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没看过裴勇俊的戏,但说实在,演技一般,好在脸帅。
相比之下,孙艺珍的演技比男主演要好一点,各种情绪张力也更到位。
这部片的其中一个标签是情色片,全片有两场床戏,但可笑的是,有人找色情片找错地,所以还在评论抱怨这片不够精彩,没露点之类的。
可以说,情色片更多是展现幽微的人性,纷纷的情欲,更多会涉及到关于道德伦理方面,还有对男女之间对待亲密关系的差异等错综复杂的层面。
而色情片,说的高大上点是展现人的性欲,说的难听点就是卖弄美好的肉体,比砧板上的猪肉高级,但也逃不开动物园被看的眼光,和动物交配其实也没太大差别。
如果再深一点,情色片是向内看,你多少可以透过影片去捕捉自己的欲望,但色情片是向外看,更像是一种工具。
现在绕回这部韩国情色片,我个人觉得豆瓣的打分不客观。
其中有人觉得床戏不够大尺度,这个我上面已经聊过,就不说了。
这部片的故事,有点套路也有点狗血,讲了同一个大学出来的男女同学,在毕业后有了各自的家庭,但两人却婚后通奸,结果在去啪啪啪的路上,乐极生悲,出了车祸……以上是背景,接下来出场的才是男女主角,他们两人接到医院电话后,匆匆赶往当地,最爱的人出了意外,两个人在手术室外悲痛欲绝,然而,难过的情绪还没平复,他俩在警察局认领家属物品的时候,在篮子发现了一个安全套,两人都尴尬地避开,谁也没有取回。
接着,女主在误拿的相机里面,发现了丈夫和男主老婆通奸的视频,而且手机里面也有两人来往的暧昧短信,而男主也在他老婆的手机里面发现了相同的秘密……两个同样被背叛的人,心里愤懑又难以启齿。
女主的第一反应是跑去看男主的老婆,究竟长得多漂亮?
究竟自己输在哪里?
为什么自己要被这样对待?
而男主也跑到了女主丈夫的病床前,沉默着坐了一会儿,匆匆离开……两个人在得知真相后,夜不能寐,不得不借助安眠药入睡。
两人都有相同的感受,最开心的时候,是睡觉的时候,因为醒过来,那些糟心事赤裸裸摆在你面前,而你还得每天去照顾那个伤透你心的最亲近的陌生人,简直就是折磨……相同的遭遇,导致两个人渐渐走近,他们聊起彼此和爱人是怎么认识的,各自做着什么职业,当中女主提到自己是做家庭主妇的时候,男主回应了声:那也挺不容易的。
在这里,男主表现出了对女主的尊重,也进一步赢得了女主的好感。
两人是在冬天相遇的,天气的寒冷,也让人的情绪凝滞。
女主在一次约饭时开玩笑说:要不我们也出轨,报复回去。
虽然有一定情绪上头的因素,但也不排除两个人抱团取暖,为了抵制心里的痛苦而转移注意力。
男主没有说什么,整个冬天,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联系彼此,但并谁也没有进一步的想法。
而这段期间,他俩也持续照顾着病床上的家属,即使心里有再多的不甘心,还是守住了道德底线。
其实如果单纯是报复心理,那这部片就会沦为肉欲层面,也就没啥看头,恰恰是因为主线一直是男女主之间的关系变化,所以才显得有意思。
冬去春来,女主不再是穿着一身粗重的大衣,裹得严严实实,换上了颜色鲜艳,符合她温婉气质的针织衫,再配上一条轻便的裙子,她的美也就显露出来,也暂时把被背叛的愤怒搁置了起来,毕竟丈夫还没醒,就算生气,找谁说理去?
大家估计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春天是恋爱的季节。
女主特地买了绿植送给男主,两间病房都有一株同样的植物,春天的风拂动白色的窗帘,到处是暖洋洋的阳光,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切都充满新的活力。
而他们俩都被困在病房里,明明做错事的,是两个躺在病床上的人,无聊的照看,早已经使人疲惫不堪,有人能聊聊天,诉诉苦也是好的。
但孤男寡女,越走近关系就越升温,第一场床戏,其实也是两个人初次动情的时候,女主心里的忐忑和羞耻,在浴室里显露无疑,而男主则是坐在外头等待。
可以说,肉体的欲望掺杂着两人的暧昧之情,这一刻,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脑袋里面也会闪过一丝念头,如果不是自己的丈夫(妻子)出轨,两个人可能就不会相遇了,而爱恋的心,早已经远远超过什么报复心,嫉妒心,两个人更像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人,只是这种热恋,却未必见得光……男女主的生活模式,其实从出车祸那一刻开始被改变,住在旅店,去小餐馆吃饭聊天约会,但这样渐渐开始稳定的关系,因为男主的老婆醒来而被打破……两个人从没正式确立关系,男主似乎是爱着女主的,但是女主赶回医院,远远看见男主在病房里面,细心地给他的妻子喂食,那么尽心尽力。
女主心里就算没有嫉妒,也是酸溜溜的,凭什么她躺在床上,不费吹灰之力,却占有了两个男人的爱。
如果说男女主的恋情,是受伤后短暂的慰藉,那么在这份感情里面,女主也是相当被动的。
男主需要考虑自己作为一个男人的担当,和在社会上的形象。
虽然和女主在一起很快乐,但当现实的线一扯动,他也要立马回去当他的好好先生,毕竟撇开奸情,他老婆还是他老婆。
而女主这时候,也逐渐认清这段关系的不可能,甚至是一下子发现自己似乎失去了两次,一次是她自己的丈夫,一次是和她热恋中的男主。
打那以后,女主也渐渐有意去避开男主,但男主的请求,她也还是没法坚定拒绝,因为情感到了一定程度上,理智其实派不上用场了。
片中的第二次床戏,是在两人离别之际。
男主的老婆恢复意识,打算去首尔的大医院进行康复,而女主的丈夫情况不太乐观。
其实女主已经不想再和男主过多接触,徒增伤心,但还是禁不住情欲的诱惑,跑出来见面。
对比第一次床戏,这一次女主比男主要主动,因为她已经预知两个人没有可能,她脸上的表情,更多是对这段关系的伤感,还有对自己所付出的一切的自怜自惜。
与其说是床戏,倒不如说是两个无法在一起的人,依依不舍的缠绵,想要努力抓住最后一丝温存,即使知道不可能。
第一次床戏,更多是欲望作祟,当然,前提是两个人也互相对彼此产生爱慕之情,但是做完爱之后,女主早早穿好衣服,在整理东西,而男主还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这个时候,女主实现了自己的情欲行为,但交欢结束以后,内心多少也受到了道德的谴责,心里多少对丈夫过意不去,甚至也可以说,现在她也和她出轨的丈夫没什么两样了,而男主显然心理负担没那么重……第二次床戏结束以后,女主和男主两人都是清醒地躺在床上,因为这极有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了。
男主说:为什么我们没有早一点或者晚一点遇到呢?!
这场床戏过后不久,女主的老公就去世了,从偷情的旅馆赶回医院,她下了车几乎是跑着回去病房,但在病房门口又迟疑了,毕竟也是一起生活过的,她丈夫在跟死亡赛跑的时候,而她在和别人上床,多少也是有点讽刺,而她丈夫为了偷情,结果把命都葬送了。
觉得造化弄人是不是?
不少观众也为他们的爱情可惜。
但我想说的是,可惜个鬼,能遇到互相相爱的人本来概率就很低,更何况大部分夫妻都是搭伙过日子,感情更多是相处出来的人磨出来的,而不是借由一次婚外情,阴差阳错找到真爱。
所以我才觉得这片狗血,但是整个过程,导演真的很心机,他把男女主婚外情会被人谴责的部分,巧妙地用背景合理化他们的行为动机,但是实际上,如果换成乡下的土村花和村里的傻大冒,故事也没法这样发展,两主演的颜值摆在那,这种看似门当户对的婚外情,有是有,但你踩了狗屎运可能才碰的上。
回到旅馆收拾东西当天,女主没有再和男主联系,退房时在车站等车,但却迟迟不上车,她从来没有开口问过男主,你对我是什么感觉,在你心里我在什么位置?
曾经,两人一起外出时,男主问过女主:你要去哪?
而女主也反问了男主相同的话。
那个时候,他们的爱人都躺在医院里,他们也困在一种固定的相处模式中,不知道两个人未来的关系会发展到哪一步。
直到男主的老婆苏醒,女主的老公去世,这段关系开始崩裂……在电影中,有这样一段对话:男主:你喜欢哪个季节?
女主:春天。
你呢?
男主:我喜欢冬天。
女主:我也喜欢雪。
男主:那应该在春天下雪才对。
这里其实也暗示了他们俩没在对的时间地点遇到。
但女主又问了句:有可能吗?
在春天下雪?
结尾的时候,导演也是浪漫了一把,这片子的名字不是也叫《四月的雪》吗?
所以导演安排了一场春天的雪,给予两个互相爱恋又不够坚定的人,冥冥中一些指引,一些肯定,但其实,我觉得只是凑巧而已。
总体来说,这片子在情色片里面的尺度确实不算大,导演和编剧更侧重去展现人在一段关系中的选择,还有由此引发的各种行为,人物身上多少会有观众投射相同的情绪情欲,当你不把剧中的角色当成绝欲的圣人来看的时候,可能也就可以理解人为什么会这么复杂了。
韩国影片《外出》说的是一个婚外恋的故事,影片一开始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因为彼此爱人的车祸而相遇,竟发现配偶已有婚外情,对象正是对方的配偶——这话说的太别扭!
简单来说,和《花样年华》的桥段非常相似,裴勇俊饰演的仁洙就是梁朝伟饰演的周慕云,孙艺珍饰演的瑞英正对张曼玉饰演的苏丽珍,一个背叛和被叛的故事。
影片最后正面交代的有两个事实:瑞英的丈夫去世;仁洙的妻子渐渐恢复。
至于仁洙和瑞英究竟有没有走到一起,影片没有交代。
即使在影评中广为流传的那一问一答——“女:我们去哪儿?
男:你想去哪儿?
”也因为没有人物画面而无法确定女声是瑞英还是仁洙妻子。
结尾留下悬念的片子有很多,那么不妨把可能的结尾都亮出来作一次可行性研究。
结局1:仁洙和瑞英走到了一起这个结尾应该为大多数中国人所喜欢,中国人一向热衷于大团圆,这一点连金庸和琼瑶都无法逃脱。
两个受到背叛的人在特定的情况下,都是有理由冲破感情防线的,无论是开始夹杂的报复宣泄——两人都恨透了自己的配偶,一个对她说“还不如死了呢”;一个一下把他的脸蒙上了;或是后来的相互慰藉——我们做点什么吧?
做什么呢?
做爱!
到最后的真心相爱——“如果我们早些认识或者再晚些认识会怎么样?
” 有人用影片的英文译名来解释结局:既然4月都下雪了,那么两人凭什么没有在一起?
上帝给两人安排了一场四月雪,两人在雪中交相辉映,心灵相通,这样的结局固然完美,却也伤害了一个人,那就是仁洙的妻子。
也许她本是一个应该受到惩罚的人,让背叛者尝到失去两个男人的滋味。
结局2:仁洙回到了妻子身边有一个细节可以看出仁洙对新恋情的不确定——他和瑞英同处一室正要亲热时,岳父前来,没有对白,也来不及商量,瑞英躲进了卫生间,仁洙把她的上衣和鞋子也都藏了进去。
后来借口没有锁门折回,给瑞英的拥抱算是歉意的表达。
也许这恋情来的突然,两人都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更遑论对外界公开。
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在建设新恋情的同时还要履行去医院照顾配偶的义务,只要对方没有去世,“责任”大于“感情”。
那么既然仁洙的妻子恢复,有好转的趋势,并且也已坦诚了那些所谓的秘密,挽回是在情理之中的。
影片最后那一段关于“去哪里”的男女对白正是仁洙带康复的妻子外出散心,这一问一答里有熟悉的默契。
毕竟两人曾经爱过,描绘仁洙得知妻子车祸和妻子外遇时的声嘶力竭,是所谓爱之深,恨之深。
很多人拿片名来争论:如果仁洙回到了妻子身边,那么何来“外出”?
我的理解是,“外出”是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外出不等同于离家,出门一段时间,无论多久,还是会回来的。
这样的结局也没有什么不好,只不过也伤害了一个人,伤害的有点残忍。
结局3:三个单身各自行走如果这样则完全模仿了《花样年华》。
我在想,最后是不是仁洙也要在带有韩国标签的大树上挖一个洞,把心事说给树洞听呢?
说不准还可以来一段《2046》的翻版。
我是可以理解王家卫的,所以我可以接受这样的结局。
大团圆未必就是美,得是个体的、桩桩件件的,失是总体的,人世与人生就是这样铺展的。
良辰美景奈何天,人生更多的是无奈。
导演许秦豪是个唯美主义者,他拍《春逝》,他拍《八月照相馆》,他总是在温和中书写爱情。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不再让受过伤的人世俗地结合。
仁洙的妻子康复,瑞英的丈夫去世,尘埃落定,三个人都没有牵挂,在这个时候的新生活才是最本真的。
尽力用每个人自己的脚步走出一个整饬和谐的印记。
毕竟,无论是拍爱情专业的导演,还是欣赏爱情无数的我们,似乎都明白,和谐的底子是寂寞,寂寞而可以美,因为忍耐。
以上是三个有可能的结局,但绝对不是用数学里排列组合的方式推算而来的,否则还得算上“仁洙的妻子和瑞英是否有可能惺惺相惜”这样的荒谬结局,有兴趣的编剧倒是可以进行改编。
写到这里,试想如果改动原片一个环节,结局又会如何,这个环节至关重要,也就是瑞英的丈夫没有去世。
安排瑞英的丈夫去世是导演的用意,他可能觉得如果让背叛的两人一起死去或一起活起来,对于这背叛的两人太过于仁慈了,所以安排了一个人死。
而在这里,如果两人都死了,结局就剩下仁洙和瑞英“在一起”或“不在一起”两种又回到上面的相似结局,姑且不论;那么瑞英丈夫没有死呢?
结局4:两个新的家庭诞生哇塞,这个结局简直是琼瑶剧的模板,比光光是仁洙和瑞英在一起更团圆。
即使滥俗,难保还有大批影评人会写一些关于“相遇”“邂逅”之类的无病呻吟。
在“婚姻并不是唯一”的这个年代,倒也给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原来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渠道来结识有缘人。
写到这里又觉得自己挺没创意的,很早前的《北京爱情故事》就有过相似的桥段,两对情侣因为对方太忙而走到了一起。
还有一个结局,也就是剩下的那一种可能——四个人都没有走到一起,这样的结局还真有点超现实主义的味道。
对《外出》的好奇是对电影提到的境遇吸引,两个陌生的男女因为各自的“一半”出轨而相遇,因为一场车祸,两人的那“一半”一起在医院里躺着昏迷不醒,描写这样男女心理过程真的需要耐心细心,更何况要推进到当他们炽热的察觉到彼此相见恨晚的和美。。。
电影足够耐心细腻的演绎这些感受,很够味的,唯一的遗憾是电影只是为描述那些情感移位,使得整个电影的气氛显得虚浮的漂移,看完,就像电影最后一句楞楞有加台词:“你想去哪里?
”我得相信,也许拍这部电影的目的只能教你认识那种境遇,而无法教你走出那种境遇。
假设多年前看过的电影《失乐园》也有一个续集,用《外出》的视角来描写那对殉情者的死去后的故事,那么会是什么样的一种电影啊,如果故事类似于《外出》,《失乐园》就会立成一个高度,那对逝者的行为仍将代表渴望绚烂,渴望走出寂静的生命力淋漓,那么我想我不会喜欢这样的续集。
另外假设《外出》将拍一个前传,说的是出轨的那一对在车祸前相识相遇的经历,我猜想会不会表现两个相识于大学里的同学是一种真爱,而他们在人生某一个站台失之交臂。
把同样描写婚外情的电影,国产一部《一声叹息》,韩国一部《外出》,日本一部《失乐园》放在一起注视获能发现该片的另外一种意义。
因为,《一声叹息》用当事者口说的“仙女也别碰”一下子拉低了它只能流于导演立足于道德上无力的说教,而《外出》胜于之因为它表现对出轨者的宽容甚至能让各自的另一半不由自主的开启朦胧的觉醒;而《失乐园》用消极的态度表现了宁愿遁世的不屈。
三者之中,《外出》反而有些虽言而不明的生存意义上的取向,多少可以算是层叠于思考角落的一些积极的尘埃浮起。
我些微遗憾裴永俊和孙艺珍这两个“受害人“身上没有表现出更独立的觉醒,你也只能看到他们受制于事件发生后的心情摆布,看不到有力的挣扎,更看不到他们冲出羸弱情感的樊篱。
你只能看到演足的湮灭却看不到重生,他们的人生会如何,会不会蹈入萨特所说:”他人即地狱“?
许秦豪的第三部电影,先前作了足够的思想准备,知道与前两部大不一样,涉入到婚外恋的沉重话题,其实,总体说来,这三部电影都是以爱情为主轴的,《八月》是一段刚开始就结束的爱情,《春逝》是一段注定要结束的爱情,而本片是一段无奈只能结束的爱情。
很多人质疑这段感情缺乏说服力,我倒不这么认为,这个故事构思的很好,由一场交通事故(或说是一个婚外恋)引起的另一个婚外恋,但两段婚外恋起点并不相同,仔细看的话应该能看出来男女主角都是深爱自己的爱人的,所以出事的两位当事人才是真正的婚外恋,真正的婚姻背叛者,而男女主角从敌人到亦敌亦友再到朋友最后产生感情,这个过程是可以理解的,镜头也给与了最大的努力将这个过程尽力呈现出来,两人发展到床上并不是单纯的出于报复的心理,而是在身心受到创伤后互相疗伤(可恶的电影部门把两段激情戏删了,大大的影响了剧情),在经过了情感背叛后人对于感情的态度自然的会看得开些,况且他们俩人的另一半处于昏迷状态,无法和他们沟通交流,对方成了情感宣泄的唯一途径。
说说表演,我想是出于商业上的考量所以导演使用了当红的两位男女主演,裴勇俊毕竟是电视演员出身,又是偶像派人物,演技自然欠佳,早期动作神态表情都非常不到位,但可以看出来随着电影的发展有所改善提升,孙艺珍则是保持了一贯水准,这类角色驾轻就熟。
顺便说一下,在警察局里看到了一个《八月》里的人,呵呵 在许导演的电影里,男主人公都具有脆弱而又坚强的矛盾性格,《八月》里金正源因为死亡的压力痛哭在朋友怀抱里最后又释然离开,《春逝》里尚优因为失恋的悲伤而哭最后发出会心一笑,《外出》中仁洙因为妻子的不忠而哭最后又勇敢面对...... 说说雪,电影英文名为四月的雪,开始车中看外面的鹅毛大雪扑面而来,美景中预示着悲剧的发生。
结尾处四月飘雪,看到雪,两人都笑了,这个笑,既是对人生命运无常的戏谑,也是生活新开始的标志,一切都将从新谱写。
电影的配乐风格依旧,恰到好处的烘托了情感,对于对白不多,借助画面表达思想感情的许氏电影是不可或缺的,结尾主题曲响起时,我有种想哭的冲动,也许是看电影时被压抑了太多情绪的原因吧。
许秦豪导演的两部电影---<八月照相馆>和<春逝>,虽然风格一脉相成,但在我看来却"爱憎分明".前一部已看过不下10遍,楞是没看出到底好在哪里.可偏偏周围所有人都对此片情有独钟,因此至今不敢妄加诋毁.而<春逝>是我最喜欢的影片之一,一见钟情,再见倾心,每次看都会流泪.由于这样的原因,一直在期待许秦豪的第三部影片,好让自己对这个导演有更清晰的认识,起码以后见了人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个导演的作品大部分我都喜欢/不喜欢."说实在的,<外出>的男女主角,我都不太喜欢.好在电影并不长,可以让我有足够的忍耐力.还是导演一贯的清淡风格,人物动作缓慢,语言也比较少,甚至没有什么情节起伏,不过,还算不上沉闷,尤其是中间有两段床戏.看到影片结束,喜好程度处在前两部电影之间,不喜欢也不讨厌.这就很不错.唯一不满的是它的剪辑,总是很突兀
这部电影我期盼已久了。
更准确的讲应该是许秦豪的第三部电影我期盼已久了。
而这部电影恰恰是许秦豪的第三部电影,所以说这部电影我期盼已久了。
作为我期盼已久的许秦豪的第三部电影,这部电影显然是不胜任的。
然而,该死的然而,电影的不胜任却并不来自电影本身,而来自于我自己,我能抱怨什么呢?
也许我只能抱怨我看过的电影太多了。
简单介绍一下电影开始的剧情:一对陌生男女因为各自的配偶的车祸相遇了。
然后他们痛苦的发现各自的配偶原来是一对儿偷情的情侣……这个开局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词,似曾相识。
这个桥段太熟悉了。
也许大家第一个想到的电影就是王家卫的《花样年华》,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另一部更为类似的电影,那是由哈里森·福特和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主演的《疑云迷布》,情节基本上是一样的。
怎么说呢?
你不能说这是抄袭,因为一个好的创意并不是属于一个人的,我们只能说英雄的看法雷同了。
这种情况在影视文学领域是常见的,福楼拜讲十九世纪以后再无小说,他的意思是小说的各种情节已经被十九世纪以前的作家穷尽了,后来的作家只能是对前人的重复。
他的话夸大其辞了,但也解释了一定的现象。
现代影视作品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比如印度电影《血洗鳄鱼仇》和美国电视剧《重返伊甸园》。
当然,情节并不是电影的全部,尤其对于文艺片更是如此。
再者,同样的开篇带来了另一种乐趣,那就是我们可以看看面对同样的题材,不同的导演的处理手法会有什么不同。
影片的构图展现了许秦豪一贯的和谐,稳定的风格。
和王家卫凌厉的影象风格不同,许秦豪的影片中充斥着大量的中景静止镜头,娓娓道来,不温不火。
和《八月照相馆》一样,这种含蓄内敛的影象风格,对于表现东方人面对关于死亡,爱情这些主题那种隐忍的态度特别适合。
令人欣慰的是,正是许秦豪这种非剧情化艺术影片的影象风格,使影片与那些主流剧情电影区分开来,原本雷同的剧情也变得不那么刺眼了。
据说影片中有激情戏,但是由于我看到的是配音的版本,激情的部分都被剪掉了,因此具体激情到什么程度,是否达到了《丑闻》的水平,不得而知,这一点比较令人遗憾。
但遗憾的同时,我必须道貌岸然的提出疑问,悍然加入的激情戏是否会破坏了影片的风格?
激情戏是否能像《云上的日子》那样流畅自然,还是会显得突兀多余,只有等着电影的完整版了,我想我有必要对激情戏进行仔细的观摩研究。
谈谈男女主角两次上床的动机。
第一次上床肯定是出于报复的心理,两个人之间恐怕没有多少爱意,甚至彼此间有点儿恨屋及乌的味道。
最后一次上床的心理就复杂得多了,首先彼此在交往中产生了感情,但是二人对这种畸形的情感并不能肯定,还有些患得患失。
不知道对方和自己在一起是因为情感还是单纯的报复,而两个人由于这种特殊的关系显然不能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
这种关系随着男女主角配偶病情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
两个人分别在病房外看到了对方与自己配偶相处的情景,两个人心里感觉彼此的关系仅仅停留于报复的阶段,而对方实际上还爱着各自的配偶(这里他们感觉的都是对方的心理),自己仅仅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样的认识使他们开始意识到该是这种关系告一断落的时候了,两个人开始彼此疏远(这里女方是主动的)。
男主角不能接受这一点,这让他感到两个女人一个背叛了他,另一个只是出于报复的目的才和他在一起的,实际上两个女人都不属于他,实际上他一无所有,甚至他可能感到女主角也等于背叛了他,这比他被妻子背叛还来得痛苦,为此他痛哭流涕。
所以他决定去找女主角,看看她是否会拒绝自己,看看她是否真的对自己没有任何感情,我想这是他的心理历程。
再让我们来谈论一下对结局的处理,影片中那对偷情男女车祸而未死,这就留下了一个悬念,结尾应该来一个四人摊牌的高潮戏。
看完影片我们知道,我们所期盼的高潮戏并没有到来,而是随着孙艺珍丈夫的死亡而烟消云散了(他居然让裴勇俊带了绿帽子,也算是死而无憾了)。
这样的结尾反而让人惊喜而且更为真实。
现实中的很多悬念往往并没有什么高潮就慢慢的消散了。
不同于那种戏剧性的结局,这种淡淡的收尾有时更加的耐人寻味。
比如日本电影《细雪》,影片的前半部设置了不少悬念没有交代,但影片结尾一段站台相送,温馨自然,那些悬念交不交代却无足轻重了。
再比如韩国电影《杀人的回忆》,悬念重重的电影到结尾却无疾而终了,终于成了无头案。
但是这样的结尾反而突现出一种真实,这种真实使影片从众多的悬疑片中脱颖而出,成为经典。
影片中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结尾的鹅毛大雪,那是一场四月之雪,我想这就是整部影片的高潮所在了(当然,它和电影《心灵角落》里下青蛙雨那种振聋发聩的结局不能相比)。
这四月之雪又有什么含义呢?
影片中有一段对话,男人说他喜欢冬天,女人说他喜欢春天。
两个人正象他们所喜爱的季节,本来是毫不相干的。
但是命运却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
就象那四月的雪,把春天和冬天交融在了一起。
从《八月照相馆》到《春逝》再到《四月的雪》,片名中所展示的季节在不断的变换,所不变的是许秦豪一贯的平淡隽永,我衷心的期盼他的第四部电影,也许电影中的故事将会发生在美丽的深秋。
P.S. 看完影片,首尔这个名称似乎也渐渐的习惯了。
看完韩国电影《外出》,深感作为一个人的无可奈何。
遭遇背叛无疑是痛苦的,然而施以报复同样很痛苦。
因为那并不能消除你对对方的所有依恋与信任全部落空的失望。
所以,被背叛的人注定要不公平地承受更多。
如果这种失落感久久得不到排解,经过一定时间的积压,会使人感到自己正渐渐趋向失去理智的边缘,从而很可能会做出一些伤害他人或伤害自己的事情。
再看另一方面。
电影中并未说明为何要背叛对方,是何原因。
我已经过了看事情只看表面,轻易下判断的年龄。
我更关注那些隐匿其后的、更深层次的,或许是难以捉摸的东西。
我觉得,正是那种精神方面的,带有一丝神秘感的存在会在不知不觉中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
所以,在电影中,两个被背叛者后来做出了与背叛者相同的事情。
这部电影关注的,是人在遭遇双重甚至多重打击之后的表现,如果要将背叛的原因也一并细细说明的话,恐怕得先拍一部上集了,而这显然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肯定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结果。
在开始的时候,他们也必然是各自相爱的两对。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某种改变开始发生,这改变发生得极其缓慢,它由一点一滴的小事累积而成,最终的结局可以说是必然的。
我想说的是:无论身处哪方,背叛者或被背叛者,都同样无法得到救赎。
被背叛者自然痛苦万分,他要释放自己的痛苦,用各种办法,买醉、哭泣等等;然而最终,他会发现,即使报复了,他仍然是痛苦的。
再看背叛者,他就一定快乐吗?
是的,一开始的新鲜、刺激的确会给平淡的生活注入活力,但是之后呢?
要如何继续?
在所有的光环逐渐褪去,激情淡去之后,在发现原来也不过如此,都是一样的模式之后,要如何继续?
是回到原点,还是继续猎奇?
只是到时,恐怕所谓的原点,也已消失难以寻觅。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大智、大善、大慈、大悲的人,寥寥可数。
因为大智,所以能够看清真相,知道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一切,既然存在了,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既然发生了,也自有其原因。
没有对,也没有错,只不过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的反映面而已。
因为大善,所以懂得自控,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
自我控制,很多时候是需要极其坚韧的意志力的;若是稍有松懈,也许就会前功尽弃。
因为大慈,所以才会时时面带微笑,使周遭的人,能迅速沉浸到那宁静的氛围之中。
因为大悲,从而有了能够容纳一切的宽广胸襟;正因为知道作为人的渺小,才会悲天悯人。
还有太多的东西要思考,然而,善的东西,美好的东西,始终不变。
作为我个人来说,如何善待与珍惜身边的一切,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只有确立了根本,才能继续走下去。
当然,这个根本,因人而异。
而继续走下去,自然也是从广义上讲。
所谓的“走”,涵盖了太多的东西,甚至可以细化到每一个想法与念头。
对于《外出》这部电影中的人物,我更多的是抱以同情,而非批判的眼光。
我想。
人实在是脆弱的生物,我们真的应该对其多一分理解与宽容,少一些盲目与偏见。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秉性,并不是想改变就可以做到的,演员害怕自己定型,努力尝试突破,但努力之后我们仍能看得到原来的影子。
做导演也是一样的,就好象张艺谋最拿手的类型影片终究不是武侠电影,韩国导演许秦豪也是一样,只不过他从来不想改变风格,而是一如既往地延续着《八月照相馆》、《春逝》中那种淡淡的爱与哀愁的味道。
在新作《外出》中读到的仍旧是悲哀,不是那种悲天悯人的痛苦,而是带着欢愉回味的哀伤。
《外出》的故事情节极其简单,灯光导演仁秀的妻子与徐英的丈夫在同一辆车上出了车祸,两人发现了彼此的爱人原来早已出轨,而他们原以为幸福的婚姻却有着如此的隐情。
这种戏剧化的安排从一开始就让影片蒙上了悲剧的色彩,其实对于这样一个故事可以猜得出它以后大部分情节的发展,不过导演许秦豪却留下了一个莫测高深的伏笔,让人猜不出最后可能的结局,仁秀的妻子和徐英的丈夫都没有因为车祸而死去,却长期的处于昏迷状态,他们两人的生死实际决定了仁秀和徐英的命运。
仁秀和徐英因为照顾各自的爱人,只有住在医院附近的宾馆,两人一次次的相遇,然后慢慢相互间有了交流。
其实对于爱情的发生,我相信它必定会受到特定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同的土壤是会滋养出不一样的果实。
仁秀和徐英的爱情最初就象是一种相互间的慰藉,因为关于秘密只有两人才知道,也只有彼此才能够理解。
这个出轨故事很象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不过周慕云与苏丽珍爱情的初始源于一种报复心态,而许秦豪在《外出》却并没有让仁秀与徐英的爱情如此开始,尽管徐英说过一句:“我们也交往吧,把他们气死。
”但这终究只是玩笑话。
实际上两人的情感发展是徐徐渐进的,从彼此安慰到爱由心生,直至情不自禁。
对于两位主人公的情感,我最初抱着一种怀疑态度,为什么仁秀和徐英在知道真相后只是伤心流泪而没有那种出离的愤怒表现?
后来才想明白,因为他们可以发泄的对象躺在病床上,他们无法为自己的愤怒找到出口并且得到一个解释,只能孤独而压抑的独自承受痛苦,而对方却恰好能够体会自己的痛苦,让痛苦有一个渲泄的出口在那一刻是多么的重要。
这也是许秦豪式的细腻。
品味许秦豪的细腻需要的是耐心,如果静不下心来你又如何能被打动。
但许秦豪却又是个不愿意让幸福在电影中延续到底的人,在他的影片中你往往看不到完美的结尾,一切必定会在哀伤中收场。
当影片中段仁秀与徐英短暂的享受到爱情的欢愉时,他在影片伊始时埋下的伏笔开始显现作用,当仁秀的妻子从混迷中醒来,徐英的丈夫死去,一切都注定了仁秀与徐英之间那段爱情的稍瞬即逝。
面对醒来的妻子仁秀没有责问没有愤怒,他的心中已找不到愤怒的理由,象个好男人一样在她身边照顾。
其实我们不知道他应该如何?
谁都找不到答案,在西方的爱情观中他应该离开妻子去和徐英一起,但偏偏这就是东方式的爱情,里面所包含的内敛、压抑、孤独,就是许秦豪电影的全部。
不知道这样的爱情是不是太过残酷,忍不住为徐英而伤心,失去了丈夫又丢失了一段刚开始爱情,她和他一样都是善良的人,伤害的终究只是自己。
以前对孙艺珍没什么感觉,但这一次却因为这个角色而喜欢上她,或许她天生就是这种悲情命运的化身,让人怜爱不已。
许秦豪的影片是种内敛式的唯美,爱情的主人公总是在含蓄的取舍犹豫、进退维谷。
这种东方内敛式的唯美不仅在故事中,就连影片中裴勇俊与孙艺珍的激情戏也拍得含蓄唯美,一个个近景镜头撩人心弦,拿捏得当。
《外出》的故事是有预见性的无疾而终,因为许秦豪讲故事从来不在乎答案,或者说答案往往会破坏过程的美丽,他不需要一个完美的结局,只要表达出一个令人记忆深刻的唯美过程便可。
他甘心用四年时间准备,然后精雕细琢出一个动人的爱情回忆。
文:眉间尺
老天,请替我包办一场爱情看《外出》春天会下雪吗?
又不是《窦娥冤》出现神祇的奇迹,所以,谈一些看起来不切实际的爱情时,可以许一些类似的浪漫语言。
《外出》的女主角喜欢春季,男主角喜欢有雪的冬季,所以裴勇俊说,那么就来一场春雪吧。
春天会下雪吗?
两个各有婚姻的男女,彼此遇到了,说一些轻松的话,何必过于较真儿。
裴勇俊与孙艺珍,两人因为一件车祸,相遇了。
车祸的受害人分别是他们的妻与夫。
许多证据表明,他们的配偶早已出轨。
无辜的妻子与丈夫不得不在名份上及感情上代受一切后果的折磨,却无法诘问车祸与婚外恋的肇事者他们幸福地昏迷不醒着。
被至亲背叛,是天塌下来的孤独与无助。
那么,让我们期盼,被背叛的妻子与丈夫,也来一段暖昧的婚外情吧。
以毒攻毒也罢,报复也罢,两人之间的碰撞,至少是一种相互的搀依与温暖,暖彻最难熬过的那一段时光。
在这类似的期盼中,推动剧情的发展,听起来,“哦韩国版的《花样年华》”。
我坐下来刚看清楚每个人是什么,就忍不住在安静的电影院里对朋友发表我的观点。
我又不是《京华时报》的记者,没有版面可以抒发同样的发现,只好在电影院里小声喧哗一下了。
男女主角之间,从开头相互取暖,到彼此的互相留恋。
在现代社会,谁会相信来去倏忽的一时兴起;而在道德的层面,不伦之恋也不能希冀有结果。
于情于理,都无挂碍,轻飘飘。
命运与人生以巨大的惯性前行,裴勇俊的妻子逐渐康复,孙艺珍的丈夫去逝。
裴家夫妇双双把汉城还;这边,新寡的少妇全身缟素,借悲凉的眼神,看来吊唁亡人的裴勇俊。
绵长舒缓的情节中,像一次一次无声的连当事人都不知道的单人对话。
孙艺珍一人在窗外,看到裴勇俊耐心地喂妻子进食;而裴勇俊独自在窗外,看到孙艺珍趴在丈夫病床前,静静沉睡;只有裴勇俊知道,自己的妻子为另一个男人的死亡的痛心抽泣。
把不伦的偷情,写成是纯真的爱情,过渡的自然,与令人信服的铺垫,比如男女两场床戏,第一场的迟疑与犹豫压抑,第二场则充满了激情与缱绻。
虽说因为床戏与婚外恋倾向,《外出》被列为“三级片”,其实是一部健康向上,温暖明亮的故事,因为如英文名片“April Snow”点明。
背叛家庭的那一对男女,各自都得到了报应。
一个死了;另一个失去了两个男人的爱情。
而被伤害的,终于得到了表达“想去哪儿”愿望并得到满足的可能性。
剧终的台词,女:我们去哪儿?
男:你想去哪儿。
看起来多么像一个奇迹。
在纷纷无数偷情的尘世中,开出一朵爱情的花儿,如同一年后,神赐的四月雪。
如果没有这个老天的旨意,男女主角相遇后的永别,变成了《廊桥遗梦》式故事。
世人混沌的感情,自己是最不清楚自己的心。
只有无望地寄托在真情可以感天地,让天地来一场雪,包办我们的爱情。
四月天的雪,让人们脸上绽放的喜悦泄露出顺从命运的轻松。
春天也可以飘雪,偶偶时不抱希望的话语,也可以成真。
又,韩语对白,繁体中文与英文字幕。
字幕:迈克。
花絮:1. 裴勇俊是我好朋友的偶像。
今天第一次看到,觉得十分动人,以后我附合她的追星。
而于我自己来说,原来竟像一个我熟悉的人。
2. 男女主角最后有没有在一起。
我的朋友说两人终没在一起。
我说在一起。
他说没有写啊。
我说用得着写吗,都安排了一场奇迹,不是为他们俩铺垫的理由吗?
3. 选片子的时候,无甚可选,只有《外出》。
刚选了座位,我就后悔。
因为我发现韩语对白我听不懂,宁可看好莱坞大片。
售票员说,有中文字幕。
我说我不愿意看字幕啊。
无法改了,只好看这部片子。
仔细看字幕,中英文字幕,有时会看到:“未必/not really”“吉人自有天相。
She will be fine.”觉得有种轻淡的精致与帖切。
想,唉,只是个电影字幕哦。
4. 我喜孜孜地坐在那里,看爱情的胜利(哪怕是迷信的胜利),不肯动。
看最后收尾,字幕上写着“字幕:迈克”。
当时尖叫。
我总是崇友人之崇以及自己之所崇。
我的朋友喜欢迈克很多年。
我也因此看了些他的东西。
他说曾被要求给一部法语片配字幕,他本觉得有些勉强。
但后来看全剧就七句对白,欣喜接受。
故事开始还是蛮有意思的。
打工狗的老公,听到妻子出车祸了,巴巴的往医院赶。
赶到现场,发现还有一女的在手术室外面等。
车祸现场,自家的妻子和别人家的老公在一起,这种酸爽,好玩吧。
那一对逍遥快活后昏迷不醒,剩下的烂摊子得有人收拾啊。
清点俩人的物品,有一个没拆的套套,哎呀,还好,事情还没干成,彼此的婚姻还有救。
但是,一个套套实在说明不了问题,人家用掉的套套可以绕地球几圈了呢。
而女主拿到的相机,更加的刺激。
这个相机不是她老公的,奇妙的是,男主也不知道这个相机是他老婆的。
这个相机啊,真是藏了太多的秘密。
男主回家也郁闷啊,翻看老婆的手机,哎,还设了密码。
四位的数字密码,男主秉着10*10*10*10的手速,加上一点社工学,终于成功破解了密码。
可是,所谓的真相,何必巴巴的去找呢,找到了,无非是自寻烦恼而已。
说实话,男主当场流了鼻血,差点以为男主撑不到结局了。
因为这件事儿,男主和女主就这样经常见面,不发生点什么,实在对不起观众,而且,甚至还有点期待,彼此能发生点什么,因为,那一对狗男女,干的事儿不是一般的缺德。
他们,先交换了一下彼此另一半的手机,这些撩拨的短消息啊,让人看得面红耳赤,毕竟,男主和女主都是纯情系来着。
然后,男主也顺便参观了一下那台充满了秘密的相机。
回到病床,男主说了此生最恨的话。
但也只是发发牢骚,该有的照顾,男主一点也没落下。
故事里头,那个经常出现的男人,是男主的老爸还是男主的岳父,也没看太明白,但事态发展到这种地步,究竟发生了什么,大家都应该知道。
但,这个“父亲”,始终没有任何的表态,如果是男主的老爸,那无可厚非,如果是男主的岳父,这就有意思了。
接下来,男主和女主还得到车祸中丧生的事主家道歉。
两个无辜的受害者,还得替“始作俑者”承担事主家的愤怒,这到底是招谁惹谁了。
郁闷的彼此,此时已经压抑到了极限。
女主终于说“我们之间是不是应该有点什么”。
用来报复一下他们做的那些。
说实话,从来没有一段“婚外恋”会让人这么激动的呼吁“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可是,他们并没有。
当女主羞羞的送了男主一盆绿植,这满满的都是纯爱。
好像也没有那一段“婚外恋”会让人如此捉急的期待,男主和女主赶紧直奔主题。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男女主终于在一起了,这一对,是如此般配,在一起,实在是太对了。
可是,医院传来消息,男主的老婆醒了。
可惜,医院传来消息,女主的老公挂了。
男主回到了老婆身边,女主选择了远走他乡。
这结局,真让人糟心。
所幸的是,故事最后,男主终于开起了他的车,宁愿相信,他是去寻找他的幸福,而不是被困在那段糟糕的人生里。
电影里边的孙艺珍真的好漂亮啊,看到宣传画的时候就觉得这应该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为了孙艺珍看到。结果.....
忧伤,唯美,曾以为触手可及的幸福和遗憾,非常经典款的许秦豪式爱情片。相比裴勇俊稍微紧绷的痕迹,孙艺珍的表演要更自然一些。看了幕后花絮你就知道当年裴勇俊有多红,现在身为韩国天后级别的演员孙艺珍在当时都要叫他前辈啊。本片结尾依旧给了一个开放式的希望,一个电话声,一个对话。也许也只是对之前回忆的再度召唤的遗憾,也未尝不是啊。
韩版的花样年华,韩国爱情片的节奏让人蛋疼由来已久,为女主的名字加两星
俊男美女唯美的画面就为女生创造一个浪漫的幻觉
剧中拖沓,结尾出彩。
他们的爱情不该来,可偏偏来了。后来他们都走了,他们都在等待着爱情的归来。
韩国版花样年华 又名:四月的雪
没看明白
淡索索,不推荐。
2006-4 一部勾起回忆的片子 片子是《花样年华》的完美版,意指剧情非常合理值得一看
第一部作品《八月照相馆》就是顶峰 然后每况愈下啊
注定要出轨三。
曾经被mojj深深喜欢的眼镜帅哥哪里去了。。整部剧情太悠哉了。。实在没有耐心
报复性搞外遇
豆瓣评星很差,我觉得还行。婚外情的故事,先看的书后看的电影。对结局颇有异议。
1、许秦豪,你的名字叫磨叽!2、典型韩剧的虐法,是个杯具版的《花样年华》。3、许秦豪已经有风格了,很好,《好雨时节》是失手,不过《外出》的沉默和固定镜头已经足以彰显风格,《八月照相馆》一脉相承。安静或者节制得有点过分。4、床戏:许导原来是恋腰的……
他的电影永远那么清淡,而又深情
为什么不报复
相爱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