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有朋饰演的白小年上刑后奄奄一息时司令来了他以为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依靠的人来救他了没想到司令还是在日军施压下选择自保上来就是狠狠一鞭子打懵了白小年从污水池里爬起来的白小年不再求饶而是直接恶狠狠地瞪着司令
这一刻他忘了要贪生怕死他只要恨毫不遮掩地赤裸裸地恨透了眼前这个轻易就把他抛弃的负心人被困裘庄的五人组里,有非常无私的人,老鬼、老枪,把国家民族的存亡看得比生命重要也有极端自私的叛徒(王志文),为了生存和权势可以没有原则地作恶但白小年不一样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那样一个乱世他不仅想活还要追求艺术更渴望被爱这样一个没有战斗能力、不懂得审时度势为自己谋后路的、极其脆弱的伶人在意识到自己真的没有活路之时而且还是被爱人亲手覆上埋葬他的最后一捧土时竟然能爆发出如此巨大的情感能量真的非常令人震撼《风声》上映十多年很多故事情节渐渐模糊但很奇怪白小年这个角色的光彩一直在回忆里拥有一席之地最后感叹一下苏有朋的突破和演技真的是完全让自己消失在了白小年的身体里十年后重看依旧很难相信白小年是苏有朋演的 在那个永远散发是幽暗绿光的压抑阴森的“裘庄”里 他完完全全活成了白小年
没看过原著觉得挺遗憾的,不知道电影中被剪掉多少故事桥段。
就好像李宁玉跟那个话剧演员的感情戏,总觉得来的突然,去的不知所谓,看来还是需要再跟进一下原著才能品味出真味道来。
开篇出片名的感觉真的不错,阴暗的大地上闪烁的嶙峋水面正是风声二字,看到此处顿时觉得这部戏煞是考究。
从预告片时就对画面的精良分外留意,果然,音效、画面、道具、服装都差不多算是精益求精了。
演员方面更是聚集两大影后外加一个影帝,孤岛密室,杀人游戏,感情错综复杂,敌我爱恨情仇,故事紧凑,结构虽说有点乱,但总体来说不影响观看,而且是足足的把观众的胃口吊到最后20分钟。
片中演技好的自然不必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两大影后频繁的对手戏,整个荧幕上都充斥着两张似乎是紧贴着的脸,我不禁屏住呼吸,一边猜测导演想要讲的是一什么样的谍战片,另一边又情不自禁觉得俩女猪脚太百合了。
李冰冰的美丽,最后解读密码的时候似乎让观影者都感觉到她的心都碎了,因为剪刀手的关系,我们也很难了解到她的内心戏,其实这电影中分量最重最悲情的感情戏就在她这角色里,但到最后我都还是对她已经乱了的心进行着猜测,可能正像是黄晓明在戏中对她面相的描述一样,这样的一个女人,心机重,看不透。
周迅的动人,一开始就演直愣愣的一富家女,我还以为周迅疯了,随着故事的推进顾小梦的形象越来越丰满,人物层次霎时间就立体起来,周迅总是让人物——怎么说呢,很鲜活。
顾小梦对革命似乎是缺乏了一些斗争经验,毕竟革命不是时髦玩意儿,要死人的,她虽然对自己的生命看的比情报还淡,但关键时刻还是显现出了没考虑周全的一面,如家人的生命被敌人捏在手中。
对李组长的感情按说上下级没那么亲密的,即便是亲姐妹也略过火了点,虽然主席曾经说过“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但万恶的剪刀手没告诉我们李组长也是我们的同志啊?
唯一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她百合,哦了,揭开了最后的谜底,我彻底释然,原来这样的题材也可以这么来写哦,不愧的中国人,含蓄的紧。
张涵予这次的表现在诸位影后的面前就稍逊一筹,他总是给人以硬汉的感觉,在此剧中,英达饰演角色的胆小如鼠,苏有朋饰演角色的阴柔狂妄,王志文饰演角色的阴险奸诈都衬托出张涵予这个角色的正派硬汉形象。
最后扎针那时候,下面的观众虐心坏了,多数弱女子都不敢活生生的看他被SM的皮肉开绽,但他还是什么都不说,我心说这么硬,搞不好是地下党呢,结果他还真是老枪。
唱空城计来传递信息实在有点扯淡,那时候怕还没全国统一普通话呢,要是带口音的人来唱这曲子,鬼才知道到底说了些什么,而小护士还旁若无人在手术台上敲,这段只能说够扯的。
不得不提一下演技——算了,说好听一点——演技相对不那么优秀的黄晓明,看来这一电视剧出身的演员对电影的节奏把握的火候还不够,总感觉眼睛里没戏,等着故事铺陈背景,日本人口音倒还是蛮逼真的,但总体觉得这日本人演的像个纸片人一样,散场之后只能给人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
王志文真不愧是老戏骨,伪军军装一套,立马榨出一副狗腿子的嘴脸出来,有些地方,包括他的台词与动作都像极了陈道明,看电影的时候我甚至会错觉要是陈道明来演,搞不好会是一样一样地。
苏有朋算是为了艺术牺牲了一回,虽说有传闻他本人就受,但扮演出一青衣戏子转行侍从官的小白脸受难度也不算是低的。
他要捏着嗓子说话,拧着架子走路,说到司令出差没回来的时候眼神中还要装作不经意间流露点幽怨。
可惜,他本身的身份就是一夜壶,夜间供人需要时用,当主人不需要的时候——活活被打死。
不知道被删掉的那段戏什么样,好奇中。
看完电影想起过去网评的四小花旦,现在不得不说这四个都已经能独挑大梁了,但比起老徐的装逼女文青,赵薇的空洞牛眼,章子怡的泡老外独门秘籍,周迅的演技清清楚楚的在他们三人之上,她似乎并不是在演戏,而是活在戏中,她就是人物,人物就是她。
一场《风声》看得我鸡皮四起,狠狠地骂自己怎么忘记多带件衣服,虽然外面是夏天,可是我在里面却是冰寒地动地难受。
我不停的变换姿势,KC在旁边说,你坐的不舒服么?
我很想说,我是看得很难受。
难受的有点看不下去了。
可是话到嘴边,咽下去了,抱着自己的双臂,滑下一点猫着看。
我难受的是,白小生死了,我是腐女,第一幕就叫我看到我支持的对象倒下去,心里大骂编剧。
我承认我来看这部片子的有30%的因素是想看苏有朋颠覆性的表演。
当临死的他对着司令哭诉的时候,得到的却是司令的一阵乱棒打死。
我看着眼前一片血肉狼藉,心里千万不愿意还是要承认,原来为了自己,最爱的枕边人终究是可以舍弃的,屏幕第一次渐渐模糊·····我难受的是,片尾李玉宁说,她爱的那个人在被决定执行的前三天释放了,但是,人也残废了。
当她对着“老枪”说这话的时候,她眼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暗了下去,教人不忍记起。
回想起电影里面,她为了自己的男人受辱的时候那种绝望的眼神,好像转眼间都烟消云散,所谓的爱情,早已在她脱下旗袍的那瞬间消失殆尽。
而现在她记得的,也许,只有顾晓梦了吧。
那个家世显赫的女子,为了信念,放弃生存的机会,这应该是她这辈子永不会忘记的吧。
还记得她们被囚禁在一起的时候,顾晓梦帮她缝旗袍,她正在阳台抽烟,突然转身望了顾晓梦一眼,那时候的晓梦,像个精灵,任谁也不会知道,这精灵会竟是在留遗言。
当然,这是后话,当老枪找到李玉宁的时候,说,顾晓梦有话给你,都缝在那件旗袍里。
一丝丝金线,浮动在旗袍边缘,上面不规则的线节是摩斯密码。
李玉宁当着老枪的面慢慢的破译着。
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
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
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看罢,玉宁耳边仿佛又想晓梦那句“我看你特别亲。
”恍如隔世,今夕想起,一语天人两别。
影片是以顾晓梦的声音念出的这段话,眼泪慢慢的挤满眼眶,几次不想哭,不想在大庭广众之下滴泪,最终还是抵不过泪水的强悍,让它们都来领略这世间的伟大。
老枪在回去的路上,脑海里一直回响着顾晓梦的话。
他还能清晰的想起,顾晓梦倔强的说,我只听老枪的命令。
那时候的老枪还未标明身份,当他告知顾晓梦的时候,那个精灵就更加坚定了牺牲自己的决定。
她,要老枪活着出去,而她也会出去。
她说,要让密码给组织知道,只有出去。
只是她出去的时候是躺着的,上面盖着的是一面白布。
内衣里面还缝着另一份后备的密码。
这部影片也许只是描写着战争里面历史重复着的无数个悲哀之一,但是,在看见了影片里面呈现的那些酷刑的时候,我在想,无论是形体上的摧残还是精神上的折磨,都不能毁灭我们的民族精神、毁掉我们的信仰。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将期待有更多更好的不曾被发现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写下此稚嫩之言,肺腑之言,向无数位顾晓梦般的年轻勇敢的女孩,向无数位的知名的不知名的革命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你们的鲜血没有白留,今日我们用另一种形式祭奠您,伟大祖国的日渐强盛告慰你们的在天之灵。
( Rivendell 原创 )对《风声》电影本身不做任何评论,仅仅是对可爱的周迅利用旗袍留下的内容做一点数学分析:旗袍莫尔斯电码文字内容如下: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
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
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不计标点符号的话是137字(如果不对那是微软 Word 的责任),那么莫尔斯电码发送这些信息需要多少内容呢?
这里牵涉到了汉字的编码问题。
莫尔斯电码本身是非固定长度编码,但是用来发送拉丁字符集的,也就是发送英文字母的。
而汉字的编码系另行设定。
我们对此作两种考虑:一是传统的自解放前就开始使用的四角号码编码;二是采用现在电脑上常用的汉字一级字库的方案,只考虑3755个常用汉字。
莫尔斯电码的基本元素是点和划,也就是二进制的编码,那么我们需要考虑的就很简单了,就是二进制的比特率。
A) 四角号码的话,每个汉字采用的是4个阿拉伯数字,对应的数据量为 10 的四次方,即一万,换算为 2 的 13.2877 次方,换言之平均每个汉字需要二进制的 13.2877 比特。
B) 如果采用一级字库呢,那么数据量就是 3755,每个汉字需要的应当是 11.8746 比特。
对应到莫尔斯电码这一类的二进制编码来看,也就是每个汉字需要这么多个“点”或者“划”符号。
依照这样运算,旗袍上缝这些文字内容,需要缝多少针呢?
答案就是 13.2877 x 137 = 1820 针(四角号码版本),或者 11.8746 x 137 = 1626 针(一级字库版本)。
鉴于需要缝的针数很多,周迅在片中需要投入的时间必然也是很多的。
但是我们下面进一步要问的是另一个问题:就是旗袍上缝这么多针大概缝迹的长度应该是多少呢?
这里牵涉到的不止是数学了,缝针的方式到底是什么呢?
常见的是平针缝和卷针缝,如果缝旗袍的话,倘若是小的破口,似乎也可以卷针,但是卷针很难传递莫尔斯电码的长短线。
再说卷针对于旗袍也显得过于粗糙,这些都明显的指向是平针。
对于平针,比较均匀的平针缝,针迹长度应该是 4 毫米至 5 毫米,为了传递秘密情报,当然应该是选较短的针迹,我们设想长划线的针迹长度是 4 毫米好了。
我们再假设这些二进制点划线当中的点和划数目基本一样,同时根据莫尔斯电码的规范,“点”的长度应当为“划”的长度的三分之一,那么平均每针的针迹长度不妨认为是 0.5 x (4 + 4/3),即 2.6667 毫米(这里“点”的针迹长度仅有1.333 毫米)。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来,137 汉字如果采用莫尔斯电码缝针的话,总计的针迹长度:A) 1820 x 2.6667 = 4853.3 毫米(四角号码版本)或者B) 1626 x 2.6667 = 4336.05 毫米(一级字库版本)换言之,长至 4米8,短至 4米3。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同样专业的李冰冰未看出电码内容,因而有理由认为这个代码是经过加密的。
如果是采用电影电视里常见的书本加密,那么需要增加的冗余数据可能达到 2 倍到 3 倍之多,那么总共缝线的长度将也是 2到3倍。
另外,除了增加数据量的加密之外,我们也需要考虑到数据压缩的可能。
如果有一个比较好的 Huffman 树,但是又不影响对数据的传输和加密的话,那么数据也可能被压缩到 50% 甚至 25% 的长度。
那样的话,针迹长度就可以有效的降低到 2米或者1米左右了。
以上讨论完全和影片内容无关,纯粹是数学探讨。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漂亮的周迅花很长的时间做女红,非但不是情节上的渲染,而且是数学上的必须。
风声在我眼里早已经成为华谊电影的巅峰之作。
整部影片从题材到导演、编剧、演员、音乐都算是无可挑剔,可圈可点。
但最打动观众的是对祖国对民族的爱。
做为大时代洪流下的小人物本可以蒙上眼不看不听不想地随波逐流或是置身事外,可是仍然有那么多的人毅然决然地站出来勇敢的抗争,抛弃名誉舍弃生命挽救民族于危亡。
我想这就是中国人骨血里绵延千年的风骨和信念,是对祖国和民族割舍不断的爱。
影片尾声周迅的那一段独白质朴而真挚“民族存亡之际,吾辈责无旁贷。
”就是先辈的心声吧。
我没什么目标。
我每天的工作不过如吴志国所说,当他在前线挨枪子儿的时候我只是在办公室喝茶看报纸。
我不在乎你们怎么想。
我的上司不都没说我么。
我的上司叫李宁玉。
我喜欢她。
我给她介绍男朋友。
我呸。
那话剧演员根本配不上她——但我别无选择。
若你问我谁能与她般配,让我告诉你:只有我,顾晓梦。
我喜欢她笑,她对我笑。
她的笑容又温暖又暧昧。
她大概知道些什么,她多么聪明啊;也许她什么都不知道,她心里只有刘林宗。
我想形容一下她的眼神,钟灵毓秀,包罗万象,曲径通幽,双瞳剪水。
不够,我的遣词不够。
有时恍然我觉得她是我的情人。
我喝得醺醺然总是她来接我,我闯了祸她也兜着,我耍赖撒娇发脾气她一样不落照单全收。
李宁玉是我的情人。
啧啧,这是多么甜蜜的假设啊。
可是亲爱的,我要离开你,我要利用你,我别无选择。
我没有太坚固的信仰——遇到你之后,我的信仰就是你。
当初是怎么与老枪接上头,又是怎么一时热血就成了革命间谍,我都忘了。
我只记得你,我进来的第一天,老枪指示:要多多亲近李宁玉。
你抬起头来看着我,绽出一个笑容。
“为何在她散着金粉的眼皮之下,用那双金色的眸子,看着我?
”也许在当时我便应该料到,爱你将比死更冷。
然而结局却是:李宁玉,我爱你。
-大爱迅哥儿/顾晓梦,因有此(yy之)作。
之前的预告片,片花都做的相当精彩,里面的酷刑和受刑戏,以及片方反复拿来作为噱头的刑具也让人甚是好奇。
可宣传到最后,我发觉有些厌烦他们总拿刑具说事儿,搞得好像风声改走电锯惊魂的恐怖片路线了似的。
而且预告片从来就是最不负责任最能蛊惑人的东西。
不过还是对这部号称十年来最好的商业片有所期待。
当然因为之前看过小说,虽然不喜欢麦家的语言风格,不过对小说的情节设置还比较满意,这次麦家自己来改编,也想看看自己改自己的能改成什么样儿。
至于导演,陈国富这么多年之后再执导筒,效果未知。
而高群书,我对他的千钧一发和东京审判都很失望,所以还是对风声有些担心的。
最后,张老师的参演是我要去看电影的决定因素,我都仿佛看见他冲我招手了…言归正传。
片头的飞机,连绵群山,蜿蜒河流,然后幻化成风声两个大字,给人感觉很大气。
开头就是段奕宏说了两句话被打死以及诸如此类的“恐怖活动”,我顿时觉得他太敬业了,就演了两分钟还四处宣传。
把这五个人接到裘庄就开始了所谓的杀人游戏。
其实片方“杀人游戏”的定位还比较准确,要是这些人没一个又一个的死掉,而是等到最后大家在一个小空间里的大爆发,反而不是杀人游戏了。
说实在的,导演对整体节奏的把握有点差强人意。
松松紧紧,反而显得拖沓,我就没有一直紧张着,没有一直呼吸心跳加速着。
虽然很压抑,但还没有看疯狂的赛车那么紧张呢。
可能因为3个多小时硬要剪成两个小时吧,剪成这样已经不错了。
我看完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希望有个导演自剪版。
接着之前宣传中反复渲染的酷刑戏终于来了。
白小年的钉椅、鞭子,凶猛的野狗啃食刘威葳,英达自杀,统统都是开胃菜。
到张老师被电,然后又满身银针,就不是毛骨悚然能形容的了。
我确实无法客观的把他当吴志国,于是看他那副悲惨的样子真是心疼。
然后李冰冰就被黄晓明给研究了,赤luo luo的,“摧毁一个人的意志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她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属于自己而属于敌人。
”我为一个小日本说出这样的话而震惊。
李宁玉非嚎啕大哭非大吵大闹,反而揪紧人心的啜泣,最绝望不过如此。
至于周迅被拉到一根长绳上那段,我实在是闻所未闻,不忍卒看,我真的想不出更残忍的刑罚了。
我也终于明白周迅为什么在片场为顾小梦哭成那个样子。
佩服导演想象力的同时,我觉得电影分级真是太刻不容缓了,谁家小朋友看了这个不得落下心理阴影啊!
没错,毛主席教导我们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尽管我们从小看惯了爱国主义教育中民族英雄被拷打、英勇不屈甚至不朽了的场面,可面对二位导演拍的这些戏码,我还是震撼不已,那种揪心的感觉真的很久没有过了。
在胜利的背面,不知道还有多少英烈接受着更惨无人道的刑罚,还有多少日本人、中国人进行着这样的残杀。
在战争和革命中,太多的人失去了本该有的理智和人性。
反过来,这些酷刑戏多少削弱了电影的悬疑程度。
有观众说,看到张涵予被折磨成那样还不招就知道是gong dang了。
我嘿嘿一笑,也觉着有道理。
多少年来的革命电影,只要是死都不招的,肯定是gong dang。
今天二位导演也在这个思路里没走出去。
其实,如果各位受刑的时候不是一言不发,而是互相咬,电影就会丰富的多。
观众也不会沉浸在酷刑中只是感叹残忍而已了。
至于演员,除了黄晓明都不错。
印象很深的是白小年,苏有朋演的是真娘!
在全场观众的笑声中,我觉得他突破了,他终于从偶像歌手变成演员了。
遗憾没有看到他唱昆曲,应该也很精彩的吧。
周迅演顾晓梦正合适,她本身就有古灵精怪的成分,演这个大小姐合情合理,也演得很到位。
李宁玉这个角色,因为看过小说,所以前半部分还觉得不错,但后来发现她不过是一个单纯喜欢某话剧演员的女人时,我觉得李冰冰有点演的过于饱满了。
王田香大汉奸,用王志文演没问题,就是有点大材小用吧。
张老师不用说了,我觉得他演这个太轻松了,那种粗暴、霸气,还有最后跟顾晓梦在交待身份的时候那眼神儿,淋漓尽致。
据说还有段德文诗?
没看到挺可惜的。
很多人说他有突破,我倒是觉得没必要那么每部戏都追求突破,没那么多突破,演好每一个就完了。
胡军在机器侠里够突破了,演一个狗血搞笑的,我却觉得他把自己毁了….其实张老师演谷子地的时候就是最大的突破了,突破了以往的喜剧路线,还突破了自己,谷子地已然把他变成一个更成熟沉稳的男人了。
说说编剧吧。
加了一老枪,挺有新意的。
因为没想到改编幅度这么大,所以前面看到有老枪的时候,很担心这角色最后变成个无头无尾的神秘人物。
还好,编剧没让我失望。
至于把顾晓梦改成老鬼,有点牵强。
毕竟是个家里有实业的大小姐,怎么走上这条路,怎么一心要革命,有点不清楚。
加上看过90分钟版的观众说,90分钟版最后就是武田对顾晓梦说,终于见面了老鬼先生。
我以为编剧只是晃点我们,其实老鬼不是她。
可看到最后,发现顾晓梦就是老鬼,我觉得我们观众有点一厢情愿了。
都说老鬼不是一个人,片花儿里也有李宁玉和吴志国一起散步的场景。
我还以为就是李宁玉加吴志国了呢。
结局确实挺出人意料的,有点小遗憾是过程没有结局那么惊艳。
老鬼不是观众看出来推理出来的,而是顾晓梦自己说的,虽然有点泄气,但符合我国观众看电影的习惯,推理太累了反而观众会不满意。
最后吴志国解释他空城计的变化传出了情报的时候,我觉得太玄了,有点扯。
不过怎么说故事算是讲圆满了。
至于原著想表达的“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意思,电影没有涉及,毕竟不太和谐。
而且咱这是献礼片,让观众了解有多少革命英雄流血牺牲换来新生活就可以了。
最后,像在暴动的革命中牺牲的先烈致敬,也向所有归去的灵魂致敬,不管他们去向何方。
“情报比命还重要吗”李宁玉这样问顾晓梦。
顾晓梦没有说什么,只是哭着说,我们没有时间了。
在民族即将覆灭的时刻,只要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可以把情报传递出去地下党同志也会得以瞑目。
整部影片有一条线索就是摩斯密码,顾晓梦是用这个传递信息的,吴志国说自己不懂摩斯密码,最后顾晓梦留给李宁玉的话也是用摩斯密码。
刑罚残忍,血腥,暴力,可怕。
但即使身在炼狱,为求得民族解放,只要能把情报传出去,死又如何。
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国。
《风声》就是一场杀人游戏!
地点:古堡人物:七人,黄晓明,王志文,苏有朋,英达,张涵予,李冰冰,周迅角色:法官——黄晓明警察——王志文、黄晓明(兼)平民——苏有朋、英达、李冰冰(同情杀手)杀手——张涵予、周迅第一天晚上,警察通过笔迹,验了平民苏有朋,平民冤死。
第二天晚上,警察(其实是法官黄晓明亲自查验)通过性虐待的方式,查验李冰冰,证实为平民。
第三天白天,经过讨论,恐吓等等,平民英达崩溃,主动自杀,算是被票死。
第四天白天,警察通过在天台吃午饭的形式,察颜观色,把目标定位在张涵予和周迅之间。
第四天晚上,警察通过把周迅和张涵予关在停尸间对质的方式,由周迅指认,开始用拷打的方式查验张涵予。
却不知,这其实是杀手间的互杀!
第五天白天,平民李冰冰和杀手周迅讨论,杀手成功扰乱平民,争取到平民的同情,平民李冰冰指认周迅,但实则为杀手周迅自杀救同伴。
第五天晚上,警察查验周迅,释放张涵予,抓住一个杀手,释放一个杀手。
杀手周迅自杀,杀手张涵予成功将信息传递出去。
同时,周迅通过自杀的方式,亦将信息传递。
总结:这是一个由两个警察,两个杀手,三个平民构成的杀人游戏,但其中,一个平民(李冰冰)投向杀手,一个平民(英达)自杀排水,对警察毫无帮助,而且两个杀手居然玩起高级逻辑,相互自杀,可见,警察胜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电影讲述了汪伪政府时期的1942年,在发生了一系列高官暗杀事件后,日军引起高度重视,为了找出代号为“老鬼”的共产党员,日军和伪军对顾晓梦、李宁玉、吴志国、白小年以及金生火五人进行了审问,过程中经历了心理战和酷刑。
谍战剧故事本身具有张力——危险的处境,智力的较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重重悬念,压抑的心理,隐秘的心机,扭曲的情感,复杂的人性……这一切,使得该电影片具有先天的生理优势,容易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此外该片有好剧本做底,布景奢靡考究,人物造型香艳典雅,色调绚丽而怀旧,摄影漂亮炫目,演员能把握心理细节,以及剪辑干脆利落行云流水,每个细节都做足了功夫。
片尾顾晓梦的留言“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
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让人感动。
在一坨又一坨的国产烂片中看到这样的惊喜,是一种看得见的希望,当然,去掉那末尾令人起鸡皮疙瘩的升华部分我会更欣喜
结尾尤其想骂娘
有让人读原著的冲动
冲演技给三分。比预想的差很多,居然就是个暗算电影版。此片亮点:重口味居然没有被和谐。
还可以吧...我大学有一个老师认识高群书的,上课一直给我们输出这部片不好,笑死
杀人游戏 罗生门
今天发现是抄袭《暗算》,念在还有些许原创,只扣1颗星。2010/1/13
借朋友的光看了媒体专场~虽然真的血腥到变态~但是绝!对!值!得!去!电!影!院!看!肯定不会让你失望,好导演,好演员(除了黄晓明),好画面,好故事!看了不后悔~不看你不会知道自己错过了一部好电影!
没太多意思
2009年最好的国产片。
顾晓梦绳刑那段给我留下巨大巨大巨大巨大的阴影…救大命 看得腿都软了什么叫身心摧残啊 这就是这意志力绝了
暗算加无间道。写此片影评的人要慎重啊,太容易剧透了……
我一直认为谍战题材不适合拍成电影,看完后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
1.对我而言太没悬疑了。2.我无法理解李冰冰跟周迅的感情,咋那么好。3.那绳子……之前朋友跟我稍稍说一遍我下体都疼,啧啧~
狗血+狗屎 從頭麻繩搓B到尾也比這好看
几个人都很妖娆 对原著太大刀阔斧
最起码有三个突破:一是细节处理,二是画面尺度,三是氛围渲染~当然还有三个传统不足:一是逻辑牵强,二是刻意煽情,三是逃离不了主旋律~作为一部国产主流商业片,应该算是可以的了~
不喜欢血腥暴力SM的慎入,编剧陈国富看得出来煞费苦心的想给大家一个全新的悬念,免得掉入小说的程式里去,但是那些传播的方式也有点太小白了吧。怪不得麦家赶快撇清编剧跟他没关系!哈哈
前一段时间去电影院看了《风声》,觉得除了结尾将本片硬生生地拔高成一部“黑色重口味娱乐商业主旋律大片儿”以至于就像是被强行喂进了一只苍蝇之外,感觉这部电影还是挺好看的。
打着谍战旗号的很普通的悬疑片而已。苏有朋的表现很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