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不见了

Elizabeth is Missing

主演:苏菲·兰朵,格兰达·杰克逊,马克·斯坦利,山姆·哈兹尔丁,米歇尔·邓肯,朱莉·汉南,丽芙·希尔,Tom Urie,Helen Behan,Begonia Villalba,John-Paul Hurley,Linda Hargreaves,Neil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伊丽莎白不见了》剧照

《伊丽莎白不见了》剧情介绍

伊丽莎白不见了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格兰达·杰克逊([恋爱中的女人])将主演BBC新片[伊丽莎白不见了](Elizabeth Is Missing,暂译),这也是格兰达时隔25年后首度重返大银幕。[莫娣]导演艾斯林·沃什执导,安德烈·吉布([法兰基,我的爱])操刀剧本。影片故事改编自艾玛·希莉(Emma Healey)创作的同名小说,故事围绕名叫莫德的老人展开。莫德最好的朋友伊丽莎白失踪了,莫德相信发生了可怕的事情,并开始着手解开谜团。随着她的痴呆症恶化,时间变得更为紧迫了。该片将于今夏在苏格兰开拍。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朝华圆圈三个火枪手:米莱迪邻家新男孩背叛的玫瑰准教授‧高槻彰良的推测第二季绝密追击雪莲花盛开的地方炎神战队轰音者虎口高贵的夫妇敲响密室之门奉天往事离婚快乐第一季所罗门的伪证后篇:审判双面特工来自远方残酷爱情的条件遗忘空间探险日志桃源魅影海棠克罗克特先生白纸青春龙潭巨兽拯救我黑暗正义联盟给你我的独家宠爱

《伊丽莎白不见了》长篇影评

 1 ) 痴呆但并不糊涂。

4星,能把一部关注老年人痴呆的片子拍得这么有悬念,可以看出导演还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片名也是很抽象的,寻找的不单是现在的人,同时也再找以前的人,双管齐下,再加上一个穿拆叙事,使得整个故事线显得很凌乱,悬疑大增,到最后又豁然开朗,可以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综合故事片。

影片对于痴呆老人的无助,无奈,但病而又不糊涂的坚强描绘的淋漓尽致。

可谓优秀,要不是因为叙事有些凌乱,我是要给5星的。

 2 ) 内心的情感矛盾(有剧透)

这是第一次尝试写影评,我一直不觉得自己有些影评的水平,只不过这次,真的触动了我。

首先,如果你把它当作一部悬疑电影,把整个过程视为利用琐碎的线索进行最终的破案,那么已经完全失去偏离这部电影的核心了。

如果把它当作一步讲述阿尔兹海默病的温情感伤电影,虽然也偏离了主题,但只要你有所收获就行。

“我爱她,可是我必须要离开她,她值得更好的人”,这种论调似乎无处不在。

但此时的事实往往是这样子的:你或许曾经爱过她,可是你现在根本不爱她了。

还有就是你知道在她心里,你就是最好的,失去你她会伤心欲绝,但是你不在乎。

我没有深入研究过心理学,但我知道人体是极其复杂的,为了适应生存的环境,人体会自主的发生一系列根本无法察觉的变化。

一般这些改变是躯体性的,比如你突然从蹲位转为站位,可能会觉得头晕,是因为大脑的供血不足。

但是由于颈动脉存在一个压力感受器,全身只有大脑特供了如此一个压力感受器。

感受器侦测到颈动脉的压力下降时,快速通过兴奋交感神经,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细胞,从而使心脏收缩力增强,收缩频率增加,使脑的血流量快速恢复。

包括你运动、心动、发烧、恐惧、愤怒、逃跑、搏斗等等一系列情况,心脏都会这种反应。

这样的反应如果过于激烈或者持续时间过长,都会导致心脏受损。

很多猝死的发生,可能都缘于此。

除心脏以外,其他的器官均会发生类似的自我调节反应。

在心理方面,我还没接触过这方面的资料。

大脑会不会为了适应环境,而做出类似的反应?

我想应该是会的,具体表现就是将自己的记忆、观念、情感进行有目的性模糊和畸变,当然你本人是察觉不到这个过程以及目的的。

回到电影,女主角是个80多岁的老太太——莫德,她一直很想念她的姐姐伊丽莎白,加上记忆逐渐衰退,所以她就不停地在找那个失踪了70年的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是如何失踪的,成为电影的悬念。

但是如果你阅片无数,应该很早就猜到了结局。

电影中回忆年轻时的情节,并没有试图去刻画“姐妹情深”,都是些平平淡淡的情节,只不过是老太太自己给那些情节赋予了情感,很深很感人的情感,常常把自己感动到哭。

随后开始慢慢出现她对姐姐的嫉妒,姐姐因为漂亮爱打扮,深得男人欢心,而她自己,常常只能作为电灯泡,或者直接被支走,身边的男人都更喜欢姐姐。

女人的虚荣嫉妒之心较强,不能排除莫德在这种情况下起了杀心。

姐姐“失踪”后,她一直很伤心,到处寻找和打听她的下落,同时,她开始模仿姐姐的穿着,并且用了姐姐的口红。

只不过遗憾的是,那个男人告诉她“你取代不了她”。

奇怪的是,电影并没有透露莫德最终跟谁结婚了,如果仔细研究应该能找到相关的线索。

但是跟谁结婚似乎都不重要了,事实是她用了这种自私愚蠢的方式,使姐姐“失踪”,但最终自己还是未能如愿以偿。

她的情感慢慢转换到愧疚之中,这似乎是很常见的事情,当你为了一个新的选择而放弃现有的选择,但是放弃后不管有没有得到新的选择,你都会怀念所放弃的那部分,如果是没能如愿,那这种愧疚感就会更加强烈。

虽然心存愧疚,但她始终不愿意承认是自己害了她,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所以就选择将这种爱和思念强化,淡化施害过程,最后甚至直接嫁祸给别人。

支持是莫德杀掉(不管是误杀还是蓄意谋杀)伊丽莎白的证据有:1,动机,姐姐不仅吃掉了身边的男人,还毫不掩饰地在她面前秀恩爱,对她的感受毫不顾忌;2,姐姐“失踪”后,她模仿姐姐的穿作打扮,并且那个男人对她说“你替代不了她”。

3,她对杀人过程的描述,极其详尽,并且如果她真的目睹了整个过程,4,在电影的最后一幕,她和姐姐的男朋友在海滩上,一起用沙子掩埋姐姐,是个明显的隐喻。

5,她将姐姐的小镜子也一起埋掉了,说明她讨厌姐姐照镜子时的样子。

虽然,她说是姐姐男朋友误杀,然后一起掩埋,但是如果真是这样,她不可能将这个事情一直隐瞒到找到尸体为止。

回忆片段里也不会有她和姐姐男朋友一本正经得找人的经历,姐姐男朋友也不可能跟她在楼梯上较真。

在这里没有任何指责莫德的意思,人非圣贤,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能会因为一些事情而犯愚蠢,而过后,大多数人都没有勇气去面对错误,面对事实。

更多的人会选择将部分不利的记忆、情感、观念等进行调整和畸变,以适建立暂时的自我感觉良好,避开道德的折磨。

人对人的情感是复杂的,不可能只有一种情感,具体是什么感情,完全取决于你怎么选择。

就像有句话说,你一生中你会有无数次想杀掉自己的伴侣,这似乎与爱恨无关。

不过事实终究是事实,既然发生了就不会改变。

也许你可以选择逃避一时,但逃避不了一世。

终有一天,你还是会受到应有的惩罚,甚至更严重的惩罚,并且惩罚你的就是你自己。

对于爱情,不要想那么多,在爱情中爱得越深、爱得越深的人,就算最终没有走到最后,你也会无愧于心,过得舒舒服服坦坦荡荡。

其他人际关系也是一样。

对于姐姐怎么死的,我也只是猜测,更多的细节值得品味,也许大家都会发现不同的线索。

 3 ) 人生最后了,什么是那个伊丽莎白

人总有老去的一天,谁也说不准自己最后会是什么样子。

到最后还记得那些应该就是自己内心觉得最重要的东西吧。

盒子里翻出的羽毛,夹在本子里的葫芦花,零碎的却鲜活的记忆碎片.. . ..... 因为疾病而错乱的生活,却执着的认定自己...... 终于把自己的姐姐失踪了几十年的真相找了出来。

被阿尔兹海默症折磨的老人自己,还有家人,平淡的表现出真实自然。

老人对着情绪临近崩溃的女儿,刻薄的数落着进门问安送牛奶的外孙女,把外孙女当陌生的雇佣护工,一下就被激怒而控制不住的女儿开始对老人怒喝,老人听话走向洗手间,走到一半就已经忘了自己要干嘛,走到了洗手间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却看到的是以前年轻时的自己...... 这一切连贯而真实,被打动,真实的生活写照。

还有老人在车站,把找寻来的女儿当陌生人般攀谈,突然又认出自己的女儿意识到自己刚才举动开始哭泣........ 还有女儿要把老人锁在家里时的对话场景,老人扶门埋头哭泣她是清醒的无助的...... 优雅的老人在餐厅把餐盘打碎突然被自己的举动吓到愣住......老人好几次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无声的,有声的........这些场景真的把阿尔兹海默症老人的生活刻画的淋漓尽致。

愿所有被阿尔兹海默症折磨困扰的老人家人都能好好走完人生这段路。

都会过去的。

 4 ) 一个关于……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阿尔兹海默症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姐妹情深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人口失踪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谋杀的故事。

这也是一个心酸的故事。

我感觉影片想要表达的是: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不是真的痴呆,他们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自己的记忆里,活在自己的执念里。

阿尔兹海默症的患者固然是令人悲伤的。

但是照顾患者的亲人们更是令人心酸的。

最后赞叹一句老人家的精湛演技。

 5 ) 当你老了

即使人们再把苍老述说成是一种青春后的风韵、沉淀后的从容等等,还是无法改变人们在真实面对苍老时的抵触和恐惧,这种恐惧多数并不是苍老本身,而是害怕那种因为老态而力不从心和无可奈何的无力感。

人们对你的维护和顺从,带着同情迁就,或者像是安抚一个无理取闹的孩子。

  那么,可以清晰感觉别人态度的你,是不是可以保持绝不怀疑自己的勇气?

《伊丽莎白不见了》当你老了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莫德固执地坚持自己看法并且不断寻找真相的故事。

她丢三落四、时常认不出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下一秒就忘记了手上拿的东西是打算做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她不断地发现自己口袋里写着“伊丽莎白不见了”的纸条。

故事由此展开,她不断地在伊丽莎白门口徘徊,收集一切微小的信息,企图找到真相。

然而可悲的是,等到第二天她依旧不记得这些事情,还是只能从写下的纸条里去分辨。

因此造成她不断地和女儿海伦重复着这件事,并且前后报了四次警,更加重了这是一场老人痴呆恶作剧的感觉。

故事从一开始就以这样一个悬念展开,时而恍惚清晰又戛然而止的线索增加了大家迫切想要答案的兴趣。

作者又于其中增加了另一条故事脉络,关于年少的莫德和姐姐苏姬。

姐姐苏姬在和姐夫弗兰克在一处宾馆里时突然失踪,两个故事交叉前行,年少的莫德和年老的莫德在两段寻找中不断切换,看似平行,又摆明了让人揣测其中联系的态度让故事情节顿时丰富起来,补充上年轻的莫德和家人之间的相处,也让主角莫德的形象更加饱满,缠绕而条理的叙述可看出作者艾玛• 希莉的叙述能力。

作者介绍中说:她的灵感来源于自己的祖母和外祖母,在她们的暮年时光,她一直陪伴着她们。

鲜活的生活可以让一个人的写作更为真实。

故事除了以莫德与伊丽莎白之间的友情作为线索之外,莫德与家人之间的亲情、与弗兰克之间的隐晦的爱情、苏姬对于道格拉斯的同情、苏姬和弗兰克之间的爱情和道格拉斯对于疯母亲的感情等,人物之间相互交错的感情是作品中最朴实真诚又精彩的部分。

其中让人温暖的一个小细节是,女儿海伦借口让莫德摆餐具转移她的注意力,在看到莫德摆错之后,夸奖“摆的不错嘛”,一边迅速地把摆反的刀叉偷换回来。

作者把一个女儿和老人的相处刻画的像所有平凡的家庭一样。

她因为可能造成的危险而对母亲多有指责,但从心底里还是最关心她。

作者于其中流露出来的善意使作品多了一些关于人性关怀的味道。

真相揭开时,回溯之前的细节似乎都变得合理,而莫德在那一刻似乎也突然清明,往事历历在目,七十年前的失踪的苏姬和现在的故事联系到一起,真相呼之欲出。

而莫德却还是那个念叨着“伊丽莎白不见了”的老人。

让我想起来《说谎的人》,也是同样以开端埋下伏笔,以在一场大火中唯一生存下来的女孩卡登丝不断寻找真相中展开故事。

这两个都是处于被成年人照顾的群体,《说谎的人》的主角一个小女孩,《伊丽莎白不见了》是一个老人,或许我们该反思一下处于正青年的我们和他们的相处。

我们是否太忽视一个孩子的意愿,是否太小看老人的智慧?

其实我们的每一个情绪都会没有遗漏的传递给他们,真诚、虚伪、善意、敷衍… … 永远不要怀疑他们的敏感,未经世事的孩子有着最天然的感知力,经过风霜的老人可以看穿人微妙的心思,用心真诚,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唯一正确的。

有一天,我们也都会浑浊残老,你也会希望其他人认真对你,就是这么简单。

 6 ) 跨越70年的失踪

以下含严重剧透!

电影穿插了两条线。

一条是70年前年轻时候的女主,姐姐Sukey失踪了,一直耿耿于怀,在老年阿兹海默症日益严重的时候,凭借不断闪回的记忆中,理清了线索,找到了姐姐的尸体。

Sukey去参加舞会,未婚夫Frank怀疑Sukey和房客出轨,偷偷回来想捉奸,事实上两人并无关系,房客可能喜欢Sukey,Sukey却再也受不了Frank的猜忌,决意离开,Frank失手杀了Sukey,埋在了两人本打算定居的房子的花园里。

这套房子70年后恰巧是女主好友Elizabeth在住。

另一条是老年女主,已经患了阿兹海默症,有一天相约好友Elizabeth在她的花园帮忙,却不想挖到了姐姐Sukey的镜子,开启了第一条线的闪回。

但在挖地的同时,好友Elizabeth意外摔倒送医,女主因阿兹海默症患病,完全忘记这一段,以为Elizabeth遇害或失踪了。

从女主买了很多peach罐头,和到参加好友葬礼还在说Elizabeth is missing,可以看出她的阿兹海默症严重程度。

 7 ) 苍老后,是一段应被认真对待的岁月。

即使人们再把苍老述说成是一种青春后的风韵、沉淀后的从容等等,还是无法改变人们在真实面对苍老时的抵触和恐惧,这种恐惧多数并不是苍老本身,而是害怕那种因为老态而力不从心和无可奈何的无力感。

人们对你的维护和顺从,带着同情迁就,或者像是安抚一个无理取闹的孩子。

  那么,可以清晰感觉别人态度的你,是不是可以保持绝不怀疑自己的勇气?

《伊丽莎白不见了》里面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莫德固执地坚持自己看法并且不断寻找真相的故事。

她丢三落四、时常认不出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下一秒就忘记了手上拿的东西是打算做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她不断地发现自己口袋里写着“伊丽莎白不见了”的纸条。

故事由此展开,她不断地在伊丽莎白门口徘徊,收集一切微小的信息,企图找到真相。

然而可悲的是,等到第二天她依旧不记得这些事情,还是只能从写下的纸条里去分辨。

因此造成她不断地和女儿海伦重复着这件事,并且前后报了四次警,更加重了这是一场老人痴呆恶作剧的感觉。

故事从一开始就以这样一个悬念展开,时而恍惚清晰又戛然而止的线索增加了读者迫切想要答案的兴趣。

作者又于其中增加了另一条故事脉络,关于年少的莫德和姐姐苏姬。

姐姐苏姬在和姐夫弗兰克在一处宾馆里时突然失踪,两个故事交叉前行,年少的莫德和年老的莫德在两段寻找中不断切换,看似平行,又摆明了让人揣测其中联系的态度让故事情节顿时丰富起来,补充上年轻的莫德和家人之间的相处,也让主角莫德的形象更加饱满,缠绕而条理的叙述可看出作者艾玛• 希莉的叙述能力。

作者介绍中说:她的灵感来源于自己的祖母和外祖母,在她们的暮年时光,她一直陪伴着她们。

鲜活的生活可以让一个人的写作更为真实。

故事除了以莫德与伊丽莎白之间的友情作为线索之外,莫德与家人之间的亲情、与弗兰克之间的隐晦的爱情、苏姬对于道格拉斯的同情、苏姬和弗兰克之间的爱情和道格拉斯对于疯母亲的感情等,人物之间相互交错的感情是作品中最朴实真诚又精彩的部分。

其中让人温暖的一个小细节是,女儿海伦借口让莫德摆餐具转移她的注意力,在看到莫德摆错之后,夸奖“摆的不错嘛”,一边迅速地把摆反的刀叉偷换回来。

作者把一个女儿和老人的相处刻画的像所有平凡的家庭一样。

她因为可能造成的危险而对母亲多有指责,但从心底里还是最关心她。

作者于其中流露出来的善意使作品多了一些关于人性关怀的味道。

真相揭开时,回溯之前的细节似乎都变得合理,而莫德在那一刻似乎也突然清明,往事历历在目,七十年前的失踪的苏姬和现在的故事联系到一起,真相呼之欲出。

而莫德却还是那个念叨着“伊丽莎白不见了”的老人。

这本书让我想起来《说谎的人》,也是同样以开端埋下伏笔,以在一场大火中唯一生存下来的女孩卡登丝不断寻找真相中展开故事。

这两个都是处于被成年人照顾的群体,《说谎的人》的主角一个小女孩,《伊丽莎白不见了》是一个老人,或许我们该反思一下处于正青年的我们和他们的相处。

我们是否太忽视一个孩子的意愿,是否太小看老人的智慧?

其实我们的每一个情绪都会没有遗漏的传递给他们,真诚、虚伪、善意、敷衍… … 永远不要怀疑他们的敏感,未经世事的孩子有着最天然的感知力,经过风霜的老人可以看穿人微妙的心思,用心真诚,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唯一正确的。

有一天,我们也都会浑浊残老,你也会希望其他人认真对你,就是这么简单。

 8 ) 一个披着阿尔兹海默症外衣的悬疑故事

导演和编剧,当然还有原著作者厉害了,借着阿尔兹海默症的外壳讲述了一段悬疑的故事。

同时,因为老太太高超的演技,让人对这个疾病有了深入的了解,并心生怜悯。

影片的配乐让人也很舒服,虽然用的2倍速观看,但也依然觉得音乐的美妙。

老太太的思维在混沌的现实与清晰的回忆中来回穿插,刚开始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感觉就是呼吁人们关爱阿尔兹海默症的一部爱心电影。

后半段伊丽莎白在医院的出现,让人顿悟。

原来令老太太这么多年压抑的是一件悬而未决的悬案,而当事人竟是自己的亲姐姐。

不太明白,当年的她为什么不说出真相,是因为恐惧?

还是因为自己对frank也心生爱慕之情?

不管怎样,老太太患上阿尔兹海默症海默症,估计和这么多年保守这个惊天秘密或多或少有些关系。

总之,觉得电影(或者原著)的构思很巧妙,疾病和悬案的情节配置比较守恒,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同时相得益彰,这点也是很多国人导演及编剧值得学习的地方。

再次为老太太(据说是两届奥斯卡影后)惟妙惟肖的演技点赞,能于疯癫和潜意识清醒的状态间摇摆,切换自如,实属难得。

 9 ) 。

兰达·杰克逊([恋爱中的女人])将主演BBC新片[伊丽莎白不见了](Elizabeth Is Missing,暂译),这也是格兰达时隔25年后首度重返大银幕。

[莫娣]导演艾斯林·沃什执导,安德烈·吉布([法兰基,我的爱])操刀剧本。

影片故事改编自艾玛·希莉(Emma Healey)创作的同名小说,故事围绕名叫莫德的老人展开。

莫德最好的朋友伊丽莎白失踪了,莫德相信发生了可怕的事情,并开始着手解开谜团。

随着她的痴呆症恶化,时间变得更为紧迫了。

该片将于今夏在苏格兰开拍。

 10 ) 伊丽莎白不见了

老天, 恋爱中的女人最愚蠢,真是千古不变的真理,相信除了伊丽莎白自己,没人会被这种语句打动。

最感动的一刻是她辞退伯利公爵的时候,看到公爵白发苍苍的脸,才忽然发觉,那个从片头开始惊惶失措藏在忏悔室里向公爵求助的女孩已经成长为面无表情手腕带铁的真正女皇了。

不过电影终归是电影,美化是必然的。

真正的伊丽莎白不会这么死心眼跟自己过不去,丈夫可以不要,男人是少不了的。

《伊丽莎白不见了》短评

悬疑?总不能真是只讲述AD。太拖沓了 后半段没看进去 剪的是啥了太乱了

7分钟前
  • 斜风细雨
  • 较差

人渐渐都会消失不见了

8分钟前
  • Truman
  • 还行

IMDb评分: 8.0/10

11分钟前
  • alex999
  • 推荐

其实主体叙事再集中一点,就凭老太太的演技还是有更大的上升空间。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好在主体视点集中,这俩电影异曲同工之妙,导演表现手法的差异给影片带来相对的瑕疵

14分钟前
  • 啸杨
  • 还行

好奇怪的老年版 想见你?!而且有点儿不理解,用阿兹海默症作为剧情推进的重要因素意义何在

15分钟前
  • 我就是cash
  • 还行

英国版《杀人者的记忆法》

18分钟前
  • jinying
  • 还行

哪怕是阿兹海默症也带不走深埋脑海的记忆。久违的格兰达·杰克逊,精彩的独角戏。★★★☆

23分钟前
  • Hinkly
  • 还行

-,比想象中《依然爱丽丝》之类的疾病关怀片有意思好多。格兰达那么多年没演电影了依然张弛有力。

27分钟前
  • 我们敏熙
  • 推荐

两条线交织增加了电影的观赏性,阿尔兹海默症太让人难过了....

30分钟前
  • leozac
  • 还行

剪的比较乱,可能是阿兹海默症脑海大概就是如此,所以看起来比较累,对观众要求比较高,必须全神贯注才能理清头绪,两颗星送给主要老太太,演技没的说,就是整片不适合我这级别的观众。

35分钟前
  • 试锋
  • 较差

没想到这还是部悬疑片。阿兹海默真可怕,能发明治愈这病或者有效预防这病办法的必须得诺贝尔奖。

39分钟前
  • ben@豆瓣
  • 推荐

似乎阿尔兹海默症有关的故事叙述都是这种方式,略带凌乱的插叙,慢慢拼凑出故事全貌。老奶奶演技太好了!

42分钟前
  • 奔跑忘记忧伤
  • 推荐

3.5 失去的姐姐和好朋友以及失去的记忆,一步步拼接记忆碎片,可还会再忘记。(Helen照顾Maud完全是姑妈们照顾奶奶的状态……遗忘记忆或行动不便后如何与她们相处,让她们顺着自己的心愿过活,担心和不安如影随形,还是没想明白

45分钟前
  • 桶裝豆腐
  • 还行

老年人故事

50分钟前
  • 凉泉粒
  • 还行

什么垃圾电影,看得人强烈不适,剧情无比拖沓,反反复复几句台词!

51分钟前
  • [已注销]
  • 很差

看了b站解说

56分钟前
  • 末座客
  • 还行

对阿尔兹海默症症状的描写并不准确,不过电影本意也不在此……

57分钟前
  • 小小虫
  • 还行

充满了刻意做旧的感觉,情感戏也很作,仿佛是为了终身成就奖来的

60分钟前
  • 麦子
  • 很差

好棒!!!!老太太演的太棒了!!双线在老人痴呆症的带动下融合得毫无违和感,花园的记忆让老人记忆产生了偏差引出了几十年前的案件,绝妙!

1小时前
  • 斩断阴影
  • 力荐

当过往的记忆如同打碎的镜子散落满地,试图拼贴回原状却发现每一块碎片都是陌生的。无助、绝望、愤怒和哀伤涌上心头,试图告诉他人却被告知“你病了”……闪回和插叙的完美钳入,回忆与现实的纠缠交织,使得这部电视片具有了电影质感。二十多年再返回银幕的格兰达依旧宝刀未老,每一道皱纹都在表演,连步履蹒跚的背影都似在倾诉,这便是老艺术家的永恒魅力。

1小时前
  • 远山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