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 那一条长路学妹走到往日的高中校门口又折返回去,这是她内心退缩的外在写照,确实再粗壮的心脏也受不了一次次被揉碎被抛弃的吧本来一切可以就此结束的就像学妹因为没有办法甩下乐团不弹完最后的ending义无反顾去追那个背影而结束那样但就在冥冥之中学妹回头望了一眼……于是,并肩走,隔着一点距离又时不时相互靠近,对话也是一步试探一步后退(像极了我家猫想要求摸摸抱抱,你走向她却非要一溜烟跑掉)学姐习惯了生扑猛追的学妹,但今天她不一样了。
没办法,学姐主动透露离婚,透露自己一个人住,这些都没有得到实质回应(内心已经呐喊一万遍:快!
跟!
她!
回!
家!
)接着主动邀请家中吃饭,主动邀请排球队聚会,也都没有得到肯定回复(学姐脸都变了,5555)所以我说还是细糠, 这欲迎还拒的内心戏码得慢慢吃这一刻的胆怯,动情的创作歌手可以写10首情歌起步“如果我有表现得冷漠,那是因为我内心在退缩”
到目前第四集为止,我都无法投入这一季的故事中。
或许是三年多的等待和期许太重了,或许是第一次闻到花香的那一刻无法复刻,导演将用自己生命历程写下的珍贵的勇敢和细腻,我都没有在第二季看到。
亭亭还是那个有勇气又害怕的亭亭,可是她追求的恋人还是学生时期的那个怡敏麽?
这段关系停留在亭亭的回忆中,让她回味,也让她没有成长。
怡敏呢?
她在天桥已经用尽了所有的勇气,她只敢到那了。
这一段故事中,她离婚了,但还停留在婚姻的残留中。
我已经不记得亭亭和怡敏第一次重逢的那种心动。
在亭亭搬去怡敏家的时候,那些拿出来又丢回去的公仔玩偶、那张不愿多看一眼的手工毛毯、那戴也不是不戴也不是的围巾,摆在怡敏一向熟悉的有她自己那个阶层高级感风格的家中,都格格不入。
亭亭和怡敏,是否真的对彼此熟悉呢?
学生时期的那个人,其实早就不在了。
亭亭她一直追寻着怡敏的踪迹,记得与她有关的一切,也是过去的一切。
可怡敏可曾关注过亭亭?
怡敏的前夫在对怡敏说出那样一番近乎于羞辱和PUA的话之后,怡敏没有维护过亭亭一句,即便她心中从未承认亭亭的恋人关系,哪怕是对朋友的维护,也没有一句。
怡敏的世界太小了,小到她照看好自己的儿子之后,再也没有多余的目光看亭亭了。
同样是推开一扇门走出去,亭亭看着无法继续的午餐,准备离开时,再三回望,怡敏没有一句挽留。
而珍惜的人是不会舍得看着她离开的。
第一次在排练房相遇,小宁盼着与亭亭多说几句,多待片刻,一次两次叫住她。
感情的表达好简单,一个人珍爱与否,一看便知。
亭亭和怡敏目前为止两次身体接触,对我来说感觉都不自然,好像只是为了给某种执念一个交代。
比起两人第一次重逢,小心试探、轻轻触碰,悬丝一般的情感连接,不敢稍用力拉扯也不舍得让它断掉,那种感觉是多少东亚女生心底的牵扯。
我真的希望在一个故事中,亭亭可以放心大胆去爱,也能得到同样真挚热烈的爱。
怡敏,希望你面对好自己,生命很长,去爱一个你愿意心甘情愿将目光停留在ta身上的人吧。
两星半,多半星给第一季的余温。
平庸,悬浮,拖沓,尴尬,连吻戏都没有温度了。
看完六集决定一星半,多半星给第一季的余温。
为了安抚我受伤的心灵且抑制骂人的冲动,重温了第一季,才看了三分钟就已经入戏了,所有的记忆都回来了,那些为了花香周六一大早独自流泪的日子,都是为了那个原本的故事。
第一季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莫名多余的镜头,没有一对强行亲吻的cp,她值得。
看完第七集,如鲠在喉但实在不舍得再减星了。
两位女主(尤其是学姐)的人设全面崩塌,和第一季仿佛是两组人。
吵架之后没有交流的强行做恨,看得出演员很努力,但越是亲密戏越能感受到导演的用意——拍摄她认为观众想看到的剧情和画面。
全篇都平静拖沓和用力,无处不在的导演可以呈现她以为的观众想看到的画面:短发的亭亭,组乐队的亭亭,虐虐的学姐,BGM伴随的灯光昏暗亲密戏,一人要走一人抓手挽留……这一场也是一样,导演的用意太过明显但拍出的效果又过于尴尬,缺乏交流和感情涌动的吵架后做恨除了突兀就是尴尬,甚至让人有些生气。
全剧节奏也很慢,3/5都是无用的台词和剧情,每个演员在关键情节(比如一人要走一人挽留)的时候都仿佛在起范儿。
刻意的作品毫无诚意,刻意的cp毫无化学反应。
一晃距离第一季已经快4年了。
先回忆一下4年前《花香》为什么这么吸引人?
细节带来的极致东亚女同推拉美学。
婚礼结束后共同搭车的尴尬,咽口水的小动作。
多年后还记得电话的熟悉又陌路感。
以及载学姐回家、一起吃饭等等一系列的“小互动”。
当然最重要的是,钟亭亭这个人物的塑造,有“王太太,我们什么时候再见面?
”的勇敢,和“如果不是你,我可能会更有信心”的无奈。
再一个是本土文化的带入感和熟悉感,俗称“家里的饭”。
从早年的Sarah&Shaw,肖根,到这几年的率知完,泰百的lingorm,lmsy,甚至是英雄联盟中的cativi。
好吃,但和家里的饭不是一个味道。
台敏和亭亭之间的吸引、拉扯、克制,华语文化圈的女同看起来,很难找不到一处共鸣。
这4年里女性主义继续崛起,双女主上越来越多的桌。
韩百、泰百、日百陆续崛起。
剧集也越来越多元,百合剧从阴湿天到有了大晴天。
台敏和亭亭仍然是东亚女同日常拉扯赛道的高地,后来者无人撼动。
在平凡的、阳光流动的日子里,普通人的花香。
撩神钟亭亭和榆木疙瘩江台敏。
最重要的是,剧集创下的一种相对新的同性片叙事方式(谢谢导演第一季没有让怡敏老公撞破怡敏亭亭,都是自己坦白的)所以第二季崩不崩,总体还是要看新的导演和编剧能不能延续这种细节叙事、设计好二人的互动感。
导演的访谈中说,第一季更多是在过去式,第二季拍摄中,叙事要回到现在进行时。
拍一个神剧的续集,这件事还是挺难的。
众所周知,爱情片拍相爱容易,拍相处就比较难了。
拍相处要拍HE结局,难上加难。
相爱的戏剧性在于相互吸引,相处的戏剧性在于两个人的不合适。
这种天然的冲突往往是爱情片的致胜法宝。
连贯起来例如《爱乐之城》,例如《她》。
不合适到最后BE结局是比较顺的,这个类型也出了很多神片《婚姻故事》、《消失的妻子》、《坠落的审判》。
还有就是制作成本的限制,要把再次遇到和相处讲透,真的需要足够的时长。
特别典型的参考爱在三部曲。
两人再次遇见于《Before Sunset》,而探讨两人的不合适,到了《Before Midnight》。
公开资料看,第二季导演王逸玲是一个新导演,电影拿过奖,高概率是LGBT。
2017年毕业,应该是比90年的第一季导演邓依涵要小一些。
不同于第一季邓依涵自编自导,这部导演和编剧分开的。
豆瓣显示这次的编剧有三位,陈定宁/梁秀红/杨璧莹。
陈定宁与王逸玲合作过一部《幻象人》,主演有林予晞(台百真是一个圈),但豆瓣没有开分,看评价一般。
尽管导演与编剧的历史战绩仅作为参考(毕竟邓导在花香后的电影评价也褒贬不一),但也有助于进一步下调预期。
开头编剧取了个巧,第二季重新设置了一个遇见点,设定为两人自第一季后没有在一起,用新的的姿态再谈一次。
看下来,感觉思路整体还是在保持“拉扯”上的。
亭亭变得更小心翼翼,学姐比以前勇敢了一些。
重逢的戏里眼神流转、动作拉扯,昭示了第二季与第一季的延续性。
既然是个剧,就要设置矛盾,从预告片上看,矛盾不止一处。
1)怡敏的自我身份认同 —— 对应预告在外人面前不介绍亭亭2)怡敏兼顾小孩与成为“自己”的矛盾 —— 对应预告抱着小哲哭 3)感情里的第三者 —— 对应预告小宁的出现 开头两集重逢,一个矛盾说3集,最后一个结尾。
基本上12集完结了。
当然,中间大家喜欢看的戏不会少。
据说会有四场。
爱情片与同志片之间的矛盾点也基本上是这些,大家也见得比较多了。
第一季从设定与矛盾上也不是很新。
所以重要的还是讲故事的方式与完成度。
因为制作成本和班底的关系,第二季其实从“制作”角度看更加成熟。
用了更多篇幅去刻画两个人本来是什么样子(其实第一季里没什么亭亭日常生活的片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设计的重逢桥段是二人的“30岁约定”这类比较工业化的段落。
但有些遗憾的是,工业化的一些设计虽然交了作业,但是少了第一季的“灵”。
个人看完前两集的观感后,二人的互动环节设计个人感觉不如第一季那么“准”和“灵”。
举个例子,第一季第一级有“王太太,我们什么时候再见面?
”这种神级互动,但第二季则是“请我喝饮料吧”“再陪我走一段吧”这类,延续了亭亭的人设。
如果第一季这个桥段给95分,第二季是85分这样的感官。
再比如,对于第二季重逢后亭亭要不要送学姐回家,无论送还是不送,其实解读都是合理的。
不送,是一个长了记性、会有些敏感的亭亭。
符合常理。
送,还是那个勇敢为爱向前冲的心机亭亭。
毕竟第一季里面,你们赞叹的是那个要跟着人家两口子一起回家吃饭的钟亭亭女士啊。
再比如,从预告上看,怡敏的自我身份认同真的是用在同事面前不介绍亭亭来表达的...毫不意外。
怡敏兼顾小孩与成为“自己”的矛盾,真的是让她抱着哭泣的小孩...如果写剧本的时候让GPT看看,或许还有些比较新的思路。
甚至觉得,如果第二季的团队重写第一季剧本,一定会让怡敏老公撞破亭亭与怡敏。
不过说了这么多。
看到现在,个人还是满意第二季的完成度的,算是有个交待,没魔改人设、没有男人,很好。
且第二季主线都把握到了。
即便剧情一塌糊涂,她俩亲嘴咱还是要去看的。
后续随剧集更新。
————2.21从目前更新到第四集来看,本季导演真的希望挑战“拍相爱还要拍相处”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我不怀疑导演的诚意,用心。
也不怀疑导演未来成就的高度。
但现阶段,驾驭这个任务,确实确实,非常吃力。
这种吃力感体现到剧情里,就是观众感受到的突兀和尴尬感。
一个简单的小技巧是,你看整个第三集和第四集,是不是每一段单独看都还不错,但是连起来怪怪的。
例如ep3 第一部分聚会、车上确认心意、回家喝酒、亲吻,很流畅。
但是居然亭亭是睡沙发、之后两人信息上也没什么联络,到周末了俩人买菜做饭。
单独看约周末买菜做饭这段也没问题。
但大家会想,之前你俩都这么表明心意了,怎么还这么不熟?
核心原因是在这里剧情需要俩人破冰重新找回感觉,但是又不能直接到🛏️戏。
中途还要有一个解决怡敏老公上门的矛盾。
所以硬生生又拖到了ep4亭亭来找怡敏聊一聊,再留宿。
完了还要埋两人生活理念不一样的伏笔。
接着篇幅不够的问题继续放大,ep4短短的后15分钟,既要交代两人同居的矛盾,还要安排小宁上线。
要多赶有多赶。
结果是信息观众是get到了,但连起来看就不是个剧,像deepseek给你写的纪要。
个人觉得可能是导演之前作品都是以短片为主,长片能力有待历练。
所以单独看一个个片段是ok的,但是连起来就断层了。
————03.05改分了。
一般对女性导演、女性题材的作品咱是足够宽容的,之前也在下调预期。
但ep5-6看下来显然制作团队是基本功的问题。
从故事上的人物塑造、情节与台词设计,到服化道,再到视听语言与剪辑,是一种全面的崩塌。
这剧与其说是剧,还不如说是小红书讨论帖,全靠给个线索,让观众自己去脑补、评论。
看到第三第四集,我只想说学妹啊,换妻吧,舔到最后一无所有啊!
学姐学妹根本彼此不懂啊,刚同居一个把东西库库搬过来来,一个嫌弃的反复丢进去。
就是两个人根本不理解,不沟通,金钱观也不同。
学姐,你那句“他不是故意的”,到底站在谁的角度说话?
能给我气死。
而且很多细节都处理的挺难受的,比如学妹因为临时被替换,队员在怪她(嗯???
不应该是共同面对吗,又不是她的问题)然后她一个人在家里 emo,学姐回来她毫无反应……(怎么说人回来了也反应一下,或者短信当时就直接有点气馁的和学姐说,要不学姐回来了就低落的打个招呼)看了四集,真觉得……be 吧
换导演了,但不知道是导演还是编剧,反正演员演得还是好的,有些剧情确实没第一季好,情感处理没有第一季细腻。
首先吻戏亲密戏不够大胆,久别重逢以及争吵小别胜新欢后,二人的感情应该是更进一步再更进一步,情感更热烈才对,亲热戏没必要还那么含蓄,应该是表现出对彼此的渴望才对。
喜饼哥的态度转变很突然,难道是要留给我们观众自行脑补转变过程吗?
交换戒指那里等着台敏也说我愿意,但没有等到,难道是因为土象星座的人设还是有点影响吗?
台敏没有主动找机会给出戒指求婚,还是等着执行力强的亭亭先说了“我们结婚吧”,难道也是像上次买个项链不知道怎么送出去一样,土象星座的纠结和内耗在影响吗?
这样的处理也没错,但让台敏来个反转,主动制造机会求婚会更让人惊喜。
不过,千言万语,磕磕碰碰,两个相爱的人终于修成正果了。
我追的cp也幸福下去了。
“我想和你结婚不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而是因为我想继续和你走下去。
”“谢谢你”“我愿意”
这样深刻丰富的剧居然一堆人在骂剧本骂人物。
这样反而更显得学姐和学妹彼此之间互相成就的珍贵。
学姐表现出的内敛克制甚至有些木讷,其实是良好管理自身欲望且内心宁静的一种体现。
这在这个时代应该是一个很稀缺的品质。
面对学妹这么简单热烈甚至有些鲁莽的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像学姐这样的持有底线,不骄纵、不贪婪、甚至宁缺勿滥。
不贪求就不会索取,不索取就不会滋生出许多无谓的怨恨。
所以学妹跟学姐之间的感情这么久都没有变质甚至变得更有建设性。
这不光是学妹自己的勇敢坚持,也很大程度上是学姐的成全。
学妹最宝贵的地方也并不在于她真诚勇敢坚持,而在于她也不贪求索取。
她所付出的都是她心甘情愿的,单凭做能帮助到学姐的这些事情就能够让她开心,不会觉得是学姐欠她的,学姐若不还以“同等”的爱那就是对她不起,于是乎怨恨憎恶要求偿还......学妹心中是有股侠气的。
怎么会觉得学姐懦弱呢?
首先,光是能把一个自闭症儿童养大,学姐就不可能是个懦弱的人!
其次,不是你以为的不计后果“勇敢”追逐爱才是勇敢。
如果勇敢都是如此低成本就能做到的,那勇敢也就没啥好称颂的了。
闭着眼睛上就完了呗。
那恐怖分子、无差别攻击他人的独狼个个都是大英雄。
可笑不?
你可能会说,那怎么会,我这是为了爱,恐怖分子他们又不一样。
但你怎么知道独狼们不会觉得他们其实也是为了“爱”呢?
关键点在于,有的人的“爱”是“吃人”的,而真正的可以被称作caritas的爱是活人的。
想不清楚这一点就不要“深情”。
这篇多少带点情绪,看不惯学姐这样珍贵的人被人无端指责。
虽然学姐可能根本不在乎这部分人怎么说她。
都这样了还会有第三季吗?
是要上演什么追妻火葬场桥段吗?
已经不看好两个人了好嘛!
学姐这人根本就不值得啊,硬凑在一起干嘛啊!
说到底爱的人都比较卑微啦!
可能大家都容易带入自己,觉得很难过,亭亭爱的好让人心疼,想要有个he,但这剧我总感觉两个人在一起同居就都挺超出我认知的,我总觉得学姐应该在看他们练音乐的时候偷偷看看就好,然后默默转身不联系,又或者是亭亭生日那天,学姐看到亭亭离去的背影就好了,两个人就别再深入什么了,遗憾都比这个感觉来得好,是我回避型人格了。
第三季如果反转甜我真的会被高科技工业糖精齁死。
没必要没必要,我撤了。
看了第二季花香,说实话很符合我的期待,又增加了一点意外我可能是少数认为这个比第一季还好的人,我谈谈学姐吧第一季给我的感觉是——涩,是情窦初开却难以承认的涩,不是指对女同性恋身份的承认而是对自我认知的承认。
第一季有两个点第一是学姐经常提到她爸爸,她爸爸让她出国,让她大学学什么专业,规划她的人生方向,对妈妈的描述,只有和亭亭试衣服那里提了一嘴妈妈爱买衣服。
在这样一个父权为上的家庭里,学姐才会诞生出长大就是要结婚生孩子啊,不然应该干什么的想法,所以她是性格拘谨的,是保守的,是不敢迈出一步的。
而亭亭家里是和母亲的两个人简单的家庭关系,所以她更加勇敢直接热烈。
第二是小哲,第一季小哲上学和融入社会是学姐和前夫争吵的主要原因,然后学姐问出来了一句:你能不能接受他有一点不一样?
但是高中的时候她又对亭亭说,我觉得我们这样和别人不一样,很恶心。
所以其实小哲的转变和学姐问出这一句,我认为是存在互相映射的,学姐是另外一种社会性,家庭型的自闭症,但她因为亭亭所有才慢慢走出来,并且对仁修说出了我喜欢亭亭再说第二季,我很讨厌豆瓣评论里有些人说的,学姐第二季只是一个无趣无特色的男宝妈,一个慵懒木讷的中年女性,首先她是小哲的妈妈,如果小哲是女孩,她也还是那个妈妈,只是因为她是妈妈而已,她难以割舍也不会割舍这个神圣的社会身份,但是她在分裂,从一个妈妈分裂出妈妈和自己,而“自己”的那一段纽带正是亭亭拽着拖出来的。
其次,中年女性就不值得被爱吗?
学姐富有责任感,会照顾人,会做饭,会反思,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成长,她拥有很多女性的小闪光点,她也有很多的缺点,怯懦只是其中一种,但如此复杂的人性构成了一个平平无奇,司空见惯的中年女性,难道如此一个无趣的中年女性就不值得被爱吗?
所以第二季给我的感觉是酸,是对自我认知的清醒但是又怯懦于自己的不一样的酸我没把花香看作一部偶像剧,所以我并不认为造成争执的应该是什么剧情的跌宕起伏,而恰好就应该是现实,应该是学姐突破自我保护界限的过程。
学姐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的人,但是又非常界限分明,这也是诟病最多的六七集所表达出的矛盾点,我看见了很多骂学姐骂的难听的话。
但是我觉得亭亭喜欢的学姐某一部分,就是学姐从始至终都愿意为了她打破分寸和界限,哪怕偶尔只是一点点。
比如把充满亭亭特色的抱枕悄悄放进箱子,在超市买菜,固执的选择老几样,喝酒用专属的杯子,吃饭前会把刀叉放在桌布上再摆弄一遍,这是学姐的界限,但是她不会在亭亭侵犯领域之后难以接受,而是像蜗牛一样再慢吞吞的重复做一遍。
恰好亭亭喜欢她这种特色,当学姐这样做的时候,亭亭只笑着说,江怡敏你真的完全没变哎!
所以我很理解她们那几集的争执,也能够尽力去共情到。
学姐很少尝试突破过界限,对仁修也是这样,从生活小事到家庭责任,她很少让仁修去完成她的责任,也不会去完成仁修对于父亲的责任。
所以关于争执,她因为小哲大吼了亭亭,确实这我也会有点不习惯,因为她一直是个界限分明的人,哪怕亭亭这样做了,按照她的性格来说也不是吼叫,我认为这是学姐对自己界限打破的一步,也是承担责任这种特性的一个体现。
而亭亭正是打破她界限的人,从相遇要送学姐回家开始,从互相抚摸心跳,从后背突然的靠近亲吻,还有超市里和学姐完全不一样的购买选择,家具选择的个人特色,以及生活中小惊喜的准备。
还有一种社会身份的酸,她接受了自己的不一样,但还是担心别人难以接受她的不一样,我觉得这不是对一位中年女性来说很简单的一步,怡敏跨这一步跨了十几年,哪怕很慢,但她确实一直在跨,从高中时巷子的拥抱,从婚礼重逢过期的礼饼,从一次一次在大庭广众下的牵手。
学姐其实也很爱亭亭,比如毕业的时候主动找她合影,大声对仁修说我爱亭亭,勇敢去找亭亭复合时,发现亭亭和男友居住又一下把自己打回现实,打回高中时候的传统观念,所以才有了第一季末尾再次认怂的学姐。
还有哪怕分开一直关注亭亭,记得亭亭的约定,记得亭亭饮食的喜好,知道亭亭的指围因此比起怯懦的酸,我更愿意把学姐称呼为别扭的酸学姐是妈妈,是一个传统观念禁锢了个人数载的中年女性,请嘴下留情,这一季她一直在尝试新的社会身份,她因为爱所以尝试,所以反思,所以追回,所以找到。
而亭亭爱怡敏,在我看来爱的也不是执念,爱的是口是心非的怡敏,心软害羞的怡敏,爱怯懦但愿意改善的怡敏,爱勇于承担责任会照顾她的怡敏,爱身为妈妈的怡敏,也爱高中意气风发和中年无趣的怡敏,爱胆小却一直也爱着她的怡敏
曾经第一次心动过的人,很难忘记,当学妹,看见学姐的那一刻起,她的眼神我已经深陷在回忆里了学姐也是,只是她被太多东西束缚住,看见学妹在那里弹唱的时候,她就已经掉进了回忆的陷阱还是忘不掉青涩时代,她们在一起的暧昧,不小心的一个吻,足以让人悸动期待第二部能够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从第一部结束之后,就一直在想着第二部目前已经出了两集,整体来说还行,估计里面会加入一些其他的人进来,再次考验两个人
这颜值怎么感觉下降了超多😂 五分钟弃
仔仔照顾孩子和做家务的样子很熟练
除了钟婷婷恋老之外,我想不到任何一个她还要选择江怡敏的原因。
三星给乐乐
emmm...感觉像是亭亭的宣传片。前俩集和后俩集拖沓没必要。期待了很久有点失望
在我心里,花香的故事在天桥上就结束了,往后所有的纠葛与圆满都不再属于现实。
真的很一般,和第一季比差远了。。。就知道是大团圆结局,但是现实中这俩人能走下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第7集出来了,就又是满分了。。怡敏和姐姐好像,我懂你了姐姐。
其实也很好看。大家都不是天生就会爱人,因为爱和关心,我们小心翼翼地、勇敢地去找到最能柔软包裹住爱人的方式,在不断的磨合中尊重体贴对方,虽然可能词不达意,可是秉持着去爱人的决心和勇气,我们总能找到彼此。PS 作为土象,怡敏其实真的已经很努力在爱了!只是我们对待自己太过在意的珍贵礼物时,有时候真的难免行为失调,可能也不擅长表达自己和表达爱,才让爱人和自己受伤。PPS,依然还是觉得怡敏一直有保留着当年学姐的那份帅气和勇敢锐意。
是真难看啊,最后跟科幻片一样,停在第一季就好了。
换导演的影响好大……感觉整体质量下滑严重。本身就是短剧,节奏还拖拖拉拉。而且感觉导演叙事水平和审美都不太好,学姐面试和学妹组乐队两段戏完全就是国产短视频水平……虽然才出两集已经感觉要完🥲唯一的优点是郑宜农唱的主题曲超好听
首先我自己也没想到看完最后两集会再减一分。如果非要这样结局的话不如直接把第二季最后两集挪到第一季当大结局。有了前面10集,这最后硬包的饺子实在是难以下咽,第一次没有为官配“有情人终成眷属”感到开心,看到最后我只心疼小宁。“一年后”也很瞎,怡敏和亭亭的发型没有一点点变化妆发组在干什么,两人都要结婚了还是很不熟的样子还不十指紧扣,要这样生生分分谈恋爱谈一辈子吗?剧里呈现所谓的“现实”都是很表面的东西,我只觉得她俩实在不是一类人,只是还抓着高中的“悸动”原地踏步不肯放手。导演到底有没有谈过恋爱啊?
换导演换的吗?感觉剧本怪怪的,又慢又危机四伏(?)很表面,那种情感在底下的暗涌感没了,调色感觉也是在努力模仿第一季,希望后面几集剧情不要给我乱搞。不过我们钟亭亭还是长大了,不仅会拉还会推了哦,让江怡敏主动起来!/看得好累,要不你俩就分开吧,我看小宁也挺好的😅/看完了只感觉第二季没必要拍。想看点理想的你非得走现实路线,搞现实吧你又挺理想的,突然大家就都放下了,开始包饺子了。哑口无言。
监督段位差好多,看看人想吃饭想做饭的女人,同样短剧。到最后才给发个福利,浅浅贴下嘴唇神马哒(作为观众我这里真的不是在orz...)所以很多桥段实在没必要设置呀,下边评得很准,监督确实不懂生活。现实中不是一定要有这些戏剧设置,drama也不一定需要存在——没有这些,伴侣在生活中也有很多更重要的关卡要通,有更多更多重要的课题需要处理。后者才是真实的关系。把S2追了是因为逐渐基本破除掉了一个很大的心魔。正如第一次闻见花香一样,人类的生之苦——不见得是乐——就是需要不断去面对后边可能会发生的很多个这样的第一次。逃避真实的自我只会让人变得日益拧巴。虽说“结局大致可能都奈样”,但过程至少能变成经验传递给有需要的伙伴。感觉此番确实是在moving on了(待检验)。其实还挺期待下个“紫薇”样子哒 (羞愧)
究竟是多难找才要演唱那么多遍找到你了…
平庸的无聊。
怡敏像一台呆滞的老人机。
看了前两集弃剧了,学姐演技太尬,演员之间没有那种张力了,剧情很慢甚至有点冗余,一星给到郑宜农的新歌《如果你也想起来》
第一部成功可能靠暧昧的氛围以及台湾偶像剧中那种朦胧的暗恋,第二部直接走入就难看的好彻底。不清楚钟亭亭为什么会喜欢江怡敏,但真的你们开心就好吧。恋姐控,亲爱的,那不并不是爱情。
两人演技完全不是一个水平,看不了一点。剧情…几秒快进完对不起我智商啊。深刻不了偏上价值的东西还比不上h文来得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