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剧为双重主人公,一个是社会组织中的黑帮头领,即十恶不赦的大毒枭,一个是被警察局革职的刚正不阿的警探,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之后,二人殊途同归走向了联手合作。
当然,我们会觉得着一定是一部好看的影片,因为警察与小偷正邪对比这对天然具有公敌的职业,居然融合。
因为我们的普世价值观和四维空间中,只有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任何一种中间值都被剥夺了它本该承载的同情和恻隐之心,可是我们在这部2007年的电影中看到了,那些中间值,那些我们没办法一口否认的对错是非。
我觉得那是现实,因此我对两位伟大的主人公抱有一致的敬意。
故事是从坏蛋(华盛顿饰演)的视角引入的,或许是观众更喜欢看保险和刺激的部分,而且那些不为人知的罪恶一面往往就像八卦一样,对我们来说是相当猎奇和具有吸引力的。
如果从好人的视角引入,大概没有什么稀奇的,或许会变成生活剧一般的来交代好人的生活现状,好人的生活永远和现实无差别,因为我们都是好人的一份子。
故事拉开大幕的时候,正式卢卡斯成长的背景展现和他仇恨的累积,卢卡斯做颇豪的保镖、司机、债务人等为其工作15年如一日,他就像是颇豪的复刻品一样,思想和行为深深烙下了他的印记。
就在他的人生导师也是曾经的秩序统治者的去世上,悼念会变成了大型社交舞会,因为颇豪掌握了社会大部分的财富和绝对的权威地位,可以说每个人都欠他的钱,大债主死了,也没有人宣告继承他的威望和地位,因此每个人都像中彩票一般开心无比,人们瞧不起甚至奚落卢卡斯,没有颇豪的世界,他甚至不如一条狗,被人人睬在脚下,看不起,甚至受尽侮辱。
成了无家可归的孩子,被旁人等着看好戏。
这些使卢卡斯不断回忆起,颇豪临死前跟他说的话,这个社会已经没有秩序,所有的人不按照规矩办事,没人治理这个社会,社会乱了,人心也乱了。
颇豪的这些话,就是本片想要表达的主题,恰恰也反应了美国70年代的社会现状,人们生活在迷茫中,黑吃黑的社会现象一如片中的缉毒警察犯罪走私一样,成了社会常态,让人们对政府失去了信心,人人自危,片中反复暗示社会的乱象,黑白颠倒,卢卡斯和颇豪黑社会却长期免费给穷人发放食物,维持着社会秩序等事,警察却坐着抢劫、勒索、贩毒等营生,监守自盗。
因此卢卡斯在思想和情感上就受到了内外两重的压力,使他欲望扩张,渴望成为掌权者,有话语权获得统治秩序。
他开始贩毒、当街杀人,肃清异己,低价出售高纯度的毒品来来占有市场,树立规矩和秩序。
我们看到了丹泽尔华盛顿强大的人物气场和人格魅力,他孝顺陪母亲去教堂祈祷、不禁女色深爱妻子、不吸毒、没有不良嗜好、对曾经帮助过他的乔仗义疏财,好像除了贩醉这条天罪,我们看不到他的缺点,当然男人有点脾气没事惩罚个小弟啊,忽略不计,卢卡斯摇身一变成了极其成功和幸福的精英。
与他恰成对比的则是罗素克劳饰演的失业警探里奇,他与妻子对簿公堂被指责没有责任心、丧失孩子的抚养权、和律师瞎搞、交瘾君子朋友、被警察局开除,身上一堆事务缠身,彻头彻尾的失败者,纵使他有数不尽的缺点,可是他却是个坚守原则的人,他上交了查来的赃款,在众人眼里他是大傻子,他反被怀疑和陷害,但是他是唯一保持底下的人。
在这个社会都乱了的时候,他依然清者自清。
也就是因为里奇的坚持和努力,才换来的影片结尾的新世纪和新秩序。
虽然一部是2007年的接近3小时的影片,我却可以有滋有味的,甚至得到很多反思,反观现代社会无不唏嘘喟叹。
我可以理解政府下定决心铲除的大毒枭,他的毒品让无数孩子失去了父母,社会失去了健康的劳动力和生态,人们的心智萎靡,大肆走私和官商勾结,贻害万年。
但如果不是卢卡斯就不会有其他人出现吗?
在当时社会环境下,黑社会横行的70年代,一如香港、日本那些知名的帮派组织,他只是一个名字而已换做亚当斯、乔布斯都一样,社会的走向和进步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群人一系列纵容包庇犯罪的暗箱操作,还有那些不坚定的意志和欲望的驱使。
还有一场戏让我印象深刻,是卢卡斯被捕和里奇的谈话。
卢卡斯明显见过世面,甚至有些胜券在握的试探里奇,问里奇究竟想要什么?
里奇一位正义化身的警探,甚至无法气运丹田的回答。
里奇当年把巨款充公的时候还一个有圆满的家庭,是父亲是丈夫,可是随之而来的是离婚、对簿公堂,卢卡斯就是看到了他可能的弱点,用钱引诱他,本可以任性说出一串数字,可是里奇怯生生的拒绝了,虽然语气不坚定,但他眼神中没有一点犹豫。
通过对比,我们看到了里奇的强大,他可以放弃所有而要坚守职责,这恰恰是我们当今社会很多阶层都确实的,尤其是统治阶层。
如今,很多人年轻男女都在提倡健康饮食,很多人在节食减肥,又有多少人不是在以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为借口,为饱口福之欲而突破底线;又有多少人每天以大量的鸡汤来慰藉自我,以求消减心灵的不安和惭愧,比如你赢我陪你君临天下,你输我陪你东山再起或者是女孩不要低头皇冠会掉;那些坚持每天一小步人生一大步用在学习上的人,如果真的这么有决心的话,世界上人人都是爱因斯坦和牛顿了。
没有承担过何谈责任,没有底线何来坚守,没有目标何来奋斗,没有利益何来统治和犯罪。
再回到电影本身我还看到一个很有意思也是有钱人说过的,大善必承载着大恶,我们看到黑帮片总是会出现祈祷和教堂的戏份,最肮脏的东西一定要有他最纯净的一面,本片中卢卡斯在配母亲和妻子祈祷完走出教堂的那一刹那,他被警察抓捕,升格的画面和教堂的音乐的衬托,甚至带着一丝崇敬和高尚感,因为我们已经对卢卡斯移情了,我们甚至希望他可以马上舍弃受伤肮脏的事业,做一个好人,那样他就可以被宣告无罪,你看我远远不如里奇那样坚守原则,我总在无意识中认可功大于过或者他曾经是善良的种种说法,就像那句经典台词:我想做个好人,对不起我是警察一样。
零碎的说了很多观感之后的第一想法,完全没有梳理成有价值的线索。
这部影片还有很多值得反复观看的价值,比如他的人物,无论从角色性格还是从拍摄的光影气氛的塑造来说,都非常棒,导演把里奇的警察局拍的极其杂乱,甚至背景中永远响着让观众觉得烦躁和头疼的老式电话铃声,那种咄咄逼人和缺少人情味的声音,象征着某种含义,或许是里奇时刻逼近真相的紧张感,或许是对里奇坚守底线的提醒,或许是里奇所代表的警察局永远处于混乱中的一个映射,我相信还有更多可以说的通的解释,而且二次观影可能会更强烈的感受。
最后推荐看176分钟的完整版,一部好电影请静下心来观看。
画面很暗,可能导演想体现60年代的感觉吧,反正我不领情。
两个主角都是老戏骨,演得没话说。
华盛顿还是老样子,演智慧和坚定的角色,今生可能再难突破了,当然我可能要求高了点。
克劳不错,这几年演的片子一个一个样,还有空间,这是题外话了。
片子不细说了,有兴趣自己找来看。
只是不明白,克劳演的警察一直给人软软的一副失败的样子,怎么最后几句话就把丹泽尔演的显得很智慧笃定的黑帮老大说服了?
要知道最后帮抓了这么多人还是判了70年,虽然后来减到15年。
别跟我说他为了家庭,哪个家庭能挨15年?
何况他不承认也未必会输,最后被没收的两亿五千万拿来打官司陪审团未必会判有罪。
所以感觉很突兀,桥段的处理不到位。
上世纪70年代,一个帮黑人区黑帮老大开汽车的美国黑人,在老大挂了后,非常有创意和胆识地只身一人远赴越南,从毒品源头——也就是第一供应商——金三角,通过当时在打越战的美军直接偷运几千公斤白粉到美国。
以当时白粉市场一半的价钱出售质量好一倍的“蓝色魔法”。
性价比这么高的货自然受到瘾君子的欢迎,这个美国黑人也发了大财。
他买了豪宅,把他的祖母和黑人兄弟都接到他的豪宅,保护他们,培养他们,形成家族产业。
到这里,都类似意大利黑手党的做法,但正如他未来的克星警探里克说:“他前期很像黑手党,但后期就变了”。
确实,这个美国黑人教育他的兄弟,做“生意”需要“勤劳、诚实、正直”,他自己在公众场合也是西装笔挺,出入社会名流圈,发放面包给穷人,娶了位选美皇后。
最有趣的是,他还很有“品牌意识”,他非常维护他“蓝色魔法”这一毒品在圈内的名声,无法忍受其他经销商以次品冒充他的“品牌”,侵犯他的“权益”,即使险遭竞争对手暗杀,他也坚决不逃亡,坚信这是他的家,他的事业、家庭都在这里,“This is American!” 这一切都像是美国精神的代表,甚至是像马丁·路德金那样的黑人民权斗士。
可惜他取得权利的途径是通过毒品。
影片的后半段就不可避免地俗套了,永远是正义的一方赢得胜利,我不想做道德批判,正如弗兰克被捉后和里奇的对质中反映,虽然弗兰克贩卖毒品,导致数以千计的人家破人亡,但即使把他一个人捉起来,还是有人吸毒,还是有人贩毒,人性的堕落永远不会改变。
影片中代表正义的一方是以反英雄形象出现的邋遢警察里奇,他身上的神性在常人眼中,就如同人的恶性一样难以理解,他不为金钱利诱,主动上缴价值达一百万美元没有做标记的黑钱;不畏惧权力,不仅通过有限的警力缉拿庞大的黑势力,而且不在意外界的压力,把毒品祸害的帮凶——扫毒组四分之三的同事也给捉进大牢。
而里奇这样做的原因却出奇地简单——“警察就是捉坏人的”(有些像《无间道》里“对不起,我是警察”),演里奇的演员卢塞尔•克劳最后像一个学者一样抱着查案资料离开时的样子让我想起他在《美丽心灵》那个追求真理的理想主义者纳什。
或许最后他们的合作说明弗兰克和里奇根本就是抱有同一信念,是什么信念呢?
大概就是“THIS IS AMERICAN”!
先来个剧情大透底:弗兰克.卢卡斯之前是毒枭约翰逊的司机,约翰逊有天暴毙后,弗兰克迅速篡位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后继续在纽约哈林区贩卖海洛因,随着慢慢发迹,他娶了选美皇后伊娃为妻,并隐瞒着母亲把弟弟也安置在了自己手下参与毒品交易,他以高纯度低价格的竞争优势最终击败了当时的黑手党多米尼克,而后顺理成章的成为纽约黑道上的Super Star。
另一方面,纽约警察里奇意识到了毒品交易网络中头目的更换交替,于是不断展开调查,随后拒绝了已受弗兰克贿赂的探员帕楚的同流之意,接着被同僚排斥,妻子呢,也因为无法忍受他长期以来对家庭的忽视而与之离婚。
就这样,抓捕大毒枭弗兰克成了里奇生活的全部重心,于是,他和他之间,随后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捉猫逗鼠的黑帮游戏。
看完影片后,我去查阅了一些关于影片主角的个人信息,没想到这竟是个取材于真实的故事。
弗拉克.卢卡斯是活跃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黑帮中的显赫人物,曾一度在纽约组建了规模空前的毒品销售网络,后来还跟警方合作,揭发了大量贩卖毒品的大集团以及和他们相互勾结的腐败警察,可以说,生平的事迹绝对称得上传奇。
少年时,弗兰克从大西洋沿岸的北卡罗莱州逃出,当时那里尚属于南方种族隔离区,到了纽约后,他就在纽约黑人的聚集区以贩卖毒品谋生,直到成为毒品黑帮老头子的私人司机。
弗兰克就是在老头子死后迅速上位的,之后在帮派之中实施了改革,比如他取消了进货渠道中的代理人制度,直接寻求去货源地直接进货。
可以说,为了把毒品贩卖到美国,他无所不用其极,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利用越战阵亡士兵的棺材来运输。
这期间,他还提拔了不少亲朋好友,复制了企业的家族模式,最终,以极其机警和严密的销售体制而闻名美国毒品交易界,总之,一句话,弗兰克这个人和这个人的经历,充满了‘美国梦’梦幻而又传奇的色彩。
这位现年77岁,只能依靠轮椅代步的弗兰克.卢卡斯如今看起来就与纽约任何普通的黑人老人一样。
弗兰克.卢卡斯于1975年被捕,并被判处70年监禁。
但他很快成为了政府的污点证人,主要指证当时腐败的纽约警局特别调查组。
拜他所赐,特别调查组当时的70名警官中有52名被指控或投进监狱。
对此弗兰克说,他只揭发那些腐败的警官,他还特别强调:“我告发的那些人都是拿了我的钱的警察。
”而在一系列告发之后,他的刑期被缩减到5年。
但刚被释放他又因小规模贩毒被抓了起来。
第二次,他服刑7年并于1991年获释。
细数我看过的一些黑帮题材影片,《教父》系列1、2、3,这个不用说了,属于时代经典,《无间道》系列更是成就香港影坛的世界地位。
这些黑帮题材,不但以其黑色而阴郁的视角,深挖了黑帮人物的成长史,更是深刻揭示了助长黑帮成长的社会成因,就像很多人在影片中看的那样,一个个青涩少年成长为黑帮首领,心狠手辣,手段非凡,其目的最初不过是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一些。
让我们看看两位主演。
饰演弗兰克的丹尼克.华盛顿,一直被外界称为好莱坞最具希望的黑人男明星,先后五次提名奥斯卡,其中两次获奖,而另一位的饰演警察里奇的鲁塞尔.克劳,也同样是星光熠熠,不过碍于剧情和宣传的需要,每款海报上,鲁塞尔都屈居第二,这些十分微妙的小场面,怎么看也都是好莱坞规则那一套。
不管怎么说,银幕两大硬汉正邪对峙,一方出演心狠手辣的大毒枭,一方则出演正气凛然的小警察,这种强强设置,怎么看也都是好莱坞惯用模式。
最后再唠叨唠叨导演吧,莱德利.斯科特,熟悉吗?
我说一部电影,保管你熟悉,《角斗士》,也是很巧,当年的鲁塞尔.克劳正是因为这部片子一举拿下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有了前面这段辉煌做铺垫,两位爷们更是游刃有余。
回到影片,作为一名普通迷影人,我想看完任何片子,心中都该有个说法,我的呢,也不例外,可以说整体的场面我觉得表现既真实又宏大,其中两位影帝彪戏的精彩部分我也毋庸多言,好莱坞前辈们竖起那多么黑帮丰碑,究竟导演是向《教父》看齐呢?
还是完成了自己的现身说法?
不管怎么说,这部虽然谈不上是经典,倒也值得一看啊。
还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跟踪报道。
美国三位前缉毒探员曾控告这部电影,理由是诽谤缉毒人员,要求法院禁止这部电影上映,以及电影公司赔偿5500万美元。
而环球电影公司的说法是,三名原告隶属联邦毒品管制局,而非纽约缉毒局,他们完全没有立场提出诉讼。
呵呵,看来黑帮内外都是故事,充满电影题材。
黑人白人的对峙,警察与黑帮的角逐,双线叙事,带着纪录片式的史诗感。
线索清晰,画面时代感足,弗兰克的人物心力成长稍显匆忙,前期可以多做部分铺垫,否则后期演绎教父式人物稍显底气不足。
故事设置背景属于美国黑白冲突期,此处可在背景铺设中多加考虑。
相比于教父集中于家庭,美国往事集中于友情,本片更是将主角完全放在黑帮制毒贩毒生活的大环境,以及与社会以及正义阶级的冲突上。
本片北美分级R集,推荐黑帮片,警匪片爱好者观看。
“冗长”到数次睡过去的电影(好啦我承认是我很困啦),虽然我知道它是多么的精彩,以及多么的真实。
势必还要再看一遍的。
并且结局是不是太和谐了一点啊。
除了提起枪就杀人象个黑帮老大,其他部分怎么看都象是500强的总裁,而且还不是那种势利,傲慢、自以为是又金钱至上的那种。
真想对他说,你不做毒品,一样能发财。
虽然警察先生也很让我肃然起敬,但是他太失意了,家里弄得一团糟,没法喜欢他哦!
A leader, like a shepherd, he sends his fastest nimble sheep, out front. And the others will follow. While the shepherd, he walks quietly behind it.Now he's got the stick, and the cane, he'll use it! If he has to. But most times he doesn't have to. He moves the whole herd quietly.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business is Honesty, Integrity, Hard work, Family, never forgetting where we came from. See, you are what you are in this world, that's either one of two things. Either you're somebody, or you're nobody.That's a clown suit. That's a costume,that's says "Arrest Me". You understand?You're too loud. You're making too much noise.Look at me. The loudest one in the room is the weakest one in the room. I told you that.Success, it's got enemies,Frank. Lots of enemies.So your success took a shot at you.Even a fool gets to be young once.
这里有很多人,他宁愿去逗一只狗,也许这就是一种孤独吧,也算是一种高傲吧,他不愿意与这些人蝇营狗苟,虽然他处在这个人群中。
他算是跛豪老大最忠实最得力的助手吗?
应该算是吧,他冷静独立,并在一定程度上崇拜跛豪的作风。
虽然跛豪是整个地区的黑帮老大,但是当他死的时候却没有人提他黑帮老大的身份,想想这是一个怎样的人,才能镇住手下这么多的黑帮势力,又是怎样的一个人才能在做黑帮老大的时候却让一般人忘记其黑帮老大身份,他必定是一个了不起的风云人物,虽然弗兰克也很厉害,能够自己找到控制毒品的方法,不得不说也算是有点水平,但是看看他一路走来的历程,可见徒弟毕竟还是徒弟,他终究不如跛豪,他用贵族的姿态来控制这最肮脏的交易,又想让其他人像他一样有着如此的姿态,可是,世事难料,最后的努力缺失自己的葬礼。
他当街杀人,以此来树立威信,但是,他自己毕竟资历不高,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承认他,他有接任跛豪的想法,但是其他人却不这么想,群龙无首,乱世之时,强者为尊,此时正是大家逐鹿中原的时候,谁愿意轻易的放弃面前的皇权,更何况是将皇权让给一个缺乏资历的人,可是,有时候实力才证明一切,资历什么的只能靠边站了。
这个社会有着怎样的黑暗,能使一个人被在人群中杀死,而无人问津。
他按照自己的套路出牌,不管不顾其他竞争者,他有这种能力,而且他这样做了。
他喜欢低调,不想穿这件衣服,可是他不愿意去拒绝,去驳她的好意。
一件衣服终究还是引发了这件事,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在一开始的时候解释呢?
此时该有多伤心啊。
哎,人总是纠结如此之多,生活不能足够坦荡,于是便产生了无数的麻烦。
一个帝国便如此倒塌了。
他工作上正直,自我,可是“别的受贿赂的警察会觉得你会告发他们”,如此你便不能获得其他人的帮助,在一个社会洪流中,你是逆流而上,还是随波逐流,显然,里奇选择了前者,而这也将是那一条难走的道路。
他生活一团糟,但是他总是以工作为借口,可是真的仅仅是工作的原因吗?
也许他妻子说的对,他在乎工作上的事情,但是从来没在乎过家里的事情。
他似乎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有着自己的高傲,也有着自己的缺点,谁能是完美的呢!
他似乎和弗兰克很像,都特立独行于自己的人群中,而且都有自己的能耐,只不过干的事情不同罢了。
可以成功,但有敌人;也可以不成功,但有朋友。
孰轻孰重,也许就算是那些走过自己一生的人,也不清楚。
弗兰克是个人才,绝对是,但肯定不是天才——天生的人才,他的成才源于老黑帮头头10多年的言传身教,当然还有他自己的谦虚好学外加心狠手辣,结果呢,他成才了,毕业了,等到老黑帮头头翘辫子后,他开始实践了,然后,取得阶段性的成功,成为了新一代黑帮头头。
警察里奇是个人才,绝对是,并且还是个情圣,影片短短几个镜头,很隐晦很暧昧交代了里奇绝对是万人迷,不过里奇还是很敬业的,泡妞只是休闲时光的娱乐内容,正事上里奇绝对不马虎,不但粗中有细,而且擅长文武之道,更重要的是,里奇有原则,那个时代有原则的警察不多,有那么几个也都快和流氓一样了,而里奇却能在一锅烂泥里面不染,绝对是人才!
是戏剧就要有冲突,哪怕是真人真事改编,只要是要变成movie,那么就要制造冲突,于是,两个人才借助毒品为媒介,针尖麦芒般对立上了。
我们说,弗兰克很强,是个人才,里奇也很强,也是人才,这样强强对话肯定很精彩,但是胜负很难说,为了塑造人才的高大全,所以错误不能出在这两个影帝身上,那么决定这场胜负的任务就交给了人才下面的人才,我们称之为人才梯队。
弗兰克效仿意大利黑手党的做法,以家族血亲作为人才梯队的选拔基础,用血浓于水的亲情作为信任的纽带,或者可以看做一种模式的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很短时间,建立了自己的贩毒网络,使得事业做大,弗兰克开始有资金在各个阶层如鱼得水,也捎带脚给自己整了一个世界小姐当老婆。
但是弗兰克疏忽了一件事,那就是人才是需要培养的,自己也是被敲打了10多年才修成正果,而自己的人才梯队都是从社会最底层找出来的,从一穷二白变成大富大贵,这些人还没有系统被培训和锻炼,就开始面对唾手而得的财富,人的劣根性就变得无可阻挡。
弗兰克自己很克制,很隐忍很低调,但是下面的人没有被他带到这个思想境界,这就埋下了失败的引子,最后连他自己都被引的一不留神,穿了件5万美金的皮袍子出席拳击比赛,而导致被里奇敏锐的察觉到他是条大鱼,事后,烧掉袍子的一刻,我相信他在做很深刻的自我批评,可惜,晚了,里奇已经用钉子把他牢牢钉在了嫌疑人黑板的最高处。
反过来,看警察方面的里奇,他被委以重任后,也要找自己的人才梯队,相比来说,他的遴选规则更明确,就是那些忠于职守但是郁郁不得志的未被腐化的警察,虽然前面说了,这些人有些就像流氓一样,但是他们保有了警察最基本的原则,只这一点,就难能可贵。
因为他们是警察,所以他们的基础比较好,素质比较高,综合性价比要远远超过弗兰克的人才梯队。
于是,兵对兵,将对将,一盘棋,弗兰克最终输在了基础建设不牢固。
影片结尾,弗兰克作为污点证人几乎帮助里奇连根拔起了真个毒品网络,从而15年后提前刑满释放。
走出监狱门口,迎接他的是既是对手又是合作伙伴的里奇。
两人并肩要穿过马路,刹那间,一辆车飞驰而过,里奇手疾眼快拉住了弗兰克,两人一起转头探视路端,镜头凝住,定格,镜头中,弗兰克有些心悸的慌张和里奇平和自然的皱眉浅笑相互映衬,意味深长。
无聊 看睡着了
好莱坞标准生产线生产的伪教父,狗日的个人英雄主义!
只能说毫无亮点
因为下的是英文版的,看的一头雾水
過於溫吞和無力。這是黑幫片?。
2008年GSCAS
浪费演员
like "catch me if you can"
拍的个什么东西……
很长的纪录片......
有必要这么长吗?真是烦死人了。
没有过多的火拼镜头,更多的是主人公心理的起伏波动带动影片的走向。
模仿教父
华盛顿终于演了一次老大,他的魅力在于:无论饰演的是好人抑或恶棍,都让人讨厌不起来;双雄争霸双线交织的模式,剪辑干脆,飚戏精彩,可惜结局落了俗套
太过冗长
我不相信他会放弃那些
丹泽尔·华盛顿 这么牛逼~
呃,这样的片子,太漫长了也。
这片子得特别认真地看,导演把趣味都安排在非常微妙的地方,好像生怕给人轻易发掘了似的!
差强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