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头的女人
La mujer sin cabeza,无头女(港),失忆薇若妮卡(台),无头的妇女,无头的女性,The Headless Woman
导演:卢奎西亚·马特尔
主演:玛莉亚·奥内托,Claudia Cantero,伊娜丝·艾芙隆,凯撒·博尔东,Daniel Genoud,Guillermo Arengo,María Vaner,Alicia Muxo,Pía Uribelarrea,Sebastián Montagna
类型:电影地区:阿根廷,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08
简介:人过中年的牙科医生维洛妮卡(María Onetto 玛丽娅·奥内托 饰)事业有成,衣食无忧,过着轻松自在的中产阶级生活。某天,她在驱车返家途中撞到不明物体。汽车没有停下,而是径直开走。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维洛妮卡不断遭受良心的谴责,她试图让别人和自己相信那天桌在汽车上的是一只狗。随着时间推移,维洛妮卡再也无法承..详细 >
你很有想法,但我跟你八字不合
±0.5,Waiting for ZAMA.
无头女人,女主的头被摄影机销掉了?
导演在视觉上将女主的两难境地做了意象化处理,潜意识的逃离和对事实的愧疚纵横交织,但实际上这个女人的处境并没有什么改变,徒留焦虑在表面停留,未能更进一步。
《无头的女人》中产女主意外撞死小孩后逃走,她不断遭受良心的谴责,她的良心让她越来越煎熬,在丈夫和家人的安慰下她最终还是放下良心重新快乐了起来。女主是殖民者后代,被撞死的小孩是原住民,历史隐喻。无头的女人,既指画框限制导致女主头顶常常不在画内,也指女主刻意逃避的心态。
9.5/10。①中产阶级女主意外撞死小孩后逃走,但接下来的日子她不断遭受良心的谴责,她想骗自己当时撞死的是小狗但良心却让她越来越煎熬,不过在丈夫和家人的安慰下她最终还是放下良心重新快乐了起来。②从族裔上来说,女主是殖民者后代,被撞死的小孩是原住民,所以这也是一段历史隐喻。③无头的女人,既指画框限制导致女主头顶常常不在画内,也指女主刻意逃避的心态。④一种迷茫而压抑的氛围(文本上对应了女主的心态)的营造:极少的定场镜头(模糊空间位置,增强迷茫感)与配乐;大量的内景、低照度、前景遮挡、虚焦镜头、画幅限制(《扎马》中解释过)。⑤以各种模糊的身体语言来叙事导致情节比较晦涩,虽然这种晦涩很贴合④的气质,但也影响了观众对影像的感知,故扣0.5。
不知道着墨于女主的三段感情关系有什么意义,太多没价值的镜头看得我很疲劳。
车窗上的手印~
【YVR-que】三星半。故事并不难懂,社会贫富的表现也算得上别具一格。车窗(位置移动?)的手印,近远景人物和声道的错位,结尾女主头部的失焦等都是精彩。但对于这个故事体量和最终深度,显得过于晦涩了,极其不友好。一部注定两极评价的电影
不知道是不是我不能适应阿根廷人的节奏,,整个影片的节奏一塌糊涂,没有节点,没有转合。。。
为什么我有贾樟柯的感觉??
混乱,标题党,海报党,反面教材。
GIFF6//这次可谓是大升级,叙事和镜头选择上精细了不少,反而相较于《沼泽》丧失了难得的“滞”感/粘稠感。声音系统依旧拓展了观者欲探索的外空间。
通过一场车祸事故的后续可以洞悉阿根廷中产阶级(殖民者后裔)的裙带关系,阶级贫富差距,是人是狗都一样,什么都没变,变的只是“发色”…
手册为什么要给它十佳
看的我很窒息 但有些许神迹
7.5。精緻利己中產止不住自慚形穢心態的準確刻畫。
全片都弥漫一种犹豫不决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不是人物之间的关系,而且人与场景之间的间隙。女主人公即在现实之中,又在现实之外。
今天恰好看了《灵魂狂欢节》,本片像它的升级版本,当然不仅是恐怖片那么简单。开头的车祸戏和《枪疯》著名的银行抢劫戏有异曲同工之妙,简单省钱而且效果远胜于所谓的大场面。
大概察覺到導演埋下的各種歷史政治隱喻象徵, 但這節奏實在太tm催眠了...Lucrecia Martel真是讓人又愛又恨的作者導演, 處女作超級驚艷但後來兩部卻越拍越極端, 希望Zama別讓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