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罗麦

寻找罗麦,寻找麦卡尼,Seek McCartney,Looking for Rohmer

主演:韩庚,杰瑞米·埃尔卡伊姆,菅纫姿,阿丽斯·德·朗克桑,海伦·文森特,雷诺·科恩,胡瑞杰,安迪·吉雷,邓紫衣,罗阜艺,朱宏奇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法国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藏语,法语年份:2018

《寻找罗麦》剧照

寻找罗麦 剧照 NO.1寻找罗麦 剧照 NO.2寻找罗麦 剧照 NO.3寻找罗麦 剧照 NO.4寻找罗麦 剧照 NO.5寻找罗麦 剧照 NO.6寻找罗麦 剧照 NO.13寻找罗麦 剧照 NO.14寻找罗麦 剧照 NO.15寻找罗麦 剧照 NO.16寻找罗麦 剧照 NO.17寻找罗麦 剧照 NO.18寻找罗麦 剧照 NO.19寻找罗麦 剧照 NO.20

《寻找罗麦》长篇影评

 1 ) 名不副实的同志剧

从电影整体质量来说 中后一段情节可以完全透露出导演的功力,无论是白马的设定还是各种蒙太奇的表达都非常出色,质量最佳的一段还是在全片中后一段,一部分细节处理当的非常到位,骨灰盒把平行蒙太奇区分的很好也给观众留下看片指导,从技术方面说这是很出色的地方,传统藏戏的结合构成十分催泪的点,从很多细节来看导演是完全有能力讲好这样一天题材十分有新意的故事,但是恰好给很多观众留以迷惑不解甚至排斥的感受,人物背景交代的十分含糊,罗麦与赵捷的感情铺垫也十分欠缺,演员之间缺乏信念感,两个人物虽是各自背离,却仍旧应该要表达出对于彼此的纠葛,其实说白了,这个原因很简单,对于原著是一部浅显易懂的十分鲜明的同志小说,而至于为何一个完全有能力表现出这个故事的导演拍出一部让人琢磨不透,蛇头虎尾的电影,大家都清楚,在面对总局严格的审核下,其实挺幸苦导演要最大限度的表现出两个人的关系,就像赵捷给醉酒的罗麦喂水一幕,高原上赵捷跳藏戏祈祷完看到半张罗麦的脸一幕,要最大限度的暗示人物的关系,在不触线的前提下,真的十分幸苦,而对于如何不能充分表达完整故事情节的原因,或多或少导演要占一部分原因,但是在导演能够表达好故事的前提下,那么就是各种外在阻力的影响,作为第一部过审的同志剧其是名不副实,更多透露出是对于友谊的表达,和含糊不解的台词。

至于对于问题的解决我想我们任有一大段路要走

 2 ) 罗麦的救赎,还是赵捷的救赎

《寻找罗麦》,一部故作深情,却没有让我感动的电影。

本来对韩庚的电影,就没抱多大期望,但还是被海报上西藏雪山的景致所吸引。

捷和罗麦,以及罗麦的女朋友朱莉,相识于法国巴黎,不知什么原因,罗麦抛下已有身孕的女友,只身一人来到了中国。

在一次意外的车祸中,罗麦目睹了一个少年被撞死在他面前,他无法承受这样的痛苦,离开了北京,到西藏开始了他的心灵救赎之旅,却不幸遇难于一场雪崩中。

捷听闻噩耗,循着罗麦在西藏的旅行轨迹,追寻着生命更深层次的意义,最后把罗麦的骨灰带回他的故乡,薰衣草花田的普罗旺斯。

随着捷意识流般的回忆,电影中的场景也随之不断切换改变,北京、西藏、巴黎、普罗旺斯,时空交错间,凌乱了观影者的思绪。

显然,西藏的雪域,早已成了文艺青年灵魂的寄托之地,似乎只要心理有了问题,去过西藏一切就都化解了,翻山涉水的磕长头,神秘的藏戏表演,还有云端的冰川雪山,都会洗净心灵的丝丝尘埃。

但是还是没有感动我,尘世纷扰繁杂,像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除了为生活营营役役,又怎么有资格去炫耀苦难和不幸呢!

 3 ) 死亡是生命的邀请 爱你也是

影片的整体风格写实与诗意并行。

罗麦和捷在各自有女友的情况下暗生情愫,性取向的转变需要自我理解和自我接受的过程,有的人很快就能接受,而有的人需要很长时间。

罗麦和捷应该都属于后者,互相试探着靠近的接触期本该让人有恋爱的甜蜜感,但遭遇车祸成为肇事者的身份可能比同志的身份更让罗麦感到不安,所以罗麦最后选择了以求死的方式来逃避。

捷去西藏取回罗麦骨灰的过程也是他对罗麦的爱意逐渐复苏的过程,当他接受自己对罗麦的爱意如此之深这件事时斯人已去,也才会有了跟女友“即使不忘,即使怀念,即使爱是永恒,我也曾背叛过你。

”的对话。

捷自我接受的过程拍的非常细腻。

我get到了韩庚的演技,另外影片的色彩和配乐都挺棒的,值得一看。

想为电影正下名,觉得没有豆瓣评论的那么糟,反而我觉得可能是有些站在制高点的人带着偏见在看这部片子,我一个lgbt里的b可没有被消费的感觉。

 4 ) 我们寻找的不是罗麦,而是真正的同性片

今年3月,沉寂5年的《寻找罗麦》正式宣布定档,这也是号称“内地第一部过审可以公映的”同性片。

因此,也有人称之为“破冰之作”。

然而,成片却相当令人失望。

豆瓣评分低开低走,从4.9一直跌到了4.6,还将继续下跌。

电影片长只有83分钟,据说是被删减了9分钟,也有消息称删减了17分钟,“同性”元素被剪得一干二净。

电影采用了非线性叙事手法,一开头就是讲赵捷将罗麦的骨灰带回法国。

随后,赵捷开始展开回忆。

原来,在经历过一次导致少年意外死亡的车祸之后,二人逐渐产生隔阂。

事后,罗麦前往西藏,希望能借机寻找平静、忘记过去、洗清罪孽、净化内心、完成救赎,不料遭遇雪崩而遇难。

电影多线叙事,好几段不同时空的故事交织进行,使得剧情混乱不堪。

一部爱情片连故事都讲不清楚,还搞各种闪回、插叙、倒叙……还没学会走路就想跑了。

现实线中,由于罗麦已经去世,只剩下赵捷一个人,观众很难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爱情。

即便是赵捷亲自将罗麦的骨灰送回法国,也不能说明他们此前是同性恋人,挚友、战友都可以为对方做这些事情。

而回忆线中,赵捷、罗麦没有一起接吻、睡觉,甚至没有牵过手,没有说过一句情话,完全是打擦边球的伪同性片。

即便是那些伪同性片,至少也会说情话,或者亲密接触,然而《寻找罗麦》通通没有。

仅有的镜头是他们一起在澡堂洗澡和一起去gay吧,但这能说明什么吗?

如果不告诉你这是同性片,你根本看不出来这是同性片,顶多觉得是赵捷和罗麦之间的兄弟情谊。

我们再看看豆瓣的条目,类型仅仅是剧情、爱情,并没有“同性”二字。

这里的“爱情”,并非指罗麦和赵捷之间的感情,而是指罗麦和女友苏菲的爱情,以及赵捷和女友朱丽的爱情。

换言之,要么是《寻找罗麦》原本是同性片,为了过审被剪成了异性恋爱情片;要么是从一开始这就是部打擦边球的伪同性片,“同性”仅仅是宣传电影的噱头,和电影内容名不副实。

赵捷和罗麦相爱,却又各自都有女朋友,这种特殊的关系原本有很大的发挥余地。

这样的剧情不由得让人想起李安执导的《喜宴》。

电影中,中国人伟同,和美国人赛门是一对同性恋人。

面对父母的逼婚,伟同选择了与女性朋友威威假结婚。

可是,小谎逐渐铸成大错,伟同不得不开始思考,是继续隐瞒下去,还是对父母说实话。

《喜宴》的情感描写非常细腻,同时也将同性恋与异性恋、传统与边缘、爱情与生育等矛盾探讨得入木三分,从而引人深思。

《寻找罗麦》中,虽然罗麦和赵捷分别都有女朋友,但是浅尝辄止,隔靴搔痒,平淡如水。

比如赵捷明明和罗麦相爱,为什么还和朱丽谈恋爱,电影没有给出解释;这一段恋情中,赵捷、罗麦、朱丽的心理活动、所思所想也没有拍出来,人物形象完全立不起来。

罗麦和苏菲之间同样如此,电影对罗麦、苏菲的塑造根本不够,你知道罗麦让苏菲怀孕了,但不知道罗麦为什么这么做,也不知道他内心的想法是什么。

是不敢直视自己的身份,还是受到外界的压力,电影通通没有展现出来。

赵捷、罗麦、朱丽、苏菲之间的情感太空洞、抽象,不仅同性恋方面的描写几乎没有,异性恋方面同样处理得不好。

这不是一部合格的同性片,同样也不是一部合格的爱情片。

因此,这不是同性片,也不是爱情片,仅仅是一部普通的剧情片,甚至只是一部风光片。

我们抛开同性恋、异性恋的元素,以普通的剧情片来看,电影的剧本也非常劣质。

这里我想提出两个问题:1.明明不是你罗麦的责任,你为什么那么矫情?

2.想洗涤心灵,为什么一定要去西藏?

导演真的是强行安排少年死亡,强行安排罗麦去西藏,强行安排罗麦遇难,从而强行煽情。

罗麦和赵捷开车等红绿灯的时候,一位少年向罗麦推销房产,罗麦没有开窗理会少年。

随后绿灯亮了,少年仍然站在那里,导致被另外一辆汽车碾死。

在我看来,罗麦即便是开了车窗,少年还是可能继续站在那里,从而被碾死。

换言之,这是肇事司机和少年两人的责任,并不是罗麦的责任。

毕竟赵捷也说过,这不是他们的责任。

电影没有警方逮捕肇事司机的镜头,没有法庭的宣判结果,也没有交代肇事司机和罗麦承担怎样的罪行。

这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是谁的责任,谁就依法判刑。

如果法庭宣判这是罗麦的责任,该坐牢就坐牢;如果法庭宣判这不是他的责任,他再考虑忘记这件事、还是自我救赎、还是去西藏洗涤心灵也不迟。

电影里发生了一宗刑事案件,警方、法庭却都没有出现,仅有的一位警察,是叫赵捷把汽车开走,剧本上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漏洞。

明明都不是罗麦的责任,他还去西藏就显得很矫情了。

而且,想洗涤心灵、平复心情,为什么一定要去西藏?

你就不可以去健身、听歌、读书、写作,或者去咨询心理医生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人开始宣传,去西藏可以洗涤心灵、净化灵魂,于是人人趋之如骛,每年无数人去西藏,搞得好像去了西藏就能羽化成仙一样。

更有甚者走火入魔,完全生活在幻想之中,比如前段时间写出《张杨导演,我爱你》的小二姐,去了一次西藏就觉得自己是三毛转世了。

前几年一位女生1000元穷游西藏的帖子火遍网络,于是人们纷纷效仿。

后来有人揭晓真相,这位女生一路上都是出卖肉体,来交换沿途司机的顺风车。

可以说,她是一路“睡”到西藏的。

因此,川藏线逐渐变得污浊不堪,一方面是每年都有不少女性效仿,一路“睡”到西藏;另一方面是不少司机特意游走于川藏线,寻找那些肉偿的女性。

尽管这是你情我愿的事,但结果导致那些真正单纯想旅行的人们成了受害者,男生在川藏线根本搭不到车,女生一搭车就可能遭到性骚扰。

当然,我并不是在酸什么,2014年我也去过西藏,西藏的确风景优美,我也的确开阔了视野,忘记了一些烦恼,仅此而已。

去过西藏不能让我脱离现实,更不能让我升华灵魂,我只能选择面对生活。

回到家后,我仍然是该上班就上班,该努力就努力。

我不会因为去过西藏就觉得自己功德圆满了,也不会觉得自己是三毛转世。

所以说,洗涤心灵、寻找平静有那么多方式,为什么偏偏要去西藏呢?

不仅坑了国人,还搞得外国人也这么想。

求求你们不要再传播这样的思想了,求求你们放过西藏吧。

《寻找罗麦》不仅同性恋、异性恋方面是打擦边球,爱情元素之外的剧情也漏洞百出,粗制滥造。

昨天,微博宣布清查同性恋题材的漫画,如包含“腐、基、耽美、本子”的内容。

“同志之声”宣布暂停工作。

与此同时,微博上“锤基”“盾冬”“盾铁”等热门CP超级话题,即便这些话题仅仅是粉丝调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恋,却也遭到封杀。

我不禁感叹: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真正过审并上映一部不打擦边球的真同性片?

我们寻找的不是罗麦,而是真正的同性片。

 5 ) 我裤子都脱了,你就让我看这个

当捡肥皂、法式热吻、打飞机的镜头被删后,我们还能意淫什么,估计那些血气方刚的死忠粉要给广电总局寄刀片了。

打着“中国第一部过审的同志片”的噱头,欺骗了多少资深的腐男腐女,大呼其“挂羊头卖狗肉”。

但是,腐眼看人基,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扳弯整个世界。

请你不要忧伤,准备好卫生纸,让我为你慢慢道来:雾气朦胧的浴室里,赵捷在罗麦的后背涂满肥皂,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的揉搓着,每一下都更靠近罪恶的深渊。

年轻就是好,欲望随时都会被点燃,罗麦早已一柱擎天,掀掉浴巾的束缚翻身上马,一个是鞭长莫及,一个是深不可测。

赵捷捂住嘴巴,担心自己叫得太大声……半小时后,终于因体力不支而结束了战斗。

离别在人来人往的机场,赵捷和罗麦紧紧的拥抱着,不知此行竟成永别。

心脏跳得快要夺门而出,燥热的嘴唇渴望得到抚慰,四目相对时触发了情欲的开关。

一个唇被另一个唇包围,交织缠绕,恨不得吞下彼此。

舌头嫌自己太短,不能转几个弯,舔舐躲在山洞里受伤的小鹿。

抱得太用力,几乎可以听到肋骨折断的声音,再用力一点似乎就能挣脱世俗的枷锁……半小时后,终于因无法呼吸而结束战斗。

赵捷躺在罗麦的床上,枕头上被子里空气中弥漫着的都是他的味道,挥之不去,闭上眼,满脑子都是他在雪山上转佛塔修来生的场景,好像从来不曾离开。

赵捷的右手在自己肉体上游移摸索着,想要找到勾通两人的桥梁,生命之树被一股暖流包围。

被子在上下起伏,每一下都是对上帝的呼唤,他的泪水打湿了枕头,无声的哭泣……半小时后,终于因一泄千里而结束战斗。

看得过瘾吧,是否感到脸红心跳燥热难耐,这才是正宗的同志电影该有的九十分钟,对不对。

醒醒吧,愚蠢的人类,大部分人都扭曲或夸大了同志以及同志电影内涵,认为同志都应该是随性奔放且淫乱的,以性为目的为中心,只要是保守克制且隐忍的,都会被排除或边缘化。

《寻找罗麦》正是这样一部戴着镣铐舞蹈的作品,所有的暴露与越轨都会被略去,表达得含混不清与冷静克制,正因如此,它才是一部带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同志片,片中所删减与留下的,难道不是对现实的一种讽刺吗。

爱过几个人,也被爱过几次,笔者以一个二十五岁老处男的身份告诉你们:“……(此处被删一万字)”。

 6 ) 关于对旅行与救赎的理解:观《寻找罗麦》有感

人,所有过不去的痛苦,是不是都可以通过旅行来解决呢?

以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是不能的。

很多问题没有答案,很多痛苦也是无法得到救赎的,时间与遗忘是你追寻的所有没有办法找到答案的问题,和化解痛苦的最好的解决方式。

我看了一部印象深刻的电影,叫《寻找罗麦》,这应该也算一部公路电影,影片通过倒叙和插叙的方式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赵捷和他的法国友人罗麦共同经历了一场车祸,亲眼目睹了一个少年在自己面前死去,从此两人产生了心结,罗麦消化不了这件事,跑去了西藏旅行,遭遇了雪崩,死了。

赵捷无法面对这样的事,少年的死和罗麦的死,让他过不下去,他也跑去了西藏,沿着罗麦的轨迹行走,思考,试图找寻生命与死亡的意义,在按照罗麦的遗嘱,把他天葬和焚烧中,赵捷说:“我们这一世的缘分尽了”,突然让我很难受。

这一切都结束了,所有过不去的忘不掉的都将结束了,生活还要继续下去,活着的人始终还是要活下去的,所有无能为力解决的事情,内心的困境,我们都必须让它过去,让它成为过去。

还能怎么样?

也不能怎么样,也怎么样不了,也就只能这样了。

我年轻的时候,也跑到很多地方旅行。

其实,旅行没有表面看起来的那么光鲜亮丽,你要吃很多苦,忍受许多事。

比如,舟车劳顿,忍饥挨饿,肮脏困乏,以及应对大段无聊孤独的时光。

那么,为什么还要旅行?

因为在尘世生活中累积了太多的不快乐,没有具体的事由激发我一定要这样做,只是某一天,我突然想出去透透气,我就走了。

去的地方大多贫困,荒凉,偏僻,而我总选择一个人走,不是为了要遇见谁,发生点什么故事,让自己以后无聊的生活中能有点谈资和回忆,我是妄想通过旅途的奔波与劳累来消耗掉我身上诸多的不快乐因素。

没有成功。

走的地方越多,越能直观真实的感受到生活的沉重和残酷。

我看到了很多生活不幸的人,为钱所困,在苦熬与煎熬中无用的挣扎着,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又那么坚强乐观充满希望的活着,我开始反省反思反观我自己,我觉得我所经历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无足轻重,我的不快乐显得太矫情与苍白,我并没有被特殊对待,成为最不幸的人。

我对这个世间的所有不良情绪似乎都在慢慢释怀了。

我也许找到了某种平衡。

当我重新回归到我的生活中,尽管依旧还是存在着太多的不如意和对人无法抑制的失望,但是一切都不再那么重要了,我比从前更能忍受生活的平庸,琐碎与无趣,这应该就是旅行带给我的意义。

现在,有很多人都企图通过旅行来逃避和获得救赎与解脱,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终将会失望。

因为很多说法看起来冠冕堂皇,其实还是在兜圈子,兜了一圈又一圈,你还是会回到原地,该面对还是要面对,存在的问题始终还是存在的。

我对旅行的理解是,它把你带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空间中,让你看到了这个人世的诸多变故与无常,天大地大,生而为人,个人的遭遇都会瞬间变得渺小与微不足道,你再看待所有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发现一切都不再那么重要了,也不会再去执迷不悟强求什么。

旅行是救不了人的,它能改变的也只不过是人的心境而已,学会忍受与遗忘,是救赎自己的唯一出路。

 7 ) 我寻你,寻不到,以前和以后。

故事结尾的两人带着藏戏的戏服面具,好似忘我的跳舞,最后面具掉了,两人看着对方,眼中的感情是否一样。

我寻你,寻到哪里都不能在遇见,在回忆里,你留下的,只是那看似上心的很的眼神,还有送我那条围巾时,那属于我俩的开心。

与马修一起回忆着你,站在那匹与你合影的白马,我感觉离你好近。

暗喻永远都令人猜测,不能看懂,但又好似看懂。

两人的关系其实不重要了,在车上依偎在一起是真的。

那听到你要结婚时的不悦但也不奈也是真的。

 8 ) 风景与救赎

片子已经下线了,总想说些什么,却又迟迟没有开始,关于超越同志的情感,关于隐而不发的留白风格,关于法国演员的表演,关于纯粹道德的救赎,关于失落存在的寻回,已有许多精到的评述,它们固然吸引我,然而大气磅礴的风景叙事,或许吸引我的另一极。

有人问为何一个外国人要去西藏,也有评论说无论是西藏还是普罗旺斯都只是一个借代,换做任何地方都可以,然而,真是这样么?

至少我不认为如此。

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每一处能称得上风景的地方,都是灵魂的栖息地。

无论是禅之参悟,还是道之静修,似乎都不是随意的山川皆可为之。

于藏地,自然因信仰而集聚起难以言说的灵性。

冈仁波齐所展现的,是信徒的虔诚,心有所向,而地之为圣。

而《寻》却是普通人被圣地所感召而得到的救赎,真正的风景于人的力量。

前者描述着已存在的信仰力量,而后者却昭示了一种灵魂之变,即救赎,一种未存在而至存在的过程,全然是另一种格调。

历来的电影中当然不乏风景叙事传情的手法,然无论是精心培育为之的树林花海,又或精心布局的自然风光,多半无法在风景本身构筑起向心性。

或许,在这苍茫,苦寒,与天最近的地方,才与天堂本身交接吧。

 9 ) 我看到的是爱,不是兄弟情。

看完已经快过去20天了,但是我还记得那句“即使不忘,即使怀念,即使爱是永恒的,我也曾背叛过你”。

(我认为看完电影仍然理解为兄弟情的人,可能是阅读理解都做得不太好,所以写了下面的文字。

杠精除外,不接受一切杠精的批评,杠精最优秀。

)我本来不想写什么,我觉得我写不出什么,看完电影常常会反思自己,变得不想讲,这部电影没必要什么都跟大家讲明白的。

导演和主创都很努力了,尽其所能让我们能够看到这部电影,和电影里的干净、本真。

电影里有很多明暗喻,明暗线。

比如罗麦跟前女友在一起可能只是为了赵捷,他去追求喜欢的男人所喜欢的女人,只是为了不让喜欢的男人得到。

赵捷扮演藏戏里的王子,看着藏戏里的爱人,他想到的爱人是罗麦,那一刻潸然泪下。

赵捷跟随藏戏团行走在川藏线上时响起的背景音乐是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中的经典唱段「晴朗的一天」,女主人抒发对爱人的思念,并且相信爱人会回来和她相聚,借此来隐喻赵捷的心境。

藏戏结束后的车上,大家唱着歌,赵捷看着远方的雪山,想到了罗麦,流泪道:“对不起罗麦,我来晚了。

”这里的来晚了,不只是西藏来晚了,还是对这份感情的认知到晚了,直到罗麦离去,赵捷才明白自己的感情。

在把骨灰送回罗麦家乡的路上,他乡开中餐馆的朋友说很多人法国人喜欢中餐的时候,赵捷本能反应说“我有个法国朋友很喜欢宫保鸡丁,每餐必点”。

却下意识抱紧了手里的骨灰盒。

赵捷到达普罗旺斯之后,一匹白马跟随他,亲近他,那是罗麦的爱骑,借此隐喻罗麦对赵捷深沉的爱。

罗麦在自己的西藏救赎之旅中,通过写信这种返璞归真的方式和赵捷保持联络,换位思考,真的爱得深沉。

还有一些明线我就不讲了。

罗麦和前女友在一起的时候曾有过一个孩子,他意识到自己内心爱得是赵捷,下定决心和赵捷在一起,遂分手,并和女友谈好打掉孩子,却没想到赵捷要结婚,后来与赵捷在车里争吵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卖报的小男孩,间接导致其死亡。

罗麦认定自己是两个孩子的杀人凶手,喝醉酒说赵捷也是帮凶,以此为前提开启的救赎之旅。

罗麦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被埋在雪山里,自然里。

赵捷重复罗麦的救赎之旅,体味罗麦的心境,在西藏空灵的天,贴近的自然中,他找到了罗麦的救赎,也救赎了自己。

最后赵捷躺在罗麦的床上,脑海里是罗麦,电影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是也够了。

大家心里都清楚电影因为删减的太狠而改动颇大,但认真看过的人不会轻易说出是兄弟情这种话。

 10 ) 谁能告诉我韩庚最后弯了没有

几年前就听说过的电影了,最终证明是噱头大于实际。

整理一下故事梗概就是韩庚在女友的鼓励下,去了法国留学,认识了罗麦和罗麦女友。

然后,韩庚喜欢上罗麦女友,罗麦喜欢上韩庚,罗麦追着韩庚到北京。

听到韩庚的女友逼婚,心烦意乱间接害死一少年,最后去西藏自杀了。

然后韩庚去法国送骨灰。

发现罗麦女友当年生下了罗麦的小孩。

到了罗麦的家乡,见到了罗麦的发小,最后韩庚在罗麦发小家里,对着罗麦的照片不可描述……看完之后,只想问,什么鬼!

《寻找罗麦》短评

不理解这种片干嘛要上映,看不到任何意义,甚至连擦边球都算不上,大概就是一双男主的MV,况且要看西藏风景有一堆纪录片可以看啊;当然这个锅不该全部由主创背,现在这个片长大概也说明了一切。推荐奔着同志标签来的各位,豆瓣页面往下拉点进“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那才是同志片该有的样子。

4分钟前
  • 柯里昂
  • 较差

你就给我找成这德行?

8分钟前
  • 死鬼
  • 较差

片子等了四年 看的是情怀尽管被删的有些面目全非在影院能看到依旧能有一丝感动

12分钟前
  • 力荐

我觉得还可以啊

16分钟前
  • 梅诗金
  • 推荐

作品上映的意义大于作品本身系列...剧情乱七八糟来回跳跃衔接过渡不自然,突然尬舞有些画面很辣眼睛了

18分钟前
  • 静子
  • 还行

怎么说呢。最早看到片子介绍的时候觉得会好看,于是上映后立刻买了票,之后看评分不高,评价也不好,怕是被骗了。但是全片看下来,还是挺不错的,没有太刻意的彩虹便签,片子拍得很淡然,自己觉得挺好的,不再拿同志消费的片子。

21分钟前
  • JustinTao_陶
  • 推荐

自我救赎之路就是在西藏走一走,然后找个雪崩把自己埋了,或者在西藏走一走,然后去法国走一走。

24分钟前
  • Mercury 的水星
  • 推荐

那匹白马

25分钟前
  • 把吃喝看淡
  • 还行

都剪没了……

26分钟前
  • 木槿夕
  • 力荐

烂到极致

31分钟前
  • 又又
  • 很差

非常棒

34分钟前
  • EELKy
  • 力荐

全程就是EXM?脸,所以这电影讲的到底嘛玩意儿。风光片吗?

38分钟前
  • 米猪头
  • 很差

被阉割到如此地步,在夹缝中上映的挣扎,没看过原片的我们有什么资格给低分?能在中国公映就是成功

41分钟前
  • 亦芣
  • 力荐

一个人影院包早场。交叉蒙太奇,在时空交错的西藏和巴黎遇见你,寻找逝去的你,想起《轻轻摇晃》,但四个部分剪接过多。Jérémie Elkaïm蛮帅,韩庚演技可以,菅纫姿很美。碍于限制,可惜这样的同性爱情居然连暧昧也捕捉不到,只有点到即止的微淡感。全片最基(激)情的时刻竟属开头“捡肥皂”味道的洗澡戏和按摩戏。

42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推荐

法国人哪有那么高觉悟??

43分钟前
  • Duludilida
  • 较差

含根。。。

46分钟前
  • StanlyGK
  • 很差

只能说摄影很好,人气偶像离成为演员还是差很远,演什么都是他自己。片子节奏有很大问题,漫无目的地抒情,一不小心就落入矫揉造作。难得一部同性片过审,不容易,可惜电影让人失望了。

47分钟前
  • 市二宫剁椒鱼头
  • 还行

被阉割的产物,注定好看不了。但这绝不是主要理由,编剧故作高深其实心灵救赎那点事腻歪至极,再加上演员毫无光彩的表演和滔滔不绝没有美感的旁白,多亏只有八十分钟。

48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很差

在爱奇艺看的总局剪刀版,被剪得快看不懂了,好在到后面已经适应了一边去法国罗麦家、一边去雪山收殓的叙事方式。1.在1h左右韩庚在藏戏团车上那个镜头虽然颠簸,但是直击心灵,藏戏的声音、加上强烈的歌剧背景音,双线冲击差点泪奔。2.回到罗麦家之后,白马有意象含义,到最后床边合影才明白。3.2014的电影,2018才上映,又因为题材敏感被剪得面目全非。4.西藏确实很漂亮。5.看影评好像总局不背锅?

53分钟前
  • 唐北宸
  • 还行

文艺、深沉、忧郁...都略微有些刻意的感觉,藏戏那段对比下昨天戛纳上映《地球最后的夜晚》首曝正片片段或者《白日焰火》最后廖凡跳舞那段,确实有差距。

55分钟前
  • Karm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