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劳工

The Railway Man,战俘(港),心灵勇者(台),铁路人

主演:科林·费尔斯,妮可·基德曼,杰瑞米·艾文,真田广之,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澳大利亚语言:英语年份:2013

《铁路劳工》剧照

铁路劳工 剧照 NO.1铁路劳工 剧照 NO.2铁路劳工 剧照 NO.3铁路劳工 剧照 NO.4铁路劳工 剧照 NO.5铁路劳工 剧照 NO.6铁路劳工 剧照 NO.13铁路劳工 剧照 NO.14铁路劳工 剧照 NO.15铁路劳工 剧照 NO.16铁路劳工 剧照 NO.17铁路劳工 剧照 NO.18铁路劳工 剧照 NO.19铁路劳工 剧照 NO.20

《铁路劳工》剧情介绍

铁路劳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士兵埃里克(科林·费斯 Colin Firth 饰)被日军俘虏,被押送往泰缅铁路做劳工。埃里克偷偷藏起了一台无线电,通过收听电台,他得知日本在战争中早已经是强弩之末,蹦跶不了多久了,他和他的战友们就这样依靠着这一点点的慰藉和希望坚强的活了下来。 最终,埃里克的秘密还是被日军发现了,他们对埃里克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折磨,这给埃里克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创伤,这创伤直到战争结束三十年后,埃里克组成了自己的家庭之后依然分分钟影响着他的生活。某日,埃里克得知当年参与折磨自己的一位名叫长濑隆史(真田广之 饰)的军官依然健在,他决定去拜访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孝庄秘史面包超人:软绵绵与云之国骡子和金子恋上美人鱼蝉蜕忧郁症路上解决师唇唇欲动生存贝克的最后一个夏天姐妹婚前救急进击的男孩盖尔王异境寻父深夜食堂电影版拿破仑沸点黑色推销员NEW巴黎恋歌多少有点多云星球大战:侍者马布里街头小霸王:情窦初开惊艳的她座头市老有所依神秘博士:雪人四十危机说谎的人

《铁路劳工》长篇影评

 1 ) 生命

对于看惯了好莱坞式快节奏电影的观众可能会觉得这部电影有一点冗长,的确作为传记叙事类的影片节奏会相对缓慢,徐徐道来。

铁路人,科林所诠释的这位主人公的确与铁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电影开场与爱人相遇就是在火车上,男主木讷的搭讪女主甜美的笑容加上窗外美丽的风景若不是看过预告很有可能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英国田园式的爱情片。

他们的相遇是浪漫的这或许是埃里克在战后最开心最甜蜜的回忆,正如观众们预料的那样,他们相知相爱然后结婚,但是婚后的生活并不是妻子所期望的那样,于是随着剧情的缓缓推进,回忆展开把观众带入二战那段残酷的岁月,关于那段岁月,我们是熟悉的同时也是最不愿提及的。

当男主被询问为什么画铁路图的时候他说是因为他喜欢,我认为那是真心话,当战友们讨论逃跑计划的时候我记得他提到铁路时的表情,那是真的喜欢一件事物时所露出来的表情。

这里顺便想一提当他们听到德国被打击战败的消息将这一消息告诉上校时,上校的眼神从空洞绝望逐渐焕发出了生的希望(为演员的演技点赞)让观众也会同他们一样快乐起来。

再然后电台与地图被发现,男主被单独囚禁接受询问以及遭受非人的折磨。

但是,男主坚强的活了下来并幸运的遇见了他的妻子,但是这段往事一直是他心里不能磨灭的阴影,可是当他知道了那个折磨过他的宪兵还活着时却显得有些平静,或许是因为有了爱人后那份仇恨渐渐被消磨也或许是不敢再一次揭开伤疤去面对仇人而想要逃避,他拒绝去见那个宪兵。

但是最后因为朋友的死他还是决定去见宪兵一面。

当男主回到自己饱受折磨的地方时伴随宪兵声音出现的镜头是一座颇为瘦弱的佛像这里也暗示着男主最后的原谅和放下。

二人见面时过去与现在的交错也预示着男主对过去的回忆以及现在看见长濑完好生活在这的愤怒,在他心里长濑是罪犯是凶手,所以他愤怒。

但其实从回忆的片段中可以看出长濑并没有对男主造成直接的伤害,这或许也是男主最终原谅他的原因之一。

二人最终的和解与宽恕我认为与其说是原谅倒不如说是对生命的理解,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会让他们在战败时选择切腹自尽在中国也有士可杀不可辱的名言,而艾瑞克坚强的忍受着折磨不管是在战时身体上的折磨还是战后心灵上的折磨,他选择了活着;而长濑通过他翻译的身份逃脱了审判,并在之后的协助工作中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他同样承受着心灵上的折磨,悔恨、内疚、罪恶,但他同样选择了活着。

两个人的相遇与最后的宽恕表明了生命高于一切。

原谅是不容易的,而最后男主选择宽恕或许也是朋友的死刺激了他,他不愿像朋友那样痛苦的活着,他还有妻子,所以当第二次故地重游他带上了妻子,从他略显轻快的打趣可以看出他是真的放下了。

从此心中再无阴霾。

 2 ) 铁路劳工:战争总会结束,仇恨终要过去

本打算去中国科技馆的IMAX厅去看《变形金刚4》,没曾想一票难求。

于是先看了《摩纳哥王妃》,再看了《沉睡魔咒》。

趁等着变4的间隙,又看了几部与这 两部电影相关的几部片子。

先接续《摩纳哥王妃》,目前,在宝岛台湾,借妮可·基德曼的亮相,趁机上映由她出演的《铁路劳工》,居然票房还不错。

我心下一 动,也找来这片来看一看。

今天,就先来说道说道。

这是一部以现代眼光去回顾与反思二战的片子,有一点类似《朗诵者》。

二战早就结束,但当年深陷其中的受害者,却始终没有走出来。

无论是施害者,还是受害者,或者是相关家属,都在战争后遗症中饱受折磨。

而纾缓之道,唯在宽恕,唯有爱之心。

作 为改编于社会现实的电影,在影像故事与历史现实之间的平衡上,向来存在难度,《铁路劳工》的表现就算不上太好。

这与故事原型洛马克斯的回忆录原著有关系, 改编上存在着难度,以至于电影在人物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跳跃,次要角色的性格也不够圆满。

只能靠科林·费斯强大的演技去hold全场,但内心戏展开的又不充 分,所以,多少也挥霍了一下这位奥斯卡影帝的技艺。

还是先整理一下电影的故事吧。

单身中年女子帕特里夏(妮可·基德曼) 在火车上偶遇男子艾里克·洛马克斯,然后相爱。

等帕特里夏嫁给了艾里克,跟他在澳大利亚定居,进入他的生活,才发生他内心上存在一片阴影。

原来,艾里克在 二战时原本是澳大利亚军方的话务人员,因为日军对澳大利亚的占领,因战败沦为了日军的战俘。

但日军对待战俘显然没有遵守日内瓦公约,而是将战俘们统统拉到 了东南亚,并成为了日军修建的缅泰铁路的劳工。

每日承受着超强度的劳作,缺衣少食,面临各种打骂更成为常事。

以至于劳工们的死亡率奇高。

艾里克·洛马克斯 因为通晓话务,被日军当作了维修工,待遇算是好上了一点点。

因为参与铁路修筑,洛马克斯此后爱上了铁路,到处乘坐铁路闲散地逛来逛去,并因此而结识了帕特 里夏,也算一种小圆满。

这是后话。

在当时,洛马克斯们在绝望的劳作之外,其实整个二战战场已经发生了巨变。

尤其是欧洲战场上盟军已经对轴 心国集团全面反击,纳粹集团已经陷入了最后的危机之中。

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也步步紧逼,已经对日本本土进行了轰炸。

此时的日本,唯有在中国战场上,发到 了大型的攻势,并打通了南北交通,同时在东南亚的丛林里大兴土木,以巩固有限的胜利。

洛马克斯就承担着这种劳作。

在日军的严密看管之下,加上超出极限之外 的劳作,让战俘们苦不言堪。

但战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洛马克斯与他们的战友们在劳作之间,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组建了一个小小的电台,尽管不能对外沟通,却 能接受到外界的消息。

NBC等新闻消息就此传来,盟军节节胜利的消息足以给陷入绝境中的战俘们带来莫大的希望。

让他们感到战争就要结束了,他们马上就可以 获救,这种希望给了更多的战俘们以坚持下去的信心。

但是黎明前总有黑暗,电台终于还是被日本人发现了。

为了让小伙伴能够平安,洛马克斯主 动站了出来,承认是自己策划了电台的组建,并由自己组装起来的。

洛马克斯的勇敢与勇气,拯救了他的战友,但他自己却陷入了日本人疯狂的折磨之中,各种酷刑 让洛马克斯痛不欲生。

日本人想要知道电台背后的秘密,对洛马克斯采用了各种手段进行折磨。

不过,洛马克斯都坚持了下来,没让日本人如愿。

最终,盟军如约而 至,来到了这片工地,并解救了被关押的澳大利亚士兵们,但不堪的折磨还是给洛马克斯的心理留下了浓重的阴影,让他在后半生中都陷入噩梦之中,并经常惊醒, 身体会抽搐在一起,痛苦异常。

帕特里夏照料着洛马克斯,看着他的痛苦,却无能为力。

终于有一天,帕特里夏发现当年曾经折磨过洛马克斯的日 本军人,其中的一个依然生活在当初的工地附近。

这促使了洛马克斯去寻仇之心,终于,当年施暴的双方面对面地坐在了一起。

当年的日军宪兵长濑,在美军到来的 时候,冒充翻译官,因此躲过了一劫,没有被当成战犯扭送到军事法庭上。

但长濑在随后跟随盟军发掘死亡战俘的墓地时,心灵终于受到震颤。

随后信了佛教,开始 了他的赎罪生涯。

留在这里,在当地组建的战争博物馆中,充当向导,向人介绍那些不堪的岁月。

直到洛马克斯的到来,长濑才终于真正有机会面对他的暴行,才有机会进行一场真正的赎罪。

洛马克斯本打算一来到就杀死长濑的,但当他面对眼前的长濑。

终于,还是没有下手。

他也终于醒悟到,要想真正放下,唯有宽恕才能化解双方内心的淤积。

唯有爱,才能让世界获得真正的和平。

这是一个痛苦的放下的过程,对于洛马克斯来说,真的放下,很难,但他终于做到了。

长濑的赎罪,在多年之后也终于得到了当事人的谅解与宽恕。

洛马克斯与长濑最终成为了朋友,并一直保持着联系,直至生命走到尽头的前夕。

时间的跨度过长,对电影的改编带来了难度,让整部片子看起来不是那么的玩转自如,也不是那么流畅。

起码,差《朗诵者》很多,演技上,也没能像《朗诵者》那样 充分将凯特·温丝莱特的演技发掘起来。

但故事背后要传达的主题是明确的,为爱永生,唯宽恕才能换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唯宽恕才能让自己心安,唯宽恕才能让 敌人得到解脱。

 3 ) 根本是前後兩部不同的電影了吧?

回憶篇很有張力,現代篇就有夠陳悶。

前後兩篇差距大到影響觀影心情的程度。

回憶篇談鐵路戰俘虐待,把那一種怨懟入骨的慘痛拍個夠。

現代篇則演這些失去發笑奢侈的戰俘老兵如何療傷自我,風格突然內斂至極,情緒轉折無預警的從大浪直接餘波,本應高亢的重逢高潮變成難以服人的講理大戰,這收尾實在一股氣虛。

回憶篇的情節簡單,就是要觀眾感受到戰俘的痛。

電影也真的有把那「你會恨這個人一輩子也想報仇」的復仇情緒給演得絲絲入扣。

真的太慘了!

被日軍俘擄,要求服役鋪蓋鐵路的美軍阿兵哥們連續遭受了一連串不人道的間接處刑。

傑瑞米爾文(Jeremy Irvine)飾演的年輕主角因為偷接收音機被抓,然而真正讓他受刑的是他為了鐵路興趣私畫的地圖。

日軍將兩事聯想在一起,視他為間諜,拘捕起來。

慘劇就此開始。

試想:你為了自己沒作過的事情被冤枉(好吧,也不算沒作過,只是被誤會),瘋狂的用棍刑與水刑拷打,讓你求死不能;即使想屈打成招,下手的人聽不懂英文,翻譯的人知識不足當你在胡扯。

於是就是酷刑酷刑酷刑的死胡同。

這樣一輪下來十幾天,就算身體外傷能被醫好,恨意也隨痛覺滲透到心裏頭,成了再也清不乾淨的毒。

你會永遠恨著下手的人,即使再多大義凜然的寬容或戰後原則,也不可能說服你的心。

怎麼化解這股恨?

戰爭原可以最直接血腥的方式去抒解,即以血還血。

然而事與願違,二戰後得到死亡處置的日軍並不多。

主角與這些美國戰俘無法見到仇敵的鮮血,只能歸國,其中還帶著瘦骨嶙峋的身體與一顆勇記此恨的靈魂。

現代篇則接續回憶篇後數十年,講這些老兵的戰後生活。

覺得拍糟了。

前言太沉悶,收尾太內斂;從前言到收尾中間,不痛不癢的背景鋪陳又偏長,幾乎佔全片三成時間。

故事明確的敘述這些施暴與被施暴者,在幾十年的時光下如何隱藏這些傷痛,又如何因為這些傷痛,重重影響了下半輩子。

當回憶再度掀開,那一種彷彿舊地重遊的壓力,逼使這些人不得不以各種極端的方式去面對粗暴昔日。

可是劇情發展的有夠淡然,跟回憶篇那種嘶吼與悲鳴交雜的窒息面容一比,現代篇簡直像茶餘飯後來下棋的心理諮商俱樂部。

情緒張力的差距之大,我很不解。

現代篇的演員陣容是遠勝回憶篇的。

陣容包括:飾演老年主角的柯林佛斯(Colin Firth),當年同袍史戴倫史柯斯嘉(Stellan Skarsgard),日本兵真田廣之,還有我雖然不喜歡但一樣有奧斯卡肯定的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

這四位都是獎杯等身的實力派,全劇中卻有90%的時間,我們觀眾都只能看他們擺一種臉......大便臉。

這樣說很不雅,可是我實在不能找到更恰當的辭彙,來形容這些人眉頭緊皺,眼神飄空,下巴一收一緊的神態,不是在大便還會是甚麼。

最戲劇化的橋段之一,當老兵們讀報知道當年對自己施暴的日本兵竟然沒被當戰犯處決,他們的反應是?

互看,擺出大便臉。

最戲劇化的橋段之二,當老兵們閃電般得知自己同袍忍受不住創傷而在鐵路上自盡(其實這裡我滿不懂動機的),他們的回應是?

瞪妻,擺出大便臉。

最戲劇化的橋段之三,當老兵遠赴泰國,尾隨老去的日本兵,聽他講述當年的鐵路鋪陳史,那種遠隔了客觀與主觀,時間推移與當事人情懷的複雜情緒,會怎麼爆發?

側看,擺出大便臉。

這是我看到後來實在受不了的主因。

是我悟性太差嗎?

難道說,這些大便臉都像柯林佛斯在《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he King's Speech)的精彩演出,有著冰山以下的龐然情緒浮沉,只是我俗氣只能懂誇張的大輪廓表現?

這部看似只有動嘴皮沒有其他表達方式輔助的表演,其實大有可觀嗎?

不懂為什麼這些老將要這樣演阿……勉強不算擺大便臉的妮可基嫚,則在劇情後半從陪襯紅花直接打成雲中飛龍,只見頭尾登臺,戲份幾乎可有可無。

與其說是角色重要性的差距,更比較能解釋的是本片凌亂的剪接,著實造成了很多角色的戲份輕重失衡嚴重。

這剪接亦影響了全片節奏得更加緩慢,本應作為最關鍵最吊胃口的的主角受虐之謎,給回憶偏現在篇一打散後在個不痛不癢的時機插敍,搞得後半實在不知道還能等著看甚麼,都在看背景(這片平心而論背景拍得可真不錯)……這則真人真事很有殺傷力,以血淚經歷對參戰者的控訴有菱有角。

電影立場則明顯不敢得罪日美雙方任何人,說故事時收手收腳,菱角都被磨平後,剩下的只有要高潮沒高潮要理性沒理性的悶悶悶悶悶。

看到最後,我只能也擺出張人眉頭緊皺,眼神飄空,下巴一收一緊的大便臉,托腮看完電影而慢走不送。

 4 ) 期望过高火候真的不够

一看剧情简介和影评,马上就觉得柯林大叔又要冲击小金人了。

但看了以后比较失望,倒不是柯林大叔不行,主要还是队友不够给力,导演功力也不够吧。

队友主要就是妮可和真田二人。

妮可就不多说了,我觉得这个角色毫无压力,基本可以随便她发挥。

但我就是想不通,英国没女人了啊?

为毛非要找美国女星来演呢为毛?

我一个老外是听不出来口音哪里不对啦,但是感觉怪怪啊。。。

真田可是一个关键角色,我本来对他也抱有期望的,但是在柯林大叔的收放自如的演技旁边,真田的表现显得太过欠缺了。

虽然看得出来他的努力,但是基本没有找着北的感觉。

相比之下,柯林大叔的演技,那是同角色浑然一体,不分你我,完全无痕迹,更不要说什么努力表演之类了好吗?

另外两名年轻演员表现也不错,尤其柯林年轻版那个小伙子跟原型气质特别像。

说实话本片不算煽情。

拍摄和叙述都还细腻。

节奏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最关键最败笔就是之前造势太多,一大悬念导致观众脑洞大开,各种灭绝人性,极度重口,毫无节操的情节纷纷脑补出来,最后答案揭晓,顿时就是毛毛雨的感觉,落差很大,直接影响对结尾升华的体验。

也许这就是真实故事的通病,现实永远没有想像的夸张。

 5 ) 愚蠢的英国人,你们相信日本军国主义的眼泪吗。就像当年你们相信希特勒不会攻打英国一样。

愚蠢的英国人,你们相信日本军国主义的眼泪吗。

就像当年你们相信希特勒不会攻打英国一样。

战争需要和解,民族需要和解,但如果你要和军国主义和解,那你的子孙后代包括你都有可能被军国主义饮血,唯一避免的方式只有一种:就是彻底消灭军国主义和还在奉行军国主义的民族。

妮可基德曼在本片的角色有点多余,她连一个见证者都算不上,没什么身材的妮可,凭什么出演此片。

 6 ) 铭记

我并不喜欢看战争题材的电影,但身边的男同胞却对此类题材热衷痴迷。

尤其是抗日神剧,连地道战地雷战这种黑白老片也是百看不厌。

父辈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日本鬼子”深恶痛绝,应该也离不开电影的教育。

作为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进步青年,我也是参观过很多革命历史纪念馆,也曾热血沸腾地咒骂过鬼子。

然而,我憎恶的是那些犯下滔天罪行依旧不知悔改的杀人恶魔,厌恶战争,即便是以正义为名发起的。

本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演员阵容还是很强的。

只是科林·费尔斯与妮可·基德曼实在气场不合。

若是换一个面容更柔和,更有亲和力的女主可能更适合。

科林大叔则一如既往地沉稳,将男主角由最初的逃避、内心深处对战争时所受折磨的深切痛苦;到后来直面回忆,以及最终的解脱,演绎得层次分明,动人心魄。

我相信主人公最终真正是释然了,与其说是原谅了对方,不如说是放自己一条生路,让自己能够心安理得继续活下去。

故事最后打出字幕,男主原型居然还和日本鬼子成为了好友,活到了九十多岁。

记得有好几部欧美电影都是在探讨“废除死刑”的敏感话题。

支持派认为死刑并不能真正起到震慑作用,只能是鼓励杀戮。

将罪犯处死也不能让被害者家人得到真正的抚慰,只有放下仇恨选择原谅,才能得到余生的平静。

这一论点似乎蛮符合本片主题的。

本片男主,要死要活痛苦不堪了那么多年的“小黑屋阴影”,在我们这些参观过南京大屠杀的人眼中,真正不算什么。

那些恐怕只是革命烈士所受到的第一层次的折磨。

我觉得男主完全称不上是部队里“最坚强最勇敢的人”。

即便是不为了自己,也应该为死去的好友出口恶气吧!

反正我觉得这种犯下禽兽不如罪行的,即便是他再怎样痛苦忏悔,也要替天行道,立马斩杀。

不行的话一定时刻铭记,伺机报仇!

对,我就是这么小市民。

 7 ) 无法被这样轻而易举地说服,更无法就这样去原谅!

这是一部让我感觉很失望的电影。

不可否认每个演员的演技都还不错,但我只能说这剧本很有问题。

抛开那些情欲之间的片段,用来描写日据时期的日军对待英军俘虏的片段,或许我有小人之心,但我觉得这些片段在或多或少地美化日军,我对日军仅仅对英军俘虏作出此程度的虐待感到怀疑。

但反观英军囚犯们的表现,包括主角和主要的配角,他们的表现有点Over react。

难道英国军人就是这样的心理素质?

特别是主角,简直就像是一个玻璃心。

剧中利用好几次情节去加深观众对于那个小黑屋的好奇,以及宣示这个小黑屋的虐囚程度是你不能想象的。

但最终揭晓的时候,我感觉这简直就是一个玩笑!

--- 一个小黑屋,被绑在床上,灌了两三次水,这就能让一个人三观崩溃甚至创伤长达数十年?

只有一个解释比较合理 --- 就是这个英国人真的太玻璃心了!

而对于那个日本军官,我感觉这个角色十分苍白,片中几次有意无意地去刻画这个日本军官其实是还有人性的,有不忍的,有良知的。

但我并不相信这个论调,片中那个日本军官狡猾地利用自己的英文优势,摆脱受到惩罚的机会,他出卖了他的同伴而苟延下来。

而且他违背了他的誓言 --- 宁可怀着荣誉而死,不作苟活。

这样的人,你相信他是有良知的,有人性的吗?

而在片中差不多结束的时候,编剧找了一个解释(说日本军官自己也被军国主义所蒙骗)洗白了他,让他在某程度上也成了受害者,看到这里我十分气愤!

我觉得这又是在美化日本了。

难道日本军官是三岁小孩吗?

难道天皇说会赢就一定会赢吗?

难道这场战争赢了,虐囚就变得合理了吗?

人性可以为战争让道?

日本军官这个角色本来是应该有很重要的发挥的,如何将一个从染满鲜血的军国主义分子到为了寻求救赎而在纪念馆里给人陈述这段血腥历史的人那种复杂情感(人性,荣誉,挫败感,羞耻感)表达出来,应该是本片的一个重要部分,可惜这一点我在这片中一点儿也没有看到。

我只看到了一个不太愿意接受自己错了的人最后洒了几滴眼泪就被轻而易举地原谅而片中的最后,那个日本军官的表白和道歉,我觉得十分儿戏。

而英国军官就这样的原谅,我也觉得十分儿戏。

最后更提出了放下仇恨,拥抱彼此的论调。

我觉得我自己完全无法被这样的论据所说服,战争的创伤不是如此肤浅,而且这份救赎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被获得,罪人更不可能被如此简单地原谅!

 8 ) 是不是真的要手撕鬼子才能解开仇恨?

关于电影本身,的确,不可否认,拍的能看,但远谈不上经典,和过往经典的、深刻的、反思的战争题材比太浮于表面,没有真正走进内心,震撼灵魂深处!

但是关于电影哪不好,也不想多说。

小说原著可能会好很多,但是我没看过,也就不发表评论了。

我想说什么,不管电影实际如何,但是国人在各种爱国抗战题材的电影熏陶下,已经渐渐迷失了。。。

看到豆瓣上写“水刑是小儿科”“小日本去死”这样的字眼,我才是被深深震撼了!

水刑:我不经想问,水刑,你试过吗?

战争你参与过吗?

这种天真的想法从何而来?

我也没参加过战争,没经受过酷刑,所以究竟怎么样我也不好评判。

在我的理解中,在我看过那么多让人生不如死的,极其虐心的酷刑中,水刑也许真的不是那种最惨烈的,但是也绝对是最惨烈的几种之一。

因为常识可以知道,逆水挣扎到死亡,其实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那段时间内,大脑的恐惧我完全无法想象,我宁愿被一枪爆头,也不愿意溺水而亡。

对于在水中挣扎的恐惧,应该每个人都有,而水刑就是把本就很漫长的溺亡过程,无限延长!

呛水,会游泳的应该都有过体会,这绝对不好受,而逆水呢?

肺部进水那种痛苦,加之心理的恐惧,这真的小儿科吗?

这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绝对不是来自外界的恐惧,而是自己内心世界里的恐惧!

最著名的酷刑之一——听着自己血液一滴一滴往外流的声音!

都知道那声音是自来水滴水,但是施刑着却让那个人相信那是自己血液流淌的声音,最后身体没少一滴血,他却在自己的恐惧中迷失了,死了!

逆水,利用内心的恐惧的刑罚,虽然不及,但是也是同理而已!

偏见:日本人在某些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不用多说了吧,看看各种关于日本的新闻回复或者论坛上的谩骂就略知一二。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日本兵的忏悔,怎么了?

难道日本人不是人嘛?

你要是觉得他是个战犯,那好,怎么看不到有人骂德国人?

法西斯是最先起源于德国的,二战也是德国挑起的,纳粹当年干的惨无人道的事情多着呢,不比日本宪兵差到哪去。

结果呢,战争过后,纳粹是纳粹,德国人是德国人,欧洲遭遇侵略的国家人民分得很清楚,纳粹战犯处决关押了之后,德国人不可否认也被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过,但是随着时间慢慢消散了,也许还有,但绝对不像国内这样的氛围!

再谈日本,同样的,二战过后,战犯待遇同样,可是中国人民的仇恨却始终没有消退!

先不用反驳,我知道很多人会找,靖国神社,军国主义现存势力的借口,来说日本不配得到宽恕!

的确,一部分人不配!

但是,能不能区分一下,日本人,和军国主义势力(或者法西斯势力),就如同德国那样!

战争不是一个种族的过错,战争的错在于战争本身,参与战争有对自己祖国的荣耀,同样的也就必定有沾满敌人献血的双手!

这之间谁能分清对错?

就如同美国反恐,和中东自由,谁对谁错?

双方都觉得是在保护自己的家园,而换来的只能是更多血与泪!

就像911过后,中东人也一度被歧视,看到飞机上有中东人都会坐立不安,而十几年过去,这样的偏见也在慢慢淡化,反而在国内却时不时看到地域歧视。

说到新疆人,西藏人,就会坐立不安毛骨悚然人人自危。

就有那么一些人,对于自己祖国的同胞,都有这样的偏见态度,何求其对日本人能有好脸色?

偏见和有色眼镜,那是战争的创伤,不可避免,无法抗拒,但是理智和宽容会让我们原谅!

但是,口口声声说着爱国,在到处叫嚣,打倒小日本,覆灭帝国主义,这样的人不配说爱国!

因为我们都知道战争会带来什么,这种幼稚的叫嚣的人在我看来,如果战争来临,不是成为法西斯那就是汉奸!

因为他们缺少了最根本的一点——理智与宽容!

理智让我们我们学会区别,学会认识,而不是盲目的范围攻击,将自己的不理性的一面留给世人嘲笑;宽容,也许有人会说我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在这说宽容倒是轻松随意,但我想说,正是因为宽容的不易,才显得宽容这个品质显得那样的难能可贵!

最后,用我在之前《93航班》(911事件的一部电影)里说过的话结束:这种种族间的隔阂为何要存在?

记住,人类总有一天要遇到外族入侵的,到那时候,如果隔阂使我们不能团结,在灭亡之际再反思现在,会有多么的可笑!

 9 ) 战争永远没有胜者

同样是一部有故事原型,以反二战为题材的电影,但是和《血战钢锯岭》相比,竟然逊色不少,整个观影过程沉闷无比。

没想到强大的英国,也有投降日军的士兵,并备受折磨。

日本鬼子真的是太可怕和太可恶了,二战期间做了太多恶事,让人恨得牙痒痒。

这部电影主角没有太多的光环,有的只是多年以来走不出的战争阴影。

多年后,真与折磨他的人见了面,才发现原来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于是,宽恕成了唯一能做的事情。

二人还成了朋友。

确实一般人很难以理解。

没想到科叔和妮可基德曼早在四年前就有了合作,还是夫妻,想起《天才捕手》,竟然对妮可对科叔的醋意有了别样的理解,哈哈哈。

电影最后,科叔和真田广之有大段的对手戏,以前真没想过他俩在一起的效果,感觉是两个世界划不了等号的人,实际上也是,说着日式英语个头矮小的日本军人真田广之和身材高大优雅的绅士科叔站在一起还是不太搭。

战争永远没有胜利者,只有受害者,心理永久的折磨。

一辈子的铁路劳工。

 10 ) 温柔是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1我其实还蛮想吐槽一下这个翻译的,"铁路劳工",第一次看到还以为是个什么中国抗日剧,跟"铁道游击队"似的。

当初就是冲着Colin叔去的,一看,哟,还有妮可女神啊,你们俩合作了"在我入睡前",老实说我真的有点出戏。

话说妮可眼睛太大了我总觉得她在瞪我……2片子豆瓣上分数不太高,已经习惯了,你不能要求男神总是接高分片子吧,而且说实话我觉得Colin叔已经赞了,当年最喜欢德普叔的时候我看了多少不喜欢的电影啊!

电影开头甜出病来了要,结果新婚那天埃里克就PTSD发作了,果然幸福来得太突然就容易出事啊。

他老婆真的挺棒的,可能是护士出身的关系吧,虽然按电影里交代两个人有点闪婚什么的,但是她一直都陪在他身边,在他最神经兮兮古里古怪的时候也没有说要离开他。

所以电影最后,埃里克说,我和芬利不一样,我还有你。

说道这个,演芬利的叔叔就是"心灵捕手"里的教授,我前两天刚看完心灵捕手,然后教授突然老了几十岁,好穿越……3B站的弹幕啊,真是不知道那些人三观是怎么回事。

有说男主神经病的,说这么点事情你就PTSD了,你怎么不看看日本人对中国人做的事情。

具体我不好发表评论,但是不能说比较级里那个程度弱的就不残忍吧,反正我觉得很残暴。

暴打,精神压迫,侮辱,分分钟想死啊。

再说人家电梯里困着都有幽闭恐惧症,男主被关小黑屋PTSD还是坚持下来了真的很坚强啊。

4最后男主还是原谅了那个宪兵小队长。

其实在泰国的时候他也很挣扎,在当年他饱受摧残的那个地方,我觉得他不是没有想过一刀捅死他。

但是他没有。

因为即使那时候满心恨意,他仍旧不是一个残暴的人,他骨子里就如Colin叔展现出来的那样,温和,可能有些闷,有点geek的喜欢铁路,总之是一个你会喜欢的平凡的人的样子。

所以最后他离开了。

彻底放下了吗?

也许没有。

但这件事不会再是他的梦魇。

这也许就够了。

宽恕对自己是救赎,对已经心存忏悔的施暴者,是煎熬。

弹幕有说应该杀死宪兵小队长,有说宪兵小队长应该自杀,反正跟一群小学生一样。

如果埃里克真的杀了宪兵小队长,那对他来说日后会心安吗?

如果宪兵小队长不是心存悔意,他会回到泰国给游客做向导吗?

在埃里克有一瞬展现出狂暴的怒意的时候,有人说,如果小队长真的后悔了,就不应该害怕,应该从容赴死。

拜托,那是去死啊!

"烈日灼心"里辛小丰可是很从容,但是药打进去的时候他也有恐慌有挣扎。

这是人的本能反应啊。

晚上陪娘亲看"伪装者",里面有一句话,你以为死亡是最可怕的事情吗?

并不是。

很久以前,那些二战时候的日本老兵,心存愧疚的那些人就曾经说过,死亡对他们是一种解脱,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煎熬。

6电影最后的字幕还挺让人感慨的。

因为是真人真事,所以更加觉得人物原型高大。

埃里克和宪兵小队长后来成为了挚友,直至生命尽头。

埃里克的老婆很棒,照片上帕蒂萌萌的。

虽然前半段我玩手机走神犯困,但是后半段还是看的挺认真的。

其实,有软萌的Colin叔看就很棒

《铁路劳工》短评

Sometime the hating has to stop.

5分钟前
  • Kovin
  • 较差

故事材料还不错,但是导演和剪辑死了

9分钟前
  • Pearciac
  • 还行

watched this very unexpectedly at H Club before it goes public, it is of course all abt the humanity, the story-telling is very well paced.

12分钟前
  • 蒙羽其藝
  • 力荐

就是很喜欢科林而已。

14分钟前
  • Shelia :)
  • 还行

故事动人,表演投入,政治正确,但是糟糕的表现方式注定只是3颗星的档次

17分钟前
  • 武陵渔
  • 还行

题材可以,故事不行,演员可以,拍得不行。

20分钟前
  • 梦之安魂曲
  • 还行

总是有这种片子 故事是好的 主题也不错 就是拍出来有点太浅了 没有真正挖掘出更内在的东西 又或许是他们没见过真正战争的残酷 什么叫血海深仇

22分钟前
  • 还行

各种英国元素真是令人无比怀念,这个角度讲战争确实也很值得思考。“双演员主角设置”难免会跳戏,但妮可的存在比这个更尴尬,摄影配乐赞。

27分钟前
  • 推荐

感觉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真实事件改编让这部电影多了不少泪点。柯林叔的演技撑爆了全场,妮可的英国口音听起来感觉怪怪的~

28分钟前
  • ChrisKirk
  • 还行

结尾太无力了,宽恕如此的容易,恨意真的容易消除吗?

29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推荐

哭肿。Wars leave marks. It needs courage to live on, to hate, to revenge. But only the bravest ones could forgive. 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东京电影节看得这部电影,即使结局还在耿耿于怀。有个日本人问导演你会相信相信这样的故事么,“It's not a story of revenge, it's a story about future”

31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复仇还是释怀?

35分钟前
  • 即梵
  • 推荐

为了科林叔看的但真心是很烂的叙事。。。

38分钟前
  • 若迦
  • 还行

本来还以为是爱情片去看结果发现是反战片。为何评分如此低?感觉是挺深刻的反战片啊

41分钟前
  • 吃小姑娘
  • 推荐

瑕不掩瑜。这么好的镜头、台词和表演豆瓣评分居然这么低…

46分钟前
  • 拉勒by
  • 推荐

前半部戏的节奏偏慢了些,最后主角质问日本兵乃至爆发的戏绝赞,开头的夕阳红场景真心美。

48分钟前
  • 烨明
  • 推荐

从情感上无法理解这种以德报怨式的宽容,就片子本身来说觉得无法理解他们想要表达的情感。果然我还是无法正视任何二战题材的片子...

53分钟前
  • 道臣岚
  • 较差

嘤嘤嘤科林帅哭了

56分钟前
  • 小野喵子
  • 还行

war and peace,hate and love. Unload the burden then get the inner peace.身体。的。折磨其实还不是最痛苦的,心理的才是。

1小时前
  • lxroseway
  • 推荐

咋整捏

1小时前
  • tamashi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