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多的时候,世人不再看见我,你们却看见我;因为我活着,你们也要活着。
——《约翰福音 十四章十九节 》自作聪明的我们终于毁坏了自己的世界,他却没有选择离弃。
膨胀的文明将会坍缩,过度的喧嚣化为寂静,辐射尘中挣扎的民近乎绝望,但死并没有在全地得胜,因他那抚慰的手,使最贫瘠的旷野中依然有生命存活。
作为饱足时的消遣,我们这浅陋的族类热衷于揣测末世时地上的惨景。
或者众水泛涌,天火降临,或者大饥荒大瘟疫及灭世的战乱,这次我们蒙住眼睛伪装恐惧,却从手指缝里窥探,看见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核弹把大地焚为焦土,自怨自艾之余恐怕只会记得一些特效制作的刀光剑影,和几个影视明星倚老卖老的脸。
就算全地灭尽又能如何呢,在永恒的存在面前再长的性命不都是一瞬?
夭折襁褓和白须寿终并有何甚大的分别?
唯有地上的众人都封闭自己的心,不叫他的公义引导我们,那时是我们自己放弃了所有希望,并自甘堕入深渊,而那时那地就算有肉体饱足的表象也是最大的悲剧。
伊莱孤独地行走在大地上。
天空中或许有食腐的鸟类,路畔横陈着旧文明的尸首。
他看不见,只看见真理的光做他的引导。
这里有《末日危途》的天空,烟云下是《辐射3》里的断桥,不怀好意的废土匪类手持建材钢管打量着过路的旅客,曾经繁荣富饶的破败,处处你死我活的争竞,这么看这部电影只是一部刚刚及格的后启示录科幻习作而已——我所能想到的珍贵只是这影片中属灵世界的模型:最后一个义人行走在大地上,怀揣着一份古老的信念,他并不孤独,因为他有他的神陪伴。
而最后的一人的形象与那些远古先民的身影重叠一处——你把那些纷繁的衣饰抛却,叫遍地重归荒蛮,行走在地上数千年的大族都像是一个人,从来没有变化。
信仰,也不在乎那些繁复。
只是对那位神简单而全然的信靠。
一个半盲人穿越孤独的旷野;一个战士历经百战最终得胜;一个死人从尸骸中站起,坚定地走向他当去的地。
不信的人说这是奇迹,信的人知道这些都是前定。
于是奸邪最终败灭,公义全然得胜,福音依然传承,他还在那里:等待着叩门和求问。
大能的借卑微的手完成了极大的事,这未发生的事被记下,说给一些有心意的民。
阿甘两年在美国跑了几个来回,可是男主一直往西走了30年还没走到终点,后来女主开车没加油就把男主送到了终点。
不知道这是哪个星球的故事,如果是地球,男主就算每天爬10公里,30年可以绕赤道近3圈。
还有男主在镇里那么厉害,手枪对长枪还干掉一堆人,自己毫发无伤。
后面到了破屋子里,有了长枪,没怎么反抗就被抓了。
所谓后末世自然是相对末世而言,后者在影视作品中主要以各种灾难片的形式得以表现:[后天]和[2012]、[独立日]、[世界末日]、[天地大冲撞]、更老的[地球停转之日]……它们主要以震撼的视觉冲击和人们在灾难面前的各种表现,尤其是亲情、爱情等等,来打动观众,而且这些电影大多都会有一个乐观的结局——不是危机被化解就是尚有一丝希望存在。
而后末世的电影,像票房毒药凯文·科斯特纳[未来水世界]和[邮差](港译[2013终极神差],从名字就能猜个大概了)、[我是传奇]、更小众的吕克·贝松[最后决战],甚至连[黑客帝国]系列也能算到其中。
这类电影的共同主题可以概括为:经过一场大灾难(不管是什么原因)后,人类数目锐减,环境急剧恶化,人们为了争夺极其有限的资源而人性异化。
当然,会有人继续坚守基本的人性,而这些主角就是人类重新得到救赎的关键。
最近有两部后末世题材的电影接连上映,[末世危途]([The Raod])和[伊莱之书]([The Book of Eli],有人翻译为[艾利之书],但Eli并不这样发音),很自然的,人们会把它们放在一起讨论。
同样的救赎之路,前者的武器是亲情,而后者用的则是宗教和信仰。
[末世危途]改编自畅销小说,使得影片的故事性得到了保障:一个父亲带着小儿子,躲过穷凶极恶的食人者,克服极端恶劣的环境,一心向南。
父子情必然成为本片的中心:影片一开始,为了死在一起,父亲就在教儿子怎么用仅剩的两颗子弹了结自己的生命,被困食人魔窟时还差点亲手杀死儿子,但到了最后父亲死去,儿子则根据嘱咐继续踏上了向南的路途。
这可以说是“Always carrying the fire in your heart“这一信念在父子之间完成了传递和继承。
相比之下,[伊莱之书]则更像一个现代版的圣经故事,尤其是最后我们惊奇的发现叱咤风云的Eli竟然是一个盲人的时候。
Eli是希伯来文中“My God”的意思,圣经中他是一位伟大的先知,而在后末世的语境下,这位先知可以说酷到了极点:刀、枪、弓箭样样精通,不苟言笑,始终听从心中声音的召唤,可以说浑身散发着神的光辉。
需要提一下的是,影片的情节:一个陌生人突然出现在小镇,沉默而低调,最后杀死恶霸。
这完全是一个典型的西部片套路,用到荒凉的灾后世界可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
艾利(Eli)在闪米特语里的意思就是至高无上的神。
1.这是一部生硬的宗教励志片2.华盛顿的硬汉形象也很帅;3.据说本片的武术指导Dan Inosanto(中文名“依鲁山度”)是李小龙最著名的学生;4.网友说这部片子看完后的感受是“信耶稣,刀枪不入”。
电影剧情实在是太生硬了。
5.原来艾利是盲人啊。
那说明他有世界上最好的导航系统,能一直在马路上向西走。
6.好像是盲人版西游记;7.TCL!!
这部电影并没有太多突出的地方,可能让我觉得画风的确很不错啊,各种背影的展示等等,但是对于我而言,对于我这个不信仰上帝的人而言,就觉得没太多的意思,更多的只是觉得这种信仰改变不了人心,他可以让一部分的人,得到感恩,但却又夸大了信仰的作用。
我没有见过,美军谁上战场是人手一本圣经的。
也没有见过一本圣经改变了世界。
因为最终是科技干得事。
所以大致就这样吧。
分明应译为《伊莱之书》,不知为何国内大都给译成《艾利之书》,我看的BD原盘的中文字幕译为《末世天书》起码也算符合电影所描述的世界。
又一个想当然的翻译,真真叫人无奈。
“核大战后的世界”在文学、漫画及影视作品中多有描绘。
这部电影的画面感很像小时候曾看过的日本漫画《北斗神拳》,灰白的基调,苍凉的大地,残垣断壁的小镇,苟活着的幸存者和暴力团......那晚11点多,又看了一遍《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后本打算上床睡觉来着,只因手痒痒便又点开这部电影。
起初只是想试看几分钟,如果感觉不错的话,转天儿晚上再看。
结果是,很快便看进去放不下来。
于是乎直接看到后半夜1点半......基本上,这部电影是靠丹泽尔华盛顿和加里奥德曼的名气撑起来的,华人武指的动作设计也不错(据说是李小龙的弟子)。
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正如导演在幕后访谈中提到的:思想要深藏其中,要隐晦难懂。
观众了解的相关信息越多,从中悟出来的东西也就越多。
所以,我也不再多说什么了。
即使有丹泽尔·华盛顿,本片也是一部烂片我甚至觉得有点浪费丹泽尔了刚看电影的开头,我就想到了《我是传奇》,这两部电影有一些相似之处。
威尔·史密斯和丹泽尔·华盛顿,两个都是世界顶级的男演员。
他们主演的这两部电影都是关于“末日”——一个好像是因为病毒(很久前看的,不太记得了),一个则是战争。
两部影片同样对影像的颜色进行了处理,《我是传奇》偏黄色一点,《艾利之书》颜色更深一点,深色也配合了影片的题材——宗教。
两部影片都是两个孤独的男人,只不过丹泽尔有更多的同类可以进行交流,他也更"厉害”——刀法精妙啊,到后来用枪都没打死他!
威尔相比较而言更孤独。
两部影片的背景都是荒芜的废墟。
加里·奥德曼,在这部电影里的演出像极了《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变态警察,看来他演变态的感觉都差不多啊。
不过不能否认他的演技,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他给人的感觉就与这两部电影中的感觉不一样。
但跟丹泽尔相比的话,还是有一点差距的。
也许也不是演技的问题,就是个人给人的感觉上加里不及丹泽尔“亲民”。
影片开始不久后的阴影打斗,很具有视觉效果的,朦胧中有一股劲道,有一种美学在这里体现。
KFC、MOTOROLA的喇叭,电影在打广告吗?
对Eli p4里放的歌很有兴趣,很好听的。
当加里向丹泽尔开枪的时候,天空中同时有一道闪电划过,与宗教片的类型很搭调的。
注意影片的末尾,是废弃的金门大桥呵呵总之,电影很空洞,很形式
这不是一部动作片,大家不要浪费时间去看了加入有一天世界灭亡了,一个中国人拿着一本马克思主义到西方去,一路上很多很多坏人来抢这本书,而中国人把这本书背的滚瓜烂熟,而后传播到了全世界。
这就是中国版的艾利之书。
Eli一般翻译作“以利”,耶稣钉十架时所喊的“以利!
以利!
拉马撒巴各大尼”便有这词。
这词的意思是神,或者我的神。
还有一个同源词,是Eloi,翻译作以罗伊,复数是Elohiym,指向三位一体。
“以利”是希伯来文,原文为אלאני,意为“我的神”。
而“以罗伊”是亚兰文,也是“我的神”的意思。
“以罗伊”不是用来称呼上帝的,也不是上帝的名字,而是在用耶稣自己的语言(亚兰文)呼叫上帝。
创世记第一章诉我们,而且歌罗西书第一章 ‘神’这个名词在希伯来语是Elohiym,是复数型式。
希伯来语中,神的单数型式是El。
俩者的型式都是Eloi。
而 Elohiym是神的复数型式。
起初神,Elohiym是复数名词,我想这里隐含著三位一体的意思。
在圣经最开始的第一节经文,使用复数型式的 ‘神’。
后来,当神造人的时候,不是按著我的形像,我的样式;圣经说,让我们,乃是通过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神。
这是个基督信仰表达无疑的片子,他甚至明明白白的教你如何向上帝祷告:“亲爱的上帝,感谢你赐我们食物,感谢你赐我们温暖的床,以及在寒冷的夜晚,我们头顶的屋檐,我们更感谢你在这样艰难的时间里,赐给我们友谊。
阿门”。
(谢饭便是祷告的之中,为着食物向上帝感恩,耶稣在登山宝训之后的主祷文/天主经里面也有这样的教导。
「主祷文」「天主经」(Oratio Dominica)……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或作:……求祢今天赏给我们日用的食粮…… )影片将信仰放在了一个极端的环境中。
而在逃亡中,Eli给小姑娘所背诵的诗篇,正反映了基督徒该有的精神世界,或者该说属主的人所得的安息不是从这世界上来: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我必不至缺乏。
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
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
我虽然行过死阴的幽谷,也不怕遭害。
因为你与我同在。
我们的平安,不因人也不因环境,乃因主耶稣基督。
老实说,看这片子之前我有过亲吻十字架,但是许久未亲吻过我的圣经了。
(因为手头不下十个版本的圣经,反而忽略了这重要性。
)我甚至忘记了圣经对我们是何其宝贵,虽然我天天能用他读他,但是我从未想过弱者是世界上最后一本圣经,我可怎么办?
圣经是神的圣言,是那借以创造诸世界的道,也就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耶稣基督的福音是神的奥迹,但并不是很深奥的事,一个简单的,领你入平安的感恩祷告就能是你在耶稣里的安息。
我们的平安是不属乎这世界的,它也不是末世所能夺得走的。
在耶稣里我有这真平安,当盲女能触摸盲文圣经,而为之露出笑容的时候,感谢神我仿佛看见了自己恭读圣经时所感到的那无可言表的喜乐。
神的圣言让我们能胜过这世界。
很喜欢以利这名字,因为"Eli"本身便是个宣告:我的神。
是一部有关信仰的电影,描绘的是人类未来很有可能面对的问题。
人们过度消耗资源,导致为了争夺资源引起的战争,战争毁灭的世界,毁灭了一切。
仅仅剩下少数躲在深处的幸存者,资源极度短缺。
这就是我们未来可能面临的。
着这种极端苦难的情况下,世界回复到了原始,暴力的丛林法则之中。
受到暴力奴役的人们如何才能重新找到希望,依靠暴力维持的黑老大如何才能维持统治。
这部电影的焦点就在这里,黑老大知道,要掌握人们的思想,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光明所在,让他们追随,才能维持其统治。
所以拼命要找到这一本启迪之书,而男主角则是要把书护送到西方,一个可以很好保护这本书,并加以传播的地方。
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们,何时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利之书?
事实证明,Steampunk是最难拍好的电影类型之一....这片摄影还是可取的...
什么破玩意儿【不过看到奥德曼打开书的瞬间露出和第五元素打开石头箱一样的表情还觉得有种怪异/久违/默契 的 好笑/爽感
没说的那么难看,别不相信圣经的力量,至少请相信世界末日的时候确实需要一样比圣经重要的东西:信仰。
挺好看的 没想到是个瞎子啊!
感谢字幕组的童鞋!感谢YYeTs人人影视字幕组L.P的校对,L.P(chongmei3250)的后期。
老实说,没想到这部影片会如此烂。除了末日氛围确实营造得不错外,剩下的就是越来越雷人的剧情,真不知道编剧还有导演是干嘛的。
精神还是没能走出传统框架
画面很美,情节挺傻
节奏感差, 硬伤多, 乔峰再猛都没用
丹泽尔华盛顿已经便宜到一定要演宗教骗了么?我对宗教非常的喜爱 但是披着这样一张不伦不类的皮 让人情何以堪?
信仰的力量
画面质感我喜欢,艾利之书=圣经?看到最后就这一点感想····扯淡
刚开始鸡冻了好一会,以为又是一部《我是传奇》,可以把丹泽尔华盛顿跟威尔史密斯pk一下;剧情过半,丹泽尔童鞋华丽丽的杂耍动作,这是一部男版的《生化危机》嘛;到了最后,醒悟过来,这货活生生一部好莱坞主旋律大片嘛,把《圣经》换成一马列巨作,把背景代入国共年代,神马都不用说了。
信耶稣得永生
很喜欢背景,音乐,故事
我勒个去,主旋律。
Jennifer Beals ,居然有她~
赤果果的传教笑死姐了。。。这种顶级装X矫情的片还头一次见。。。不是Gary根本没办法坚持看完。。。
广告植入。。。ipod,beats by dr.dre同样还看到gm,moto,kfc好主流的宗教宣传片啊~!
即便是讲信仰 可不可以不要这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