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
一个“慎”字,背后便是对法律的敬畏,对人的尊重。
可这部片子里的法官啊,两个都没有。
因为受害者位高权重,且是法院内部人员,所以审判就该一边倒的偏向他?
荒唐。
被告有作案动机,且确实和被害人发生了肢体冲突,所以这就是你们不顾辩方提出的合法诉求、一意孤行地原因吗。
我很难去说这不是你们法官内部的沆瀣一气,因为伤了自己人,所以一致对外。
倒数第二个法官,被辩方及其律师问得哑口无言,你们不觉得羞愧吗。
而且呢,这个法官也是,嗯...很无能。
你说你要是不想理他们吧,要么虚与委蛇地打太极,要么斩钉截铁地拒绝。
前者呢,那得脸皮子厚,反正无论对方说啥,你都嘻嘻哈哈顾左右而言他,或者来个偷换概念又或者转移话题。
打哈哈嘛,难度不大,想要打得对方摸不着头脑就难了,关键在于要不知不觉,让对方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跟着你走了,此乃高手啊。
要是后者呢,你就一脸严肃坚毅,对于对方所说的一切坚决说不。
此中高手,不仅能拒绝,还能拒绝得义正言辞,让你无懈可击。
能力不够不要紧,那就做到在说不的时候一定要一脸认真,做出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你信了的表情。
可这个法官,两个都没沾边,想要同流合污吧却还有没泯灭的良心,被质问得是冷汗涔涔;若要坚守正义吧,能力又不够。
活该下台。
最后一个法官,倒是前面所说的“后者”里的低能力者,不过也堵得辩方无话可说。
谁让人家手握你的生杀大权呢。
说到辩方,还真的蛮有个性。
一般的电影里,嫌疑犯见着律师,那比看见亲妈还亲,恨不得点头哈腰么么哒,只希望律师能帮自己“脱罪”。
这个男主倒好,要求律师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不然就发脾气闹冷战,一副为所欲为的甲方既视感,真的是牛逼大了。
直到男主点名的律师男二出现,前者脸上才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两人一见如故,彼此倾心,互送衷肠,洞房花......咳咳咳,串场了,不好意思。
两位男主配合得如鱼得水啊,在庭上提出的每一处疑点都直击要害,所要求的重新调查等之请求也有理有据,可谓是教科书般的辩词。
可是呢,碰见了枉法的法官,无可奈何。
他们在庭上情绪失控,这对辩方来说不是好的选择,但他们真是忍无可忍了。
面对恬不知耻的法官,面对无动于衷的检察官,他们愤怒,想要反抗。
可胳膊能拧过大腿吗。
无论怎样,他们都想要试试,因为他们是真的相信法律会给他们一个公道的审判,还世界以正义。
他们是真的相信大家都是一心向善,不存私心以致偏颇。
他们是真的相信,对法律应该敬畏,对人应该尊重。
可是呢,没想到是这般结果。
当初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对那些人来说就一点都不重要了,他们不过是被利益驱使的一群行尸走肉。
原来没人在乎真相,没人维护正义,没人敬畏法律。
这个世界怎么能这样呢。
让执法者腰杆更硬,让守法者心里更暖,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啊。
若唯有流血和牺牲才能到达此地,那么我愿意为了人民献出自己的一切。
法律和数学是一样的,问题正确的话,答案也是正确的,没有灰色地带。
纯真的信念和野蛮权力的战斗,不管多努力地扔石头,裹着铁甲的敌人,却毫发无伤。
金教授是文明社会平民阶层的英雄。
他们让一个没做错事的人承认自己错了,之后他们会给和解。
大家都不遵守,法律才产生了问题,法律是美好的。
我是保守主义者,遵守社会的原则就是一种保守,这有什么不对吗?
律师属于服务行业,只要按着委托人说的做就可以了。
“我是专家,这些事请交给专家来处理。
”“韩国哪里来的专家啊,除了骗子。
”千万不要忘记,我们的对手非常狡猾。
我是以你妻子的名义活到老啊虽然审判就这么结束,但是这份耻辱会永远留下来。
已经执着的走到现在,已经回不去了,那就坚持下去。
电影以真实故事为背景,依据真实法庭场景和审判记录进行改编,人物和对话经过艺术加工。
不可否认韩影在敢说敢拍方面走在了亚洲国家的前列,一黑一大片,公检法无一幸免,这种精神还是值得佩服的。
本片中的个案尤其荒谬绝伦,公权机关联手炮制冤案,所谓的证据不值一哂,然而正义却不在多数人的身边,上位者浑然不顾人民的呼声,韩国司法部门的无耻和贱格程度让老衲匪夷所思。
而两位主角凭借微薄的个人力量对抗强权的画面则不时让老衲喟叹不已,尤其教授的眼泪和律师的一声嘶吼更是让人郁闷到了骨头里,直到影片结束很长时间,仍然有走不出来的感觉。
扮演“石弓教授”的安圣基绝对是本片最大的亮点,无论外形还是气质都与人物极之契合。
清隽优雅,一身书卷气质,这样的人才本应一生在象牙塔中过着平淡但足够体面的生活,然而片中人的遭遇却屡屡突破老衲的想象,诚如曹公有云:“可怜金玉质,深陷淖泥中。
”当然教授的人设并未完美而无可挑剔,编剧为他安排的唯一缺陷是“太过耿直”。
教授的一生都在与各种力量战斗,在年少时一次的不情愿的妥协经历之后,教授变成了如今这个脾气又臭又硬的他人眼中的“奇葩”,所有别人能够容忍的潜规则与肮脏事,都成了教授战斗的舞台,从教育界到司法界,无不如是。
生命不止,战斗不息,失去职位、荣誉、清白又怎样,被泼了一身脏水又怎样,甚至被监狱中最肮脏下流的人侮辱又怎样,他兀自保持着内心的洁白和腰杆的挺直。
或许在很多人眼中,教授就是“不识时务”者的代表,然而老衲却深深地喜爱这样的人设,无愧我心,屹立不倒,虽然有些理想化,但却是美好地令人生出向往濡慕之情。
看了很多电影了,第一次真的写下了一点东西。
韩国电影看的最多的就是这一类的片子了,充斥着社会现实,也不失为一种黑色幽默。
还记得第一次看并且喜欢上韩国的这一类题材的那部片子,叫做《辩护人》,当时最后一个镜头真的是让我一个大男生都哭了好久,从此一发不可不可收拾,几乎把所有关于这类电影都看了。
其实有时候想想,到了电影里的人物的那个处境,真的会很绝望吧,但说这部电影中的教授,毕竟还带有一些诙谐,也是有一点喜感的人物,也不像《辩护人》那么的色彩昏暗,无奈之中又有些许亮光。
每次看到这种电影,真的是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我们所在的这个社会,题外话,我今年高二,最后一届的文理分科,不出奇然的选择了文科,高中和初中是真的不一样,想想前年初三的我在政治历史课上依旧不相信老师而且还和同学们阔阔而谈一些故意去相信和教科书上不一样的野史的时候,然后经过高一一年的时光,或许也是经历了什么吧,也或许是哲学的来源是对于世界的追问和思考,然后就萌生出了想要从政的念头,可能也是因为奶奶告诉我小时候抓阄抓的是毛病和印章,呵呵。
(没有骂人的意思。
)然后也有相当律师说念头。
想法太多了,没次看电影的时候都会突然蹦到脑海当中。
刚刚开始学马哲,才真是的发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哲真是的厉害,看似与现在具有阶级性的根本属性的国家这一统治者的工具相违背的共产社会遥不可及,可是谁也说不定,真正哲学的发展所带来的人类的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或许真的会把未来的人类社会变成一个我或许都想象不到的样子。
对,没错,我现在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纯真的信仰者,至少根据我目前的知识所形成的世界观,我认同并赞成马哲。
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融入社会,去让社会变得更美好,更想我想象中的那个样子。
前一段时期的宝马男事件又引出正当防卫与过失防卫的界限的明确与否,都是目前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句很俗很俗的话,“将来的社会是我们的”,一点都没错。
如果数年之后,我真的步入仕途,希望我依旧会记得在这个高二开学第二周的周六下午刚刚回到家吃了两把鸡然后看了一部电影的晚上,一个十七岁的文科男生,又一次把他的理想所提起并又一次的深深扎入土中,如果我真的步入仕途,我真的希望我会记住这个纯洁又美好的愿望,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
呵呵,万世纷纷啊。
如果你真的看到了这里,那么陌生人,真的很感激你,这个沉醉的夜晚令人的思绪有些沉迷,说了些什么,似乎自己也看不太懂了诶。
或许这个晚上,只是一个十七岁的高中生在又经历了一个星期世事然后突然的感慨吧,呵呵。
晚安,各位。
1、这算是一个比较朴素的案件,但就是楞被韩国拍出了大片既视感。
教授的抗争与司法体系的一味纵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果没有小人物的这种奋力抗争,就不会凸显出高层的决策是多么的荒诞。
2、一个国家的进步是如何完成的?
就是因为这样一个个执着的人。
他们为了公平与正义甘愿舍弃自己的幸福,也甘愿推动着这个国家一步步向前。
我们经常吐槽这个社会这里不好哪里不好,但实际上,有些人看到了不好之后会选择去做点什么,而大多数人看到了不好会选择在原地一味吐槽。
3、永远不要得罪知识分子,因为你不知道他们认真起来有多么可怕。
不论是顶层的权威还是掌握着公权的公职人员,在真理面前,在正义面前,在法律面前,这个世界的通行规则是相通的。
4、我们经常有一些沉沦买醉的时刻,也许是因为受到了一些刺激。
但是日子总归来说还是要回归正常的。
所以可以有一些时间我们是原地踏步的,但大的方向一定是在不断向前推进的。
5、永远永远不要放弃希望,因为那些期待的眼神总是在你身边支持着你。
家人是你最坚强的后盾,哪怕你走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也依然会一有家人对你始终如一的支持。
三十而立的年龄,虽然不再像年轻那样愤青,依旧被整个情节气爆。
最气人的是结局没有等来真正的正义,哪怕是直到受害者出狱都没有等到迟来的正义。
我们经常说,正义会迟到,但不会不来。
只是这一天不知何时来。
因学校试卷一道错题答案开始,纠正了就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不过偏不,不道歉反而改答案,发声者反而被辞退,出国直到看到被冤枉者等来正义,毅然决然回国。
起诉再次无疾而终。
找法官理论,只为说出真相。
结果变成了用弓箭谋害,造假的血字衬衣,漏洞百出的案情,最后居然正气凛然的宣判。
真是腐朽之极的司法。
韩国也是神一样存在的国家,如此黑暗的司法体系,可以拍成电影,就是不能为受害者伸张正义。
不得不说,政法体系逼着一个教授去学习法律,在法庭为自己辩解可以问到法官哑口无言。
辩护律师甚至为了原本的正义冒着被拘捕的危险去藐视法庭,记者好不容易写的稿子不能发表。
记者和律师都曾想离开本行业。
律师曾想过移民其他国家。
就是不愿意自己的后代再过这样的生活。
最后,他们凭借着内心的那种信仰在坚持。
我们没有等到最后的正义,哪怕受害者已经出狱。
韩国的《熔炉》《素媛》希望有生之年,可以看到罪人被执法,受害者等来迟来的道歉!
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感觉。
作为韩国剧情片的忠实影迷,熔炉,素媛,辩护人,追击者,等等,都看过,但这是我第一次认认真真的写自己个人的想法。
韩国电影的迷人之处,在于它可以将一件我们早已见怪不怪的事情,用另外一种形式来告诉我们,这,就是你生活的社会,这就是你为之努力的国家。
《断箭》的剧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熔炉,同样是通过一些社会的敏感事件来揭露司法的本质,也同样是通过代表弱势群体的民众来对抗代表强权群体的司法。
作为主人公的金京浩教授,在现实世界来说,确实算不上讨喜的人。
他偏执,执着,刚毅,顽固,当然,他也有点太钻牛角尖,但是这些词都并不足以形容这个让我敬仰的老教授。
在面对事业不公的时候,他没有退缩;在面对司法不正的时候,他没有退缩;在面对社会舆论的时候,他同样没有退缩。
我不知道是什么支撑老教授一个人走到这一步,换做是我,估计早已一败涂地。
虽然前面看过很多韩国剧情片,但都没有这么深切的感受,唯独这一部,让我不得不重视自己的人生。
和老教授相比,我们到底缺什么?
是坚强的内心?
果敢的行动?
还是一如既往的执着?
或许,这些东西我们都缺。
影评中朴俊律师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我们移民吧,想想把孩子留在這樣的国家,真是悲涼。
对啊,这么痛彻心扉的事实,为什么需要大家通过电影才能了解?
所谓的人性呢?
所谓的正义呢?
所谓的公平呢?
相比欧美科幻动作大片,我更喜欢韩国这种看起来虽然格局小,却可以直击心灵的电影。
电影中没用华丽的场景,没有跌宕起伏,没有大手笔制作的特效,有的只是咄咄逼人的法庭戏和张力十足的角色表演。
不得不说安圣基给出了一次精彩而朴实的表演,可以说,整部影评因为安圣基的表演整体上了一个层次,虽然影片中必不可少的有一些面部特写,但是作为主演的安圣基,真的是用心的在去塑造老教授这个角色。
老教授的执着,老教授的坚强,老教授的从一而终,当然,还有老教授在监狱中受到凌辱时表现出来的脆弱,他平凡外表下隐藏的坚强之心,他镇定自如中蕴含的坚毅面孔,这些,都足以让我们对这个演员肃然起敬。
整部影片都是以一种非常客观的态度在拍摄,但是观众在看的时候却不由自主的以主观意识想象,影片中一场场剑拔弩张的庭审、一次次有理有据的辩驳、一个个真相被无情揭露、一张张被现实打败的面孔,正是因为这些小场景,才有了让人拍手称赞的影片。
整部影片对于现实的批判,对于司法不公的愤怒,对于国家无情的无奈,恰到好处的完美呈现。
老教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份镇定自若的自信,让我们莫名的热血,觉得做人就应该这样。
可是,我们却都忘记了当初的自己,也曾经这么自信过。
看到老教授一人在法庭上慷慨陈词,句句直指韩国司法部的无为,韩国社会的黑暗一面时,我隐约感到心痛。
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将一个老教授逼到这种程度的?
难道这不最应该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吗?
我们到底是以什么样的理念生存到现在,有人,思考过吗?
看的早场电影。
立春周六清早的电影院里也还是坐满了观众。
安圣基,算是老戏骨了。
其余的几名演员也都有多年表演经验,所以开始就对电影的质量没有抱太大怀疑。
一个固执的数学教授为了自己的名誉而抗争的故事。
根据实际事件改编。
没有最近商业电影的大场面,大部分的场景都在法庭和监狱中,以故事和演员们的表演取胜。
无论哪个国家,只要有掌权者,就会有不公平的事件发生。
起初只是由一所大学考试题中的一道误题究竟要不要告知学生的问题开始,由于不公平的判决,事件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于是想到了前不久刚看了另一部片,도가니-熔炉。
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同样的是相对弱势的群体同掌控国家实权者抗争的内容。
但是,此片最后的字幕部分给人带来了点希望。
安圣基饰演的那位教授,在经过漫长的法律公诉过程后,于2011年终于得到了无罪释放。
虽然是个很严肃的片子,但是中间偶尔也会点到观众的笑点,让人们稍稍轻松一下缓一口气。
起初对于这位教授在法官面前都要字字据理力争的固执性格完全的无法认同。
但是,当看到最后的时候,又不禁想,幸亏这位教授有这么执着和固执才能最后为自己挣来释放。
新年之后看的第一部片子。
比预期的还要不错,所以很满足。
现在韩国拍的很多这种反应韩国不公平的法制民主社会,这部也是。
安老师的演技没的说,绝对的一流。
此片好看,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要拿箭射他
艺术加工的是不太历害了,漏洞太多,如果有倾向性的去展示很多内容或证据,会严重干扰正常的判断,导演和编剧正是这样做的,金教授拿着石弓去威胁审判长,只因为他自己觉得不公正,总说韩国是法治国家,这不是对司法最恶劣的挑战,箭射出去了,伤没伤着人,都不能掩盖金的犯罪行径,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由文人展开生花妙笔,导影甚至也可以拍一个维护法律正义并顶住压力的审判长形象的电影,里面最大的反派可能就是个无赖律师形象
所以,法律究竟是为了正义?或者只是官官相卫???
大陆法系的片子能拍成这样不容易了,电影跟导演对原著的感觉一样,效果都是在慢慢升高,安圣基平稳的演出有说服力,朴元尚的表现还挺出人意料的,另外导演都这么老了没想到。
题材好,但毕竟是真事改编,没那么有艺术性
上海影城一厅!
这事放在我天朝根本就不叫事儿~
Jun 22 上海影城 13:30. 根本没有那群影评人们说得那么好,黑白分明主旋律,那些法庭戏大概还不如美国比较优秀的法律剧随便一集的水准,还冗长。人物平板单薄,律师个人生活的情节较无聊。斯密达听得我好累,还纠结于看屏幕上的英文字幕还是屏幕下的中文字幕。。。
不了解这位勇士不了解韩国社会的这个时期所以看不太懂只知道一位为人权法律公正性抗争的倔老头后来被捅了菊花后来就醒悟了就立地成佛了
看着不错
能说的似乎都离电影远了些。
断箭,看完了。本片与其他韩国电影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他电影中的检察官往往是大主角,形象非常正面,但这部片子却是在呈现韩国检察官这一极具权力的群体是如何明目张胆的官官相护。这里面居然会提到德雷福斯案件,看来真的很著名啊。强调着一种大公民心态。不服气,不妥协。主角更在乎个人的胜利,对体制的嘲讽,而不是胜诉。3.5分。
安圣基演的真好。这种题材的电影,我等天朝屁民们只能说可望不可及
法庭戏很棒,改变了韩国的法治进程
仅有的掌声给安圣基的表演吧,其余方面各种平庸。
看完气的实在不行,先占个坑,理一下思路再来写,拍的什么玩意儿,居然这么高分,看到一半,我就感觉离谱得很,还以为高分是会有啥反转,坚持到最后,结果啥也没有。理想主义者的拙劣意淫。
无权者的维权抗争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
看的就是安圣基啊...法庭辩论比较简单,可以少一些笔墨勾画落魄律师
好看。
韩国人怎么这么了解我们?
其實製作一般,僅僅是對真實案件的尊重與勇氣的佩服
连我都觉得情节好傻好天真,居然是真实事件改编,这一定是改过头了吧?本来是对抗司法黑暗的故事,主题略为沉重,片尾曲却用了一首特别欢快的韩国流行摇滚是什么思想感情?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听到后排响起了均匀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