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边谦,一位伟大的日本电影演员,从第一次看他的最后武士一直到该片,几乎每一步都让人很难忘。
那种质朴稳重的表演风格,深沉内敛气质,尤其是表演中存在的那种爆发力,他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不断的积累激情,一旦爆发震撼力极大。
在我看来,日本电影的整体实力超过韩国甚多,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棒子国的影视片,有什么是关注普通人真实生活不煽情不矫情却令人印象深刻的?
日本这样的电影有不少这样的现实主义影片。
大家在技术上都玩不过好莱坞,硬件的提高几年就可以了,那么此外就是导演、编剧功力的展示。
很可惜,棒子国这方面除了金基德、李沧东和洪尚秀等少数几人外水平也就比天朝影视圈里的骗子们高出有限的一点点。
《明日记忆》是渡边谦作为制片人并亲自作为主演的现实主义题材。
作为公司团队领袖,某一天突然发现得了失忆症,将会很快遗忘越来越多的事……渡边谦和饰演妻子的樋口可南子都奉献出精彩的表演。
渡边谦从一开始的霸气领袖到后来的落魄孤独茕茕孑立都极为到位,尤其是婚礼演说一段感人至深,让我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樋口可南子则完美诠释了一个伟大妻子形象,坚强隐忍,真如真实生活一般毫不见任何做戏成分,但问题是似乎太伟大而有些不真实。
两位主角强悍的演技,令观影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是影片最大成功之处。
另外,影片中佐伯确定患失忆症和辞职的主观镜头相当出彩。
本片里,失忆症并没有发生奇迹治愈,而是在新生命诞生后不久彻底失忆,象征着生命的自然轮回。
这一情节设定也符合现实生活,并没有为煽情或讨好观众而节外生枝。
电影《明日的记忆》讲述的是一名患有早发性阿兹海默症的男人佐伯与妻子枝实子一起守护记忆的故事。
男主角由曾出演《最后的武士》的日本知名男演员渡边谦担任,而此片帮他成功获取有日本奥斯卡之称的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男主角和日本电影蓝丝带奖最佳男主角。
电影以倒叙的方式开始,一个女人拿出贴满照片的板子,对着轮椅上神情呆滞的男人温情述说着照片中的人和事,绚烂的晚霞在天边燃烧,两人相依相偎,美得像一幅画卷。
时间闪回,49岁的佐伯事业成功,幽默风趣,与下属相处融洽,更有一个温馨美满的家庭,妻子枝实子善解人意,独女梨惠即将结婚。
一向精干的佐伯先是电话里突然想不起某个经常往来的同事的名字,只能尴尬地描述对方的样貌,而后又因记错开会时间而出现职业生涯中的首次迟到,随之而来的还有越来越严重的健忘、头痛和晕眩,工作开始力不从心。
要强的佐伯一边偷偷查阅病症资料,一边在同事和家人面前强作镇定。
妻子枝实子觉察出佐伯的不对劲,在她的劝说下,佐伯到医院接受检查。
面对医生对他记忆力的测试,佐伯以不快来掩饰内心的恐慌。
当医生告知他患的是早发性阿兹海默症时,佐伯先是愤怒不已,而后面临精神崩溃的佐伯冲上天台试图跳下去,幸而被追随而来的枝实子和医生劝止。
在枝实子的鼓励下,佐伯决定坦然面对自己的病症。
为了克服越来越严重的失忆,他只得用无数的小纸条提醒自己,并在同事的名片上画上相对应的脸,但无论他如何努力,也无法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
他屡次忘记会议时间,遭人冷嘲热讽。
他在以往熟悉的街道迷路,不得不电话求助同事。
他一次次狼狈不堪,让所有同事大跌眼镜,那个意气风发的佐伯已然不见。
历经同事告密,上司劝其离职,状态越来越糟糕的佐伯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不适合这个工作,黯然离开了工作26年的地方。
同时枝实子不得不放弃以往优越的生活重新出去工作养家,为了帮助失忆越来越严重的佐伯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她在房里贴满各种提示的小纸条,就算佐伯随着病情的加重,不断出现情绪失控,甚至不小心伤了她,枝实子仍不离不弃,以她的坚强和柔情鼓舞着绝望的佐伯。
某天佐伯离家,来到他们年轻时相恋的山中,他在幻觉中仿佛回到了当年。
年轻的佐伯和枝实子同在一个陶窑场学习,他们在那里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期。
枝实子找到佐伯时,他已经完全不记得她。
如同一次新的相识,枝实子强忍悲伤跟在佐伯身后,两人一前一后,一起走向远方。
作为一部难得的从阿兹海默症患者视角出发的电影,本片从工作和生活两方面呈现了病症给患者及家人带来的毁灭性打击,真实细腻地展现了病患复杂的心理历程。
饰演佐伯的渡边谦曾有患急性白血病的经历,也许正因如此,他将一个阿兹海默症患者逐渐被社会遗弃,丢失自我的茫然和绝望刻画得淋漓尽致,尤其对病症不同时期神态的变化掌握得十分到位。
渡边谦的几处表演让我尤为动容,比如当医生对佐伯进行记忆测试时,他所表现出来的不耐烦和内心的惶恐,每回答对一个问题都暗暗松了一口气,当得到医生确诊后的佐伯也是极力用愤怒掩饰自己的无助失措。
渡边谦用精湛的演技完美演绎了佐伯由最初的逃避和抗拒,到最终不得不面对时内心世界的轰然崩塌。
还有一处是佐伯在奔赴会议的途中,手上用来提示的小纸条洒落一地,所有若无其事的伪装都在那一刻全线崩溃,那些随风远去的纸条如同丢失的记忆,他疯了似的蹲在车流中捡拾,如同找寻丢失的自我。
渡边谦自然的表演让人感同身受。
而饰演枝实子的樋口可南子也表现得十分精彩,这个角色帮她获得了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影片中大部分的催泪点都在枝实子身上,她的目光始终默默追随着患病的丈夫,所有的恐惧不安都藏在温婉的微笑背后,繁忙的工作,以及照顾病情加重而越来越不可理喻的丈夫的身心疲惫,让她一个人偷偷跑到外面哭泣,跟自己说别哭别哭。
影片的最后,找到离家的佐伯的枝实子含笑望着他,眼神里满怀着期待,当已经不记得她的佐伯如陌生人般擦肩而过,枝实子眼中的火焰一点点熄灭。
她叫住他,眼里噙满泪水。
当佐伯说,我叫佐伯雅行,你是谁?
她微微迟疑了一下,含着泪笑着回答,枝实子。
佐伯说,真是一个好名字。
那一刻的枝实子看上去心酸又宽慰,对于佐伯来说,彻底的遗忘才是新的开始,随着记忆远去的还有所有的痛苦和屈辱。
樋口可南子对眼神的运用尤其出彩,她将一个女人的柔弱和坚定表现得恰到好处。
虽说故事围绕阿兹海默症展开,但本片并非单纯地展现阿兹海默症患者的悲情与无奈,还有对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以及社会快节奏下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问题和家庭责任感缺失的探讨。
一直以工作为重的佐伯长久来忽视了妻子枝实子和女儿梨惠,枝实子只能独自面对家里所有的问题。
佐伯直到患病后才意识起自己错过了幼时的梨惠的每一场表演,没有陪家人去过海外旅行,在妻子最需要的时候他也从来没在身边。
当他终于可以停下来时,却连关于她们的记忆也守不住。
他亏欠最多的枝实子也是那个自始至终陪伴他左右的人。
所以在彻底失忆之前,他冥冥之中来到了与枝实子相识相恋的山中,在幻觉中重温了当年的美好。
多么悲哀。
阿兹海默症算得上世界上最残忍的病症之一,它渐渐剥夺你的记忆,割断你与最爱的人之间的联系,甚至让你完全丧失自我。
最可悲的是患者的家属,到最后只能独守着一份回忆和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
影片叫明日的记忆,明日又怎能称得上记忆,很多时候我们等不到明日,当下才是最真实的存在。
之所以对这部多年前的影片感悟颇深,是因为我的外婆也是一名阿兹海默症患者。
阿兹海默症其实就是我们通常俗称的老年痴呆症。
外婆八十有余,从最初轻微的健忘和喜怒无常,到后来记忆力严重衰退,现在的外婆暴躁易怒,不通情理,对当下的事物完全丧失记忆力,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转瞬即忘,有时甚至混淆我们的身份。
这些年来我们总是疲于奔命,难得有时间回家陪伴外婆。
每次回家提着大包小包,自以为是对老人的孝顺,却很少放下手中的手机,好好陪老人说说话。
如果不是这个影片,我从来没有试着感知过外婆的精神世界,事实上作为阿兹海默症患者,他们身处被世界遗弃的源源不断的孤独之中,对于情感的需求比正常人更强烈。
尽管外婆说话不停重复,但至少还可以跟我们正常交流。
尽管外婆常常混淆我们的身份,但至少还记得我们。
我知道阿兹海默症作为一种目前医学条件下不可治愈的病,外婆到最后可能完全失忆,也许有一天她彻底不记得我们是谁。
我不希望到那一天才发现已经来不及,来不及听外婆说我当年淘气的事,来不及陪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来不及让她知道她对我们而言有多重要。
我们无法帮最爱的人守护记忆,唯一可以做的是珍惜他们的记忆还未完全消失的每一分每一秒,耐心一点,包容一点,因为我们拥有共同记忆的时日不多。
画面那么平淡 剧情也一如所料。
但温暖下有种深不见底的伤感阵阵袭来,招架不住。
想到《返老还童》,趋势翻转的爱情。
想到《一公升的眼泪》,女主角是大脑很清楚,但一点一点不能自由支配身体,从奔跑的摔倒,到最后连下咽和呼吸这种动作都做不了。
本剧男主角是老年痴呆症,属于身体健康,但脑子逐渐萎缩。
关于生老病死的话题,怎么表达怎么讨论都不为过。
生命总会以它的方式结束,我们能做的只是坦然接受。
「如果我已經不是我了,你也無所謂嗎?
」戴著護手出現在保齡球館的西裝男子,與戴著鴨舌帽的長髮青年比賽保齡球,這場比賽以他的BMW名車作為賭注,輸掉了一台房車以後,該名男子嘴角上揚,揚起一邊嘴角苦笑了一聲,這是我對渡邊謙的第一印象,一位看似無厘頭卻富有男子漢風範的刑警,在池袋西口公園。
之後一路到【末代武士】【Batman】...到這部電影【明日的記憶】,渡邊謙已然成為我生命中永難忘懷的演員,我很好奇,究竟如何練習才能揣摩出【明日】一片中佐伯雅行這樣角色的演技?
在GQ上初次看到【明日】一片的簡介時,眼眶便一陣泛紅,也因為如此,我沒有到戲院去看,直到昨日,我站在租片店內,看著封盒,回到家,放入DVD,開頭三分鐘,我的淚水已經幾近潰提。
片頭,枝實子(通口可南子)坐在佐伯雅行(渡邊謙)身邊,牆上貼滿了照片,佐伯的表情,讓我想起家中六十餘歲的祖母,那失去靈魂的眼神,令我感到心碎。
佐伯雅行是一位年近50歲,廣告公司的部長,工作第一,家庭第二,在職場上非常嚴厲,但也頗受員工敬重,在2004年談成了一筆大案子,事業即將起飛。
女兒雖然奉子成婚,但也表示他成了一位準阿公,但在同年,他也罹患了早發性阿茲海默氏症。
一開始只是忘記車鑰匙在哪裡,開車時下錯交流道,慢慢地開始認不出街頭的景色,在最熟悉的澀谷迷路,想不起女婿的名字,認不出下屬的臉龐,以往總是提前15分鐘到開會場地的佐伯部長,開始在會議上遲到,甚至缺席,最後的最後,連妻子的身影都給遺忘了。
有些人覺得電影拍的太過戲劇化,何以在一覺醒來便忘記妻子的存在?
2007年6月,祖母在飯局上,喊著我的名字:h9856,你長這麼大的,我都快認不出你來了。
2007年9月,我趁著上班的空閒,幫姑姑送水果進療養院給祖母,不過就一季的時間,她握著我的手,喊著祖父(已過世)的名字:雀躍(祖父),你來了,你終於來了。
她哭泣,她坐在床上雙唇發抖地抱著我,我不知道該做什麼反應。
2008年2月,春節團圓,外籍看護推著她到餐桌前,她的眼神呆滯,雙唇仍然發抖,她在流淚,但她不發一語,她連進食都開始有問題,一如劇中佐伯雅行,望著手裡的牙刷,卻不知此物有何作用,我望著她,心裡想著,她在想什麼?
佐伯雅行在餐桌上對著枝實子怒吼:「對不起,讓你嫁給我這樣的男人!
」「為什麼我不就這麼死了就算了」。
她是不是也這麼想著?
還是,她已經無法思考?
我很慶幸我沒有到電影院看這部戲,因為我在電腦螢幕前哭到無法自我,保險業的一句口號:生而自得,老有尊嚴,死而無憾。
假使今天醫生宣布的是癌症,正面積極的人可以想著如何與病魔對抗,如何更積極地度過接下來的時間,但當佐伯雅行確定自己罹患的是無藥可醫的阿茲海默氏症時,那種絕望與無力感,讓他在樓梯間對著枝實子說:如果我不再是我,你也無所謂嗎?
一位職場強人,一位堅強的父親,要他如何面對以後的情況?
即使病情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情況,他仍希望繼續在職場奮鬥,在行事曆上寫滿注意事項,老婆也幫忙在家裡貼滿字條「十點散步,半小時後記得回家」、「微波按2」、「飯吃完記得吃藥」,開始在名片上畫上每個人的臉,深怕自己一分鐘後便忘記眼前這位同事的名字叫什麼。
努力隱瞞不想讓女兒知道自己的病情,就怕影響到她一輩子只有一次的婚禮。
看到這些橋段,再回想自己家裡的祖母,不禁淚腺潰提。
如果過了明天 我連你都忘記了 可否還是緊握我的手 陪我繼續走下去....遺忘,是上天給人最好的禮物,也是最殘忍的懲罰。
(by glacierl)我們都深怕自己被人所遺忘,努力地想在世上留下點什麼,但,假若有一天,我們連自己是誰都想不起來了呢...?
先发感慨:为啥好电影都让外国人拍了,其他人也就算了,为啥是日本人,郁闷。。。。。。
佐伯畏缩小心的样子,很让人心疼,半年前他还在职场上拼杀,深为客户信任,代领同事努力工作。
女儿婚礼上,佐伯忘了准备好的演讲稿,不停鞠躬,拜托女婿的样子,则让人辛酸。
孙女降生,佐伯退职,与同事告别,即温馨又伤感。
佐伯翻看记事本,发现陶艺馆的人欺骗他,毅然离去,还有他走在路上、留在家里等待的落寞与无奈……忽然好害怕,佐伯开始发觉自己记忆力衰退时,应该也很害怕吧。
他悄悄地查资料,希望自己得的是可以治愈的忧郁症。
佐伯失去记忆,也失去了生活的能力。
所有不重要的、重要的记忆,都可能离他而去,家里写满了便条,妻子必须工作,佐伯的生活变得单调落寞,他无助虚弱,曾经强健自信的男人更加沉默了。
妻子为他写了无数便条,妻子对他的爱都在不会说话的纸条中。
佐伯会忘记半分钟之前的事情,却记得几十年前与妻子相爱的种种情景。
他不愿拖累妻子,先求妻子跟他离婚,又去了疗养院,后来他告诉护士是他自己患病,佐伯安排好工作,安顿好女儿,还有不离不弃的妻子。
他忘记了妻子的样子,不代表那段深情一笔勾销。
妻子看到刻着自己名字的杯子,悲欣交集。
我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绝大多数都是关于获得和抓住,获得钱财,获得知识,获得幸福,很少去想“失去”与“放下”的智慧。
日本人很擅长讲失去与死亡的故事,那种从容、淡定的劲头,真让人羡慕,这与日本人认真内敛的生活态度有关吧。
做好自己的事情,完成自己的责任,留最少的遗憾,尽情爱,努力活,潇洒走。
记忆从来不属于过去,记忆不仅仅是存在的证明,更是是否安心的前因,很多事情容易忘记,而有些事情则永远留在记忆,等待来自良心的拷问。
有报便有应,天道轮回,只希望自己老的时候,能留下温暖而安心的回忆。
记忆有自己的存在法则,过去的种种不论如何随意涂抹,明日的记忆所给出的往往与涂抹者所做大相径庭。
去年的时候,我读了荻原浩的小说《明日的记忆》,忧伤之感至今难忘。
昨天的时候,我看了渡边谦主演的同名电影,想把故事讲给你听。
他叫佐伯雄行,在一家广告公司打拼25年,以严苛勤奋主管一个小团队。
这个典型的日本大男子,讲求成就,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一套独栋别墅,一辆奥迪轿车,依靠他努力拿下一个个甲方的项目,撑起一个三口之家。
然而,49岁那年,他开始忘记客户的约会时间,叫不清楚同事的名字,经常丢三落四。
直到神经内科医生确定地告诉他一个始料未及的名词:阿兹海默综合症。
无法接受现实的他跑上楼顶,咆哮苍天无情的打击。
阿兹海默综合症,俗称老年痴呆症,1907年由德国精神学家艾洛斯·阿兹海默首次报告病症,由此得名。
这是一种一经确诊,直至死亡不超过10年的无药之症,从健忘、失语、狂躁、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直至并发症离世,带给患者和家人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苦和折磨,也堪称“世界上最昂贵的病”。
而医学界至今都无法完全解释这一神经系统病症的发病原因,更无谈有效的治疗。
不论什么年纪,一经确诊得病,抽到的注定是“最烂的牌”了。
妻子枝实子是典型的日本小女人,结婚那天起便放弃工作,全心照顾女儿和丈夫,即使常常被繁忙的丈夫忽略,也任劳任怨,总以微笑度过生活一个个关卡。
然而这次,上苍给了中年的她史无前例的巨大考验:无法工作的丈夫需要她去挣钱养家,无法自理的丈夫需要她准备一日三餐。
女儿的婚礼上,佐伯向所有来宾致感谢词,说道女儿奉子成婚,意外的惊喜让他能有更多美好的点滴回忆。
此时他的泪水,和内心的痛苦,只有妻子理解。
他的回忆,以能够计算的速度,迅速的消失,病魔以撕裂一切美好的方式折磨这个家。
今天能想起的一切,明天就可能消失。
记不得同事,记不得地址,记不得家人,最终连自己也记不得。
佐伯无法接受日益颓残的自己,常常无端狂躁甚至暴力相加。
然而,作为伴侣,枝实子从未放弃,从不哭泣,她发誓,永远陪伴左右,照顾终生。
最后,佐伯独自来到专收此类患者的疗养院,在那里,他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也许,此刻的他已无所谓自己的生命,他不想再拖累深爱的妻子。
在遥远的小树林度过一夜后,他看到了妻子爬山涉水站在面前。
然而,他不记得她了。。。
我和枝实子一样,再也无法压抑,最坏的一刻还是那么快来临。。。
12年前,渡边谦看到了这本小说,当即决定筹拍成电影。
担纲主演的他,配上大岛满安静轻柔的配乐,电影获得史无前例的巨大成功。
其实,我知道,渡边谦演的是他自己。
正值事业顶峰的他突然被确诊为血癌,不得不放弃全部事业,经历密集而痛苦的治疗。
他和家人决心抗病,不曾放弃,就像佐伯和家人,即使是条绝路,也要把下滑的速度降到最低。
渡边后来痊愈了,再度复出,甚至进军好莱坞。
正如电影温暖而柔和的色调,最后的绿色森林和红色夕阳那样,希望在心间。
记忆,能够言说的记忆应该是人类最大的财富之一。
这样的记忆胜过照片和录影,给我们随时随地的美好和幸福。
闭上眼,能想起的人和事,好的坏的,都是珍贵的片段。
如果有一天,我记不得你,请记住所有过往的美好,静静地生活吧。
若是有一天,你是我的佐伯一般,枝实子便是我。
随着最后一幕,那刻着枝实子的陶艺茶杯寂静的呆在那里,音乐徐起,落下帷幕,一股股异样的暖流夺眶而出,那样的不离不弃,也只有五十岁左右的那一代人才能体味。
我总是对这样的温情片子,悲剧也好,戏剧也罢,与生俱来的无法抗拒,短发,朴素,简单,贤惠,这就是枝实子的真实写照,矛盾的情绪,为自己的丈夫坚守到最后一刻的勇气,我向往,也希望能遇见一个属于我的佐伯,而我愿做他的枝实子。
2.7:《明日的记忆》★★★ 导演:堤辛彦。
主演:渡边谦、樋口可南子。
《明日的记忆》的剧情在东方影视,尤其是日韩影视中可谓是屡见不鲜,男女主人公,一方得了疾病,另一方执着守护,凄苦一番,最后勇敢的面对人生。
甚至在表现的手法上也并无多少特别,像在表现佐伯发病时,无非幻觉,快速摇镜,围主人公旋转移镜等等。
若说新鲜,最大的怕就是主人公佐伯与枝实子都已是年届天命的中年大叔大婶,而这种类型的影片更常见的则是些初尝爱情的少男少女。
但《明日的记忆》还是成功的,这从它获得第80回旬报年度十佳第8名和渡边谦获得最佳男主角就可以知道,看得出还是很多人被它感动了。
《明日的记忆》的成功在于干净清澈的画面和快速简洁的镜头,更在于导演将故事从王子公主的童话里剥离出来,放入更真实的生活中,以及对于主人公生活细致的考究,而这在有情饮水饱的悲情剧里是难得的,并且导演还通过佐伯生病后角色与妻子的互换,来表现那些多年来默默等候在家里的人被忽视了的感情,提醒那些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都市中忙碌的人们,工作和家庭那个更为重要。
影片最后,佐伯已不再为失忆而悲伤,因为已然失忆,被某种冥冥中的东西牵引到旧时与妻子相识的小瓷窑,欣然面对那些陌生的熟悉,甚至连妻子都已不记得了,但仍然记得去烧制一个茶杯。
最后,镜头转过,一个茶杯的特写,底部写着三个字,没有字幕,大概便是“枝实子”了。
当然渡边谦的表演也是影片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渡边谦是当今日本在好莱坞最有声望的演员之一,在此之前就参演过爱德华兹维格的《最后的武士》,并籍此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而去年也参加了好莱坞有章子怡参加演出的《艺妓回忆录》。
有着良好的外型固然是其成功的原因,但获得这样的成绩更重要是渡边谦过硬的表演功力。
而事实上早在拍摄《天与地》(角川春树导演)的时候,渡边谦就曾得过急性骨髓白血病,后来顽强的他不仅战胜了病魔,还陆续出演了许多大制作电影。
能够出演有类似经历的角色,渡边谦心中自然有不一样的感觉。
在《明日的记忆》里渡边谦循序渐进的表现人物生病前后的心理变化,从患得患失到悲伤情绪的爆发再到迷茫无助,最后坦然面对,渡边谦都能够准确的把握,像在起初觉得身体不适时的患得患失;在确诊患有老年痴呆症时的悲伤与失落;在觉得连累妻子而要求离婚时,渡边谦颤抖身体悲伤的痛哭;在发现陶吧的老板因他有老年痴呆健忘而骗他时的黯然离去;在主动去探访疗养院时的故作坦然,渡边谦都演绎的真假难分,十分到位。
在香港推行正名運動,「老人痴呆症」改成「腦退化症」,這不僅還原了這個病的真面目,更向社會作出了警示:「腦退化症」正在年輕化。
我想所有人來說,這個病都使人非常難受,但對於正值壯年的四、五十歲中年人來說,這個病更是一場災難。
漸漸卸下家庭的重擔,事業正在升軌,他們卻要被逼從火線下退下來,渡邊謙演活了這個角色。
從一開始確診這個病,都己經預知了主角的命運,但渡邊謙卻能告訴我們「腦退化症」病人的心情。
不少老人在退休不久就患上重病,大多都是因為無法從繁忙的工作生法過渡到優閑的退休生活中,因此,對於患上此病的中年人,這樣的落差更大。
對於病人來說,完全「傻」了可能來得更好,但痛苦的是他們會有一刹那會醒過來,如主角一樣認為自己是家人的負累,痛哭失聲。
對於家人來說,更難適應,本來如超人一樣的人變成了嬰兒一樣需要無比耐性地去照顧。
照顧兒童時知道他們會一天一天長大;照顧「腦退化症」病人卻是知道他們只會一天一天差,腦中不時閃過他們以前的英姿,除了唏噓,更多的人會崩潰。
他們大多會把病人送到老人院,但也有人會像枝實子一樣,哭過後再挑起照顧佐伯的重擔。
誠如不少影評所說,渡邊謙在戲中並不是一枝獨秀的的,女主角的演出也非常出色。
如所有照顧者一樣,從她收藏起護養院的資料可看出她內心的掙扎,然而她最終還是堅持下來。
相對於病者來說,我們更應正視照顧者的需要。
不僅是政府應給予經濟上的支持,普通人也不應因為高錕獲諾貝爾獎而忽然熱衷,平時亦應多認識這個病,對於照顧者有更多體諒。
谦哥
日本的女人真的有那么耐心贤惠吗 T~T
666666
怕!
哭不了,音乐有点意思,没有刻意催泪,患有阿兹海默症的丈夫最后还是忘掉了妻子
1.日本电影工业的细腻,普惠到每一个国民。患有阿紫海默症的人及他们的家人看到此片应该是莫大的抚慰吧。周围的人看了也会给予更多的帮助和理解吧。2. 渡边谦真是个好演员,看到他自己也有同血癌搏斗10年的经历,再出演此片,能够演绎出更多内心戏吧。
煽情有点过了。森林真美啊。
无法遏制的消亡里总是有难以磨灭的印记,一个普通的名字,也许就是爱的咒语。
一切伴着记忆、忘却。
又是关于老年痴呆的片子。渡边谦演得很好,最后在青山绿水间遗忘了自己的妻子,无尽哀伤。
橡皮擦系列。
渡边谦的演技实在太好
阿兹海默症
其实剧情还是挺平淡的。日本人就适合拍这种节奏舒缓的电影。但,爱情小清新实在就算了,越来越没意思。另外,这片子应该改为“留给明日的记忆”更确切些吧。
关于夫妻 关于遗忘
随着剧情慢慢展开,才依稀想起,这片以前是看过的,就在同一个地方,囧
生活突然陷入一种无可奈何的地步,你会怎么办?
看得好难过啊。痴呆症真可怕,无论对得病的人还是照料他的家人都是种漫长而折磨的煎熬。你看着记忆一点点消失,先是对不上人脸和名字、迷失于曾经熟悉的物理空间、接着忘记物品的使用方法,直到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期间狂躁易怒,伤人也自伤。除了死亡,唯一的解脱只能是等记忆彻底消失...太可怕了
明日的记忆里,早已没有你的存在,可是你依旧爱着这个再也不能唤起你的名字,不能给予你同样温暖的我。爱,有时候真的是什么都不是。请你因着我爱你而走开吧,也不需要带着我们的记忆。我会渐渐遗忘,然后死去,不悲不喜。
一點一點忘掉生命中重要的人事,真心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