果青春期的我有一个可以变成又萌又好rua的小熊猫的朋友不知道会不会笑醒,好喜欢女孩们的友谊,不管朋友发生了什么都依然爱她。
标题 Turning red 有情绪失控的意思,和 red panda 一语双关。
弹幕关于小熊猫和浣熊的讨论也一直没有停过,看看还有多少同学和我一样分不清这两种小可爱呢,先上对比图——
全身红褐色,圆脸,长相像猫又比猫肥大的是 red panda 小熊猫,作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很多大熊猫保护基地都有小熊猫的身影哦
全身灰棕色,尾巴还有黑白相间的环纹的是 raccoon 浣熊,最明显的特征是黑色眼斑,像戴了眼罩一样,被称为“蒙面大盗”。
《银河护卫队》里的暴躁火箭就是浣熊。
Mei 的朋友被吓到后问她你不会是 werewolf 狼人吧?
小熊猫双爪举起的站姿看起来萌萌哒,但实际上是它在受到惊吓会或感到危险时的应激反应,对小熊猫本猫来说已经吓到灵魂出窍了。
片中的小熊猫表面看是毛茸茸软乎乎的萌兽,实际上更像青春期懵懂莽撞渴望完成蜕变的隐喻吧——1 Today's honor student, tomorrow's UN Secretary General. The ancestors would be so proud.今天的优等生,明天的联合国秘书长,老祖宗们一定会为你骄傲的。
被迫完美的小孩拥有早早就被设定好的人生路线,被期盼从小一路优秀到大,成为父母和祖辈的骄傲,成为熟人口中“别人家的小孩”~2 You'll figure this out, Mei. Just be the calm, mature, adult you totally are. You got this.你能搞定的,美,你是个冷静、稳重的大人了,你能行的。
当我们鼓励别人你能做到、你能行的,可以说 You got this. 但如果是 You got that? 意思就变成你明白了吗?
figure sth/sb out 想明白、搞清楚,We're gonnafigurethisout. 我们会搞清楚怎么回事的。
3 I know how hard it is to keep the beast in.我知道压抑这头野兽有多难。
keep in 把某人或某物留在一个特定的空间里,Keep the kids in the house while I try to scare off this raccoon. 让孩子们呆在屋子里,我试着把这只浣熊吓跑还记得《美女与野兽》的英文标题吗?
Beauty and the Beast,这部影片我愿称之为“少女与萌兽”。
4 People have all kinds of sides to them, Mei, and some sides are messy. This side of you made me laugh.人有很多面的,美,有些方面会比较糟,但你的这一面让我开心。
常言道人无完人,No man is perfect. 接受他人和自己的许多面,尽可能展现好的一面,是人一辈子的修行课题吧。
5 The door will open only if we sing from our hearts.只有我们发自内心地歌唱门才会敞开
这个说法和中文里打开心门类似,真诚和真心才换得来成功,打开你的心门可以说 open thedoorsof yourheart. 6 I've been obsessed with my mom's approval my whole life. I couldn't risk losing it. But losing you guys is worse.我一辈子都在纠结于妈妈的认可,我不能冒险失去它,可我更不能失去你们。
obsessed 困扰的、着迷的,Why arepeopleso obsessedwithmoney? 人们为什么对金钱如此着迷?
7 I'm just so sick of being perfect. I'm never going to be good enough for her, or anyone.我只是厌倦了完美,对她和其他人来说我永远都不够好。
上一次听到说这话是在《魔法满屋》里,Mirabel“控诉”外婆 I'm not good enough for you,果然成长和理解是迪士尼永恒的主题be sick of 对...感到厌恶,I'msickofyour lies. 我受够了你的谎言。
8 I'm finally figuring out who I am. But I'm scared it will take me away from you.我终于明白了自己是谁,但我害怕这会把我从你身边带走
我们的孩子在“真实的自我”和“父母眼中的优秀乖仔”之间,到底隔了多少只小熊猫呢?
当孩子可以不再为别人(尤其是父母)眼中完美的人设辛苦隐藏真实的自己,当父母不再为想象中孩子的完美形象要求另一个独立生命体的时候,才是家与爱的本色吧。
9 Don't hold back, for anyone.不要为了任何人退缩
hold back 犹豫、退缩,Don't hold back, do whatever you want! 别退缩,去做你想做的事吧!
10 This is me!我就是我
我就是我,不需要谁来认可。
不圆满的人生也可以很美,不完美的人也同样值得被爱。
看到这句的时候我立马想到了非常非常喜欢的一首歌This Is Me
作为《马戏之王》的电影插曲,编曲和歌词都充满了震慑人心的力量,keala 和 kesha的演绎也很绝,该曲还获得了第75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奖。
|本文作者:枫叶依蓝|审校编辑:Juliet
很多人都知道皮克斯是细节和彩蛋狂魔,刚好上海疫情被封在家里,闲来无事反复观看Turning Red,发现了很多有趣的梗。
请跟着我一起带着显微镜去发掘皮克斯埋下的一个个彩蛋,我把彩蛋主要分类为年代梗,加拿大,迪士尼,日漫,皮克斯五类介绍,欢迎大家补充。
年代梗,整个故事发生在2002年前后,关于这个2000年代的生活细节,片子呈现了很多,1.Vans鞋子和SK8,美美的好朋友Miriam是个滑板爱好者随身带着滑板,她的T-shirt上写着SK8字样,脚上穿着Vans的经典滑板鞋,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艾薇儿有首经典的歌叫Sk8er boi
2.美美同学用的手机“Jokia”其实就是对当年Nokia的经典型号3310的致敬变形
3.动画里虚拟偶像组合4Town对Backstreet Boys后街男孩和'N Sync超级男孩的致敬。
4Town演唱会造型致敬后街专辑Millennium封面,舞蹈是后街everybody的编舞,被吊在空中场景取材于超级男孩Bye Bye Bye的MV
4. “Y2K”,美美的乐器盒子上有很多贴纸,其中一个Y2K比较有意思,“Y2K”中的“Y”代表“year”,“2K”即“2000”,这个名字源自“千年虫”,一个电脑Bug
5. 美美的书包上随身挂着宠物蛋,也叫“拓麻歌子”, 万代公司当年推出的电子宠物系列游戏机,可以模拟饲养
6.介绍美美的同学Priya出场时,她手里的书像极了当年在青少年中大火的暮光之城,但暮光之城第一部其实于2005年才在美国出版
7.美美做家庭作业时听音乐的播放器很像索尼的walkman随身听,桌子上还放着录音机和磁带
8.美美手里有本4Town封面的杂志Tween Beat,其实是对90年代大火的青少年杂志Teen Beat的致敬
9.美美的双肩包的logo仔细看的话,特别像JanSport,JanSport从美国发展起来,当年风靡北美校园
加拿大,导演把故事在放在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唐人街,所以整个动画里很多加拿大的生活场景1.美美和朋友们偷看便利店小哥Devon 的便利店Daisy Mart,是真实存在于加拿大的便利店
2. 美美妈妈质问便利店小哥时,便利店货架上可以看到Maple syrup枫糖,枫糖是产自糖枫树(Acer saccharum)的树液,加拿大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产品之一
3.美美妈妈的车上有个可爱的驼鹿摆件,驼鹿是加拿大的国家动物,还出现在货币上,但是体型巨大,经常引发交通事故
4.美美同学Tyler一直穿着紫色球衣,这件球衣特别像加拿大的NBA球队,多伦多猛龙队
5.老师办公室挂着一张1980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冰球海报,冰球正是加拿大的国球🏒️
6.电影中多次初见多伦多的地标性建筑加拿大国家电视塔(the CN Tower)和巨蛋球场(Rogers Center),电影里球场的名字就是球场的曾用名SkyDome
7.美美读的中学叫Lester B Pearson,是对莱斯特·皮尔逊(Lester Bowles Pearson)的致敬,他是加拿大第14任总理,1957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8.美美向爸妈展示可以控制体内小熊猫,要去看4Town的演唱会,妈妈表示不可以去并且门票这么贵,他们以为他们是谁,席琳·迪翁Celine Dion吗?
席帝作为加拿大人的骄傲,在片子中被提及一点儿都不奇怪
9.美美的睡衣,书包,乐器盒,妈妈的车标logo都有加拿大国旗的元素或者枫叶🍁,尤其是美美的睡衣
皮克斯作为迪士尼旗下公司,也不忘加入迪士尼动画的元素1.美美妈妈做的早餐和花木兰动画中木须龙给木兰做的早餐十分相像
2.Hidden Mickey隐藏米奇作为迪士尼旗下作品永恒的话题,在Turning Red中也有出现,在美美家祠堂旁边的池塘中,荷叶组成了隐藏米奇
日漫,导演的作品明显收到日漫的影响,作品中很多画面表达对日漫的致敬1.美美选择做自己,冲出家门前往4Town演唱会时,有个奔跑的画面特别像《穿越时空的少女》
2.美美的房间中有三丽鸥家族的玩偶,明显可以看出大眼蛙Kero Kero Keroppi
3.美美爸爸做饭时眼镜上的水汽,同学们看到小熊猫时激动的眼神,都是日漫中常用表现夸张的方式
重头戏来了!!!!!!
皮克斯最爱用的彩蛋A113,Pizza Planet,皮克斯球,跳跳灯一个都没少,全部都可以在片子中找到1.A113,是加州动画学院(CalArts)动画系一间教室,由于皮克斯主创人员大部分都毕业于CalArts,因此喜欢在各电影中加入这串数字表示纪念。
电影里有两处A113,一个在美美妈妈暴走时爸爸推的绿色划线车上,另一个在电影结束演职人员表旁边的4Town演唱会票根上
2. Luxo Ball皮克斯彩球出现在美美同学Tyler家的泳池里
3.比萨星球Pizza Planet,卡车出现在美美变身小熊猫奔跑时的街边,一个出现在演唱会的赞助广告
4.顽皮跳跳灯,在美美房间的镜子反射里一闪而过
5.厕所门上有海底总动员尼莫Nemo的贴纸,出现在其他同学发现美美可以变成小熊猫的时候
6.巴斯光年Buzz Lightyear的贴纸出现在美美同学Priya的滑板上,今夏还未上映的光年正传里的猫也出现在滑板上
光年正传还未上映,这只猫出现在预告片里7.导演石之予之前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包宝宝》也出现在电影中,在唐人街有家中餐馆的招牌上
8.飞屋环游记Up中的那只大鸟Kevin,也以身体骨架的形式短暂出现,一闪而过到我跟本截不出清晰的图片
9.在美美的作业本有个兔子贴纸,这个兔子是不是很眼熟,来自于2020皮克斯出品的动画短片洞穴Burrow,这个短片特别可爱,没有看过的强烈推荐快去看
10.有注意到美美同学衣服上的文字吗?
来源于寻梦环游记Coco里,有场音乐比赛中一支乐队的队名
11.Coco寻梦环游记里面的亡灵节剪纸彩旗是不是印象深刻?
在青春变形记也有出现哦,在美美变身小熊猫从学校往家里跑的路上(这是第4遍观看才发现的,真快成一帧一帧看电影了)
电影里用了很多中国文化,比如中国饮食文化,姥姥吐槽数字“4”不吉利,祠堂门口的“石狮子”等等就不一一列举,大家可以自行发掘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再看一遍电影,注意一下外婆手中的牌PS:导演石之予从小在加拿大多伦多长大,所以动画里有很多对她成长城市的描绘,同时很多人觉得中国元素的运用很别扭,个人觉得导演描绘的更多是唐人街华人眼里的中国文化,所以对我们大陆观众来说就会有种奇怪的熟悉又陌生。
Turing Red青春变形记是皮克斯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女性导演的动画长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少一点争论。
Love & Peace!
我不觉得我需要为辜负了母亲的期待而道歉,我希望我的母亲能为她给我这样的童年,青少年,成年,用控制欲,不尊重我,并不是真正的关心我而道歉。
有过类似的被控制,被强行干预的交友,我的同学朋友们也都知道我有一个恐怖的妈妈,我不能参加正常的同学聚会,这些情节让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感受不到快乐,而是极端的压抑。
故事中的价值观极端且具有东亚的病态观念,两极对立但又生硬的和解。
美美的仪式失败后,母亲第一反应竟然是对女儿忤逆自己的愤怒,控制欲已经凌驾于对女儿的爱之上了,甚至会因为自己极端的控制欲,对生活里的众人都呈现出一种极具排他性的粗鲁,粗俗的状态,只要不如她的意,她就要用毁灭的情绪攻击,摧毁别人。
这类型的人格,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在生活里碰到,都会造成非常巨大的影响,甚至很难用爱去化解,他们真的会爱吗?
他们的爱大多时候都建立在控制欲上,难以拆解(仅以个人经历为例)希望各位观影友友不必经历这种焦虑和痛苦,才能体会到这类型影片的纯粹快乐。
而我因为有过类似经历,在看这类议题的影片时,前面建置如何激化矛盾,后面如何用合家欢爱感化,我就会更加的焦躁愤怒,看到后面就已经没办法开心的看完了,真是一大损失。
每每有探讨亲密关系和原生家庭关系的商业电影,总是将矛盾做的很尖锐,赚足噱头后又并不触及本身,轻而易举的解决了,以此来达到合家欢的效果。
可是如此尖锐的矛盾,根本不会用这样轻易的方式来解决,作为有类似经历的人,看完只会觉得有隔靴搔痒的无力和再次共情的焦虑感。
但这或许并非电影的错,只是我们并不能在电影中找到生活的解药罢了,更何况还是一个商业片。
它带给我的冲击远远高过《秋日奏鸣曲》,流畅地观完,立马找来导演拍摄的短片《包宝宝》,中国的父母对于自己的子女就是“含在嘴里怕化了”,离家时舍不得,恨不得变作顺手易携的行李箱,子女到哪她就跟到哪,极端到思念的母亲一口吞下包宝宝,再也不用忍受分离。
成长之初,美美的妈妈会塞给美美过量的食物,时刻问她:“你冷吗”“饿吗”“需要去上厕所吗?
”,对待她就像一个只会哭闹寻求关注的婴儿,超越边界、过度的关爱,萎缩孩子自身的独立能力。
直到美美十三岁,她的妈妈也仍然认为她还是一个只有基本吃喝需求的小孩,性的渴望与满足不被承认,也不会撕开羞耻布,予以家庭内部教导,她觉得帅的男生,妈妈会反问:“你小小年纪,懂什么叫做帅?
”她善良单纯的女儿所做的一切错事,都不是出于自我本心,不爱学习讲小话说明同桌有问题,需要跟老师商讨调开如胶似漆的闺蜜,女儿的性幻想漫画,都是雏菊店凯文“引诱”的后果,推卸责任的坏习惯,从母亲那里完美继承。
她像个护雏的母鸡直勾勾地盯着自己的小鸡仔,套用聪明乖巧的逻辑,规训的紧身衣从细微着装、待人处事到人生远景,一切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美美的妈妈不屑友情、面子,她的目力之所及,美美仍是一个不需要人际,只需要成绩,争当“人上人”的学习机器。
她们自己在复杂浮沉的成人世界把礼仪做足,却认为少儿世界被降了智,就是小鸡啄米的游戏,着实有些傲慢。
虽然母亲是如此的烦人,但是也只有她,在美美变成红熊猫之后,毫不气馁地跟随,直到在宗祠找到美美。
有时候仔细想想,中国父母倾尽全力供养儿女,最终成为儿女山高路远永远的牵绊,这种关系本来就是一种双向扭曲的死结,享受过的爱终归是要还的,以自由、以另一种牺牲。
茗的妈妈将要出场,茗一接到母亲的电话,失控到听筒掉到地上。
外婆管教母亲,母亲规训女儿,仿佛天经地义的循环,没有人管教的野孩子,就成了无药可救的野女人,会受到婆婆和老板的双重嫌弃,这是她们磨破嘴皮的道理。
在宽大的米白色客厅内部,外婆讲起与外公初识的故事,有几分抱怨,连一双红皮鞋都舍不得买给她,姨妈顺嘴说起与姨爹见面时点了两碗小面,妈妈念起那时候一个人跑到城里,爸爸央求外婆带着一起去找人,最小的女儿提起男朋友的趣事,四重奏的高高低低,是女人间的代代相传,“要找一个值得托付的好男人”。
电影里美美的爸爸,起引导揭示的作用,耳闻美美初潮,立马缩回脚步,美美提议去四城乐队表演,他还未发表意见,阿茗就默认他拒绝,对于有女儿的家庭,许多时候妈妈是管教的主体,爸爸是陪衬和中和剂。
美美下意识地要删除与朋友疯在一起想要参加四城演唱会的自己,这是妈妈未曾看到也不被接受,真实疯狂黑暗的自我,在背负打扫宗祠压力和无限爱与期望的时候,这部分自我的表达被无限压缩,剩下一个从牙缝中挤出来的勉强笑容,“我很好,从没这么好过。
” 红熊猫代表初潮,意味着女孩到女人的转变。
发疯与争吵不应该被当做问题,“一点也不听话”反而值得庆祝,所以美美要留下自己的红熊猫,镜子般锋利的规训过渡到社会整合,集体主义下的思想唯有乖巧和可掌控才是安全。
所以子女才会一遍遍纠正父母,“你们想要得太多了,想要完全听话的女儿,这是不可能的”,争吵才是和谐流动的家庭,死寂的压抑要么带来爆发要么带来死亡,当然父母的观念很难改变,他们顺从外公外婆,必然以为这种延续的顺从是常态,是孝顺,是值得立起牌坊的美德。
美美的母亲无法接受她的转变,在内心欺骗自己,“这不是你”,“这就是我”,美美大声回吼,“面对现实吧”,我不再是你的乖宝宝了。
大人一直念叨三岁之后的小孩都不可爱了,因为她们不听话,分拆开来,什么是听话?
我们不是玩偶娃娃,不会机械顺从和发声,这个要求过于荒谬和可笑,但是她们永不反思,永远如复读机重申陈旧的观念。
妈妈对她说:“我没有去过演唱会,我把家人放在第一位,我努力去做一个好女儿。
”陈述里透露着心酸,她不只是美美的妈妈,控制狂母亲,她也会被丈夫锦亲切地叫阿茗,她也会在幻境中穿着刻板的格纹旗袍哭泣,为没有达到母亲严苛的要求。
那么为什么要把女儿用爱包裹成同一流水线的产品呢。
爱有时最美的是放手。
所有的女性亲属,包括外婆又放开压制的力量,变回红熊猫,六只红熊猫在场。
大家都不担心变不回去,“你的妈妈需要我们”“我们是一家人”,过度关怀往往一体两面,急时提供帮助,平时变成侵入。
四城乐队唱着流行乐,外婆念着广东话,朋友开始beatbox,即使在巴别塔,不同的语言有着同样的信念与爱,也能挽回阿茗。
妈妈在镜子前,又迟疑,新旧观念仍在交战,“美美,拜托,跟我来吧”,旧的即使是错的,呆在安全区也仍然舒适,新的想法有挑战与未知,有些可怖。
妈妈最后释然说道:“你走得越远,我越骄傲。
” 她的覆盖范围只有这座小城,她的思维模式也停在这里,如果你永远住在里面,就会永葆青春,永远是个任性骄纵的女孩模样。
但是不能停下来,成长崎岖痛苦的道路,剥皮的同时也会给予独立的力量,你会变成一朵无人区的野玫瑰,终有一日照亮扶持着自己的母亲,这才是良性的母女关系。
不可否认同性的嫉妒是存在的,也永不可抵赖,如果没有这个终日忙碌庸俗女人的支持,你我都不可能走得这么远。
感谢你,我的妈妈。
美美变身后成为一只 Giant Red Panda 巨型小熊猫,和朋友们的体型差有这么大——
真实的小熊猫体长大约4060厘米,在人类面前小小一只——
小姐妹一边把玩一边赞叹好拽的大尾巴——
现实中小熊猫的尾巴又长又粗,有9个棕黑与棕黄相间的环纹,有“九节狼”之称——
受惊逃跑的美美小熊猫,据说还有点暴躁和暴力倾向——
真实的小熊猫性格机警,但很温顺,身体灵活,擅长攀爬——
变身后的美美和小姐妹们首次见面,互相吓了一大跳,注意美美这时双手举起的姿势——
小熊猫天性胆小,对声音特别敏感。
因为它的防卫能力较差,跑得也不快,遇到危险的时候只能上树。
而当它们感觉到危险并且无处可逃的时候,它们就会举起双手站起来。
别看这个动作很萌,其实它已经吓到不行了——
小熊猫各种被解读为“可爱”的动作,其实都是它的防御和应激状态,即使面对朝夕相处的饲养员也很容易被吓到。
应激(英文:Stress)是一种反应模式,指动物机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刺激后,在没有发生特异的病理性损害前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应答反应。
片中美美在情绪起伏较大的时候变身小熊猫的设定和小熊猫的应激也对应上了。
友情提示:去动物园的时候,千万不要看小熊猫可爱就用手摸或者吓唬它们哦。
|本文作者:枫叶依蓝|审校编辑:Juliet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英文原名为「变红」的《青春变形记》,这些天肉眼可见地在变红,在豆瓣都拿下了8.3的开分,而这显然不只是跟皮克斯开年第一大片的噱头挂钩。
在它背后,是声威渐盛的导演石之予,一位身在好莱坞的华裔女性。
石之予在业界跃升的动作堪称娴熟稳健,而且好运连连。
2018年,她的第一部短片《包宝宝》以《超人总动员2》贴片动画的身份问世,次年,就斩获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这时候,石之予才刚满30岁。
随后,她直接执掌长片《青春变形记》,自然让人十分期待这么一位创作者,一位华裔,会在皮克斯乃至好莱坞、全球动画里留下怎样的中式印记。
大抵上,我们还是怀有一分好奇,因为那个族裔身份在当下,依然是西方叙述里的异色,起码在我们的视域里。
不过其实,单在动画领域,好莱坞就有为数不少的动画师,甚至不乏大师,是华裔、华人或者就是中国人。
最早的一位是黄齐耀。
他1910年出生,小时候就从广东台山移民到美国,因为艺术天赋很高,能够拿着奖学金就读奥提斯美术学院,28岁那年,已经是迪士尼的一员,那时候,这个日后的霸主也只出了一部长片《白雪公主》而已。
原本他只是中间帧动画师,后来以一张视觉效果图先后打动《小鹿斑比》的美术指导以及华特·迪士尼本人,被破格擢升为首席艺术家,负责概念插图与基调。
奈何电影还没完成,1941年,他就被无辜解雇了,这与当年排华局势有关。
日后,他转投华纳,淡出动画电影的创作,2016年,才与世长辞。
《小鹿斑比》迪士尼旗下还有一位被称作「首位华人动画师」的刘大伟。
他12岁从中国台湾移民美国,绘画天赋被激发,20岁就加盟迪士尼,历经《美女与野兽》《阿拉丁》《狮子王》《风中奇缘》等等经典项目的创作。
2000年,他在旁人的不解中舍弃这份工作,并最终成了肯渡制片的总裁。
《美女与野兽》从美国加州艺术学院毕业的安东尼·李,也在迪士尼待了差不多10年,留痕《狮子王》《花木兰》《星际宝贝》《熊的传说》等等作品,迪士尼手绘动画后期的高峰,他都没有错过。
在此之后,他有两个变化,一是必须追随潮流,从2D转向CG,二是去了梦工厂。
《星际宝贝》稍晚点,旧金山艺术大学动画硕士张少甫带着索尼时期《亚瑟·圣诞》《精灵旅社》《天降美食2》等等项目的工作经验,来到了迪士尼,投身到《超能陆战队》《疯狂动物城》《海洋奇缘》多部电影的制作中去。
离职后,他的事业轨迹颇为亮眼,先在洛杉矶创立TAIKO Studio,再回到出生地武汉组建太崆动漫公司,纠集重量级团队,打造出杀入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的《冲破天际》。
《冲破天际》回看这些年迪士尼最成功的动画片,还得算《冰雪奇缘》,而当中最成功的角色,非艾尔莎莫属。
这位女王小时候,以及离开皇宫之前,两个阶段的造型,就由3D动画材质设计师林余姿负责,其中童年时期的模特,就是她4岁的女儿。
《冰雪奇缘》林余姿来自中国台湾,1995年去了美国,学过动画设计,8年后才从游戏公司转到了迪士尼,《魔发奇缘》的城堡,也是由她主导设计的。
而她的丈夫王福贤,则是梦工厂的构图设计师,二人一同在好莱坞闯出了一片天。
不只是西方故事有东方幕后人员,迪士尼去年久违推出的亚洲视角动画《寻龙传说》,就有分别来自江西和湖南的环境视觉总监黄珉和特效主管佟乐助阵。
《寻龙传说》他们先后于2012年和2014年加盟迪士尼,黄珉参与过《无敌破坏王》《冰雪奇缘》《海洋奇缘》等电影,佟乐则是《超能陆战队》等多部动画的作者之一,后来因为《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他俩分别被提名美国视觉效果协会奖最佳环境设计奖和最佳角色特效设计奖。
说到迪士尼,避不开皮克斯。
那里有一位半路出家的动画角色设计师游茜,之前在北京攻读金融,到美国硕士毕业后再学动画前期设计,但很幸运地获得去皮克斯实习的机会,第一份工作就是做《玩具总动员4》牧羊女的前期形象设计和2D概念图,以及设计她的小伙伴小酒窝咯咯,她与胡迪久别重逢的游乐场、古董玩具等等。
《玩具总动员4》祖籍江苏的唐兰在皮克斯待得更久。
工作第12年的时候,她以渲染动画师身份参与《1/2的魔法》。
电影推出后,她还分享过手绘片中哥哥巴利的技法。
除了业界大佬,刚才还提到过后起之秀梦工厂,也有一位国内观众相当熟悉的动画师许诚毅。
他曾是中国香港Quantum工作室卡通制作人,后来迁居加拿大学习电脑动画制作,1989年加盟梦工厂,带队完成多部作品,包括问鼎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怪物史瑞克》。
后来他选择回国,《捉妖记》系列在票房上也有超级吸金的表现,而且这一电影宇宙还在扩展。
《捉妖记》相对小众但出品精良的莱卡工作室也有中国动画师在。
对定格动画情有独钟而且略有积淀的徐宁自2011年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去了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并最终获得去莱卡实习,继而晋升为动画师的机会。
定格动画片《魔弦传说》就有他的参与,更擅长呈现器具质感的他很好地完成了开弓捕鱼、枫船落帆等等场景。
《魔弦传说》还有一位后起之秀值得一说。
陈彬睿早在11岁那年,就被称为「全美最年轻的动画师」。
入围奥斯卡的《英格丽德·皮特:越过森林》,他是动画师,被誉为「动画界昆汀·塔伦蒂诺」的比尔·普莱姆顿则帮忙进行角色设计。
他之前惊人的履历是8岁开始担当「全美最年轻的电影评论员」,10岁开始学习使用电脑创作动画,18的时候以怀念父亲为主题的《陈昌友的人生之旅》斩获多个奖项。
在将来更大的成绩展现出来前,我们大可以记住这个名字。
陈彬睿(中)驻足好莱坞做动画的,还有许多在默默耕耘,值得未来带着作品被传诵。
我们要看到,曾经,教育体制、文化体系、实践方式、工作模式等等方面的不同会造成壁垒,好莱坞,尤其是大厂的动画创作工业,很难让华裔动画师顺利进驻并且大展拳脚。
但很显然,这样的局面正在被各种事实攻破。
在一波波接续发力的后浪中,石之予也在那最光彩的前列,好歹是中国出来的第一位迪士尼动画导演。
而她之所以特别,不仅因为成功,还因为她把中国故事带上了大银幕,带到了中国影院。
须知迪士尼、皮克斯早就有在动画长片前附贴短片的习惯,可惜因为中国特有的政策,导致它们没有办法「附赠」过来,于是《包宝宝》成了绝无仅有的那部。
《包宝宝》短片里的中式元素非常明显,不只有黄种人、中文与包子,而且有极具代表性的亲子关系——深爱到无从放手的焦虑、恐惧以及随之带来的伤害,必须放松一层,才重新呼吸得到和睦与温存。
这短片有讽刺,有反思,也有怀恋,有伤情,但很显然,口碑十分容易被非电影的元素带偏节奏。
这种带有窒息感的亲情之爱,在长片《青春变形记》中有更跳脱的延续。
故事依然发生在多伦多,石之予少时从重庆移民去的城市,而即便在那里,带有控制性与高期望的关爱也不匮缺。
太爱强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没有适配的心理出口,大概是国人很多代也讲不完的母题。
石之予找了一个变形的契机,放大那种绷不住的情绪。
她选取的女主角,是跟她当初同年的小美,相当于以自身经历验证并释放具有绝对共性的成长困扰。
「变红」包含生理上的变化,比如脸色变红,头发与眉毛变红,身体变成小熊猫(英文直译是红熊猫),初潮来临等等。
既有孩子走向成人的生理转变,也有青春期情窦初开、偶像崇拜、为落伍父母感到丢脸的心理切换。
这样的话题,因为叠加了东亚背景中的羞耻、躲避,而增添了独有的尴尬、隔阂,还有困难。
也由此,「变红」的内蕴可以再深一层。
内心渴望变得受欢迎,红起来,是平凡孩子,尤其是被归之于只会认真学习的华裔,想要在校园这个人生首座修罗场上获得掌声、喜爱的外在愿望。
而在内在,变得不乖顺,变得更自我,变得知晓把东方过分的隐忍变得解脱与融通,是具有渐变色的演化,「红」在这个过程中,从中国色,变成了外放的讯号,甚至从东方,变得有些西方,或者说,新的东西方交融的某种色彩符码。
石之予借由这个具有日本萌感手法的华裔故事,从讲述独特亲子关系、共性成长经历的基点,跳回了好莱坞动画主流活出自我、彼此包容的主题上,继而跃到了人本身内在欲望与外在障碍之间的博弈,以及各式文化的弹性延展去。
这样的表达,就是在迪士尼旧土壤上抽出中国故事的新芽。
它跟《花木兰》一样,故事有着突出的中国模式,但比起当初迪士尼多元种族文化的形式探索,《青春变形记》在内核构建上,有更聚焦的呈现。
《花木兰》华裔导演头一回掌控了叙述的主导,也终于能被国内对此尤其苛刻的观众承认,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当然,石之予比起单纯的动画师,有着很大的优势。
幕后工作人员只能为故事添砖加瓦,像是林余姿或徐宁他们,最多能在特定段落里,冲着视觉呈现提供自我见解,这显然跟本体内核关联不大。
哪怕是放到电影圈来看,她的意义也是只增不减。
吴宇森、林诣彬在好莱坞递交的是好莱坞答卷,要说带去一些余韵不绝的亚洲文化故事,又得数回李安、王颖他们,但最有影响力的《卧虎藏龙》,也是22年前的作品。
这些年华裔背景的故事多被诟病,尤其是热度最高的《摘金奇缘》,最容易成为不着地的反例。
奥卡菲娜的《别告诉她》实质上终于扳回一城,却竟然因为演员长相被转移注意。
优质华裔故事匮缺的当下,难得石之予可以用一个规避大众网红审美的女孩,突破荒谬的自尊防线,获得成功,大概功劳还可以再挂一个。
走到这一步,《青春变形记》不只是好莱坞多元化全球市场策略的一环,也是华裔能够更稳、更多走出来的强烈宣言,哪怕在那加速汰弱留强的好莱坞机制里。
一、完美一个妈妈最大的骄傲之一便是养出一个极出色的孩子,引来众人羡慕的眼光,要是这个优秀的孩子还乖巧听话懂事,那便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啊。
动画片《青春变形记》里的13岁主人公美美的妈妈阿茗就是要做一个完美的妈妈——养出一个既出色又听话的孩子。
妈妈阿茗本身就是完美的代名词。
她身着一袭深绿的旗袍,外披一件同色宽肩小西装外套,戴着红色宝石项链,妆发一丝不苟,严肃中不乏温柔。
她有着用不完的精力,管理着家族宗祠,带着女儿美美向访客介绍宗族历史,坚守和传承着东方的传统,与此同时,在教育美美时,她融合东西方的理念,一方面要美美遵守家规、尊重长辈、追求学业上的优异,另一方面和美美做朋友,一起讨论电视剧。
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表示会陪伴在她身边和她一起度过难关。
在大家眼里,阿茗是个完美的妻子、妈妈和管理者。
追求完美的人必然要求身边的人也达到她的标准,只有这样,她的生活才是方方面面的完美的。
然而,追求完美的人是非常辛苦的。
她们擅于批评自己,因为曾经有人不停批评她们,让她们觉得要取悦一个人是如此之难,自己无论怎么做都做不好。
阿茗对女儿美美的高要求来自于她对自己的高期待,美美的成就是实现自己完美人生的重要部分,美美成功了,自己的付出就得到了回报,自己的价值就得到了确认。
阿茗所有的希望和梦想都寄托在女儿美美身上。
阿茗那么需要成为完美的妈妈,是因为她需要向自己的母亲证明,我是可以做好的。
而通过对孩子生活上的事无巨细的照顾、学习上毫不放松的敦促以及精神上全方位的掌控,“成为完美”便会延伸到下一代人的生活中去。
这形成了一个代际传承。
每一个完美主义者的生活里都有一个高期待、难以取悦和满足的幽灵。
二、崩溃在“成为完美”遇到“成为自己”时,一切看起来都是美好的。
女儿美美成绩优秀、自信乐观、有三五好友可聊天说心事,和妈妈阿茗相处也是十分融洽的。
但是,有一天13岁的美美变成了一只红色的熊猫。
这揭开了一个家族秘密:家族里的女性在成年之际会变成红色的熊猫,除非通过施法将红色的熊猫封印起来。
变成红色熊猫后的美美是什么样子的呢?
她变得巨大,充满了力量,这股力量既可以抚慰人,也可以在暴怒下伤害人。
一向强势的妈妈阿茗面对这样的美美有着深深的忧虑。
红色熊猫意味着什么呢?
它代表的是美美要摆脱妈妈对她从小到大的规训,以及成为自己的愿望。
13岁的美美进入青春期,开始进入成人的试炼场。
她开始更愿意和小伙伴分享心事,而不是和妈妈呆在一起;她开始欣赏和喜欢好看的异性,这在妈妈看来是充满诱惑和危险的;她要去听演唱会,自己想方设法筹了钱,这在妈妈看来是大逆不道的。
让妈妈阿茗终于崩溃的事情是在施法封印美美的红色熊猫的最后关头,美美改变了主意,她要和红色熊猫一起,然后去看演唱会。
妈妈阿茗被美美用力甩在身后,狼狈地而无助地看着一向懂事听话的女儿抛下自己去干自己不让她干的事情。
世界上再没有比被儿女抛下和违背自己心意更令父母心碎的事情了。
让事情更糟的事,美美的祖母,也就是阿茗的母亲,在美美逃脱后,指责阿茗,质问她“你怎么能让这事情发生“。
这句指责是压倒妈妈阿茗的最后一根稻草。
她的完美、坚强、掌控感被这句话一击而碎。
她怒吼一声:”她怎么可以对她自己母亲这样?
“紧接着,妈妈阿茗打破了自身红色熊猫的封印,去怒追寻找自由和自我的女儿美美。
妈妈阿茗在和女儿对峙的过程中怒吼:”我从来没去过演唱会!
我把家人放在第一位!
我努力做个好女儿!
“阿茗在成为妈妈前也和美美一样,想要成为自己,最后选择了满足妈妈的愿望,变成了一个完美而疲惫的大人。
阿茗的愤怒除了来自于女儿对自己的反叛,何尝不是来自于对女儿敢于冲破枷锁的嫉妒以及对当年自己放弃追求自我的悔恨呢?
凭什么你可以自由放任你的红色熊猫,我却要封印起来?
凭什么你可以变成你想要的样子,我却要变成别人想要我变成的样子?
我要毁了你的热爱,让你变成和我一样的人,无趣、孤独、疲惫---妈妈阿茗在质问女儿“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的时候,女儿美美何尝不会反问“那你又怎么可以这样对我呢”?
一对母女一生中要互喊多少次“你怎么可以这么对我”?
当我们把希望和梦想都寄托在别人身上的时候,别人就掌控了我们的希望和梦想;他们怎么对我们就不受我们自己控制了。
三、和解母女对峙中,女儿击倒了母亲。
这不仅是是肉体的打击,也是对精神的打击。
女儿美美在虚幻的世界见到了当年还是青春期女孩的妈妈阿茗。
那时候的阿茗在妈妈的高期待下愤怒爆发,伤害了妈妈,充满了内疚,同时也在自责自己做得不够好。
原来,美美在自我成长和追求中的害怕、愤怒、愧疚、自责等等情绪,妈妈阿茗都曾经经历过。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有什么事比取悦父母更重要了。
即便对于正处在寻求个人自主和自由的青春期孩子,也是如此。
很不幸的是,我们中有太多的人从小到大在为父母的期望而拼命冲刺。
父母根据孩子是否满足自己的预期而奖惩他们。
有些父母也许不说,但是他们的失望的气息在沉默中无处不在。
这些父母不能接受孩子原本的样子和自己的样子,他们只接受他们想要的孩子的样子。
孩子对父母的脸色和情绪非常敏感,他们担心自己被抛弃,为了缓和父母内心的失望,他们迅速调整自己,迎合父母的欲望。
布兰德卡夫特(1994)曾经描述孩子如何无意识地涵容他们感知到的依恋对象的欲望。
有时候,这个顺从会发展到孩子主体性被篡夺的程度。
他将此称之为“病理性涵容结构(pathological structures of accommodation)”。
更可怕的是,习惯满足父母欲望而扼杀自己意愿的孩子,他们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把别人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需求一再地往后放。
这种一再地退让又加深了他们的痛苦,他们会责备自己软弱无能。
这便是布兰德卡夫特说的,“无意识和病理性涵容原则自动延续,以维持和早期依恋对象的联结。
”他们把自己隔离于他们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本质,因为当他们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或者尝试按自己的意愿做事的时候,内心深处涌出背叛父母和被父母抛弃的恐惧。
为了维持和父母的联结,他们不自觉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崩溃的中年人发现自己无论如何满足不了别人的期待,只有放下这样的负担,才能更好地走完人生下半程。
莫不如像电影中的美美那样,对那个总是指责你的幽灵说:“很抱歉我不够好,很抱歉我不完美,很抱歉我不能变得像你一样”。
很抱歉,我只想做自己,
无法自洽的叙事。
因为隐藏了阉割女性的根本原因——父权维稳。
因为父夫不在场,才召唤出红熊猫,并用红熊猫的力量保卫家族。
当父与夫返回,女人就要封印红熊猫,重回父权秩序。
封印即阉割,仪式即规训。
更重要的问题是,如果红熊猫是女性血脉遗传,为什么在她们的文化里却讳莫如深缄默如谜呢?
难道不应该成为部族图腾,代代相传吗?
用男性崇拜(四城男孩乐队)召唤起主角的自我意识,跟母亲、姥姥对抗,看起来荒诞不经,但跟始乱终弃的逻辑是一致的:用爱情吸引女性背叛家族,再用道德压制使之为夫家家奴,完成将女性从父家搬运到父家的物流路径。
对成年女性的污名化和妖魔化,更令人发指,因为对很多人来说,外婆是世界上最温暖最坚定的词语。
隐藏的父权秩序,才是导致冲突的根本原因。
将权力系统造成的问题甩给个人独自解决,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巩固男性统治。
主人公Meimei的家在加拿大多伦多,楼主看完电影直呼导演太懂多伦多!
好多小细节特别可爱,楼主把楼主能找到的细节都做了对比图,肯定有不全的地方,欢迎大家补充~【盗图可耻!!!
】【洗稿可耻!!!
】【都是楼主的心血!!!
】更新啦更新啦,感谢评论区火眼金睛的网友们多伦多风景篇多伦多地标性建筑CN塔。
CN塔在本片中出现了无数次哟Meimei和小姐妹们喜欢的4-town乐队演唱会举办地在现实中是Rogers Center。
经评论区众多网友提醒,现在的Rogers Center是05年改的名字,之前就叫作Skydome。
鉴于本片背景2002年可以说是相当还原了。
SKYDOME片中可以看到唐人街有streetcar的铁轨和天线。
我本人从来没有做过streetcar,但是我听同事说有的streetcar是停在路中央的,停车的时候两个方向的车流都要停下来让路,所以经常交通堵塞。
(吐槽一句多伦多DT可真是太堵了)并且冬天下雪清理天线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咱们的主人公Meimei就在片中坐过streetcar回家哟。
多伦多的streetcar,可以看到电影里也一样,天上好多线,地上有铁轨,下图拍于多伦多唐人街。
【经过评论区网友提醒,我po的streetcar是新款,片中的streetcar是叮铃铃的老款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啊哈哈!
】片中唐人街的灯笼楼主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但是翻了相册并没有找到记录。
唐人街的天线和铁轨多伦多市政交通系统TTC(Toronto Transit Commission),本片中把TTC简化成了TT。
经评论区网友提醒,TTC之前就是这个样子(不确定网友的意思哈,暂且先放在这里)
Meimei的TT metropass咱们Meimei开心地和同学再见,坐上streetcar回家打扫祠堂卫生。
右图就是现实中的streetcar和TTC logo本片背景设定在2002年。
Tamagotchi是楼主的加拿大同事们的童年回忆,听他们说小时候人人都有,喂食陪玩铲粑粑。
现在看来楼主和同事们已经好老了TAT。
Meimei的电子宠物。
Tamagotchi现在在亚马逊卖好贵呀。
经评论区提醒,Meimei的电子宠物是个包子形状耶!
会不会是因为石导演之前有过一部《包宝宝》?
中国元素的小细节本片太多了,我就不一一细数了,这里放几个很戳中我的。
Meimei回祠堂帮老爷爷老奶奶下棋的这个片段一下子让我想起来《花木兰》里木兰去见媒婆路上(感谢评论区指正,不是去军营哈哈)帮两位老爷爷下棋的片段了。
Meimei和Mulan妈妈喜欢看的电视剧是在翡翠台播放哈哈!
有没有小伙伴看出来妈妈看的电视剧是什么?
经过火眼金睛的评论区小伙伴提醒,这部电视剧是《金枝玉叶》2001版电视剧。
会是新白娘子传奇吗?
Meimei家里客厅摆放的蝴蝶兰。
不知道为什么,我家里也是很喜欢养蝴蝶兰。
在我看来,蝴蝶兰是一种很有家的感觉的花。
蝴蝶兰Meimei家爸爸和妈妈都做饭好棒!
以及看出来Meimei家是广东移民了,这个腊肉腊肠要馋哭我了!
这basement里面的腊肠以及爸爸炒的晶莹剔透的腊肉馋死个人(经评论区网友提醒,爸爸炒的可能不是腊肉!
因为放了辣椒!
可能是回锅肉!
)加拿大的各种小细节篇加拿大官方语言是英法双语,有些省份法语会是某些年纪的必修,Meimei也不例外,并且她法语是Tres Bien最高等级。
看Meimei这骄傲的小表情,所有的课业全都是最棒加拿大人对hockey(冰球)真的是无比热爱。
Meimei学校校长室的墙上就贴着冰球的海报。
喝咖啡and看冰球,非常加拿大加拿大盛产maple syrup(枫糖),Devon打工的便利店就有卖。
我一直觉得枫糖装在枫叶形状的玻璃瓶子里非常可爱。
电影中和现实生活中的枫糖下面是我觉得本片最加拿大的东西之一!
Timbits!!!
生日蛋糕味!!!
Timbits是加拿大本土(经评论区提醒,现在不是纯加拿大本土血脉了,有外国融资)咖啡连锁店Tim Hortons家的球形油炸甜甜圈!
非常加拿大!
Birthday cake的更是很多加拿大人的最爱。
前一阵Tim Hortons和Justin Bieber联名款Timbiebs其中就有一款是Birthday Cake Waffle。
发售当天特别火爆,楼主同事也排长队买了一盒,u1s1楼主和同事们都觉得十分一般…
片中爸爸想吃但是妈妈不让哈哈妈妈以为Meimei来了Period,拿出了一大堆pads,楼主感觉那个带花的包装特别眼熟但是实在没找到是哪个牌子的哪一款。
日用、夜用、有香型、无香型、有翼型、无翼型然后妈妈的粥就糊了,烟雾报警器就响了!
烟雾报警器可真是留学生的噩梦!
就是这个白白的尖叫怪!
叫起来吓死人妈妈车上有个晃头的moose(驼鹿)。
我觉得moose是很能代表加拿大的动物。
我有同学说moose就是elephant horse,长得实在太丑了。
楼主在没见过moose本鹿之前也觉得moose萌萌哒,见过之后就明白了什么是 giant elephant horse…
上图是妈妈的车内摆件,下图是真正的mooseMeimei变成小熊猫之后也掉毛啊,哈哈哈哈,全家都是Meimei掉的红色毛毛。
妈妈用洗地机吸尘清理。
经评论区指正,妈妈用的应该是立式吸尘器,因为02年还没有洗地机。
Meimei掉的毛毛加拿大的硬币,黄银相间的是两块钱硬币又叫作一个toonie,金色的是一块钱硬币又叫作一个loonie。
Toonie和Loonie就像Larry(left)和Roger(right)一样Canadian。
加拿大的硬币,大小和颜色完全令人抓狂!
感觉楼主做收银员估计顾客现金结账要至少十分钟人物/服装/首饰篇片中的四个小伙伴我都太喜欢了,特别可爱,我觉得她们的名字特别有代表性。
Mei(Mei-lin Lee)咱们主人公Meimei,是可爱的华裔女孩。
李梅琳或者李美琳,有着美好寓意的名字。
这个系到脖领的毛衣扣,这个小连裤袜运动鞋,眼镜和小发卡都太中国小女生,太可爱了。
导演的人物设计太细致入微又有代表性了。
Mir(Miriam)是白人女孩,楼主认识的Miriam就是加拿大魁北克白人女孩Priya(Priyanka)是印度裔女孩,楼主也有个印度朋友叫做Priya!
感觉Priya是个很受欢迎的印度名字。
Abby(谢谢评论区指正贫血)是个韩国裔女孩。
片中这四个小姐妹一起上课传纸条、在操场看男孩子打篮球、放学一起走出校门、一起去卫生间、一起在便利店外偷窥喜欢的男生、一起追星、为看演唱会攒钱等等等等都太感人了。
感觉这个片子里的友情太珍贵美好了。
四只小可爱在片中四个小可爱一起偷窥的便利店男孩,我觉得他长得有点像权志龙(没有说权志龙丑,也没有任何侮辱权志龙的意思)。
另外,补充评论区网友看到的小细节,Devon工作的商店叫作雏菊便利店,而权志龙很喜欢雏菊。
也有网友说雏菊便利店真实存在,详情请咨询评论区网友~
便利店男孩DevonMeimei家族的妈妈外婆和姨姨们的封印之物都是精美的首饰。
我觉得导演大多选择玉石/翡翠也是和咱们中国传统文化有关。
这些首饰都意义非凡又精美无比。
并且有小熊猫的花纹。
ps当外婆举起来翡翠镯子的一刹那,我想大喊“美少女变身!
”
砸了玉镯子的一刻我好心疼钱外婆的珍珠耳坠,妈妈的翡翠耳坠,妈妈的翡翠戒指都十分精致。
最后小熊猫的灵魂被封印在tamagotchi里面可真是太搞笑了。
以及外婆刀子嘴豆腐心,虽然上年纪了,但是实在是潮。
外婆一脸嫌弃,经评论区提醒,外婆不喜欢是因为这个吊坠是个数字4哈哈广州阿姨都好潮!
这皮包和人字拖让人忍俊不禁。
大家看外婆衣服外套上的亮片,脖子上的丝巾还有墨镜上的亮片!
外婆真的好潮!!
经评论区网友提醒,阿姨们穿的运动服也是2000年左右的潮品哟!
人字拖配红色脚趾甲油
网友们的眼光绝了!
大高个子广东阿姨的原型是已故香港演员沈殿霞!
和其他人物比起来Meimei变身后的小熊猫感觉毛嘟嘟胖乎乎好大一只,结果和妈妈熊外婆熊以及姨姨熊们一比,咱们Meimei可太娇小可爱了。
小熊猫家族!
咒语被破解出来了!!!
感谢评论区!!!
净化身心,镇压兽心,元气归位,切勿反侧。
结束语Meimei,我也想抱抱小熊猫!
还有妈妈,我想吃腊肠了!!
TOT-更新--楼主吃到广式腊肠了,好好吃!!!
Oh, my god,皮克斯。我想但凡是个热爱生活的人,都愿意把灵魂交给你去创作!这样的观影体验简直太棒了!无可挑剔……最近皮克斯的动画有感觉逐渐往东方用力,但方式还算不错,有更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性别、年龄都是可以用来讲述生命意义的。皮克斯就应该享有这样的赞誉,它值得!
22.07.20|No.27 - Zと一緒に||22.04.12半个多月前就已经看完了,后劲一直绵绵密密持续到今天。第一次和红熊猫分离时meimei挣扎着拒绝和暗处的那部分自我做交割,我从那里就开始一路抹眼泪,放映到最后几乎是扯嗓子嚎啕。turning red的历程和东亚女性的成长、我的母亲、我的青春期何其相似。接受自己的emotion好难。就像《神奇动物》里的默默然一样,我们(东亚女性)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只红熊猫,它当然也可能会变成有严重自毁倾向的默默然。
想起三年前,吴珊卓在金球让《摘金》剧组配合完成了那个亚洲人喝酒会红脸的笑话;然后是石之予拿奖,《花木兰》,《米纳里》,《寻龙传说》,《蓝色港湾》…依然坚持觉得是因为CRA开启了这场对话的发生,并持续不断输送能量;即使过去这么久,还是那么让人挂念。情绪是野兽,冲动是高烧;不避讳谈论自己身体的变化与情绪的释放,同样是种自信与自爱的讯息传达。由衷赞赏动画片将主要的视角都放在了这之上,并试着带出关于成长更没有遮掩、真诚的讨论;被这个故事打动,就是成功。当然它不免也选用音乐伴奏作料的“闹剧”来试着“舒缓”观者被接受说教的观感,以及浅显的文化符号来完成所谓的亮相表述;没有像《心灵之旅》走向更深的坚持是份遗憾,但已经证明了它的位置与独一无二。
华裔家庭的母女关系和成长主题都很好,只是剧本的冲突写的没有想象力,单薄到第一次让人看皮克斯动画看出了一丝丝低幼感,有些情节的逻辑没法思考,顺拐着就过去了。
太惊人了,每一个角色都那么令人生厌是怎么做到的???分好几次咬牙看完也是自虐了
很东方化+直给,杂糅了太多类型化主题,每一个点都是Pixar精心计算的结果,当然东亚亲属关系的确有这么窒息,不过稍微动动脑筋也知道咱家里最令人窒息的到底是爹还是妈吧,怎么到这儿妈成了母夜叉,爹又是最包容、最开明、最懂女儿的人了?彩蛋更是在胡扯
看这个片子就像在吃左宗棠鸡。关键当我质疑这不是中餐时,厨子还会以自己的华裔身份反驳我。从包宝宝开始就是这样,我身为一个中国人就从没见过这么离谱的中国妈妈。
其实你跟你姥你姨儿搁堆儿加一块都比不上你妈万分之一熊,你那点少女怀春小叛逆不过是在洪荒熊力面前洒洒水啦🥲
6.9/10 终究还是成了猎奇
虽然同时上了流媒体,但为了皮克斯长篇的首位亚裔也是女性导演,还是去影院支持了下。一部很能relate的让我爆笑又爆哭的动画,太过真实以至于有点trigger。虽然是亚洲故事,但大概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羞于示人的小熊猫吧,无论是追星御宅,小众癖好,精神病史,性向性别,还是离经叛道的爱情,都可能会不被家庭乃至社会接受,让我们不得不叛逆,在接受我们的人给予的支持和爱中,也接受这只小熊猫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去爱上完整的自己。同时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三代母女之间的代际故事,家长难免把期望投射在孩子身上,尤其是亚洲家长,想让孩子成为既像自己又超越自己的完美版本,给孩子造成了心理伤害,更可怕的是这种模式会代代相传。站出来说“我是我自己”,是一件多么勇敢的事情,而能被家长所全部接纳,又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受不了这种每个点都落在预期里面的感觉,就没有一点点惊喜,一点点都没有……
作为象征的红熊猫至少有两层内涵,分别是被压制和去价值化的情绪和被压抑的自由天性下的自我,作为儒家文化的两个标签也没啥错,但我挺不喜欢对立的刻板化呈现的,华裔的母亲必然是虎妈+控制狂母亲,被剥夺霸权性男性气质的华人男性父亲吊诡地拥有了关照孩子心灵的空间和可能,衬托母亲的形象更加可怖,自由做自己、自由表达自我则是美式teenager的标签。跟民族情绪没啥关系,我没啥这种认同,就是觉得这样呈现东亚文化下的亲子关系太顺拐太简化了,也完全不理解最后的和解如何达成;以及最终被释放的那部分自我也只是成为了被消费的景观符号,同时强调一种浅层次的“对愉悦感、自我奖赏和个人满足感的接纳”,这种消费主义的道德我觉得特别无聊。
和解等于无解,到底是子女辜负父母的期待还是父母对子女有不切实际的期待。。。这片的歌怎么那么烂,随便挑首KPOP都比这强
女性➕有色裔➕动保➕伐木累,吃满政治正确红利。福瑞控狂喜。感觉还是很保守,无论是拍法还是主题,皮克斯是有真的有肉眼可见的颓势。但类似于“哪一部分的我都是真实的我”的表达永远都能戳中我(手动哭哭)。中国元素显得很鸡肋,把这些都去掉几乎完全不影响核心议题,更多的还是满足白人对东方宗族文化、神话传说和所谓现代“国宝”的幻想。所以在安全区间内的反叛到底算不算得上反叛呢?btw,这几年,国内国外,讲家庭代际关系的,都会把矛盾转移或聚焦在母女之间,想起这几天看的B站up“博闻强记的富内斯”做的关于台湾电影里的家庭成员的变化了,父亲们愈发沉默寡言、弱势、 无能,甚至是可有可无。
中不中,美不美,日不日…一个10几岁女孩说出来的话和表情让人汗颜…蜡笔小新既视感…偶像崇拜,拜金主义,参加演唱会就变成女人…这nm说什么呢?
含辛茹苦的养育,望女成凤的期许,无微不至的照顾,感激的同时也有压力。有求必应的孝敬,强颜欢笑的压抑,无处藏身的秘密,默许的同时也想逃离。长大成熟是一种变形,是小小的身体向往大大的天地。亲情绑架是一种扭曲,是暖暖的疼爱却有冷冷的锋利。请带我一起感受青春和活力,千万别把我困在祠堂里。以传统中式家庭的霸凌式教育切入,用轻松笔触画出少女的青春期焦虑,红熊猫是月经初潮的隐喻,也是自我意识的觉醒,这种觉醒必定会伤害到母亲(奶奶脸上的伤痕),现实可不只是看演唱会:她开始渴望拥有自己的QQ空间,好友群,期待收到同班男孩的语音电话。所以红熊猫所代表的寓意是成熟也是尊重。而且如果真的按照2000年的时间线,那个时候我周围几乎所有的女孩真的都在追男团,后街,西城,H.O.T,神话,说不定这就是导演的青春纪念册吧。
已经被可爱晕了!大胖闺女!我命运般的大胖闺女!接女宝啦朋友们!!!
皮克斯的分镜和剪辑节奏如今也基本MCU化了,尤其前半小时看得简直头痛,浪费丰富的画面细节和至少纸面上不少的类型元素。至于剧本要怎么说呢……故事当然要讲,但如果像这样有弧光则不求棱角,有答案则不问问题,有小熊猫则完全不去触及背后的大象的话……倒没有不满意,可真的让人太不满足了。
可以和赛车总动员掰掰腕子
生硬直白的不像pixar,转折来的尴尬且突如其来,所有的角色都是围绕主角成长的工具人,把《包宝宝》的故事无意义延长,就挺没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