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

Control,黑色青春挽歌

主演:萨姆·赖利,萨曼莎·莫顿,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娜,乔·安德森,詹姆斯·安东尼·皮尔森,哈里·崔德威,克雷格·帕金森,托比·凯贝尔,理查德·布雷默,马修·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控制》剧照

控制 剧照 NO.1控制 剧照 NO.2控制 剧照 NO.3控制 剧照 NO.4控制 剧照 NO.5控制 剧照 NO.6控制 剧照 NO.13控制 剧照 NO.14控制 剧照 NO.15控制 剧照 NO.16控制 剧照 NO.17控制 剧照 NO.18控制 剧照 NO.19控制 剧照 NO.20

《控制》剧情介绍

控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8岁的叛逆男孩伊恩(萨姆•赖利 Sam Riley 饰)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听着摇滚乐,对着镜子为自己画眼线。在他的眼中,家乡小镇死气沉沉,毫无出路,而喊出人生真谛的摇滚乐才会使得人的青春有着那么点儿乐趣。这日,伊恩前往伦敦观看著名摇滚乐队性枪手的演出。伊恩似乎天生就是为了摇滚活着,他在演出会现场结识了性枪手的三位成员,当时正在寻找主唱的他们认定了伊恩就是最佳人选。于是,男孩伊恩开始了他的摇滚之路。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民俗怪闻录之诡戏班顺娘妖怪学校的新人教师清醒疯狂整蛊城神谷诗子没有参加毕业典礼应召女友第三季HIStory4-近距离爱上你人烟之岛2:战斗柠檬和罂粟籽蛋糕上帝之城:斗争蔓延变鬼之魂飘东京西安事变秋想与春一起吃饭第二碗!翅膀下的风剑·干将莫邪你好呀,我的橘子恋人全员嫌疑人夜幕尽头忌日快乐宫锁金枝打开门失真的画大当家蔓延六年之痒大路上我们母亲的罪恶爸爸的木房子中国传世经典名剧

《控制》长篇影评

 1 ) Ian Curtis之女Natalie Curtis采访实录

原文地址:http://www.paulconnolly.co.uk/page11.htm感谢百度吧友暗里思乡提供全文翻译在伦敦东区的一家酒吧里,和我面对面坐着的这个娇小、腼腆的女人已略带醉意。

她说话的声音开始变大,与两小时前我见到的那个胆小害羞的人相比,此刻的她显得更为直率。

“我其实不怎么听Joy Division”她说,“如果那不是我父亲唱的,我也许会听。

有谁愿意听他们的爸爸唱歌?

那就像看你爸爸跳舞一样,令人尴尬的要死。

你爸爸从来没酷过,不是吗?

”这个年轻女人是Natalie Curtis,26岁,Joy Division的主唱Ian Curtis的女儿,她的父亲在25年前的这个月里自杀了。

如果换成其他人说Ian Curtis不够酷,他一定会被耻笑为对流行文化一窍不通的老土。

无论是从文化还是音乐的角度来看,或许除了Nirvana的Kurt Cobain,现代摇滚史上没有任何人比Ian Curtis显得更为重要。

他的死震动了整个音乐界,使上千的乐迷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

作为Joy Division的领头人,Curtis不仅是最富魅力、引人注目、令人不安的后朋克艺人,他同样是那些令人震惊的美丽的、敏感的、充满忧郁气息的歌词的作者,这歌词或许预示了他的死亡。

Joy Division'的两张录音室专辑Unknown Pleasures和Closer均为经典之作;乐队最有名的歌曲Love Will Tear Us Apart仅仅在Robbie Williams的Angels的歌曲海报上被列为过去25年的最佳歌曲,这一结果犹如一个不知羞耻的老戏子在他自己歌唱的结尾也用到了Joy Division的经典和声而令他自己都感到尴尬。

Joy Division也深深影响了一系列的乐队:U2的Bono承认这支曼彻斯特的乐队极大地鼓舞了他的音乐,如果说没有Joy Division以及那支后Curtis风格的乐队New Order,就不会出现Depeche Mode, the Pet Shop Boys, Franz Ferdinand和the Killers等等。

Curtis的女儿Natalie,当她父亲吊死在他和妻子、Natalie的母亲Deborah一起居住的位于Macclesfield的房子里时,她只有1岁。

当我第一次见到Natalie时,我惊讶于她和她父亲的相像程度。

丰满的嘴唇、尖尖的鼻子、紧张的蓝眼睛全部直接来自于Ian的遗传基因。

Kevin Cummins,那个为Joy Division拍摄了众多标志性照片的摄影师,把Natalie揽到了他的膝下,作为他的摄影助理。

当Kevin在曼城作一次演讲时,他第一次见到了她,他的反应同样震惊,“我刚结束演讲,这个女孩走上来对我说‘你有我爸爸微笑的照片吗?

’我当时看着她心想,‘你不必告诉我你是谁’”。

Cummins直白的黑白照片是Natalie对她父亲的初次接触。

“Kevin的照片是我记事以来看到的第一样东西。

我看到了两三张。

不知怎么,我知道那是我爸爸,但我不清楚他在照片里在做什么。

我隐约记得我当时在想,为什么他不笑?

他出了什么事?

随着我长大,我认识到那只不过是乐队希望向外界展露的形象。

”Natalie说从8岁起她对她父亲死亡的方式感到好奇。

“一直到8岁,我对他的死没有感到过好奇。

他只是死了——此前我从未想过一个人可以有许多种死法。

”于是她问了她的妈妈。

“她告诉我他死于某种疾病例如癌症。

我告诉了她我的好奇,然后她告诉了我真相。

” 当你得知真相时你是否对他感到生气?

“小时候我从未生过他的气。

我只想知道他的那些故事。

我想了解他那些快乐的事情,那些有趣的东西。

从那以后当我妈妈开始写那本关于爸爸的书(《Touching From a Distance, a no-holds-barred depiction of a driven, sometimes unpleasant man, tortured by epileptic fits》《遥不可及的触摸,关于一个感情用事的、时而闷闷不乐的受间歇性癫痫困扰的男人的毫无保留的记述》)”,我决心了解更多。

于是,我读了一些关于Joy Division的书,这些书大多数提到“他因婚姻问题而自杀”,我知道这些都是垃圾废话。

没人会因为失败的婚姻关系而干掉他自己——他们只会试图挽回或者重新开始另一段感情。

我爸爸是个f*****,我爸爸消沉郁闷,他严重的癫痫病令他痛苦异常。

”Cummins,这个对Natalie有着父亲般影响的人,轻轻地碰了碰她,“这么说,你从未因你爸爸的自杀而对他感到愤怒。

” Natalie深吸了一口气。

“我确实想过,‘他真是个白痴’,不仅仅因为他撒手离我而去,更因为他生前是那么出色却只留下了这么一点点音乐作品。

但摇滚明星的身份不利于他的健康——我是指巡演以及酗酒。

他完全清楚酒精会令他的治疗癫痫的药物失效。

”但当你身处一支成功的乐队时,你很难拒绝这种在路上的生活。

“没错,我理解,那种生活太刺激了,它使人无暇去思考,‘哦,我是个病人,酒精和缺少睡眠是导致这些病症的始因,他们将加重我的病情’。

但当他决定自己已经过够了这种生活时,他本可以通过写书来取代这种生活。

他不需要返回到那种朝九晚五的生活。

他本不必结束自己的生命。

”Ian Curtis于1980年5月18日开始美国巡演的前夜自杀,这次巡演将使Joy Division有望打进全世界最赚钱的市场。

他的音乐遗产数量不多但影响深远。

他的个人遗产毫不引人注目。

他的女儿是个聪明伶俐、个性坚韧的女孩,在她冷酷的性格之外披上了一件羞怯的外衣。

她对她的父亲感到无比自豪,并且全然无视他的死亡方式。

“现在,抑郁在我面前已不是那么忌讳了,但人们仍避免同我谈及自杀的话题。

我记得几年前当我的一个朋友自杀时,没有人愿意当我的面谈及此事。

这真的令我感到生气。

我想如果自杀对我父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么它对任何人都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 ) 失控的回忆

如果一部电影能表达Joy Division,那么Joy Division顶多是个过气英国后朋克乐队。

所以,电影只能作为一个部分让人们去怀念Joy Division。

事实上,我不相信Ian Curtis的私生活除了创作歌曲以外会如电影所描述的那样单调。

经管他患有癫痫,尽管人们说他性格孤僻,经管他喜欢早逝的Jim Morrison,一旦你成名了,你的私人生活就会变得无比丰富,或者混乱。

不过假如你是想看电影如何爆料Ian Curtis的话,那么这部Control绝对不适合你。

我喜欢电影整体的灰色调,对我而言,假如用颜色诠释Ian Curtis的嗓音,那么灰白是最恰当的选择。

Ian Curtis声音够低沉,够压抑,也够破锣,正是这个声音配合Love Will Tear Us Apart才够和谐。

大名鼎鼎的Love Will Tear Us Apart,我听过无数个版本的翻唱,但相对原唱而言总是缺失了一些东西,我猜,在Ian Curtis的大脑中有一种异于常人的灰色属性,而这种属性的恰巧导致了他的癫痫。

我一直TMD不理解,为什么Joy Division翻译过来成了快乐小分队。

如果我以前不知道Joy Division,我一定会因为名字臆断这是个小作坊的独立小乐队。

在这个独立音乐大行其道的年代,Control这部电影勾起了我的怀念。

Ian Curtis作为一个死者,我不知道该称呼他伟大,还是懦弱。

无数人将Joy Division作为Post-Punk的经典。

而我,只怀念精神。

当音乐被区分成各个类型的时候,人们很难去判断好与坏。

但精神却是一个整体的性质的东西,听Joy Division你会难过,而又不是故意装模作样的难过。

电影将Joy Division潦草的概括着,但我更喜欢这种敷衍了事,那就像记忆。

无论你多么喜欢Joy Division你都不可能记住每一首歌曲。

至于Control还是Lose Control。

我觉得更像一个患有癫痫病的问题。

我听到很多人对电影褒贬不一,而我只是在找一段失控的回忆。

 3 ) .

so this is permanencelove shattered pridewhat once was innocenceturned on its sidea cloud hangs over memarks every movedeep in the memory of what once was love也许多年以后 我们也会有这样的感触 遇到同样的处境那时 我们会怎么样呢

 4 ) 狠狠咀嚼失控的味道

他人控制自己?

自己控制他人?

自己控制自己?

又或是失去控制?。。。

我们在无控制的混沌中出生,进入控制下的人类集体,被形形色色的教化所控制,也在挫折中学习着自我控制。

准则就这样一丝丝渗进我们的大脑,直到符合人群的标准,搭建起我们的人生。

我们在控制中求得生存,也在控制中迷失方向。

我们不但必须学会自控,甚至还要努力学习控制他人。

不同的控制准则和方式造就了不同的人,不受控制的生活注定支离破碎。

就象Ian说的那样,音乐曾带给他欢乐,也使自己的躯壳变的陌生。

最终的Ian失去了对音乐的控制,对病患的控制,对爱情的控制,对婚姻的控制。。。

一切在他面前变成碎片,而他亦无力弥补,失去所有的控制回归混沌。

失控让人心慌,也让我感觉自由,灭亡与新生,只在一念间。

 5 ) 《Control》——成名然后死去

很多人不满这里的Ian Curtis,他们说琼瑶情绪伤害了他们对Ian的感情,一定程度上因为我们都已经将Ian神化,他如同那些早逝的摇滚明星一样变成了一个符号,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Ian Curtis,可是谁又能说真正的Ian是如何的呢?

Anton Corbijn完全的忠于Ian的妻子Deborah Curtis所写的回忆录来塑造电影里的Ian,但是客观的说,Deborah自己从来没有搞明白Ian到底为什么要自杀,更不用说理解他在音乐里投影的那份感情了。

Anton Corbijn选择了一个和Ian最亲近的人、按照常理也应该是最理解Ian的人的回忆来塑造Ian,可是电影一团雾水的混乱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Ian的悲剧的原因,本该最理解最支持他的妻子,却根本没有办法体会到他的痛苦,甚至从来没有真正的像模像样的踏进过他的世界。

大部分时间在外形酷似Ian的Sam Riley所演绎的黑白影像里,除去仅有的音乐表演之外,让人看到的真的很像一场英国的琼瑶剧,巨蟹座男人在感情上的优柔寡断、拖泥带水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两个都对他有情有意的女子面前,恨不得一夫二妻的多愁善感男人在女人的眼里看来的确可气可恨。

可是他恰恰是那该死的Ian Curtis,他把自己所有负面的情绪、绝望的感情和诗性的领悟都投射在Joy Division那阴暗的歌曲里,无法不把他当作一个符号,因为他与Joy Division的音乐已经幻化成我们这些普通人的阴暗面的代名词。

我们感受这些阴暗与困顿之后,逼迫自己振作,而他却只能任由自己沉沦在无尽的炼狱之中。

一定程度上说,他又是一个应该被神化的人,所以对于我们这些相信着从他那里得到救赎的人来说,还原了这样一个青年的Ian Curtis,就像是马丁•斯科塞斯在《基督最后的诱惑》里让耶稣顾家有老婆、怕死最后还不想当救世主了一样。

可是从他成名到死去也不过只有短短的三、四年时间,19岁-23岁,他也许根本来不及深入的感受人生,他只是个一味的臆想和夸大自己的病痛和情伤的孩子,世界上不是没有比他更痛苦更凄惨的人,可是电影最大的失误在于它并没有让我们看到他的“神性”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在他死后到现在的这么多年来,一直有年青人像膜拜着精神导师一样信仰着Ian Curtis和Joy Division,他又是怎样影响了死后几代的音乐灵感和摇滚乐的潮流的,他又是为什么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摇滚乐历史的里程碑的,这是电影里真正缺失的本该震撼人心的部分,也是为什么《Control》无法媲美奥利弗•斯通准备了很多年才敢拍出来的《The Doors》。

不得不说Anton Corbijn在拍MV上有着非凡的才华,但是好的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画面流畅的超长MV。

刊于《通俗歌曲·摇滚》2008年8月号。

 6 ) 不错的黑白色调,痛苦的人性折磨

通过control,让本人知道了原来还有如此折磨人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名利?

爱情?

到头来居然都成为了结束自己生命的东西,究竟我们改怎么样的活着?

是故作姿态的装潇洒?

是故作忧郁的深情?

其实,很多时候,人只有一具躯壳而已,在这个躯壳下面,谁能知道有什么?

ian死了,解脱了,但愿我也能解脱我自己,做回我自己。

 7 ) 花絮评论及其他

1、幕后制作:【后朋克的中间力量】  影片叙述时间跨越了从1973年处在青少年时期的柯蒂斯,到1980年以自杀告别人世,此前还在筹备举行一次轰动的美国巡演。

形成于英国朋克迅猛觉醒的时期,快乐小分队以着重体现精神状态而非愤怒、独特的风格和黑暗氛围,成为后朋克运动中的第一支乐队,至今仍对英式摇滚有着深远的影响。

影片主要记录了柯蒂斯生命后半部分的时光,与妻子以及与女友的关系,与自己的病情癫痫症作斗争,以及他的乐队是如何在音乐道路上取得成功的。

  在准备拍摄这部电影之前,荷兰籍导演安东·寇宾已经是一位世界知名的摇滚摄影师与音乐录影带导演,而且长期以来还是快乐小分队的忠实歌迷。

70年代末期开始与英国演唱团体合作,为多位知名乐队如U2等操刀。

为了接近心中的偶像,寇宾曾经在1979年的时候特意从家乡移居到英国,并于当年11月亲手拍下了第一张快乐小分队现场演唱的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张黑白照片,似乎也就因此定下了影片《控制》的基调。

由于寇宾与快乐小分队相识多年,还是他们的著名单曲《大气》Atmosphere的MV导演。

正因为如此熟悉,近乎真实电影的摄影,寇宾才能精准地捕捉到人物的神韵与那个年代所迷漫的幽暗氛围。

【记录历史与真实】  这部电影改编自伊恩·柯蒂斯的妻子黛博拉·柯蒂斯所写的关于他的丈夫的文集《遥远的抚摸》(Touching From A Distance),书中主要记载了她与伊恩相守的时光。

此外,不遗余力的黛博拉还亲自担任起本片的制片。

然而,本片编剧——曼彻斯特作家马特·格林豪恩并不仅是限于黛博拉的回忆,为了确保电影的真实性,同时希望能够涵盖更多的内容,访问了很多与电影相关的人物,包括从不接受采访的安妮克·霍内尔。

  电影的原声大碟由New Order与1970年代的华沙(Warsaw)和稍后更名为快乐小分队的乐队共同完成。

除此之外,配乐中还采用了符合当时那个年代情境的英国华丽摇滚乐队Roxy Music、朋克先驱乐队The Buzzcocks以及地下丝绒合唱团(Velvet Underground)这些乐队的作品。

影片与音乐结合得近乎完美,当背景音乐响起乐队自己创作的那首《爱会将我们分开》(Love Will Tear Us Apart)时,伊恩正与黛博拉站在街头说分手,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唤醒沉睡的心灵】  在影片中,黛博拉的角色由曾获奥斯卡提名的女演员萨曼莎·莫顿饰演,而伊恩·柯蒂斯这一角色则是由不怎么知名的演员萨姆·赖利扮演。

虽然曾在迈克尔·温特伯顿的《24小时派对狂》中出演一个小角色,扮演坠落(The Fall)的主唱马克·史密斯,但在《控制》中却是他首度出任主角。

在现实生活中,萨姆·赖利也是一支独立乐队的主唱,为了精益求精,他反复观看快乐小分队当时的现场录像带,学习伊恩·柯蒂斯独特的机器人舞蹈姿势,还特意花心思去研究癫痫病患者的发病症状。

正是因为如此用功,他所扮演的伊恩才能惟妙惟肖,神形兼备。

  不仅仅是演员的表演,可以说整部影片的表现都非常精彩,这不是一部内容陈腐的摇滚乐对沉浮录,而是一部可以带动所有观众的情绪的电影,也绝对不仅仅是那些热爱音乐的人们。

《控制》让我们看见了一名凡人的挣扎,那是梦想的起飞与破灭,面对爱情时抵御不了诱惑以及不完美的肉体之躯带来的折磨。

2、花絮:·由于快乐小分队的音乐表演起来很容易,而且演员们都对他们的歌曲了如指掌,所以在电影中所看见的那些乐队现场表演的段落,实际上正是演员们现场演绎的,并非出自录制好的唱片里。

·2007年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上,安东·寇宾根据伊恩·柯蒂斯拍摄的这部传记片广泛获得好评,最终赢得“金摄影机特别奖”,同时还摘得了电影导演新人“Regards Jeunes”奖,这是奖励第一次或第二次执导电影的导演,以及欧洲电影院线最佳电影奖等多个奖项。

·本片的英文原名Control(控制),取自于伊恩·柯蒂斯当时所创作的一首歌曲《She's Lost Control》(她失去控制)。

这是他在看到一个癫痫病发作的女子之后有感所写。

谁也没有想到,不久之后他也被诊断出相同的病症,从而导致了最后这起无可挽回的人生悲剧。

·与这部传记电影同时发行的,还有由快乐小分队而获得创作灵感的运动鞋。

美国艺术家Dylan Adair是这双鞋的设计者,是从乐队1979年的专辑《Unknown Pleasures》的封面设计中获得的灵感。

这双运动鞋有着与众不同的鞋底花纹、鞋舌等部位,都有根据乐队的专辑内页设计而形成的浮雕,同时还有乐队的厂牌Factory Records的标志在内。

3、一句话评论:寇宾的这部电影巧妙地采取了对比度强的黑白画面,成功地把马克莱斯菲尔德小镇的阴森冷酷转换成了庄严与伟大。

——《英国卫报》影片讲述了众所周知的故事,即处在迅速上升时期的摇滚明星与日常和传统生活格格不入,但寇宾并没有对此视而不见,或者故意忽略了遗孀黛博拉日益遭受蒙骗以致于被丢在一边的痛楚。

——《综艺杂志》安东·寇宾的一部关于伊恩·柯蒂斯非常有趣同时又能出动心灵深处的电影。

——沙龙网站至关重要的是,《控制》的每一寸胶片、每一个细节,都高度一致地令人感到真实可信,这是一般音乐片很难做到的。

——《泰晤士报》这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同时它拥有绝对优秀的摄影师,他没有让电影的观众失望,横贯整部电影的都是美丽的镜头,在深刻有力的故事情结以及人物发掘方面展现了自己的实力。

——第60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4、简介: 影片开始于1973年,当时的伊恩·柯蒂斯(萨姆·赖利饰)青春年少,是一位眼睛画着眼线的高中在校学生,成天只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听着大卫·鲍伊和娄·里德等人的音乐。

对于他而言,家乡马克莱斯菲尔德小镇死气沉沉就像是一座沉寂的监狱,唯有正在伦敦燃烧的华丽摇滚才是放纵青春的解药。

  著名乐队性枪手1976年在曼切斯特举行的一场演唱会,从此改变了柯蒂斯的人生轨迹。

虽然他当时并不会演奏吉他,但高挑的身材却是摇滚主唱的最佳人选。

他在演唱会现场结识了寻觅主唱已久的伯纳德·萨姆纳、皮特·胡克和斯蒂芬·莫里斯三人,当时就一拍即合,随后组建了一支名叫华沙(Warsaw)的乐队。

  后来乐队更名为快乐小分队(Joy Division),经纪人鲍勃·格瑞通不但办事得力而且还经常制造乐趣。

加上一路上经常遇到贵人相助,乐队从此以后开始逐渐走红。

这一时期,伊恩·柯蒂斯一边要工作一边还要进行排演,非常忙碌。

由于过早进入婚姻殿堂,他的感情也开始变得犹豫不决,一边是妻子黛博拉·柯蒂斯(萨曼莎·莫顿饰),另一边是情人安妮克·霍内尔。

  隐藏在体内随时都有可能发作的癫痫病也在影响他的事业发展。

1980年5月,终于就在好不容易开始筹备的美国巡演前夕,万念俱灰的伊恩·柯蒂斯在家中自缢身亡,年仅二十三岁。

当天晚上,他正在看沃纳·赫佐格的电影《史楚锡流浪记》,听着伊基·波普的专辑《白痴》。

 8 ) 主创访谈

阴影之下编译:苦力林当演员Sam Riley第一次读到Deborah Curtis所著的与Joy Division主唱Ian Curtis尖锐的回忆录 《从远方触摸Touching From A Distance》—同时也是Curtis传记电影《控制Control》的灵感来源—时,他把这本书与朋友分享,征求他们对这位歌手的意见。

他们说“他有点白痴,不是吗?

” Riley笑着说,“但我想,我会把他看成是故事中的英雄。

我觉得他的灵魂是浪漫且善良的。

所以他对我来说并不是白痴,真的。

” 由荷兰著名摄影师Anton Corbijn指导的电影《控制》于三月在英国影院上映。

两年前,影片的制片人Todd Eckert在谈到他们于90年代为获得 《从远方触摸》电影版权进行的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时说,“我想关于这个题材好的故事不太多,但这本书是精粹之一。

”影片另一位制片人Orian Williams也特别的感到使命重大,必须找到一个让Deborah以及Joy Division其他成员信得过的导演。

尽管Anton Corbijn之前还没有拍过长片,但他的经历是无可比拟的。

早在1980年时,他就从荷兰来到英国拍摄乐队的照片。

他为NME担任摄影师的传奇生涯使他在八十年代成为了U2,Depeche Mode以及REM的首席摄影师。

事实也如此,正是Bono本人在2004年的一个派对上对Williams说:“你一定得让Anton拍这部片子。

”“最初Anton不想拍关于艺人的电影,”Williams解释说。

“但他意识到这不会是一个传统的摇滚乐传记片,这是个爱情故事。

”开拍后,导演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把电影拍成感性的黑白片。

Williams强调影片拥有“抽象、诗意且史诗般的效果,但不是高雅性的,这可不是头脑发热。

影片传统性的铺展开,导演对英国老电影情有独钟。

他喜欢大卫李恩、特吕弗、贾木许以及肯洛奇。

” 基本没什么名气的Sam Riley—他Michael Winterbottom指导的《24小时派对(24 Hour Party People)》中扮演过The Fall乐队主唱Mark E Smith—被选中扮演Curtis,Samantha Morton则出演备受煎熬的Deborah。

作为真实生活中的前Curtis夫人,在他们居住的麦克莱斯菲尔德观看在大街上重演的与Ian吵闹的关系的确是很痛苦的经验。

有几次摄制组都发现Deborah在哭。

“我从来没见过她,”26岁的Ridley说。

“我走在巴顿街上,告诉‘Debbie’我不再爱她了。

这出戏拍完后,又一位女士带着耳机坐在一边。

那就是Deborah。

我感觉很糟。

她对Samantha说:‘我为你感到难过。

’她很可爱。

第二天我穿着那件著名的雨衣,她对我说‘早上好Ian。

’这对她来说一定很古怪。

”在拍摄的前期阶段,导演决定让银幕上的乐队表演Joy Division的歌曲。

(New Order则提供间歇的配乐)。

这种突然变成“真实”乐队的经验更加增进了演员们的“兄弟情义”。

不久演员们私下就直呼对方为“Ian”、“Bernard”、“Hooky”和“Steven”。

Williams说“Hooky真的很Hooky!

”一段为花絮拍摄的乐队表演的片断手机版本已经可以在YouTube上找到(搜索Joy Division Control)。

这段录像真是惊人的专业。

Riley承认他的角色让他筋疲力尽。

在情感戏的告一段落时,另他悲痛的“自杀”一场被要求重拍,因为之前拍的失焦了。

“我当时真是沮丧极了。

但第二次效果还不错。

我感觉不能再低落了。

”那么Riley从他六个月的角色Curtis身上有何收获呢?

“我把他视为一个拥有创作天分的普通人,”他解释到。

“我曾经参与过一个乐队,所以我知道那种在路上的诱惑。

当你失去了往日的角色时,那将成为沉重的负担。

然后又有了癫痫症。

我倒癫痫症协会做了研究。

我遇到了一个十九岁的男孩,他的眼睛非常好笑。

他们对下一次的发作非常恐惧。

经常性的失控感,甚至是死亡的威胁总是存在。

然后就是副作用非常严重的治疗。

”“我觉得结局对他来说太沉重了。

但我却越来越喜欢他了。

认识Ian的人对他都有深切的喜爱。

影片拍完后我还是无法拍拖他的影响。

”这部电影部分的投资来自Depeche Mode的Martin Gore,同时也赢得了许多重要的追随者。

Joy Division的其他成员早前看过了试映后表示他们“完全认可此片并会给予百分之百的支持。

”“最初乐队看起来对影片并不感兴趣,但同时他们又被它所激发并想参与到其中。

”Williams回忆说。

“2005年我在利物浦的演出中见到Bernard,他说‘要拍得尽兴。

’我们做到了,而且成品非常出色。

 9 ) 无题

对我这个非乐迷来说,看这部电影纯粹是冲着影像去的,片中(似乎不是纯黑白)的每一个镜头几乎都是一张完美的黑白照片,略带颗粒的画面,不愧是30多年舞台拍摄经验Anton Corbijn的作品。

 10 ) Give me image, give me death

在1979至1980年间,Anton Corbijn曾是Joy Division的舞台摄影师。

这是一个真正见过Ian Curtis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塑造了Ian Curtis的人。

正如本片所展现的那样,每一个乐队都必须寻找属于自己的名字(从Warsaw到Joy Division),寻找属于自己的专辑设计封面(从最初的朋克图腾到后来著名的极简主义黑白山丘图像),在现代唱片工业与乐迷文化中,乐队名字与专辑封面设计都极为重要,因为正是这些因素构建了乐队的形象、音乐风格定位与受众群体。

同理,一个乐队需要一个形象,一个与之匹配的形象,一个看似看得见摸得着其实却看不见摸不着的影像,只有拥有了这个形象,一个乐队的神话才能被建构起来。

对于Joy Division来说,他们的形象就是Ian Curtis。

他苍白的脸庞、瘦弱的身体和抽搐的舞台表演与乐队冗长、压抑、绝望的乐章相得益彰,彼此辉映。

在07年,两部音乐传记电影必将改变此类型电影的走向。

一部是现在说的《控制》,另一部则是以崭新手法展现Bob Dylan人生的《我不在那里》。

把这两部电影稍做比较将是个有趣的事情。

《我不在那里》把Bob Dylan分裂成几个不同的人物,每个人物都象征着他性格或人生履历中的一个侧面:这个“真实的”Dylan是一个复杂的、多面的形象;而《控制》虽然仍然用比较传统的手法让一个新演员饰演Ian(而他的表演达到了惊人神似的程度!

),但看完本片之后,我们(至少是我,当然,我了解到他是一个孤独的人,但哪个所谓的艺术家又不孤独呢?

)仍然无法了解到Ian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这并不是说《控制》拒绝我们进入Ian的内心。

电影中有大量静止静音的长镜头,仿佛是拒绝我们进入人物内心的一种手法;但本片同样有许多特写和正反打。

因此,我个人觉得,导演这种手法的目的在于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无法进入Ian的内心,正是因为他本人也无法进入自己的内心。

Ian能在了解自己的路上走多远,我们也只能走多远。

在这里,导演Anton Corbijn对人物的尊重是难能可贵的,他并没有试图去阐释人物的古怪行径,并没有想为观众提供一些符合逻辑的解释,黑白粗颗粒的画面如同纪录片一般记录下Ian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但并不用任何心理分析、精神分析的手法来圆满这个本来就圆满不了的故事和人物。

作为传记电影,《控制》更加难得的是它并没有想一个“故事”的形式来容纳人物一生的企图,换言之,它并不想讲述一个有开端、高潮和结尾的故事,它并不想虚构一个人物的成长和衰亡。

《控制》是一个反情节化、反高潮式的电影。

我们所能见到的只是围绕着一个重要事件的起因和结果,却见不到这个真正重要的时刻。

片中甚至没有一个让情感暴发和让情节陡回的时刻。

例外当然是展现Ian舞台肢体的那些细节。

但仍然,我们无法捕捉到联系日常生活与舞台之间的纽带。

这是一部呈现断裂的电影。

说到断裂,也许是身为摄影师吧,Anton Corbijn在本片中的许多镜头一开始看起来都像是一桢静止的照片。

在这些镜头中,时间仿佛被抽空了一样;突然之间,人物轻微地动作打破了沉寂,而我也相信,这部电影之所以如此有力,正是因为这些静止和运动不断变换的影像,以及它们之间的断裂。

日常生活中的Ian,舞台的上的Ian,还有不断在旅行中的Ian。

旅行对于《控制》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情节,电影中无数次地展现了在车中一起旅行的乐队。

他们不是在去演出的路上,就是在回家的路上,可这条路却从来没有终点。

《控制》短评

看过一系列以rock star为传记的电影后...才发现这部竟然不错....我只是不能忍受把乐队名翻译成“快乐小分队”.....=。= 真尼玛白痴的翻译...

6分钟前
  • 小仙人掌。
  • 推荐

我真的很喜欢Sam Riley,选角太会了,但也真的很讨厌这片子。唯一好处就是每场演出开头气氛都挺对路的。

7分钟前
  • 艾斯跳跳
  • 较差

萨曼莎摩顿当得起在萨姆赖利之前的credit排名;JD粉丝应该会更爱同年的纪录片

10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推荐

我只是喜欢画面和音乐

13分钟前
  • 丝绒陨
  • 还行

没人敢为Joy Division涂上颜色,他们天生黑白

14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还行吧 Iam很自我中心呢.

15分钟前
  • Cinemabuff
  • 还行

好累好无聊

19分钟前
  • j♣lie
  • 较差

一般般,接近2小时的电影真觉得有点浪费时间.主演的舞台歌唱动作很难看.

23分钟前
  • 可道
  • 较差

黑白影调。画面太好看。男主角ok,女二号非常漂亮。人物塑造单薄。

27分钟前
  • 圈圈
  • 还行

你不选,你不死。我们该如何是好。

28分钟前
  • ♣lùlu♣
  • 力荐

我不熟joy division这个乐队,也不熟ian.所以纯粹说这部片:感觉有点凌乱,叙事不理性,更像是主人公ian的意识流,是ian的一生在他自己脑中的存留影像,他只留下他在意的东西而不是他最出名的东西。黑白镜头很美。

31分钟前
  • 白色指尖white
  • 还行

我不太喜欢看传记片,觉得这种类型的常规拍法是电影制作中最不迷人的。(也许这种说法稍有夸张)时间线索,事件列表,面貌拼凑,人物还原,最多能达到客观真实的局面,这就是这种类型的常见上限了。(也是局限)而我们都知道,电影之所以被称为电影的原因绝不是因为它能实现以上提及的那几种功能。也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导致我看传记片的时候常常为里头的人物惋惜,明明你们的人生是那么的丰富啊,拍起来却都变成了呆滞的纸板故事,真是浪费了啊。

33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还行

看睡着了

37分钟前
  • 杜祺晏
  • 较差

不是Joy Division的传记吗? 成爱情片了啊亲!

38分钟前
  • 水蜜猴儿
  • 较差

这个摇滚诗人...非得死了等拍出片子才能让人们明白过来:哦~

42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也不過就是抱著想看陰鬱影像,想聽壓抑音樂的心情這2個原因,所以選擇在2012.1.1觀看此片,雖說這兩點我確實是獲得滿足了,但除此之外也能沒多獲得什麼其他東西

43分钟前
  • 背肌
  • 还行

做传记片来评论,我没有话语权。单纯作为一部电影,黑白映像、干净漂亮的场景,很喜欢。

46分钟前
  • jijis
  • 推荐

叫我说什么好

4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20090304 @ home : in memory of ian curtis / 沒有寫太多的壓力來源,呈現較多ian在成名後的精神狀態 / long live joy division / 20110218 @ agnes b. cinema

53分钟前
  • 章魚嘴
  • 力荐

不是因为是黑白电影才觉得它的黑暗。为什么不能同时爱两个人?我想,当你接受这种想法时一定是把自己当做爱两人的那方,而不是那两个中的一个。很奇怪,不是吗?

56分钟前
  • Aroc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