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妮的旅程

Le voyage de Fanny,芬妮的勇敢旅程(台),Fanny's Journey

主演:莱奥尼·西索德,芳汀·阿杜安,朱莉安娜·勒普罗,赖恩·布罗迪,安妮·梅林格,卢·拉布雷希特,塞西尔·德·弗朗斯,玛龙·莱瓦纳,马丁·斯威比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年份:2016

《芬妮的旅程》剧照

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1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2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3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4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5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6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13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14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15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16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17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18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19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20

《芬妮的旅程》剧情介绍

芬妮的旅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3年法国维希政府时期,一群犹太儿童在儿童庇护所生活了几年后必须避开德国纳粹的逮捕逃往瑞士,为了避开逮捕不得不与他们信任的成年人分开。这一群犹太孩子踏上了一条一切靠自己的逃亡之旅。 本片根据真人真事《芬妮的回忆录》改编,真实刻画了二战时 期犹太儿童的处境,这群犹太儿童们面对着成年人都不知所措的艰险逃亡,又将如何?这群孩子是否能成功逃到瑞士呢? ©海德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大幻术师已经跟你说过了,请当作无事发生山里红彗星的轨迹祭屋出租心房客亲爱的,你在哪里移情高手一霎一花魔奇少年辛巴德的冒险霓虹恶魔三个女人的秘密昆仑阙之前世今生汉口码头很有态度流浪圣人传人鱼小姐2:1白色情人节:破碎的结界大唐风云2雪地事件簿2:悬崖之上女囚犯第二季热带疾病鲛绡碧大哥大姐没出息第二季飞天小女警2016第二季罪案终结第四季A计划猫妖奇谭大梦想家

《芬妮的旅程》长篇影评

 1 ) 二战下童真与战争的交叉

为什么童真会与战争联系在一起?

反战依旧是本片所要表达的主旨,战争下犹太儿童的童年是怎么样的?

是每日的流离失所,是无法“离开”的庇护所,是不能和父母在一起,战争是如此的残酷,但影片中孩子们的微笑是如此的美好,是踢球的快乐,是追逐“蝴蝶”欢快,是玩水时的幸福,在这样美好的画面下衬托出的是更加残酷无情的战争。

 2 ) 芬妮的旅程

《芬妮的旅程》本电影根据真人故事改编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许多法国的犹太父母为了让孩子免受威胁,把孩子托付给各种组织故事的第一幕就是芬妮的母亲把她们姐妹三个托付给组织的那天,刚开始的半年间芬妮照常的吃饭,和小伙伴们游戏玩耍,和母亲的书信往来。

日子过得非常平常,知道有一天告密者的背叛打破了一切的平静。

他们被迫转移组织。

到达新组织的第一天,组织的负责人是一位女士,刚开始非常排斥,因为组织已经有太多人了,可是还是不停的有小孩的涌入。

但是最后还是安排他们住下照料他们,在这段时间里似乎没有上一段时间那么轻松,因为芬妮没有收到妈妈的来信,后来遇到了伊力,他和芬妮在厨房通过一台收音机接收战争的讯息,等待着和平和亲人团聚的那一刻,日子似乎开始渐渐好转。

可是好景不长,呆在意大利越来越不安全,他们再次被迫转移,这次是瑞士。

但是和上次情况不同,孩子们需要更改名字,隐藏犹太人身份的象征,而且转移的理由变成到山上参加夏令营。

在逃亡的旅途中遇到许多困难,伊力的逃走,芬妮临危受命,当任队长;途中火车轨道出现问题,被迫更改路线;和组织人的失联。

但是最终还是到达瑞士的边界,成功转移。

在这个电影中有许多感人又让人值得深思的瞬间当第一次被迫转移的时候,芬妮十分不愿意,这时候最小的妹妹说了句:当你拥有什么东西的时候,减去一点,再减去一点,最后什么都会不剩的。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想要的太多有太多的羁绊,但是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只能选择减法。

当芬妮临危受命的时候,她犹豫如果害怕怎么办。

组织者告诉她:如果怕就装不怕。

对的如果辣,装作不辣;如果痛,装作不痛;如果害怕,就装不怕。

有时候我们必须隐形的赋予自己一种能力。

第一次转移途中遇到告密者,车上的人嘱咐不要挥手不要回头。

可是在车后座的一个小男孩升起他的小手向这个地方告别。

在第一次被抓关在一间教室的时候,最小的妹妹问:犹太人不好吗?

我们不做犹太人不就可以了吗。

不是的,我们没法不是犹太人。

孩子的心灵没有半点瑕疵,这个世界的规则对于他们来说太不可思议。

他们没有办法改变出生,犹太人的血统没法改变。

他们逃到山顶的时候看到一个破旧的房子的时候,提议在这里生活直到停战。

他们中有的人充当爸爸妈妈的角色,想象着家庭布局。

也许这就是他们的愿望:世界和平,和家人在一起。

可是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愿望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一群犹太人血统的民族身上却是那么奢侈。

最后之所以能顺利的逃脱除了自身的勇敢和相互依赖和信任还有好心人帮助。

愿世界和平!!!

 3 ) 即使有一万个活不下来的原因,也有一个能活下来的理由

在纳粹逼迫下,极速成长的孩子们,挨饿,受冻,奔跑,逼问的恐惧,变故的惶恐,都一一承受下来了。

与大人不同,在稍微能喘口气的瞬间,他们总能找到一些乐子,压抑沮丧和颓废,就能一扫而空:跑不动的时候踢着的足球;包破了钱飞出来孩子们瞬间就开始一起捡起来,说像是一千只蝴蝶;找到溪水的泼水打闹,农场里与动物的相伴。

芬妮的坚定,是与生俱来的,天生的领导人。

决策迅速,即刻行动。

小男孩失踪的时候,她能冷静地找回;发现窗子,毫不犹豫带人逃跑;穿过巷子,不知敌友,带头模仿本地人唱着歌掩饰;孩子们食物中毒,毅然决然敲开陌生农场主的门,寻求帮助;小男孩落下来,德国军人举着枪,她几乎是瞬间跑过去背起他,伊力的信带着他教的Z字形跑法,顺利到达瑞士边境。

也有自责,觉得自己决策错误的时候。

农场里,德国兵来的时候,后悔自己没有决策让大家提前离开。

这应该是每个负有重任的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你不知道此时的决策到底是不是最佳的。

一路上,有许多的儿童救济组织和大人们提供了不同形式的帮助,也有人出卖他们换取自己的平安。

就连4-5岁大的孩子,对于常态的藏车里不能出声、饥饿、寒冷、疲惫、害怕,都已经是自然而然的面对,显然是有过大量的这样的情况。

半夜里,总有人不由自主的噩梦,提醒着孩子们所承受之重。

没有炮火,没有枪声,只是一群不幸的犹太孩子又幸运地不断逃亡与活下来的故事。

都能感觉到,整个民族遭受的绝望。

希望不要再有以种族贵贱之名,残害无辜的人。

所有的孩子都在一起,到达了瑞士,真好。

勇敢,天真,乐观,善良,坚强,都是他们得以活下来的理由。

 4 ) 我们永远成不了别人

二战期间,在法国的许多犹太父母为了让孩子免受德军屠杀威胁,把孩子们托付给各种儿童救助组织。

芬妮的旅程即根据芬妮.本雅米的真实故事改编。

屠杀犹太人的电影很多,关于孩子的镜头都是看不下去。

比方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看了心都碎一地了。

但芬妮的旅程,这一次,在奔跑里,总算见到了活着的希望。

1943年6月23日,孩子们在兴高采烈地看木偶戏表演《拉封丹的预言》,而不幸正在此刻降临,救助机构被告发,德军正在前来,孩子们必须立即离开。

他们的车子刚离开,机构即被包抄,领导人被抓。

而天真的孩童在路上还对着揭发他们的坏蛋挥手道别。

弗曼太太接纳和帮助了他们,随着意大利宣布投降,孩子们必须离开意大利,前往一个叫阿讷马斯的地方。

为了安全,弗曼太太帮孩子们都起了另外名字和身份。

他们此行只是去山里夏令营,只准说法语,只能使用新名字。

大男孩伊力负责护送他们。

但是,半途大男孩因为害怕一个人跑了。

十二三岁的芬妮成了全权负责孩子们行程的人了。

芬妮说:会害怕。

弗曼女士说:如果怕,就装作不怕。

为了他们,装不怕。

在乘火车的时候,芬妮发现伊力已被德军抓到。

他给了她一封信让她带过去。

而混乱中,装哑的戴安妹妹又不见了,芬妮到处寻找。

现在就只有芬妮带着小伙伴们了。

他们乘上了一列火车,芬妮发现6岁的妹妹多了一个布娃娃,就问来源。

当天真的妹妹告诉了事件过程,芬妮打了她一个耳光。

那一刻芬妮神情谨慎,有了自己的真正担当。

他们遇见无数的坏人,但他们时不时地遇见好人,比方检查车厢的男人,就当作什么都没看见,且告诉他们20分钟后到站。

这20分钟,孩子们是用轮流数着的方法度过的。

他们在阿讷马斯站等了许久。

一个高个子拿着球的男青年来接应他们了。

就一句话:往山上跑。

9个孩子使出全部力气疯狂跑向山上。

可是毕竟是孩子,有的才五六岁,再也跑不动了。

男青年边走边和孩子们玩踢球游戏,孩子们在一路疲于奔命的时刻忘记了逃亡,他们追逐着球嬉戏起来,他们又有力气走路了。

这就是孩童,充满旺盛的生命力,人类的希望和未来。

再次接应的是一辆蒙着油布的大卡车,大家都不能说话。

芬妮的妹妹告诉姐姐,抱着哭泣孩子的女人即是之前送她布娃娃的阿姨。

但是他们被投降的帮助纳粹捉犹太人的法国警察拦截了。

在审讯室内,6岁的乔吉特,镇静地回答他们的提问,你就可以知道他们这一路吃尽了千辛万苦,方能练就这一刻撒谎的镇定自若,她才6岁。

那个抱着婴儿的女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婴儿出卖了全部孩子,他们都是犹太人。

被锁在房间里,没有食物。

芬妮想给母亲写家书,最终写满了我好饿。

孩子们看着地图,黛安拉小提琴,谁也没有提出要食物。

当警察拿着枪对着他们的时候,金发小男孩突然反抗,把枪扳过来对着自己的脑袋说你杀了我们吧,很简单的。

一场无任何还手能力的战争,除了不停地逃跑,无辜的孩子们能做什么?

但无论如何这世界上善良的人总是存在的,这次在修女的帮助下饱餐一顿,且逃了出来。

在奔跑的过程里,戴眼镜的小男孩的包包里突然飞出了无数的钱,所有奔跑的小朋友都快乐地跑着捡钱。

它们就像一千只蝴蝶,我们还可以再玩一次大富翁游戏吗?

男孩说:我的父亲很有钱。

孩童的世界简单纯真,快乐也来得如此单纯。

对于他们而言,金钱在此刻即天空中飞舞的蝴蝶。

他们跑向玉米地,啃生玉米。

他们看到水塘,一起欢快戏水,同样都呈现残酷的奔跑逃命里,最简单的童年快乐。

等待他们的依然是逃。

除了知道目的地:中立国瑞士边境。

别的他们什么都不知道。

但他们知道跑即生存的希望。

在高山上的破屋子里,他们甚至都打算好安宅扎营长久住下去,直到战争结束。

但孩子们吃了野果子中毒了,芬妮必须下山去找人救救孩子。

她大义凛然,神色坚毅,对小伙伴说:如果我出事,请照顾我妹妹。

她推开了一户村民的们,说:我是犹太人。

人性的光辉面大于了苦难里的阴暗,农场主救了他们。

且在步步惊心里,安排了人送他们到了距离边境5km的地方。

当然小男孩的钱也都给了司机。

他们终于跑过了国境线。

但有一个小女孩没能过来,芬妮毫不犹豫勇敢地跑回背起小女孩再次冲向国境线。

背后传来德军的两声枪响。

电影里直面战争的镜头很少,这是一场世人皆知但电影画面里看不见的战争。

随着那张空白的信纸飘向空中,芬妮和孩子们的旅程结束。

芬妮最后逃避德军的枪击,使用的是Z型路线逃跑,那是伊力教给她的。

小女孩说:做犹太人不好吗,那我们不要做犹太人了。

小男孩说:我们永远不能成为别人。

当希伯来语民歌图巴拉卡响起,你会明白,那种与生俱来植根于民族感情深处的东西,是任何大屠杀都屠杀不尽的。

二战中,儿童组织机构共拯救了几千儿童,相对于几百万的大屠杀,实在是有限。

但芬妮他们遇见了。

芬妮后来回到法国,再也没有遇见过父母。

文:阿四2020.02.23午后

 5 ) 这就是噩梦中的情节

《芬妮的旅程》个人观影随笔,非正经影评,欢迎理性讨论,不喜勿喷,谢谢这是一段噩梦,我总是忍不住在想,这不就是梦中的情节吗?

带着一群孩子,苦中作乐,心里却一直压着一块石头,何去何从?

有人在追杀,看到德国佬害怕的要死,东躲西藏,只是梦里的终点是醒来,而电影里的孩子却是现实的地狱!

关于二战,有太多作品,太多的角度,每次看,心里总会想到今天发生的事,人类最大的教训就是从来不接受教训,谁知道,历史会不会再次重演呢?

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给人的震撼也很真实,因为脑子里会想到当年这个叫芬妮的女孩,曾经真的遭遇到过这些事,其实很残忍,电影的一个价值是记录,是让我们这些后来的人记住施暴者的罪行,虽说历史没有真相,但每个人都在见证历史,他们会记得,并成为拼凑历史的拼图,就像现在经历的每一天,也都有人在记录,不是说头上三尺有神明吗?

逃不掉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见证者,记录着,我们每天都在奔跑着,直到有一天。。。

唯有做一个善良的人,方能安心!

PS:又是一部孩子视角的二战电影,每个孩子都像天使一样美丽,犹太人有坏人,我们每个民族不都有吗?

但孩子不是,不该对他们这样!

 6 ) 穿过阴霾云层的那束光

故事开篇,妈妈强颜欢笑送别女儿芬尼,然而转身的那一刻就掩面而泣,奠定了全片的悲情基调,从此芬尼与可爱的妹妹乔吉森以及庇护所的孩子们相依为命,过上了注定不寻常的生活,这种突如其来的变故带来的撕裂性成长,往往也伴随着巨大的痛苦,纷繁的乱世中,芬妮从被监护人,变成妹妹的监护人,再到变成全队人的队长,从此有苦不能诉,有泪不能流,甚至连恐惧也不能表达,因为勇气是在这样的世界生存的必需品,如弗曼夫人所说:"就算怕,也要假装不怕,为了她们"。

片子里的人物各有特点,弗曼夫人充满了焦虑与不耐烦,但看到孩子一张张稚气的脸,心里的巨墙便瞬间瓦解,即使冒着巨大的风险,仍身体力行的践行着自己的责任;看起来乐观幽默善于逗女孩的大男孩伊力,却在孩子们最需要他的时候胆怯的变成了一个懦夫;那个送乔吉森娃娃的抱着婴儿的妈妈,却在关键时刻出卖了孩子们;战争阴霾下的群像形态各异,人性里的善与恶,爱与恨,慷慨与自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没有战争,弗曼夫人或许是一个脾气暴躁但心地善良的贵妇,伊力也可能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大男孩,而那位陌生的妈妈,应该也只是千千万万个充满对孩子爱的母亲之一。

可以明显的看出,导演显然不想要把全片描述得过于压抑,这不是片子的初衷,生命的流转与活力才是导演想要叙述的,战争就像一片放大镜,将人性的恶与善成倍的展现出现,而在那片阴霾的透镜下,孩子们的天真活力才显得弥足珍贵,穿插在片子里的几段孩子们嬉戏打闹的描述给整个灰暗背景涂上几抹绚丽的色彩。

孩子们没有等到弗里夫人,只能跟随一个陌生的大男孩离去,失望、恐惧、迷茫的种子在逐渐发芽,然而一个小小的足球,将孩子们最本能的玩性带起,伴随着小提琴声响起,阴霾的空气被一扫而尽,那些刚刚发芽的失落种子们被扼杀在了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壤里。

同样的手法在孩子们从法国警察那儿逃出生天时被再次使用,阳关下大片飞起的纸币,孩子们像捕蝴蝶一般扑向绿色的原野,远处森林色彩逐渐斑澜,欢笑声响起,疲惫与恐惧再次被丢到一旁,让人感叹生命的奇妙,即使在最肮脏的世界里,他们一样能够找寻自己的快乐与希望。

全片几乎没给成人奔跑的身影,却给了孩子们在原野奔跑的不同角度的大量镜头,甚至影片更是以芬尼在边境网旁的奔跑收尾,跌倒的瑞秋背后两杆冰冷的枪,芬尼的Z字跑呼应前文,突然响起的枪声拉动着观众的情绪,镜头从芬妮的第一视角仰拍孩子们一个个脏兮兮的或者惊恐或者庆幸的表情,而影片,也在这样的升华中走到了尾声。

二战中的故事千千万万,每一个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本片从孩子的视角描述二战的一隅,让观众有与观看类似辛德勒的名单等片完全不一样的触感,从不一样的角度呈现出同样的价值观,即:黑暗永远无法遮盖所有的光。

 7 ) 小小的铿锵玫瑰,终会盛开在这一段旅程中。

战争的残酷还未能完全影响到法国的孩子们,他们在草地上肆意奔跑的身影那样自由而美好。

而越是淙淙清泉和灿烂千阳,这梦一般的画面越是在我脑海里和战场上遍地的残肢烂骸重合;说不上来,或许就是语文诗歌上常说的乐景衬哀情吧,多希望他们的欢笑是存于和父母的打闹之间,而不是存于小小身躯逃亡的路上。

国家的破碎和战争的残酷融于孩子们天真的欢笑里,我只是更为难过。

又是一部以孩子们的视角来描绘二战的,和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不一样的是,他们终于跨过边境抵达瑞士。

没有血和牺牲,但隐藏在灿烂阳光下的是背后的枪声,是和父母永无相见之日的离别。

战争啊战争,所以我说我将永远反战,因为只有和平,它是一切美好的基础。

芬妮手拿白纸,在望向一双双期待的眼眸时,她撒谎了,但眼神里全是坚定和希望;这是整部电影我最喜欢的部分,她撒谎了,却用铿锵的字句言说着她所有的感受 "他没有逃跑,他依旧想念我们,我们终将胜利,我们终会自由" 这一刻的芬妮,应该是孩子们眼中的希望吧;当然这一刻身穿着一身红裙的她也惊艳到我,小小的铿锵玫瑰,终会盛开在这一段旅程中。

 8 ) 我永远永远都爱这个有担当很浪漫的小男孩

呜呜呜呜呜我真的太爱这部电影了!!!

小孩子们长的好可爱鸭(๑❛ᴗ❛๑)芬妮和戴眼镜的大男孩【喊他小哈利好了,长的好像】好有cp感~印象很深的是他们被锁在房间里时两个人起先吵了一架,然后又早上却发现小哈利搂着芬妮睡觉。

之后的关系也是越变越好。

小哈利懦弱的性格也在旅程中慢慢改变,在后面真的挺勇敢的。

接下来我要说说我最爱的男孩!!

看上去只有八九岁的样子却如此勇敢有担当浪漫😭😭我觉得他长的好像假笑男孩,好好看~①孩子们被关进房间里时,小男孩很温柔的安抚一个小妹妹,还很温柔的抱起了她②纳粹进来了,他偷偷去拔钥匙被发现,立马用手把枪口顶着自己,冲纳粹们大喊开枪杀我们啊 杀啊😭😭😭看到这一幕我太心疼了,他才那么大一点啊我的宝贝。

我的眼泪真的止不住的流③孩子们跑出了房间来到了森林小溪边时,其他人都在喝水,而我的宝宝想着大家,找到了一个小木屋④在木屋里,孩子们玩起了过家家。

小男孩很浪漫的搂起一个跟他年龄相仿的小姑娘,喊她夫人,还带她参观屋子,描述美好的未来!!!

😭😭太可爱了吧⑤在最后他们在边境线逃跑时,小男孩也是走在最后的。

真的无法言说这个小男孩的好❤太喜欢这样的人❤有两个集体镜头很喜欢:①孩子们在追逐漫天飞舞的纸币时②他们穿过了那个防护网,奔向安全时 (镜头给到了背后的山脉 风景这么好美)一开始时他们住的环境真的很静谧和惬意~以后一定要去一次西欧❤

【配图与电影无关】

 9 ) “流亡者”

电影小记②:《芬妮的旅程》2021年 1月31日魔掌下的流亡的赤子之心,在流浪中长大。

“我们至轻至短的苦楚,是为了成就我们极重以致无比的荣耀。

祷告你的未来长路坦荡,再不必为他人哭泣。

”战火纷飞的年代,与芬妮一般千千万万的孩子被迫与至亲分离,辗转于一个又一个的收容所,思念的潮水日日夜夜侵蚀着她们。

她们想念故园、亲人和从前那些时光。

可回不去了,只能用小小的相机沉浸在回忆中,妥善安置自己的天真。

可残忍的现实哪里会容许多余的洁白在此时此刻?她们是什么时候学会长大?或许是Fanny强忍着恐惧带着孩子们踏上逃亡的旅程,或许是Gogette在警察的拷问下颤抖着报出假名,亦或许是Maurice视死如归用头抵着敌人的枪时的鱼死网破的决心,或许是Fanm放下了承载着记忆的相机……她们在黑暗中跌跌撞撞,用童真与世界对抗。

一"犹太人不好吗?我们不做犹太人不就可以了吗?”一"不是的,我们没法不是犹太人。

”孩子童真的话语像利刃,句句刺中那些虚假的面孔,一把扯下那些遮羞布,让丑恶在阳光下无处遁形。

电影最后的长镜头,Fanny背着小男孩拼命朝着伙伴们跑去,而他们身后是穷追不舍的子弹,他们眼中跃动着生命的火光。

我不禁感叹生命是何其渺小又而其伟大,那么的生生不息。

我不知道他们逃到瑞士后过着怎样的子,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是否依旧思念那些一去不复返的人?历史无言,历史又何其有言....

自由之旅

 10 ) 致战火中仅存的希望与纯真——电影《芬妮的旅程》

战争是残酷的。

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会更令人心痛。

比如《安妮日记》、《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往往让人感到一种彻底的毁灭与绝望。

但是今天介绍这样一部电影,《芬妮的旅程》。

同样关于战争,关于孩童。

却充满了善良与希望。

“二战期间,许多在法国的犹太父母,为了让孩子免受威胁,把孩子们托付给各种组织。

从1938年至1944年,数千名孩童,从儿童救助组织获救。

组织救助他们,保护他们,帮助他们逃往意大利、瑞士、西班牙和美国。

”芬妮就是这样一个不幸而又幸运的孩子。

芬妮和她的两个妹妹,被父母送到了一个儿童救助组织。

随着德国对法国的占领加剧,这些犹太孩子的处境也越来越危险。

芬妮和妹妹们,同其他几个孩子,一同被送往瑞士。

一路上,充满了危险与困难。

但是孩子们凭借坚定的信念,依靠着陌生人的一点点善良,最终安全抵达瑞士。

儿童救助组织的人员,主动为这些孩子提供避风的港湾。

他们愿意保护这些幼苗不受战火的摧残。

他们为这些儿童制定逃亡的计划,与维希政府的警察周旋,与德国士兵斗智斗勇。

甚至,他们中的一些人,因为帮助这些孩子而被逮捕,更严重的失去了生命。

在旅途中,也有一些好心人。

他们只是普通人,可是在看到孩子们的一刹那,作出了善良的决定。

比如,当孩子们偷偷上了一辆货车,被一个车站的工人发现。

工人犹豫片刻,选择不举报他们。

低声嘱咐他们:“等十分钟,就下车。

好运。

”比如,孩子们被维希政府的警察抓住,关在一间废旧的教室里。

正在打扫院子的清洁工看到后,将他们救出。

比如,孩子们因为食物中毒,冒着生命危险向附近陌生的农民求助。

尽管这个农民非常害怕引火烧身,但仍不忍心见死不救。

于是他为孩子们提供了临时住所、食物,甚至最后为孩子们找到一辆车,把他们送往瑞士边境附近。

而孩子们,在本该天真烂漫的年纪,却承受了不该承受的磨难。

在出发前往瑞士之前,救助组织的弗曼女士,再三叮嘱孩子们,一路上绝对不能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即使是彼此之间闲聊也不行;面对警察的盘问,永远要说要去山里参加夏令营;永远要说法语。

芬妮和另外两个年纪稍大的孩子,要负责照顾另外几个年纪小的孩子。

怕他们跟不上步伐、怕他们不小心说错话暴露行踪和身份。

甚至,当芬妮知道,自己年幼的妹妹乔吉特,因为一个布娃娃,无意中和一个陌生的女人提到了瑞士后,又气又急地打了妹妹一个耳光。

战争带来了灾难。

也让这些孩子过早地成熟起来。

只有当看到这些孩子在森林里,草地上嬉戏打闹的时候,才会让人想起,原来他们本不该承受那么多的压力。

他们其实本应天真烂漫如此。

这部电影是根据芬妮·本雅米女士的亲身经历改编。

她的经历让人铭记战争带来的伤痛,也足以让人相信,即使是最残酷的年代,只要有一点爱和善良,就可以种下希望。

《芬妮的旅程》短评

完全看不进去。对我来说,这片又叫芬妮带你看风景。这部电影存在的意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3分钟前
  • 番茄小战士🍅
  • 较差

三星半吧。

6分钟前
  • 春之第一乐章
  • 还行

故事可以,但拍摄较差,很多地方有些莫名其妙

11分钟前
  • 南著民
  • 较差

二战和犹太人好像只是背景板 主线像网游推本 孩子性格趋同 成年人们是接任务送装备的npc 除了廉价漂浮的惊惶啥都没记住

15分钟前
  • 噗拉斯蒂
  • 较差

看完了 没啥剧情 就是很难看吧

19分钟前
  • 心想事🍊
  • 很差

还行

21分钟前
  • 豆友223002043
  • 很差

晨露沾湿你的泪。

23分钟前
  • 𝙎𝙥𝙖𝙧𝙠𝙮 | ✟
  • 还行

主题表达50 叙事/剧本50 摄影/画面/音乐85 表演75综合65很显然,二战题材的所有作品当中,这一部是很差的。但是讨了主题的巧:二战+儿童,就很容易拿高分。从主题本身来说,很难说作品的主题是什么,而且描述的切入点我认为是存在问题的。片中的儿童只是二战当中非常少数的,家境富裕的家庭才能够享受的逃亡待遇。说句不好听的话,基本等同于描写一个富二代如何走出人生迷茫。叙事是本片最大的问题,断点非常多,这种逃亡类电影,如何处理逃亡危机的过程才最吸引人。但是这部分几乎全部快速跳过,镜头全部给到了逃亡后的平静生活。感受不到恐惧、迷茫、焦虑。那就很难再去感受踢球、玩水时的轻松和希望。摄影是本篇唯一值得称道的地方,画面构图比较花心思。

27分钟前
  • 瑶琴
  • 还行

善良和巧合是救命法宝。

28分钟前
  • 豆瓣逗你妹
  • 还行

芬妮自己都是个孩子啊。孩子们太累了,大孩子带着他们在草地上踢球那一段和现实形成对比,他们本该是像那样自由玩耍的。

31分钟前
  • momo
  • 还行

踢足球,抓纸钱,那一刻多么温暖啊!愿世界和平不要伤害无辜。

35分钟前
  • 哈……丁
  • 推荐

孩子想不通,为什么外面的世界对他们那么坏。还好一路都有好人相助

37分钟前
  • Henry
  • 还行

二戰+兒童版的“出埃及記”。在敘述上於溫暖但短暫的孩童生活與嚴酷且漫長的逃亡體驗之間不斷穿梭,以此表現戰爭和種族清洗無時無刻不在的惘惘威脅。配樂在對日常生活的表現中起到重要作用:童聲合唱的歌曲總在眾人最為恐慌和疲憊時響起,最大的女孩始終背著小提琴,在大家陷於極度饑餓和困倦時演奏音樂。2020年7月23日淩晨於海甸島。

38分钟前
  • Bork
  • 推荐

最后是有点放水了,但瑕不掩瑜。

42分钟前
  • 啊么吸溜
  • 推荐

最后的镜头是那封空白的信飘向空中,也是那个瞬间,芬妮的旅程结束了。我发现不管什么题材,只要转成儿童视角,很多东西会变简单变纯粹,一边是饥寒交迫的流亡,一边是嬉笑打闹的顽皮,哪怕捡东西,哪怕洗脸,都可以笑的不亦乐乎。一路上惊险不断,所以孩子们的嬉笑怒骂和害怕不安都会被无限放大,每一个镜头都更加真实生动。即是很独特的二战片也是很独特的儿童片。

46分钟前
  • 明月清风我
  • 力荐

很典型的战争背景儿童片,小演员很可爱,特别是演路易十五的那位小男孩嘻嘻

48分钟前
  • 。。
  • 还行

对电影没什么意见,但是犹太人掌控了大量媒体,控制了政治来包装成最大的受害者有点反感

52分钟前
  • 小熊King
  • 很差

孩子们要的是什么 冷了的时候有火可以烤 饿的时候有玉米吃,可以和小伙伴们捉蝴蝶 踢足球还有水边嬉戏,他们想要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不用整日东奔西跑颠沛流离,如果这么简单的都不能给他们,这个世界谈何希望?

57分钟前
  • 黄悦_
  • 推荐

同类型输出太多,蓝光原盘看完已删

58分钟前
  • 遗忘的森林
  • 很差

5/10|在逃亡路上踢着球跑、金发小男孩握着枪管指着头、在草坪上孩子们追着像蝴蝶一样散落的钱

60分钟前
  • 热带企鹅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