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部港片。
这不是一部中国人的电影。
电影的背后很西方,别忘了,导演是Max Makowski。
没有中国文化,只有中国符号。
类似的,可以在日本电影,好莱坞电影中看到,很多类似的影子。
一些细节是我喜欢的:1 纸片传递下一步棋招,暗角里,吴的身影拉长生命的轨迹。
2 人天真地说谎时的表情。
明显,没有巴别塔更加“迷人”!
是看一遍绝对看不懂的电影,是看一遍看不够的电影,是我绝对要收藏的电影,吴镇宇演得极好,这种类型的角色他塑造过很多,但这次他仍让我感到惊叹,对他的认可是无语的,接着喜欢就好了。
看完影片总觉得“血门徒”俗烂的名字很难配得上这部影片。
阿查之舞还不错。
总的感觉是清新,不是内容而是整个影片的风格,一直以为是香港本土新新类导演,上网才看到是出自老外的手笔。
将传统黑帮片改用文艺片的叙事手法,独特,新鲜,看来港片总喜欢在黑色中暗涌迸发光芒。
影片插叙的风格或许会更让人在相似的地点中眩晕起来,并在眩晕中达到高潮,艺术的本身不过就是满足后寻求兴奋再满足。
而影片就尝试着将所有视觉元素混合起来,用烈酒的味道到人得到满足。
阿查,杀手。
理性的可以在每次结束人的生命后自觉心安理得,可以清醒地告诉即将选择上路的人自己是从不喝酒,从不在手枪里上好子弹,但他也清醒的知道,最后一张信封里的人名一定会是他。
他与探长下棋,探讨一个准备自杀的人误杀自己这种让人喷饭的问题,或许最了解他的人非探长莫属。
阿mea的出现让我看到结尾后会深感惋惜,阿查不适合爱情,因为感情怎么可以被理性支配?
阿查也是因为感情才走上了通往天堂的那条路。
天堂据此不过0.1公里。
因为血门徒俗烂的名字让我忽视了他很久,但这就是缘,每当碰到中意的影片自己真的很兴奋,像晚自习忽然宣布从此取消一样。
但愿金马上能够看到他的身影,看到最后的领奖台上演一出“查舞”。
以前看《荆棘鸟》,里面有个词,叫玫瑰的灰。
至今不能忘记。
小麦琪在一场火灾的灰烬里,站在花园的玫瑰花丛,第一次看着拉尔夫的情形。
阿茶的枪托上面,是黄底,印着一朵鲜红的玫瑰花。
broken orange。
这是《茶舞》里面的主题歌。
它不止一次的响起,伴随着茶遇到miu,爱上miu,在复仇的路上一场一场的杀戮,直到最后丝毫不拖泥带水的割舍下,除了一句“你的枪法真差,这么近都射不中。
”她是纯洁的。
是纯洁的。
我从片尾的字幕找所有music字样的字条看。
我的英文很坏。
可字幕除了拼音就是英文。
然后我就看到这几个字母:broken orange。
可能从来没有为了一部片子这么贪心过。
从第一次看到这个片子到今天,每天都在搜索引擎上输入这几个字母:broken orange。
或许仅仅是为了片子里面的一种情节和这首歌。
miu。
我这样称呼里面的徐若萱。
te amo。
阿高说,意大利语,这是“我爱茶。
”茶说,是西班牙语,“我爱你。
”heaven is only 100 metres away。
“在这里首次见他”,墙壁上贴的海报,还有站在这背景中的阿茶。
知道吴镇宇哪里最美,是他的眉骨。
挺立着,象个小小的屋檐,盖住一个男人消瘦苍白的脸颊单薄的嘴唇还有那双不大会说话的眼睛。
当然还有他的神经质,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的神经质。
一张薄薄的面皮下面浓的化不开的暴发力、癫狂、理智和情感。
男人心中理想化的自己和女人心中被理想化的男人,其实是一样的。
看看阿茶,看看吴镇宇就知道。
阿茶打着那首属于他的爱情音乐的口哨开门出去的一刻,忽然就一阵心酸。
整部片子在它的高潮来临之际,没有滥情的拉长、释放本该被煽动起的观众的那部分情感。
没有更多的话诸如你要好好活下去来粉饰一下儿女情长,除了一句“你的枪法真差,这么近都射不中。
”也正是因为这点感情的微光倾泻是如此短暂,才觉得这个男人的爱是如此的干净,内敛含蓄,没有任何的占有欲。
他猛然拉住狄龙饰演的警察的胳膊,无声的望着他,那种深深的渴望里面,好象是企求:给她一条生路。
那是唯一一次,他低下自己的头颅,让人知道,他有多软弱。
狄龙越发适合演那种闷骚老男人了,越看越经看,他真该去演文艺片啊。
徐若萱,维维安,30岁的女人了,还那么嫩,还那样小洛丽塔,还那样有种与生俱来的sm气质。
片尾买花一段真是点睛。
一个杀手,一个阿茶那样的懂得康德道德律和西班牙语热爱旅游一样和上班族一样过周末的杀手,一个看到心爱的女孩子不小心遗落的耳针,就心生喜悦的杀手,他拿着笔挺的折叠伞,为她买花的情形,又该是怎样的啊?!
这是生活中的茶,他职业之外的一个茶。
“你勒索我。
”叮。
看粤语版很精彩。
阿高找毒品,在805房间看到的那一对变态佬的桥段里,有砰砰心跳的声音在画外。
还有很多这样的音效上的小细节,没有被屏蔽掉。
broken orange。
我把它读成:橘子的灰。
叮。
黑暗中的舞者——由吴镇宇看《茶舞》文/1度西装、墨镜加手枪、性感撩人纱裙里若隐若现的乳房及充满诱惑的眼神,配以硕大却比例失衡的《血门徒》,然后是“《无间道》级影帝阵容 《云水谣》当红欲女”的宣传标语——这样一副海报给人的第一主观印象便是低俗、低媚——因此,开始我也只以为这是又一部粗制滥造的港式黑帮片,仅因为对吴镇宇的偏爱才选择了播放,心中并无任何期望——颠峰之作的《无间道》衍生出太多低劣的复制品,起死回生的超越如同奇迹般渺茫得令人不敢奢望……然而,轻快的乐曲一响起,空气中便跃满了轻灵的乐符,忽然间有一种“枯木逢春”般的微妙感觉,——接踵而至的是节奏感十足的视觉刺激,凌乱却干劲的画面——化腐朽为神奇的奇迹突然居临,令人耳目一新——直到影片即将结束之时:原以为穷途末路的悲惨结局里却看见吴镇宇架着腿坐在黑暗之中,那份镇静自若刹那间使我感到一种透心的凉,终于明白这是他一个人的舞台,虐杀是他为爱而做的轻灵之舞,舞尽芳华、舞尽生命,无怨无悔……“我用淬满毒的暗樱做爱的圣灵,这干脆而华丽的了断,就已是无上的恩赐。
”看完电影,我突然想起这句话——一篇记不起名目的小说里的一个句子——但我想用在这里是贴切的:吴镇宇饰演的阿茶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杀手,受雇于人,通过反复在影片中出现的红包接生意,手段极其残忍,然而,为了心爱的女人他不惜与自己的老板做对、同警察反目,最后走入绝境——一个简单的故事,看完之后,首先使我想起的是十年前的《一个字头的诞生》,因为同样的充满了震撼的力量及奇异的色彩,但仔细一想,从《百年好合》、《购物狂》等影片来看,韦家辉不可能再有十年前的才情。
后来才知道导演是一个不熟悉的外国人,满意之余不由得又凭添一份失望:不知道中国何时才能有这样的个性导演。
总的来说影片基本上的构架是形式大于内容,在一定的时间背景中导演别出心裁且十分认真的完成了他的倒叙与插叙,虽然说这样的手法谈不上创新与突破,故事与叙事手法的饱和程度在我看来还远不如马其顿的老片子《暴雨将至》般完美无瑕,然而,这样的形式用在港式黑帮片里倒是足见导演的努力与用心。
很多人拿这部影片与《疯狂的石头》做比较,想说的无非是:“如果说《疯狂的石头》是06年的一大亮点,那么《茶舞》便是07年的开山巨作,突破创新了华语电影的新概念……”其实,就个人来说《疯狂的石头》并未带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 太多的投机成分反倒令人厌恶;《茶舞》却是稳扎稳打的展开了其独特的个性风格,灵活的场面调度加上贴妥而紧凑的剪接,贯穿全片的节奏感干劲有力,不由得使人感到惊艳。
说到《茶舞》的形式,在这里可以谈谈王小波在谈论杜拉斯的《情人》时所说的一些观念,他说:“一篇小说完成之后,花上比写作时间多上十倍的时间来调动段落的顺序,可以得到一篇甚至于出乎作者本人意料的新作……”,王小波坦言他相信杜拉斯的《情人》经过这样的编排,我也愿意相信《茶舞》同样进行过这样的编排,据说:“《茶舞》的导演1994到1995年之间便完成了初稿,直到2005年才出品……”虽然说影像不同于文字,直观画面的乱序调用很容易给人故弄玄虚的感觉且会冲淡叙事的本身——因为它不具备文字看不见的内蕴中广阔的思维空间——但不管怎么说,《茶舞》仍旧带给了华语电影的一种全新的概念或模式,在注重商业效应的今日,这样的个性风格尤显珍贵。
做为《茶舞》核心人物的吴镇宇对于此种风格的电影可以说完全是轻驾就熟,依旧是那副酷酷的略带神经质的模样,干净而潇洒,炉火纯青的演技总是在不声不响中显露出他独特的银幕魅力。
在这部片子里,吴镇宇的表现更是肆无忌惮,洒脱到淋漓尽致,举手投足间无不彰现着其特殊的杀手身份,干脆利落;而眉目间则展现出其杀手身份所特有的沧桑与无奈,他也渴望爱情,却只能远远的伫足观望——影片中,在落地玻璃后面安静的看着徐若瑄的那一幕,万种柔情皆溶入那安静的一瞥,令人暗自神伤;而徐若瑄,在经历了诸多三级片的磨练之后,虽成功转型,事业如日中天,但在演技反面依旧乏善可陈,无论是《云水谣》还是《茶舞》依旧没能摆脱一个花瓶的局限。
《茶舞》,带着“首部入选2006年戛纳电影节关注单元及2006年圣丹斯电影节获奖影片的名衔”,即将于2月16日在中国大陆地区火热上映——这时片名却改成了《血门徒》(这便是本篇开篇之时所提及的海报名目与内容中出现的名目不同的原因),其中原因我曾百思不得其解,观其内容与“门徒”根本无甚关联,再看其英文名《One Last Dance》也与“门徒”挂不上关系。
后来,偶然中想起尔东升力作《门徒》早已是频闻风声,却始终不见真面目,难道其中有渊源?
查证后得知,《门徒》将于2月14日全国同步上映,忽然间明白了原委,却颇有哭笑不得的感触——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扭曲了事物的本来面目,不知道这是谁的悲哀谁的错……
我买这片子是个阴差阳错.本来是想买门徒的.看碟子的海报只是扫了一眼有门徒俩字付了钱就拿走了.都没仔细看.幸好茶舞没让我失望.只是有一点小遗憾,不喜欢茶舞的普通话配音.听着总觉得别扭.我是听粤语看字幕
就这样进入了我灵魂的深处。。。
头一次觉得钢琴有那样的一种深入我内心的力量。
阿茶的镇静是我最为欣赏的 :)
关于《茶舞》到底该叫什么的名字就不想太过纠缠了,查了下上映时间,貌似和尔东升的《门徒》是同期上映的,大概JS们想搭便车了,这次玩笑有点大了。
本片的编剧兼导演是一个在香港工作了十年的巴西人Max Makowski,从调色上看我一直以为导演来自意大利或者法国这种艺术氛围浓重的国家,失误了。
习惯了杜琪峰的黑帮片,刚开始确实还有点不太习惯这巴西人这么玩。
话说回来,这片子打上黑帮片的烙印有点牵强。
在《茶舞》里,无论桥段,还是色彩,到剪辑都能找到很多熟悉的影子,那个金色的logo(暂且这么叫吧,我实在不晓得那个东西到底算什么)运用很明显有《天使艾米莉》里法国佬的痕迹,童话般很浪漫,总是让人莞尔一笑;几个暴力场面,又难免让我把吴震宇和《罪恶之城》里的布鲁斯.威利斯联系起来,尤其是那些溅出来的色彩,已经完全脱离了正常的人类视觉范畴;《茶舞》拿做给电影学院剪辑课程是一个很好的范本,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黄金万两》银行门口帕西诺上车被杀的那段,说回正题,如果象上面那样非要在看过的电影里找个和《茶舞》比较类似的,那么就《低俗小说》或者《梦之安魂曲》吧。
当然不必小瞧了Max Makowski这个巴西人,毛爷爷告诉我们,调查完再下结论也不迟。
整体来说,如果耐着性子看下去,《茶舞》还是惊喜不断的。
香港本身就是一个很奇特的地方,再加上导演又是个在香港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巴西人,那种常见的香港街边文化被一个巴西人非凡的场面调度那么揉捏一番的话,展现出来的完全是一种独特不同以往的多元文化构成的气质,诱人之余,只能再次赞叹电影的魔力。
即使抛开这些学院派的问题不谈,我保证你依然会从中找到你喜欢的东西来,当然,前提是你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譬如关于绅士是如何讨女孩子欢心的,再比如奶茶的制作流程,记性好的话甚至可以顺便学下西班牙语的我爱你怎么说。
老实讲,我对Vivian的爱完全是建立在她的歌之上,总觉的她演戏还欠点火候,在《茶舞》她和吴震宇在车里那段长镜头的对手戏却恰恰得宜于她的稚嫩,我甚至无法分辨她的笑到底是在演还是真的被吴天王逗笑场了,轻松自然,傻傻的,Orz,又花痴了。
要说故事剧情的话,也正是我佩服Max Makowski的地方,镜头并没有采用动作片一贯的方式那快说事,因为要考虑前后剧情的衔接,繁杂的场面调度之下是大量的固定镜头,构图角度都很漂亮。
故事本身也很适合年轻人的口味,节奏进行的相当的快,段落和段落之间毫无过度,不比有些欧洲导演的作品,太喜欢用节奏来挑逗渲染观众的情绪,当然,那样预留出来上升的空间会更大一些,相对的也就对导演的功底要求更高了。
但是这并不代表Max Makowski是虚有其表的家伙,一方面,他还是很小心的留下了几个关于剧情的小尾巴让你自己去琢磨,另一方面,打个比方引用一个哲学小故事,如果把一个段落看做一个瓶子的话,镜头本身,声音,演员等等这些所有的视听元素分别是石头,沙子,和最后填满瓶子的水,缺一个不可,从这个角度看,《茶舞》做的足够好了。
关于《茶舞》的主题我实在不愿意去深究了,从表面上看是吴饰演的阿查的独白,应该说一个杀手的心路历程比较合适,期间有爱情,有兄弟情谊。
隐藏之下Max Makowski还是借着主角阿查表明了下他对康德的《道德论》的同意。
从妥协的角度看,狄龙那个警官的角色或许是导演心中的魔鬼吧:他在拿走尸体口袋里香烟的同时,也会请证人帮他做碗面还不忘记给钱。
直到最后,狄龙放过杀了意大利人的Vivian,依旧是导演个人美好的一个愿望罢了。
PS:LS有位同学把剧情分析的很透彻了,就不在剧情上费太多口舌了:)http://blog.sina.com.cn/s/reader_4160ec09010083kc.html
实在不知道我该说这部片子好还是差。
硬要把几个故事A,B,C人为地分拆开,然后分A1,A2,A3,B1,B2,B3,C1,C2,C3,随后杂糅打乱次序,前后捏一捏,整饬整饬,拿出来。
观众猛然发现,这个电影变成C3,B1,B2,A2……看够了这种叙事。
从《记忆碎片》开始,这种叙事的阴影就像盘踞在所有商业片导演艺术片导演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无数得电影膜拜、模仿、重复之后,部分电影开始变成导演+编剧同观众较量智力的产物。
你看得懂吗?
看不懂说明你欣赏的艺术层次不够。
于是无数看客热衷于情节的厘清,前后剧情的编排。
剩下一拨导演编剧在那儿偷乐:我要是按着常规来,所有人都把我用唾沫淹死;看吧,我就把故事剪剪开,闭着眼睛剪辑一把,所有人都开口说好,一帮小样……我们是不是在关注叙事技巧上,太深入了,太追求了,太为叙事而电影了?
电影只有编剧技巧么?
老吴还是一如既往地扮酷,一如既往地神经质。
徐若暄,拜托了,你还是不要出来当花瓶了,这么久了,眼神还是跟出道时候一样木讷,还是只能演演吧女(_ ._) 倒还是阿高这个角色还有点吸引力,面部表情夸张,肢体语言丰富,在楼道里面躲避摄像头相当可爱,后来死之前自己也被染了红头发- -!!!目前我还没看出来这是一部技术意味浓过表现意味的片子是好片还是烂片。
倾向于是一本烂片,几乎可以2倍速度观看。
我好像是在留园乱晃时下到的,当时我根本没反应过来是《茶舞》,心里还在想《血门徒》是啥?
之前怎么没听过?
这阵容不是跟前段时间的《茶舞》一模一样么!
看了才明白:靠,这他妈不就是茶舞么!
窘。。。。
不过也正好弥补了上片时数过影院不入(没有钱!
没有钱!
没有钱!
)的遗憾。
我开始会下载这种↓烂海报完全只是为了看看吴镇宇。
很欣慰的,吴镇宇在这片子里的确很棒。
[海报]http://images.blogcn.com/2007/7/18/3/42forto,20070718050033.jpg ←这版海报太他妈恶心了。
(对恶心海报已经有觉悟的话,点吧←。
)《云水谣》的“谣”和徐若瑄的“瑄”字都打错,狄龙、吴镇宇、徐若瑄三个人的图全都不是电影里的,一看就是网上随便找个图PS的,最明显就是吴镇宇的头——角度、发型……怎么看都不可能是原版。
我说你们这些国内的傻逼们就算是想造势求票房,你他妈起码稍微给点基本的敬业精神好吧!
这他妈不是地摊上卖的五块钱一斤的狗屁垃圾三级片啊!
掀桌!
操他妈!
发泄完毕,冷静下来说说影片。
剧情——装金镶银的一团乱麻这种片子唯一的好处就是:想剧透都很难。
(因为看不懂。。。
口rz)这个巴西导演太欠了,仗着自己酝酿了这本子十多年(何况又是老外),随心所欲地玩剪辑(何况还是酝酿了十多年),时间轴玩得恐怕自己都晕(何况他又这么欠)。
这片能不能算Cult还很难讲,票房情况我也没去搜,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去电影院看的家伙们不可能看得懂。
—_______________,—我看了两遍,网上搜了两个不错的评论(见上文两位豆瓣er的连接),读完还是觉得有问题。
上面两位的文章中提到的“导演故意设陷阱”是对的,但按L.E.T.O解释的那个顺序,并不能自圆其说——充其量只能算是解释了部分情节。
看完这部片子所有人最关心的都是所谓的“剧情解释/攻略”吧,我倒觉得你们的方向偏了。
官方宣传海报上的这句话很能说明一些问题:“Every piece tells a different story.”犹如海报所见,这部电影,是一块拼图。
你却怎么也拼合不成一幅图:不是这里少了一块,就是那边莫名其妙多出一个根本不是这张图的拼块。
但是拼图的时候,我们是为了享受那过程吧。
剧情本身根本就不止一条时间轴,实际上是类似平行世界的存在。
试图把这片子里所有的片段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剧情是不可能的,就算像L.E.T.O那样做足了功夫整理,一样不可能有结果。
简单来说就是——导演就是他妈的在耍你。
听完这些还是想钻牛角尖拼命死挖剧情的人就继续熬好了,恕我不奉陪。
—___________________,—玩得再炫再牛逼,也止于“炫技”之上,但这片子,赞的的确就是个剪辑。
有几个提示可以看一下,对理解[导演就是他妈的在耍你]会有帮助:1。
前后两段狄龙在酒吧问徐若瑄的台词有些稍稍不同,但是其他的细节来看,全部是一致的。
包括狄龙来找吴镇宇说话的时候,后面的Bartender给徐若瑄介绍的CD的对话,前面那段也有,只不过没秀出来就是,仔细听背景音的话就看得出,这场戏是一次拍摄的。
(同时安排了数个摄像机拍摄)2。
那些喽罗的闪回画面(戴帽子拿枪破门而入的那几段),其实不是在抓沙生的儿子,而是阿高。
看到后面就会发现阿高的头发正好也是那时候扎起来了,而且被涂上了红色。
影片其实从头到尾都并没有抓沙生儿子的画面,但从传真发来的名字可以看出,的确是同一批人。
3。
注意吴镇宇的左手上有黄色胶布贴上的伤口,那是在他去救徐若瑄的时候打破玻璃弄伤的。
根据这个可以推测不同场景的时间,注意他的手就好了。
4。
狄龙接过吴镇宇的黄色纸包以后,里面的那张红纸,在看排舞的时候拿出来看了。
那时吴镇宇已经自杀,为了替徐若瑄顶罪。
暂时这几个,想起再补。
但你看了这提示再对比电影就看得出,这绝对不是一条线性剧情,剧情不只一个故事。
再次推荐一下L.E.T.O同学的豆瓣整理,但他说的并不全对,好几个地方还很有问题。
仅供参考。
蒙太奇——华丽支离的万花筒大概是导演憋这本子憋心里太久了,所以光剧情就闷出了好几个世界。
镜头的剪接切换手法,更是用得眼花缭乱——三千世界——我绝对相信这片子费了他无数心血,但大叔你行行好求求你了别把你这半生学到的技巧全放到一个电影里成不成啊,你这样会吓到小朋友的呀。
T口T镜头切换时倒转的时钟、放上一堆立可拍照片配上背景音、时不时闪光的心型图案、水滴、书的封面、子弹盒、Te Amo的招牌……都显得新奇有趣。
角色——期待与惊喜,情理之中与意料之外吴镇宇真的不用再多说了,他的名言是“我演过烂片,没演过烂角色。
”只这一句,就够了。
我喜欢他。
在最后的Bonus Scene,吴镇宇打着伞转的那一圈,彻底萌翻我了。
(拍桌)要特别提一句的是饰演阿高的Joseph Quek,这是个新加坡演员。
说实话我在新加坡两年了都没怎么看过新加坡本地电影,实在是太渣,所以也不认识这人。
这人的存在感很薄弱,我看了很多影评都没怎么提他一句,连海报上都没有特别突出他的名字。
但在《茶舞》里,他着实给我惊艳了一把。
阿高这个角色是很无厘头的,但是越无厘头的角色越难驾驭,他做的很好。
要耍无厘头最要紧的一点就是别太过,像个白痴小丑(虽然电影里他真的穿了小丑装。
XDDD)。
这个演员给我的印象很好,以后要多关注这人,前途无量。
好了,我知道写得很乱,我自己也很乱,这电影本身就够乱了。
还有很多想说的没说,最近在构思个新小说,所以头很乱。
见谅。
有其他问题点上面两位豆瓣er的连接吧。。。
虽然也不全。。。。
= 3=好吧我说实话啦:其实我颠来倒去写了这么多废话只是为了让你们去看看这片子而已。。。。。
附歌一首:Sarah Connor-Just One Last Dance(Feat. Natural)Just one last dance....oh baby...just one last danceWe meet in the night in the Spanish caféI look in your eyes just don't know what to sayIt feels like I'm drowning in salty waterA few hours left 'til the sun's gonna risetomorrow will come an it's time to realizeour love has finished foreverhow I wish to come with you (wish to come with you)how I wish we make it throughJust one last dancebefore we say goodbyewhen we sway and turn round and round and roundit's like the first timeJust one more chancehold me tight and keep me warmcause the night is getting coldand I don't know where I belongJust one last danceThe wine and the lights and the Spanish guitarI'll never forget how romantic they arebut I know, tomorrow I'll lose the one I loveThere's no way to come with youit's the only thing to do OhJust one last dancebefore we say goodbyewhen we sway and turn round and round and roundit's like the first timeJust one more chancehold me tight and keep me warmcause the night is getting coldand I don't know where I belongJust one last danceJust one last dancebefore we say goodbyewhen we sway and turn round and round and roundit's like the first timeJust one more chancehold me tight and keep me warmcause the night is getting coldand I don't know where I belongJust one last dancebefore we say goodbyewhen we sway and turn round and round and round (When we sway turn around)it's like the first time(hold my tight oh my love)Just one more chancehold me tight and keep me warmcause the night is getting cold(the night is getting cold)and I don't know where I belong(don't know where I belong)Just one last danceJust one last danceJust one more chanceJust one more chanceAnd just one last dance Blog原文:http://42clown.blogbus.com/logs/6938981.html
挺难得的,正在想哪个导演的呢,一看不是纯粹的国产,哎...
赶紧给吴镇宇个金马奖什么的!
全剧只有一个看点,就是某人的眼神,花里胡哨的剪辑死一边去
又见这样支离破碎的叙事。起初看得很纠结,一小时以后才看到了一切的缘由。看得出是年轻人拍的片子。Francis给了片子最优雅的沉稳。最后的那个小片断很搞笑,只是一想起结局,就莫名心酸……
这音乐这调调这台词这演员这表演这剪辑!真是帅呆了!
三星半
欺骗、猜疑和迷惘的危险迷宫,牵动人心的爱情与无情的命运苦苦的纠缠挣扎。。。。
忘记情节了。就记得吴镇宇装逼
电影很混乱,只值2星,其中一星还是bgm加的
看二分之一删了……
有点乱没有看明白
结构比较特别 整体还是平庸
这样的先锋我还实在是待见不来...闷啊大哥-_-
配乐很不错!~
新加坡
2007年3月10日 这片看得很累。。。
畫面對白細節很精緻 但剪輯得太故弄玄虛了
要买碟..但最重要的是..先膜拜一下丁老师建国的品味..
当你看完影片,将一块块破碎的镜头重新排好顺序,一切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3 @ feb 13,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