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绝望的国家,教科书上的战斗英雄竟然是日本殖民时的韩奸……少一颗星,普雷德没有杀掉金将军的儿子,诚然这个人和他没有仇,普雷德应该是不想因此而杀他,但这个人罪行累累,不是良善之人,普雷德既然抛开一切去复仇,杀他也不过是顺手而为。
所以,普雷德做这一切应该是个人恩仇的情感居多,真正爱国的情怀不多……但普雷德本身并不是一个好人,他帮助日本人侵略别国,蹂躏自己的民族,苟活下来,他心中是非观念是有的,他浑浑噩噩一辈子,临近死亡时终于有了做这一切的勇气,不是回头是岸,而是良心让他无法在死亡后去见亲人,家国情仇之下他选择铲除这几个韩奸,包括自己,了结这段荒诞又绝望的往事。
这部片子并没有像《暗杀》那样直接塑造纯粹的爱国人士,而是以一个迷途知返的罪人为视角,撕开这个国家最丑恶的一面,背叛民族背叛国家的人统治着这个国家,这一切教科书上或许没有,但后人不能忘却耻辱。
生于乱世,到底选择生存,还是死亡,这是真的是一个难题!
前段时间有一个网友在我写的一篇韩国电影影评后面留言,他认为,韩国人有一种决绝的气质,特别是对于社会黑暗面的抗争,往往以死抗争。
这让我想到了为证清白而跳崖自杀的卢武铉以及在集会上自焚的示威者。
作为我们的近邻,不屈服的血性是否真的存在于韩国民族的血液里,成为他们民族的基因,作为一名外国人自然不能妄下结论。
但韩国影视给到观者的印象却一如既往。
这许是文化的软实力吧!
而2023年的新片《我记得》则又将韩国人这一决绝气质展现出来了,只不过这一次是清算被殖民的那段历史!
学过历史都知道,历史上的朝鲜是大明朝的藩属国,臣服于大明。
清兵入关以后迫于当时的压力朝鲜最终向大清低头,称臣于阶下。
但由于其文化脉络自诩为“小中华”。
随着西风日渐,中国的大门被西方列强打开。
旁边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力大涨。
日本军国主义者的目光很快注视到了边上这个小国。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打败了大清,朝鲜正式附属于日本,几年后被日本吞并。
被殖民的朝鲜人在日本人的统治下过了了亡国奴的生活,并跟随着日本人参加了扩张战争及后面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就是这本电影的历史背景。
说句实话,在整个国家都灭亡的时代,普通人能干什么,战争期间求的不过就是生存和温饱而已。
正如电影里的金将军所说的,你活过了那个时代,你和我是同一类人。
想要在道德上审判别人的人也要照照自己的样子。
简单聊下电影故事。
本片的主角是一名退伍老兵韩弼洙上士,他打过二战、朝战、越战,年已八十。
在老婆去世之后开始实施一项计划了六十多年的复仇计划。
他用一把二战时用过的旧枪先后杀掉了四个曾经伤害过他父母兄姐的仇人。
男主角是前段时间大热的《财阀家里的小儿子》扮演那个老财阀的演员。
他演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年人真的很像,不论是表情还是眼神都十分神似,演技超赞的!
电影中的韩弼洙也有老年痴呆症,在清醒与糊涂之间,他的表演很到位,刻画人物入木三分。
不过我老是怀疑韩国编导喜欢杂带私货来抨击韩国的社会现实。
在本片中出现韩国人中的亲日群体,邀请原日本军人来韩国访问,这么多人聚在一起缅怀之前那段殖民历史。
这一幕如果在中国是不可思议的。
但在韩国确实有可能发生。
毕竟他们是一个民主国家,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政府是不可能干涉。
能够有力反击的只能是民间的舆论。
还有,原来的亲日派学者,在讨论韩日关系以及如何看待之前殖民历史时,他们的意见并不否认日本对于韩国的带动作用,甚至认为这是日本人的功绩。
我想这样的想法在我国的台湾肯定也有一定的群体基础,毕竟当时的台湾也在日本的统治之下,甚至现存于台湾社会中亲日的势力只会比韩国社会的更强,话说原台湾领导人李登辉不就是一例么?
就跟电影中的人一样,李登辉也有一个日本名字!
但,韩国人会拍像这样老兵上士怒杀亲日分子的电影,而湾湾则是一片亲善祥和。
人老了,是会怀旧的。
在日据时间,不管在韩国,还是在台湾,活在那个时代的人年青的时候活在那个时代,有一些人是不得不做,有一些人是主动去做,但谁能够想得到,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经过了数十年的光阴,世道还能变得回来!
在电影中,韩弼洙是压死他姐姐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是在当时,他说的也没有错,谁知道呢?
谁能够知道数十年后的变化呢,不管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所有人都强行牵扯进去。
时代才是所有悲剧的根源!
正所谓时代的一粒沙压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社会中啊,由于日本统治韩国,确实也有将近那从那个中路的。
韩国其实是一个挺可怜的一个民族。
虽然从GDP上来看它的国力步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但从其人民的生存上来讲真的没有什么幸福感和获得感。
韩国与朝鲜还处于一种停战状态,从法律意义上讲只是不打了,这可不是我们以为的“和平”。
韩国作为美国的政治附庸国,在二战后跟着美国在全球到处参加,类似越战、海湾战争什么的,他们都参加了。
只不过不在一线部队,而是属于保障后勤的部队。
还有韩国劳工在其经济起飞期跑到国外去赚外汇,同样很辛苦。
时间总会冲淡一切,但人们能够铭记住的唯有苦难!
给电影《我记得》打三星,全部给主演李星旻。
一星扣在编剧,一星扣在小鲜肉南柱赫。
故事是个好故事,本有足够的空间拔高立意,发人深思。
或者就单纯拍个爽片也行。
但,拍出的这个玩意儿却杂糅了过多的商业元素,不伦不类,不知道它要表达什么。
整个观影过程就很拧巴。
尤其是南柱赫的角色,无论是演技还是给他的台词,都与故事基调严重不搭,非常跳戏。
与李星旻一老一少的搭配,也完全不及《未生》中李星旻和任时完那对。
李星旻的气质偏阴冷,比较适合阴鸷、城府深的那类角色,像《特工》里的特*高*,《财阀家的小儿子》里的家族老大,《我记得》这片也比较配他。
知名演员中,梁朝伟、艾尔.帕西诺都是这一挂。
塑造的最一流的角色也都是这类,像《色戒》的易先生,《教父》的麦克.柯立昂。
其他角色虽然也演得很好,但也就是演出来的,而不会给人“就是这样子,就是他”的感觉。
人的气质或气场是天生的,十万分之一,万万分之一,才有缘遇到,“对,就是他!
”
给我的印象就是小李子为了小金人的努力感,主角为了找补自己的过错,用力猛拍出来的而且那些铁路下面埋着的大部分是猪仔(卖身的华人,大部分被骗过去的)黑人当时主要工作是采棉花,主要是猪仔更便宜,最后那段,看着比较像实况影片不适合心情压抑的时候看,色调比较晦暗,没有色调,虽然有表示他们的世界就是那种颜色,这个样子太过于为了zz正确而造作的形象不是很推荐观看
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二个被打死的老头拿台湾做教材给年轻人洗脑:侵略是过去式,你看台湾就跟日本很亲。
好呀,真好,被战犯当作“标杆”了。
………….身为同胞,看到这都有点抹不开脸了,不知道湾湾能不能看到这部电影。
………….………….…………..大陆真不图湾湾什么,只是想让孩子别满世界丢人现眼而不自知,仅此而已。
一个因患病而记忆衰退的老人,为了替父母兄嫂报仇而时刻强迫自己不要忘记,随之杀了一个又一个大人物,可是对于不得已连累的年轻小伙还是心存感激并时刻帮助,在杀死最后一个仇人之后,将伤口对准自己,是因为当初的他为了活命成为了一个冷眼旁观的恶人,最终在小伙的劝说下选择了服从法律的安排……事实上本人对日本侵略朝鲜的历史并不清楚,也没有经历过那段时期,但所听所看所想都告诫我们,历史不能被忘记,坏人终将得到惩罚。
抛去历史背景不谈,它依然让人动容。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不知为何突然想起这一段了,我和朋友聊过我就跟他说过,穷人,或者普通人,无论是拼能力,社会资源,人缘,你能比得过高高在上的人吗?
不能吧,那你有什么资格和上面人斗呢?
算来算去,你除了条命,还有什么?
要是连拼命地勇气都没有,只想着苟延残喘,曲线救国?
那你终其一生,也不过就是一条狗罢了,哦,混的好了也可能成为夜壶。
这部电影好吗?
还行吧,男主演技值得三大奖至少一个的最佳男主,电影本身,算是标准的韩国电影工业化作品吧,光影之类的技法还挺,模板的,哈哈哈。
至于男主本身,是士吗?
也不算是吧,有污点的一般人而已,但是这个行动力,我觉得可以称得上接近于士的,就算是有能力的人吧,所以标题其实只是突然想起第一段话起的,不要杠这个。
因为所谓士之怒,不就是不像强权低头的不卑不亢嘛。
而且,在一部电影里,你能看到干掉了财阀,公知,外部渗透势力,还有窃国买办,绝了好吧,我愿称之为,爆杀!!
太爽了哈哈哈,内娱之乏力不也正因如此,是,复仇是简单的,上不了台面的,拯救不了任何人的,但就是爽啊,老百姓爱看啊。
你觉得普通人是爱看财阀被爆杀,还是敬茶都是伟光正?
哪怕是人民的名义,对了,我记得上次看有个新闻,拍重案六组的演员全都翻车了?
就这年头人又不傻,你不可能靠新闻联播撑起整个文娱市场吧??
我还很好奇,日本居然能在韩国办什么自卫队庆典,疯了吧??
尤其是最近的新闻,外交部也放话了,日本想修宪重新拥有攻击性武器???
就这?
我看亲日的xxxx们还怎么洗。
最近也喷了不少xxxx,什么爱国是个人选择不是基本底线的,什么只要是战争都是邪恶的,真的是无语了。
我就想起有个视频,军队的将领分享他们从越南战场上退下来去上海做手术,上海人问他们,你们打仗残疾了就拿一点钱,值得吗?
我人傻了,我想起上次上海疫情才发现,原来全国都讨厌上海人,笑死。
就有时候很奇怪,就像知乎豆瓣上有一堆人,张口闭口就是英文,就是欧美的梗,就是欧美文化,我就很奇怪,你们明明用着汉字,但是我怎么就一点感觉不出来,我们是一个国家的人???
爱国是个人选择是吧,呵呵。
后来我想明白了,不是有那个嘛,战场上喊老乡老乡,把人骗出来杀害的,所谓华“人”。
谁说用汉字就一定是中国人了?
是吧,呵呵。
没指望你多爱国,但是你不爱国,还妄想颠覆,还出卖同胞换狗粮,这就是个本质问题了,没错吧?
就像那句,反战不反美,心中有内鬼。
作为中间偏左的人,为什么现在越来越支持极左了甚至?
还不是被这些公知恨国党逼得。
哪怕是在电影里呢,亲日?
给我狠狠地x。
韩国最新悬疑动作片《我记得》,改编自2015年的加拿大电影《记住》,你看,片名的意思都趋同,故事脉络也大致一样,讲述的都是一个历经战乱年代,罹患痴呆症的老人,决定在记忆完全消失之前去完成一场复仇。
我很喜欢2015年那部《记住》,片子拍的很有意思,前半段花了许多时间去铺垫老人的身体及心理状况,描写他的记忆如何一点点丧失,如何在朋友的帮助下逃出养老院,如何建立久远年代的苦难记忆,而后慢慢揭开他曾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的身份,接着寻找当年迫害他们一家人的那位德国士兵,开启一场不远万里的复仇之旅。
这部片子在整个故事过程中,完美刻画了一个刻有时代印记的老人,他的绝望和无助以及他那复仇的坚定信念,而电影最后的惊天反转,则将整个影片的立意无限拔高,充满了某种哲学意味,让人可以不停回味其中的荒诞与可怖。
电影《记住》有着一个非常不错的故事,影片底色则异常严肃且残酷。
相反讲述类似故事的《我记得》则要逊色得多,在我看来,其本质还是在于两个片子在类型塑造上大相径庭。
很显然,韩国的这部《我记得》当然不算难看,主演李星民的强大演技,一老一少的经典主角团搭配,配合韩国电影工业水准之上的那些商业元素,枪战与追车,配乐与剪辑,让这部片子整体而言是及格的。
而故事里那裹着历史之痛的悲剧性得以让这部片子显现了某种独特气质,反过来讲,也正是片子在商业类型上的过度糅合,消解了故事本该有的巨大悲怆。
他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上世纪四十年代,朝鲜日据时代,日本主张“大东亚共荣圈”计划,大肆对东亚及东南亚国家发动战争,一个朝鲜普通家庭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其父亲被活活打死,姐姐被哄骗成为“慰安妇”,唯留下主角保全下来。
几十年后,在生命行将就木时,回想起过去年代的家仇国恨,主角决定复仇。
几十年后的几位仇人,已然成为声名显赫的财阀、德高望重的教授、备受尊敬的将军,尽管如此,老人依旧踏上复仇的不归路,颇有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悲壮,在电影的最后,老人手刃一个个仇人之后,将手枪对向了自己的头颅,原来在当年,他不顾家族蒙受的屈辱,苟且偷生加入了日军,成为了自己的“仇人”。
只是这样一个戳满时代之痛的悲惨故事,在电影悬疑动作类型的解构之下,显得虚假又破碎,首先,历经六十多年的岁月摧残,故事里的主角与反派们都早已风烛残年,这与电影类型里要求人物具有矫健身手的设定实在有些相悖,完全经不住细想。
其次故事讲述上对当年沉重往事着墨太少,反派角色设置又过多过于分散,他们在主角一家人命运走向悲惨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导致主角仇恨中的力量不够集中,一路上的复仇给人的爽感不足。
类似这种过五关斩六将式的复仇之旅,还是基努里维斯的《疾速追杀》系列来得直接,故事很简单,你们杀我家人,我就要杀光你们,于是从小喽啰杀到大Boss,复仇路上的杀戮是具有某种线性的递进关系,让人越看越爽。
而《我记得》整个故事与结构类型的设定及搭配,则有些繁复和相斥。
总的说来,电影《我记得》是一次新鲜尝试,像是一部《疾速追杀》版本的《记住》,只是从成片看来,这种杂糅尝试并非相得益彰,最终导致这部《我记得》,既没能像《疾速追杀》一样给人淋漓畅快的爽感,也无法像《记住》一样给人提供深入骨髓的人性暴击。
六个字:能看,但可惜了,—————————题图:《我记得》海报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付突突,回复“我记得”获取电影资源。
罹患脑癌记忆衰退的老兵”绑架”(物理)年轻人完成复仇大业的故事。
昔日倭政时代的亲日派战犯,如今却是业绩丰碑的救国英雄,家仇国恨交织,跨越半个世纪的复仇虽迟但到。
失去的记忆就像被遗忘的历史,刻在手指的名字正如战争留下阴影,到头来老兵的枪口对准自己,谁又能从历史中全身而退?
年轻人劝阻了他,如果自己才是最无法被原谅的那个人,就要接受比一死了之更严重的后果,审判和赎罪。
星叔的表演一如既往地出色,最近同时在追他和宋仲基的《财阀家的小儿子》着实有点割裂,演什么像什么,太可怕了,叔一把年纪了再不给个青龙真不合适。
每天中午午休看个20分钟 把2个多小时的电影一周看完了男主李星民的演技真的是绝绝子,南柱赫相比还是缺了一点火候but男主在剧里的颜值真的很不错 像20岁的大学生没人不信剧情不俗 一个完美的复仇计划让杰森和freddi的命运捆绑在一起在杰森做选择的瞬间 在想如果是自己的话 应该会一走了之吧 别人的遗愿 与我何干呢有一点英雄主义 主角光环 在最后一个仇人被杀害时竟然没有一个人干开枪 这个时候男主被制服的话 复仇计划就此结束了最后监狱里的一幕 Freddy 在比手势时 他不是不记得是选择性记忆 留在脑海里的都是美好姐姐 弟弟 和杰森弱化了fredd的家庭关系 在自己老了觉得生活一切都完美时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时 才去开始复仇计划他还是保自己先 爱自己 其次爱家人不知道如果没有绝症 男主的复仇故事会不会开始呢他可能还是曾经的清原孝义....
第3814-所以不要结仇,万一仇人他要走时候也想带走几个不就倒霉了。
李星民的稳定演出一直在拯救这部电影。整体的时间线索这个大伤完全脱节,硬生生拖出ai症。另外平均2分钟一个硬伤,1分钟一个软伤。千疮百孔。这种电影让我反省自己,看电影不要那么执着,之前30年从来不快进。以后该快进快进。
虽是复仇故事重点在复仇,但是故事仔细看来,有漏洞,让我不能信服。
希望国产主旋律电影也能这么拍就好了,虽然剧情有点硬伤,不过作为商业片没什么关系,够爽,教育意义到了,足够了
本片的动作场面并不显眼,老年人矢志复仇背后,是一个令人心痛的因战争及一小撮人而致家破人亡的往事,因此带有了悬疑成分。
无聊
挺好个复仇故事,但是被导演拍的平淡了,没有体现出历史的厚重感。依然是敏感题材,只是这次故事没讲好
标准的复仇题材,结尾反转也算颇有冲击,韩国又领先一波
从头看到尾到底出现了几次他记性不好?看得莫名其妙。最后结尾搞得又如此拖沓。
楠
善恶终有报,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这才是老戏骨带小鲜肉的正确打开方式吧,李星民真稳啊,能把这么扁平刻板的角色给演得这么生动。核心还是“出厂设置的仇恨”,于东不赶快翻拍真的来不及了,给范伟演就行
一个身患阿尔茨海默症,行将死去的老爷子的复仇的故事。拙劣的编剧,虽然故事的情节,绝大部分都经不起推敲。还是坚持看完了!片子提出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1.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做事的底限在哪里,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2.若干年以后,那些恩怨可以宽恕?那些恩怨必须报复?3.人总会选择性的记忆自己的美德善行,遗忘自己的过失和恶行。我们惩罚别人的时候,反省了自己的罪行和过失了么?该为此付出那些代价呢?
所以,不要做坏事。不管过了多少年,都可能会有人来找你复仇的。做了坏事,你晚上能睡得着吗?
韩国这类片总能把节奏控制得很好,即便漏洞频出,但又不至于难看。李星民carry了整部电影,结尾赎罪部分纯纯多此一举。
心脏要跳出来,对于亲日者,韩国是多么清醒
着实一般
事儿对,过程太扯了。
韩国电影真是把好莱坞类型片的套路吃得透透的,凑一凑充满地方特色的抗日、朝韩关系元素,缝合+老头儿开挂!
我觉得结局还是打死自己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