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新闻,跟动画无关··························转自新浪动漫······························轻小说改编动画《恋爱随意链接》自7月开播以来表现得不温不火,然而最近爆出的声优丑闻却让本作站在了风头浪尖之上,成为最近几天日本2ch等网站“讨论热度”最高的新番作品。
所谓ドッキリ,是日本娱乐节目常用的一种整蛊方式,既营造一个整个舞台只有被整者被蒙在鼓里的虚拟环境来给观众取乐。
《恋爱随意链接》的先行上映会上就开了这样一个玩笑,制作组通知声优市来光弘前来试音,并号称他所配音的新角色将在先行上映会上当场发表,然而先行上映会当日宣布的却是市来光弘将就任《恋爱随意链接》的“宣传部长”,但不会在《恋爱随意链接》出演任何角色,并当场播放了对此豪不知情的市来光弘前来试音并合格时的偷拍录像。
这本来是一次活跃上映会氛围的玩笑,但市来光弘本来就并非人气声优,近年来的代表角色只有《Another》的风见智彦等数人,因此对《恋爱随意链接》的试音非常重视,为此努力练习了很久,先行上映会上可以明显看出市来光弘受到了很大打击,当晚在自己的推特上暗暗写下了“这一天我一辈子也忘不掉”的话语。
这一事件发生于6月底,由于当时《恋爱随意链接》并未开播,所以事件本身也并未在网络上激起火花。
然而最近《恋爱随意链接》的广播又让这一事件再次浮出水面,主持广播的男女主角声优寺岛拓笃和金元寿子对市来光弘大开嘲讽,表示“那是历史的瞬间”“看起来超可怜”“那样的人崩坏掉的瞬间很棒的感觉”,遭到了网友的严厉批判。
不少业界人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市来光弘表示同情,杉田智和在广播中称“要是我被搞的话就把在场所有人的脸记住就回家”,山本宽称“这样的傻瓜到处都是,一直占据着业界,没什么可意外的,当然我也是”,《零之使魔》原作者山口升则称以前参与试镜时迟到了被导演大骂,“那些声优都是在认真努力,不成功则成仁,抱着必死的决心来竞争配音岗位的,握有选择大权的我们不认真对待怎么行!?
”,以各自的方式对整人游戏的企划者进行了批判。
据最新消息,受于舆论压力,《恋爱随意链接》制作公司SILVER LINK的社长金子逸人已经在推特上进行了道歉,并宣布市来光弘配音的角色将从第14话开始登场,不过现在这条推特已被删除,是否是因为市来光弘选择了拒绝这份“施舍”般的工作不得而知。
·························分割线·············································上述事件确实过分。。
总之,这部片也彻底火了……
题目和封面你们是和乌龙事件约好一起毁动漫的吗?
这番划到恋爱什么的我第一个不服(可能学医一般闲着没事喜欢研究人性),这是教科书级别的剖析人性番好嘛!
风船葛你的能力不要太帅!
人格交换、欲望解放、时间逆行、感情传导,你简直是人生导师好嘛!
(虽然我更相信👉大老师!
)永濑伊织,说起伊织我们真的不要太熟,相同的家庭环境,相同的性格,这番因为你我都嗅不到恋爱的酸臭味了好嘛(我真的是资深白学家吗🙃?!
)最后一部分我都是吃着大把胃药看完的,因为特别想看到你怎么克服,你说过,“ 所谓的人类……所谓的自己究竟是什么呢 只要外表一样的话 即使内在改变了谁都不会发觉”“你们到底在期望怎样的我?
”感情传导暴露了你的内心,你害怕别人说你是骗子,害怕他们都不喜欢你,所以你装不下去,你崩了,你不再装了。
番里没人懂你,弹幕都站在道德至高骂你,说着什么三次元这样的人很少,我笑了,真的少吗?
风船葛说到底只是一个二次元的人物,但他的异能力在三次元那就是社会因素!
你真的是你吗?
你真的只有一个你吗?
你真的在大环境下没有伪装吗?
伊织就是这样大环境的产物,不同的是,家庭环境让她更期待那样的平和所以她想做的更好来缓解那样的环境,所以她学会了迎合,学会了察言观色。
最后朋友们的嘴炮线方向都错了好嘛,“这么多年你辛苦了,现在开始做你自己就好了!
”其实这样一句话,就够了。
她仅仅是想找到自己👈啊!
“我们做朋友吧”你这样和濑户说,你这是要重新来过啊!!
(白学去你妈,俺要交朋友😌) 妈蛋!!
一句话治好了我多年的胃病,谁都没想到你会说出这样的话,我特么一下子看到了人生的方向啊!!
我真是不如你nb啊😭!
(尼桑看到目测哭晕在厕所里,这么多年嘴炮,人不如番系列啊!
)那么,╳╳╳,我们做朋友吧👊。
×蒙太奇风格的预告和BD衔接的简直大片啊!
这是除了《虫师》以外唯一op、ed都不跳的番。
豆瓣8.1明显低了吧。
×先是觉得永濑可爱,然后越来越心疼她。
先是心疼稻叶,然后越来越觉得她可爱。
(我是稻叶党,但我也喜欢伊织)×伊织想要妈妈开心,妈妈想要伊织拥有父爱。
于是就为了对方忍耐家暴男(叹气)欲望释放那段伊织简直是天使啊!
×太一喜欢的其实是理想中的伊织,所以在劝导她时说“回到以前的样子”才会被排斥。
最后一集在梦中是与理想伊织告别,意识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稻叶,下定决心要和稻叶认真谈一场恋爱。
×以最不现实的方式来揭示最为现实的问题,小治愈加小致郁。
×如果不是整人事件的话,这部番应该人气会很高吧。
个人感觉动画人物塑造的时间不太够,伊织黑化三集,五分钟就好了×我吹爆美雪姐姐的声音!!!
鬼知道那个哭声和笑声我听了多少遍×最后分享一下,风船葛的花语是:永伴与你,愿君同行。
少见的剧情饱满要素丰富,且富含深刻意义的动漫!
虽说世间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很多,也每日过着许多重复的内容。
但这部动漫让我意识到,一部作品如果能够将内容合理地整理编排创作,并且能够深入人心使其产生共鸣,那么在这个人类社会中它就是一部意义重大的作品!
而《恋爱随意链接》这部作品它做到了,在挥洒青春不乏幽默的同时又将许多人生中重要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寻求解决方式,是一部杰出的作品,十分推荐!
我真的无语了,怎么会烂尾成这样,虎头蛇尾的,这部番给我的感觉就是脑洞大剧情狗血结局和屎一样,开始设定还不错,五个各怀鬼胎的回家族凑在一起,一个古怪的老师加入解开他们的心结,先是身体互换,再欲望解放,还有心灵相通听到心声,本来是很有意思的设定,也逐渐解开了彼此的心结,比如有人伪装自我有人过于老好人,有人分不清莞莞类卿还是喜欢,有人战胜不了心魔,本来都挺好,但是越来越烂特别是结尾。
身体互换表白的时候还挺青春的,说要为了自己活下去也不错,所谓的坏人老师原来是好人也不错,但是无论是前面铺垫一堆母亲被家暴结果结尾是母女误会母亲重拳出击,还是男主在梦里和小辫子女生互相表白结果一醒来和傲娇在一起,都有一种啊?
怎么回事的感觉?
你是故意想跳脱?
还是真的收不回来剧情??
如果结尾传统日漫的热血青春这部番我感觉至少也能打到9分,现在这种草草结尾的结局给人一种前面都白看的吃屎感,我真的服了。
其实从一开始稻叶就看错了,太一和伊织都是为了需要被需要的人,太一是见到有人需要帮助就要扑上去,算是雷锋附体了,伊织则是为了迎合别人的需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其实说起来,这片子应该说是一个女主两对情侣的格局,头与尾其实都是围绕着伊织发展剧情的,主题其实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什么。
为了别人?那什么才是自己?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不要管为了谁,心里不要有负担的选择快乐就好。
实话说,这结论也是有点扯,但是,这种问题本来就没有答案。
就像怪化猫里无脸男的结局是没有结局一样,斩碎所有的面具之后,留下的是本来面目还是一张捏合了不同面具的新面具?或许不重要?把它当成脸来用就是了,人生本来就不是那么清楚的。
第一篇灵魂交换,第二篇压制欲望,第三篇身体变小,第四篇感情传递。
太一越是帮助其他人找回自己,破处心理问题,我就越觉得是不是太一的心理问题更大,大到没有人能发现,最近爆个大的。
(结果到最后他的都没有问题)好上头啊这个剧情,特别是没开弹幕,没有一点剧透,能自己猜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太爽了。
我真的以为这是一个恋爱番的,然后看它评分那么高就来看,结果它居然是个悬疑番,好棒好喜欢。
(其实也没有悬疑部分)班长居然才是全场MVP。
说是悬疑,其实是套了个皮,讲朋友之间和人际关系之间的摩擦与解决。
黄毛男生和黄毛女生这一对好好嗑啊,求求你们在一起,我嗑生嗑死。
第二篇压制欲望,黄毛男生之间在女生房间骑士礼单膝下跪我直接你真会啊,你两不谈还有谁能谈。
风船葛是不是乐子人啊,不知道为什么代入风船葛的视角我也觉得这几个人很好玩。
果然还是纯爱好嗑,比起男主这边的三角恋,还是黄毛这边两个人比较好嗑。
男二和唯真的太棒了,即使有初恋也会马上的去断绝,心里只爱着唯。
伊织开朗的时候真的很可爱,但是黑化了我也觉得很喜欢,我想如果男主真的喜欢伊织的话,应该也是会像我这样想,而不是在两个女生只能摇摆不定。
我还以为最后被绑架会求助班长呢,不是都说了班长在警局上面有人吗。
阿b怎么能直接缺了第六集和第十集,你缺片段我就忍了,缺一整集是想干什么。
在看到op这个画面的时候↓
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一句话“我们之中有一个单身狗猜猜是谁呢”。
但是到正片里面,又说男主喜欢的是伊织,我就马上调整了我的心态,认定男主和伊织在一起了,到最后还是op正确。
虽然伊织最后没有和男主在一起,但也不能说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毕竟伊织没有那种强执念(参考文献就是《青之箱》的雏),所以即使他们两个不在一起也不会让人感到遗憾。
甚至说他们不在一起才是最好的,男主一直以来喜欢的是那个活泼开朗的伊织,当伊织内心的想法暴露出来之后,他反而是“伊织不应该是这样的人”。
到最后伊织找回了自己不再扮演别人眼中的自己,这不比和男主谈恋爱好吗。
在一开始的时候稻叶(短发女生)的性格我是很喜欢的,到后面逐渐恋爱的时候我反而更喜欢了伊织,这难道就是我一辈子单身的启示。
但是说真的唯和男二这一对真希望能出个单独的番,或者有没有代餐,我真的很爱。
(话是怎么说,但是这种类型恋爱番我都已经全都看过了)不错,好看。
三个故事随机交换身体随机回到过去心里话随机传播当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你与你的朋友之间,你们的友谊与关系是否还能正常维持下去。
这其实是一件挺值得怀疑的事,尤其是一直比较孤僻的稻叶与一直善于迎合他人的伊织。
互换的不止是身体,还有彼此所处的位置能否站在他人的角度去处理问题,看待问题还有存在感的问题,当你的心灵被交换到这具身体上时,你以为你代表的是你,但是身边的人所看到的是身体原来的主人我们身体真的就代表了我们的本人么当你醒来发现自己的身体被别人占据,自己也占据着别人的身体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当别人心口不一的时候,你怎么看待别人呢?
人前说着可爱的话,心底却无比腹黑,虽然可能只是一時想法,那你又怎么去看待别人呢?
实际的自己完全不是你们所认知的那样好,这样,你们还会一直相信我,一直成为好朋友么对那些难以真正相信别人的人来说,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每个人都有心中的苦痛,有不想在别人面前袒露的一面把这些袒露出来,也许能够治好过去的伤痛,但更大的可能不是万劫不复么?
这部动漫向我们传递的是,要做真实的自己,要正视自己,即使现实中的自己不够好,也要坦然面对。
十年后补番毫无疑问,这并不是最优秀的青春综合征题材动漫作品。
它并没有着力塑造人物和讲好一个连续的故事,而更像是一个思想实验。
作者用超能力设定提出一个个青春期的问题,从戏剧性的冲突发散开来,给观众进行一些轻松自由的思考的契机。
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这种观看体验的,也因此写了这篇漫无目的的随笔观后感。
超长预警,文字量7k左右,纯瞎写无逻辑,谨慎阅读,欢迎讨论。
别迫害伊织了😭====================随机人格交换:我是谁?
我是谁?
我是我的身体还是我的人格?
我的身体和人格之间有什么关系?
它们是同一的吗?
我意识到这部动漫的有趣之处,是在第二话中,交换到青木身体中的伊织对太一提出问题时:“对于我们而言,身体是绝对的依据。
但是这一身体由于互换人格而变得模糊不清的时候,我们究竟能否依旧作为自己存在?
”说完,二人便换了回来,随即青木道:“终于换回自己的身体中了”。
在我看过的青春期作品中,很少有作者这样直接(对于一个娱乐向作品而言)地提出问题。
类似设定最知名的作品《你的名字》就刻意回避了这个问题,而将“我”简单视同于人格,而且是绝对稳定的人格,因此除了例行揉胸之外就没有别的有趣展开。
本作刻意强调了身体和精神的这种微妙关系:青木在唯的身体中会对身边的男性恐惧,而太一在唯正哭泣时与她交换也立即明白了这种感情。
伊织在像太一袒露自己的担忧时也说:我从小就没有什么人格,只是不断地做出让他人满意的事情。
如果连身体都不再确定地属于我,这样下去我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开始迫害伊织)。
作者似乎暗示了,我们的人格是依附于身体存在的,并会受到身体的影响。
这并不是只有在青春期才会思考的问题——甚至说,即使在青春期,大部分孩子也不会思考这个问题。
但这个问题的确困扰着青春。
在这段时间,我们的身体发生着极大的变化——我们更强壮、更有精力,第二性征发展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性别差异,性激素也驱使着我们对男孩或女孩产生感情。
青春教育的教材中经常未雨绸缪地告诉我们,女孩的胸部发育和男孩的遗精都是正常现象,说明身体变化带来的认知和精神动荡的确是一个普遍现象。
这是一个身体强势参与人格发展的时间段,我们的人格中应当包含着我们身体的部分。
因此我们分不清那懵懂的爱情中有多少是青春期的冲动,有多少是所谓的真心,抑或这二者本就没有区别。
我们审视着自己快速变化的身体,有时也审视着快速变化的心灵,虽然感到疑惑,但更多的是无意识,并在这种无意识中度过了自己的青春。
人格随即交换作为本作的第一个部分,提出了在青春中我们面对的最基础的问题。
如果说青春是一个逐渐独自面对世界的过程,那么“我是谁——我该以什么样的身份面对这个世界”这一问题就是我们必须面对(或逃避)的。
作者的这种安排,将心灵抽离出躯壳再重新认识自己,似乎是有点科学实验意味的方法——纯粹的心灵是不是真正的我呢?
在这种情况下,永濑伊织能否找到真正的自己呢?
作者提出了这个问题,却没有正面回答,而只是用身体交换作为契机,推进了主角团之间的相互理解,最后用“永濑伊织愿意同永濑伊织的身体一起死去”作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这其实相当于没有回答,因为作为自己死去远远比作为自己活着容易得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伊织最后的崩溃。
五个人之间的身体交换作为一个思想实验,是一个极为有意思的题材,能发展出相当多的可能性。
但作者仅仅围绕此做了几处情节安排后便(以风船葛的形象)出来宣布实验结束,这未免有点遗憾。
不过看完全作会发现这个遗憾还会出现并且不止一次,并且这本就是一个只提出问题而不做正面回答的作者。
可能是因为力不从心编不下去,也可能是因为有更多有趣的问题想要写所以不求甚解。
不过这都不太影响我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毕竟提出问题要比回答问题有意义得多。
====================欲望解放:意志、规训与真实的自己我该如何行动?
如何与外界产生关系?
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
欲望解放篇在我看来是作者紧接着提出的第二个青春问题,即我与外界关系的问题。
虽然作者笼统地以“欲望”一词来表示他的所指,但也明显能看出其中的区别:作者用食欲、性欲、睡眠欲这些直观的欲望解放来说明其设定后,就很快把重点转向了他真正想要讨论的一种特殊“欲望”——贯彻自己意志的欲望。
这一篇章的矛盾也就围绕这一核心展开——我们该如何在行动中贯彻自己的意志?
假设说我们有着自由意志,并且对自己拥有主权,我们就应该有着最初的依照自己的意志行动的自由。
当然,完全贯彻这种自由往往会产生相当消极的后果,只不过我们在青春期之前都很难直观的体会到,而是经由我们的监护人建立懵懂的印象(例如怎么做会被责备,怎么做会被褒奖)。
而在我们的青少年时期,监护人的概念逐渐淡去之时,我们就不得不独自摸索贯彻自己意志所带来的代价(这也是为什么以青春期问题为题材的作品很少出现父母解决问题)。
这种代价往往是巨大的,而且往往无法改变任何事,这是我们都会在某一时刻突然意识到的事情。
毕竟在人际交往中,大家各有各的想法,对方同样有自己的意志和自由,这是与我的意志与自由同样坚不可摧的主权。
一旦发生冲突,要么自己受伤,要么他人受伤,要么两败俱伤。
这是一种突然发现自己做不到的无力感,一种不自由感,这种感觉往往在青春期出现并陪伴我们终生。
也是在这之后我们学会隐藏和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是一种任何人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接受的规训。
作者正是通过去掉这些限制,将潘多拉魔盒打开,看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我认为这一部分的剧情是有些单薄的,对于本部分核心矛盾的表现,也仅仅是我说话说重了,你说话说重了,我骂你,你骂我,来来回回几个回合而已。
不过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探讨我们应当如何面对我的自由与外界的冲突。
唯的方法是躲起来,拒绝将自己的内在与外界接触。
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法,几乎就是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毕竟青春综合征几部代表作里面的“校园四霸”几乎都持相同的看法,而且都大受追捧。
所谓“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消除问题”的方法看上去很牛逼,但毕竟无法解决本质的问题。
人是天然的社会动物,真正封闭的活着或许靠着青春期的拗劲可以撑一会儿,但早晚都会撑不住。
而如果我们直面这一冲突,就会面临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将自己的意志贯彻到何种程度?
这实际上是欲望解放的边界问题:哪些行为是我自己“本就”要做的,哪些是由于欲望解放才发生的?
太一与青木争吵时,稻叶与唯争吵时,都认识到了这一边界的模糊性。
或许就算没有欲望解放,我们的心里也会有一种声音让我们越过这一个边界,去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
这样看来欲望解放将这一冲动外部化后,在推动主角团之间冲突的同时,也保留了他们对彼此之间友善的认识。
所以对于伊织在这一阶段所提出的问题——我能否通过欲望解放找到真正的自己——回答是残忍的:不能(继续迫害伊织)。
因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外部化的真正的自己也是不存在的,它仍然存在于他人的幻想之中。
更何况,在这一阶段伊织戏份少之又少,这似乎也表明规训不仅约束意志的表达,它同样会削弱意志本身。
存在于他人之中的自己越多,存在于自我体内的自己就越少。
后者会以一种绝望的姿态向前者抗争,而这也正是情感传递阶段,作者无情地将人与人之间最后的边界扯下之后,伊织的困境与悲剧。
====================时间回溯:必要而令人绝望的连续性我本认为在欲望解放的剧情中呼之欲出而未直接探讨的问题就是交流,这也应该是本作“心灵链环”主旨和高潮部分。
因此,时间回溯的剧情看起来像一个番外篇,属于作者的突发奇想。
(作者的这种随性在很多方面都能看得出来,比如他直接拉出一个风船葛来填设定的坑,在这里又拉出来一个“二号”来暗示这是一个番外篇。
)时间回溯的设定是,在每天的特定时间,主角团除太一之外的几人会随机变成过去任意时间的自己。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显然处于“未来比过去要长”的阶段,但也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时间和经历让他们思考过去的自己和当下自己之间的关系。
这种思考无非会得到两种结论:我是一个连续存在的实体,过去的经历让我成为了现在的我;或者,并不存在一个连续的自我和连续的生活,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如果我们认为自我是一个连续存在的实体,那么我们就会面临伊织的困境——痛苦。
连续性能够为当下赋予意义,不管是用过去填补当下,还是用未来填补当下,我们都会认为我们的生活是真实的、完整的、有意义的。
我们可以想象在婚礼仪式这一瞬间的新人,他们拥吻时或许会想起一起走来的不容易和今后生活的种种琐碎和压力,或许会想起过去的甜蜜和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景,总之他们是切实体会到了他们共同构建的生活意义。
在很大意义上说,意义就生活甚至生命本身,我们不能失去它,所以这种基于时间连续性的意义建构是必要的。
但是我们从过去继承下来的东西并不完全是轻盈的,还有很多沉重的东西。
对于有些人而言,则是格外沉重且令人痛苦的东西(迫害伊织)。
这点我曾经深有体会:我常常想,其实以我现在的处境,如果我完全没有从过去继承这些痛苦,我会过上非常舒爽的生活。
然而我们无法抛弃与这种连续性绑定的意义感——有些人甚至无法假装抛弃它——正如伊织面对风船葛的“补偿”所坚定的选择:我是由过去的我积累而成的,我珍惜现在的我,所以我不能抛弃我的过去。
帅是真的帅,似乎也是唯一的选择,但是代价是什么呢?
或许是选择意义的同时也选择了痛苦,选择了下一节剧情中发生在她身上的绝望境况(别迫害伊织了)。
而如果我们认为并不存在连续的自我,那么我们就会面临青木的困境——虚无。
青木的想法非常简单,他想“轻松的”生活。
事实上他也是这样贯彻自己的生活哲学的,所以他看起来阳光、健康、无忧无虑。
这样的生活固然令人羡慕,但多少需要一点运气和粗神经,对于情感细腻、运气也不好的人来说是绝无可能的(迫害伊织)。
但即使是青木,在经过时间回溯,同时感受了两种“当下”后,也切实感受到了问题所在:如果当下和过去是断裂的,那么我该如何认识过去的存在?
如果当下也必然成为过去,那么我面前的心仪的女孩是否也会像曾经那个女孩一样,被我这种生活哲学所抛弃?
总之,我该如何为这一切赋予意义?
事实上,认为不存在连续性所导致生活目的缺失,是虚无主义心绪的一大来源:“任何对于我们拥有持久的模式或有组织的目的的确信,都必须依赖于对时间本性的误解。
它赋予我们暂时性的生存太多的连续性、可预测性和持久的价值。
与之相伴随的是,我们无法满足这一标准,我们的生命不可能是有意义的。
”在青木剧情的最后,作者还使用了“我曾经喜欢她,现在喜欢你,两种情感都是真实的”来搪塞问题的本质,这也大抵符合青木的人设和生活哲学。
毕竟作者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我都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更多的时候我则是在两种选择中摇摆,一边拥抱与意义相绑定的痛苦,一边不断怀疑生活本身是否真的有意义。
====================情感传递:手拉手真正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交流。
它是所有痛苦和快乐的来源,是我们生活的基础,也是我们建立和摧毁生活的手段。
我曾经跟朋友说,我对自己研究领域(political communication)的兴趣来自我生活中对交流失败的反复体验。
因此这一部分我看得既过瘾,又难受。
这也是我真正喜欢这一部作品的地方——我始终相信作品和读者是一体的,没有绝对好的作品,只有好的体验——它与我的生活、知识相结合,给了我很丰富的观看体验。
这一部分是对伊织迫害最为严重的部分。
由于“个人的想法和感情可以直接传递到他人”这一设定,伊织痛苦而挣扎的内心被放大了,她也只能用更加痛苦、更加挣扎的方式与之对抗,并逐渐吞噬自己。
这里的设定有一个很有趣的地方:情感被传递后,传者会清楚的知道哪些情感和想法被传递给了哪些人。
这意味着,情感传递并不是单向的“读心术”,而是作者强制“交流的发生”,而且是一种长久以来被渴望的交流:心灵相通。
事实上,交流的成功对于一些青春综合征的作品来说,是作为一个爽点呈现给观众的。
典型的例子就是青春猪头少年和兔女郎学姐中,梓川咲太和樱岛麻衣之间的交流方式,看得包括我在内的一众观众高潮不已。
但这种爽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现实中的交流是充满困难和风险的。
所以我们才向往梓川咲太和樱岛麻衣这样的,甚至是更顺畅的交流。
EVA中的“AT力场”“人类补完计划”也充满了对这种交流梦想的隐喻。
“只要表意的载体不遮蔽我们的眼睛,我们就能够洞悉彼此的心灵和头脑,真正的交流就是可能的。
只要我们像天使,有透明的肢体和思想,不能交流的悲叹就会烟消云散。
”我们常常痛惜于交流的失败,以及交流的不可能性。
我们做梦都想要流畅的交流并相互理解。
我们常常想,如果我们心灵相通该有多好。
然而,作者用真正心灵相通的思想实验告诉我们,真正的心灵相通不仅不那么美好,反而充满了危险。
与前几部分剧情中以欢乐为主要,伴随着少量冲突的基调相比,这部分的剧情是特别让人难受的。
作者似乎在暗示,在风船葛的一系列恶作剧中,心灵相通才是真正具有破坏性的。
而且,作者在这一部分也加大力度迫害伊织。
在所有发生的感情传递中,伊织的负面传递是最多的。
我是很看不懂为什么只给她传递负面情绪,除了伊织自身负面情绪多这个点,唯一的解释就是作者本就要通过迫害伊织推进剧情表达立意了。
但是,内心的感受和思想是一种非常私有化的东西,不经过编码和解码的传递真的可以被理解吗?
还是说只是一段乱码或者不明所以的、他人不可读的东西呢?
如果的确可以传达并被理解,那么编码者是谁?
编码的规则又是什么?
传递哪些又是由谁决定的?
当然这些问题都是题外话,就作者能拉出风船葛来填设定这种简单粗暴的写法,还是不要关注这些细节,体会背后的立意为好。
作者通过这部分难受的剧情展现出了心灵相通的问题所在:如果我们心灵相通,我们就不会有私有化的感情,我的想法和感情如果不为我自己所有——不管是随机被他人窥探,还是完全暴露在别人的目光之下。
这样一来,我们就失去了对交流的掌控和主权。
那结果就是,我不会再有任何想法,也不会再有任何交流。
这才是真正可以击溃一切的力量,越是细腻温柔的人越容易在此时被击毁。
伊织最后的崩溃就是对这一点的说明。
心灵相通或导致交流的不受控,交流因而变成了单纯的信息传递,而失去了其更重要的意义。
这也是我从这部作品中读出的作者的立意所在。
一个非常明显而我们又乐于接受的误区是,只要心灵沟通这种“高级交流”存在,我们就自然会认为经由心灵传递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而用嘴说出来、身体表现出来的东西就是虚假的。
剧中就有这样可以的情节作为对照:伊织在心灵传递了一大堆阴暗的想法后,早上面对同学还是热情体贴地问候、打闹。
那么,心灵传递的就必然为真,表现出来的就必然为假吗?
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需要假定的前提是:1.人的内心想法是一种单质,是完全统一的;2.只有于这种内在一致的交流才为真。
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彼得斯在《对空言说》中表达了对这种“交流的梦想”的批判。
彼得斯认为,如果我们抛弃这样的交流梦想,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凡是不能认识原本的地方,我们不妨接受我们能够得到的最好形象。
”我们的问题不应该是我们是否能够精确交流,而应该是我们能否相互爱护,公正而宽厚地彼此相待。
交流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这一行为背后的目的和本身所具有的意义。
伊织以“虚假的”热情对待朋友们,或许交流的信息是假的,但这种友善和热情并不依附于信息而存在,相反是这一交流行为中更为真实、更为珍贵的部分。
而这一部分,也随着作者“打破心之壁”而不复存在了。
所以,似乎正是交流的不可能性保护了交流,或者说保护了比交流本身更重要的东西。
《对空言说》最后一章的标题是“手拉手”而并非“心连心”,正是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手拉手比心连心更珍贵。
或许有一天,心灵相通真的会实现,无中介的交流会存在于我们之间。
希望到那时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重要的是我与你交流并建立联系的希冀与感情,而不是隐藏在我笑容背后那些阴暗的东西。
====================
这个ed场景是真的好看
.............................................................................................................
期待第二季~
有些意想不到,也有些共鸣。刚开始以为是轻音式的校园题材,结果却是抑郁的治愈故事……若不是出了什么特别蛋疼的情况,想必没什么人会不断的思考自己的人格属性吧……
挺有趣的 好想看小说第四卷
一惊一乍的青春疼痛故事,属于会有噱头冲突使得人看下去,但是挺疲软的因为很白冲突都是很唐突很套路,属于片荒空窗期的影片我觉得本作最有趣的就是葛什么这个“角色”,作者大手的具象化,每当剧情没进展就强行机械降神去干预篇三>篇四>篇二>篇一整体是不错的,文戏大体不错,情节推进也很有节奏,就是每一篇都是这样,每每到一个高潮爆发点时候都用了非常烂的方法来收束,观感太奇怪了且逻辑成谜,看弹幕也是每每到这时候就开始各种问号和迷惑的了,作者到最后也没学会怎么合理收尾,回回都非常牵强。在此倒扣一星最喜欢的角色是本作真主角伊织,中段就确定最喜欢她了,她的个人剧情基本和主线高度关联,但是很可惜的一点成也是这败也是这,几次篇章高潮她的高光都搞得一言难尽
等网络放送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表面所无法展示的伤,可能是不足,可能是心结,可能是无法释怀的一个想法。当我们真正鼓起勇气去正视它们的时候,才是真我的开始。
里面的苦难太小儿科了……本来想弃但是看在自己也这么二过的份上就看完了……
烂尾别看!!!
由於一級咩事件中途棄了,但是tempo差不是亂說啊。拜託不要每話加設定!\構成扣工資/
>4. 整人作死真是太可惜了⋯⋯明明這部我是真的,非常喜歡。
第13集再弃一次,好蠢,不想再看
纯骚年的大集合好吗。看得都快吐了好吗。简直就是折磨好吗!当然,这也只能说明一秋或许真的可以从这些类型的作品中毕业了。无比怀念新房导演。只讲故事不讲道理,比瞎掰硬扯些狗屁道理难多了——就是没有好故事可以讲,所以才要搞一堆自以为是的道理吧!
要么再坚持一话,,, 2话弃。
3.5。最后四集真的好仓促,感情变化得缺乏逻辑了。
果然一开始就因为泽城姐姐的声音大量买入稻叶儿股的我赚了啊!!!看稻叶儿从女王变娇叶儿这种反差真是萌爆了!
有一些有意思的部分,不过废话太多,同样的梗玩了一遍又一遍,治愈过去的创伤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倒是女主最后一次崩坏的吐槽还蛮精准的:“只要我在这里流下眼泪和你道歉,就有令人感动的结局在等着我们了吧?不能让你如愿真是对不起了。”
小朋友们一起盖伦发发了17集 唯一还不错的角色稻叶也难免近墨者黑在一片低能中沾染上了低能的味道
寺岛拓笃一生黑,这样的制作组就该被行业永远拉入黑名单。不要扯什么动漫外的事和动漫无关,动漫是谁做的?你看了钱进谁的口袋?
我觉得人物太假了,看着让人难受……一种非常肤浅的想象的感觉。
只记得人格交换,丧失控制力,回到过去,最后是感情传导。如果不是当初声优丑闻,会给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