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我这部动画片说了什么,我会以新闻联播体激动地说:以狐狸爸爸为首的中产阶级,依靠坚不可摧的统一战线和卓越的智慧,组织了精彩绝伦的反封反资游击战,战胜了拥有高级机械和大量军队的大地主与大资本家!
他们的故事将成为一个fantasitc的传奇,永载史册!
电影一如既往地贯穿着韦斯特有的黑色幽默,隐喻与讽刺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森林被毁,河流干涸,连动物们都忘却了自己作为野生动物的本能和野性,为了生存学起人类的样子来。
看似滑稽可笑,可究其原因又让人心痛。
狐狸爸爸的两次落泪
第一次是在老鼠死去时,是对它的怜悯。
老鼠的形象是本片最大的讽刺,它摈弃了自己的自然本性,站在人类的“道德”面,一心守护着主人的利益,包括搏斗时把真正的狐狸儿子抓进袋子,也是遵循主人的想法。
然而这样的它,死后也不过是下水道、垃圾堆中死老鼠的一个。
它临死前道出了狐狸侄子的关押地,是幡然醒悟也是对自身的赎罪,其实它终其一生所求不过是那美味的cider,用违反自然本性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死前却只有来自狐狸爸爸的尊重。
也因为此,狐狸放弃了此前投降的想法,因为它醒悟人类自私的本质,他们根本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第二次是灰狼的出现。
从电影开头狐狸爸爸就一直在说“我恐惧狼”,就是为了最后做铺垫。
由于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那些野生动物几近灭绝,对狼的恐惧也仿佛变成了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它们几乎变成了像传说般古老神秘的存在。
当狐狸爸爸问他你从哪里来时,它默然不语,也许是家园早已被毁,也许是早已遗忘,又或许是他是最后一匹最古老的狼,是历史的遗留,和现代社会化的狐狸已经语言不通了。
所以他高高举起手臂,为他加油,行为永远比语言来的更为有力。
孤狼象征着曾经活跃在这个世界的古老的动物们,象征着美好的自然,狐狸的拟人化造型则代表了现代化文明,它在喊出“我对狼有恐惧”后,留下泪水,则是导演想向我们表达,哪怕随着时代发展,人也不应该失去对自然的崇高敬畏,人类理应和那些美好的动物们共享这一个地球。
那泪水来自于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来自于对美好的感动。
爸爸回过头对孩子们说“祝他好运吧”,则是导演的另一个寄托,成人的世界充斥着利欲熏心,肮脏不堪,但是孩子还是可以被教育,他们代表着希望。
影片最后,看似是动物们的胜利,其实不过是他们在家园被捣毁后的又一次妥协。
超市里目光所及之处均为人造食品,也在预示着生态被破坏后,天然食品将不复存在。
当他们共同举杯仅仅是为了生存时,喜剧的背后则是令人沉痛的现实,耐人寻味。
影片中还有好几处细节暗示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狐狸舅舅的肺结核,海狸宝宝的扁桃体炎,这些熟悉的病名仿佛也在嘲笑着人类同时也在自食恶果。
看跳水比赛,我这个外行人就像狐狸爸爸那样判断的。
是几个翻转?
前空翻或后空翻动作优不优美,最后落水溅出多少水花?
我对狐狸爸爸给出的评判十分满意。
虽然这让狐狸爸爸的宝贝儿子Ash有更多的理由不喜欢多才多艺的表弟。
和朋友谈起可爱又让人头疼的Ash,心有灵犀,我们同时从Ash的所作所为想起了辛普森一家里的Bart。
这个带着拓荒者精神的狐狸爸爸给观众带来了太多的惊喜。
本没想用我笨拙的文字打乱电影在我脑海中定格的温馨画面,总觉得除了前述的一个小片段,其他任何情景都无法扯断电影的意境,单纯抒发快乐的情感。
事实上,或许那只是我个人走入了自己设定的误区,也可能是某一时刻体会超越评说,不愿破坏氛围的想法。
沉淀之后,再回想就有唠叨几句的欲望了。
Fox讲Fox的故事,理所当然的事,而且事实证明他们讲得相当成功。
定格动画虽然有值得炫耀的漫长历史,时至今日依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在画质上略显粗糙,不易传神地表现细节,但幸好有足够的修整工具可以借来弥补不足。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显然挑选了两样武器来突显自己的与众不同,用心编排的背景音乐,及充满寓意的成熟童话故事。
怀旧的鹅黄色蕴聚在原有的彩色画面上,使电影色彩犹如油画般饱满浓郁,童话意境得以保留,真实的社会环境又能微微显露,微妙地笼罩住了人类、动物,生活环境三位一体的故事大厦,毫无突兀感。
动画电影的受众群不再受限,从配音及配乐上做功夫也成了各路动画大戏不容忽视的卖点。
在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狐狸爸爸乔治.克鲁尼、狐狸妈妈梅丽尔.斯特里普、绝没有憨豆可爱的、狡猾的Bean先生迈克尔.刚本,獾律师比尔.默瑞 、积极主动的田鼠阿德里安.布洛迪、看酒窖的功夫老鼠威廉.达福,只喊了一句不知所云的鼬鼠导演韦斯.安德森(基本可以忽略),贾维斯.考科尔的献唱等等,幕后的场面除了用心来称赞,绝对是豪华阵容。
童话故事被放进嘴巴里咀嚼时,可以产生奇异的感觉,像跳跳糖在舌尖上舞蹈一样,摸不太清楚状况,但能感受到五彩斑斓星光四射的幻想画面在脑中旋转。
从彩图文字到真实的电影画面,作为二度创作所要克服的问题很多,在本片中,最让我欣喜的恐怕是它满足了我幻想的需求,同时也关照了一个成年人的理解能力。
褪去神秘,还能营造一窥究竟的效果,并让幻影中的画面用局限性的视角完美呈现,即使不为电影这东西,只为了让人快乐的这份情,不赞叹都很难。
在狐狸爸爸背着妻子惹出祸之后的多处情节高潮中,一路向着凯旋门的战斗激情,不仅让小朋友在听故事时振奋了精神,其实也安慰着成年人容易受伤的心。
欢快的音乐,伴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冒险剧情,看片的过程成了从头至尾的休息时光。
完全拟人化的性格刻画更是细腻到无可挑剔的程度,不想继续住在地洞里的“虚荣心”;不要与表哥分享一间卧室的“独生子宣言”; 哪里都有半路跑出来的程咬金;危难之时搞不好分崩离析的状态;不论风光还是倒霉,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必定有个伟大女人的暗示等等。
太多如此窝心的小片段大道理,让狐狸爸爸一家子及身边各式各样的动物演绎一番,绝对脱离了说教的庸俗,全成了电影自身的特征,自然地流露在一帧帧的胶片上。
而那个没有穿衣服的狼先生,既不会说英语也不会说拉丁语,像原著印第安人或爱斯基摩人一样,回应穿着体面的狐狸爸爸的手语,像握拳响应自由女神手执自由灯火的手势,有没有地域侵占与文化侵略,这段是不是带有自讽的黑色幽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最后用颂扬狐狸爸爸这样的男人来结尾。
虽然狐狸爸爸天性中存在冒险与叛逆的细胞,偶尔也会让狐狸妈妈感受“死神来了”的不安,但只要问一问狐狸妈妈一个问题,答案就会出来了。
如果问狐狸妈妈需去一个荒岛,只允许带一样任何她想带的,她一定会带上狐狸爸爸,那可比手上的生活大百科实用多了。
对于婚姻家庭而言,这就是幸福美满。
很有意思的一部黏土感动画片,片中的狐狸爸爸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和莫名的梦想还有总是喜欢发言的片段真的特别像我爸啊!
哈哈哈,没事做的可以看着玩,剧情节奏反转都不错的动画片,童话故事却可以看出很多人生感悟。
韦斯安德森的色彩与构图真的是很不错,满目深深浅浅的黄色,构图是强迫症般的对称,他的电影独树一帜,就算不打出导演名字,看一眼也知是他。
每个人都是狐狸爸爸吧,长大以后,做事再也不能肆无忌惮,因为各人有各人的责任
对于定格动画似乎更具好感,有种时不时能让人缅怀下孩提时代动画片的感觉。
打小看的《阿凡提的故事》,到去年看的《玛丽和马克思》,再到这一部《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总能让我觉着这样儿拍出来的动画片总有某种电影动画无法替代的魅力存在。
从管理员凯利出现到故事结尾,他不止一次地问着Mr.Fox,你怕狼吗?
Mr.Fox回答,我有恐狼症。
当时一直没有明白,狼在他们的对话中究竟有什么作用。
直到故事的结尾,成功逃离的Mr.Fox等人驱车在田间小道奔驰的时候,凯利喊出不要回头看,众人惊异地回头时发现,一匹骄傲的狼正在岩石上来回的徘徊,他和他们不同,他没有直立行走,他依旧四肢着地,野性而霸气,远处是高山雪原,就这样在人类生存的地方与自然交界处孤独地徘徊着。
Fox露出了略带惊恐的表情,因为他有恐狼症,可是几秒钟之后,他哭了,他说,他是多美的动物啊!
他对着狼喊话,可是狼没有回答他,他试图换一种语言和狼交谈,可是狼依旧没有回话,他略带自嘲地说,可能他不懂人类的语言吧。
于是,他抬起了手对狼挥拳致意,这时候,狼也抬起了前爪对着Fox挥拳致意,这个瞬间饱含了太多无以言表的情绪。
Mr.Fox哭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拥有狼那般的野性了,即使自己仍被定义为动物,可是有太多的包袱使他无法再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像个野生动物那般生活了,他不能再去偷鸡,偷鹅,偷鸽子,以前的生活再也回不来了,就在他的妻子对他说,我怀孕了的那瞬间,责任随即而来了。
影片的最后,Mr.Fox在人类开的超级市场里,举着人类制造的软性饮料,对大伙儿说,let’s raise our boxes, to our…survival.这个就是生活,一个关于如何生存的游戏世界。
当开始背负起责任与担当的时候,就必须抛弃一些可能对家人和亲人造成伤害的游戏法则,即使你异常钟爱这个游戏,即使你异常擅长这个游戏,即使你出生到现在一直都在玩儿着这个游戏。
改变游戏法则才是继续生存下去的唯一办法,Mr.Fox深知这一切。
我喜欢狐狸爸爸,他有他的执着和他的任性,当他决心放下一切过去的时候,他成为了真正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p.s.克鲁尼大叔的配音很赞!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是根据罗尔德·达尔的经典童话改编的一部动画电影。
影片由导演韦斯·安德森执导,乔治克鲁尼、梅丽尔斯特里普等人配音。
电影讲述了狐狸爸爸如何和三个坏农场主斗智斗勇,找到好吃的养活一家人的故事。
影片于2009年11月13日在美国上映。
不少人说这部电影讲的是生生不息的动物天性:有了家庭不得不要承担相应的社会家庭责任,但内心仍向往着自由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
有人说透过电影看见了中产阶级的劣根性:再羡慕孤狼的原始生猛,那也只是暂时,狐狸最终还是会回归到已有的家庭,抛弃不了躺在手心的安逸。
也有人提出在动物与人类的战斗里,若影若现着反人类反社会的影子。
然而,在原著中,这些主题似乎都踪迹难寻。
罗尔德·达尔的故事创作于1970年,是一部不到5000字的短篇儿童小说。
故事的整体走向与电影基本一致,但正是那些沿着故事主干蔓延而生的枝节,奠定了韦斯安德森不仅仅于把电影献给儿童的野心与布局,最后开出了色彩纷呈的花儿。
我们来细数一下这些另辟蹊径的主要分支:1. 居住地址原著中狐狸一家本就住在大树下的洞里,而电影中,狐狸们却是从狐狸洞搬到大树里风景宜人的起居室。
地理位置的一致,保证后续故事得以朝原来的方向展开,但同时又扩展了内容,草灰蛇线地深化了狐狸的动机。
一开始狐狸爸爸想搬家的原因是:住在洞里显得好穷。
直到看到了待售大树对面的三个农场庄园,才暗示出搬家的另一层原因:渴望冒险,顺应本性召唤。
2. 家庭成员电影里,家庭成员从原来的狐狸夫妻、4个狐狸孩子变成了狐狸夫妻、1个狐狸儿子艾什、表兄克里斯托弗森和树屋管理员负鼠。
这样的设定更改是值得思索的。
如果说电影里的主要人(动)物最好都能表现出一定的性格特征,或推进情节走向或深化故事内容,那么将4个狐狸孩子变为3个不同身份但又与狐狸一家联系紧密的小伙伴,显然更容易在短时间内拉开人(动)物间的差异·,并被观众记住。
狐狸儿子渴望成为运动员却能力不足,倒是狐狸表兄跳水、棒球、瑜伽、把妹样样优秀,刚到狐狸家就赢得了身边人的认可。
这样两个小辈的对比一下就鲜明了,它俩后续无论是发生冲突或合作都会引起新的期待。
【转念一想,要是“两小只”都设定为狐狸儿子呢?
首先,同一家庭出身,性格冲突、爱好各异,这就还需要源头上的养成解释;其次,对比不会如此集中。
如果跳水时弟弟早就知道哥哥很厉害,它还会得意地跳吗;如果重击棒运动上,教练早就知道哥哥运动比较厉害,它还会给弟弟机会吗?
另外,狐狸儿子后续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从压抑天性生气只会吐痰,到受到表兄启发开发了运动天赋,这个转变如果由生活在一起很久的狐狸哥哥来推进,那就可能会使人对可信度产生一定的怀疑:为何不早跟着哥哥学呢?
】至于负鼠,则是作为狐狸爸爸的随从,贯穿了狐狸爸爸整个“中年冒险计划”的始终。
它承包着笑点、算得上忠诚、不断询问狐狸爸爸关于狼的恐惧,就像韦斯安德森导演的其他电影如《青春年少》里的小跟班(1998)、《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的门童(2014)一样,被赋予了浓厚的韦氏电影气息。
3. 生活来源不同与书中狐狸一家一直以外出捕猎为生,电影里的狐狸爸爸因家庭责任约束,弃武从文,成为了一名专栏作家。
其他出场的动物也各有人类化的职业,如律师、厨娘、会计等,它们隐藏起其原始本能,加入了现代化社会的中产阶级队伍。
单从情节推进上看,职业设定的有无并不会影响到狐狸爸爸偷鸡、动物们挖洞和救表兄,所以这段应是属于主题深化范畴的。
狐狸爸爸有条件选择更好的居住环境(虽然是贷款),这说明狐狸一家应该是不受温饱问题困扰的。
但即便如此,狐狸爸爸仍要执行自己的中年计划,这计划背后显然有着更深刻的动机——就是此前反复提到的天性使然。
此外,狐狸爸爸在发动集体力量救狐狸表兄时,说过的那番群情激昂的话(插图),鼓励动物们释放自己的天性才能,也与主题遥相呼应。
4. 家庭冲突原著中是没有提到家庭冲突的,而电影中狐狸一家的冲突可分为三组:1狐狸爸爸与妈妈;2狐狸爸爸与儿子;3狐狸儿子与表兄。
1狐狸妈妈更加切实。
她希望狐狸爸爸能安分守已的做一份正式工作,承担起家庭责任。
优越的物质条件在她眼里倒不是最重要的,无论住山洞还是树屋,她都能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
而狐狸爸爸则更浪漫、有野心。
一方面他想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又按耐不住内心对自由天性的渴望。
(插图)2狐狸儿子希望能像爸爸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然而除了毛色,他在身形、运动能力上都不如保持着学校重击棒纪录的狐狸爸爸。
他的能力得不到包括爸爸在内身边人的认可,这让他气愤又不甘认输。
作为父亲的狐狸爸爸在儿子教育上,也显得过于实际而不够耐心。
3表兄虽是狐狸妈妈的亲戚,但他身形修长,运动才能方面像极了狐狸爸爸。
他能够在专业跳水运动员一样保持优美的姿势入水;秒懂之前从未接触过的重击棒游戏规则,并打出理想的成绩;甚至逃生挖洞时也比其他动物快。
这样一位受人欢迎的表兄,怎能不引起青春期熊孩子的嫉妒呢?
5. 斗争过程电影扩展了动物们与三个农场主的战斗过程:继农场主用铁锹挖洞——租挖掘机挖洞——调度全体工作人员守洞口之后,补充了“两小只”替父寻尾导致表兄被捕——农场主灌汽水进洞——狐狸爸爸决心牺牲——老鼠派送农场主决斗信——众动物合力救表兄——返程路上遇孤狼——受困地下后发现超市入口等主要情节。
这些补充情节,强化了对手智商,将正反方力量分配到相对均衡的位置,自然得提高了故事的激烈程度、加深了结局悬念。
6. 老鼠身份鼠兄从一只生活在苹果汽水酒厂房的寄生虫身份摇身一变,成为了受雇于农场主的苹果酒厂房保安。
这电影中的老鼠袭承了原著中自大、脱离动物队伍的形象设定,有过两次出场。
一次和书中类似,是狐狸爸爸在偷酒是偶遇的;第二次则属于电影的原创了。
老鼠受老板之托,给动物们送决斗信,同时不幸在和狐狸爸爸的比试中被电击中送了命。
这场戏,最主要的作用的确是通知动物们进行最后的决斗、把故事引向高潮。
除此之外,老鼠临死前所说的两个事,以勾勒细节的方式,充实了老鼠自身的形象:是他告知了表兄受困的位置;他还与狐狸爸爸进行了一段点题的对话。
(图片)7. 狼的出现这是书上所没有的:一匹纯黑的孤狼如磐石般四肢着地屹立在山坡上,身后是皑皑白雪寂静冰山,它目光所及的山下,狐狸爸爸也停下车来深情与它对望。
他先是尝试用英语、拉丁语与黑狼交流,可是它没有回应。
接着狐狸爸爸举起一只胳膊,握拳向它示意,于是让人起鸡皮疙瘩的一幕出现了:黑狼也抬起了一只前脚,握拳,有力地挥向天空。
它没有伤害他们,而是再次回望了他们一眼,终于一头扎进森林深处。
此处的配乐十分神圣。
狐狸爸爸向负鼠及观众宣告了:他恐惧的不是狼本身,而是狼背后那一望无际的原始生命力与自由;是恐惧亦是诱惑和向往。
但他已经有妻子、孩子和家庭了。
8. 最后结局原著的结局终止在狐狸爸爸领导动物们偷来了三个农场主家的食物而农场主们还守原来的地方等着狐狸现身;而电影里,通过斗争过程的扩展,最后结局落在了在地下重新安家和寻找新的食物上,他们幸运地挖出一条通往超市的通道,而狐狸妈妈则怀上了第二只宝宝。
通过原著故事与电影情节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主旨的迁移,“了不起”定义的变化——从适应生存、化险为夷变成了向往自由怀念天性。
狐狸爸爸依旧本领高强,只是从“为快要饿死的孩子偷几只鸡”变成了“作为一只狐狸,如果嘴里没叼只鸡,他怎么会感到快乐”。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我们很容易会怀疑偷鸡本身的正确性;尤其是韦斯安德森还要把原故事打包好的保护袋给撕掉,惊世骇俗地指着事物原本的样子让大家看。
一切界限都变得模糊了。
你没有办法去审判一只狐狸咬你家的鸡,正如同大自然里没有动物出钱去获得它们的食物,而我们人类也没有付钱给这里原来的主人就占领了大片家园。
2009年出现了不少优秀动画片,2D、3D、黏土各有所长,现在定格动画佳片里面又多添上一部《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身为作者导演,以往的韦斯·安德森擅长冷幽默和怪异视角,处理家庭题材更是他的拿手好戏,这些个人特征丝毫不漏地搬到了动画片中。
狐狸爸爸风趣幽默,会讨妻子欢心,面对儿子又无可奈何。
狐狸爸爸西装革履写专栏,狐狸妈妈打好围裙做家务,叛逆的狐狸儿子喜欢啐一口唾沫渣子,这些卡通形象完全是拟人化运作,应有尽有。
小家庭以外有律师、搬家工人和比赛运动,各种动物们组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安详小社会。
有人说《阿凡达》是反人类反社会反人类文明,《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也有“三反五反”的影子,当然它们反的都是人类的罪恶一面,而不会是真善美。
狐狸一家所住的树屋对面有三个农场,三个农场主富得流油,很不巧还刻薄无比。
说是人类,可还没出现就被打出的字幕说成是负面人物,完全是标签式功能。
至于怎么个罪恶法,哪里伤天害理,容后再说,略过不表。
简单来讲,在这样的电影里,人类是以丑陋的敌人面貌出现,他们能做出许多破坏性举动,搅得天翻地覆,好比中间围攻树屋一段。
相反狐狸爸爸一直在强调自己的动物天性,就好比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狐狸一定会要偷鸡,也得会刨土挖洞。
这些举动其实在暗指一件事情,人类消失了一些美好的天性,遗忘了上天赐予的本能(狐狸爸爸也是人类的形象化身)。
好比狐狸当了爸爸,它就要约束自己,不能靠“手艺”吃饭,改当卖字干活,由武到文,这是多么讽刺的转变啊。
它本来有一身强健筋骨和绝好本领,能上蹿下跳、翻墙入地,可偏偏因为妻子怀孕了,它需要承担一个人生和家庭的无形责任,只有选择了放弃,安居乐业。
可总有一天,它还是按捺不住,想要追求更充实更高远的生活,那还等什么,狐狸爸爸立即带上合伙人,重操起旧业。
如果不考虑这一层意思,那《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依然是个好玩的动画片,能逗乐大家。
呆头笨脑的负鼠,它的眼神变化会出卖它的灵魂。
当保镖的老鼠,以西部片的耍酷架势出场。
这几个小角色都异常搞怪,就连那只被狐狸表哥几下猛揍、打倒在地的大个海狸,亦是好笑至极。
狐狸爸爸计划再袭农场时,它们做了精心策划,万无一失。
简单的几个蓝莓就解决了看门狗儿,顺带药倒了农场主。
说是有电勿近,可爬了一回网被电个痛快,下来时也安然无恙。
再有决战时刻的枪击战,动画片就是这样的“不合常理”,它要的就是故事流畅,幽默搞笑。
家里面,奇装异服的儿子是个倔强小萝卜,不知天高地厚,时常出言不逊。
他对前来寄居的表哥充满敌意,对方能文能武,叫他妒火烧得猛旺。
看到这里,聪明点的观众就会明白,最后故事发展肯定是狐狸爸爸给儿子上了精彩一课,催它赶快成长,做个有本事又不服输的好狐狸。
有本事是能领会了,不服输在哪里呢?
其实奥妙就在狐狸爸爸的那条尾巴,它被打掉,给人类当了领带。
儿子捡起被撕得破破烂烂的尾巴,系在了挎斗摩托车后面,有如得胜归来的旗帜信号。
这还不说狼的招手,电影用意昭然若揭,赤裸裸的野性传说,拿出勇气和尊严而活着。
每个动物都有属于它的生存法则,是天演进化的结果,外界强加改变不得,人类莫不如此。
狐狸爸爸大点兵的时候,所有动物都派上了用场,各司其职,这不正是好莱坞励志的典型做法吗?
电影里的狐狸妈妈是个有趣角色,能管得了狐狸爸爸,气场强大。
它喜欢画一些气象万千的大景象——雷电交加、风暴来临,向着它们居住的原野袭来。
那是不是作为暗示手段,隐晦透露了对人类社会的忧虑。
【北青报】
虽然有具体语境和含义的不同,至少有三个词还是可以在能指维度上大致锁定同一群人——德语中的“市民阶级”(Staatsbürger \ Spießbürger)、法语中的“布尔乔亚”(Bourgeois)、美语中的“中产阶级”(Middle Class)。
当然,这些语汇总是在国家公民与有产自由平民的含义中来回摇摆,而当它们被翻译为汉语时,其意旨则更加耐人寻味——1990年代,整个大陆的知识分子们都沉浸在“市民社会”的意淫中面红耳赤、不亦乐乎。
伟大的“翻译的现代性”,伟的太大了!
或许我们应该在“Burger”上达成最低限度的共识,管他呢,统统译成“汉堡包”,便宜又省事。
郑智化在名为《中产阶级》的歌里就唱到:“我常常喝着可乐,我吃着汉堡,只是心中的空虚饥渴无法填饱”——你瞧,甭管老外怎么想,汉堡包已经成为了中国中产阶级的生活表征之一。
韦斯•安德森在《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用定格动画的方式再次给我们画堡充饥——这里的“我们”指的是蜗居在电脑前看着在线视频或者非法下载的根据社会学家的理论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中产阶级”的70、80后蚁族文青和影迷们。
何必呢?
“中产阶级”骨子里其实并不是褒义词——诚然,在美语中,“几乎每个人都认为他(她)是属于中产阶级,但没人愿意被指责为是资产者”【1】。
但布尔乔亚以及布尔乔亚的波西米亚都不能掩盖中产阶级的劣根性,这一点阿兰•布鲁姆借卢梭之口讲得很清楚:“布尔乔亚无诗、无爱、无英雄气,既非贵族,也非人民;布尔乔亚不是公民,他的宗教是贫乏的、此世的……布尔乔亚是社会中的个人主义分子……布尔乔亚是伪善者……布尔乔亚的道德是金钱性质的”【2】。
而落实在当代日常生活中,布尔乔亚则“意味着在精致的审美品位上的不足,住在难看的小屋,桌椅上装饰着小型桌布,听着没光彩的音乐……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散文化的方式代替了诗歌的方式,以至使生活变成了精神的沙漠”【3】。
无庸讳言,去看一看韦斯•安德森镜头里狐狸爸爸的婚后生活场景,几乎就是这一描述的最直观写照。
狐狸爸爸是个在小镇报纸上写专栏的所谓专栏作家(跟我一样总是炮制些有病呻吟或者绝对正确的废话度日),他总是穿着笔挺的西裤和衬衫(牛仔属于狂野西部的风格),温文尔雅的与奉子成婚的妻子进行着不见硝烟的冷战(战场通常在早餐餐桌上)。
更绝的是,狐狸儿子艾什恰到好处的遗传了老爸的中产特质——不打架,不吸毒,只是随时随地吐痰来表明自己的存在。
练瑜珈的克里斯托弗森则代表着一个优秀的中产阶级接班人的形象,他能在短时间内搞定复杂的板球(?
)规则和少女的芳心,而且在使用空手道时也发型不乱。
三位农场主其实很可怜,他们不幸的充当了狐狸爸爸一次“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陪练,在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资本主义(也是现代性的)根本原则庇护下,他们并没有犯错误,但中产阶级们总是需要出口,那种伪善的、必须依靠他人的评价来支撑的生活总是需要时不时的僭越一下,所以,狐狸爸爸驾着摩托车在枪林弹雨中呼啸而去,任由身后爆竹声响做一片,仍就风度翩翩。
乔治•克鲁尼太适合为这个角色配音了,我几乎不记得乔治先生穿牛仔裤的样子(《完美风暴》里那种造型显然不是他的标准相),他和布拉德•皮特简直就是中产阶级与叛逆草根两种形象的最佳代言人(如果狐狸爸爸人格分裂的话,就是《搏击俱乐部》了)。
中产阶级几乎总是中年人(同时还有“白人、男性”两个不言而喻的标签),所以,吃腻了汉堡的中产蜀黍总是在遭遇中年危机时神经发作一次,就像《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那样,背弃一下妻子和家庭的重担,重温一次青年时的不羁。
然后,皆大欢喜的再次重返家庭。
梅丽尔•斯特里普那句云淡风清的“我怀孕了”总是让已年过而立的我听得如雷贯耳,对一个向往中产生活而不可得的男性来说,女友的这句话无异于宣判——那几乎意味着我必须放弃我已经熟悉了三十年的“自由”生活;同时也意味着,妈了个逼的我终于要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门心思的往汉堡堆里扎了。
狐狸爸爸终于看到了一匹狼,他一直以为那就是他所放弃的生命中的自由(为啥不找布拉德•皮特来配几声狼嚎?
),他向狼招手,狼也向他招手。
于是,这段背弃中产生活的小放纵轰轰烈烈而又无限唏嘘的结束了——狐狸妈妈末了一句“我又怀孕了”,显然再次宣判了狐狸爸爸今后的生活路径——往好处想,狐狸爸爸终于像柏万青阿姨说的那样“成熟”了。
当然,所有的背弃都是狐假虎威的,狐狸终究是狐狸,不是狼,他们只能自以为是的像狼,可真要像狼一样流浪和孤独,狐狸们早就崩溃了——这再一次表明了中产阶级的劣根性:眼高手低,循规蹈矩,只敢小僭越,不敢真突破。
我没读过罗尔德•达尔的原著,但韦斯•安德森的演绎很对我的胃口,定格得很有范,大段的台词和细节设计也丝丝入扣。
狐狸爸爸的几次配乐演讲把好莱坞常用的煽情桥段嘲讽得体无完肤(再加上堕落为酒厂看守的老鼠之死),而那位憨态可掬的负鼠先生——这就是传说中的 “傻B”,中产阶级在埋怨社会时常常挂在嘴边的那位,不过这其实也是位中产好汉堡,在用信用卡溜门撬锁时负鼠先生居然拿出了一张白金卡,在被狐狸爸爸置疑后,负鼠自豪的告诉他:我按时还款,信用很好。
齐泽克评论《泰坦尼克》时说,杰克必须离开,因为上流社会的肉丝只需要下层草根们陪她放纵一下,等旅程结束,肉丝还是那个戴宽檐礼帽、冒出自杀念头但绝不敢付诸行动的中产女——这就跟狐狸爸爸制造的那场人畜大战是一个道理。
发想一下,如果这场中产与中年的双重危机改成不伦言情版的话,狐狸爸爸多半会像《美国美人》里的凯文•斯派西那样跟艾什的女同学纠结在一起。
当然,对中国来说,还不到反思中产的时候,虎年到了,要让大多数国民们能心平气和的狐假虎威一把,这才是第一步。
等到那一天,我就领着老婆,带着孩子,一边吃汉堡一边看《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然后再见缝插针的教育下一代:还是中产好啊,要感谢党的政策亚克西!
【1】【3】沃纳•唐豪瑟《资产者的问题(节译)》,“学术中华”网站:http://www.xschina.org/show.php?id=7349【2】布鲁姆《巨人与侏儒》,华夏出版社2007年,第236页
在我初三那年我爸爸捉来一只母狗,爸爸给她取名为玛格丽特.雪,快过年的时候,她突然生下了三只可爱的宝宝,原来她到我家的时候就已经怀孕了.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属虎龙蛇狗在一个月之内是不能见刚出生的小狗小猫的,但是禁不住我的苦苦哀求,妈妈准许我三天之后见了这一窝小生命.我见识到了它们的成长,胖胖,小雪和小小.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好玩的事情简直说不完,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不停的打架打架,打的它们的妈妈出面调停那种.再后来看动物世界之类的电视,也总是可以看见小动物们没事就在那里互相锤,你咬咬我,我挠挠你.直到有一天看见同学打闹的时候噗哧笑出来,妈的一群牲口.呵呵,人再怎么聪明归根到底还是动物的一种.狐狸妈妈是很爱狐狸爸爸的,狐狸爸爸总是给她出选择题,却又有自己的答案,狐狸妈妈肯定知道狐狸爸爸要选哪个,但是她总是故意说错,给爸爸一个显摆的机会,给爸爸一个话痨的机会,给爸爸一个表演的舞台,同志们,一定不要小看女同志,你永远不知道到底是人用香蕉逗猴子还是猴子抢香蕉来逗人.狐狸妈妈还要给爸爸准备美味的早餐,哄爸爸上班再哄儿子上学,听着老公蹩脚的谎言却不拆穿.对于狐狸妈妈而言,可以不要LV的包包,可以不要豪宅,可以不要跑车,狐狸妈妈只要家庭平平安安幸幸福福开开心心。
其实真的不能责怪极少数的女性同胞拜金,那只是DNA决定的为了繁衍后代的选择标准。
狐狸妈妈不是没有梦想和激情,她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只是因为她想做并且愿意做而且做了家庭主妇,她选择了相夫教子,把现实和梦想融合在那一幅幅画里宁静的风景配上闪电龙卷风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
母亲!
威武!
儿子总想获得认可,获得爸爸妈妈的认可,获得教练的认可,还有学校里面那个软妹子的认可。
儿子并不出类拔萃,但是他有一个偶像,他希望和爸爸一样的机智,强壮,敏捷,一样的优秀。
他多多少少通过特立独行来引人注目,面对优秀的表哥,他嫉妒,他不待见,但是仍然会和他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在没有爸爸的时候勇敢的站出来担当,并且最终还是对表哥说了i'm sorry。
就像教练说的,你要相信自己不会变差丫,从某个角度来看,你在进步。
总有一天,直到最后,儿子总会长大,获得父亲的认可,得到面具with five star,哈哈。
BTW,儿子是射手座吧。
表哥话不多,但是表哥很优秀,表哥英俊潇洒,高大帅气,说不定还有一个叫做王祖贤的表妹暗恋着,表哥会耍空手道还会做瑜伽,表哥来学校的第一天就有软妹子盯着他不放,表哥第一场比赛就MVP了,表哥才来几天就被爸爸赏识邀请去MASTER PLAN了,但是这些都不是表哥想要的,表哥只希望有个舒适的被窝,一群关爱他的家人,恩,一个温暖的家。
老鼠先生,哦,老鼠先生。
不知道为了什么原因,老鼠先生背叛了同类,站在人类的那一边,守护着满满一仓库的苹果酒,却在死到临头品尝着那污秽的泥巴,说,like melt gold,然后把眼睛变成叉叉。
老鼠先生试图另辟蹊径,但是骨子里的老鼠精神永远不会变。
而且看起来他在人类那国也并不好过,人类怎么可能去信任一只肮脏的老鼠呢?
把老鼠当狗用,这是冷笑话吗?
其实老鼠先生心里很清楚这一点,但是回头并不是随便说说就能做到的,要不怎么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呢。
不管怎么努力,“但到头来,他不过是中国餐厅后面的垃圾桶里的又一只死老鼠罢了”。
狐狸爸爸理解老鼠哥的寂寞,所以狐狸爸爸选择了没有手下留情,死在对手手上,绝对是欧阳峰的幸福。
还有那群伙伴儿们,律师,卖房子的,修水管的,做衣服的,捕鱼的,当厨师的。。。。。。
他们有自己的名字,有自己的职业,甚至定义自己DNA的拉丁学名,说不定还有各自的EMAIL,QQ昵称,以及豆瓣帐号。
人之异于禽兽者几何?
其实不管你是一个什么样的animal,都是爱人,亲人,朋友构成着你的生活,亲情,爱情,友情完整着你的生命,我们都有一颗狂野的心,听着野性的呼唤,想要into the wild,寻找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但是只有背上沉重的十字架,能帮助我们跨过生命的断崖。
GOD WILL BE WHO HE IS,狐狸儿子,狐狸妈妈,还有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是幸福的一家。
△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特刊的第二期,今天我们会讲一下《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这是他的代表性定格动画作品之一,另一部是《犬之岛》。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定格动画?
传统意义上的动画分三类——手绘、定格与电脑动画。
定格动画的角色形象通常是由黏土(木偶、剪纸)等材料、手工制作完成,逐帧拍摄(每拍完一个画面,移动一次拍摄对象),最后使之连续放映。
呈现效果上会有一种断帧的不连续感。
定格动画需要手工制作大量真实的场景和角色形象,在如今数码技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显得耗时又耗力。
如果还在坚持做定格动画的工作室,真的是以“匠人”精神在对待这件事。
定格动画史上其实出过很多佳作,除了我们今天会说的《狐狸爸爸》,还有《鬼妈妈》、《犬之岛》、《魔弦传说》等。
△ 《鬼妈妈》
△ 《犬之岛》
△ 《魔弦传说》另外就是我最喜欢的《玛丽和马克思》。
△ 《玛丽与马克思》讲完了定格动画,回归今天的主题。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是韦斯·安德森根据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原型童话进行改编的。
韦斯·安德森就是——他写什么、编什么、拍什么,都是韦斯·安德森。
擅长营造那些华丽又梦幻、朦胧而忧伤的场景。
一般当我们说起韦斯·强迫症·安德森的时候,总会提到他大胆的用色(粉红狂魔)、平移式的运镜手法、以及画面的对称性(强迫症)、和大量的俯拍式细节描写(恋物癖)。
△ “色彩狂魔”
△ 俯拍的细节控
△ 画面的对称性但他所有电影其实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不真实性—“脱离年代、脱离生活、脱离常理”。
这种不真实性是让人着迷的,毕竟谁能肯定的说,我们现在身处的世界,就是百分之百的真实呢?
《狐狸爸爸》也是这样一部基于梦幻和“不真实性”的电影,这个故事要从一家狐狸开始说起:
△ 狐狸爸爸
△ 狐狸妈妈
△ 狐狸儿子
△ 狐狸弟弟的小表哥狐狸爸爸是小镇日报的专栏作家,写些无关痛痒的文章,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总回想起自己的青年时代以及未能继续的遗憾。
△ 小镇日报的专栏作家——狐狸爸爸年轻时候他是一个身手敏捷的偷鸟/偷鸡贼(狐狸的天性),现在的他却每天早晨西装革履的坐在桌前读报,满是“中产阶级精英”的影子。
△狐狸爸爸在餐桌前读晨报 唯独吃饭时候狼吞虎咽的样子,暴露出了他作为狐狸的野性。
△ 野生动物的吃相他有一个漂亮大方,又了解包容他的妻子——狐狸妈妈。
十二年前,因为狐狸妈妈怀孕了,狐狸爸爸答应她为了一家人的平安,从此金盆洗手。
△ 狐狸爸爸和妈妈还有一个“看上去不太像自己”的儿子艾许(Ash)。
Ash有些与众不同,无论是打扮还是脑回路,被大家所不理解。
△ 狐狸家的“傻儿子”除此以外, Ash的小表哥也来家里暂住(小表哥爸爸得了双侧肺炎),小表哥不仅长得“一表狐材”,还十项全能,更加深了Ash对自己存在的怀疑。
△ 左边是Ash,右边是“别人家的孩子”小表哥狐狸爸爸遭遇了中年危机,先是突然想要改善家庭居住环境(狐狸一般住在洞里),买了一栋显眼的树屋。
△ 原来的狐狸洞
△ 现在树屋“豪宅”这个树屋既超出了他的购买力,又是动物世界里治安最差的地区之一——与三个凶神恶煞的农场主为邻。
华特波斯基(Walt Boggis)——世界上最成功的的养鸡业者;
华特波斯基(Walt Boggis)尼森棒斯(Nate Bunce)——经营养鸭与养鹅厂;
尼森棒斯(Nate Bunce)法兰克林宾(Franklin Bean)——养火鸡、种苹果(制作苹果酒),也是当今最可怕的人。
法兰克林宾(Franklin Bean)虽然搬进了新家,但好像我们狐狸爸爸的中年危机并没有被缓解。
反而催生了他想要去找回自我的冲动。
有一天夜晚,他站在新家的阳台上,望着满天星斗,问新家的管家负鼠凯利先生(Kylie):
△ 新家的阳台“Who am I ”“我是谁”“Why a fox” “我为什么是只狐狸”这段对话与其说是在问别人,倒不如说是在拷问自己。
这里狐狸爸爸提到的—“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也是整部电影所要阐述的核心:存在主义源自“自由主义”,强调个人为中心、尊重个性和自由。
宇宙是无意义的,人存在的本身也没有意义。
但通过自我塑造、追求与成就,人就可以实现自身的意义。
对于狐狸爸爸来说,现在的他就是在压抑天性。
狐狸天生喜欢冒险,猎食,挑战掠夺者。
如果没有了这些,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和自我满足吗?
由此他酝酿了一个偷猎计划,目标是三个农场主。
△ “干一票大的”计划非常顺利(除了在偷苹果酒的时候遭到了守卫老鼠的阻拦,有惊无险)。
但他频繁的出行和蛛丝马迹还是让狐狸妈妈发现了。
△ 妈妈发现家里的仓库堆满了鸡、火鸡等等也导致了三个农场主的打击报复,最终在家门口被偷袭失去了一根尾巴。
△ 遭到了偷袭
△ 掉了一根尾巴这只是开始,农场主们开始袭击他的树屋,导致狐狸一家只能向下挖洞逃窜,甚至影响了其他的动物们跟着一起逃窜,没有水没有食物,面临着集体死亡的危险。
在危机时刻,狐狸爸爸又想到一个好主意,趁农场主们集中精力攻击他们的时候,干脆在地下挖洞直接掏空三个农场主的农庄。
△ 新一轮计划
△ 掏空三个农庄就在他们开始大肆庆祝“开趴体”的时候,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 庆功“趴体”农场主们想出了新方法,往地洞里面灌水,把他们直接全部冲到了下水道系统。
△ 全部冲进了下水道系统而此时Ash和他的小表哥正一起在偷回狐狸尾巴的路上,计划失败后,Ash成功逃脱,但是小表哥被抓住了,变成了“人质”。
△ 变成“人质”的小表格于是狐狸一家包括其他的野生动物们决定联合起来。
△ 复仇者联盟利用自己的特长(生性淳朴才华自然天成,每一种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 各有擅长的小动物们干倒农场主,救回小狐狸,赢回自己的生存地。
△ “大战”中电影中,一直反复在强调狐狸爸爸恐惧狼这件事。
片尾,狐狸爸爸带着儿子和凯利救回了小表哥的途中,终于遇到了一头野生的灰狼。
△ 终于遇见了一头野狼
△ 终于遇见了一头野狼片中所有的动物都会说人话,唯有这一头狼不会。
因为狼是影片里,唯一百分百遵从了自己内心,释放了兽性的那一个,也是最孤独的那一个,没有家人也没有伙伴。
我们可以理解为“最自由的自我”就是——舍弃羁绊。
“狼”一直是狐狸爸爸内心的恐惧,因为他没有办法去面对和正视自己的内心。
但在这里,他热泪盈眶的和这头孤狼挥手再见(相互的示意)。
△ 热泪盈眶的狐狸爸爸
△ 与狼挥手致意然后头也不回的奔向了自己的家庭。
韦斯·安德森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有他自己的影子。
这里狐狸爸爸与野狼告别,也是他和自己的对话。
对于我们而言,终其一生,都是寻找自我的路途。
真正遵从自己的内心是伟大的,同样,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韦斯·安德森一直是一个很矛盾的导演:一方面脑袋里古灵精怪的东西很多,另一方面他的表达又极为克制;他既从来没拍过真正意义上的严肃/艺术电影,也没有选择和商业片导演们站在一起;他的电影里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坏人,只有一些犯错的“大小孩”对于严肃话题往往是避重就轻,即使对死亡的表达也不血腥。
作为这个时代最深具个人特色的导演之一,他总试图在其中找到平衡。
既非主流,又未迎合。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又没有封闭自己。
这个世界需要社会型的作家、导演和电影,因为他们始终在提醒我们这个世界不完美的一面,让我们对人生始终抱有怀疑和审慎的态度。
但也需要韦斯·安德森这样的“大男孩”,他为我们编织的那些迷幻的、离奇古怪的梦境,创造不美好里的美好他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矛盾的生活着,既可爱又可怜。
片尾的大战中,小狐狸Ash也展现出了他的敏捷和才能,原来这个显得有些“异类”的孩子,背后蕴藏着那么大的能量。
我想很多人在面对不完美、与众不同的自己时,都会生出疑惑。
尝试接纳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因为每个人都生而不同。
大多数人,都是“狐狸爸爸”,除了梦想以外,我们还有家庭,爱人,孩子。
终有一天,你会在人生的某个时间节点,和你青春时代的梦想告别。
我们仍然会被那些尚未完成的梦想打动,但时间已到,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去做了。
"Il n'ya qu'un héroïsme au monde : c'est de voir le monde tel qu'il est et de l'aimer."“这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原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EMBERSTUDIO和知乎专栏光影人生
韦斯安德森的电影就是”追追追!!!“”跑跑跑!!!“
听说故事很有名,但是这样的动画片还是木有3d的好看啊…拍的一般…
非常新颖的卡通风格,将狐狸等野生动物冠以人格,将狐狸老爸和狐狸儿子之间的微妙关 系表现得十分有趣,带一点冷笑话的幽默方式绝对让你很放松
青少年爭取父母認同的焦慮,父親中年危機,本性(natural calls)壓抑,成長(在家庭責任及「本性」間做選擇,向狼揮手告別,phobia of wolf),羅賓漢(道德瑕疵英雄) vs. 資本主義(革命!第一次挖洞用滾石樂團的Street Fighting Man!!!)。
Fantastic.Mr.Fox.DVDRip.XviD-MOViERUSH
对这个卡通形象实在喜欢不起来╮(╯_╰)╭
真不是一般两般的失望……首先动物们的造型就绝对没有那个“原著”来得顺眼,身材完全是人类就顶着个动物头看上去要多别扭有多别扭,然后剧情也很一般,笑点约等于零,狐狸故事难免要拿来跟列那狐比的,差距太大了!看得昏昏欲睡。而且这片里的动物们都混蛋得很,分明是自己去招惹人类的。
对于我这个特别喜欢小说的读者来说是一版很糟糕的改编,用童话寄托过多主义的叙事野心并不成功,动物头人体比例身子越看越诡异啊啊啊
其实还行的电影我都会在豆瓣给三颗星。
一个本性难移的惯偷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去打扰三个自给自足的人的悠闲日子,还连带着拖累了其他动物。战胜了三人后,又带着动物们去超市里偷东西,还要叫别人说他很了不起。而先前反对盗窃的狐狸夫人此刻也喝着偷来的果汁跳起舞……真的没人觉得这是个非常糟糕的故事?不适合儿童看。除此之外还不错
片荒期看的,一般般吧,但任然佩服粘土动画
一只被和谐的狐狸爸爸打破和谐找回本性的故事~PS:那只狼的出现很赞!
7.2,我的天啊,最后把全体动物都拖入下水道生活的狐狸爸爸到底哪门子的“了不起”啊?这个故事我不喜欢,这种赌性大还爱自我感动的超雄家长,谁有谁就知道什么叫不幸的源头要从羊水算起了——毕竟现实可不像动画一样动不动就给你开挂。PS:亲子动画的老问题,子代不是塑造得平平无奇就是有点讨人嫌。当然这部不一样,都不太行。N处委曲求全的狐狸妈妈有点像70s和嬉皮士混一起的文艺白富美,恋爱脑发作后就是鬼上身般的一胎又一胎——这辈子有了也只能说。
承认是好片子, 但是造型太不可爱了... 09年最爱的片子仍然是飞屋环游记, irreplaceable.
GeorgeClooney的声音太TM性感了近期看到的不错的动画片,那个MR.FOX太搞了,怪不得叫FANTASTIC了
we are wild animal!真喜欢anderson那种“莫名其妙”的镜头切换,配乐超棒!感觉还致敬了很多电影。
感觉一格一格的
价值观强买强卖,你说你是贼还要赞颂你的勇敢机智?
电影进行到最后,狐狸爸爸带着逃亡部队从山路里经过,看到那只远方的狼时,还是被那段剧情的气氛打动了一下。另外,我很喜欢狐狸爸爸的儿子,好可爱~~
成年人为什么要花一个半小时看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