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看这部剧的时候,是被其中的点点温暖感动。
不同于看过的动作片,可能是因为冷酷的打斗和无声的杀戮更加凸显伯恩和玛丽片刻的温暖,可能在多年后,再想起这部片子,应该记得的,是两个人在一起不多的镜头。
虽然完全是动作悬疑片之类,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几乎没有,整个片子干净利落。
却不是把它拿动作片来看的,虽然在巴黎的公寓里和德国间谍的打斗堪称精典。
Jason遇见玛丽的时候,是褪去外壳的Jason。
像迷失方向的孩子,无奈而带着伤感。
两个人的对话很少,却在充满暗杀危机四伏的情节里格外引人注目。
感动于他说的“我怎么会忘了你,你是我唯一知道的人。
”“我们有钱,可以藏起来,我们能这样做吗?
你能这样做吗?
”两个人在旅馆里,Jason帮玛丽洗了头发,沉默着小心的帮她剪短,在她面前,Jason展现了从未出现过的温柔的一面。
湿漉的头发,氤氲的水汽,暧昧的气氛。
然后是玛丽主动略有犹疑的试探,在那个时候,Jason有点慌乱,拿瓶子的借口明显底气不足,然后就在想是不是越强势的人越会这样子,在自己最最爱的人面前,剩下的只有普通人都会的慌乱与情迷。
想到小悠,喜欢上小悠就是也是因为类似的桥段,同样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冷静的间谍,同样的慌乱与沉醉,同样都带着隐约的痛。
短暂的片断,平常不过的亲吻镜头,却都显示了男主角最柔情与纯真的一面,所以会感动。
只是第二遍看下去的时候,且第二部看到了玛丽的死和Jason的悲伤,又开始有些犹疑了。
可能因为剧里有太多的冰冷,所以把小小的温暖扩大化的缘故;或许是因为Jason略显理智的悲痛,或许是因为他还略显模糊不清的眼神,或者他只是想证明自己的存在——人在慌乱中的一种本能,借玛丽来感知自身的存在,掩饰内心迷失自我的痛苦?
然后就开始越发喜欢玛丽,如果说开始的时候是为了两万美元显得略傻的女孩儿,那么后来对“Last chance ”充耳不闻和Jason一起踏上逃亡之路的玛丽,绝对是心甘情愿,在Jason和德国间谍打斗时看到危险的一声情真意切的惊呼“Jason”,跟随着他一起汽车Bump,旅馆里的主动上前,离别时的悲伤,一切都是她的心甘情愿,付出的多,无论Jason真情也好,假意也罢,都是她的情愿使然。
说到这里,完全是语无伦次了,只是因有着明媚阳光笑容的玛丽永远消失在水底的缘故,第二部竟是怎么也看不下去了,再优秀的间谍也比不过身穿白衣到印度小岛上倚门而站望向玛丽的普通Jason,这是第一部整个片子里Jason两次笑容的一次,另一次是在旅馆看着玛丽醒来,在那一瞬间,他的笑足以令人怦然心动。
然而,第二部里,应该不会有了。
本文已于2017年6月14日发表于桃桃淘电影公众号(ttfilm),如需转载请豆邮联系。
===========================================================================15年前的今天,《谍影重重》系列的第一部电影全面公映。
作为这个系列的开山之作,它打破了包括007和碟中谍系列在内的特工题材影视作品的一贯套路,为谍战片树立了一个全新标杆。
尤其是之后整个系列形成的超强临场感风格,凌厉的剪辑与手持摄影,都让这个系列独树一帜 15年后的今天,让我们回看这部经典。
好的电影经得起一再的重看,每次都能发现新的信息。
1、主角杰森-伯恩Bourne这个名字来源于美国一个叫安塞尔-伯恩(Ansel Bourne)的牧师。
他是第一位被记录在案的分离性神游症患者,并伴有多重人格症和健忘症。
1887年1月17日,安塞尔-伯恩从罗德岛前往宾夕法尼亚州,然后忘记了自己是谁。
他在宾夕法尼亚州以A-J- Brown的名字开了一家便利店,开始了新生活。
后来人们发现,他在催眠状态下认为自己既是伯恩也是布朗,而两种人格互不相识。
2、谍影重重三部曲中,第一部的第一个镜头和第三部的最后一个镜头都是水中的伯恩。
不同的是,前者是奄奄一息等待救援的他,后者是假死然后奋力逃出生天的他。
谍影重重第一部第一个镜头
谍影重重第三部最后一个镜头 3、失忆后的杰森·伯恩在船上看着镜子说"Weet je wie ik ben? Hou dan godverdomme op met dat gezeik en zeg het me"。
个别字幕错误注解为德语,其实这是荷兰语,意思是"你知道我是谁吗?
那么就不要说那么多废话,快点告诉我吧。
"
4、救起伯恩的那艘船叫Aventura号,这是西班牙语,意思是冒险、奇遇。
鉴于法国马赛是个人口混杂的城市,这艘来自法国的船起个西班牙语名字也不算穿帮。
5、这个伯恩突然消失在人海中的镜头,我第一次看时以为眼花了 上一秒
下一秒
然后我想可能导演是在用跳剪展示伯恩随时大隐隐于市的能力。
也有人说 那个镜头伯恩并没有消失。
路人从镜头前晃过后,伯恩就贴在那辆经过的三轮机动车侧面跑。
6、影片十分注重道具细节,比如在枪械的选择上伯恩在瑞士某公园长椅上过夜时,两名瑞士警察要求他出示身份证件。
伯恩反抗后从警察手里夺到一支SIG-Sauer P225式9毫米口径手枪。
这种手枪现实中就是瑞士和德国的警察用枪。
SIG-Sauer P225式9毫米口径手枪 伯恩的上线康克林用的是一支马卡洛夫手枪,这是当年苏联警察部队的装备,而且一般由中级以上军官佩戴。
原著中康克林是一名美籍俄罗斯裔官员。
马卡洛夫手枪 伯恩的枪是一支SIG-Pro SP2009。
但是这支枪刚露面几秒钟就被伯恩锁回箱子还给了银行。
SIG-Pro SP20097、伯恩的保险箱里有什么:
隐形眼镜药水和眼镜盒子豪雅林肯系列手表紫色的小盒子里装的是改变瞳孔颜色的隐形眼镜美国运通卡,还是一张黑卡法国航空公司会员卡右下角可能是病历卡,不确定打开第二层,满满当当的钱和护照。
左下角是一沓意大利里拉,左上角是美元。
250元面额的是荷兰盾。
枪下面压着的那沓应该是德国马克,因为钞票的右上角印着Fünfhundert Deutsche Mark(500德国马克)。
现在伯恩就不用准备这么多种纸币、只需要准备欧元就行了。
至于为什么会有人民币,电影里没提。
不过原著第二部里,中国有故事发生。
8、主角之所以认为自己叫杰森-伯恩,是因为他拿起的第一本护照叫这个名字。
他是绊脚石行动在法国的主要行动人,杰森-伯恩是他在法国的掩护身份。
如果故事换个发生地点,他会是另一个人。
他要是在巴西,就叫吉尔伯托-德-皮安特。
这个名字在电影第三部中出场过
至于他的真名大卫-韦伯(David Webb),正片中直到第三部才由别人告诉他。
9、伯恩最后能在希腊找到玛丽,也许就是因为这句话。
玛丽曾经和朋友开过冲浪店,她很喜欢那段时光,可惜最后被人骗走了钱。
有了伯恩给她的钱,她可能会重操旧业。
所以在去巴黎的路上伯恩一定有好好在听玛丽讲话,尽管他一言不发。
另外,玛丽在旅馆里穿的T恤上印着希腊科孚岛的地图。
10、这段打斗戏我并没发现新的信息,只是很喜欢。
来重温一下圆珠笔在动作片史上最光辉的一次出场。
11、伯恩一进玛丽弟弟的家就说要走,是因为他看到了这家人有孩子,正准备过圣诞节。
他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和这样的生活无关。
玛丽和弟弟一起做饭,看着窗外的伯恩,他在陪弟弟的孩子玩。
玛丽大概憧憬过的吧,有一天能和伯恩有这样的生活。
伯恩在陪小孩子玩,与此同时镜头一转,儿童游乐场外,妮姬把玛丽弟弟家的地址给了杀手。
12、小孩子是伯恩的弱点,也是他坚守的底线。
他当初之所以会重伤坠海失忆,是因为在游艇上动手时看见刺杀对象的孩子在场,他下不了手。
意识到危险后,伯恩叫玛丽弟弟一家躲进地下室,自己独自带枪出去对抗不知在何处的杀手。
他要奋起回击,不光为了自己也为了玛丽弟弟的孩子。
13、伯恩是个找东西小能手,尤其是找枪。
在餐馆里和玛丽说的完全不是吹牛。
在玛丽弟弟家看到霰弹之后立马在犄角旮旯里找到了枪。
14、加上伯恩拿在手里的那枚,一共七发霰弹,可以双发也可以单发。
分别用在:稻草堆一枪、朝天一枪、击中杀手的左肩和右手各一枪。
朝天打的那枪,用意有两个:惊起鸟群。
伯恩在放枪后马上跟着鸟跑,是为了观察鸟群落下时避开哪里,那个地方就藏着人,同时也防止杀手根据放枪的声音来源找到自己;吓唬躲在暗处的杀手,让他误以为已经暴露,逼迫他移动。
放枪之后杀手很快因为移动暴露了方位,被伯恩击杀。
15、影片结尾伯恩和玛丽重逢的地方是希腊的米克诺斯岛(Mykonos)。
电影中玛丽在那里开了一家出租机车的店。
现实中它是一家叫Sea Satin Market 的餐馆。
玛丽把伯恩给她的包挂在收银机旁边,装满了花。
这个红色的包就像伯恩的心,一路惊心动魄出生入死,终于在玛丽身边找到了安宁。
16、可能许多人不知道谍影重重每一部都有一个备用结局。
这是第一部的另一个结局在这个结局里,中情局在希腊的旅馆里找到了伯恩。
阿尔伯特(下令杀了康克林的那个老头)想给伯恩一份新工作,告诉伯恩接受与否由他自己决定。
随后伯恩离开旅馆找到了玛丽。
可能第一部的导演对续集有其他想法,想让伯恩回归中情局,并暗示了中情局的能力比伯恩大得多,不但旅馆里都是便衣,而且玛丽也早就被他们找到。
后来第二部换了导演,伯恩就还是那个冰天雪地里的孤胆特工。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二部还好无论哪个结局,这个重逢的拥抱都不会变。
17、2001年3月12日,当第一部电影还在后期制作中,原著小说作者罗伯特-鲁德鲁姆(Robert Ludlum)便离开了人世,没有看到他的作品改编的电影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
让我们用伯恩会说的每一种语言对他说谢谢。
特工的影片看得太多太多,失忆特工的影片也不在少数,所以这部影片唯一能吸引我的不过是Matt Damom。
一贯的风格,简洁有力,再加青春无敌,Matt Damon是也。
当他打开银行的保险柜时,我突然发觉,世界之大,持有三样东西便可畅通无阻:金钱,身份(也可理解为地位),枪(强权)。
特工之所以是特工,在于钱使之不尽,身份无数,至于枪,反倒真是可以丢到垃圾筒里的东西。
矫健灵活的身手,机警聪慧的头脑,最终的结局往往是:美人在手,江山我有;又或者,美人在手,江山,老子不care。
他已经不是游戏中的棋子,因为,最后还是他说了算。
现代社会的侠客,终极英雄,可笑的是,不知道自己是谁。
而我们呢,恰恰相反。
最近才看的这片,旁边的男性友人说好看!
经典了!
抱着;还不是美国间谍系列看的!
结果:影片一开始就让我惊奇的是,男主怎么长这个样子啊!?
在当下看惯了颜值,这一点还蛮重要的!
当影片播放到一半儿的时候,发现管什么颜值啊!
光是动作场面跟故事烧脑就已经够了!
没有什么过多的感情戏 跟什么旁枝末节,就像看拳击比赛,干脆利落!
看完就想问有没有第二部?!!!
(●.●)
很男人的一部片子,象港片中《枪火》和《暗战》一样。
情节紧凑,只是比起《反恐24小时》还是可以稍微喘过来气些。
背景是一个美国秘密组织训练的特工在一次行动中受伤并且失去记忆。
好象特工片都爱选这个背景,很早的那部《特工狂花》也有类似的失忆情节。
伯恩在影片中几乎无所不能,而且动作协调的很美,让人看的很享受。
女生肯定会有一种虚拟的保护感,而男生则会有一种崇拜和羡慕的情绪。
其实,训练伯恩的人在找到他时这样概括他的身份:你是美国政府的财产,你是一件价值3000万美元的武器。
这样看来,这种无所不能只是一种国家行为的集中体现,只不过载体不是一辆高性能的坦克,而是一个有点帅的血肉之躯罢了。
要求自己象特工一样生活显然是很辛苦且不切实际的,然而,有些时候,特别是面对危机,试着用特工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也许会很有效,特别是对于男生。
比如:在公众场合低调但洞察四方,处事逻辑且有预见性,按照对于自己危害的优先级逐次排除险情,临危不乱胆大心细,保持良好体魄和积累各项工具的使用技能,宽广的知识面等等。
http://rapheal.bokee.com/667288.html
1.Treadstone(绊脚石计划): 绊脚石计划始于碟1,根据片中原话,这是一个高级行动方案当然了,这是老大们对外修饰过的定义。
其实从碟1就可以很明白的看出,绊脚石计划就是由CIA设立并主导的,在全球范围内帮助美国除掉“绊脚石”的计划。
计划人数不多,但都是精英,基本单独行动,由总部向分部联络人传递命令,再由联络人就近寻找行动者执行。
伯恩就是绊脚石计划法国地区的执行人,他在执行暗杀尼日利亚流亡政府领导人的时候失手,然后才有了后面这一大档子事……并最终导致绊脚石计划副领导人被内部解决,计划完全终止。
2002年某月,伯恩去马赛暗杀尼日尼亚流亡政府领导人Wombosi,而且要求最后伪装成被其随从所杀,可惜出手前因为妇人之仁导致任务失败,逃脱的时候背后中弹落海……落海后第二天,伯恩被某渔船救起,但是已经失去所有记忆。
船长帮其取弹时在臀部发现一个电子发光器,投影显示一个银行名称和一个银行账户,无路可走的伯恩只得前往这个唯一的线索。
(谍影重重1)伯恩去银行和大使馆的行为惊动了CIA,让原本以为他已死的Abbott和Conklin大惊失色。
伯恩如果死了,不过是一个任务失败,伯恩还活着,暗杀Neski的任务就有可能曝光,他们的假公济私随时可能被发现,所以伯恩必须死!
为此,小老板Conklin假借各种理由,调集其他各国的绊脚石计划执行人,围追堵截,只为干掉伯恩。
可惜伯恩在偶遇的美女Marie的帮助下吉人自有天助,屡屡逃脱追杀。
(谍影重重1) 伯恩先是在巴黎的家中获得了自己出事前最后一次行动的使用名和落脚点,然后使用此名字,从自己出事前最后接触过的人那里得到了许多信息,再通过浏览自己“尸体”的查阅记录,锁定了自己的过去一个任务必定和Wombosi有关。
可惜CIA先走一步干掉了Wombosi,不过伯恩还是通过看报纸确定了自己就是三个星期前刺杀Wombosi失败的杀手(由此可见会多门外语是多么重要啊……)然后伯恩从来杀自己的人手中获得了绊脚石高层的联系方式,用计将其诱出,并一路跟踪到总部,终于获得了有关最后一次行动的所有记忆。
与此同时,确定伯恩对自己已无威胁的Abbott杀死了剩下的知情者Conklin,关闭绊脚石计划,推出升级版黑石楠计划。
伯恩远走高飞,和小美女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谍影重重1)
有朋友文章里面说女主角是傻大姐,俺不同意。
其实女主角不傻,毕竟是常人呀难道要和顶级特工一样的头脑和反应?
1)女主角在开始开车送男主角去巴黎时说到她在阿姆斯特丹呆20分钟和呆20年都差不多,所以去法国接手一个海边商店(也就是剧终时他们重逢的地方),说明她比较喜欢新鲜刺激的生活,碰上阔绰英俊对自己又无恶意的男主角,会害怕吗?
(她根本就没有看到男主角在美国大使馆大闹!
)2)到餐馆时知道对方有多个身份,但自己却什么都不记得,女主角表情也是有些担心的;3)在高速公路上,夜间,看副座上的人还是说得过去的,而且这个情节也暗示了女主角对男主角有好感(有钱+英俊);4)当到巴黎后本可以拿到钱就分手的,但是女主角恋恋不舍,顺着男主角的话,跟着上楼看了看,而且记不记得一个镜头?
女主角站在卧室门口,卧室里面是单人床,明显女主角有点高兴,又去看衣橱,最后去了bathroom一点不认生,可见女主角对之心有所属了;5)公寓打斗后,女主角都傻了,最后看到房东太太被爆头还吐了,这比较正常吧?
6)女主角是给祖母和她同父异母的弟弟家里(后来他们过夜的地方)打电话时疏忽了,使用同一个号码(公用电话)几乎同时打往这两个地方从而导致被定位;7)男主角从一条狗的失踪推断出有危险,确实有点勉强,别说女主角,就是换我,也不会那么肯定的,毕竟没有总在恶劣环境下生活第六感就是不灵呀!
而且男主角怎么知道自己出后门那一刻不会被狙击?
8)后半部分在特工据点,男主角踩着死人从楼梯上一跃而下,空中一枪击中对手眉心,最后落地只躺了会儿就能走人了,感觉好夸张呀,毕竟是五楼,腿没摔折不可思议。。。
严重剧透,透一、二、三……N部,透18代祖宗。
各路神仙,各种不看抬头不看标题,不看XXOO的各位,这篇评论剧透了这系列电影的每一部,所以!!!!!!
有了剧透就不看片子的人士,切莫看此文,后果自负。
时隔11年的追加:这篇影评是2007年写的,本婆婆是从1996年还在用录像带看电影的时代穿越来的,刚出生的宝宝们,就别劝我多看电影了,谢谢。
****************************************************************看电视里介绍《谍影重重III》介绍得天花乱坠,于是BT把I-III部都下了。
但一直没什么精神头去看,最近日剧断档,正好补上。
惊为天人。
很久没有如此吸引人的商业片了。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了第一部,其他几部都是重复,噱头用多了就没意思了。
但《谍影重重》没什么噱头,一点都不华丽。
一个失意的、价值3000万的杀人机器,寻找记忆(或者如他女友说的“总有美好之事”),却杀机重重。
一个杀人机器的罢工,是会引起制造者的麻烦的。
所以中了病毒的机器,除了FORMAT没其他出路。
反击、反击、反击。
个人对马克戴蒙印象很一般,一是不美型,二是没特色。
但在此片里,至少看出了不属于好莱坞的演技——把个商业片中肌肉男仅剩的一点七情六欲演至极致,要知道商业片一般只需要拳拳到肉,而不需要演技或者主角复杂的内心,只要必要时嘶吼或者流泪就成,哦,对了还有大喘气。
第一部中的:身体会自动跟着环境反应,反击、逃跑、侦查,但自己却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迷茫;然后一脸无辜又困惑的表情,但却又能冷静分析现状,一步一步按线索靠近目标——冷静;在和玛丽说“听你说话是种放松”时的无邪;在冷静态度支持下,无与伦比的说服力——当杀手来到玛丽朋友家时,“你家有地下室么?
快带孩子进去”“不是她,是我。
不要问,有危险。
”与玛丽的吻戏。
渴望又恐慌,欲拒还迎的表情——好吧,你是台杀人机器,为什么在前面如此冷静逃过那么多追杀后,还露出像纯情少男一样的紧张感呢?
俺甚至觉得“无垢”?
“可爱”?
反正把一个失意者的复杂,表现得很彻底。
动作戏又干净淋漓,连常见的嘶吼、呐喊都没有。
一切都静悄悄的开始,静悄悄的结束——也许这是导演的功劳,不过鄙人实在喜欢这种调调。
第二部中演技的高潮,就在玛丽死的一段了。
前面已经看了影评,知道玛丽在此会死。
我揣测了各种场面与演技,作为“永失吾爱”的可能。
嚎啕?
欲哭无泪?
扭曲?
像野兽一样嘶吼?
沉默?
发呆?
愤怒?
然后竟然都不是——玛丽高速开着车,子弹就直接穿过了她的脑颅,车子直接冲过桥沿,重重地砸入恒河水中。
没有任何的犹豫与吃惊,救她。
门打不开,就从外面用脚助力顶开。
在水中把氧气吐给她,一次。
两次。
——这里我有倒退一次才看懂,本以为做了第三次人工呼吸,其实那是一个告别的吻。
最深最苦痛也是最珍惜的吻。
那张开的手指,温柔地、小心翼翼地抚在爱人脸庞边(果然手指头也是可以演戏D)。
然后看着她沉入恒河的最终。
这片子节奏快得我连快进都没机会用。
第二部里马克戴蒙台词少到几乎没有,似乎有一段20几分钟里,他一句台词都没有。
但我好像看到角色身上幽幽的蓝色怒火,虽然眼睛里只有冷静与杀戮。
话说,自己最爱的人,失意后唯一的精神支柱就那么永远离去了,连悼念的瞬间都没有,直接考虑下一步——复仇,而且还一环扣一环。
由于小马同学自始至终的冷静、平淡,倒让这个过渡一点突兀感也米有。
小马童鞋俺决定做一段时间粉丝找点你其他片片来看看看是不是真的演技如此出色?
还是仅仅由于谍影重重的导演出色,所以才造就了你?
****************************************************时隔多日,看到了微博网友:茫然四顾的鱼 的总结 http://weibo.com/1404846130/FpLWk1auS?type=comment笑崩,备份。
『来来来,随手散播几件这些年马特达蒙,站错队被骂成狗的黑点,(记忆可能稍有偏差,但事情大致不会错)群情激愤时他反对伊拉克战争,还拍了个电影叫“green zone”,电影非说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被全美人民骂成狗。
连希拉里都投了伊拉克战争的赞成票,他在那里瞎胡说,不是自己找骂是什么?
电影票房扑街扑个底儿掉。
他和大本创办绿灯计划节目通过竞赛选导演,黑人女制片说要多元化,呆萌非说不对,要选就该选最好的,被全国左派骂成狗。
好莱坞太白必须多元化,他身为左派居然要将选最好的凌驾于多元之上,ZZBZQ不是找骂是什么?
绿灯计划到现在没人肯再播。
去年他宣传谍影重重5时,接受采访说应该严控枪支,被全国右派骂成狗。
毕竟后来虽然发生了拉斯维加斯枪击,可又没死他家人,电影宣传不说些大家都爱听的,不是找骂是什么?
谍影重重5被抵制。
参加教师游行集会,为公立学校教师争取加薪,要求提高公立学校教育水平,他自己的女儿在私立学校上学,被全国人民骂成狗。
他再有80个女儿也上得起私立学校,就该努力给私立学校呐喊助威。
居然常年给公立学校老师和学生争取利益,完全虚伪。
不是找骂是什么?
直到现在这事还被翻出来骂。
和小布什总统及小小布什州长对骂,后来发现小布什总统在控制艾滋病方面做得不错,于是站出来表扬了小布什总统,被左右两派一起骂成狗。
右派嫌他是左派,左派嫌他居然说右派总统也有优点,不是找骂是什么?
和布什家关系一直不好。
奥巴马第一次参选的时候特别积极,帮着筹款参加活动。
后来发现奥巴马政府搞得美国债务危机,狂怼奥巴马,还说希望奥巴马别连任了,被左右两派一起骂成狗。
右派嫌他当初看走眼,左派觉得他居然敢怼伟光正的奥巴马,不是找骂是什么?
后来和奥巴马和好了(噗)不支持川普的移民政策,也不支持川普的持枪自由政策,可整个好莱坞都在忙着说川普是傻B,根本不是真总统的时候,他在达沃斯论坛说川普刚当总统,应该给他点时间。
上一次怼川普是说在川普大厦拍电影,川普都要求在电影里露脸。
左派嫌他不骂人,右派嫌他瞎说大实话,照样骂成狗。
左右不讨好,不是找骂是什么?
反正和川普关系是好不了了。
合拍片长城,美国媒体说他带路,带着中国软实力soft power来美国要帮中国电影拓展市场,中国人说他为了钱啥片子都拍,被中美两国一起骂成狗。
一个常年2500万美金片酬拍长城没有多拿一分钱的人,说自己能参与全球两大电影市场合作很荣幸,根本没人信,不是自己找骂是什么?
两国媒体一起骂,十分酸爽。
这几天热点哈维韦恩斯坦性侵,因为十几年前一个电话又不出来划清界限,继续被骂成狗。
身为一个被哈维坑了第一部、第二部电影薪水的人,和哈维对骂,不收钱客串依然被哈维摆了一道,和大本一起合开公司引发哈维不满,被哈维四处黑大本主演呆萌自己制片的电影,十几年来没再拍过哈维任何电影的人,居然还不如之前跪求着哈维拍电影的人表现好跳得高,不是找骂是什么?
就算那个sharon waxman本人澄清了呆萌打电话时对性侵根本不知情,又能怎样?
被骂成狗的事太多太多,摊上这么一个不合时宜的偶像,粉丝也是心累。
要不是他长得好看,早就脱粉了。
还好他长得真挺好看的』这个....除了最后一句不太百分百赞同,其他都挺赞同的,23333
《谍影重重》虽然看了几十遍,但是年代久远,凭记忆总结吧:1.学会尽可能多的外语,但是优先选高级别的外语按顺序为: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这四门学会之后畅行欧洲无压力。
但是伯恩对小语种的掌握也令人惊叹,譬如第一部伯恩对外卖小哥杀手的审讯用了荷兰语和卢森堡语,不求精通,但求日用。
反侦察的第一步,是要有适应环境的能力,语言是基础。
2.读地图的能力。
包括航海图,建筑结构图、普通城市地图、山地图。
迅速在大脑中进行投影地图坐标的能力;利用比例尺,细线等物,测距的能力;在高速驾驶中能够保持冷静,一边开车一边看地图的能力(第二部在伯恩柏林和莫斯科)。
反侦察的一个常见的场景是置于陌生环境中,你要迅速利用地图对周围的环境有一个到位的了解。
在互联网时代,这个能力可以升级为熟练操控电子地图的能力。
3.能够摆脱常人的生活习惯,抛弃舒适,以戒备的姿态时刻防止外来入侵以及销毁&隐藏痕迹的意识。
譬如第一部在公园过夜,在玛丽亲戚家主动要求睡在地板上(可以提前监听到侵入的脚步声),销毁痕迹:第一部伯恩和玛丽在高速边,伯恩用胶带沾除指纹,第二部玛丽死后,伯恩讲有关的照片全部焚毁。
伯恩没有个人电脑,所有查资料的行为都在咖啡厅进行;在第三步中,伯恩买了预付费手机作为和记者的沟通工具。
4.系统化安置个人物品的能力。
放弃一切繁杂,要求你把最关键的个人物品放在安全的位置,一旦出现情况,能够做到五分钟拎包就走。
譬如第一部里,伯恩在瑞士银行的保险箱,一股脑的倒在红色的抽绳包里;第二部,玛丽死后,一组镜头交待了:伯恩很快非常迅捷的收好了东西,离开了印度。
反侦察不仅意味着你要对危险有所觉察,同样要求你在危险来临时的应对是高效而迅速的,很多人东西丢三落四的,收拾个行李要折腾三天,越收拾越乱,还怎么跑路?
5.处事方式:不拖泥带水。
用最高效以及最不留痕迹的方式达到目的,包括金钱的贿赂,暴力手段,伪装骗取。
第一部中,伯恩为了得到凯恩的尸体信息,去法国太平间,先用了小费贿赂,不成功之后,直接把法国佬推到一边,撕掉了停尸房记录册的一页纸。
6.社会工程学:在欧洲这样的发达地区,服务业的高规格标准造成了很多漏洞。
第一部中,为了调查游艇的情况,伯恩冒充大客户进入游艇公司,获得有关游艇的资料,而在第二部中,伯恩在柏林的公用电话亭,连续利用探点排除的方式知道了中情局女局长的下榻的威斯汀酒店。
实际上侦查和反侦察密不可分,有的时候你需要变被动为主动,用侦查替代反侦察,主动出击。
7.自律的生活习惯,包括身体和精神。
前两部中,你可以看到伯恩在渔船上做引体向上和在印度Goa的海滩上长跑。
反侦察有的时候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本钱。
什么是本钱?
就是够用的身体素质和纯净的大脑环境。
《谍影重重》三部曲中,最为经典的一个片段,是伯恩在柏林街头躲避警察追捕的过程。
不仅用到了前面的读图能力,伯恩用很短的时间查看了灯箱上的柏林地铁路线图和时间表,而且还充分体现了他的身体素质。
如果你不跑步,你无法做到关键时刻的快速移动,而如果你不练习引体向上,你根本没有办法在船上利用一个钩子爬上铁桥,而伯恩就是利用这个遁迹脱身的。
心理状态方面,你需要做到多独处,多反思,多记录。
电影中在第二部的开头交代了伯恩在凌晨的台灯下,用钢笔在笔记本上记录他能回忆起来的碎片信息。
同时,净化信息流,比如第一部中伯恩和玛丽在车内的尬聊,玛丽问他听啥歌?
伯恩认真回答:我从不听歌。
过多冗杂的信息流会降低一个人的思考以及判断力,这是反侦察的大忌。
8.一些小的技巧,多看YouTube的肥皂做炸弹之类的冷知识视频,从中找到灵感。
第二部中伯恩利用烤面包机和杂质以及煤气,制造了一枚定时炸弹,销毁了现场痕迹。
而类似的小物品使用,比如圆珠笔的可以成为刀具, 毛巾可以以柔克刚,适合在狭小空间的缠斗,这些都属于此类。
以上出自《谍影重重》前三部,后面两部看过,但是只看过一遍,不怎么样。
前三部堪称间谍侦查和反侦查的教学片。
普通人即便不搞这一行,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一气呵成,难免有谬误,想到再更新。
情节紧凑丝毫不拖沓,悬念设置的也很巧妙,谜底一步步解开却引向更大的谜团!
非常吸引人,动作戏干净利落。
看了谍影重重就会被马特达蒙吸引,清爽的短发,健壮的体魄,一身的好功夫,而且,虽然失忆,但那种无意中流露出的特工行为,身手敏捷、对外环境的敏感、对女士的绅士,都是那么让人着迷,相信不仅是女主对他一见钟情,换作任何一位都会对他倾慕的。
没劲,情节太没张力,涣散的很
一个不想做杀手的杀手杀了很多人,最后找到真爱的故事。很烂!
我去,我觉得自己智商实在太低了,完全不知道这部东西在讲什么,,,除了呆萌一直在失忆之外我什么都没看懂。。。
《谍影重重》1~3是我看过的最棒的动作惊悚片了!这三部比碟中谍、007什么的更刺激、更真实。没有美女帮忙和高科技道具,全靠观察力、DIY和身手~ 导演和编剧功力不浅,马特·达蒙把动作戏和感情戏都演得宁静自然。毫无多余的煽情或莫名其妙的拖延,代入感极佳。(9.0/10)
有点不过瘾的说…很商业片…马大米不错哈~Russell Levy那个最后出现的酷似奥沙利文的杀手 很中看!咋不演了。。。。。。。。。
没感觉多好看,捂脸🤦♂️真搞不明白,特工没有完成任务就要杀掉?这是什么无脑逻辑?组织发现主角还活着,派他上级跟他联系不就结束了吗?用得着si这么多人???这电影真的非常奇葩,逻辑一点也不合理。我还以为有什么惊天大秘密,谁知道啥也没有。不觉得配八分,不觉得能入选250达蒙是好演员,但这电影真的太失望,太脑残
看了4后倒去看1,有些失望。一个不称职的特工制订了周详暗杀计划,突然因为自己想立地成佛搞砸了整个计划。之后虽然因为失忆情有可愿,但主动招惹是非给整个项目组带去危险,别人打算灭口也是很自然。最后还连累上司被枪杀。看4时和主角劲往一处使,看1时就想丫这惹事精怎么还没被灭啊
要不是男主,这片还有看头吗…20100712。20160821又看了一遍,完全没印象啊。。感觉好生涩,土里土气的。。with Js 豆瓣250
剧情过于朴素 没有跌宕起伏 女主演技好差 也不上镜 马特达蒙还可以 唯一抓住我记忆点的就是最后一幕 那个海边租车/CD/花店可太浪漫了
这是一部孤独的电影,有时会让我想起香港电影里的卧底,这是一种被所有的社会关系遗弃的孤独。我是谁?我他妈的是谁?你他妈的知道我是谁不?没有回音,只有枪声。
Matt Damon同学写过《Goog Will Hunting》的剧本,算是才子吧,不过还真是不喜欢看他演戏。
喜欢Bourne的冷静。当Matt Damon打开银行的保险柜时,我突然发觉,世界之大,持有三样东西便可畅通无阻:金钱,身份(也可理解为地位),枪(强权)。要求自己象特工一样生活显然是很辛苦且不切实际的,然而,有些时候,特别是面对危机,试着用特工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也许会很有效,特别是对于男生。
从人类的终极疑问开篇,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在浩瀚的洋流中开启了一个谍战系列的首章,与杰森一起循着问题追踪答案。靠着本能与杀手博弈,凭着直觉黑暗中行进,仍会温柔且浪漫地对她说出无心的情话:我怎么会忘了你,你是我唯一认识的人。间不容发的快节奏叙事,便当发得毫不迟疑,踩石之后荆棘丛生。
失忆的主题到不新鲜,节奏挺紧凑,果然是本能和习惯,即便是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伯恩在面临各种危险的时候依然不失冷静,这才是存活要素啊
没剧情,没场面。
这样的处理如果万一不拍续集的话会显得很、尴、尬。
不能二刷的电影,二刷会发现细节上层出不穷的纰漏,都是不可思议的错误,颠覆第一次看的惊艳。伯恩为什么始终单肩背包?人类常识单肩背重物容易掉落,一个转角就遇到敌人的落跑间谍,为什么啊?失忆了是吧,刚从屋顶上就掉了一次啊!粑粑麻麻没教要斜背咩?真相是单肩背好看,对于身高不够肩宽不够的大郎型选手,这是上镜的必须,shoot!要丢弃神奇小车,神奇的伯恩说:我要打扫干净擦指纹……你y真是闲的!后座上满满堆着神奇女友的家当,擦你妹擦。女友还没起床,伯恩又把指纹擦了,你y是间谍还是保洁?先染头发再剪掉,哪家的洗剪吹教出来的神操作,蓝翔咩?在巴黎用美元贿赂验尸官,你咋不直接打17报案!安全屋都是大玻璃窗,还不拉窗帘,就要任性地让巴黎的风景照进来,难怪兰利总部要整死你们,办公室又挤又low密不见光,能心理平衡么
伯恩这一系列始终喜欢的是它的节奏感。
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很讨厌。几年之后再看,却是极端喜欢。16.8.3在看,三星半
为什么非要加上一个破坏节奏和紧张感的丑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