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陨落

Moonfall,月球坠落

主演:哈莉·贝瑞,帕特里克·威尔森,约翰·布莱德利,于文文,迈克尔·佩纳,唐纳德·萨瑟兰,查理·普拉默,艾米·伊库瓦克,卡罗林纳·巴特察克,马克西姆·罗伊,斯蒂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中国大陆,英国语言:英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22

《月球陨落》剧照

月球陨落 剧照 NO.1月球陨落 剧照 NO.2月球陨落 剧照 NO.3月球陨落 剧照 NO.4月球陨落 剧照 NO.5月球陨落 剧照 NO.6月球陨落 剧照 NO.13月球陨落 剧照 NO.14月球陨落 剧照 NO.15月球陨落 剧照 NO.16月球陨落 剧照 NO.17月球陨落 剧照 NO.18月球陨落 剧照 NO.19月球陨落 剧照 NO.20

《月球陨落》剧情介绍

月球陨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并不遥远的近未来,科学界终于揭示了一个足以震撼世人的秘密。看似永恒不动的月球,原来竟是非自然产物,而且一股神秘的力量正在操控着它,以不可逆转的势头撞向地球。布莱恩·哈珀(帕特里克·威尔森 Patrick Wilson 饰)曾是一名资深宇航员,但是最后一次行动以诡异的方式失败,他在外太空的所见所谓似乎也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最终导致他被扫地出门,妻离子散。另一方面,在航空局当保洁工的KC·豪斯曼(约翰·布莱德利 John Bradley 饰)虽然身份低微,却是对航空有着无与伦比痴迷的民科。他最先注意到月球生命体以及月球坠落趋势的存在,而他的发现最终得到了布莱恩以及布莱恩前搭档乔·富勒(哈莉·贝瑞 Halle Berry 饰)的认可。 为了拯救地球,这三个渺小人类朝着来势汹汹的月球发起反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岁月无声忠爱无言常回家看看天舞纪印度连环杀手档案:法庭死刑剑归何处放肆青春!鹤屋和熏干酪游泳先生飞虎出征鲁滨逊漂流记乔乔的异想世界我的一家人第一季唐顿庄园第五季迷情杀机小镇异国情今夜好时光夺命三头鲨私人公主的圣诞节恶作剧之吻老友记第九季忘川茶舍之兽神诅咒伤心童话库伊女郎科西尼演唱布隆伯格与马西尔林恩与露西余波双面人生战神韩信雪海

《月球陨落》长篇影评

 1 ) 月球坠落

作为一部科幻片,影片的最后提到很多年前,人类的祖先为了后代的延续和繁衍,在地球的大海中留下了自己的基因。

我想这就是一颗颗承载了爱与信任的希望的种子吧!

联想到现在席卷全球的的疫情,不知道春天何时才会真正的到来。

但是总有一个人深沉地爱着我们,总有一个人无条件地信任着我们,也总有一个或多个人值得我们报以同样深沉的爱,这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力量吧,这也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最深的感悟。

 2 ) 说十分钟一个逻辑错误都是轻的

有剧透,慎点:你就别把他当科幻片看,当喜剧片看就完了。

1、荒废十年的男一和做了十年办公室的女一还有快胖死的肥宅男二马上就能坐着十年没维护的航天飞机上太空?

不说飞船受得了不受的的了,你们身体能受的的了么?

2、月球都要掉下来了,凭啥你美国说内部炸就内部炸,说用核武就用核武,中国就配合你出个座舱?

3、明明用个电磁炮就能搞定的事,你都进化成那个文明纬度了,咋还被ai追的亡国灭种了?

4、连高级智慧都搞不定的ai,怎么地球人在10年前就能知道用电磁炮就能搞定?

5、知道电磁炮能搞定,知道ai一定会来搞地球,美国竟然终止电磁炮项目,原因是没钱。

而且还隐瞒真相。

这是什么逻辑,这不是瞒着所有人让大家等死么。

6、女主前夫,那个美国中将在要发射核武救地球的时候把要是拔下来,原因是他觉得前妻能成功,国防部长问如果不能呢,他回答说上帝会保佑我们!

为了小娇妻,十亿人死地球灭又如何,你这霸道总裁文也太那啥了。

哦对了,他还准备走后门让护送自己儿子的人和自己儿子进入绝密级军事基地,瞒着国防部长,帮前妻和中国人合作上月球,以及最后成功让包括国防部长在内的一众军方大佬成功深埋地下,哦,黑建国同志,是你么?

7、连个自学成才的肥宅靠偷来的数据都能推导出来月球要掉下来了,一众nasa技术人竟然比他还晚发现,都这样,NASA解散算了,活都外包算了。

8、月球防御都给电磁炮升级了,说明不是造不出来,不是不知道原理。

那你留下的防御舰队咋还用传统热原理炮攻击纳米机器人呢?

一管一个电磁炮不就完成工作了么?

胖子不用死啊?

还有些其他小的逻辑错误就懒得指出来,比如主角连车都没修好,怎么还能操作最先进的中国登月车等等。

整个影片就是告诉你,受了冤枉的白人硬汉男主角把生活过得一团糟,在危机来临之际,瞬间化身天选之子,在政府高官跑路,只有技术官僚支持的情况下,带着临时七拼八凑的一堆有各种问题的队友(包括地球上他儿子线 可以看做辅助队友),作为人类唯一希望且没有后备预案的情况完成了拯救地球的任务,且完成了所有人的自我救赎,跟过去和解。

这东西从几十年前的加里森敢死队到现在的网络爽文一直在用,但是花几个亿拍出来是不是就只有好莱坞了。

在这个电影里自学比专业厉害被视作事实,军队高层置自家利益于全人类利益之前被歌颂,高官临阵跑路被堂而皇之的展现。

这些我们看起来怎么都说不通事情,他们就是觉得没有问题。

要是现实里美国也都是这样认为,也都是这样做的就好了。

🤔

 3 ) 《月球陨落》最全科普,你都知道哪些?

那个“执着于毁灭地球的男人”回来了!

从1996年的《独立日》,拍外星人炸地球;1998年的《哥斯拉》,拍怪兽毁地球;到2004年的《后天》,让地球遭遇极寒灾难;再到2009年的《2012》,让地球遭遇世界末日……这一次,他把目光望向太空,瞄准月球,执导“月球消灭地球”(并且这个月球还不是你以为的那个月球)。

虽然《月球陨落》在北美上映后票房口碑惨遭翻车,但大银幕或许还值得一刷。

在被月亮消灭之前,看看导演的那些创作灵感和背后的科学依据吧——Bad Moon Rising 恶月升起

预告片出现的配乐 Bad Moon Rising 是1969年由 John Fogerty(约翰·福格蒂)创作,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克里登斯·清水复兴合唱团)演唱的一首歌。

据说 Fogerty 的灵感来自电影《恶魔与丹尼尔·韦伯斯特》,写下了这首“即将降临在我们身上的末日”的作品。

无论是创作背景还是歌词,都和本片主旨非常贴合——I see the bad moon rising我看见升起的坏月亮,I see trouble on the way我在路上遇到了麻烦,I hear the voice of rage and ruin我听见愤怒与毁灭Don't go round tonight今晚别出去。

这首歌也被多次用在科幻灾难电影中:Twilight Zone: The Movie《阴阳魔界》、Blade《刀锋战士》、Kong: Skull Island《金刚:骷髅岛》等等。

月球或许真的坠落过Roland 说他的创作灵感来自一本《谁建造了月球》的书。

在这本书中,作者罗列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考古学和天文学事实,试图探讨月球与地球关系的种种巧合,以及与人类起源的联系,并根据发现的事实,猜想月球并非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星体,有可能是被建造出来的,而且是从地球分离出去的一个巨大结构。

著名的“大碰撞说”这样解释月球的诞生——在距今约46亿年前,地球出现了,初生的地球只有当前体积的60%—90%左右,而且环境极其恶劣,是一片由火海构成的炼狱。

过了大约一亿年的时间,有一颗现在被命名为泰亚 Theia 的行星直接命中的角度向地球袭来,而这颗行星的体积足足有火星那么大。

剧烈的撞击迅速粉碎和融化了泰亚,也把地球地幔的一部分物质撞了出来。

这些碎屑物质喷射、散落在地球四周,又通过引力和碰撞重新聚集起来,最终形成了如今的月球。

这一假说也是目前最被广为接受的学说,所以在遥远的过去,月球(的母体泰亚)可能还真坠落过。

关于续集

导演 Roland Emmerich 在接受采访时透漏,他原计划想把《月球陨落》拍成三部曲形式,他说:“我其实对续集不太感冒。

这一次我会尽力拍成三部曲,但我不确定是否还想要拍它。

如果拍续集的话,会让它像《星球大战》初代三部曲那样,在第二部将留有一个巨大的悬念。

我们给你留下了悬念,请在两年后看结局。

”届时 Halle Berry、Patrick Wilson 和 John Bradley 三位主演都有可能在《月球陨落2》中回归,对于影迷们普遍关心的KC, Roland 表示续集里可能会给他一个身体并送他回地球,让他带回一个重要的警告(莫非是二向箔)阿波罗登月计划Apollo program(阿波罗计划)是美国在1961年到1972年组织实施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该计划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

其中,Neil Alden Armstrong(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讲出了全球家喻户晓的名言: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不过关于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真实性一直在被质疑和讨论,特别是在全球同步转播过程中,信号中断了2分钟。

全世界都在好奇那两分钟到底发生了什么?

有人提出两种猜想:一是登月计划是个谎言,二是受到外星人的警告。

“消失的2分钟”给了科幻片无尽的灵感和想象空间。

1978年有部科幻电影叫《魔蝎星一号》,以人类登陆火星为题材,登陆火星失败后,为了不让世人笑话,科学家干脆找人录制一段登陆火星的视频,放到电视台转播。

电影上映后,很多人不约而同地将它与登月计划联系在一起。

而在本片里,美国宇航局发现这颗月球卫星实际上是一个(外星)人造的巨型结构,它所容纳的东西比他们想象的要险恶得多。

不过,这个秘密他们保守了五十多年,现在已经强大到无法阻止了。

顺便提一句,之前我好奇为什么登月计划要用太阳神阿波罗来命名?

查完资料才知道神谱中太阳神指的是赫利俄斯,阿波罗是艺术之神,后世神话逐渐把二者混同。

Apollo 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光明、预言、音乐和医药之神,消灾解难之神,也是人类文明、迁徙和航海者的保护神,从这个意义上看的确很符合远航登月计划。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地球成为生命的家园至少有38亿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又短暂的时间里地球上的生物已经历过五次大灭绝。

每一次,地球上超过75%的生物物种都消失了——第一次(奥陶纪大灭绝)时间:发生于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

事件:导致大约85%的物种绝灭。

第二次(泥盆纪大灭绝)时间:发生于3.65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

事件: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

第三次(二叠纪大灭绝)时间:发生于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

事件:超过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永远的消失了,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大灭绝。

第四次(三叠纪大灭绝)时间:发生于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

事件:76%的生物物种灭亡,爬行类动物遭遇重创。

第五次(白垩纪大灭绝或恐龙大灭绝)时间:发生于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

事件:三叠纪晚期以来长期统治地球的恐龙整体灭绝。

不少科学家认为,我们正走在第六次大灭绝的路上,而人类自己也许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

过度猎杀与侵占栖息地,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因素,已经直接或间接导致20%的植物和30%的动物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

此外战争与核武器也是极好的加速器。

或许相比月球乃至其他星体的陨落,导演对人类自身的种种担忧,才是本片更深层次的寓意吧。

|本文作者:枫叶依蓝|审校编辑:Juliet

 4 ) 罗兰·艾默里奇的“陨落”

文/梦里诗书罗兰·艾默里奇再一次带来了一部让人“震惊”的电影,但这一次除了他一贯在灾难电影中所带来的视效震撼,更多的是对电影剧情一本正经在胡说八道的瞠目结舌,反常识的剧情展开,一言难尽的逻辑漏洞,让人感受到的不是脑洞大开的科幻,而是智商被按在地上摩擦。

作为好莱坞灾难电影的代表性人物,罗兰·艾默里奇早期执导的《独立日》与《后天》都曾是获得广泛认可的佳作,然而在《2012》后,宏大的灾变特效虽然越发震撼, 但其作品创作灵感的枯竭是显而易见的。

当曾经打动人心的主人公不复存在,让人无法产生共鸣的煽情套路被一再滥用,这一次的《月球陨落》问题不仅没有展现出一次世界级灾难的格局,人物情感给人带来的更是如坐针毡的尴尬。

末日之下对小人物的聚焦,一直是此类灾难电影屡试不爽的模板,然而到了《月球陨落》里,为什么这一招不灵了呢?

这里面很大程度在于电影失去了对主人公情感的打磨 ,三个失意小人物对地球的拯救,只是被生硬拼凑在了一起,他们各自的困境被电影一股脑堆砌起来,这样的做法非但没有让观众深入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相反使电影从头至尾充斥着一种夹生的造作,让人完全无法相信在真实的世界里,整个地球的希望会被寄托在这样的三人小组身上。

当然如此拼凑的目的,本质是希望电影能拥有饱满的情感,你能在这部电影中看到爱情美好,看到牺牲奉献,看到毁天灭日,但如果拿这部电影对比罗兰·艾默里奇的早期作品,你会发现这部电影缺失了代人感,它不再能让人为之紧张,去担忧人类即将遭遇的厄运,因为电影从头至尾都在用蹩脚的剧情提醒你,我们不过只是在和你开一个玩笑。

《月球陨落》的剧情诟病在我看来并不是其在传统的灾难片融入科幻元素,而更在于电影无法自圆其说这样的构思。

纵观全片如果说电影单只是将月球轨道出现变化,砸向地球的剧情作为发展方向,那么即使最后地球如《不要抬头》那样最终被完全毁灭,也不会如此糟糕 ,然而电影编造了一个月球是亿万年前的人造产物,现代人类是这场AI科技反噬幸存者的大框架,却又没有足够的铺垫去支撑这脑洞大开的背景,这种感觉就仿若一个疯子在和你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既不够科幻,更在考验观众的认知底线。

我不知道这部电影是先有了月球撞击地球的创意,还是先想到了人造月球的点子,这两个天马行空的构思其实都足够让人脑洞大开,然而罗兰·艾默里奇却以一种最为平庸的方式将他们掺杂在了一起,造就了这样一部其导演生涯最为糟糕的“陨落”之作。

 5 ) 此片在天文方面的25个失真bug和10个真实细节

(轻微涉及情节)注:专门说一下为什么要坐航天飞机。

不是因为人类没有火箭去月球了,而是因为现代的火箭都太先进,技术会被识别出来。

航天飞机都是上世纪产物,可以关掉电子设备。

针对她儿子说的话,是对他手中的航天飞机玩具说的。

如果有人能找到“任何火箭都没有了“或者类似的表述,欢迎贴截图。

---原帖先说bug:1. 胖哥偷偷打电话给智利国立天文台,屏幕上面显示的是射电望远镜。

实际上单台射电望远镜无法精准测距,看不出月球的轨道变化。

目前月球轨道精准测量用的是激光测距,需要团队协作,一个人偷偷做不了。

注:有人说,稍微看出点来不行吗?

答案是不行。

因为射电望远镜是空间分辨率最差的望远镜,清晰度要比光学望远镜低成百上千倍,更别说激光测月那种高精度实验了。

如果非要用射电望远镜,只会比NASA得知消息晚得多。

2. 胖哥通过轨道数据看出了轨道变化。

实际上月球轨道本身就并不规则,靠手算是不能复现其真正轨迹的,尤其是在一开始偏差很小的情况下。

3. 主角看到危海上被外星ai钻了一个大洞。

实际上这种程度规模的洞在地球上很容易看到,应该早就能被业余天文爱好者发现了。

4. 主角从垃圾桶翻出胖哥给的报告,马上非常支持胖哥。

实际上宇航员很少有天体力学背景,几乎无法分辨这类文章有没有问题。

注:有人说报告里只是找了个名字,不是审核内容。

那么这个情节也许就变成胖哥去找主角是个错误的决定吧。

5. 博物馆里的奋进号被拉出来直接发射了。

实际上放进博物馆的时候已经处理过了,不可能直接就能飞。

注:有人说改造过程没拍出来。

但那时的航天飞机燃料舱有污染性物质,所以展览时都被摘掉了。

另外里面的关键技术系统也被摘除了。

这些重要部件必须要重新生产制造,不是简单的整修,短时间内也完不成。

6. 月球离地面很近的时候,人们看到的一直是满月。

实际上因为地球的遮挡,月球应该大部分是黑暗的。

7. 在月球引力下,海浪和大树被吸到空中。

实际上月球哪怕表面的引力也没有地球强,不可能让任何物体悬浮,顶多只会让物体重量减轻。

8. 发射前技术人员喊“引力波袭来”。

实际上这只是引力的正常效应,和引力波完全不擦边(这个词用得很滑稽)。

9. 在月球影响下,轻小物体先飞起来,笨重物体如车辆还留在地上。

实际上引力对任何物体的加速度作用都是一样的,如果飞起来,它们应该同步飞起来(就像真空中羽毛和铅球应该同步落地)。

10. nasa的人管外星ai叫做一堆“奇点”。

实际上这个术语专门用来描述理论中一类不成立的点,和外星粒子没有丝毫关系。

另外找截图的时候又看到了另一个滑稽的常见误用:光年是距离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再注:这不是这部电影自己犯的错,而是英语世界的一个常见误用,就像中文世界也会经常误用一些成语或者错别字一样。

针对评论区里“外国人就是这么说的”的问题,我特地和一位美国朋友确认了一下:

再添加两个例子:(1)美国高中天文知识测试题:“一条电视广告声称,某个产品light-years ahead of同时代,这么说根本没意义,因为__?

答:它用light-years来形容时间,但是light-year是距离单位。

(2)美国天文学家菲利普·普莱特博客文章:《天文糟糕:light years ahead》

他说:“天文学得糟:我们light years ahead of我们的竞争对手。

天文学得好:根本就没有正确的用法。

这个短语就是错的!

”还有一段,我懒得翻译了:“So the light year is a measure of distance, not time, even though it has the word "year" in it. This hasn't stopped some people from misusing it, however. I can picture some advertising executive yelling at his idea people some time ago, telling them that saying their product is "years more advanced than the competition" just doesn't cut it. One of the people sitting there timidly raises his hand and says, "How about if we say `light years' instead?", and some Bad Astronomy was born.”这位天文学家从出生到工作一直在美国,英语母语,哈勃望远镜团队科学家,NASA的公共科普官。

还是科普作家,给美国的电视台制作科学节目和写书。

他至少不存在“不知道也能这样用”的问题。

外国天文学家努力在英文世界中革除light years ahead这种错误用法时,中文世界却有很多人拿字典里的条目来给它的合理性辩护,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一知半解,所以格外自信吗?

11. 灾难中月球外壳解体,但电话还能用。

实际上因为基站和卫星失灵,电话应该最早受到影响,失去信号。

12. 主角儿子一行人在避难所以及车里收听广播电台的无线电通知。

实际上因为无线电要靠大气电离层反射,如果大气流失或者受到搅动,一切广播信号都会失灵。

13. 主角听证会时,审判者询问“流星会不会造成此类事故”。

实际上流星是大气层内发生的现象,不会在外太空出现,专业人士是不会犯这种错的。

注:评论有人说是翻译错误。

我已经忘记了听到的原文是什么,似乎是meteor(流星现象),而不是正确的meteoroid(外太空岩块)。

不过在此再补一个bug:提问者同时提到太阳耀斑会不会产生类似的效果,答案应该是不会,而不是片中说的有可能。

因为太阳耀斑是在太阳表面的现象,和地球周围的飞行器没有直接接触。

再注:经查证原词确实是错误的“meteor”,没记错。

14. 三人飞到太空中给航天飞机加油时,外面有很多碎片飞过来。

实际上这种空间碎片速度极快,如同子弹,如果真有这么多肉眼可见的碎片,整个飞行器都无法幸存。

15. 初步探测器汇报月球上深坑为二十千米,主角团认为可以进入月球内部。

实际上月球半径为一千多千米,这个深度不足百分之二,只有苹果上苹果皮的厚度,根本达不到穿透月幔的联想。

16. 主角赶在核弹发射前,在几十分钟内就飞到了月球核心。

实际上因为月球半径很大,这个过程至少要花上几小时。

另外他开的着陆器也太先进了,完全不是进博物馆的科技水平。

注:有不少人说这个着陆器是中国给的,所以不应该算bug。

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请见第19条。

17. 主角在月球核心没有受到重力影响,仍然是失重的。

实际上离核心越近引力越大,他们那时应该完全无法动弹。

注:质疑引力方面问题的人格外多。

在提问之前请先脑内回想一下“非均匀球体引力势”以及“牛顿的第一、二壳层定理”相关章节。

18. 月球的核心是一颗白矮星供能。

实际上白矮星质量要远远大于地球,如果飞得这么近,会被拉成面条。

再加上目视,它发出的辐射也足以致人死地。

19. 主角为接近月球核心,关掉电子设备手动驾驶。

实际上飞船要想正常行驶,是不可能没有电力的,顶多关掉电脑辅助而已。

20. 月球最近时撞毁了地表的一座山,又返回正常轨道。

实际上洛希极限是相互的,而且地球内部是真正的流体,如果坚硬的月球离得这么近,先解体的会是地球。

21. 即便月球恢复正常,地球也不会安全。

这类天体过程一定会给地球生态带来根本的摧毁,地球不再适宜人类居住。

22. 电影最后,月球吸走的东西构成了一堆粒子状的环带。

实际上海水和气体才应该流失最多。

注:有人说水和气体看不到,这就错了。

在太空环境下水和气体会结成固态,是宇宙中最常见的物质形式之一,我们看到的土星环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水冰。

23. 在月球很接近地球,地面各种东西都失控的情况下,不可能再得知月球的准确距离,因为缺乏测量工具。

当然这更像是逻辑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

类似的问题还有,大雨倾盆的时候不可能发射航天器。

24. 用核弹炸毁有威胁的小行星确实是一个现实中的办法,但对月球这么大的天体不适用。

月球太大了,最大的氢弹对它来说也只是搔搔痒。

25. 主角谴责核弹炸毁月球的辐射危害,但实际上这一措施并不会产生辐射问题。

因为即便天体离地球在天文意义上很近,从生物意义上来说仍然是离地球非常遥远的。

而且严格来说,地月接近导致的地球磁场变化会造成远远更严重的地表辐射问题。

10个细节:1. 智利是世界最佳天文观测地之一,确实有很多世界一流的望远镜,而且说西班牙语。

不过他们的工作语言还是英语,因为有很多美欧日中科学家在智利工作。

2. 主角遭遇事故时,他们正在检修的是哈勃空间望远镜。

nasa真的每年都要花很多钱在这项活动上,过程基本上和拍出来的一样。

3. 经评论@北辰指正,驮载主角乘坐的航天飞机的大飞机是被nasa改造过的波音747-SCA。

另外一架比较有名的运载航天飞机的飞机,是前段时间在乌克兰被炸毁的安225。

航天飞机也确实都已经退役了,因为费用昂贵,现在已经没有国家继续使用航天飞机了。

4. 女主关掉飞船电子系统后,手里拿的观察仪器叫六分仪,曾经用来航海观星定位。

她报出来的数据,精确程度也和这种仪器能达到的水平差不多。

5. 电影一开始,外太空中可以看到远处的星星。

那个星座是英仙座。

6. 电影里洛希极限的概念是真的,它是指天体在自引力束缚的情况下受到另一个天体引力解体的范围。

7. 电影里戴森球的概念也是真的,它是物理学家戴森设想的一种利用恒星能源的工程。

注:评论里有人理解这条有困难,这句话不是说我们现实中发现了戴森球,而是说它是个现实中的理论,不是电影编的。

8. 航天飞机可以自行着陆,循环回收利用。

所以主角一开始才能自己开回地球,救回女主。

9. 月球空心论确实是很著名的阴谋论,同样地还有人类远古高科技文明阴谋论、月球停泊外星飞船阴谋论、宇航员遇到外星生命阴谋论、地球生命由外星人创造阴谋论。

本片把它们来了个大杂烩。

10. 胖哥没有经过任何训练就上了太空。

实际上宇航员确实不需要传闻中那么强的身体素质,如果不是特殊任务,普通人稍加训练就可以。

---注:对这个电影没有什么褒贬,只是单纯罗列一下电影相关的科学事实。

 6 ) 仅《月球陨落》视觉化的一样东西就值回票价

这其实是关于科幻片如何欣赏的一个讨论。

总的来说,感觉蛮不错的!

并不想伪装成一个专/职业影评人去轻易苛评一部电影的各种bug,各种缺陷,各种剧情、设定或逻辑的不合理。

电影,特别是科幻电影,主要是为我们展示某种可能,或者对我们自身所处真实世界的不可能。

当然,我也可以以一个比较专业的资深影迷眼光和立场去评判这部脑洞大开的电影,但是我觉得对待任何一部用着诚意和努力去创造的文艺作品,都应该首先忘记那种文学批判式的冰冷立场。

就像是你可爱的女/男朋友为你做了一顿不那么美味甚至视觉上都很糟糕的饭菜,如果你从中体会到了她/他在制作过程中那种心甘情愿付出的努力尤其重要的是情感的投入,你会冰冷地评判不好吃或者看着就没胃口吗?

首先,疫情下的世界,万业萧条,能在电影院看到3A级制作就已经很不容易,是的,我说的不是观众的不容易,而是整个产业及其链条的不容易。

电影的前半部分,几乎就是典型的艾默里奇式的灭世灾难片套路,我其实非常反感很多影评文章里对一部电影采用某种套路的无情批评,感觉就像吃火锅越吃越辣的嘴刁者,事实上真正无法让你感到愉悦的原因不是某家火锅口味不鲜辣,而是你的味觉细胞已经被浓重味道和烫感刺激得退化了。

如果追求一切合理一切真实感新鲜感十足,你大可以开车撞个墙试试,满足你对真实性和物理学永不会背叛的要求,且比任何电影带来的感官刺激都强。

从概率上讲,一部电影能够做到《无限战争两部曲》那样口碑票房双丰收是很难的,如果你真的有很多经验,你为什么不厌其烦地批评某部电影没新意,老套路?

你不是在耍宝抖机灵吗?

这种批评有什么建设性意义?

在我看来,看电影,特别是科幻电影,能够有一个兴奋点就足够了,比如《星际穿越》它至少带给我四个概念上的刺激点,虫洞、带火壳(这是黑洞物理学专用词)的黑洞及其吸积盘、高维空间;别误会我的意思,《星际穿越》在剧情上功夫也是做的十足的。

这些闪光点可能是视觉上的,比如《终结者2》里的T-1000,《E·T》里的自行车在镜头前飞过月面,《黑客帝国》的子弹时间;也可能是一种剧情张力设置,比如《无耻混蛋》的酒吧聊天,比如《猎凶风河谷》里的片末对峙,比如《十二怒汉》里最终影响判决的那一场发言;也有些是经典系列片卖的情怀,“Bond, the name is James Band”, 《侠盗一号》里让很多星战迷流下眼泪的黑勋爵的登场。

《月球陨落》可能剧情有点老套,有些不合理的地方,但是这些剧情都是为了铺垫出最大的亮点——戴森球,你还在其他大制作里面看见过吗?

不要说你光看预告片就能猜到这点,如果真猜到了,只能说你赢了👋🏻👋🏻。

罗兰·艾默里奇的电影,我觉得最值得尊敬的就是他能够在资源相对不那么丰富的情况下,尽量把大场面的视觉冲击体现出来,我认为这就是他的电影语言和理念——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或是那种能够震撼你的场面。

《独立日》里的巨大外星飞船和战斗机大战,《2012》里跨过喜马拉雅的海啸等等,都是他一次次的努力。

一个被戴森球包裹住的白矮星,你做梦时见过吗?

 7 ) 留点嘴德,这年头好看的科幻片越来少了!支持《月球陨落》!罗大师依然最棒!

很多人对《月球陨落》的评价真的太恶毒了!

如果对本片非要吹毛求疵,那无非是情节老套了点,如果你要用逻辑去套这样的科幻大片,我只能赐予你装逼范的帽子!

罗兰一直是科幻片动作中的大师,不管是《独立日》《惊天危机》还是《哥斯拉》《后天》等,请问有几个导演来驾驭这样的题材?

不要说国内了,只有学习的份。

《月球陨落》的创意非常大胆,他从新设立了一个新的宇宙观,即宇宙的创立以及人工智能数字化都是古已有之,人类的祖先就是上帝,月球是人工体。

另外片中月球和地球摩擦的场景非常震撼。

更不要说山崩地裂的海潇。

这几年类似的电影很少,能等到罗大师拍这样的大制作电影很不容易了。

以后的电影制作都是走小成本路线,动不动几个人找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带点道路枪械,和几袋血浆一部电影一个礼拜就出来了。

然后走流媒体影院。

谁还肯去花大制作费脑筋搞这样的电影啊。

老罗这样的导演估计要绝迹了。

所以,大家珍惜留啊!

《月球陨落》今年最好的科幻片!

 8 ) 导演把观众当傻子吗?

以下文章含有剧透,不喜请退出罗兰艾默里奇,一个拍过《2012》《独立日》《后天》等等佳作的导演为什么可以拍出这么一个烂片?!

我tm不理解!!

电影用了好莱坞爆米花电影一贯的结构,一定有一个特别牛的父亲,一定因为任务失败或者工作上的特殊原因搞的妻离子散,然后妻子一定会再婚,再婚后的丈夫一定会对孩子非常好,那孩子大几率会叛逆,最后肯定大团圆结局。

这种套路都tm玩了几十年了,能不能换点新的东西啊!!

然后我要开始喷了先说最大的bug,亿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创造了AI,然后AI有了自我意识把人类祖先灭了,最后只剩下一个人造月球跑了出来,这个月球创造了地球,用人类祖先的DNA造出了现在的人类,最后现在的人类用“电磁脉冲炮”搞掂了亿万年前人类祖先都搞不掂的AI??

人类祖先都tm能造月球了,那么先进发达的科技居然都没想到用电磁脉冲去对付AI?

结果还被灭了?

这TMD到底是什么逻辑?!!!

男女主都能发现AI只对同时有电子设备和生命体的东西发动攻击,为什么人类祖先就没发现呢?!

还能tmd被灭了?!

我大大大大无语在男主出事前美国政府就已经发现了月球上有外星人(就是那AI),知道那玩意会毁灭月球和地球,也知道用电磁脉冲能打死它,居然因为经费问题把研究电磁脉冲的项目停止了??!!

这tm又是为什么啊啊啊啊啊啊?

我diu 美国一年的军费是7000亿美元,你tm说因为经费不足停止了一个可以防止地球毁灭的计划?????

我大大大大大无语电影里一个胖子自称是博士,但其实啥都不是,nasa也没能进,只是一个热爱研究月球的人,他居然能从几张月球运行的数据看出来(而且只是看了几秒,连运算都不用)就知道了月球偏离轨迹了,我就是问问导演那个给他发数据的人就tmd看不出来是吧??!!!

那些专门研究月球数据的科学家就比这胖子都不如了是吧??!!

电影里的地球好像只有美国一个国家似的,月球上那么大一个洞,为什么就只有你美国发现了?

中国没登陆过月球吗?

俄罗斯没登陆过月球吗?

导演你tm觉得这世界只有美国一个国家对吧?

电影里为了讨好中国观众硬加了一个中国人的角色(于文文演的交换生),但这个角色对剧情推进和对电影本身毫无作用啊,然后还故意加了段说中国提供了个什么什么,完全是因为要讨好国内观众硬加的。

说到无作用的角色,不得不提一下男主的儿子,完全不理解他的存在意义是什么?

你说导演想在电影里加一些亲情的部分,但也没有交代的很清楚啊,父子童年的片段?

没有!

12年后孩子为什么变叛逆了?

没交代!

他的存在和于文文那个角色一样毫无意义还有非常非常非常多的bug,但我实在不想写下去了,越想越生气,看过的应该都知道,特别是科幻迷,电影里的bug太太太多了,那些科幻迷朋友看完可以在评论区总结一下它的bug

 9 ) 悬念留白,会有续集吗?在下这么想。

埋头鸵鸟的无能政府,失业离婚的宇航大叔,昙花一现的月球祖宗,坚持不懈的怪才胖胖。

相信胖胖的舍生取义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他这辈子都赌信“巨型结构体”(megastructure),亲眼见过之后,更着迷的不得了,对于能控制白矮星的祖宗,别说扫描意识了,就是重新克隆也应该是小菜一碟,仅扫描意识可能是因为当代人类进化的还不是很充分。

结尾祖宗和胖胖说:我们应该开始了。

这话可能不仅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悬念留白,更是续集的象征。

但是,我们不能总以主观的生存欲望来看待问题,催生一部又一部《独立日》或《异形》或《星球大战》,套路化的尽头只有被无聊遣散的观众。

在下是这么想的,首先,电影里的设定太过于古板和矛盾了。

诸如“克星和祖宗背道而驰,突然有了自我意识,在同一时间群起反抗,拒绝被认为劣等的物种奴役。

”这明显和前提对不上,前提是“祖宗非常先进,且热衷于探索与扩张,不仅如此,所有的社会矛盾都得到了解决,战争只不过是遥远记忆,祖宗创造了一个完美的和谐世界。

”可是竟然由中央自学计算机系统控制。

前提里面已经有矛盾了,可能是用词不当,我认为“控制”应该更换为“分类托管”,能让克星代管的,交由克星代管。

再回到大矛盾来,大矛盾是祖宗这么神,克星本应不会出问题,既然社会矛盾都已解决,那物种歧视起义之类的问题理应也会得到解决,《黑客帝国》里面的人工智能都能和人类共存,而且这个思维其实一直穿插在四部曲之中,只不过第四部尤其明显以直观的视觉展示出来罢了。

所以,在下认为,值得反思的是,克星为何翻脸,翻脸原因绝不会像后辈星球上的无能混乱(一超多强,肆意掠夺资源,以制造局部战争来去库存,以背后鼓动他国的反政府武装来增加自己选票,顺带消耗过期军火)一样。

原因可能是基于科学或哲学,更加超脱的的理由,比如,宇宙本身扩展到一定地步就会疯狂快退回大爆炸时的奇点,故祖宗善不善良,和不和平,智不智慧,扩不扩张,都终将化为乌有。

可能基于此,克星才会追杀祖宗,同时在下有个疯狂的猜想,克星和祖宗是相爱相杀,克星表面上是在追杀祖宗,可是实际上有苦衷,克星其实是想逼迫祖宗达到一种“狗急跳墙”的水平,可能是由于多年来的安逸导致祖宗“消极懈怠”了,故克星是想以追杀来逼迫祖宗进步,但克星没想到用力过猛,使得祖宗内心复仇的心理逐渐苏醒,导致祖宗亿万年的进化面临倒退,这些不利于长远的心理可能都属于“倒退”。

故,克星追杀祖宗的真相浮出水面,恨铁不成钢,还把祖宗给刺激的心理进化倒退了,使得祖宗筹备全面开战复仇。

 10 ) 《月球陨落》几乎就是《2012》的翻版,导演你是不是离过婚?

这部有中国资本投资的大制作灾难片顺理成章地在国内上映了。

对于罗兰·艾默里奇这个导演,你即便没有耳闻,也很可能看过他执导的电影——《独立日》《2012》《后天》。

全球以拍灾难片闻名的导演,艾默里奇称第一,或许没人能称第二了吧。

上面列举的三部,就是他个人执导灾难片的巅峰之作了,口碑上乘,票房大卖。

不过,再之后,无论是2016年的《独立日2:卷土重来》,还是这部《月球陨落》,都无法昔日重现,豆瓣评分全部低于6分。

有意思的是,这两部灾难片都有中国资本的投入。

前者华夏,后者华谊。

前者国内只有5亿票房,后者大概率也要赔本,还赚不来吆喝。

反倒导演2019年执导的战争片《决战中途岛》,虽然票房仅不到3亿,但至少风评还不错。

说回这部《月球陨落》。

其实,演员阵容还算不错。

哈利·贝瑞是曾经的奥斯卡影后,帕特里克·威尔森在《海王》和《招魂》系列都混个脸熟。

第一男配也是借大热剧《权力的游戏》火起来的可爱胖子约翰·布莱德利。

而作为灾难片,大场面特效也不算差。

艾默里奇就是要在电影里以各种方式蹂躏地球,之前是海啸、地震、火山爆发、外星人轰炸。

这次要用月球砸地球。

在这个脑洞之下,月球接近地球时,巨大潮汐力引发海啸、地震、火山爆发,将地面上的物体、建筑吸上天空,甚至把空气都吸走。

在大银幕上,看这些视觉奇观,正是这类爆米花电影的爽点所在。

至少每一次,艾默里奇都会找一些新的视角,哪怕你审美疲劳了,光过过眼瘾也是可以的。

可除了毁天灭地的大场面,这样的灾难片还剩下什么呢?

最大的问题,就是你能明显感觉到,艾默里奇真的是黔驴技穷了,基本还是在玩套路和炒冷饭。

地球上能出现的灾难,基本被艾默里奇都玩过了。

前面说过的海啸、地震、火山爆发、再加外星人轰炸。

这次虽然是月球撞地球,但在地球上引发的灾难还是海啸、地震、火山爆发。

星球相撞也不新鲜,之前好莱坞早就拍过《天地大冲撞》《世界末日》等彗星或陨石撞地球了。

而外星人和人工智能的设定本身就毫无新意,不过是把《终结者》那套用来老调重弹罢了。

在艾默里奇的灾难电影里,地球面临毁灭之灾,总会有拯救地球的英雄,而且必须是美国英雄出现。

这次也不例外!

正是哈利·贝瑞、帕特里克·威尔森、约翰·布莱德利三人组。

当全世界都几乎躺平等死的时候,要靠这三位孤胆英雄,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造奇迹,拯救地球。

当然,这在好莱坞的灾难片里几乎也是固定套路,并非艾默里奇专属。

但他专属的一定是,拯救世界的除了英雄,还有英雄的家人们。

英雄们除了有地球大爱,还有顾家小爱。

都是为了下一代。

所以,你在导演的前几部灾难片里,都能看到英雄主角的家人们,如何在灾难时长途奔袭,大难不死,还拐弯抹角地总能为英雄帮上不小的忙。

只是有一个问题,中国资本就非要让黑人小孩说中文?

另外,英雄里一定要有一个黑人,《独立日》里是威尔·史密斯,《独立日2》里是威尔·史密斯那个角色的后代,《2012》里是黑人科学家,《月球陨落》里是哈利·贝瑞。

当然,英雄里也必须得有个科学家。

这次《月球陨落》最离谱的是,它几乎翻版了《2012》里的一个设定。

男主离异,前妻再婚。

男主一路开挂,前妻的丈夫却挂了。

导演你是不是离过婚,对前妻丈夫有什么怨恨?

在电影里搞死男主前妻丈夫两次,也是够可以的。

这次更狠,把女主的前夫也搞死了。

另外,月球是外星人建立的基地这个设定也忍不住让人吐槽。

把20多年前的科幻设计乃至阴谋论放到电影里,这冷饭还能炒热乎吗?

棍叔个人公众号: woodmovie欢迎关注!

《月球陨落》短评

灾难级别的灾难片,观看过程无比煎熬,导致一直在想为啥没卖给网飞而是上院线,是网飞不要么

10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较差

感觉智商随着地球引力的消失也一起消失了…

15分钟前
  • Jestem
  • 较差

过时的世界观,过时的科幻设定,过时的剧情和特效

16分钟前
  • 王写写
  • 很差

个人观感:《月球陨落》<《不要抬头》。—— 上映前本来还期待是「罗兰·艾默里奇」的又一部《2012》《后天》《独立日》,结果只是又一部《独立日2:卷土重来》《史前一万年》。

1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较差

罗兰的正常水平发挥吧,拍了那么多年灾难片了,题材在改变,但是套路却基本一致,这部倒算是大咖云集。如果想去电影院看看牛x的CG技术可以一看。

18分钟前
  • 玩儿少
  • 还行

本片的奇葩之处在于拍得如此随意节奏却比很多电影都要连贯一气呵成,随意到你甚至不会为它动啥气,不得不说它烂得的确很有自己的姿态

23分钟前
  • 宇宙看片王
  • 还行

已经堕落到纯正的国产片了

28分钟前
  • 有寂
  • 较差

在市场这么冷清的时候,需要有一部大片来撑场子,月球陨落绝对值得!工整规矩的灾难电影,场面特效绝对一流,只不过剧情流水线。不过他们进入到月球里面了!我还能说什么呢!

30分钟前
  • 万青黑梦
  • 力荐

大概是主创团队致力于讲一个自嗨至极的阴谋论,导致全片的特效竟然没有服务于剧情和刺激,这对于一部灾难片来说就是一场切切实实的灾难。相比起《2012》,人家可是跟各种形式的灾难追逐到最后,才不是偷懒地生造一只外星人搞《异星灾变》那套呢。PS:博物馆当然是永远的神啦!

33分钟前
  • ZeonGin Sou
  • 很差

我的天,剧情真的好阴谋论,但是还算是能自圆其说。埃默里奇真的20年如一日的毁地球,还是他之前的灾难片一样的味道,用特效狂轰滥炸、政府腐败无能、最后要靠不得志小人物拯救全局。优点是成本到位了,特效就到位了,灾难场面看着还是比较爽。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部分剧情转折生硬牵强,全体演技捉急。PS,突然冒出来几句中文真的没想到。

36分钟前
  • VincentP
  • 还行

剧情是基于几个蛮有名的阴谋论,所以给人的感觉虽然扯,但有鼻子有眼的。进入月球内部的部分还是很震撼的。

41分钟前
  • Leorange
  • 推荐

前半段灾难片,后半段居然是科幻片...艾默里奇也就这几板斧了,山崩地裂凡人英雄平行剪辑,十几年前觉得新鲜,现在再看过时感、套路感非常明显,看一个镜头就知道下一个镜头要拍啥。现在人家都玩《不要抬头》了,把你这套东西颠覆了。开始一定是个疯疯癫癫的科学家先发现末日征兆,但没人信他,最后也一定是几个人组成的英雄小分队拯救地球。地球都要毁灭了,英雄还要随时跟家人联络,家人还要斗劫匪,并不想看这些节外生枝好吗。崩裂特效现在也已经是特效鄙视链末端了。至于后面的科幻部分,就完全是在瞎编了。华谊参投,不知道中方对内容提要求没有,反正塞了一位中国女演员,中国还为拯救世界贡献了月球车技术…= =

4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较差

剧情只想给二星,关于人文的部分和撞车差不多。给四星的原因是因为,是老婆买的票,是和看问天少年杂志的儿子一起看的。剧情有bug,就有吧。哪有那么多尽善尽美呢。比起电影内容,当下的自己可能更关心的是和谁做了什么。

48分钟前
  • Seamoon
  • 推荐

披着灾难外衣的科幻片,扯到外星生物的时候我就有点目瞪口呆了,结果最后还来了个AI觉醒反攻人类的老路子。

50分钟前
  • 方枪枪
  • 较差

这个片 可太烂了吧…………月球和地球快要撞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直接从月球降落伞到了地球………

55分钟前
  • 不想长大的大人
  • 很差

其实有那么两三场戏B级片式脑洞恶趣味的奇观还挺有想象力,在月球划过引力失控那几分钟内竟然还来一场追车枪战戏也是没想到,如果整部片都那么彻底放飞说不定能滑向另一个佳作方向,但除了这零星几场戏外其余又太陈旧保守,感觉是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产物,地球灾难戏的缺席也挺失望和意外,取而代之走向太空科幻的艾默里奇是在寻求转型吗?

5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较差

2.5 虽然前面铺垫,而且人物有些莫名其妙插进来,以及很多很多不符合逻辑的地方…一个那么肥胖的肚子硕大的大胖子第一次上天需要承受多少G的重量啊,呃,可是……他完全没事哎。但后面的有些场景我还是有爽到,对于我这个巨物恐惧膜拜症患者,在imax看是挺震撼的。喜欢某句台词,“地球都能重新来过,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 导演真是毁了地球一辈子了,从后天到2012,纽约最后永远倒塌在雪中。但说真的,这部更加适合无脑放松进影院看,中间吐槽一阵,看看奇观,没了。

1小时前
  • 海德薇儿
  • 还行

特效着实不错,但前半部分文戏拍得不咋地,而且剪辑很乱。特别是整个剧本的角色就像是照着剧本公式套进去的,每个人到确实都完成了应该完成的任务,但整体没什么融洽度,也不太动情。话说导演采访中表示自己是在这片子里加入了哲学表达,但看完觉得脑洞有了,主题却不是太新鲜。艾默里奇无非是继续着他在《星际之门》里就探索过的事情:人类的起源是何?我们是谁,又要到哪儿去?科幻影史上无数作品曾做过类似的讨论:《火星任务》《2001太空漫游》……但艾默里奇把它套入了灾难片的叙述中,产生了割裂感,而且时长根本没办法展开。结尾明显想挖更大的坑,但看票房恐怕没有第二部了……

1小时前
  • oDD-O-o
  • 推荐

外行看热闹,内行……跟外行一起看热闹。认真你就输了。大场面有,但是好多似曾相识,而且,也不够多啊。

1小时前
  • mymike
  • 还行

顶着叛国罪的风险无比坚信前妻,这种还会离婚?

1小时前
  • Hachiko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