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的独白说得多好:记不记得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什么?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你没办法记得起来。
因为在听到那个声音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出生。
在我们母亲的肚子里,我们最大的依靠,就是她的心跳声。
之后的故事相当乏味,看着看着睡过去了,醒来的时候看见他们在打鼓,为之一震。
很惊奇鼓也可以打得这么好看。
可惜的是,整个电影也仅限于台上的那一场鼓打得还算好看,以及,让大家知道了这个叫优人神鼓的奇妙乐队。
貌似导演说拍这部电影的灵感,来自于看了一个叫「优人神鼓」的艺术团的打鼓表演。
「优人」是表演者的意思,「优人神鼓」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说表演者已经把鼓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了。
既然导演看了一个出神入化的表演,他能否拍一部出神入化的电影呢?
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上谁怕谁。
在「战鼓」中,房祖名演的是一个黑老大的儿子,初生牛犊不怕虎,酷爱打鼓的太子爷给另一个大佬带了绿帽子,太子爷他爸只得安排他儿子到深山老林里去避风头。
太子爷就在山里认真参悟起打鼓这门艺术。
很多人打鼓单纯只是为了发泄,其实,打鼓最讲究节奏,而拍电影也很讲究节奏。
鼓声是很吵的,但电影里说打鼓可以让人心情平静。
打鼓是门以静制动的学问,太深奥、太有禅意。
房祖名这个喝洋墨水长大的龙太子,在电影里玩起了中国老祖宗的形而上学,这种混搭给人的感觉很怪。
用鼓来组词,可能很多人会组「鼓吹」。
鼓吹原意是指大鼓和吹奏乐器,比如箫这样的乐器的合奏。
后来,鼓吹这个词衍伸出其他意思,其中一重意思就是卖力说教。
无论是在戏里戏外,成龙大哥都喜欢鼓吹一些大道理,在电影「战鼓」中,房祖名同学继承了他爸爸的光荣传统,也开始说教了。
开始是在贴吧看到片段,梁家辉在餐馆和其他几个大佬谈判,然后想偶尔看个黑帮电影也许不错。
但是期待的暴力镜头并没有出现,即便梁家辉剁肉那段也不怎么暴力。
也许是本就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来看,反而倒是被房祖名后面的一系列行为给带进去了,想看后面会发生什么,到后面监狱外打鼓那一段和最后没有开枪杀张耀扬的一段是我觉得最受触动和我认为的影片的最高潮两处。
虽然是很老套的剧情题材,房祖名有的地方演的不是很让人喜欢他的做法,但感觉很真实,叛逆犯错然后悔过。
有些观友觉得演技不够、拍的不够好等等,我觉得也是没错,但是我是个喜欢看故事的人,所以我觉得这个片子的故事很棒,我仍然给了5星。
同一件事,在不同人的眼中会有不同的看法,就好像周杰伦的歌,有人觉得真香有人觉得好臭。
在房祖名眼里:我觉醒了,我放下了所有愤怒与仇恨,大彻大悟,立地成佛!
在老马眼里:阿关那儿子脑子有病!
先开始不断坑爹,后来又放弃几百万的家业跑去玩音乐。
想当年阿关从一个小混混打到今天的地位,死了多少人流了多少血,全给这个不争气的儿子败光了。
对了,那小子还欠我两只手呢,看在阿关的面子上先放他一马,什么时候我不高兴了再找他算帐。
在阿照眼里:老子倒霉!
跟了个疯狗似的老大,忠心耿耿的干活却整天被骂。
幸好他儿子是个傻子,失恋后出家了,把他老子打下来的江山白送给我,还放弃了报仇。
什么?
要我斩草除根?
不用了,这种傻子活着与死了有区别吗?
==================================何超仪和卢靖姗太像了,我一直以为是卢靖姗,后来看了演员表才知道是何超仪。
我很欣赏她的演技,看过太多太多演父女戏的电影,演女儿的要么畏畏缩缩,看见老爸就像老鼠见猫;要么和仇人似的,一见面就吵,充满火药味。
但何超仪不是,她和爸爸聊天就像对待一个地位平等的朋友,不卑不亢,很大气!
这片子令我觉得。
房祖名没多难看。
而且。
我甚至觉得他刚开始和郑希怡在浴缸里的样子还挺帅。
他很适合演好人。
因为确实很呆呆的样子。
不过挺可爱。
还有。
我觉得这片子。
他演的不错。。
何超仪演的很棒。
长的很美。
梁家辉演的很好。
恩。
真的是很好。
发现现在的港片多数都在讨论人性。
心灵。
总是在一种喧闹后讨论精神层面的需要。
“我已经开始思考我的人生观了”哈哈。
可爱的张耀扬。。。
剧情索然仍有漏洞。
但已经很完整了。
其实电影只要传递给我们一些讯息。
表达了一些我们需要的精神品质。
就足够了。
所以我喜欢“小情调”的小电影。
所以我一直钟情早前的香港电影。
当然这部片子。
我觉得还不错。
至少看完了。
本以为是一个黑帮片捏,谁知导演弄出的是个四不像,不知道属于类型片了,看到豆瓣的标签里有励志的,但是我当黑帮片看,不知道还有没有说是体育(非竞技)的,哈最恨这种商业不商业,文艺不文艺的片子。
它跟咱玩的是深奥,可是我是一个俗人,香港黑帮片属于我喜欢的类型,谢谢本片只看梁家辉和张耀扬,其他无视,其实曾江演的也不错^_^
一个人要改变自己,需要历练。
这是一部有些哲理性的片子,尽管片中不乏刀光剑影,暴力流血。
回头看,其实主题也很简单“浪子回头金不换”。
一个充满叛逆的摇滚小子,整日以鼓声麻痹自己,不愿面对自己的家庭,亲人。
经历追杀,经历逃亡,最后加入禅鼓山人,从此接受磨练,于无声无息中改变自我,苦心志,劳筋骨,以动心忍性,曾益所不能,最终战胜自己。
习鼓,也是一种修行,修身养性。
先学静坐,再教击鼓,在烦躁浮华中不失内心平静,达到鼓不是鼓,打鼓不是打鼓的境界。
击鼓,人鼓合一,以鼓练人,敲击人生。
严格艰苦的修行,天然简朴的生活,从年少轻狂到心如止水,击鼓使主人公战胜自我。
鼓声励志,反思生活,以禅修身。
ps:父子父女亲情穿梭影片,凶神恶煞的父亲恶狠狠的对待自己的子女,两句一动手,事后又流露出紧张的关怀,几出描写父子,父女的戏比较感人。
以这样一个题材去拍一部黑帮片,追求的也许是反差的最大化。
这是个不错的想法,关键在于要懂得小而化之。
就好像做杂志一样,在设计要懂得留白。
满满一色版的纸张,往往无法激起人们的阅读欲望。
把所有情节都说清楚的电影,也没有了让人回味的余地。
故事开始是在描述一个糟糕的家庭,黑社会老大的父亲,叛逆的摇滚青年儿子sid,比较容易让大家接受的兽医女儿。
随后是一个关于洗净心灵的故事,摇滚青年儿子去山上学习打鼓,在磨练当中懂得看待人生,同时结识了红豆。
最后却又变成了黑社会仇杀片断,虽然害死他父亲的人没死,可是已经让人厌烦。
哪怕最后sid放下手里的枪,依旧抹煞了第二段一半的功劳。
父亲有没有杀carmen,杀害sid父亲的人到底是谁,红豆最后有没有喜欢上sid,这些统统都可以作为留白。
他们的结局对于故事本身所要传达的含义没有任何影响,硬生生在影片末尾的曝光却把含义显得过于赤裸裸而没了滋味。
今天下午电影频道放了这部电影。
最开始以为是部港式的犯罪片,看到打鼓的那群人,才渐渐有了感觉。
一种很恬静的生活方式,沁入心脾。。。
像泉水。。。
叮叮咚咚的。。。
慢慢的、自然的、简单的生活流淌到心底。
只是剧情衔接牵强,演员演得不够淡然。。。
但是中间这段恬静的生活方式,有种禅道寓于其中。
鲜明的香港与台湾元素,糅杂混沌。
没有鼓的打鼓,没有打鼓人的打鼓。
心在那里。
山的这边。
乌龙,水,花,石头,烟雾。
净化与物,空白脑袋,你看到了么。
那一刻,我看到我自己。
那样的衣物,很好。
仰起的脑袋,高擎的双臂,唯我独在。
阿道。
呵,应该有那么点意义吧。
真的好无聊
房祖名至少这部片子还可以
一生中有无数个一刻,在当下这一刻,我看见了我,那一刻我就是我,而我就是那一刻。
拉倒吧,看着困死了
完全被房祖名的演技拉出戏
梁家辉真心暴躁大佬范儿……
真的没意思。。。-_--
谁打的6点多分,浪费我1个小时
2008.3.2 不好看
故弄玄虚的伪艺术片,房祖名出道就已经肉眼可见的没天赋,和谢霆锋刚好相反
主人公在禪意中體會父愛,慢慢退下叛逆和暴力的外衣。混混到和尚的旅程。
烂片无疑。精彩的部分都被抖音营销号放完了
今天看打鼓,突然想到这部片子。然后又看了一遍。
房祖名就是个垃圾
故事不错,但是节奏奇怪
台湾味道很浓浓!
喜欢他们在山上练鼓时的装扮,清清爽爽
“我们练拳,不是为了打败别人,而是为了打败自己,仇恨、烦乱、愤怒、不专心……就是我们最大的敌人”。英皇也出文艺片。
说梁家辉是中国的德尼罗真不是盖的,好演员演什么像什么!山上那段鼓不错,空灵、安宁、清静,禅意出来了。故事一般。6.8
一顶绿帽引发的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