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闲炒饭里,吴君如是女子,周慧敏也是女子,那一年在南美阿根廷,黎耀辉跟何宝荣没能够并肩站在一起看瀑布,但我惟愿她与她也是可以厮守终生的。
一。
向来极少看女同片。
男生看女同片、女生看男同片是两种不同的景致。
前者除非探讨一些弗洛伊德性学领域的形而上学,后者大多出于赤果果的腐向爱好。
阅过男同剧情片不计,而看过、记住并中意过的女同片,只拣得出两部。
自梳。
游园惊梦。
或许还有青蛇,很多年后早已看过数遍,我依旧偏执于张曼玉是爱着王祖贤的,即使这并非李碧华或徐克最初的本意。
自梳当中,刘嘉玲与杨采妮,一个浓妆,一个素颜,五次三番人海走散,最终她为了她还可以纵身跳入漆黑夜色的深海,至今想念起那一幕来,仍会深感女子情爱的洁白深植与意念坚韧。
后来看到游园惊梦,英气的王祖贤与妩媚的宫泽理惠,本可相依相持到老,却抵不过一个惊鸿一瞥的吴彦祖,插入她与她本来岁月静好的深邃日月。
想来也是看过刺青的,却只能让我记得其中大段大段杨丞琳的视讯冶艳脱衣舞。
或许,还有孤恋花当中的袁咏仪与李心洁,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当中的林青霞与王祖贤,蓝色大门里少女孟克柔与少女林月珍的暗恋心事。
从自梳到游园惊梦,这些女子与女子的离合与聚散,大抵都逃不开男人的布局因由,被爱则受宠,被负则自悲,男性角色在其中导致了太多她们的感情抉择与人生走向,皆因受尽男性角色的伤而失望而相怜而相爱。
这与男同片大大不同,春光乍泄可以完全没有女人戏(又据说,当时王家卫安排关淑怡去阿根廷拍了女主角的戏,但后来还是全被删剪干净),始终是我的最爱华语影片榜前十之内。
直到这部得闲炒饭,男性角色的着墨才在故事中淡了痕迹。
抛开掉那些悲戚的煽情桥段渲染,导演许鞍华找来陈太与倪太,给影片打上浪漫爱情轻喜剧的欢快底色。
两个女子,同样深受男人之苦,一个跟少男玩一夜情不幸中招怀孕,一个帮人家打官司却怀上当事人的孩子,但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男人在这部片中都是配角,是绿叶,是穿拖鞋出来打酱油的,独立的女性意识才是自始至终勃起不泄的。
当她与她在单亲妈妈心理辅导中心重逢,原来牵扯出一段十二年前的拉拉之恋,掌纹的感情线像中环那条漫长的自动扶梯一样上上下下牵扯不断,好啦,天雷重新勾兑上地火,这碗炒饭才刚刚开始。
二。
许鞍华是个人较为偏爱的港女导演之一,虽内地出生,却深得香港文化熏陶浸淫。
初识是在半生缘,找来一班文艺到爆的好戏男女主角,演一出再也回不去了的张爱玲。
大爱是在天水围的日与夜,诸多溢美之词不再赘述。
许鞍华当然也有失意之作,比如玉观音,找来的大多也是我喜欢的一众演员,但毕竟不是导演自己惯常熟悉的叙事语境。
许鞍华还是更游刃有余于香港市井风情下小儿女的浅淡悲欢与日常离合,润物细无声一般,却蕴含更大的深意与张力。
三姑吴君如。
陈太最负盛名的角色还是散见于早期各类喜剧作品和后来的金鸡系列,少女时代无线出身,自知姿色不及同期的张曼玉等一干人,所幸放得开来豁得出去,不扮花瓶扮女丑,戏路另开朗朗天地。
我却更爱一本正经演起戏来的三姑,朱丽叶与梁山伯里的高跟鞋女人,至今觉得那是吴君如最美丽的一刻;岁月神偷当中被岁月偷走韶光的平凡港女,某一刻都像极了我们的母亲;或许还有这部得闲炒饭,正装律师烁于正义言辞,却难说尽一己狼藉事。
玉女周慧敏。
港产玉女有N种死法,或拍艳照,或婚嫁息影,或堕为脱星,或开记者发布会宣告自己是离婚妇女,惟周慧敏这一出戏演得最拍案惊奇。
才子与佳人,多羡煞天地的好搭配,半路却杀出小娇娘,引诱才子湿吻尝鲜,终于满城风雨各自发布唏嘘长信,本以为玉女从此一人老,岂料又闪电结婚恩爱好合,才子与玉女,当真是人生即编剧,不传奇,不成活。
能记得周慧敏的作品只是搭档黎明的一些港剧,这一次,封胸13年的玉女掌门人,终扮烈女。
这样两个女人,如今一个是陈太,一个是倪太。
前者向来口无遮拦,主持八卦节目或体育赛事总是事发时不收敛,事后才及时致歉,比那一众斯文港女都不够矜持,却赚得了一个好老公。
后者呢,一如青蛇曾问白蛇,许仙那个呆逼他有什么好的呢,白蛇幽幽叹道,他是没什么好的,只是我没有遇见更好的。
所以周慧敏还是嫁给了那个男人。
旁人大可看作笑话或者丑闻或者八点档悲喜剧,只有玉女自己心底最彻悟,这世间的男女与欢爱本就不是长情的东西,还不及植物一年一季开得勤开得艳开得守信,倘若斤斤计较太挑剔,结局,只会让自己更绝望。
三。
十几年以前,吴君如也是演过女同片的。
洪兴十三妹里,同样短发的她与那时穿着蓝色吊带裙的明艳的杨恭如。
两个少女,一个男仔头,一个长长发,以为是为了一个方中信多年不相往来,到最后才知道其实方中信不过是第三者。
就像心动里的莫文蔚与梁咏琪,她对她的爱,只能说给黑色的夜空。
如今许鞍华找吴君如再续前尘旧事,杨恭如换成周慧敏,少女换成师奶,错也终可换成对。
你是直还是弯咩?
如果你是直,我就是直,如果你是弯,我就也是弯咯。
我爱的香港女作家黄碧云写十二女色,写盛世恋,写双世女子维洛烈嘉,最晦涩也读得最冷的还是那一页短篇,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
小说里,女子叶细细与女子许之行,她说,我原以为我可以与之行厮守终生的。
得闲炒饭里,吴君如是女子,周慧敏也是女子,那一年在南美阿根廷,黎耀辉跟何宝荣没能够并肩站在一起看瀑布,但我惟愿她与她也是可以厮守终生的。
想起另一个写字的男子,他在生前留下几篇字,有一篇叫浮生六记,他借用张爱玲的句行说,他不过是一个不过的男子,我亦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或许,在这个世界上,仍旧没有我们这类人的容身之处。
可是,总该有地方能容得下两个平凡的男人。
那末,这世间也总该有地方,能容得下两个平凡的女子。
(谢绝转用)==================== 冷艳的分割线 ==================== PS:我是男的。
再次澄清下。
有蛋。
可查证。
PSS:谨以此文,献给我曾最亲爱的姐姐洛野,祝他跟他的男人下个月在菲律宾新婚大喜。
他是公仔,我也是公仔: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593478/?start=100
黃碧在「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中首句與末句寫道:我原以為我可以與之行廝守終生的。
後來多少次細讀篇中文字,都是被這一句擊中。
我自不是細細,亦未遇見如許之行一類的女子。
只是感慨有多少個那樣的時刻,我們都是以為可以與某個人廝守終生的。
十多年前看這篇小說,驚心女子間的情感竟也是可以如此步步驚魂魄而又如履懸崖。
往後看過許多同性小說,再無細細與之行那般叫人靈魂灼痛。
想是黃碧的文字太過尖銳之故,如扼喉嚨,明知心底刺痛卻也言說不得。
我想我是一個對任何情感模式都沒有偏見的人,對此類情感所抱撼的也不過是如同林夕所說:即使能夠寫遍千種深情離恨,他此生卻得不到自己最愛那一個。
看「得閒炒飯」時,周惠敏與吳君如乍一重遇那一刻,細細與之行便泛上心頭。
越看到後來,越覺得之行應該是另一個主角萬綺雯那樣的才對呵,低低盤著一個髻,素白黯紫旗袍,艷紅的繡花鞋,混合著脂粉香與香煙的氣息煙視媚行的樣子。
而周惠敏一出場仍是那樣高佻秀麗衣衫魅影,若不是眼角那些細碎的皺紋,仿佛從來不曾老去。
吳君如亦不是細細。
冷靜而略帶溫情,倒是很符合她的專業律師身份。
一個用智慧掌控命運的女子,少時薄情中年理性,比起細細,她少了些繾綣情懷。
兩人在中環長長的扶手梯來來回回消耗掉漫漫長夜那一出戲真是看得嘆氣啊。
所謂十八相送也不過如此了。
期間舍不得離開的你來我往,低頭,側臉,微笑,注視,牽手,攬腰。
身體的每個微微搖動,都傳遞著十五年後重逢時情感上的搖擺。
再說多一點罷,告之我你十五年來的種種愛情際遇,與男子,或是女子。
無聊且細碎,象足了每一對青年男女重遇當年深愛時的那種貪戀與試探,然整部電影若是有唯一一處出巧,也只在這一幕了。
雖然她們各陷困局也不過是由於身為女子,只是男人們的表現真是符合時代潮流。
未婚媽媽又如何,自有好姐妹們相扶相伴,獨自撫育又如何,也得有真本事夠能力才行的,給你一個父親當當算是看得起你了,若是不滿,自行離去不勞掛心。
既然與愛情無關,又何勞你們痴纏爛打地非要負上半邊責任,於是男人們立刻識相地快快樂樂心甘情願淪為專職奶爸。
女人們照樣相親相愛,各享歡愉,廝守終生。
此謂各得其所。
終究是時代不同了。
細細與之行在戲中淡得連影子也無。
再也沒有為世不容這回事。
說荒謬也不算荒謬。
在我看來,許鞍華不過是借這兩個女子之間孿孿直直的情感,以種種細微之處,借此懷念那個紅媚極艷的男子:哥哥張國榮。
你看她們在深夜的起舞探戈,恍惚間就讓人想起黎耀輝與何寶榮纏綿地跳著恰恰的情景,只是最後吳君如與周惠敏仍能擁舞一曲,而何寶榮對著鏡中搖動獨舞的畫面卻經典不消。
吳君如看著電視以不經意地口氣輕輕說出:幾時去阿根廷走走都好啊。
旁邊姊妹立刻起哄要她帶上周惠敏,而「春光乍泄」中,黎和何卻終究沒有一起去阿根廷並肩看瀑布。
也許,有些人、有些事真的是在若乾年後可以重頭來過的。
那麼,如果何寶榮不是成了一只無腳鳥,他和黎耀輝或真是可以廝守終生的。
愛便是愛,只是剝落了那層最重要的性別衣褸。
而在愛情裡,不論男女,彼此之間,來或去,都要做到象細細那樣不言好壞才行。
也許,這只是許鞍華的閒灑之作而已。
影者随意,觀者多心。
1、这算不上是一部同性恋电影,片名『All about Love』已经说明了所指的泛化,更别提片中男同、女同、异国恋、姐弟恋、形婚、不婚、同性婚姻和生子等等题材的涉及。
这分明是对『多元化』的一种支持。
2、最欣赏这群人面对“被边缘化”和“被小众”的态度,没有自怜自艾颓废堕落,积极,向上,不卑,不亢,人家自得其乐,甚至还有点自我标榜。
虽然也有无奈和伤痛,那都是难免的,但是我选择,我认了,我还是努力活得开心,得闲给自己找点乐子。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有个小组——『同性恋不苦逼』——一度也充满着这种欢乐气氛。。。
3、一直在等Robert老婆找碴的一幕,然而这个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避免的情节,却被导演刻意的——或说善意的——忽略了。
你可以说这是一个童话主义的现实题材作品,但人生需要梦想,屁民更需被鼓励。
4、生活,有上有下,有苦有乐,但绝非只有一条路可走。
如果你足够坚定和强大,不仅可以自己找乐,还可以予人快乐。
5、总而言之,若要人爱,必先自爱;若要人救,必先自救。
看完这部电影。
马上下载插曲;然后删掉电影,留下插曲搁在播放器里随时悦耳。
总觉得这歌曲比这电影情节来得还要有感觉,不是画龙点睛,而是神来之笔;即使电影中用插画来引述年少青涩确实妙极,却仍然不如这首《You are the one》来得千回百转,幽幽不断…… You are the one——或许称作你是唯一。
你,不是第一个,确实最想长久的一个,实在是最想到最后的一个。
电影里小女人周单身而寂寞,不是因为单身而寂寞,是因为寂寞才选择单身。
少时疯狂的爱恋,留下满脑的回忆,剩下岁月的灰烬,如今一个人单单做一个人该做的事。
独居、冷清,不惊起旁人,只活在窄小的天地;面容是清秀美丽的,身材是婀娜依然的,只是心是生不如死的,挣扎着随便找个异性,随便结段露水情缘,随便这么着吧,这辈子…… 而另一个大女人吴单身却惬意,不是因为单身而惬意,是因为惬意而单身。
年少痴狂,流连往返,却也终究返回到当初那个多情的情圣。
这圣上偶尔担心家财,却也从未落魄;如同她偶尔流连花丛,却难得片叶沾身;这份潇洒大度,连某些男人也难比,所以说她是某人的教主,实在是有理有据。
她们在熙熙攘攘的香港相遇了,电影里常见的“百年一遇”。
教主还记得这位温婉的妃子,妃子从来不曾舍掉风流的教主,于是一拍即合,从此貌似相依相随的过着。
到这里是童话,再玩下去再难保是童话。
现实总是充满了平淡的耗以及措不及防的悲。
这不仅涉及到孩子,也更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孩子也只是个引子,一直是生活或者是岁月,在轮流问这教主是真心或心虚,还是好聚好散再见不难?
在周心里,吴是only one,但是吴呢?
她有多少个one,该只留一个one,还是回到她一直应该待的那么多one的怀抱中…… 这电影带着喜剧的嘲讽,也嘲讽着喜剧。
最后两人终成眷属,就像一桩案子总要了解似的理所应当。
可是,我觉怀疑的是,现实中哪里有这么的恰如其分的美满,越想越觉得悲伤开始逆流。
《You are the one》,这适合在午夜哼唱、静赏的歌曲;You are the one,这适合在午夜低语,缠绵的话语。
You are the one,你可曾说与谁听,那人曾知否?
电影片名的灵感来自台湾男女的流行用人,当两人情授意合要发生关系时便是“炒饭”的时候了。
四个妈,两个爸,两个孩子,这就是《得闲炒饭》的结果。
许鞍华这部《得》故事内容轻松雅致,久未露面的万绮雯可以説是影片的一个惊喜。
影片虽然大胆,但在画面上并无不好的情感。
加上轻松的配乐,透露出浓浓的轻喜剧风格。
就像一部薄薄的小说。
这就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
这部电影的主线很简单,清晰明了,两位不婚先孕的妈妈的故事,不过与平常不同的是,她们两个是恋人而已。
这部电影不像让子弹飞,鬼子来了这类的电影,让我严重怀疑自己的智商,而是让我看到了许多社会的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许多问题,究竟在现代社会,女性的权益有多大的进步;父权社会,是否对男性百利而无一害;未婚妈妈能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谅解吗?
关于女同性恋问题,关于双性恋问题。
这当然也只是题外话。
导演也是提出问题,说出这些现象,并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再说说电影本身吧。
它与断臂山都是同性恋题材,走的也是唯美风格,可是表达的方式就有点不一样了。
断臂山开篇就是展现加拿大深山壮阔的风景,是属于男人的美。
而得闲炒饭,我觉得全部电影最美的地方,就是macy和Anita在长长的自动扶手电梯里,像一对热恋中的小情侣打闹。
柔柔的橘黄色的缓慢地铺满了整个情景。
顿时让人仿佛回到了初恋的时候,第一次牵手,第一次接吻,那时时间好像停止了,眼里只有对方。
电影的前一部分就是一个唯美的故事。
一对恋人再次遇上,再次擦出爱火花。
然后有了别人的介入,恋人之间感情再起波澜。
本来爱情故事就是这样。
可是结局有点烂尾。
变成了大团圆结局。
而且还去了阿根廷,我想,应该是向春光乍泄致敬吧。
不过总的说来,后半部不行。
结局烂尾了。
■一句话点评:曾在这上上下下、弯弯曲曲中跌倒,能不再错过、共同陪伴已是极好。
先前有在一本访谈录里看到许鞍华谈男女之事,她说由于工作太忙等原因,已经有很多年不接触男人了,需要面对时还会觉得有恐惧心理。
单纯从外表来看,许鞍华确实是个男人婆。
然而直接从男人婆跨越到女同性恋,这个跳跃似乎大了一点。
对三十出头的老友来说,他才不在乎这个。
年轻时的梦中情人周慧敏能重出江湖,谈下时髦的同性爱,还小牺牲了一把,这才是他期待电影的最大原因。
若以许鞍华与人的感觉来说,她确实有点不问风月,只谈社会,然而由于前头说的一系列原因,她拍《得闲炒饭》我尚可理解。
至于吴君如和周慧敏,从大众的识别度来说,她们分明就是最彻底的异性恋。
一个大着肚子频繁出现在公众场合,一个因为男友劈腿事件被倒打了一耙。
话题上是足够了,但从女演员的选择上来说,面对苛刻的、特定的观众群体,她们的身份和平常表现是有点不太合格,沦为炒作噱头。
到了我们这代人,对同性恋情已经有很大的宽容度和包容心,许多人谈起身边的GAY或LES都会眉飞色舞,一点都不会有避嫌的心态。
而在我所了解的九零一代,女生之间有拉拉情结乃至直接行动的更是不在少数。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男生的哥们可以有一大把,而女生的闺蜜一般只有那么一两个。
如果大街上两个女生表现出拉手、拥抱等肢体亲密,大家都能表示理解,因而她们也拥有了进一步接触的空间。
虽说风潮正浓,然而我并不看好这些好奇乃至尝鲜性质的拉拉恋情,她们基本没有出路可讲。
有很多是在与男人的接触中受伤,保不准哪天就返归“正途”。
《得闲炒饭》里的炒饭就是OOXX的台湾俗称,预示一种轻松姿态,跟剧情联系不大。
电影里的吴君如是个T又是个双,她赞成性取向自由,不受拘束。
周慧敏是个稀里糊涂的小P,情商不高,缺乏主观能动,于是被很多男人骗,遍体鳞伤。
她们两个是学生时代的小情人,后来失散人间。
说来有趣,我第一反应是她们就读于女校或者教会学校,一般说来,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容易引发逆反心理或者叛逃行为。
影片的主场景位于港岛半山SOHO区,居住者以高级白领和外国人为主,两位女主角都定位为风韵尚存却即将衰败的中年女性(香港有个俗称叫中女,类似者还有《志明与春娇》里的杨千嬅),她们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独居,物质不愁但是情感浮沉。
如若只是两名拉拉多年后的重逢,那《得闲炒饭》还不足以形成看点。
电影还加入了两位误打误撞的男性,一个是没有经验的小年轻,一个是夫妻生活不和谐的中年男,他们不偏不巧,分别给两位女主角做了“好事”,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风波麻烦。
所以,同性恋能被接受与否早已不是电影议题,它直接跳过了这种初始阶段,转战未婚先孕等社会问题,那段集会抗议示威完全就是许鞍华的左派立场使然。
甚至在结尾处,许鞍华还画蛇添足般地加了一场性别政治的宣言,凭空乱舞,过分圆满,反而失败。
片中多次出现了标志性的中环半山自动扶梯,这部电梯在一天里是先往下走,中午过后再往上走。
周慧敏描述自己时用了不上不下的词语,来源即是这里,她不知道吴君如那边的态度,难以作出决定。
回忆过去时光,电影用了略显粗糙稚嫩的少女插画,泪眼婆娑。
碍于题材设置,《得闲炒饭》并没有试图用温情来打动别人,它的主打项目是小幽默和软色情,像三秒钟先生还有师徒相称。
对喜欢遵循港片景点来个几日游的观众,《得闲炒饭》基本就是中环半山的出行、餐饮和观光指南。
如果失败的《天水围的夜与雾》是一道川菜,那许鞍华就像个失败的厨子,拼命要往里面加辣,以为辣就是一切,火爆猎奇就是真理。
《得闲炒饭》稍有回暖,却也只是大排档上的小炒一道,烟火猛、油水足,但味道远远不如《天水围的日与夜》里的家常便饭。
毕竟许鞍华的作品水准才真是一会上一会下,经常又是不上不下。
【北京青年报】
在一场激情涌动的风花雪月中,不到二十岁的少年迈克让中年女子安妮塔怀了孕;几乎同时,已是有妇之夫的家暴倾向的罗伯特,由于对大律师美思的膜拜,令其一场欲仙欲死的婚外情中让美思身怀六甲。
不落俗套的故事,让人猜不透导演作者的葫芦,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历史教科书一般的演技,让这部具有女性关怀呵护意识的女同电影散发出云瑶箍环的熠熠光辉,但是导演并没有因此矮化脸谱化男性,而是本着男尊女贵的意识让影片中人从焦虑的瓦解中顺流而下。
吴君如扮演的美思大律师,对于罗伯特的暴戾倾向并没有做面谱化理解,而是给予罗伯特充分的共情体验,在这个聊天疗愈过程中罗伯特掌握了与妻子性爱的窍门,从而妥善的解决了其妻子的诉讼,而罗伯特亦爱上了丰沛淋漓,作风开放,思想现代的美思,令其怀孕之后他送给美思昂贵的项链,以此表明自己愿意负责任到底的态度。
二十岁不到的大学生迈克,此前只有和一人半次的性经验,在和安妮塔做爱的时候早泄,又忘记避孕套导致了安妮塔的怀孕。
他刚得知这一事实之后倍觉匪夷所思,但是经过一番思想历程自我苛苦之后,愿意接纳这个孩子的生命,真爱的密码令其俯仰随时之外还有对于小生命的尊重。
可惜的是,安妮塔和美思才是对于彼此而言的真命天女,她们之间的力比多充满了对于彼此的生命热忱,盼望和希冀,超脱于尘世跳跃于心灵灵魂的歌谣,让她们决定都要把各自的孩子生下来,和另外两名女伴——惠惠与阿诺——四人共同抚养这两个孩子。
而得知安妮塔和美思才是天生一对且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女同之时,罗伯特和迈克心里充满了落寞,他们无法理解女性情谊的真爱密码,是以买醉来抵二人的憔悴如斯,在塔罗牌的方阵中勾勒消磨着气色。
周慧敏扮演的安妮塔,甚至因为自己是未婚妈妈而遭到单位的警告和放逐,罗伯特愿意承担和美思的责任,而迈克在安妮塔最为低落的时刻给予了精神堡垒——攻守同盟的力量。
安妮塔的梨花碎玉,滴血的心充满了对于波澜诡谲的不公世界的抗议。
而美思也号召另外两名女伴发动了对于父权社会的抗争联盟。
最终安妮塔宁可不要大笔赡养费也要回到她的工作岗位中。
经过一番波折,两个孩子终于出世,四个妈妈和两个爸爸都将见证两个孩子的幸福成长,他们的理想带有无法估量的希冀和喜悦。
许鞍华的《得闲炒饭》,成功的塑造了女性与男性的个体与群像,象征着灵性与爱的波涛,并从对于女性心理的深入挖掘中发现新的意旨和内涵,并且咳唾成珠。
浸透泪水的日子,可以在女性情谊的孜孜以求之中一去不复返,女性的价值得以思想化艺术化的放大,功不唐捐,契阔伟岸。
我看电影DVD有一个习惯,就是遇到很喜欢的吻戏片断,喜欢用慢镜头去回味,具体怎么做呢?
就是在出现那个片断时,按DVD遥控器的暂停键,然后一直按暂停键按下去(就是手指有点累),这样,这个片断就可以一直以慢镜头的节奏展示下去,直到你想结束这种状态为止。
这次看《得闲炒饭》就是这样,我很喜欢那段电梯热吻,但又觉得吻得太快,时间太短,于是就用慢镜方式看了一次,感觉果然更加回味。
为什么呢?
因为用正常放映速度去看的时候,我们关注的是ANITA和MACY的整个身体动作,而用慢镜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焦点就可以集中在演员的眼神上,在那些拍得好的爱情戏里,演员眼神里的情愫是很引人回味的;这次,周慧敏就做了一回好示范。
简单来说就是:君如的嘴唇很用力,慧敏的眼神很给力。
“电梯热吻”中,MACY先轻轻啄了ANITA的左唇一下,然后轻吸了一下她的右唇。
在准备“啄吻”时,ANITA还显得有点生疏,毕竟都12年没见了;但在吻过之后,她的眼里有了变化,睫毛顿时闪动起来,被爱人轻吸右唇的时候,她轻轻闭着双目在回应,在享受,眼里分明有了一番醉意。
轻吸之后,MACY的眼转而向下,盯着ANITA花瓣一般的嘴唇,而ANITA呢?
这个时候,ANITA的眼神变化很精彩!
此时此刻,MACY盯着ANITA的唇,ANITA却盯着爱人的眼,她整个精神都被激活了,眼睛一下睁得更大,而且,眼神是那么专注,比MACY更专注,这时,被激活的不仅是她的眼神,还有她已经冷却了12年的心;在ANITA被激活的眼神里,我们能看到丰富的情愫,有醉意的迷恋,有焦灼的思念,有无奈的埋怨,还有一种不堪却又难解的痛苦恨意,我们甚至感觉,她的眼里似乎还有压抑已久的泪水;她盯着心爱的MACY,欲罢不能,欲语又止。
旧情复燃,真是旧情复燃。
她用双手抓住MACY的衣领,一把用力拖了过来........她仿佛是要报复MACY,于是下狠狠的力,用狠狠的吻来告诉对方,自己有多恨她多想她,她爱她如同恨她一般强烈........头顶的监视器打断了缠绵,她推开MACY,故意作出镇静的表情,心却一下回到了年少时节的炙热夏日,刚才的热吻让她有点不敢置信,她仿佛被强大的高压电流击中,一时有点发呆,有点没醒过来,但是看到MACY的笑脸,她也笑了,她像少女一般羞涩着,回味着,甜蜜着,期待着........用慢镜这么一看,真是让人感觉更加甜蜜。
从吻戏中演员的面部反应来看,我觉得热吻的暂时中断可能不是编剧的本意,而是为了找一个理由,让慧敏和君如喘口气,休息一下。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在热吻时,君如和慧敏的腮都有凹进,君如的腮更是凹得非常明显,我们只要有过热吻的经验,或者自己试着把腮给好好凹一凹就知道,如果腮是这种状态,那嘴唇一定是很用力地在做吮吸的动作,倘若这样的吻持续得太久的话,演员估计也坚持不了。
不过,君如能持续这么久,吻功着实还是了得,她的嘴唇确实有力,但是,在这场戏里,她在眼神方面的表现显然没有慧敏那么精彩,那么丰富,那么细腻多情。
这让我想起了两位演员在做影片宣传时的说法,君如说,不管是吻男还是吻女,对她来说都只是工作;而慧敏则说,一上戏,她就当君如是自己的另一半,就真的会去爱她,而且,她还希望在拍戏空档时,君如少说家事,少谈女儿,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对君如多一些幻想。
从演出的表现来看,两位演员内心的反应确实和她们在宣传中对吻戏的说法一致。
由此,我想所有仔细看过这场表演的女同志更有理由羡慕君如了,慧敏这次真的是在片场用心谈恋爱哎,能够被她热吻且投入真心去爱的女生又有几个呢?
只能说君如太好运了。
导演许鞍华说慧敏脑子比样子更好,不演戏可惜了,她的说法我当然同意,但又觉得慧敏不止是脑子好,其眼神也很有潜力可挖,这次的演出就证明了她在眼神方面的戏剧感染力。
慧敏被选为同志梦中情人第一名可谓实至名归,她的银幕魅力,真是女神级的。
铜锣湾的9点场,许鞍华的新片《得闲炒饭》。
入口处熙熙攘攘,到处是牵着手的拉拉和同志。
拉拉们带着黑色大框眼镜,白衬衣下是单薄的身体,抿着薄薄的唇,桀骜不驯的样子。
同志们穿着鲜艳短裤,高傲地撅起翘屁股,如孔雀开屏。
许鞍华离开天水围,来到苏豪区。
上上下下的手扶电梯,载着陈太和周小姐人生的起起落落。
她们曾是情侣,分手后各自挛挛直直数十年,不巧怀孕又相逢,重续前缘。
故事简单,倒叙的平行手法屡见不鲜。
人物刻画略显单薄,陈太依然是没心没肺的飒爽女子,周小姐是一贯娇滴滴的玉女形象。
一出场,左边的拉拉couple小声说:“怎么老了这么多。
”接着镜头拉全景,右边的同志兄弟咕哝一句:“着衫都不好看。
”的确,周小姐白得略显浮肿的脸上盖个厚刘海,大花连帽风衣里面是土黄色的连衣裙,下衬黑色粗呢长统袜,老气横秋。
四十岁的女人,还要在拉长的大银幕上被人评头论足是有些难堪。
不过她是拼着为自己争一口气,倒也无可厚非。
至于两个男配角,演戏如做戏,表情太夸张,动作太频繁。
时时刻刻提醒观众,我是明星,你在看戏。
当然,这些都是噱头,和周小姐手上的pacific coffee, pure fitness出现无数次的招牌一起,保证片商两头收钱。
香港导演深谙此理后游刃有余,拍商业片也没有俗得露骨,还有些与情节叙述无关的小片断留人回味。
有一个片断写搞大女人肚子的两个肇事者打算“负起男人的责任”,却被决定在一起厮守的拉拉们拒绝。
自尊心受挫的二人在苏豪酒吧对饮,镜头却拍后面桌东南亚裔女子和秃顶中年港男的对话。
东南亚女子操着南洋风情的英语数落某女人“拜金,虚伪,也不照照镜子就要找糖爸爸。
”港男听着这种自己搧自己巴掌的话有些不耐烦,视线落到已经烂醉如泥搂搂抱抱的失意二人组。
从后面看,他们有些像一对亲密同志。
港男看了一阵,站起身,走出去的时候瞟了二人一眼,没有特写的厌恶镜头,我看,倒是有些艳羡的。
直男和挛男不共戴天似乎是普遍现象。
波伏娃说:女人是被男人的眼光和话语塑造出来的。
一个女人要进入她的角色,在受到异性追求时,就必须有些防卫性的矜持。
譬如所有的约会手册都教女人“play hard to get”. 而一个男人在受到同性追求时,他如果拒绝,就落入女性角色的巢臼,如果同意,就是不折不扣的挛男。
所以,对于一个直男来讲,面对挛男的态度是个尴尬的两难问题。
同性恋边缘化是异性恋男权主导的结果。
陈太在电影里反复强调“男性也是男权压迫的对象”。
正如那个片断里的中年港男对自己注定“准糖爸爸”的角色无可奈何,看到外面的同志(边缘),身处里面的自己(中心)也想走出去(出柜?!
)另一个片断是一群挛男挛女支持未婚妈妈静坐示威,选了皇后像广场前面的空地。
挛男甲捧着淡而无味的盒饭,眼睛瞄到对面办同乡会菲律宾妹妹的大盆卤鸡腿,看了很久,看得妹妹不好意思挟了一个大鸡腿给他。
他咬了一口,脸上露出吃到人间美味的表情。
爱人口水直流,也厚脸皮凑上去要鸡腿。
善良的菲律宾妹妹也给了他,于是挛男们一拥而上。
吃罢,礼尚往来的挛男们把橙子分给菲律宾妹妹,其乐融融的样子。
这个片断在影片快结尾时出现,让欢乐祥和的大团圆结局有了些深意。
电影中,孩子顺利出生,直男拉拉欢聚一堂。
现实中,被边缘化的人群相对无言,挤在香港为数甚少的公共空间,发出主流社会不屑一顾的声音,他们互舔伤口——你看见我笑着歌唱,你怎么知道我的内心没有哭泣?
太多人说过,一个社会对少数群族的包容度是文明的体现。
确实,香港挛挛的男男女女可以穿得五颜六色手拖手看电影。
可这只是一种姿态,一种鲜明的对抗姿态,甚至成为一种自我标榜的潮流。
挛或直,如果不成为一个评判个人社会身份的标志,他们用不着这么高调地张扬,达到让人侧目的地步。
见过一个在三藩市居住的华裔舞蹈家,高大清新,眉目舒展,跳起舞来你会忘记他的性别,真正的unisex. 当然,他是同志,不过他没有把这个太当回事,穿白衬衣和卡其裤,却自有其风骨。
六年前表弟去变性,四姑两年信了四个宗教
完全做成一个轻喜剧了,虽然涉及到了许多社会话题,但节奏的闲散还是未能表达出太深刻的东西。
BB~BB~BB~BB 全天下我最羡慕的男人就是倪震
不待难看成这样吧
許鞍華未能掌握的電影。輕鬆甚至散漫了。
倪震真的好有眼光!
狗屎。主要是说白了,同性恋那点事在人类历史上真心只能算个富人的冷屁。我不是看不起同性恋,我是看不起过度重视同性恋。文明社会有的时候反而是倒退。吴君如的演技一直渣成狗。
民主、法制、平行、阴阳、传统。以及:墨镜!
原来拉拉也说“直”和“弯”,当笑片看蛮有感觉滴,配乐和片尾曲都很ok.
不同于以往的LES片。挺好。
女神们都老了with chase haydon 2011 06 11
许鞍华:“我不是同性恋,虽然意识很open,其实人很保守。”
不知道是不是国语配音的原因,感觉很垃圾
我一贯是讨厌同志片的,大多影像里的那些不切实际的情节感觉不是满足导演编剧关注小众亚群体的标榜,就是满足寻常男女猎奇心理和补充茶余谈资。我也不介意自己的偏激观点导致我每每看同志片都万般挑剔与责难;不过许鞍华我是喜欢的,她的片儿素有诚意。尽管美好的依旧有些不切实际,但着实点了些问题。
不知为何,特别难过
周慧敏还是很漂亮
得闲不幸是许鞍华高峰与高峰之间的哑炮~只能说许鞍华实验没成功~再者年过四十依旧美艳的周慧敏怎么看也不像女同~不过还能再在大荧幕上看到周慧敏姐姐美的冒泡泡就是一种享受!
倒沒對半山扶梯印象深刻,記住的是兩人走過羅便臣道黃色路燈下,鏡頭架在扶梯上拍的俯視鏡頭(吳君如帥,周慧敏美。如我所願,陳偉霆演一個符合他形象的無腦少年。
这片有剧情吗?有人物吗?有起承转合吗?好吧,没有没关系,伊有打了柔光的周慧敏和好久不见的万绮雯……就这样拍电影,谁都可以拍出一箩筐啊,我真后悔自己这两个小时干点神马不好。好吧,看几个资深美女也算是收获了
周慧敏和吴君如搞les,周慧敏你怎么保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