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近乎癫狂的浪漫主义。
在影片结束之后,回想起开头飘过的那一句“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真的是太荒诞了。
回想整部影片,有看似一时兴起但竟然直愣愣走到底硬是造出一个岛的强大执行力;有无视法律无视规定无视世俗的潇洒狂欢;有六人手拉手不惧军火也要捍卫玫瑰岛的英勇壮烈……而我最喜欢的是,毁灭前夕,男女主在空旷小岛上,相拥而眠的静谧。
当他搂着昔日爱人,内心应该有着最无与伦比的满足吧。
无论天明将要面对什么,在那一晚,他依旧是个坐拥小小国度的“总统”,而他也终于等到了那个,造岛初衷的心底爱人。
当她决定踏上他的船,我跟着兴奋起来,下意识地喊:“肯定冲啊!
就算失败,这段疯狂的经历也足够吹一辈子了!
”但冷静下来,她做出的决定,带着常人难以做到的艰难啊。
稳定体面的工作、世俗眼光下匹配的未婚夫,在唾手可得的幸福面前,她义无反顾地选择奔向了未知。
我们大抵是没有这份对抗世俗的勇气了,在茫茫人海中随波逐流的间隙,愿你保有属于自己的“玫瑰岛”吧
玫瑰岛的不可思议的历史 (2020)8.02020 / 意大利 / 喜剧 / 希德尼·希比利亚 / 埃利奥·杰曼诺 莱昂纳多·利迪
“这里看起来终于不像是一个蹦迪场所了,但是他们说的都是真的吗,说你做这一切是为了我。
”然后他们接吻。
最近一直在思考两个人接吻是怎样的一回事。
毕竟,有的人为了快感也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去做,很难论证这样不应当,可内心的一点点来自人的骄傲又让我不愿认同。
从未因电影哭过的我看到这一幕眼眶湿润了。
他们两个分开了三年,也相爱了三年。
这一刻,我好像找到了有别于性欲的爱情的尊严。
后半段警笛、媒体和军舰喧闹的场景,让我想起《巴萨提的颜色》。
后者的现实意味更重,也更加残忍,相比之下,前者至可以说是礼貌而文明的。
而悲壮是近似的。
摧毁一座岛只需要军舰、炮弹和士兵,其实很简单。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你想不想去摧毁它。
这一念之差,是两个世界的区别。
“至今,摧毁玫瑰岛是意大利共和国做出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侵略。
”毫无疑问,意大利共和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
前半段一直在大笑,可越来越笑不出来。
本想看喜剧片开心一下,现在却愈发沉重了。
但这毫无疑问是一部喜剧电影,至少,把自己的政府跟纳粹作类比便是最让人尊敬的喜剧元素。
另外一处让人难以忘怀的是盖布里艾拉未婚夫看电影时发笑的镜头,他一定也是个“优秀”的人吧,可是在那一刻庸俗的活灵活现。
“乔治奥和盖布里艾拉从此共度余生。
”这很让人感到慰藉,却也让我心底凄凉。
可是我怎么比得了乔治奥呢?
比不了,想到这里,也就不敢嫉妒了。
心之所向乌托邦的那个世界一个荒诞的故事,你可能改变不了世界但是你至少努力过,这样的生命或多或少有点意义。
男主的不容于世,与女主未婚夫的正经稳定,每个人心中可能或多或少的冒险的态度,不要丢弃去冒险的心,因为这样你可能一无所获,也不可能一无所获。
每个平淡的人生都会有属于他的高光时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这是一部属于理想主义者的电影,这电影让我想到了《海盗电台》,有关自由的捍卫与斗争。
我承认,这电影有套路,可就算有些电影被猜出了桥段,可依然能为之感动的,就属实为好电影了。
区别于《海盗电台》,这片子有反高潮的处理手法。
不煽情,不偏离现实,结果不重要,但情绪和情感的处理一定是真实细腻的。
有一幕,类似于《海盗电台》,荧幕上陆续出现了几艘去营救玫瑰岛的船。
我心说,猜中了,这一幕是《海盗电台》用剩下的。
而结果是,公关领头带了船群,目的是为了掩盖自己上玫瑰岛。
守岛时,没有山呼海啸的四面援岛,多余的宣言,一概不说,有的是初创者手拉手,目光凝视的坚定。
这就真实了。
谁会在墙倒众人推的时候,去躲在危墙下呢?
守岛阶段,即便壮烈,也抵不过岛被摧毁的结果,指向无可避免的毁灭。
这世界有很多事儿正在发生,最后,都会被结果遗忘掉。
可有些会被故事和人性共同的部分记录下来。
比如爱情,为了吸引异性的倾心,去建一个岛。
爱情是有力量的,选择爱情的时候,也需要力量。
我跟你说,有生之年,你有机会去凭借你的能力去拯救一个国家的诞生,你愿意吗?
女主忠实于内心,做了不后悔的选择。
人生中的一次闪耀,你会怎么选呢?
有人常把创作的作品比作自己的孩子,那为了守护他,又愿意付出多少呢?
或者牺牲掉多少?
比如:牺牲掉安安稳稳的荣华富贵,还是说守护你心中的岛屿?
你会怎么选呢?
男主最开始默认选择前者的,正如他和他爸坐一起时说的。
“我很清楚,到了最后,我肯定会拿了zf给的条件。
”他爸爸却意外的说,你要一如既往的拒绝他们才行。
后来,男主奔向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失败。
而那份明知失败结果的努力是最动人的,这恰恰是理想主义者的伟大之处。
他们是理想本身,理想主义者的梦到底有多大,就比如建一个国家那么大。
感觉意大利人的文化基因和我们特像,因为影片里有位只担心孩子有没有吃好,吃什么的妈妈,别的一概不管。
就算全世界与你为敌,妈妈会永远陪在你身边。
这些真实,又细腻的细节,一点点伴随着岛的坠落,纷纷浮现出来,即便未被历史记住,那又怎样呢?
最让人感动的不是理想主义者的成功,而是他在自己建造的理想国注定坍塌的命运下,誓死捍卫。
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光中,只听闻玫瑰,却未闻玫瑰岛。
直到接触了这部电影,才得知,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个浪漫与自由的的国度 。
正如它的名字一般,浪漫而不可思议。
它真实存在,并真真切切地影响了世界,留下属于“玫瑰岛共和国”独一无二的浪漫传奇。
玫瑰岛虽然消失了,但那段时间,从玫瑰岛寄来的信,象征着自由与浪漫。
信封上玫瑰图案的邮票和邮戳,则是乌托邦存在的美好证据。
玫瑰岛虽不在了,但理想浪漫主义永不磨灭。
导演给这部电影的定义是一部喜剧,但我觉得这并不是一部传统的喜剧,它披着喜剧的外壳,却有着悲伤的内里。
它用喜剧、浪漫的方式展现了一个微型国家的建立与灭亡,向我们述说了一段震撼人心的悲壮历史。
《玫瑰岛的不可思议的历史》与《死亡诗社》之间似乎有一种共通之处,打破思想与现实的藩篱,追逐灵魂的解放与自由,叛逆与疯狂的背后是对浪漫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无限幻想与追求。
很多时候,为了争取自由,我们选择抗争,有的微弱而渺小,有的热烈而伟大。
向往诗意和远方的人们曾在海岸线10.5公里处建造了属于自己的自由天堂,但一切终究都回归于现实。
当玫瑰岛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主人公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最后,玫瑰岛还是消失在炮火声中。
对他们而言,玫瑰岛是现实社会的一个避难所,一个理想世界的乌托邦,但在时代的潮流下,终究也敌不过政治的斗争。
这也给我们敲响警钟,抗争应该是为了争取自由选择的权利,而不是盲目的反抗与对立。
在这个法制社会,自由,永远是相对的。
找到自律与自由的边界,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玫瑰。
浪漫和自由的精神值得鼓励,但最终都得回归理性与现实。
建立一个国家何谈容易?
当玫瑰岛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这就不再是一场追求自由的游戏。
国家的发展需要长远的规划,一个国家如果想长久的生存和发展,就还是得回到现实,接受医疗、教育、安全保障等问题的考量,而这些对于玫瑰岛而言仿佛天方夜谭。
如果连人民的生活都无法保障,那何谈自由的生活,到头来不过是一场自由的狂欢罢了。
总统要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负责,主人公确实是建设方面的天才,但他是否具备管理一个国家的才能与远见,这还有待考究。
法律是维护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而主人公向往没有法律和规则束缚的自由,但自由往往是有条件的,它是一种相对而言的状态,必须在道德和法律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如果一个国家长期处于无拘束的状态,那么即使不是被船坚炮利摧毁的结局,同样会因为缺乏治理经验和秩序规则而轰然倒塌。
个人的自由和梦想,最终都会受到社会规则的制约,但在规则之内追逐梦想的过程,永远值得鼓励和向往。
在爆炸中变成一个浪漫的传奇或许是这个小岛最好的归宿,现实的小岛沉入海底,心中的小岛依然屹立。
有幸在新闻上看到这个传奇故事的结局:罗萨去世前,意大利的潜水员从海底捞上一块玫瑰岛的砖头,送给他,上面刻了一行字:“里米尼的潜水员们很荣幸把梦的碎片还给做梦的人。
”有梦想并为之而努力过,就是无憾的人生。
不久前,Netflix拍了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
因情节过于离谱,实在难以相信是真实发生的事。
但再一看是意大利人搞的事情,顿时就很信服了。
简而言之就是意大利一个奇男子不服政府,于是跑到海上建了个人工岛。
顺便成立了个国家,自己当总统。
这个微型国家,还有个浪漫的名字——玫瑰岛共和国(Republic of Rose Island)。
很多人心中都曾向往一个世外桃源,玫瑰岛共和国或许就是这样的存在。
这部口碑新片,将意大利人的幽默演绎到极致。
玫瑰岛的不可思议的历史 (2020)8.02020 / 意大利 / 喜剧 / 希德尼·希比利亚 / 埃利奥·杰曼诺 莱昂纳多·利迪
豆瓣评分8.0,带来欢笑的同时也引人深思。
有人说天才大概率是奇葩,但奇葩倒未必是天才。
男主乔治奥就是个徘徊于天才和奇葩之间的人。
作为一个行动力超强的理工男,他身上有着理想主义的天真和偏执。
乔治奥不喜欢循规蹈矩的生活,脑洞清奇的他经常做一些匪夷所思的事。
例如,开着自己组装的汽车,带久别重逢的前女友兜风。
例如,驾驶一架未注册的飞机,结果撞坏路灯被抓进警局。
后来在一个酒吧打工了两个暑假才还上灯杆的钱。
例如,和前女友的父亲看球时,发现电视屏幕有三条线。
觉得影响观看就动手拆电视,结果引发了爆炸,差点害老人家失明。
从此女友变成前女友。
不难发现,乔治奥这种理工男的浪漫并不被现实包容。
天性爱冒险的他与律师出身的前女友,简直天生的冤家。
这次,又因为他无照驾驶导致,两人都进了局子,还落下不良记录。
对于那些我行我素的人,人们常指责:“你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乔治奥大方承认这一点。
他不仅活在自己的世界,还决定要造一个自己的世界。
狠话是放出去了,但这个“自己的世界”要怎么造还没有头绪。
乔治奥又陷入了神游。
脑洞清奇的他,冥思苦想之后心生一计。
在意大利领土外的大海上,用钢铁造一个岛!
至于是世外桃源还是法外之地,暂且不提。
行动派的他说干就干,罗萨找来富二代好友毛里奇奥,资金问题算是解决了。
接下来是选址,只要在意大利领土外的国际海域就没人管得着。
至于如何打地基,填海造陆肯定不现实。
乔治奥考察了钻井平台,认为这种形式比较靠谱。
但依他的预算和人力也不足以搞这么大的事。
搭平台用的钢柱如何运到海上就是个问题。
他决定让钢柱自己漂过去:空心钢柱可以浮在海上,拉到目的地时打开一侧灌水,钢柱就会下沉立在海底。
过程出奇地顺利,一顿操作之后,平台就这么在公海上搭好了。
虽然看上去有点简陋,但也勉强算是个岛。
最后,用钻机抽取地下饮用水源。
这个“独立岛屿”就大功告成。
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乔治奥迎来了岛上第一个居民——一个在海上漂流数月的电焊工佩特罗。
然后,是第二个。
德裔男子诺艾曼,蹦迪达人兼公关小能手,因当过逃兵被德国取消公民身份。
听说几个疯子建了个岛还不受管辖,就来了。
诺艾曼很快将小岛的消息传播得人尽皆知。
它很快有了个浪漫的名字——玫瑰岛。
这个因自由独立而出名的微型国家,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观。
玫瑰岛很快成了派对胜地,这里充满狂欢的人们、摇滚乐和酒精。
此时,就连之前斥责乔治奥的前女友,也出现在玫瑰岛上。
前女友一针见血地指出玫瑰岛更像一个蹦迪的海滩俱乐部。
而不像乔治奥之前说的一个独立世界。
乔治奥意识到,要让玫瑰岛成为一个国家。
而他要当这个国家的总统。
接着,他们有了自己的国旗、甚至还发行了邮票。
玫瑰岛很快被意大利的议会得知,但谁也没当回事。
因为过于荒诞,议员们开会时提到玫瑰岛都感觉很滑稽。
如果不是联合国秘书长郑重其事地打电话来。
意大利总统可能真以为这就是个恶作剧。
然而,玫瑰岛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很多人写信给政府申请放弃意大利国籍,加入玫瑰岛国籍。
这种让政府颜面扫地的事,怎么可能被允许。
意大利政府明面上在电视上批判玫瑰岛。
暗地里就用潜规则向乔治奥施压。
一边暗操作让他老爸失业,一边用钱收买乔治奥的几个伙伴。
孤立无援的乔治奥只好独自前往联合国欧洲理事会,请求官方出面,解决这场“国际争端”……
意大利政府再也坐不住了,他们派出海军准备“强拆”玫瑰岛。
炸岛之前,总统给乔治奥打了个电话,他说:“你建立了一个国家吗?
我也是。
但你知道这两个国家之间的不同吗?
我有军火武器能把你那卑劣的小岛炸成碎片!
”
炸岛这一刻可谓是全片的泪点和高潮,乔治奥同伙伴们手牵手站在岛上,试图阻挡瞄准他们的军舰。
至于玫瑰岛的结局,不说也能猜到了。
它最终还是被意大利舰队炸沉,片尾调侃:“这是意大利共和国做出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侵略。
”
至此,这个荒诞到可爱的故事到此为止。
然而我们不要忘了这是一个真实发生过的事件。
历史上真实的玫瑰岛建于1968 年。
乔治奥的原型是意大利工程师乔治·罗萨(Giorgio Rosa)。
乔治·罗萨擅长海事建设的罗萨是一名海洋工程师,取得过不少专利。
但海事建设经常需要征服的层层审批,导致罗萨的很多设计无法实施。
一怒之下,罗萨决定干脆自己建国吧。
他用9个桥塔支撑起一座平台,命名为玫瑰岛。
岛上装备了许多商业设施,包括一家餐馆、酒吧、夜总会、礼品店和一个邮局。
玫瑰岛还发行过自己的邮票,图案显示了小岛在亚得里亚海的大致位置。
对于这个凭空冒出来的小岛,意大利政府简直视为眼中钉。
他们认为玫瑰岛就是个从观光客那里赚更多的钱的非法避税之地。
在宣誓“主权”后的第55天,小岛被意大利海军炸毁,罗萨沦为“流亡者”。
玫瑰岛只存在了不到2年时间。
愤愤不平的罗萨还制作了“小岛被炸”的邮票,谴责这种“侵略”行为。
而更让人无语的是,后来意大利政府还给他寄去了账单,要求他支付炸岛的全部炸弹费用。
嗯,这很意大利。
很多人认为罗萨就是个疯子,造个400平方米的岛就敢建国。
但不可否认,他搭建玫瑰岛的技术既坚固又低成本,后来还以此申请了个人专利。
虽然玫瑰岛只存在了不到2年时间,但它的残骸至今还在那里。
提醒着人们,曾经有这样一群可爱的疯子勇敢地追寻自己的乌托邦。
这曾伫立于海上的400平方米,是关于自由的纪念碑。
其实看完这部电影,最大感受是惋惜和钦佩。
毕竟在这个大多数人循规蹈矩的世界,那些敢想敢做的人是多么难得。
而往往也正是这些人在创造历史,并为我们提供一个看待世界的全新角度。
人生苦短,有梦想就应该付诸行动。
很可能你会失败,但至少你努力过。
*本文作者:RAMA
“玫瑰岛的本质是一个隐喻,一个通过建筑设计来批判的政治行为。
” 意大利的一份杂志写道,“审视亚得里亚海床上的建筑遗迹,就是在重新审视国家控制下的自由意志主义和技术解放。
”玫瑰岛,一个多么诗意的名字。
男主角想要的是绝对自由,条条框框的规定、前女友的不理解,都让他感到窒息。
技法:大小对比他和朋友靠双手建造出一座在公海上的孤岛。
有鲁滨逊漂流内味儿了!
纯粹的想法,简单的三个人。
想做就去做,起码做了。
被男主女朋友说成是海上蹦迪排队的“国家”。
在我看来,这只是一个避难所,一个乌托邦,一场最终敌不过政治潮流的玫瑰般的美好的梦。
技法:阴郁的青绿色+红色
他们觉得,正是这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还设计了邮票,原型的玫瑰邮票真的很美丽!
原型的照片让我超级震惊,非常佩服当时的主人公),就没什么困难的,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
整部影片都飘逸着自由的气息。
个人选择在乌托邦都是可以实现的,只要你想。
最后的岛被毁了,还是很可惜的。
还有一个小细节:岛被毁的前一天,男主打电话给母亲,前面跟母亲说了一大堆丰功伟绩,没想到母亲关心孩子的是有没有吃过饭了。
这点真的戳到我了。
玫瑰岛共和国,就算学过世界史的你也肯定没有听过这个国家,而我们听说的曾存在过的国家大都因为战争、吞并等消失。
而这个玫瑰共和国查遍历史,也只有几百字的介绍,这是存在了不到两年的微型国家。
首先,电影中描绘的事情,确有其事,玫瑰共和国存在过。
有自己的邮政,发行了邮票,邮票设计的是标有自己国家地理位置的。
还有国歌,国旗。
国歌: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1869212其次,这个事件给我们对于“国家”这个概念有了很不一样的理解。
《蒙得维的亚关于国家权利与责任公约》(the Montevideo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and Duties of States)详细规定了在国际法中,一个国家是否合法的一系列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有确定的领土、有常住的人口、有一个政府以及与其它的主权国家有外交关系。
这个是国际法中对于国家的概念,没有规定领土大小和人口多少及国家应该在什么上面。
这是一部电影带给人们的对于一个大的概念的思考。
所以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存在,这也不是什么笑话,这是存在过,没有违反过任何法律。
玫瑰岛的存在是自由的一块砖,就算沉入海底,但是它也是存在的。
回归电影本身,我看完后,第一反应想到的就是《海盗电台》,同样的节奏,都是为了追寻心中的自由,实现自身的价值,反对传统固化的束缚。
一个是在公海船上设立电台,一个是在公海上建造一个国家。
谁的胆量更大呢?
都大,都是不受束缚的人。
玫瑰岛给人设立一个“乌托邦”,主人公乔治.罗萨用实际行动在改变这个世界。
整部电影的故事改变和人物设计都立起来,加入一部分喜剧元素,让整部电影不是政治片,而是喜剧片。
在这样一个真实事件面前,可以构思出很多种创作风格的可能性,比如纪录片式的、艺术化处理的、黑色幽默的,而这部电影则选择了具有些许童话感的商业演绎,让故事的气质格外明亮通畅。
这样一个主人公我只会艳羡,羡慕他的信念感和行动力,羡慕他把“自由”的蓝图勾勒得简单纯粹,以至于应有尽有、一往无前。
电影和事件聚焦自由的形态,不浪费口舌,只现身说法,把严肃的议题演示得天真梦幻,但咀嚼起来又层次分明。
自由首先是概念上的。
工程师决定建一座国际海域的人造岛屿,让漂流者、逃兵和怀孕的姑娘加入合伙人,为几百平米的海上平台不断叠加“自由”的标签。
但这就引来认知上的矛盾,自由如果只是无休止的派对,那么它就无法避免成为一个海岛上的蹦迪俱乐部,仅此而已。
因此,工程师下意识地去公开推行他的自由概念,通过建立主权国家的方式,让他身体力行的自由得到外界承认,当自由开始依赖定义的力量,也就带来了第一道妨碍,不经意间,他崇尚的绝对自由已然成为伪命题。
自由也是形式上的。
乌托邦但凡要落地,就必须建立在人赖以生存的土壤之上。
虽然工程师和他的合伙人们是暂时的法外狂徒,但不得不被视为政治隐患而受到胁迫,也不得不被闻声而动的市场经济裹挟,生活也提出不避雨、不备暖等种种工程难题,即便把人造岛看作社会学实验,当国家机构就此成立,有了通行语言、领导组织,责任就会依附于权力而来,绝对的自由梦便会破碎。
但工程师并不考虑自由的概念与形式。
翻转现实来看,当思虑一定会成为行动的负累,考虑越多自由的条件,越无法实现自由,那么工程师对自由一厢情愿的理解已经最逼近绝对自由的形态。
政府官员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不是真正的无政府主义者,当然,他的头脑里本就没有惯例,更不为一种观念殉道,他无非是照猫画虎的原始学徒,造岛建国,是像“狗狗舔蛋”那般天然发生的行为。
相比之下,把玫瑰岛视为孩子的恶作剧、视为政客的假想敌,习惯于周全与警惕的常规人、常规事,有多么合理,就有多么无聊。
这样被现实排挤的自由产物注定是一戳即破的肥皂泡,毁灭是它的必然命运。
自由的人,不会囿于一件事难过太久,它已经为岛上公民们带来一场记忆中的狂欢,为意大利带来唯一的侵略污点。
如果自由有声响,那是孩子放下心爱之物的声音。
Georgia is an absolutely genius I don’t even expect this movie is based on a true story and I really like the plots in the movie and famous sayings we should dream the impossible is at least we tried to change the world chasing absolute freedom is an illusion by many people are willing to die for the freedom and I think we should dream big so even though we fail at least we are somewhere in between that is much battery does stay where you are and do the state stable things we should have the spirit of entrepreneurship because anyway the failure of an evolution is much better than stay where you are and leave an ordinary life
一个鸡蛋碰石头的故事,但这个简单的物理结局是不能让人满意的。炮轰玫瑰岛,是意大利唯一一次侵略,这个片尾字幕是全片最有趣的。
2022.05.30
最厉害的是真人真事,风格是《海盗电台》+《不要抬头》,人造海岛跟狂轰滥炸的好听配乐,黑意大利政府好笑。#sfm
又爽又荒谬,关键竟然还是真的。可见60年代真是全世界礼崩乐坏的奇特年头。我国有不可说,美国有嬉皮士,意大利直接建了个公海理想国。剧作上不算一流,但也十分有趣;光影、置景、服化之类的画面呈现真是又美又有品味
无政府主义者的过家家,既肤浅又幼稚,在这个还不如游轮或者石油钻井平台大的所谓“国家”里,都无法实现经济的内部循环,谈何建立国家?没有食物供给,没有医疗,没有教育,没有国防,没有治安维护,最终一切还不是得靠意大利,那又如何脱离意大利?不过是无政府主义那一套肤浅表述,自由幻梦
拍的中规中矩,故事原型更抓马
3.5,近结尾处我才意识到这是基于现实的故事,果然不可思议,因此加了0.5分。电影人物的刻画偏平面化、脸谱化,不过关于政客的黑色幽默是全篇的亮点。
这个事是真的,这个400平方米国家曾经真的存在过,就让人很开心,虽然它终究还是被意大利共和国的国家机器暴力摧毁。违反某国某恶法的话我就不说了,facci sognare!
这个影片把这个真实事件所有的优点一概没拍出来。歪曲了真实人物追求自由的基本动机,变成了吸引前女友眼球就莫名其妙;对理工男完全刻板印象,把男主塑造成了一个长得好看的民科。死党也只剩狡猾没有才华,来这里的人好像都心怀鬼胎(据说原型并没有提供很多其他人的故事,所以编剧就开始往俗里整?)而且如果按片中描绘,这个地方跟一个违建的私人营业性海上俱乐部(酒吧)有任何实质区别么?整这么大阵仗只是为了没人管地做滑水比赛或者扑克比赛?空有浪漫反叛的标签,实际就是个商业项目而已。但真实事件中,这是一次勇敢的行为艺术,是人类向既有体制发起挑战的一次社会实验,影片完全把这些消解了,看出并没想好好讲这个故事,只是拿它当搞笑的噱头。而且男主请爸妈吃饭又是成功学那套,甚至开始当总统那么不就成了他所反抗的东西本身了么,很傻啊
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真实事件更打动人,电影也还好;电影可以拍的更丧一点的,这本来就是个悲剧,电影风格太轻快,应该把意大利埋汰的更狠点;玛蒂尔达好美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影20423:努力过的力量,将领海6海里扩大到12海里,合理利用规则的自由最后被制定规则的束缚摧毁,因为他们有火力!
感觉看不下去 不如按照真实故事拍 不用搞的这么戏剧化
这么有意思的故事拍得如此无聊,暴殄天物。
A little bit 无聊
女主这辈子是虾米菜在这煞笔身上了。白瞎这个原型故事,完全拍成男傻逼的自我狂欢。
这电影 题材可以 片子本身中规中矩
查了下真实事件的记录..还是想不通这么有趣的题材和现成的故事模板 这么多能够深挖的点 最后是怎么拍出这么肤浅又无趣的电影的。。首先想说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通篇也不知道男主对“自由”的理解和追求到底为何物 也不理解为啥一定要建国(感觉是说着自由然后融入规则体系了😅真要追求自由是不是杀人也不犯法啊)男女主的爱情线真的很丑陋...结尾那块跟海盗电台有的一拼 可能因为没能真正被引入到情境里面去 内心没有感动只觉得尴尬...优点画面做的挺好的,女主漂亮
炸毁玫瑰岛是意大利共和国做出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侵略。
我就不明白了,我写点啥咋就激进了?通知我删除短评,还不写中文片名,只写外文的,以为这样我就看不懂了?
7.5分。“里米尼的潜水员们很荣幸把梦的碎片还给做梦的人”,一段近乎幻想的历史,玫瑰岛的故事的确如同一个梦幻的气泡,尽管被政府戳破,但当时反射出的绚丽光彩依然让人难忘。电影本身不如历史来得精彩,或者说电影本身融入了太多额外的东西,削弱了那个时代追求自由的主题。尽管如今留下的只有余韵,但依然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