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杜比影院 3D中国巨幕3D2023-11-24上映 / 片长104分钟影片简介:华特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在成立100年之际,特别推出全新原创动画电影《星愿》,带领观众走进魔法王国罗萨斯。
在这里,聪慧的理想主义者亚莎许下了一个特别的心愿,并得到了宇宙力量的回应——许愿星(一团小巧却拥有无限能量的光球)来到了她的身边。
亚莎和许愿星要联手对抗一位强大的敌人:罗萨斯的统治者麦尼菲科国王。
他们不仅要解救族人,还要证明当一位勇敢人类的愿望与许愿星的魔法结合时,将会有奇妙的事情发生。
《星愿》公映期间还将为中国观众惊喜加映特别纪念短片——“迪士尼动画·筑梦100年”,以此庆祝迪士尼动画百年诞辰。
如果不是带娃看电影,肯定不会选国语版。
上一次看国语版还是因为好奇而去看的功夫熊猫3的国语配音版,主要是为了看看号称针对中文重新生成了嘴型。
星愿的国语版也做了一些处理,比如电影中那本叫做星愿的书,全部文本都改成了中文,然而故事中其他的文字依旧是英文。
对本片第一个印象应该是放在正片前那个迪士尼百年的纪念短片,为迪士尼所有(严格来说应该是大部分)角色拍了张全家福。
不得不感慨迪士尼的影响力巨大。
说起来,笔者小时候最早接触的动画长片就是迪士尼的动画,那时候的动画电影看的都是国语版,只不过是台湾国语版。
于是形成了先入为主的偏见,觉得国语版就应该是台湾腔,包括那时候看的日本动画,也大多引进的是台湾配音版。
因此长久以往对国内译制片厂那些拿腔拿调的配音很不感冒。
但近些年,主要还是对捧读深恶痛绝。
这一次重看国语版电影,发现没了字幕的干扰,对画面的专注力提升上了一个档次。
不是咱听不懂英文,以前在国外看电影,包括平时看生肉资源,普通的电影听懂六七成没啥问题,像这种动画片听懂的就能更多。
但是斗大的字幕挂在银幕上,怎么可能不不自觉的去瞟一眼。
星愿这部电影,又是标准的迪士尼童话,年龄层次比皮克斯还低,确实是适合带四五岁的小朋友去看的影片。
完全不用去纠结起承转合,毕竟向星星许个愿都能推进故事发展。
本片设定了一个乌托邦国家,国王会收集大家的愿望,并且在特定的时候会帮助一个人实现愿望。
国王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他早年因为强盗袭击失去了自己的孩子,那时候的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许下的愿望永远无法实现,于是他想要打造一个能帮人实现愿望的国度。
然而这样的设定,一看就是有隐患的。
国王取走大家的愿望,大家就会遗忘这个愿望,看上去即使这个愿望永远无法实现人也不会失望和痛苦,却也失去了为愿望而努力的权力和机会。
更何况,一旦这个愿望彻底消散,人就会如同失去了心的一部分一样痛苦难受。
童话故事自不会去关注和探讨国王建立这个乌托邦的目的与动机,电影完全就是当做一个不值一提的背景板。
但这样一个乌托邦的黑暗面太多了,影片拿出最为最终危机的是如何决定那个要被实现的愿望。
电影经由国王不小心说漏嘴,告诉大家,只有对国家有利的愿望才能被实现,那些毫无意义的愿望根本不会考虑,而那种很宽泛充满不确定性的愿望更是被当做危险而被禁止。
因此国内自然不允许第二个能帮人实现愿望的魔法能力者存在。
到了影片后半,国王甚至不允许大家许愿,只想要所有人按照他的安排和规矩去生活。
电影用来对抗这种强权的办法很简单,向星空许愿,就会有许愿星来帮忙。
大家一起许愿就能冲破禁锢。
这样的处理堪比王子的吻。
也就不需要去较真。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电影向我们传达的价值观。
没有任何一个权威者能够定义我们,不管是国王还是皇帝,总统还是首相,主席还是总理,他们无权定义什么是有利不利,更无权抹杀那些不确定的可能性。
抗争权威者,追求自由,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理想,而不是等着某个大人的施舍。
正是因为迪士尼一直以来给大家传递一些世间真善美的东西,一些不随时间改变的东西,才能够屹立百年不倒。
想想我们这代人,从小看到的除了好莱坞日本或者欧洲那些动画片,也有大量国产优秀儿童作品。
那时候的国产动画追求的也是世间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想要去对小朋友们寓教于乐言传身教,开阔大家的眼界,启蒙大家的思想。
然而随着枷锁越来越多,禁忌越来越多,讨厌的家长越来越多,影视就越来越不好看。
那些明明是看优秀作品成长起来的家长,却是第一个带头不然他们的孩子接触优秀作品的人,还真是翻身做主就变本加厉啊。
如果说前两年的心灵奇旅是10分满分,星愿的剧情在我这里打6.5分,音乐7.5分。
剧情走向没有什么新意,搞笑也没有很搞笑,感动没有很感动,励志没有很励志,它还没有上半年的疯狂元素城好看。
主角的精神内核刻画的不深刻,不足以让大人跟小朋友强烈共鸣。
前半段看到一直想玩手机,连最后的彩蛋出来,现场有观众说“啊,就这?
” 整部电影更像是一个应付100周年这份作业的学生编写的一样。
老实说前面的100周年祝贺片比正片还要好看一些。
用平庸来致敬伟大,似乎是这个年代的通病。
迪士尼在百年诞辰时呈现这样一部作品,就像村子里百岁老人寿宴结果只做了一荤一素似的,确实也能吃,但感受不到对“百岁”传奇的丝毫尊重。
迪士尼这个名字本身是有商业价值和情怀寄托的,至少在迪士尼乐园里用真金白银投票的人已经表明了他们愿意给这个从小听到大的名字花钱。
但迪士尼内部人员到底如何看待自己呢?
《星愿》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他们的回答:Frankly, my dear, I don't give a damn. (一)《白雪公主》不是万能灵药 作为迪士尼百年基业的支柱,《白雪公主》的影响已经深入到迪士尼所有人的骨髓中了。
她当然是伟大的作品,不论艺术性还是商业价值(算上通胀她依旧是影史动画票房第一),但《星愿》中的致敬已经多到了让人有些反感的地步。
白雪公主坐在许愿井旁唱着I'm wishing的画面给整部电影奠定了足够的基础,再加上《匹诺曹》的加持,《星愿》应该给自己开辟一片新的梦想之地,而不是在前辈的花园里打转。
但显然制作组不是这么想的,他们恨不得每隔五分钟就告诉观众“我们可是白雪公主的孩子",反复出现的故事书、魔药、地牢、魔镜……伟大的母亲和丢人的儿子,真是一对经典组合。
你有多辉煌的历史就能以多大的力度反衬出你今天的堕落。
(二)反派不应该是缝合怪 迪士尼这些年对待反派的态度无疑受到了全球zz环境的影响,女性、少数族裔、儿童渐渐失去了邪恶的权利,白男做反派似乎是本片唯一的选择。
这倒是无所谓,但是“反派邪恶得不彻底”就太糟糕了。
King Magnifico集合了毒皇后、玛琳菲森(注意看名字,Magnifico与Maleficent)、Gaston这三个反派身上的元素,成了一个会做魔药,会施绿色法术的自恋白男。
他的全部特质也就如此了,没有反转,没有内心剖析,好平面的一个角色,怎么能担得起百年致敬电影的大反派?
也许“吞噬别人的梦想”这个设定本身还算邪恶,但是电影里处理得太柔和了,民众要交出自己的梦想这种无厘头的设定更是难以自圆其说。
反派行为的出发点到底是什么?
(三)《魔法满屋》不值得如此致敬 女主为什么长得跟《魔法满屋》的伊莎贝拉那么像?
电影开头介绍环境的歌也跟《魔法满屋》开头几乎是一样的结构。
在那么多经典电影里,偏偏从这部选择了如此多的元素,意义何在呢?
(四)音乐剧是迪士尼的灵魂 作曲和作词对迪士尼的音乐一无所知,几首歌都缺乏记忆点,根本不具备红的因素。
而且整部电影用了太多歌,尤其是女王策反那首歌的插入几乎毫无意义。
现在的编剧已经学会写不出合理的台词就用歌来充数了?
作为一部音乐动画电影,歌不好听,这值得回炉重做吧。
(五)小丑难当 《冰雪奇缘》的雪宝是姐妹俩感情的象征,但小羊瓦伦蒂诺没有任何背景设定,也几乎不具备《海洋奇缘》里那只荒唐的鸡的娱乐性。
虽说无丑不成戏,但如果画不出有趣的丑角还不如不加吧。
而且瓦伦蒂诺的愿望是建一座“疯狂动物城”,于是整个王国的动物都会说人话了,他经过别的动物同意了吗!
第一部宣传片放出来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这将会是一部平庸之作,最后它果然没辜负我的期待。
有太多无聊的环节共同组成了这部乏善可陈的电影。
一部以“wish”为名的电影却辜负了全世界粉丝的希望,迪士尼真的还有明天吗?
1,主题很明显,主观上就是我们不能丢失了自己的心愿和梦想,没有任何人可以替我们决定心愿是否能实现。
客观上来看电影想要传递的东西,那就不只是这一点了。
国王并不在乎他的子民到底想要什么,只需要他们臣服于他,由他来决定每个子民的心愿是否能实现。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全世界的统治者和领导层都要的是这个结果,稳定且听话。
对于那些类似于亚莎爷爷的启蒙他人的心愿,是万万不被允许和鼓励的。
但是国王不管多强大,他是无法真正囚禁人们的心愿的,囚禁心愿的,是恐惧,是胆怯。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喊出内心燃烧的火,强大的国王也会瞬间被打垮。
2,亚莎和王后携手合作也蛮有意思的,其实女王早就看国王不顺眼了,自大自私且贪婪,但是没人鼓励她背叛反抗,亚莎的出现改变了王后,最终她们打败国王之后把国王囚禁在了地下室,自己登上宝座!
这一层上看星愿可以说是女权主义在给孩子们的一点朦胧的启蒙哈哈,是我喜欢的点。
看得出来创作者讨厌被男人统治的世界。
3,电影是不会流行的,尤其是不会在东亚国家流行。
这里的大家被PUA惯了,这个简单的童话故事太温和,来得不够猛烈,激发不起大家对电影里反派象征的怒火。
另一方面,电影动辄开始唱歌,大篇幅积极的主调都在鼓励并追求心愿,对于成年人来说确实过于童话了,甚至有点残忍,因为明白了也无可奈何,很多人成年前的心愿这一生都实现不了。
东亚这边的人们还是得看小丑那样猛烈极端且疯狂的表达才能释放自己,大概这也是为什么韩国的疯批影视剧这两年这么受欢迎的原因。
4,家里有小孩鼓励带小孩去看,非常适合带小孩看。
其他情况的话就看心情了。
一首歌,一段剧情,就足以诠释这部动画电影。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星🌟所以,我仰望穹顶那星辰聚集的远方…祈愿着每一颗星都能绽放出光芒…我们本应照应在彼此的近旁,这羁绊的力量亦能胜过所有邪恶而高深的魔法🪄于是我许下了这个心愿,于是她许下了这个心愿,于是我们都许下了这个心愿…让所有人都点亮梦想,绽放出光芒!
长久以来的期许在心中掩藏,只默然守望着它被拔苗助长。
现在的我们愕然发现,不能再维持这缄默以及无言。
不曾被实现的诺言,现下已然成为虚妄的谎言…但,我们终将醒觉,重新燃起希望,昂首…就如往昔的他许下的诺言那般!
所以,我们一起再次仰望那片本该星辰闪耀的彼方,重新描绘起对美好未来的畅想,那每个人都发自内心闪烁着的光芒,汇聚在一起会将整个星河点亮,成为战胜一切邪恶力量的无比耀眼的光亮!
是的!
所以我许下了这个星愿!
让所有人都重新点亮梦想!
所以我许下了这个心愿…让所有的梦想成为星辰中的一点光,将整片无光的黑夜,点亮!
———所以,给本片5🌟看到总体评分就知道,黑夜还长🫠
这部电影的贴片短片,那个迪士尼一百周年纪念短片,我第一次知道它的存在是看了其中那张elsanna部分的动图,但全片一直没舍得看,正如我至今不舍得看德国队2014夺冠纪录片。。
最后在巴黎迪士尼一遍又一遍排队等冰雪奇缘演出的时候,那个和迪士尼动画楼一样的尖帽子楼里在放这个短片,于是看了一遍又一遍,真的很梦幻🥺然后带着对这段奇妙经历的回忆,我开始看这部电影,虽然我期待迪士尼为百年庆拿出点更好的作品,但豆瓣评分确实也给了足够的预防针。。
这个2D3D混合的画风经常给我一种T社游戏的奇怪画面质感,关键是很多场景都空荡荡的,尤其是主角和国王在书房里唱歌愿望球飘在空中那段,给我一种有个图层隐藏了忘了取消的感觉。
啊啊啊啊啊啊我现在越想越气,你说皮克斯头脑特工队用过而且还拍了第二部的这种“闪光的球在放电影”的创意,迪士尼你真的不能想出别的主意吗?
再说愿望又没人规定它载体非得是一个球,它是什么不好啊!
小火苗小闪光小星星小水珠什么不行啊!
非得这么拾人牙慧没有创意吗啊啊啊啊啊人物造型似乎也有点千篇一律,总之给我一种“这两亿预算是被谁贪了吗”的感觉。
角色的行为动机也是完全不带深入阐述一下的,国王和主角父亲的往事我都一度以为会有更多展开。。
不过说实话虽然上述很多方面糟糕得让人胆战心惊,但可能是我情怀加持,总觉得可以把迪士尼代入成这位主角,苦涩的生活沉重的现实带走了我们的梦想,还义正言辞地教导我们不要想这些不切实际的,脚踏实地对你最好,但迪士尼却总能一次又一次地唤醒那些生命最初最朴素最简单的美好。
这么一想这还是颇为回归本心的一部百年纪念作品。
苍天啊我简直就像网友讽刺的一些苹果自适应用户,活脱脱的迪士尼自适应用户。。
它扯的什么犊子我都能在心里圆回来。。
不得不说片尾那个一百年角色走马灯真的提升了我对电影的整体印象:)迪士尼你是懂近因效应的
你怎么知道我六进六出终于看上了空中游行
这部电影是时代的颂歌,是地球的颂歌。
它的上映,是对于即将到来的光明与胜利的欢呼。
它能上映,代表着普通大众已经逐渐被允许接触真相,即使普通人一时半会可能还并不能完全接受它所真正传达的内容,但这颗种子也一定已经被播种在了大众心中,相信在未来合适的某时某刻,灿烂的花朵终将迎来绽放。
接下来我将试着带领大家解读本片所传达的真正核心。
本片的主要舞台,罗萨斯岛,在设定上是伊比利亚地区一个与世隔绝、小国寡民的孤岛。
实际上,罗萨斯王国所隐喻的正是在宇宙中看似遗世独立、除此之外再无智慧生命居住的地球。
理解了这个设定,便能扣准解读本片的题眼。
第一个发现这片新大陆的国王,代表着最先到达地球的外星文明种族。
在人类诞生初期,人类和他们这些殖民者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和片中国王的This is the thanks I get?!这首歌描绘的情境很像,他们并没有真正尊重人类文明,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利用了我们。
在这部分如果展开讨论将涉及一些比较负面的阴谋论内容,而本文无意将一些低频内容引入大家的脑海,因此请允许我在此一笔带过。
接着,我们要谈谈罗萨斯王国最关键的转折点——主角亚莎对着星星许下了一个愿望,从而引发了民智的觉醒和反派的溃败。
为什么亚莎仅仅是对着星星许下了一个愿望,便能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呼唤各路救星一般,一颗威力无比的许愿星立马从天而降?
首先,这是因为外星文明(以下简称ET)出于对于自由意志的尊重:在人类个体没有进行请求之前,是绝对不会出手干涉个体选择和个体所必须经历的功课的。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当前地球外围已经密密麻麻围满了一圈ufo,但他们却迟迟都没有正式和地球人见面的原因(当然也很快会到那一步了)。
与之相对应,反派国王则是完全剥夺了民众的自由意志,不允许民众拥有许愿并让愿望实现的主动权。
在许愿星看来,既然亚莎已经明确地在This Wish这首歌中表明了自己的请求,这便是一个下凡渡劫的好契机了。
当然,仅仅是呼求其实还不够。
当前围观着罗萨斯这个王国(也就是地球)的ET朋友群体中,还是以正面ET居多,所以,只有当个体发出的是正面的请求时,这些正面ET才会出马。
那么问题来了,正面,以及与之相反的负面,应该如何定义呢?
于是就要谈到所有个体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都必须涉及的两条道路的选择了。
在这个宇宙中,所有个体和文明都会选择以下两条道路:服务自己,或服务他人。
上文所提及的“正面”,实际就是指的“服务他人”这条道路(显而易见,电影中的反派国王,则是走在了“服务自己”这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上)。
我们当前的地球,整体而言还是走在服务他人这条正面的道路上的,因此,在这个地球即将迎来类似于电影中罗萨斯王国中结尾转变的关键时刻,地球周围也是有很多同样是走在服务他人道路上、但发展程度更高的ET朋友,正在默默地提供自己对于地球的帮助。
因此,现在再回到本片之中来看,亚莎所许下的愿望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帮助罗萨斯的所有被反派国王夺走了愿望、遗忘了自己本来的能力的民众们(这也是当前地球上的一批被称为星际种子的人所在做的事)。
于是,在罗萨斯王国外持续观望的许愿星当然就一拍即合般飞奔到了地球上,开始提供自己的帮助。
然而,本片中最关键、也是最直接有力地揭露真相的一首歌,其实并不是上文中所提到的亚莎角色歌This Wish,反而是紧跟其后的I'm a Star。
如果大家忘了这是哪首歌的话,我来描述一下:当亚莎遇见许愿星后,在疑惑中,许愿星赋予了森林里的动植物们说话的能力,于是这些小动物和花花草草们异口同声地告诉了亚莎这首曲子的标题中的讯息。
这首在一般观众看来欢乐闹腾、过耳即忘的热场曲目,实际隐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真相,那就是——We are all stars我们都是星星。
本次的中文字幕将star译作“明星”,其实模糊了这首歌所要真正传达的内涵。
从物理的角度而言,我们人类的构造其实来自于宇宙中的星尘,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就是星星;从人类历史演化的角度而言,人类的DNA中其实含有诸多其他星球种族的成分,诸如大角星、昴宿星、仙女座、天狼星等等,因此,作为物种来看,地球上的人类其实也和其他星星上的种族一脉相承,人类还有诸多潜能未能被大家所发掘。
I'm a Star这首曲子试图通过以一种充满童趣、载歌载舞的百老汇风格,告诉我们大家:我们即是一,宇宙就在我们每个人自己之中。
从而,我们才能在本片中正邪对抗的最终高潮、也是This Wish(Reprise)中看到:仅凭亚莎作为觉醒个体那势单力薄的力量,要去对抗反派,其实还远远不够;只有当每个民众都了解自己的真正面目,从内在发掘自己的真实力量之时,浪潮的转变才能到来。
当前全球各地对这部电影的评价,都不算太高,大家看到的只是一个表面上致敬了无数迪士尼经典电影、紧密扣题When you wish upon a star这首歌的工整却又有点无聊的迪士尼王道音乐剧电影,实则却忽视了背后的创作团队所想要传达给大家的喜悦讯息,那就是:欢呼吧,民众们,胜利终将到来,我们用这部电影预演了一遍未来所可能诞生的美好,愿你们在自己内在的带领下亲手迎接这个即是结局又是开始的时刻。
(我应该也是被某个许愿星驱使着在半夜三点从床上爬起来写完了这篇文章。
如果有任何疑问,请你去找星星许愿,许愿星会想发设法变出渠道帮你答疑解惑的)
5岁的女儿用脚投票,甭说彩蛋,一个小时就拉着老父亲出来了。
小姑娘和国王开场吵完架,女儿就开始不安。
“国王最后怎么处理那些心愿呀?
”“小姑娘要对那么多心愿做什么呀?
”问了五六遍。
书房起火。
女儿带着哭腔,“爸爸,我们走吧,现在就走。
”我:为啥?
女儿:别看了。
不想看他们吵,他们打。
那么多心愿怎么处理都不好。
(已然哭出来了)我:好。
穿上衣服。
女儿:先走,出去再穿。
出来转场麦当劳。
平静了。
女儿:我不喜欢他们那些魔法。
我:是啊,把心愿交出去,自己不记得,挺可怕的。
女儿:我还小,还不用确定心愿,还能变来变去。
我:对,慢慢找。
爸爸十八岁时候的心愿就是干现在这份工作。
现在真的在做。
是不是还挺幸运的?
女儿:嗯。
不过你啥时候换个岗位?
可以多陪陪我的那种。
我:快了……是啊。
你才五岁。
心愿这个话题太沉重了。
看了大家热热闹闹的影评,各种致敬,各种解读。
可无论是对5岁的崽还是34岁的我,都too much。
不知道姑娘能对这部看了一半的片子记多久,老父亲是记住了。
老父亲也想,等你十八的时候要不咱再看一遍?
到时候看看是个啥心境?
看看有没有心思找彩蛋....P.S. 电影院出来,姑娘还来了句:“我还是喜欢看张译叔叔他们那种电影!”
2023美国动画片《星愿》,全球累计票房2.44亿美元,定级PG,豆瓣评分6.6,时光网评分6.9,IMDb评分5.8,于2023年11月24日引进国内上映。
真心没想到迪斯尼给自己的100周年拍了这么一部动画片,熟悉的魔法剧情,熟悉的角色画风,熟悉的载歌载舞,熟悉的宫廷设置……作为迪斯尼作品,如此似曾相识,明显没有诚意。
作为100周年献礼之作,影片故意嵌入了很多迪斯尼动画片的经典元素,比如提到了小鹿班迪、大反派呼唤魔镜……不过没有很大的迪士尼动画片观影量,很难看出乐趣,很多彩蛋一晃而过,还没过神来就过去了。
即便是我这超级电影迷,一刷也只捕获到了十多个彩蛋。
影片采用了半2D半3D的CG3D画风。
自从《蜘蛛侠:纵横宇宙》带火了CG3D基础的CG2D画风后,各种CG2D+3D画风层出不穷(比如《忍者神龟:变种大乱斗》),迪斯尼也跟了这股风潮,画风上有2D味道,不过更接近于CG3D。
影片在片尾高潮戏之前,非常平淡乏味,刻意嵌入彩蛋而破坏了影片的叙事节奏,直到片尾高潮戏才撩动起了我的情绪。
如果不是片尾高潮戏尚可,我恐怕要给到6分以下了。
迪斯尼3D动画片的十多个“公主”,容貌差别不大,经常傻傻分不清。
本片中的女主,似曾相识,辨识度很低,缺乏创新。
迪斯尼100周年献礼之作的角色创造是这个水准,令人失望。
我看到后半段,意识到星星这个角色会和迪斯尼电影片头城堡的那颗星星有关系,果不其然,最后星星角色划过城堡上空,和迪斯尼片头一模一样,再有天空里的烟花也和迪斯尼片头一样,烟花还炸出了个米老鼠头像。
我相信如此植入迪斯尼100周年元素,并不讨好观众,观众想看的是一部新的动画片,观众并不想向迪斯尼献礼。
我作为影评人,看电影时要记录观影中的心得体会,为过后写影评打基础,可是本片看完,我一个字都没记录,连槽点都没诞生,足见本片有多么平淡。
虽然大部分人不怎么感冒 但作为一个庆祝100周年的电影我感觉合格了 很多致敬元素 snow white成分很高 许愿星萌出天际 连art都是复古的水彩调调 everything is pretty and lighthearted - reminds me of those classics. and for a 100 yrs, we keep wishing. i think i enjoyed it
我超旧样板戏,又旧又臭
不功不过吧
两星奉献给片头的迪士尼大合影。
其实正在瓦解迪士尼帝国的也不只是漫威,还有迪士尼自己的公主系列。星愿这种东西不仅故事套用模版,连音乐感觉都只是修改了几个简单的音符。兴许这对未成年人来说有效,但像我这样的成年人观众真的对这样的配方产品已经十分厌烦了。
一百周年就这。。。。。
套公式之作,所有的情节和人物设置都那么地不出人意料,什么时候该唱歌了、什么时候吉祥物该卖萌了都是可预见的。但好在保持了一贯的女性主角叙事、女性意识觉醒、少数族裔、群众力量、追求个人欲望和自由的普世价值观。硬要较一个不必要的真的话,就是结局罗萨斯城还是没能放弃来自一个王的领导,女主也接下了魔法棒成为下一个mighty sorcerer,无论王位还是魔法,背后的本质都是高于普通人的权力,而权力应当是被限制的,因为你无法确保下一个继承王位/魔法的人是一个如女王和女主那样贤良、心善的好人,还是像前国王那样的dictator。所以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即便女王取消王的职位,即便女主放弃接受魔法,还是能和其他普通人一样把这个城市建设得很好。当然这是一个不必在童话故事中较的真,但应当是我们现实生活要守的城。
还记得小时候老爸买回来狮子王的影碟,那是我童年最宝贵的礼物。豆瓣戾气太重了,连这样美好的动画片都恶评,是忘了那个曾经会对着星星许愿的自己吗?如果你还记得迪士尼带给你的感动,那这次也一定会爱上星愿的!bgm依旧满分好评
陪豆苗公主看的,人设和画面不算出彩,但因为有个极权城邦的设定,最后的“公民觉醒”段落颇为动人,挺适合用来教育孩子。审查部门不知是睡着了还是天良未泯。
迪斯尼的cliche。好像谁只要蹬个眉毛吹个胡子就是恶人了。永远都能happy ending的非现实存在。
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心愿并通过自己去实现它其实这片子挺无聊的 但看到结尾那一个个星光闪耀的轮廓形象还是很感动 迪士尼从小陪伴我们长大 真的很难没有一些私人感情 迪士尼何尝不是藏着我们无数人心愿的宫殿呢
无论从剧情内容到画面效果都感觉过于平庸了,也就结尾大家一起许愿还比较提气(此处的歌曲提分不少)。整体感觉还不如前头贴片放的迪士尼100周年纪念短片好看。
一部普通的毫无惊喜的作品,很难想象这是现在迪士尼能拍出来的,俗套,正确,不求上进,这还是百年纪念作品,如此平庸只能说是管理层最不求风险的决定。梦想,理想,愿望,是这个世界最纯真的东西,只有自己才能拥有,他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记得自己的愿望,看看自己的初心。这的确是最稳的主题,迪士尼没错,只不过也忘了自己的初心。
因为先前看了IMDB的媒体评分和烂番茄评分,预设会是无比糟糕的一部电影,但是没想到竟然还可以。童话之所以一直备受观众们的喜爱是因为它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而在本片简单的情节中,大家得到救赎靠的不是某一个人的拯救,而是每个人自己的“星愿”。真正的心愿不是靠魔法来实现的,而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最后集体大合唱的歌声真的很美妙,即使我现在已经是名成年人,已经在学会慢慢地融入社会,学会对现实不再抱有童话般的幻想,可是依旧很能被歌声触动。我想,这就是迪士尼动画存在的意义吧,将音乐与童话带给每一个人,让你在电影中短暂的忘却现实的烦恼,找回心中的童真。最后的最后,即使你说这是##正确也好,但是透过这部动画我看到了她对女性的尊重,不会给女性安排无厘头的坏,与国内的某一部电影相比,我要给她高分。
画风还挺好看的,但以前的迪士尼好歹还是故事里插歌,现在就纯为串起歌写故事了。Chris Pine 现在是专职给白男帅哥赎罪了吗!
我永远会被普通人联合起来抵抗强权的故事感动。另,片尾回忆杀暴哭😭
百年献礼片就弄了个这?至于“反建制反男凝”之类,在九成以上的迪士尼公主们所在的故事中随便挑一个都可以虐杀这部。
2.5。1.故事、场景、角色,都简陋、老套,作为迪士尼100年的纪念作品甚至没达到及格线。2.主题表达非常反传统,假以实现梦想之名义来完成对个体的操控,又将一切反叛视为洪水猛兽,欲除之而后快。指向性虽然暧昧不明,但极容易对号入座,3.国语配音和唱腔几乎是灾难。
就算目标受众是十岁以下的小朋友,迪士尼也不应该如此偷懒,把一切剧情推进交给歌曲的堆叠,人物弧光约等于零。我走进电影院时只期待能放空大脑做一个梦,结果它想让我心智退行。加一星给杜比影院美丽的画面。
20240525结合最近的时事看电影,有种美国人民反抗暴政的美感。大学抗议示威事件,以色列,巴勒斯坦,联合国。现实比故事更魔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