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点映版,三星片,结尾加一星,友情提示,本文全无剧透,可放心观看)又是一部根据话剧改编电影登上大银幕,《你好,疯子》,虽然演员更迭,编剧并执导本片的还是原话剧编导饶晓志,也算原汁原味吧。
这二年话剧接二连三的被搬上大银幕,这其中肯定有《夏洛特烦恼》票房火爆的起因,让片商在“IP效应”的热潮之下,从耗巨资在畅销小说的泥淖中,寻找出一座不大但非常有价值的金矿。
话剧IP缘何火爆?
同为IP,话剧作品在通向大银幕这条路上,如今是处在一个怎样的地位呢?
先说一个“不算缺点”的缺点,话剧作品格局通常比较小也相对局限,也就意味着改编成电影充其量也是“小品剧”,这与如今商业电影市场上,多数观众追求的高大全的大片体验是不符的。
一部话剧改编作品,绝对不会拍出漫威电影和魔幻大片的感觉。
但话又说回来,市场“以小博大”的高回报率作品,同样也是这类作品产生的。
话剧改编电影最大的优势,就是极大地精简了改编的流程。
话剧本身就具有严谨的故事结构,对比改编小说世界观这样的浩大的工程,话剧很简单,编导的任务几乎相当与勾勒描边等边角工作,并进行蒙太奇的调试即可。
同时,话剧的故事体系,多数属于“佳构式”式戏剧,情节、桥段、台词等比较严谨且追求巧妙,这对同质化的电影市场来说是一股清流。
以《驴得水》《夏洛特烦恼》等片火爆的趋势来看,更能体现出当下观众在如今浑浊的电影市场中,对“精彩故事”的需求。
这部《你好,疯子》也是如此。
密室脱狱类7个人醒来,被关在一家破落不堪的疯人院中,彼此互不相识且记忆存在缺失。
他们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从这里离开。
电影的开场,让人联想起很多“密室”类电影,《心慌方》、《电锯惊魂》、《移动迷宫》、《费马的房间》、《九人禁闭室》《大逃杀》。
这类电影共同点就是“我们”被困住了,内容和题材多种多样,科幻、恐怖、悬疑等等,但所有作品目的性是一致的——逃出“密室”。
《你好,疯子》秉承了同类作品一贯的悬念性,从电影第一个镜头开始,观众就在猜测,这几位究竟是什么人?
为什么被当成精神病被关在这里?
他们背后是否有联系?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他们会遭遇怎样的事情、如何逃出去?
这是同类作品最大的亮点,也是本片最吸引人的地方,密室成为了牢房,受困于其中的人物需要绞尽脑汁来逃出生天,充满悬疑的开场,观众自然而然的就被吸引住目光,拥有极强的代入感。
而随着故事的推进,上述谜团也始终成为故事推动力,让观众始终在猜测故事的走向。
这类电影的往往都会存在一个身处于暗处的人物,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猫一样玩弄着被困的猎物,《你好,疯子》中是一名精神病医生。
而且最终结局,能成功逃出密室的往往只有一个,这个机会是平等地赋予所有人的,本片也是一样。
因此这些电影中往往会出现自相残杀的局面,当然这个始作俑者并没有说要采取这种方式。
可是悲剧恰恰在于人的普遍状态(现世沉沦)如此相似,大家不约而同地自由选择了相互伤害,从而凸显的社会性层面下人性的写真。
看,这群深井冰电影第二个亮点,就是“脱狱”过程的展示。
不同于《心慌方》这类死亡模式的惊悚片,《你好,疯子》中离开这里唯一的方式,就是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
在精神病医院中,如何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
这个问题在无论在现实中还是科学领域,都有过相关例证。
比如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意大利的真实事件,三名正常人被误抓入精神病院,其中两名患者不停地说出大量符合规律的事情,用某种方式去证明自己真理在握的人(其中一位不停的说出地球是圆的等相关定理),用某种方式证明自己知识丰富的人(另一位给不停医生列举了各国领袖),最终结果都是换来了一针镇静剂。
本片就是利用这样一个看似简单但非常难以证明的命题,成为故事中段最吸引人、也是最搞笑的地方。
7个人类型不一,医生、教师、律师、记者、司机、交际花等等行业不等,他们在接下来的时间中都想证明自己是正常人,刻意而极为突出的用各种“正常人”的行为去给医生看。
他们各自说出大量的真理和知识,完成大量“集体性活动”,一块唱歌、一块跳舞,并且极力证明自己思维正常,表现方式就是礼仪和谦让,到了最后发现没什么卵用的时候,甚至假装起内讧、对骂互殴。
从现实的角度上,所有人的行为都是符合人类学特征的,但本片的前提条件却是,你是在一家精神病院里,你的身份就是一名“精神病患者”,如此一来,到了最后观众也糊涂了,他们到底是不是正常人?
是正常人的话,为什么要平白无故的在屋子里又唱又跳?
电影没有刻意去营造一些戏剧冲突或者笑料包袱,只是简单的通过这样的设定, 来造成大量不合时宜的笑料,当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甚至打架内讧的时候,或许我们会说,看,这群疯子。
最后,回到上述那则真实事件,被误抓入精神病中的三人,最后一位被释放了,为什么呢?
因为他进来之后,什么话也不说。
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最后出来了。
一个正常人想证明自己的正常,是非常困难的。
也许只有不试图去证明的人,才称得上是一个正常人。
关于结尾本片的结尾是一次超级反转,缘何“超级”,因为将本片这样的“密室”类作品,直接来了一次反类型的大跨越。
结局除了在煽情段落方面略显冗长和刻意之外,总体还是很精彩,意料之外也属于情理之中,因为影史上也有类似的作品,这里就不点透了,否则观感下降。
几位演员,都演得非常好,最喜欢周一围那个角色,王自健、万茜同样精彩,但后期有些过火,过犹不及,还是觉得简单一点好PS个人最喜欢的地方,在正片之外。
字幕结束之后有彩蛋,千万不要错过,绝对点睛,这个已经超越“彩蛋”的本意,成为真正的结局。
能理解编导为什么将这个结局放到字幕之后,审查伤不起啊
对着万茜唱征服,爆发力太强,演技太棒,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眼神超级有戏!
八(一)个人主演的黑色荒诞的悬疑喜剧(我并不认为是喜剧)揭露着人性最阴暗的一面,展现社会黑暗的角落,越正常的似乎越不正常,越好的人似乎越是坏人,说实话看完有点怀疑自己,怀疑社会了,让一个正常人证明自己正常 本身就不正常,那么是否是这个社会本身就不正常呢?
哎呦 尼玛太晕乎了,想不明白,不知道为啥,电击吃药那里莫名想到那啥杨永信……害怕……但是……万茜真的是太太太太太厉害了,牛逼大发了,那一整段七种人格的表演绝对赞到爆!
绝对圈粉,现场观众都在一个劲儿的夸她!!!
演技大爆发啊!!
金马女配实至名归啊,总感觉明年自己默默喜欢的小墙头要大爆了,期待明年我小墙头和大本命的电影!!
说实话,每一个演员都很棒,周一围的眼睛真的太大了!
现在话剧改编的电影很少让人失望的,只希望这种好电影在上映时多点儿排片吧!
真心好呀!!!
必须满星,致中国电影的一次重大进步,故事给人有3段层次分明的地方,流畅清晰,张弛有度,暗示恰到好处,准确到位,给人意料之外却情理之中的感觉。
各位演技基本都在线,收放自如。
只是无处得知现实生活是否真如电影里演的那样。
还有就是因为被外国早些同类作品剧透了,看此片少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惊喜(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暗示的合理巧妙的)。
个人理解本片第一部分还有对人类社会人性与现实的映射与揭露。
最后!
被结尾前的bgm炸出来呀!
结尾感人而不刻意煽情,而且bgm真的听的好伤感,在此借个人影评纪念电影中最后孤独无助的安希与唯一醒着的孤独的逝者,安息。
学校戏表专业的学长学姐的毕业汇演就有根据这个来表演的,觉得很不错!
幽闭的精神病院,冷夜的倾盆大雨,不同身份七个互不相识的陌生人,电影甫一开篇就把观众的胃口吊的死死的,营造出区隔于其他国产电影的诡谲气氛。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攥着一颗七上八下的心跟随渐次展开的情节一一跟进,从战栗的恐惧,到荒唐的嘲讽,再到人心的繁复,最后归于细碎的温情。
你好,疯子!
你的身边有“疯子”吗?
Ta们都是什么样的啊?
你好,疯子。
全世界崩塌,我想抱抱你。
一个人的痛苦是怎样的?
外面是黑暗雨夜,往头顶看是电闪雷鸣,推开铁窗是悬崖绝岭。
精神病院是灰色的,高耸入云,如废旧城堡,绝无出口。
院里光线灰暗,是废旧工厂,是锈迹斑斑铁柱、污迹和小监狱。
是七个自己的战争,是永远的陌生、恍惚、犹疑、恐惧、疼痛、眼泪和伤口 。
可是整个城堡塌陷,铁片翻飞,一个人只能回到小小蓝色病床。
一个人的痛苦在外人看来是怎样的?
小小病床,蓝色病服,倦容,黑眼圈,不想开口。
不过是一个人体的大小,对,是看不开的愚蠢。
事实上,它确实只有这么小,只是在你感受到时,它是无穷黑夜的吞噬,是钻心蚀骨,是八个安希。
这世界的确有这样的疯子,或许身体里没有住着八个人,却永远在自我消耗。
这世界全都是这样的疯子。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城堡,一朝风雨黑暗来袭,你看到了更多的自己, 看到了战火纷飞。
明知故问,把心底最柔软地方摊开,一刀一刀亲自去捅。
义无反顾,毫不后悔。
不过作茧自缚,又如何?
安希,安希,走出去是白茫茫一片白雪世界。
可是你应该明白,外面有天空星辰大海林木,外面有真实触觉,有家人等候,朋友永远敞开的门,路上有更好自己和更好爱人。
为何走不出腐烂城堡?
不回到温暖人间?
谁又有义务去理解,去安慰这样一个满面愁容的你?
或许再简单的人内心也有一场战争,人世也有一场战争。
谁又有空,又有余力去看顾另一个?
安希,安希。
自扇耳光是多么畅快的戏码,把枪口指向自己仿佛就得到了救赎,这不就是一切的源头吗?
自责、自残、自杀,似乎所有问题就被解决了?
他们被送到美丽海边,你就离开禁锢了吗?
你杀不死他们的。
他们就是你。
安希,你自己知道:过分享受内心戏,过分从情感中索取,无非因为你的外在世界太小太无趣。
你要勇敢一点,再勇敢一点,把枪口对准外面的世界,不怕人笑,不怕苦,不怕疼,不怕无趣和失误,去外面一点点扩大你的空间吧,你还可以有你的城堡。
安希,难过时,你看见自己软弱、情绪、孤单、暴力、残忍、低微、审判,都不要害怕。
你只是要看见他们,去照顾他们。
你照顾自己的身体,照顾住在身体里的人。
你很清醒,你能明白自己苦在哪里,乐在哪里,疼在哪里。
当你有情绪时,你意识到,眼前有一个问题让你解决,你就去想办法。
你能理解每一个自己,你能满足每一个自己的需求。
你能自我和解,不再自我消耗。
等到那一天,你和你爱的亲友也能和解,你会去滋养他们,感谢他们曾经的包容、忍耐和滋养。
ps:其实人在快乐的时候又怎会去折磨最爱的那个自己呢?
如果有一天,有什么事,让你觉得自己完整的城堡崩塌了,你一定要抱抱自己,照顾好每一个自己。
若你现在开心幸福,那不妨对自己狠一点心硬一点,永不致困窘绝境,护卫自己的精美城堡。
看《你好,疯子》之前,对它只有两个基本了解:一是宣传时有评价说“其好得不像处女作”,二是上映后豆瓣评分不错,且稳步上升,在国产片里算得上值得一看。
看前半段的时候,影片塑造的惊悚和阴森氛围成功抓住了观众。
七个人所处的封闭空间,本身就有一种不真实和荒诞感,在这个空间里,权力关系不断变换,从理想主义者手中交接到暴力统治者,再到三人联合的多数统治少数,七个有鲜明特质的角色之间的冲突与联合,非常直接地讽刺着人性,探讨着文明社会中的秩序形成。
但是随着剧情推动和生硬的转折,我开始有了一些不详的预感,这样铺展下去,要如何收尾呢?
“千万不要是多重人格分裂...”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精神分裂和多重人格变成了我最不想在电影里看到的结局,成了悬念最简单的处理方式。
叙事能力不够强大,逻辑不够缜密,就靠这种方式来收场。
就好像国产恐怖片,最后变成,“原来这一切都是主角的幻觉啊”。
而在这个故事里,到中后段揭露出人格分裂的真相,让影片从前面的探讨和不隐秘的隐喻,突然急转直下,变成了展示女主角安希的孤独。
很多人必然在开始的时候就猜到了结局,其实刚开始,我们都抱着这不是人格分裂主题的电影的想法在看,觉得开场十分不错。
影片在开始展现的很多内容也都值得深度挖掘,在外界社会中努力过正常生活的七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会被逼展现出什么样疯狂的阴暗面?
如果处理为到最后分不清疯子与正常人的界限,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之前有句话说,“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有病。
”到底怎样界定正常与不正常,如何分清理性与疯狂,谁能说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我们是不是都可以和别人打声招呼:“你好,疯子”?
在真相大白之后,镜头又回到安希落入水中的画面,如果可以在这里收尾有多好,后面的节奏也不会如此拖沓,把整部电影都撑的很满很满。
安希在镜头面前一人分饰七角的戏份除了让演员过足瘾之外,看不出来对剧情推动和深化有任何的作用,而面对六个分裂出来的人格,一个个解释其出现的原因更是剧情最大的败笔。
我非常不喜欢导演“生怕观众不懂”而非要把每个detail都说得很清楚的做法,其实影片到最后,想展现的是个体在这个世界上的孤独感,本我因为脆弱和孤独所创造出的其他人格,在相处的过程中与之产生了情感纽带,互相的羁绊使得彼此之间感情浓烈,但是统统通过主角的台词说出来,瞬间气氛少了大半,何况还有两三位演技跟不上的演员,不能回应女主角泪流满面的爆发式演技,让人看着颇尴尬。
看的时候难免会联想到人格分裂题材的经典之作《致命ID》,这个也算是我心目当中该类题材完成度最好的电影之一,所幸的是看这部经典之作的时间还算早,充满了被震撼感和“打开新世界”的难忘感,而到现在,越来越多该题材被滥用,经典桥段都被反复模仿,让人很难再有新鲜感。
这种题材也是最不能被剧透的作品,我给人推荐电影的时候,也从来不推荐心理题材,知道搏击俱乐部是精神分裂的我,实在是错过了不少看片的乐趣。
回头再看致命ID,其实里面的群像非常清晰,每个人都是个性鲜明,也能形成密室悬念中最大程度的冲突。
《你好,疯子》里每位也是形象鲜明,背后都代表着一个典型的群体,如果要玩多重人格,其实分裂出的人格彼此之间的联系也会是故事性很强的桥段。
在不同人格轮流控制身体的时候,本我会失去意识和记忆,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分裂出的人格知道彼此的存在,并存意识好的会通过内部沟通来达成平衡,而占有欲强的人格就会彼此厮杀来完成对身体的独占。
电影中都有涉及到,但是也许是设定在女主不被记得的前提下,所以人格们专注的重点都在于如何保全自己,而没有了对一整个团体以及对女主本我的关注,看起来挖掘的还不够深,包括最后结局的反转,其实也是意料之中,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那部名为inside的五分钟短片,基本就是这个剧情的浓缩版。
回去之后,有人问我,为什么今年话剧改编电影的作品这么多,我说,虽然被诟病不够有电影感,台词、风格、场景、调度、转场统统被嫌弃,但是话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扎实的演员演技,这已经足够它们轻松战胜大部分国产电影了。
PS,今天在B站看了盘点2016十大国产烂片,我非常幸运的错过了全部,很满意。
你好,疯子2017年的第一部电影,本来是昨天也就是2016的最后一部电影,后来因为其他事情,买了票也没来得及看,所以一拖就过了一年,哈哈~ 先说好的,,一开场7个互不相识的人被抓到一个看似废弃的厂房,不同职业和生活经历,电锯惊魂、七宗罪、大逃杀……好多电影在脑中晃过,我想有意思了;原来这个地方是个疯人院,为了出去大家从合作到互相厮杀,先是代表智商的记者作为领导,然后是体力占优的出租车司机,这里的几个场面感觉讽刺了独裁下面的恶政,而看似弱势的群体团结起来也可以对抗这种恶;一切的努力无效后,7个人又决定顺从承认自己是疯子,然后配合治疗,康复出院,再一次地互相伤害之后,7个中的那个失忆神秘女子崩溃了;故事来到下半段,原来其他的6个人都是她分裂出来的人格,而她才是在接受精神治疗,厉害了万茜,一人分似7角,纯脸部的特色,我想如果有好的演出机会,她应该不只金马的女配;经历了治疗,然后和6个好朋友的告别,安希康复出院了,结尾充满了希望,不过别急,片尾曲之后还有彩蛋,安希从浴缸里起身,旁边还有一个人,精神病院的院长,他说现在只剩我们2个人了,这才是精典,无解的孤独。
然后说不好的,整部电影最大的败笔在后半段,安希和每一个分裂的人格对话解释来龙去脉,真是画蛇添足,观众完全可以理解是人格分裂好吗,难道是导演怕看惯烂片的人理解不了吗,汗;大量的篇幅不是可以深挖每个人格的存在背景让观众自己去发现吗,还有对谁是疯子和对社会现象的讽刺不够深刻,有点流于表面了;还有刚开始周一围的表演略显夸张,话剧风过重,不过后面还是渐入佳境了,毕竟是本片的颜值担当。
总得来说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演员的演出,可以说是这几个演员的表演撑起了一整部戏,呈现出了各个人物鲜明的个性,连莫小棋也没有明显拖后腿,作为话剧改变的电影也很好的融入了电影应有的元素,该是值得一看的,国内还是有认真拍戏的人,调调也是我喜欢的。
写在前面的话:看这部电影完全是临时决定的巧合,(一般去影院会选择外国大片,没办法,这样踩雷的几率稍微没那么高一点。
)就冲着关键词里的“喜剧”那两个字去的,因为跟一个男生第一次见面想着可以调节下气氛。
结果,额……全程尴尬,说好的喜剧捏?!
为了不太多剧透,所以有关剧情的地方会写的比较笼统模糊一点。
片子一来开始酝酿着悬疑路线,看片名就知道嘛,肯定是有疯子,但至于到底是部分还是全部就需要猜了。
一共7个人,倒也没有夸张到每个人都怀疑一遍,但基本大家在看电影的时候也能一击即中就猜到的那种。
再来说说演员们,主演里面最出戏的就是王自健,听到他那标志性的嗓音就有一种在看《今晚80后脱口秀》的既视感;最稳的是莫过于老戏骨金世杰,把一个***演的活灵活现,让我想起了以前总爱趴窗户的班主任。
而最惊艳的,要属真正的女主——万茜。
说实话,这部电影开始时只觉得她很眼熟,想不起名字和作品,越看觉得这小妮子眼神很有戏,而到了电影后半段,真心觉得这段是全片里面唯一值得票价的地方,也是个人认为的全片最精彩的地方。
回到正题,这部电影的总基调定的是“悬疑”+“喜剧”的模式,国内类似的似乎《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追凶者也》、《斗牛》等等不乏佳作。
但单凭搞笑这一点来说,《你好,疯子》似乎没有能拿的出的片段可以称之为“喜剧”二字。
那就再来说说重头戏,悬疑。
什么是好的悬疑片,个人观点:刚看的时候一切正常,完事大吉——再看一会儿,MD这是咋回事——等等我缕缕下,发生了啥?
——是他?
不对,是她!
不不,是他们?
啊啊啊——蛤什么?
这样就完了?!
——谁能告诉我我猜的对不?
——找度娘去,结果看评论越看越晕——N刷,每次都有新感受(微笑脸) end以上感受大家可以对号入座《致命IP》(凶手梗棒棒哒)、《万能钥匙》(结局棒棒哒)、《恐怖游轮》(循环梗棒棒哒)、《盗梦空间》(小李子棒棒哒)……还有一部国产的《催眠大师》(悬疑设置棒棒哒)。
可能是我国外悬疑片看多了,在《你好,疯子》里面总有一种看到类似梗的赶脚……《人民日报》客户端前不久批网友为国产影视太过苛刻,打分太低……说的也对,自己家的作品确实应该支持鼓励起来。
但是试问,我看过更好的,现在为什么要将就?
国产影视要是少一点商业化,多几分真诚,一切将会更美好。
✨你好,疯子!
✨ 2017开年好电影!
很难得才看到有排片的影院,全场只有五个人,但本人良心吐老血推荐!
这绝对是一部被错杀的高分好片,低成本好电影。
导演绝对是个悬疑控无疑,相信我,你可以看到巨多经典悬疑片的影子!
唯一希望的是,影院能给好片子多排点场,少点恶心人的商业大片。
这年头,用心拍电影好好关注人心的电影不多,然而票房也经常扑街!
平心而论,这是部能拿奖的片子,女主演技惊艳!
温馨提示,请一定看完彩蛋的最后一秒钟,你会,似曾相识又惊艳的。
晚上看了《你好,疯子》,又一部话剧改编电影的影片,剧本很好,就是格局不够大,人物张力有限,看起来还是有“舞台”的影子。
剧情方面劝大家不要看简介,容易误导人,这不是一部喜剧片,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你会跟随着思考,并进入疯子的世界,直到发现八个人格(对,8个人格,看了彩蛋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不是7个)都是疯子的想象,一切都是一个疯子的自我救赎。
精彩并且感人的地方也是自我救赎的过程,前面的铺垫其实挺沉闷的,需要观众有点耐心看下去。
很多疯子之所以疯,是因为陷在自己想象的世界无法自拔,已经无法认清想象与现实的界限,而想象的东西共同点是它必然是疯子曾经经历过的人和事物,这些人和事物在疯子的脑海里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变成关闭自己的囚笼,如果想摆脱只有逃离想象或者消灭想象,让本体得以解脱回归现实世界。
演员方面大家可能很多人都不认识,包括我也有些人不认得,但其实都是有演技的实力演员,比如老戏骨金士杰老师,金马奖最佳女配角万茜(军中乐团饰演妮妮),莫小棋(北京爱情故事饰演伍媚),周一围(绣春刀饰演丁修),王自健相声演员(今晚80后脱口秀主持人),曹卫宇、李虹辰、刘亮佐相对来说不太熟悉。
特别夸一下万茜(女主安希),一人分饰7个人格的时候,演技爆炸。
客观得说,影片讲述的故事还是很有意思的,但最终打动我的也倒不是烧脑剧情,而是每个人都懂的孤独感,引用金士杰老师的一句话:“活着就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还很恐惧”。
影片整体我打7分,值得喜欢去尝试不同电影类型和热爱思考脑洞大开的人去看。
(PS:影片结尾有彩蛋,但是喜欢美好结局的朋友请不要看彩蛋。
)
万茜不错。心疼莫小棋,曾经的女神。
6。看哭了!万茜演技666!
可以了 演技能撑得起来 完全没有剧透的来看的话会看进去并且跟随角色走的。
一句话可以剧透的电影,但是精彩依旧,故事本身冲突性很强,而且人物的刻画带有传统的认知与偏见,反转比较多,但是舞台剧的特点过于明显对于场景的利用不充分,气氛营造和转化有点不适应。但是国内能有这样的电影应该多多鼓励,现在真的动脑筋在剧本的导演值得点赞,最后说一句本片没有3D。
“活着就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还很恐惧。”——金士杰
装高明,结果很低级。看了开头猜到结局。乌托邦中权力棒交接的推动情节太幼稚了吧!密室应对手法也不是正常人能想出来的。结局更是……受刑一样,掰开来讲大白话,强行搞暖心HE。也就女主那段cosplay有点精彩。
没有电锯,也不惊魂,倒是挺2的。
女演员如果长得清汤寡水就该冷暖自知,尤其是三十岁以上,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一旦不具备明星打造特质,在表演之外的野心就容易变成笑话。
不吹电影,聊聊万茜。前阵子和朋友聊天提到疯子,我还说有些过甚其辞了,今天二刷却感动得一塌糊涂,啪啪打脸!这次我是被演员万茜感动了,一个很早就认识,却直到今年才真正了解到的38岁女演员,一个立志成为表演艺术家18年初心不改的酱油厂老板。所以,当安希那些深入骨髓的孤独和无人知晓的疼痛蔓延开时,我不禁会想到这个打了十几年酱油的女演员,终于等到了一个属于她自己的机会,那一刻,所有的委屈,焦虑,困惑和坚守都变成了值得!我也不会再去苛责她表演时用力过猛,因为镜头里的她已不再是安希,她就是万茜,会拍五分钟的长镜头NG32次,一直拍到小腿肌肉撕裂,太想把所有的本事都掏出来证明她可以的戏疯子!成年人的世界除了不容易,还有更不容易。所以,万茜,你好!你好,万茜!“飞得起来应该飞得起来,碧海蓝天只等风的到来……”
满满的话剧风,但是胜在有几个演员特别不错,万茜看着像董洁,但是演技炸裂那一段,她就是万茜了。人格分裂的电影已经有不少,国产的电影能拍成这个水准,值得鼓励
前一个小时,起承转合没一个合格的;后四十分钟在珠玉在前的基础上,太过于平淡。
如果不是前有《致命ID》这个会是神片,模仿容易原创最难。
比驴得水稍微强点的地方是注意了一下空间 虽然也没做好
可以换算成一群精子争夺出生权
小剧场,话剧改编,玩戏
故事性不强,对舞台剧结构、表演方式和原设概念非常依赖,可以说并不是电影。看的时候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不能够设计一个类似于致命ID或神探里面那段精神分裂者的处境,而是一直在声嘶力竭讲逻辑并不可靠的关于“正常人”的理论。最后的结局既没能升华也没能符合逻辑。表演很不错。两星半
话剧改编电影从来就不是VCR。另外,人性的那些基本面,这样呱槽地打嘴炮起来真的没什么意思。
垃圾片,里面的人物都没有真正的情感,纯粹玩叙事忽悠人,为此取关了几个给这片打高分的人。
确实演技在线,结尾还能出人意料
字幕之后有彩蛋,才是最大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