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祈祷和恋爱

Eat Pray Love,再单身游记(港),享受吧!一个人的旅行(台),一辈子做女孩,饮食、祷告与爱情,真正的喜悦,Eat,pray,love,饭祷爱(豆友译名)

主演:朱莉娅·罗伯茨,哈维尔·巴登,詹姆斯·弗兰科,比利·克鲁德普,理查德·詹金斯,维奥拉·戴维斯,图娃·诺沃妮,卢卡·阿金泰罗,TJ·鲍尔,迈克·奥麦利,阿什莉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美食、祈祷和恋爱》剧照

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1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2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3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4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5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6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13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14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15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16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17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18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19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20

《美食、祈祷和恋爱》剧情介绍

美食、祈祷和恋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年轻干练的伊丽莎白·吉尔伯特(朱莉娅·罗伯茨 Julia Roberts 饰)是《纽约时报》的一名人气作家,她经常周游世界,撰写相关的旅游文章。她的生活同样令人欣羡,丈夫史蒂芬(比利·克鲁德普 Billy Crudup 饰)帅气潇洒、气质不凡;饮食无忧、优哉安 乐。然而伊丽莎白却渐渐感到空虚和恐慌,似乎着周遭的一切都不是她真正追求的。伊丽莎白决定走出变质的婚姻,寻找自我。在漫长的离婚拉锯战后,她踏上了周游世界的旅途,在美食、祈祷和恋爱中,认真地思考人生的种种…… 本片根据伊丽莎白·吉尔伯特(Elizabeth Gilbert)的同名自传改编,著名影星布莱德•彼特担任该片制片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甜蜜杀机相扑避难所黑豹2马大帅2追忆机动战士高达库库鲁斯·多安的岛东云色的周末阿里巴巴2:所罗门封印无罪之凶健康又文明的最低限度生活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街角少年第一季波尔达克第三季师父·明白了黑色圣诞节中间人第二季香水青岛君是坏心眼一直一直都很喜欢你侠丐传奇晴雅集杂技皇后夏菊花诡影实录潘神的迷宫我的抗战上帝的驱魔隔山有眼2锁链战记:赫克瑟塔斯之光姐妹涅墨西斯黄金螺旋之谜

《美食、祈祷和恋爱》长篇影评

 1 ) 那些有的没的都是我在想的

意大利-印度-巴厘岛美食-祈祷-遇到爱意大利的确是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国度,对于意大利的爱不知从什么开始,只能用着迷来形容,看到罗马的小巷和混乱,竟也不那么讨厌,不过不知道亲身去体验会是个什么感觉。

印度的meditation让很多人为之着迷,其实有时候他们并不清楚那到底是什么,颇有跟风之嫌疑,只是,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些人体会到meditation的真谛,多多少少还是会悟出些什么。

巴厘岛,everyone has a love affair in Bali. Is that true or it's just a dream like all the Hollywood movies?

 2 ) 为爱失去平衡,才是平衡心灵的一部分--------《Eat Pray Love》

我在6个月前看过这部片子的原著,是向别人借的。

借得时候也很偶然,购买它的人说,看不下去,不知道为什么书中的女人一直没日没夜的哭泣,所以中段了阅读。

于是,我借回了这本书,当时也只是断断续续得翻阅它。

直到4个月前的某一天,我又开始拿起这本中断了很久的书。

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他坐在我身边,而我们彼此之间已经将近有1个多小时没说过话了。

那次我看到女主角展开她的印度之旅,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

是关于自我原谅的一个环节,总之里面讲述的冥想与宗教情节,让我心驰神往。

就在1个月前,我只身一人去了一直向往的城市,做短期旅行。

是迫不及待才对,因为那时候的我急切需要逃离,非常紧迫。

而就在刚刚,我看完了这部翻拍电影。

用一句非常老套的话语来形容这部电影吧:这是关于一个女人自我疗愈的旅程。

看过很多人的评论,有人说,拍得太过矫情,好像过了,真实生活中又有谁会如剧中女主角那般去做那些事情?

我说,有,那就是我。

可是我并没有刻意到要去效仿那些做法,事实上,不论是原著还是电影都是在事后才让我恍然大悟这样一件事情:我们的轨迹,惊人得相似。

我们害怕改变害怕事物会变得支离破碎只是这世界还有存在于现实的圈套正触及我人生的方方面面毁灭是一份恩赐毁灭是通往改变的道路正如我一直坚信的那句话一样:只要有改变就是好的我们应该为永无止尽的改变做好准备那次旅行是我第一次独自出远门,我记得那天天气不好,有些阴冷。

在候机室等待,手机上收到两个人的短讯,一位是我的好朋友,祝我旅行愉快。

一位则是细心的房主,嘱咐我天气状况转变,及时带伞。

(很是温暖)旅行非常顺利,在当地我吃了很多小吃,也逛了很多美景,很惬意,也很愉快。

当地人都非常友好,在众多友善的面孔中,我一直记得那位为我指点迷津的大学生在最后分别时对我说的那句:过那座桥的时候,自己要小心哦我微笑着说:好小岛上的每个景物,每个偶然相遇的人都让我觉得新鲜与喜悦。

这是一次很棒的旅行,直到现在,那片沙滩还会不时跃入我的脑海中,提醒我当时那份与自然共处时安宁的享受感。

也许很多人无法理解,片子中的女主角不是应该痊愈了吗?

如果一场绝妙的旅行都不能抚平她内心的创伤,那么还能指望什么呢?

为什么她还要去印度?

为什么那些打坐、冥想夹杂着诸多伤感的情绪还会四处纷飞?

我想恐怕是绝大多数人都不曾体会过一种叫做自责的情感。

原谅自己,从懊悔,自责中解脱,坦然接受发生得一切,其实很难。

有时候,你不得不去相信冥冥之中有一些东西牵引着你。

那就是,在机缘巧合下,我开始尝试接触宗教。

有一次,我和一位同是学习宗教的人求教,如何摆脱懊悔这样可怕的情绪。

他试图借助灵修上的方法来进行引导,我很努力,可是根本么有任何作用。

我记得他问过我一句话:是你放不掉还是根本不想放?

第二天,这位好心人,给我留言,说他尝试了下那种感觉,的确很难排除。

并且给予我很多其他排除得方法,希望能够帮到我。

很是感激他。

现在的我坚持吃素,每天学习打坐、冥想并试图通过学习宗教来让自己得到内心的安宁与平静。

(所以当剧中的女主角在做冥想时因控制不住思维而胡思乱想的时候,我很能体会那种感觉。

要做到这些,的确很难,呵呵。

)印度之旅,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这也恰恰是一个人修行中最艰难的一部分。

你要面对的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同内在那个脆弱不堪的自己进行一番斗争并且和解,最终原谅自己的过程。

呈现自己无助脆弱的一面,了解自己,打开自己的内心,让能量充溢进来,包裹住整个自己。

对那些已经分开的人,从心底对他们道一声感谢。

对于他曾经给予你的一切,都心怀感恩。

接受一个不完美得结局,彻底放下自己。

开始明白一种叫做爱的东西,逐渐了解并接近于它得本质,并最终被爱环绕。

正如同,剧中那个画面一直重复在说的:我与神同在,神与我同在。

至于巴厘岛之旅,我实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循。

可是关于那个信念,却从来不曾怀疑过。

有时候,我会一直鼓励身边的朋友们,告诉他们无论发生任何事情,都要将其视作一种“课题”。

借助发生的事情,打开我们尘封许久的心灵之门,张开我们的灵魂之眼。

让我们知道这一生中需要唤醒内在自己的究竟是哪一门“功课”。

然后,找到最终的实相,抓住它。

在最后我相信了我称之为“寻觅物理学”的东西一种自然界的力就如万有引力定律一样真实“寻觅物理学”的法则是这样的: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放弃所有熟悉安心的事物这包括你的家或是累积在心底的怨恨开始一段寻求真相的旅程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得如果你真的愿意把所有经历看做成一种启示如果你把所有遇见的人都当成导师最重要的是如果你准备好去面对去原谅那部分并不讨喜的自我那么没人可以阻止你去了解真相。

现在的我,还只是走到最艰难的“印度之旅”。

但对于“巴厘岛之旅”,毫不怀疑自己终将走到。

希望那个时候,能够谨记这句话:为爱失去平衡,才是平衡心灵的一部分。

====================================================================================================事隔半年 我经历过了“巴厘岛之旅”这是一场触礁旅程 最后以失败告终现在的我 深刻且清晰的明白 又将循环步入 重新轮回去经历所有的一遍 这很痛苦 很痛苦不过我依然要去度过。。。。。。

 3 ) 需要岁月才可以体会到的心情

看到马路上到处都是上映前的这张海报时,我就满心期待着,因为年初回国看了这本书的中文译本。

赶在了上映第一天的第一场,全场除了我以外,全部都是30岁以上的女人,还有白发苍苍的老夫妇。

我看起来好象闯入大人世界的小孩子一样,一个人安静的坐在正中央。

唯一让我微微鼻酸的是当Liz在阳台上听完Richard的故事以后,她幻想起结婚的片段。

她的丈夫告诉他,I still love you。

Liz说,then love me. 他说,I miss you, Liz说,then miss me. 然后她重复了Richard告诉过她的话, send your love every time you miss me, and then drop it. It won't last forever. Nothing does. 他们边舞蹈然后Liz靠在他肩膀说这些话。

为什么说唯一让我鼻酸,是因为虽然这是一部我认为的好电影,我认为很感人很温暖,但是我并没有流泪哭泣。

可是有很多很多镜头都让在场的女人哭了,甚至是坐在我前排的一位白发老先生也在擦眼泪。

这样的画面很令人动容。

我知道我没有哭的原因,因为我没有婚姻,没有岁月的历练,没有30多年的喜怒哀乐。

观众们掉泪,是因为Liz的故事让她们感同身受,让她们看到了勇气,积极,美好,平静等等等等,即使我感动于爱情,即使我觉得温暖,可是我缺少了可以共鸣的岁月痕迹。

过了几天我跟一个朋友说起这个电影,跟她讲了这个故事。

她在我说了很久以后,毫不犹豫的回应:“如果我有钱,我也会这样。

”我突然就语塞了,再说下去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吧。

我知道想要追寻内心平静的渴望有多强烈,我知道一段美好的爱情可以给予多少的帮助。

这并不是关于一个男人,也不是关于挥霍金钱,至少我是这么认为,也许是我过于感性也说不定。

可是会有人,就像我朋友,认为这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实际经济基础上的,太过于美好了,美好的不现实。

也会有人认为,最后不还是因为了一个男人吗?

又或许会说,这是文化的不同,在我们国家行不通的,甚至有人说起签证的问题,不是你想去意大利就可以随时动身的。

所以我没有再和任何人讨论过这部电影,因为我害怕别人会提出上面这样的意见,我知道这是存在的,我知道这样的疑问也是合理的。

可是我忘不了那天电影院里大家安静的样子,忘不了白发老人哭泣的场面,也忘不了那么多女人们的眼泪。

我觉得她们是幸福的,如果作者和导演看到这样的画面一定会觉得满足和欣慰,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目的,想要告诉观众一些什么,而这个“什么”是深深埋藏在每一个人心里的。

我爱这部电影,我不觉得有哪一秒的场面是无聊的。

被感动不是因为我相信或者我渴望这样的生活,被感动的是那一种平静和自然,是需要岁月才可以体会到的心情。

 4 ) 不值---《饭•祷•爱》观后

《饭•祷•爱》在某些方面做得相当好。

比如说,它是我见过的最大规模的广告植入电影,整整植入了三个国家:意大利、印度和印尼,几乎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风光硬是要得。

一大半时间茱姐姐在做旅游美食猎奇节目,连吃了一口意大利面之后的陶醉都是标准美食主持人的表情,片中甚至还表现了一场传统印度婚礼;当巴厘岛的老巫医说那里的葬礼很有趣时,我很怕接着真来一场葬礼。

诚然,那句话就够了,已经在很多西方观众心里植入了“巴厘人的葬礼有趣”这个概念,对印尼的旅游业大有帮助。

然则要看旅游节目,俺不会在家里亲亲热热跟花生一起看探索旅游频道么?

他会很高兴的。

另一个做的不错的是男演员的人选。

Billy Crudup(《守望者》里的蓝博士),James Franco(我的后宫,为了他才去看这个片的), Richard Jenkins(《The Visitor》里的闷骚教授),Javier Bardem (《深海长眠》,《No Country of Old Men》,除了第一个,其他都是一流的帅哥。

Billy如果不是在《守望者》里老是小鸟外挂晃在晃去,我对他印象大概也会挺好。

正因如此,对这片子愈加不忿。

确切地说,是替这些好男儿不值。

原因是,做为一部电影,一个故事,《EPL》没有说清楚女主角痛苦的来源。

不,它其实说清楚了,但是她的痛苦在我看来非常欠扁。

茱姐姐婚后几年,开始对婚姻厌倦,尽管丈夫还爱她,却选择离开了他。

一边办离婚,一边跟我家小詹打得火热。

离婚办得差不多了,她又厌倦了,不顾小詹深情的挽留,决定去周游世界,寻找自我。

(大姐,你的自我不用找,就老大一个蹲在你心里,以致你根本容不下别人)在意大利,她放开肚皮吃喝,于是意大利趁机推销他们的美食和罗马那不勒斯风光。

在印度,她去劳动打坐(大吃一顿之后当然要减肥),我们又看到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那些猎奇式的画面,比之更浅薄。

最后一站是巴厘,她吃饱想通之后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男人:一脸肉欲却自称热情敏感忠诚心碎的Javier Bardem。

上帝保佑他。

我们终于知道传统电影中那些自私负心的男人出走后都经历了些什么。

现在风水轮流转,轮到女人也可以这样了,然而虽然我是女人,却没办法同情女主。

自私负心终究是自私负心。

女主的那一点痛苦,说白了就是对自己离开丈夫的行为觉得愧疚,毕竟是她抛弃了对方,毕竟当初也爱过他。

她一时过不了自己那一关。

小詹这个临时垫背的,她则一个电邮就打发了。

不过当然了,当你抛弃对方的时候,你还能怎样呢?

就是这么回事,在人情上,被抛弃的一方晾伤口,能博得别人的同情,而抛弃人的一方若也一脸痛苦地向全天下告白,那让别人怎么反应好呢?

本来我的反感还不明显,是女主读那封电邮时的声音让我明白了。

电邮的内容是甩人,绕来绕去写得优美技巧。

然而茱莉亚罗伯兹的声音完全出卖了人物的感情,那声音除了硬就是冷。

这个女人,当她用表情眼神拼命想告诉观众“我很痛苦,很痛苦,可怜可怜我吧”,她的声音却从头到尾自信冷静。

她的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是作者想表现的就是这样?

是茱莉亚的演法就是这样?

还是茱莉亚揣摩的人物就是这样?

管她呢!

就事论事地说,女人厌倦了婚姻甩掉无辜的男人这种事也不是第一次发生,本来无需大加谴责,但是失魂落魄垂头丧气地周游世界享受美景美食并一路继续吸引帅男大献殷勤,却还是不停地喊痛,就不得不让人怀疑此女的自恋吹嘘程度跟吸血鬼之妻贝拉不相上下了。

可惜了Billy的痛苦,小詹的深情,Richard的精湛演技和Javier不动声色的泡妞手段。

听说这个片本来是本畅销书。

畅销书~~~打冷战中~~~也许我全理解错了。

这片其实就是美食风光片,那书也只是当下新式的游记。

还是没必要纠结了。

不值。

就算是为小詹做票房贡献吧。

还有,这片的中文译名真是神来之笔。

 5 ) STUPID

自以为是的美国人,自以为是的女人,无聊到蛋疼,无论哪个女人想搞点不一样的,勿论你是朱莉亚罗伯茨希拉里斯旺克斯嘉丽琼森佩内洛普克鲁兹瑞贝卡霍尔,请找贾维尔巴登。。。。

异国情调的男人,你还能换个人啊。。。

 6 ) 西西弗斯的神话的神话 --- 追求自我哪有那么容易

《美食、祈祷和恋爱》基本上是美国版的张艺谋执导作品,摄影没话说,风景也亮丽,可是除去光鲜的包装,什么也没有。

但是要大力推荐给女人看,尤其是离婚的中年黄脸婆(当然前提是没有孩子拖累),因为女主角基本上把所有面对中年危机的女人心底深处所憧憬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亲身实践过了。

看完以后,许多女人大概都想抛开一切束缚去寻求自我吧,只是,这勇气并非每个人都有。

女主角是位作家,已婚,突然有一天觉得她亲手打造的家和生活完全不是她所想要的,于是提出离婚,最后净身出户。

痛苦挣扎之中又有了一段电光火石般的浪漫情缘,可是,昙花一现的激情只会让已经迷失的自我更加找不着北。

她花了整整一年时间一个人四处漂泊,从意大利到印度再到巴厘岛,在美食、友情和风景之中寻获了自己,也收获了爱情。

最受不了的就是这个结尾,太童话、太完美、太在意料之中,太有悖于真实生活,于是散发着浓浓的kitsch味道,像片子里印度山寨版可口可乐Thumbs Up。

追寻自我的意义就在于这个“自我”其实永远也追寻不到,但是过程一定比结果来得重要。

阿尔贝加缪早就告诉我们要像西西弗斯那样做个英雄:明知结果永远是失败却仍然努力去做,这才是高贵的人性。

于是,海明威写了那个著名的老人和鲨鱼的故事;杰克凯鲁亚克把精神之旅的书叫做《在路上》而不是《到终点》。

保罗西蒙有首非常好听的歌叫America,六十年代插花于发际的嬉皮士背上所有家当乘灰狗去流浪,去找美国。

他们要找的美国当然是和彩虹一样永远找不到,后来,大多数嬉皮都坐进了办公室变成雅皮,身体力行他们青年时代所反对所厌恶的中产阶级价值观,但是也有少部分仍然还在寻找,北岛的《失败之书》里就写了几个,非常精彩。

想起谁说过的一句话:缪斯终将注定漂泊,唯有法利赛人才有安居乐业的勇气。

最喜欢电影里两个女人到那不勒斯去吃披萨,美食当前,什么卡路里啊腰围啊统统见鬼去,然后在服装店里试牛仔裤的爆笑场景。

还有理发店里的意大利朋友对美国人的评价极其犀利:你们美国人不懂得享受生活,你们懂娱乐(entertainment),但是不懂享乐(pleasure)。

意大利人最会享受the sweetness of doing nothing。

是啊,让GDP下地狱吧,我们要GWB(注:General Well-Being,所谓“幸福指数”是也,似乎是英国新晋首相卡麦隆提出的)。

 7 ) 台词部分

有一天我的朋友带我去一个地方---奥古斯都城堡。

奥古斯都为了存放自己的遗体而建造的。

异族人入侵时把一切损毁,奥古斯都这位真正伟大的罗马帝王他如何能够想象的到罗马,对他来说就是全世界的地方,有一天会被毁坏?

在欧洲的黑暗时期,有人盗走了皇帝的骨灰,12世纪变成一个要塞,然后变成斗牛场,人们在这里存放烟花,现在成为游客的厕所。

这里是罗马最安静,最寂寞的地方,在几个世纪里,这城市在此周边发展起来,它就好像一个珍贵的伤疤,像一个你舍不得放手的心碎,因为那痛苦也是美好,我们都希望事情可以一成不变,为了稳定我们宁愿活在痛苦之中,就因为我们害怕改变,害怕事情会毁掉。

然后我看着这个地方负载的混乱,那是它适应一切的方法,被烧毁,掠夺,然后找到方法让自己从新建立起来。

我忽然豁然开朗,说不定我的生活并不是我以为的那样非常混乱,而是那就是世界的常态,唯一的陷阱就是让自己跟这样的损毁的任何一部分做连接。

其实毁坏是一件礼物,毁坏是可以迈向转变的路途。

甚至在这永恒的罗马城,我们都必须为无止境的转变做好准备。

(这一幕里的Liz,坐在破败古老的遗迹里,四周幽暗,唯有头部顶光。

)你要学会筛选你的思想。

上帝存在于我自己。

最后,不要害怕失败而放弃爱,为了爱而失去平衡,那也是用来平衡生活的一部分。

 8 ) Eat Pray Love

“People think a soul mate is your perfect fit, and that's what everyone wants. But a true soul mate is a mirror, the person who shows you everything that is holding you back, the person who brings you to your own attention so you can change your life.A true soul mate is probably 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 you'll ever meet, because they tear down your walls and smack you awake. But to live with a soul mate forever? Nah. Too painful. Soul mates, they come into your life just to reveal another layer of yourself to you, and then leave.A soul mate's purpose is to shake you up, tear apart your ego a little bit, show you your obstacles and addictions, break your heart open so new light can get in, make you so desperate and out of control that you have to transform your life, then introduce you to your spiritual master...”― Elizabeth Gilbert, Eat, Pray, Love

 9 ) 饭祷爱

因配乐加一星。

Liz有个属于她的主题曲,颇有点像Requiem for a Dream的(不是莫扎特那一版)。

还用到了魔笛(就是莫扎特那一版)这就是一个女性中年小资版的《在路上》。

男人们在屏幕上折腾了这么久之后,一直被认为“有老公孩子就满足,全心全意奉献给家庭”的女人终于也要开始解决中年危机的问题了。

如果要我给自己找个词的话,应该是runner。

跟J抱怨说“为什么我永远存不下钱”,她说“因为你杂七杂八的爱好太多了”,跟C唠叨说“为什么我还是不想结婚”,她说“因为你的安全感太低了”。

前两天收到英国来的offer,考虑过之后,回信说愿意去面试。

我就是这样,尽管爱故乡,但眼看着要毕业了,眼前就是找个男人结婚生孩子过安定日子的生活,就立刻二话不说地跑了,现在生活有了平稳的迹象,眼前又是找个男人结婚生孩子过安定日子的生活,于是又想要逃跑。

人为什么而生活,怎么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才能完全填满心里那个空洞,才能永远感觉平静而幸福,直到现在我依然不知道答案,甚至不知道这些年来自己是否曾有一丝半点的接近答案。

这些年来有想要大哭的时候,想要打赤脚的时候,想要大笑的时候,全身发烫的时候,这些头脑失去作用,身体和思想只被感官控制的时候,是我相信这世上有神的时候。

所以我人生中觉得最自在最放松最快乐的时间是背着巨大的登山包,在陌生的城市里浪荡的时刻,所以我知道自己没有受上某个人,某某某,因为心有时候远比大脑诚实。

尽管对美食没有特别的执着,也极少祈祷,更没有期待在转角遇到爱,只是这种生活,这种充满着未知,前方的一切都让人好奇满溢的处境,让人有生存的真实感,不再是一个写code的机器,不再是每天为了三餐一宿碌碌来去的蚂蚁,而是每时每刻都张开了所有的感官,触摸呼吸观看着思考着,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

所以我总是不想要拖累的人或者东西,总是想从将要固定将要僵化的模式中逃走,总是没心没肺地想跑就跑……老妈不能理解我这种不安分,甚至想通过改名字来改善这种命运——不过似乎没有成效。

于是关于我的个人问题,永远都是个纠结。

我想大概也有很多人不理解这里面Elizabeth,用江浙话就是“作”,什么都有了,却没事半夜里好像没事找事一样的哭开来。

然而我懂,我懂那种觉得“自己不应该在这里”的彷徨,懂那种“找不到自己究竟在哪里”的苦闷,懂那种“不明白生活和死亡之间除了呼吸之外还有什么不同”的惊惶。

这就像个炸弹,有时候会潜伏下来,好像一切都恢复了正常,然而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炸开,不知道炸开了里面会是什么。

有趣的是,就在接到英国来的email的之前,我一直想“真是糟糕,人生大逃亡的第一站就选在了自己的dream city,然后呢希腊也去过了,以后再要逃却要往哪里去?

”然后常常回忆在内蒙古度过的假期,怀念草原那么大马那么快人那么少……现在看来bali也很不错,等到什么时候姐姐的手艺可以用case算了,我就背个包,带上电脑,去那个海蓝花开的地方,每天晨昏定省,直到我又想逃跑为止……有空要去看这部原著。

也许作者走过的路程能给我将来的逃亡路线一点启示。

PS:意大利那段根本是旅游宣传片嘛。

我又想起意大利人说的“美国人哪里懂什么时尚!

当年二战的时候我们带去战场的都是新鲜蔬菜,他们带的全是压缩饼干”……现在我的生活价值观也跟意大利人一样了PSS:小皮是这片的制片人……小皮,我看出来了,你还是跟JD一样搬到欧洲来住吧,郊外买个房子,也没有狗仔会去骚扰,每天出去买两条面包一包熏肉。

美的东西和心灵的平静,也许逃亡的最后一站,我还是会回到巴黎

 10 ) 因为都曾遇到过。

庆幸自己买了碟片,舒舒服服的调整好灯光和音量,窝在房间里看了《美食、祈祷和恋爱》。

喜欢看女主角Liz一个人安静的享受美食;在旅行中去新认识的朋友家度过一个美妙的夜晚;骑着单车在田地里奔驰;听一位像神父般的人说话,并相信他......这些场景,因为我都曾遇到过,所以看完,会感动的掉眼泪。

喜欢《美食、祈祷和恋爱》里的台词。

1.有时候,为了爱失去平衡,也是平衡心灵的一部分。

Sometimes to lose balance for love is part of living balanced life.2.当你想一个人的时候,给他光,给他爱,然后放下。

3.我也有一个这样的盒子,不过里面装的都是国家地理杂志和时代周刊的旅行专栏,里面有我想在死前去的所有地方。

I have a box just like this, except it’s filled with National Geographics and The Times travel section--All the places I wanna see before l die.4.每次凝视你的眼,我都听到海豚的拍手声。

And when I look into your eyes, I hear dolphins clapping.5.最终,我开始相信我称之为“寻求物理学”的理论,这是一种跟万有引力一样真实的自然界的力量。

寻求物理学的法则是这样的: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抛开你所熟悉和让你安心的一切,包括你的家、你的痛苦、你的怨念,开始一段真理寻求之旅——外在的内在的都可以——如果你真的愿意把旅途中所经历的一切都看成一种暗示,如果你把旅途中遇见的人都当成导师,最重要的是,如果你准备好去面对并原谅你身上并不讨喜的特质,那么真理就不会离你太远。

通过自身的经历,我不禁开始相信这一法则。

我找到了我的关键词。

它的意思是:“我们跨越过去吧!

”一个人真正的生活平衡,也许就是Eat、Pray、Love。

学会去享受美食,热爱美食;学会祈祷,感恩生活带给你的一切,无论是悲伤还是愉悦;学会去爱,爱自己,爱别人,爱世界。

其实生活中的变故就是在教你,如何“随心,随行”。

也许有一天,我们都能做到“笑要笑在脸上,发自内心,甚至发自肝脏。

《美食、祈祷和恋爱》短评

有多少妹子会看着这种电影旅行上路?大概从八九年前到丽江却一刻都不想停留开始,就对这种“寻找自我的圣地”厌恶至极。

5分钟前
  • levitating
  • 较差

相当矫情无趣又冗长的一个故事。话说,这个题材应该是我喜欢的啊,本来可以拍的很诗意很优美,怎么就变成这样一个N不沾呢?我已经不晓得是说导演的问题编剧的问题还是演员的问题了。

9分钟前
  • Suki
  • 较差

如果没有独白我可能会看成一部写美食的片子,可是又不太像,加上独白就有点不伦不类,但是和剧情又没有完全脱节。最后的结尾虽然俗套但也算是也好结局,就是前面的两段感情怎么看怎么像给茱莉亚做教科书的牺牲品。我倒是很喜欢剧中的一句话:“爱他就告诉他,然后放到一边。”内心演的不太好。

14分钟前
  • 午夜的蕾丝花边
  • 推荐

有时候觉得茱莉亚罗伯茨爆丑,总是力图表现洒脱范儿。堆砌的片名,冗长的片子,是不是一定要装逼地去个意大利、印度什么的才能找到真爱!无病呻吟!

17分钟前
  • 馅儿
  • 较差

文艺女青年的无病呻吟引发的一场旅行。作为电影可看性不大,对片中表达的一些观点也不敢苟同。但由于自己的经历以及目前正做的事情跟电影某些部分重合,因而也从某些说教中受了些启发,故加一颗星。

18分钟前
  • 馬鹿燒韭Alice
  • 还行

大嘴萝卜丝的电影,她太纠结拉纠结死我了,从电影开场她头上的青筋就一直暴突,我就一直担心她脑溢血!中年、作女、纠结、矫情看来外国大龄女青年的心理也堪忧。不懂她为何离婚为何总和男友吵架为何不去出海,俩小时就看她一人跟那纠结。AYO,最后还大团圆结局了,我缺。

22分钟前
  • 甲癸丙
  • 还行

作为2010年观看的最后一部影片,似乎有一些将来意义。正好符合我现在的状态。但我不能去环游,不能去诵经,可仍旧有很多方法, 让我彻底抽身于如此糟糕的2010,投身于充满希望的大部分被计划好的2011,从此刻起,我要认认真真地度过2011年。happy new year!

23分钟前
  • 王稷和泡泡
  • 推荐

20210218重看,情节确实太松散了,而且比原著做作很多,当然因为原作是散文而非小说,所以改编的确有些困难。原谅自己、拥抱不确定。||2011: 女作家的自我发现之旅。故事有点松散,但确实有游记的感觉,主线还是比较清晰的,那就是自我发现。甚至于每一段情节,我都会加上自己想象中的原书的叙述语句。女人要爱自己,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享受生活。也许只有活到库爷那个年纪,才能活得清明,了悟世事。

24分钟前
  • 阿依达
  • 还行

分4次看完的,看得我直觉的腻歪,丫一女的没事找抽,放着好好的日子好好的人,学TMD什么乱七八糟的文艺东西,结果最后又后悔,纠结矫情个毛啊~

28分钟前
  • 黑胡子路西
  • 较差

又是抛房抛财净身出户逃也一般的美国中年离婚女,又是意大利……演的好无理取闹!吃个破pasta就高潮了嘛?!还好意思用夜后咏叹调>w< 印度部分太神棍了!没想到巴厘岛部分更神棍!甜哥儿付兰兰只出现了一小会。大嘴姐是左撇子。JB和他儿子好像一对基佬。无病呻吟的有钱老女人…难看得想杀人

30分钟前
  • ζωήιδ
  • 很差

白人中产文化作女就是这样的。。。在天下第一城的酒店里看的我昏昏欲睡

33分钟前
  • 指定能程小姐
  • 较差

女主角本身就是病态的心理。男朋友那么爱她,她还三番五次分手,全是因为缺乏生活刺激。艹啊,天天哪有那么多电闪雷鸣啊,劈腿变心女非要以旅游为契机,以美食为诱饵,最终用禅意学会了人生哲理。你们别这么跟风好吗?至于打五星吗?这女的就应该用睫毛刷捅进她的肚脐眼儿里,水性杨花的东西。

35分钟前
  • 没有水的金鱼
  • 推荐

"生活在苦难中而感觉安定,因为我们害怕改变,害怕一切都会粉碎"

37分钟前
  • 兔子国蓝眼睛
  • 还行

真是个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的片子,就跟非2似的做广告。无数的米国人向往这样的感觉,然后飞到几千公里之外,飞机燃油污染是很严重的。

40分钟前
  • JS
  • 还行

一开始我就在想这三个毫不相干的词眼怎能拼到一起,隔了一个晚上后我在躺倒床上时偶然发现了这三个词代表了三个城市.看到一个看似破产的女人周游列国之后竟然还可以逍遥自在地享受人生感悟真理的时候,我不得不感叹一声,有钱真是好...whatever!美食的部分我倒是给满分,好想死在意大利复古的怀抱里面!

41分钟前
  • 吾等非章鱼之辈
  • 推荐

@鬼姑凉 What I need are pasta,pizza,and a bottle of therapist,and tickets and what I don't need is to fight with myself...

46分钟前
  • 夏陌
  • 还行

有个中文译名有意思:饭祷爱。关于女人追求自我,自我救赎的片子。像游记,有点絮叨。很喜欢罗马那个城市。想起以前看过很多Julia Roberts的片子:Notting Hill,Pretty Woman,My best friend's wedding

47分钟前
  • 动感小羊
  • 还行

这是一个蓝蓝路电影~对!蓝蓝路!!我在说你呢~!

52分钟前
  • 老六
  • 力荐

就是个自私的女人罢了,还定义为思考人生的种种。哈~竟然还拍了两个小时。就中间罗马那一段好看一些the sweetness of doing nothing,风景不错。

55分钟前
  • 宁古塔头牌
  • 较差

我不懂真的不懂,她兜了一圈到底意义何在,其实我挺讨厌这样的人,理由很冠冕堂皇,貌似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其实就是个懦夫,我总觉得她是在找让自己逃避的安心的理由。可能有点过激,反正我搞不懂。唯一的亮点是jiaver,此男越来越灵了。

57分钟前
  • 画瞳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