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之歌(你和我)“想和你身心交融的愿望,是否能传达到你那里呢?
从梦境中出逃,被桎梏在时间中不断寻求无望的答案。
如果知道双脚要踏上悲剧之船,还能心无旁骛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吗?
水池中的恐龙玩具、偷偷戴上的鹦鹉挂件、漫无目的散射的日光把灰色西服再刮去一层色调。
透过镜头望向镜中的自己,那映射着相同阳光绿荫的世界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
你沉没的那片草地是不是也是那天早上暗藏礁石的雾海?
我们是互相撬开对方桎梏的牡蛎,在极尽露骨的剖白下共同享受着这份柔软,嘴上喃喃着一会儿见,随即便立刻被海浪吞噬。
”
一. 世越号《梦之歌》是本片的英文名,韩文原版意为《你和我》。
本片以2014年4月16日韩国世越号沉船事件为创造灵感,以世美和夏恩两位高中生的暧昧情愫为主线,用尽叙事、美术和电影语言中的象征意义向我们展示了青春时代的不可言说,呼吁我们铭记沉船事件带给国民的巨大创伤,同时也是一曲对不幸因此失去生命的孩子们的一首青春挽歌。
韩国时间2014年4月16日上午8时58分许,韩国一艘载有476人的“世越号”(原译为“岁月号”)客轮在全罗南道珍岛郡海域发生浸水事故,之后沉没。
该事故已造成296人死亡,142人受伤,另有8人下落不明,遇难和失踪人员多为高中学生。
二. 梦境与隐喻
(1)暗示的梦境与现实的矛盾本片开头便以世美所做的一个噩梦为开端,讲述世美犹豫是否去参加学校组织的修学活动。
世美梦到自己的好朋友夏恩在这次修学中摔下山坡身亡,因此一直揣揣不安,但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她想借此机会向自己暗恋已久的夏恩表白心意。
但无论是怎样高超的暗示都换来的只是不甚在意的闪烁其词,更有甚者的是夏恩反复向世美提及自己的前男友,或被世美看到她与曾撞上自己的男同学相谈甚欢,都暗暗在世美心中埋下一颗颗爆发的种子。
(2)营造迷蒙梦境质感的视听艺术本片以以唯美飘缈的柔焦摄影为基底,游移在告白的那一天,高光细述专属于女孩之间的暧昧心事。
在如此柔光写真般的叙事镜头下,我们得以代入校园情愫的那份青涩柔软,同时也提示着这一段故事的回忆性质,真实模拟了梦境的虚幻和无厘头,运用炫光与大量绿色植被作为衬底,在一幕幕春光烂漫的影像中隐隐透露着水面之下无人问津的悲怆。
(3)水杯、梦境与死亡片中分别在片头与片尾两次出现在桌边摇摇欲坠的水杯的意象,好似满溢的情感装在易碎的容器中,暗喻青春与生命易逝。
片头两人依偎在一起时,是世美把杯子推回桌面,回到所谓“安全区域”中,这时夏恩无厘头地接了一句:“活过来了,是你救了我”与片尾夏恩默默看着无人的桌边水杯摇摇欲坠形成呼应。
“你怎么一闭上眼就能睡着啊”这是世美在劝说夏恩一起去修学时说的一句话。
海涅曾说“生命是炎热的白天,死亡是凉爽的夜晚。
”梦境与死亡一直是文学艺术逃不开的话题与隐喻。
夏恩嗜睡,总是行踪不定闪烁其词,好像梦中的碎片总是拼不到一起一般,让剧情变得模糊而又扑朔迷离,现实与梦境相互交织,直到无法分离。
三. 个人主义与独生子女在找不到夏恩的这段时间里,世美与其他的朋友讨论到了有关自私与独生子女的问题。
以世越号沉船为背景,在事故中不幸去世的高中生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随之而来牵扯到本片围绕着这个身份所展现出的两个讨论:一是大多数独生子女相对于非独生子女的自私与自我中心主义。
世美一味地寻求夏恩独一无二的关注,惋惜自己的付出与情感得不到回报,却忽略了真正将心比心地去倾听夏恩的故事与烦恼。
也正是这样的前提催生了影片剧情走向的主题:迷茫、确认、失去与寻找。
在一步步完成这些步骤的同时完成对自身的检视。
现代社会缺乏理解、无法理解、拒绝理解他者的现象激增,愈显得这种质朴纯真的剖白与向他者展露自己,尝试进入他者的世界的勇气与酸涩变得弥足珍贵。
二是代入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们。
片中用了一段在日常中透露着俏皮的对话展现出了父母对于孩子无条件的理想的珍视与疼爱。
片尾世美问妈妈她的胎梦是什么,母亲回答:“吃红色的西瓜。
”“可西瓜不都是红色的吗?
”“是那种宇宙独一无二的红色。
” 四. 水与死亡博尔赫斯曾说:“人死了,就好像水消失在水中。
”由于本片联系世越号沉船事件,水与死亡便更紧密地构成了某种指代关系。
同时,在片中大量出现的是家中装潢的绿植与盛夏山中的秘密树林,在两人同时出现时,绿色代表安全与稳定。
某种程度上,树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海。
在世美的梦里,夏恩就是如此安详地长眠在她们曾经安享的乐土中。
但片中也有十分明显的直接箭头指代,比如母亲给世美受伤的手缠上保鲜膜,避免洗澡的时候碰水;父亲在睡前嘱咐世美睡觉要把头发吹干;透过玻璃看到的流浪狗好像套了一层水玻璃滤镜……
五. 我与你的层层指代与嵌套《梦之歌》是本片的英文名,韩文原版意为《你和我》。
本片用了相当复杂而又意味深长的人物关系指代与暗示,完美地向我们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由浅到深的情感羁绊,同时在如此繁多的“我与你”的同类项中试图引申出一个更具有人文关怀的呼吁:我与你是映照彼此的两面镜子,我们彼此相爱,相互舔舐,共同疗愈,我们拒绝轻视每一条生命,因为TA们都曾是某一份独一无二的存在。
构成“我与你”同类项的元素有:世美、夏恩、世美的鹦鹉Joy、丢失的狗真植(聪聪)、真植(聪聪)的主人以及世美的父母。
首先是世美与夏恩的相互暗恋所组成的青春情愫的“我与你”。
希望你与我能有同样的心意,希望能慢慢过渡到彼此的生活中再不分你我,直到在梦里我的消亡可以置换为你的重生,直到时间逃出下午三点四十分,我开始成为你,你开始成为我。
其次是世美父母与世美之间不带象征意义的亲情,构成了另一种表征意义上的“你和我”。
再者是丢失的聪聪与其主人之间的感情,引申为受难高中生家长这一群体对于不幸丧命的孩子的呼唤与追寻。
片中说道:“如果是死了,哪怕死的不痛苦也好,只要能再见上一面,就真的别无所求了。
它最后的样子,无比鲜活地浮现在眼前,是个天光特别明媚的日子,阳光这么美美地渗进人们的头顶,但下了狐狸雨(太阳雨 )。
我从店里走开了会儿,去了个地方,但等我回来,不知是不是我没关门,我家聪聪,不可思议地消失了,就像原本就不在那里。
从那天起,我就好讨厌自己,天天自责,真的很想死。
因为想倒转时间,却无能为力。
”最后是世美与鹦鹉Joy所组成的“你和我”。
一指表层意义上的主人与爱宠;二指世美把Joy指认为夏恩的某种存在,向其倾诉平日里难以宣之于口的不可言说;三指世美与鹦鹉同时对应着父母与孩子的位置。
当世美在深夜柔光下对Joy说出绵绵密密的“我爱你”之时,是少女之间最纯粹无暇的告白,也是父母想要对受难孩子们道出的一句句肺腑心血。
这种精妙的暗喻与指代能在同一时间传达出类似于复调小说一般的汹涌情感。
六. 倒转现实与艺术造梦
(1) 镜子与倒转现实镜子是片中使用次数颇多的道具,它在片头映照着少女们争相跳跃的俏皮场面,反射着世美以镜头窥伺着镜子外的世界的眼神,同时也描画着沉默的山谷丛林,一幅幅欣欣然美好的景象。
但在片尾也记录着世美在祭祀花圈与焚烧纸钱的背景下扭曲的身形,时刻提醒着我们韶华易碎,青春与盛夏不过是历史洪流碾过的一片树叶,这一切是影片为我们营造的日光下闪耀刺眼的玻璃梦,感召我们铭记世越号,轻唱挽歌。
(2) 平行宇宙与艺术造梦在世美在课上谢表白信时,老师在其中穿插着讲到光的波粒二象性,由此得以联想到影片想要引我们走入的乌托邦是量子力学理论经常被应用于文学领域的有关平行宇宙的猜想。
世美参加完修学旅行回家,车上的同学们都俨然一副安详的睡颜,但是曾经的一切都已然消失不见,joy不在笼子里,只剩下走之前啃剩的半块苹果;秋千依然打滑地摇动着,时间仍然停留在下午三点四十分。
互相表白成功,夜幕降临,随着世美反复的告别与出现,我们坚信的“一会儿见”或许就成了永别。
世美在梦中描述道:“在梦里去修学旅行回来,但片区里什么人都没有,夏恩已经死了。
但死去的人的脸既像爸妈,又像是智惠老师,也像是我们班的同学们,大家都死在那里,可最后我又想到,死的人也可能是我。
看着死在那里的我自己,又奇怪地心安起来。
感觉那样过了好久好久,像是过了非常漫长的时间,又像是极其短暂的片刻。
可是那之后突然,我又变成了你醒过来。
”
这是一部很神奇的片子,追随高中生年轻而又旺盛的生命力的同时,你能感受到如影随行的死亡元素。
导演使用了最明显的隐喻,处处都暗示着整部影片的死亡基调,就差直接告诉我们。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正有这高明至极的隐喻。
停止摆动的时钟、掉进水沟里的恐龙、被关在集装箱里的狗(隐喻沉船中无法逃生的少年们)、路过的丧葬仪式……甚至如果这些隐喻存在于夏恩或者世美的梦境中,这些梦境本身也可以是一种隐喻。
以上种种因素都使影片在平静中不知不觉达到了矛盾冲突的最顶峰。
正是因为高中生可贵的生命力,才使生命显得更加弥足珍贵,生命的珍贵又能进一步反衬出死亡对一个活人的毁灭。
作为一部偏文艺的片子,观众在结局真正来临之前始终被引导着进入一种较为平静的状态,即使是两位女主之间悸动的感情也故意表现一种淡然宁静超然物外之感。
尤其是亭子下的互动,仿佛独立于小区之外的世外桃源。
平静的我们怎么会想到这部平凡安宁的电影即将走向死亡的毁灭深渊呢?
(虽然我在观影前就已经知道了世越号的背景,但还是不敢相信)一想到影片中出现过的每一个高中生都可能已经死在了那一场修学出行中,我就非常难受。
一部描述世美、夏恩平凡的一天的电影,阳光明媚,没有下雨,滤镜唯美。
但是第二天她们就要死去……如果可以自作主张解读一下电影的结局,我希望是开放式的。
世美并没有死,连同夏恩去墓园看望世美的场景,一并都是世美的一场噩梦。
世越号事件在电影的平行次元中并没有发生,她们都活得好好的。
这只是世美在草坪上大睡了一觉,在梦中意识到了自己对夏恩的爱,喃喃自语“我爱你”,同时因为梦到自己的死亡,明白生命可贵,值得的事情要趁早做,醒来后决心告白的故事。
是的,如果没有前面的所有死亡铺垫,我认为我的解读是说得通的,因为梦核电影,谁能够明确哪里是梦的开始,哪里是梦的结束呢?
梦之歌,整部电影都是梦。
就像来自星星的你那种套路。
即使死亡铺垫仍然深刻地提醒着我,也许(电影中)世越号事件实在地发生了。
世美失踪了。
而我感觉她活着,我感觉她在之后的救援中能成为为数不多的生还者。
你一定活着,世美。
爱能穿透一切,包括死亡。
(用典星际穿越)
前半部分,到聪聪主人来之前,都有种厌烦感。
世美对于夏恩的爱,独占欲太强,夏恩才不会让世美受伤,世美怎么会让夏恩独自面对失去Jerry的痛,让她被恶心男纠缠,女孩子们之间的感情才不会是片中那样一直吵,一直闹的。
然后,在女主人诉说对于聪聪的爱的时候,眼泪就止不住了,对小动物可以全身心投入去爱,因为它们会给你对等的爱意甚至更多。
后来,世美开始讲述她的梦境,两个人告白心意,恋恋不舍说着再见。
但一切都了然,只有夏恩在了。
其实从一开始,不断出现的镜子、静止的时间14:35、寻狗启示的时间2014年、女孩们跳舞的歌曲2014年发行的B1A4的歌、公交车上新闻播报台风预警,以及最后两人告别时,旁边在搬运花圈,世美上楼时看见有人在烧纸,太多太多明示暗示指向世越号,指向死亡,但还是祈祷一切都是错觉,只是梦一场,什么悲剧都没有发生,这单纯就是两个女孩相爱的故事而已。
两个演员都好喜欢,演技自然投入。
片子的整体色调都像蒙了一层薄雾,暗示着梦境或回忆的氛围。
配乐也很梦幻,台词描述的用语也很美妙。
如果世越号是天灾那也许还能释怀,但那分明是场谋杀,如果一起去是不是更好,如果一起留下来就好了。
정세세=홍바바,也许因为世美是世界是独一无二的红通通(홍)的西瓜(수박)
沒有好友的推薦,自己大概率不會看這部電影,因為對故事的背景瞭解不少,悲憤的情緒從事件發生到現在一直縈繞在記憶深處。
回想起來,本來一直認為電影在回放世美的夢境,看完後,裡面虛虛實實情節的交織,自己又感覺像是跟著夏恩重走了一趟內心深處的回憶或幻象。
即便現在心智清醒了,也繞不出來,但這般悲傷的故事,沒有力氣再回看一遍——大概就是外行与專業的區別。
雖然美好的故事讓人看了心情愉悅,覺得生命值得留戀;但讓人生更加完整的,可能還是悲劇。
找尋一個陌生暱稱的主人,幾乎串完了故事的2/3,可以看到世美感情世界裏的單純、直白與執著:先跟腳傷肇事者,確認他是否是夏恩日記本裏的陌生暱稱本人;接著與車站“跟蹤狂”多利的爭執;再來跟夏恩愛慕者多慧的爭閙,當下明明是找到夏恩確認她的安全應放在首位。
雖然情緒上好像會跟多慧一樣氣惱,但是眼前這樣情感外露又鮮活的世美真的好可愛呀!
所有種種,大概也是夏恩隱隱愛慕世美確不敢相信、羞於承認的緣故吧。
日常裏的這些美好一直藏在夏恩的內心深處,加上虛虛實實情節的重疊交錯,電影後半部我已經分不清是現實還是夢境了。
雖然已經離開了的世美,似是在不斷安慰被突然留在原地的夏恩,正是如此,才愈加難過,甚至連導演也被一同責備起來。
看完電影沒有得到一絲安慰不說,反而更加悲痛。
雨過了,天并並未晴。
这个夜晚 情绪泛滥了 哭的一塌糊涂 巨大的悲伤 好疼好疼 是看几次都会哭的程度有些隐喻其实很直白了 就好像是一开始就把结局告诉了你 但要你去抽丝剥茧搬一丝一毫地去感受这其中的爱与痛时钟的声音像是通往死亡列车的倒计时 让人感到紧张和不安 各种让世世别去的迹象 都在将遗憾和悲伤的情绪扩大 狗狗 桌边的杯子 不能沾水的手 吻别...种种 对我来说像是巨大的漩涡 挣扎可又无力 (配乐也那么地牵动我 后面知道原来吴赫有参与)世世对夏恩说"你该有多辛苦 多孤独 多凄凉" 没有了Jerry 没有了那个她爱的救了她的女孩 几乎失去了一切的夏恩 承担着多大的痛苦 心里装着她的梦 醒来独自生活 乘着公交 解不开那只耳机线了爱得好纯粹 世世真的好在意夏恩 连眼神都在说话 吃醋以及洪巴巴的那几段真的好哭又好笑 表白后 她俩轻轻碰了下嘴巴 然后害羞扭捏的样子 多么美好我想我会一直记得这部影片 一直为她们动容
《梦之歌》剧情设计相信可以“欺骗”到一部分观影者。
初看有世美的梦境,也有世越号发生前关于两个女孩的许多现实故事。
事实上,可能只是夏恩一个人的梦。
梦境占据了极大的篇幅,除了仅有的现实片段:夏恩在教室醒来,走过凉亭小树林去祭拜世美(特写:纪念的绳结上有鹦鹉图案),途中喂猫,独自坐公车回家哭泣;空镜月亮;空镜一段回家的路。
以及回忆片段:夏恩在cafe做服务生,看到桌边上的水杯;夏恩和世美在公车上玩闹耳机;一组蒙太奇——夏恩的房间、小树林中映照出树木的镜子、医院的休闲室、秋千以及世美的房间。
梦就发生在以上现实与回忆之后,因所有场景在梦中得到一一呼应或者对仗。
(把现实和回忆暂作了区分,现实在一整个连续片段中,夏恩穿校服白短袖和短裙。
当然也可以不区分,现实和回忆相对于这场梦都已成了“过去”)。
技术上,这是一场对《穆赫兰道》卓越的模仿。
影片极其优秀之处——夏恩的梦境几乎通篇采用隐喻,比如鹦鹉名Joy,隐喻人(故人,以及遇难者悲伤的亲友)的快乐,白犬以及那些犬(我理解为:事故后那些活着的死魂灵们流离失所的内心,渴望回归生活的希望。
)……等。
音画剪辑处理得较为准确,桥段之间无论逻辑还是转场,努力不让梦境过度脱离梦境,又使梦境良好地嫁接到看似现实的情节中。
梦中的世美更活泼,作者用了镜子、白纱、定格的时钟多次揭示世美已故;相反,夏恩这位“活人”,前后两次对平躺着的她进行描写(医院、凉亭),形似尸体的画面呼之欲出。
夏恩脚伤的剧情设定,也可能在隐喻受伤而无力的人们,对于白犬(希望)的营救(救赎)无能为力只作旁观。
梦中,以医院的走廊、教室的走廊照映沉船的狭廊,以稳定的手持拍摄代替完全静置的摄像机,模拟出邮轮航行时轻微的浮动感。
窗照应邮轮的舷窗,邮轮的房间内,光永远都来自封闭的窗口,这就解释了为何影片被处理成过多逆光和轻微过曝的视觉效果。
女孩身上,赋予了更多的群像身份——事故的遇难者,和,仍留在世的。
布景道具的运用明朗:令到绝望与希望并行的寓意在很多场面中自然发生。
对白双关。
请再读世美写给夏恩的信,将念白的人换成夏恩,对着离去的人讲这段话,分明是对世美生前未尽的告白(很多细节表明了这点:例如“当你看到这封信,希望不要觉得荒唐”。
对着死去的人表白,称得上荒唐吧。
这句话同样适合从夏恩口中说出。
又如,念信同时,插入老师讲到光的电磁波理论,其他台词不重要,但有两句很关键!
“(麦瑟尔和赫兹)人的名字并不重要”——“致夏恩”还是“致世美”并不重要。
“换种说法”(银幕特意显示了信的内容,等于把“换种说法”打在了公屏)——“致夏恩”也可以换成“致世美”。
于是影片最后段落安排了世美的表白,遵上,所有内容也可以是反过来,她对她。
两段表白的台词,有些重合部分:“告白”、“喜欢你”、“担心你”、“一定要”、“不知道”(如何说)、“做了个梦”。
后一次并不是前一次的简单重复,更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是两组互为表白的模进,后一次在形式上做了扩展,与现实场景交织在一起。
导演?
编剧?
把这些影音词汇拼贴到两组(电影)语境,词汇的表达力一下子扩张到段章,变宏大了,而细节入微。
影片上映于事故后将近十年,时间虽可以抹平伤痕,当观众代入那些人的处境,错位时空下仍能感受到他们的感受,关怀、安慰依旧被需要着。
复杂篇章的梦境,逻辑上严格地迎合了所思——所梦,细节想必经过许多思考和修正,却也不是一味的刻板。
许多段落可以看成双重视角,世美的角色承载着创作者的梦幻遐想,电影行文如诗如歌,打破了粗暴的梦境解读。
故事也许只有一位主角:夏恩。
从现实场景推理,甚至很可能只是一个人(夏恩)的单恋。
而影片的浪漫语法,描绘得更似两个女孩(故人与未亡人)之间的耳语:爱而相互记住。
有极多的细节表明,大部分为梦境内容。
不累述,选择地提一二:1、时间设计上,最容易挑明电影作者对梦境的设定。
2、现实中:黑猫的名字(真顺)、投喂动作、逗趣(黑猫)的手指;一一映射在了梦里:白狗相近的名字(真植)、相似的靠近画面、逗趣(鹦鹉)的手指。
很多处采用双视角。
例如:1、观众的目光聚焦世美,沉船事故者作为被观看的对象,世美打电话与手机电筒意为——求救与求救信号;2、同一画面,穿透夏恩模糊的背影,观众代替夏恩的视角进入故事中,事故所影响的亲友(那些活着的人们),世美手中电筒的星光,代表他们走出阴霾,被救赎的希望。
晚上看了梦之歌,心里无数次大哭停不下来,完全被各种情绪和回忆吞掉了。
修学旅行前一天,你发现暗恋的女生想要亲吻别人,又因为各种原因不和你一起旅行,看起来你是她众多朋友之一,她好像是直女,又好像喜欢别的男生,现在又因为狗狗去世了很伤心,而你只想着你自己,啊为什么不能好好表白呢,心情全都在物理课上写在信里给她听。
啊要是能一起修学旅行就好了,这样我们还能一起度过中学最后一段日子,一起躺在海滩上晒太阳,然后我会说我爱你啊我爱你。
我爱你啊,我去去就来。
这段故事简直是我高中时代的翻版,每天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莫名的不安和开心起来,然后又因为陌生的电话和只言片语暗淡下去。
高中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如果你在出事故的东航上,在死前会想说什么呢?
我在作文里跟爸爸妈妈交代了很多事情,包括我的房间我的东西怎么处理,但是最后一段留给当时最爱的人,最后一段是我爱你,请不要忘记我,我马上就回来,不要走,等等我吧。
后来老师让我把作文读出来,好像没到最后一段下课铃就响了,学生们渐渐散去,我慢慢走出去。
另外,金夏恩真的是梦中情妹啊。
收集到的遗体被标明了序号,散落的部分隐匿在各处。
“差点就被水击中,是你救了我。
”
“不能碰水的伤口,永久沉入了海中。
”保鲜膜也很像裹尸5555555夏恩的狗狗死去后抑郁的心情,在得知最心爱的女孩死后只会更甚.... 夏恩没说出口的那句“我爱你”,就像世美不停地对着鹦鹉重复却没有了答应。
根本不敢重看,害怕看到更多🔪的细节。
列入年度最爱之一,轻轻柔柔的梦核感好甜美……道别时一边说着“走啦”,背后蓦然闯入几个扛着花圈的人,我一惊……这是第一个让我起鸡皮疙瘩的镜头,欢快的步伐和轻快的语调,“走啦”,背后闯入的却是丧服和巨大的花圈😱两个频道在这电光火石之间瞬间切换,让我有种晕乎乎的感觉呜呜呜,告白和告别,非要这么会剪辑吗……桌边水杯是第一个我很丝滑就懂了导演想表达什么的镜头。
放在桌沿的水杯,像吊着一颗心不上不下,还没能说出口的话语坠在喉咙里,颤颤巍巍,谨慎,不安,又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平衡,最后这杯不安的水被对面的手稳妥地拿起又放下,仿佛躁动的心也被安抚了,结尾的“我也和你一样”早有伏笔独自一人坐公交车的镜头让我第一次想起简介里世越号的隐喻。
是公交车上的广播提醒了我,是空荡荡的车厢,是车外游走的夕阳下的树林,是孤单,空寂,无助,是无言地望着窗外,是陆地上的密闭船舱……还有好多好多镜头都好喜欢……青绿迷幻的树林里对着镜子拍照,背着红书包的两个小女孩手里小镜子晃过来的白色光斑,夜晚操场上突然出现的白狗,打开鸟笼只发现了半个咬过的红苹果,在家里后院绕墙根走时要拨开一大丛黄色的雏菊,包着保鲜膜的伤口,躺在嫩绿草地上柔软的脸颊,不断的“我爱你”之后终于才变成了“我很快回来”……甜美,非常甜美,悲伤,非常悲伤💧
你不是学生、失踪者、牺牲者、乘客,而是妈妈经常呼唤你的方式,如果你活着,家人和夏恩还会叫上一万次的名字。
那个名字包含着一个人的历史、时间、谁都无法概括的个体世界,都在黑暗中彻夜作响。
白天、黎明、早晨也在发出声音。
而这一切的可能性都沉没了,这让人怎么释怀呢?所以夏恩瘸着腿也要追出去陪世美找狗,所以在狗狗主人讲述“失去它以后,我没有一分一秒不在后悔、不想死去”像小腹被击中似的弯下腰去。
不是因为慢慢涌起的悲伤,而是突然袭来的疼痛。
原来吵闹和烦躁的每分每秒都是事先张扬的暗示,告别与回溯。
“我在夏天的午后做了一个长长的梦,产生了一定要和你告白的想法。
夏恩,我只是非常非常喜欢你,我一定要说这句话”奇怪,总是夏天。
我们在路上徘徊的日子,也许就因为你恰好站在那里,在被阳光漂白的城市中间根据风向站立的时候,处在偶然和必然相遇的连接点,脸上带着对事先张扬的死亡一无所知的天真。
其他的回忆,属于我们的夏天,属于我们的小鸟,还有你的话语都去了哪里呢?
也许它们并没有彻底消失,而是像收音机电波那样,正以能量的形态在世界的某个地方游荡。
难得对上频率顺利到达某人内心,偏离,常常被抛弃,有时像这样回到出发点,重新询问发送人的姓名。
我们的夏天,心里吹起微风的夏天,窗外荡漾着巨大的翠绿,这是谁都可以带走的夏天。
你是蓝色的大海。
梦到你倒在阳光下,我的心好痛我醒来忘记自己是谁,我连自己该做什么都不知道,却在担心你是否还好的情况下,踏上了去找你的路。
副词是有缺点的。
比起“我真的很爱你”,我更喜欢“我爱你”这种说法。
joy,说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
我会很快回来的。
有没有一种可能,所有的一切都是夏恩的梦。梦里实现了现实中还未来得及说出口的告白,梦里有一次又一次认真可爱的告别。谁能抱抱夏恩,她失去了所有老师同学和朋友。
开局美颜滤镜就用到最大,画面亮到发虚,声音柔至耳语般飘渺。如果不是故事触及生死,坚持不到结局。
luv letter
怎么可以拍得这么无聊,前三分之二一天内发生的故事剧本完全没有支撑起来,看似细腻实则根本没有表现出人物和感情,只能靠最后的悲剧收场来所谓升华一下。加上前面大部分柔焦镜头(看得难受),这个题材背景,只能说导演很投机但是实在刻意。
惊喜程度不亚于《蜂鸟》,影调很厉害兼有梦境和回忆色彩,温暖又不安不祥,果然手上的表情不骗人😭💔
小孩子的爱情好纯粹,但过于唯美了,以至于看不到情节部分
2023 HKLGFF BC 95$ with coupon 60$ 前後左右都很多紙巾聲,純愛賽高嗚嗚嗚“너만 사랑받고 싶어서 안 달랐지”世越號background set up 在一開始就為這齣純愛電影鋪陳綿延了悲劇色彩,明亮迷濛濾鏡配青春年代荷爾蒙過剩時期的愛與執著,春夏的季節錯置懸浮在無盡愛意中擱淺,老實說,兩位之間相處並沒讓人特別看出什麼不可多得的愛在縈繞,後來展現出口不對心、黐纏執著、他証自証的東亞愛倒是「愛意滿溢」了,明明我愛你是出口即逝的話仍為此拉扯不已,最後耳邊呢喃的我愛你音效是傾訴、夢境、某程度洄溯、想象的戀人絮語PS:很煩所有電視電影都故意給朴惠秀展現歌喉之段落以免大家忘記她K PopStar出身⋯
韩国校园百合小清新电影。两个女主之间的相处很自然,揭晓谁是洪巴巴那段有点甜。电影还挺意识流的,有点诡异,看完才发现这背景是世越号,难怪女主回去路上一直穿插着一些花圈、纸钱…
在接完吻后的告别画面里,几个祭奠花圈的出现让人有种一脚踩空的感觉
biff#14 应该是第一部看的韩国girl's love 电影 清纯又细腻 韩国人真的太会了 ps.右边韩国女观众看到擦眼泪 今年釜影节最大的惊喜了
一部披着青春片外壳的事件伤痛片,过度柔和的滤镜,不断提及的死亡以及静止的时间,都在暗示着那种极不真实的梦幻感,最后半小时的交错剪辑,逐渐清晰的梦境,久久不愿停止的告别,被母亲用胶纸包裹着的受伤的手,不断重复的“我爱你”,这些细节都触动着观众的心,刚学会了爱便要接受死亡,不能碰水的伤口却永远沉没在海底,独自留下的人默默承受着悲痛,那种伤痛与无力感后劲还是挺大的。不过各种暗示还是有点太过含蓄了,假如不是提前看过简介,对于并不了解那件事件的观众来说,可能并不会往那方面去想,那就完全变成了两位女生的青春爱情片了,还会是一个截然不同的非常温暖光明的结局,当然或许这也是导演的美好祝愿吧。7.3
很假的韩国高中生,很假的女同,但就像电影梦幻纯真的滤镜一样美观,磕点中学女同的恋爱,制服女生世美有点自私,不太符合人物心里焦灼于单相思同伴而表现的暴躁和占有欲。贴来贴去不像女同,也没有展现性欲望或浪漫关系渴望,倒像直女小团体撕一些莫名其妙的友谊
3.5
桌子边缘的半杯水,一样的位置,却解不开的耳机线,会让她想起。全片都是朦胧的光晕里,“是漫长生命的潮湿”。视角用梦的叙述来转换。镜子。
满片的绿色一开始觉得是带有修饰感的青春氛围,但越到后面越来越隐秘和窒息,后半个小时简直如梦初醒心碎无痕。两个故弄玄虚的蠢直男几个叽叽喳喳的闺蜜,一狗一鹦鹉之失去or复得,像是“花与爱丽丝”的疼痛恋爱版本,加上点破不说破的韩国事件,真是令人疼爱的作品。
朦胧且不真实的观感是靠比我脸皮还厚的滤镜和大量琐碎散漫的念白堆砌出来的,困惑了很久前四分之三的重点在哪,同性元素的表达就更诡异了,几场冲突我只能看出俩直女闹别扭导致后面相互告白的高潮很牵强⋯⋯死亡暗示更刻意得我想笑,拍东亚女同之前最好先琢磨能不能拍好东亚女这个前提吧
其實也是All of Us Strangers…
断续的看,很不清晰的梦中体验
。。。
我们在学会爱的第二天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