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年的片子,对于我来说,记忆和情怀占据了看这部电影情感的大多数。
今天闲来无事,重温了这部电影。
这部童年时期看过的片子在记忆中已经变得模糊了,唯一留有印象的,是李连杰帅气的身影。
但当电影一开始,李连杰耷拉着的头发,还有穿着显宽大的西装,怎么都不如记忆里帅气,就如同以现在眼光看这部电影,不再如同原先那样“完美”。
是的,用现在的眼光看这部电影,不仅不“完美”,影片还有很多不足。
所以但从电影的角度,我大概给这部电影三星。
电影情节上存在的诸多的槽点,比如,看着警察动死刑打死人却没什么反应(严重觉得开始那部分剧情没什么意义,还整得那么神秘),在法国所有人都讲英语;坏人多数时候不用枪;坏警察在公共场合大开杀戒,也没什么反应;对染毒的女主表现过于平淡,很多地方交代过于随意以及最终李连杰只身不带武器闯入警察局等等。
但想来龙之吻并非是一部以情节逻辑吸引观众的电影,我想导演一开始就做好了定位,就是想拍一部好看的动作片而已。
而这个目的,确实也达到了。
而且恰好遇上李连杰这个中国元素,加入了“神秘”的中国针灸技术,让这部影片有了一个亮点,尽管这个针灸技术看起来太过无所不能,几乎到了耸人听闻的地步,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李连杰动作之外的另一个看点,特别是最终“龙之吻”的设定,虽然是杜撰出来的,但看到坏人以这种方式“惨死”,对于观众来说,还是有种大快人心的感觉。
另一方面,李连杰的“动作”想来没有让导演失望,因为作为一个观众来说,李连杰的动作从未让人失望过。
尽管本片中,李连杰的动作不如黄飞鸿那般华丽潇洒,但却干脆利落,更符合他警察的身份,虽然在大场面的打斗上影片表现得不够“好看”(总觉得这些大场面的设计太过刻意,但是又表现不足。
)但总体而言,观赏性还是很强的。
最后讲讲演技。
李连杰演过的角色(特别是在好莱坞),一般都是那种冷冷的感觉,个人觉得这与李连杰的长相有关,李连杰长得就是那种特别英气又酷酷的样子。
所以,李连杰演的角色也大都是这样:警察、杀手诸如此类。
这部电影也一样。
李连杰在本片中基本没有笑过,当然,这与其角色和情节有关(你要是被人陷害,时时刻刻被人追杀还能笑得出来么?
),但表情少,并不代表演技差,当然,也不能说多好。
因为这部电影本身而言,并没有给李连杰太多演技的展示空间(情节上的缺陷很难让演员有情感的投入,加上这本身就是一部动作电影),李连杰能够在展示自己超级警察能力的同时又将内心的善良很好展露出来已经是合格了。
最最后,作为打入好莱坞的第三位知名华人影星,李连杰在国外不断开疆辟土,我觉得这是值得令我们刮目相看的。
但就影评来讲,情怀这种东西,还是不应该太过左右对电影的评价。
多出来的这颗星,我只用这一次,献给我的童年印象,也献给李连杰,同样献给我这第一篇影评。
有一天去沃尔玛,看到食品区的柜子里有很多大包的粉色虾片。
这让我想到了初中时期的暑假里,和弟弟一起用DVD 一部一部的放着李连杰的电影。
龙之吻中的女主,和李连杰最开始的相遇就跟虾片有关。
我当时还很好奇一个外国女人到底有多喜欢吃虾片。
我和弟弟都很喜欢李连杰的功夫片,龙之吻这一部大概是他颜值巅峰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了吧!
唉,再也没有那么长的暑假可以看功夫片了,李连杰也老了。
杰哥的英语明显有进步了。
虽然他还是特工,还是去执行任务,但这次打的是真猛啊。
芳达还是很漂亮的,身材也超好。
那个时候真想不到她快40岁了。
化了妆也就20多岁的小姑娘。
但是在医院,还是看出确实是不年轻了。
演她小女儿那小姑娘,长大了必须是个妖孽,太可爱太好看了。
法国的警察,是谋杀中国大使的背后凶手,杰克拿走他的录像带,而他让抓来的女孩子吸毒,让她们站街,控制她们。
于是,大美女和杰哥,互生情愫,杰哥帮大美女救出了女儿。
也同时,用牛逼的银针,把法国大哥给搞的七孔流血了。
我承认,我无聊;我还承认,我喜欢李连杰的武打片,所以看了《龙之吻》。
SO,傻了吧,我看到李连杰放着祖国千千万万的妓女不去解救,却不远万里到法国解救妓女去了,还顺带把妓女的女儿也解救了,很好很强大啊!
我不是说,法国的妓女不该解救,我认为是妓女都该解救,不要搞歧视嘛。
SO,李连杰一如既往很能打,一个打七个,不是苍蝇哦,是法国警察或法国武林高手哦,这些都是意料之内的,问题是:该死的坏警察坏人给打死了,不该死的或者说只是执行公务的警察也给李连杰打死了,片中至少表现了两位不该死的便衣警察被李打死,而且死的很惨,都是暴力断脖子,就是那两个牛高马大,金发碧眼的洋高手,虽说他们是法国恶人督察的跟班,但我没看见他们作了什么恶啊,李连杰滥杀了。
我再SO,打斗中,李连杰一如既往地放着好端端的飞机大炮,机枪手枪不用,拿在手上也把它扔掉,换成筷子、银针什么什么滴,或干脆赤手空拳对付,当然,这样可以显示中国功夫的强大。
但恕我孤陋寡闻,李连杰的绝招“龙之吻”我翻遍武侠小说也没看过。
死穴是听说过的。
用嘴叼银针,插脖子后面的死穴,就是“龙之吻”,那未免太过儿戏了,要是用手抓银针插,难道叫“龙之爪”?
要是用脚趾夹着插,难不成叫“龙之脚”乎?
恶人督察是被这一招弄死的,据李连杰介绍说,他这一招会令人全身血液都涌上头而不会下去,最后血液将头谷爆,七窍流血而亡。
由此,我突然想到,成年男性朋友如果长期没女朋友、又长期不打手枪,可能会谷精上脑,到时不用点什么穴,自然会七窍流“血”,只不过“血”是白色的,怕怕,你们继续玩,我玩手枪去……
作为现代英雄的007与作为前现代英雄的中国特工——观《龙之吻》有感李连杰 主演吕克·贝松 导演《龙之吻》是2001年上映的老片了,因为买了一套吕克·贝松的电影全集(两张DVD压缩碟,仅10元),因此今天找来重看一遍。
故事情节,大致来讲如下:Johny(李连杰饰)作为一个特工,来到巴黎,与法国的警察合作以完成某一任务,却被法国警察头子Richard给陷害。
然后Johny,历经艰险,终于获得昭雪,并歼灭Richard。
这个片子,简单说来,不过只是打来打去,而且打得并没有太多新意,至少对于看过太多动作片的中国人而言,是没多少新意的。
一个片子,如果情节、表演或者拍摄手法上没有什么真材实料,仅仅靠动作设计取胜的话,当然不能算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李连杰所扮演的人物,没有老婆,没有女朋友,不贪图女色,不贪恋金钱,绝对忠于上级,坚决地执行上级的指令,是一个无情无欲的超级警察,一个绝佳的战斗机器。
但是,对于情欲保持一种冷漠态度,在西方人眼里,不算一个真正的男人,而只能算是一个准男人。
而这样一种男人形象,也许正是满足了西方人关于中国人的想像:即中国人是缺少情欲的。
作为中国特工,李连杰扮演的人物Johny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工,如英国产的007。
007和ohny,正反映了占世界统治地位的西方大众文化对于中国男人和西方男人的不同想像。
007是风流的,有风度的,并且不断利用各种现代的高科技手段。
因此,每一部007,都换一个或者不止一个的热辣的“邦女郎”,也都要炫耀一些令人赞叹不已的高科技手段。
这显示出这样一个形像:007是既有力量,又充满智慧,因此十分性感,总能吸引到众多的女郎主动以身相许,甚至是异域的女郎。
007灵敏的身手,和对各种武器和暴力手段的掌握,充分表明了西方人崇尚实力的暴力逻辑,和强者为王的实力逻辑。
另一方面,007往往是为“民主”、“人权”等抽象价值而战,因此他就是正义的化身,于是他同时占有了话话和实力两方面的霸权地位。
此外,007总是能够洞穿敌人复杂无比、的阴谋诡计,充分表明了他的智慧。
于是,这样的一个男人,当然就会是性感的了,更何况,他又总是风度翩翩,充满了绅士风度,精通取悦女人的言语技巧和床上性技。
总而言之,007就是当代的superman,是大众文化创造出来的、为大众所喜爱的理想男人的标本。
007就是这样一个欲望的符号,对于女人而言,这就是她们所想要的男人;对于男人而言,这就是他们想成为的样子。
于是,一方面,大众欲望需要一个“现代性”的英雄的形象;一方面,大众文化不失时机地为人们生产出满足人们欲望的英雄形象,并且不断把这种形象强加以大众,而这种强加又是如此自然,以至于大众觉得只是自己的自然需要而已。
但李连杰扮演的人物Johny不是这样一个人物,他不是一个现代英雄。
既不是类似于007的“现代”英雄,也不是类似于兰博(史泰龙在《第一滴血》)、斯巴达三百勇士、杀手莱昂(《这个杀手不太冷》)、丹尼尔(《的士》三部曲)那样的现代英雄。
兰博的手段,不只是能打,而更在于作为美国特工,能利用各种枪械等杀人武器,并且得到美国军方的情报支持和空中支持;斯巴达三百勇士,其卖点就在于嗜血,暗合了美国人西方人内心深处的野蛮本性;莱昂熟悉种种枪械;丹尼尔则把一部的士车开得出神入化。
Johny是一个中国特工,他高深莫测的功夫、出神入化的点穴,表面看来似乎很可怕。
但是,作为一个中国特工,Johny的特点就全在于功夫,因此整部片子,其实就是为了表现李连杰那令人赏心悦目的功夫表演。
但是,除了功夫之外,Johny就不再拥有什么致命的手段了,他很少使用各种枪械,也没有利用现代交通工具,汽车、直升机,不象007每部电影都会有一款令人艳羡的靓车。
由于《龙之吻》情节的相对简单,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复杂的阴谋,因此也无从表现Johny的智慧。
此外,Johny在剧中,始终表现得象个柳下惠,他当然最终获得了女主角的青睐,但这不是因为他的风度,而只是因为他的善良。
因此,Johny在剧中说不上有太多魅力,更遑论007式的风流倜傥。
总言之,李连杰扮演的Johny,明显是一个“前现代”的英雄,而《龙之吻》一片的卖点,正在于作为前现代因素的中国功夫。
功夫这一前现代因素对于西方文化来说,不过是一个替补,一个花边,丝毫不改变和影响西方文化的基础和主体。
西方文化在坚持其基础的同时,总是可以替换不同的花边,而其他文化,则是作为边缘、作为替补而存在的。
而无论这些花边如此被替换、如何被强调,其中心是不变的。
这个花边,是中国功夫,还是日本忍者,或者是泰拳,是无所谓的。
因此,无论《龙之吻》片中,中国功夫被强调到如何神乎其神的境地,也无法换位为主体,最终不过仅仅只是满足西方人的猎奇心理罢了。
正因为,在《龙之吻》中必须刻意强调功夫的因素,因此在情节设计、人物塑造方面都显得单薄。
因此整体来讲,远远不如吕克·贝松的另一部作品《这个杀手不太冷》。
在《杀手》一剧中,人物形象那么鲜明,个性那么硬朗,一个高大、冷酷而又不失人情味的人物形象就突显出来,而且能够给观众极其深刻的印象。
但《龙之吻》中,却从头到尾都充斥着打来打去。
也许西方人找中国人拍片时,永远都摆脱不了把中国人设计成“前现代”的形象这一思维模式,所以李连杰离开香港影坛之后,少见佳作。
想到这,开始怀念李连杰在香港期间所拍的好片,如《中南海保镖》、《黄飞鸿》、《精武门》等。
2007-8-29
想不到这部电影为什么在豆瓣打分这么低,而且还有很多人在这里说坏话。
在我看来,这是李连杰电影里最好的几部之一,不仅动作场面精炼火爆,还有文化的交流(其实很多对白是在向中国文化历史致敬),而且里面有几个中国人的形象很正面而且典型,还有一些很有趣的笑料(比如前面说中国人用筷子比老外用刀叉文明,对打时招手过来的手势,还有个坏人说中国有十亿人少这一个不大要紧吧,还有打开储物柜一堆武器,都是比较搞笑的地方),此片绝对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精品!
至于李连杰的表演,我觉得此片里无可挑剔。
吕克贝松估计是对警察有偏见,此片中的警察和“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那个警察如出一辙,基本就是半个神经病。
——我开始怀疑豆瓣的品位了,也许真的是人云亦云之辈太多?
今天再看了一遍这个电影,蓝光版本,现在看来这个电影的打戏拍的太好了!
放现在依然牛的很!
特别是两兄弟打杰哥的那段绝对是经典,当年李连杰的动作设计的太潇洒了,特别是我最后还推广了中国的针灸!
里面还致敬了的他自己的电影,精武英雄 虹口道场那段,一打30人以上!
蓝光碟收藏了,太爱了!
绝对是给中国🇨🇳功夫长脸了,现在也没有这样的功夫明星了
很遗憾,2001年的电影,我直到2018年才有幸看到,但是就目前的感观来看,动作仍然不过时,情节仍然很吸引人,而且从编剧的角度,外国人越来越重视中国文化内涵,这在以往的好莱坞电影是非常少见的,这也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势崛起,以及在李连杰等众多国际影星不断的参与欧美电影后,更加让外国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像这部电影里的针灸、筷子、虾片等等,如果说有一点美中不足,就是他总能在困境中化险为夷,特别是最后跑到警察局里去杀了高级警探之前,那两个强力打手明知道他身手敏捷,为什么笨到不用枪而非得用拿不出手的功夫送了命,事后他还能带着孩子全身而退。。。
最不能理解的是,他居然没有依靠法国警方来将理查特绳之以法并洗脱自己的罪名,而是直接将他杀死了,这个情节,恐怕在现实生活中,是永远也不可能发生的。
。。。。。。。。。。。。。。。
越看越差劲,拍得片基本都是剧情巨烂的破片,难道他觉得能展现下“身手”就接片吗?
太滥了吧?
对于那些简短地写上一两句,把来看剧评的人说的糊里糊涂,一头雾水的装13者,请自觉死一边去,最讨厌你们这种傻13的,现实生活的loser,只知道在网上乱喷。
你们不配看电影,任何电影,因为你们挑剔到看镜子里的自己都觉得是失败品,自己回家玩泥巴吧。
好了,言归正传,说完那些装13者,我们来看看本电影。
电影剧情简单,不费脑力,单看拳脚就很过瘾,但细细看下,杰哥绝不是莽汉,只拼拳脚,他是用勇有谋。
他知道在酒店爬窗台爬水管,和蠢货警察周旋去拿磁带作为证物,知道用窗帘逃生,在大使手下给他船票让他登船时,他知道再三观察周围,确认有没有跟踪的,知道让女主把证物磁带偷出来,跟两个魂斗罗一样的打手打斗时,开始过招吃亏后,知道招手把对手引到墙边,利用地形优势,最后一顿拳脚,直接把矮个子白毛打懵逼……智勇双全不为过。
最后跟督察对决,知道说话分散他的注意力,绕到他身后,用针定住他。
女主的演技很好,把一个被胁迫去做妓女,时时想着daughter的苦难母亲演的很到位,被挨打时也是忍着受着,一切为了女儿。
纵观整部影片,我突然想到香港电影资本第一次正式跟荷里活接触投资拍的电影——《龙争虎斗》里,龙哥扮演的其实也是特工,负责到那个背叛师门的坏蛋称霸的小岛上去拍照取证。
龙哥的拳脚自然更不用说了,在地下还把(成)龙哥一下ko了呢。
当然啦,龙哥最后跟大坏蛋在有很多面镜子的房间里对决甚是精彩,这个情节设计太巧妙了。
以上便是鄙人一点点感想,两部电影都很好,爱好拳脚功夫的都推荐看一下。
算是比较工整的一部,但是不知道为何李在好莱坞的片子总觉得的像独角戏,剧本和配角都不够精彩。
动作很精湛,特别是最后龙之吻,简直恐怖!可是,一个中国人,带着伤,还能横扫法国警察局,整栋楼的人全副武装都奈何不了,顺带连整个道馆的人都打趴下了,堂而皇之的离开了,这剧本也是没谁了。
现在看,剧情太过俗套。剧情虽然发生在几天呢,但是也没显得多么紧凑。大戏不如黄飞鸿系列啊
我最喜欢的演员和我最喜欢的导演(虽不是本作导演)……却没能合作出我最喜欢的电影
李连杰那时候的电影至少比现在两年的好很多~
2010年easter歐洲旅行途中的巴士上看過。李連傑好青澀。有點傻有點呆。
这片子不应该只是6分,剧情马马虎虎,但是打斗和动作设计绝对满分,还有一些笑点挺好玩的,得是7分往上。
打得不錯,招式也有新亮點,李連傑在電影里和電影外都幫中國人掙了臉。不明白爲什麽有些人如此苛刻,這不是白眼狼么?
为看那两个女人调情的那一段 当时是当色情片租来看的。忽略了精华、
妓女挺可怜的
神秘的东方特工与腐朽糜败的巴黎擦出异常浪漫的火花。
啥啊都是……全世界都说英语,中国人自己人和自己人说话都英语……
两颗星全给女主。李连杰打风依旧。英语suck的一逼。初中三年级水准。
无聊,谁说这是李连杰打戏的巅峰来着?嗯?
记得看过一个国外的枪版,录到影院里外国朋友为李连杰此起彼伏的喝彩声,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感觉到欣慰与光荣。
李连杰还是适合古装
就说一点,被监控的电话,为什么中国大使不跟来自北京的特工说中文呢,这样法国人不就听不懂了?话说这个故事是李连杰自己写的,结果被吕克·贝松给糟蹋了。。。
杰哥最好的荷里活动作片,和拉菲利的决战非常精彩
那时候的李连杰是真帅啊,笑起来阳光严肃起来又很酷,女主这么漂亮感情戏也太点到为止了,一点都不过瘾。
李连杰这里面还挺帅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