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想讽刺文艺的爱情,却通过夸张的手法来表达,总觉得不伦不类,让人无法理解。
好在有两位男主撑场,特别是出车祸那段让人笑得肚子疼,到现在我都在纳闷郝义是如何爬上那颗大树的?
还有台词太经典,郝义的爱情格言真是太有理了。
其实,电影打动我的不是爱情,却是两个男人的友情,试问,在你落魄失意的时候,有一个全心全意为你解忧的好基友,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郝义绝对是好基友的不二选择。
今天下班看了《心花路放》提前场,散场回来开始码字,等等让我吃口东西,缓一缓。
有剧透。
这部电影原来叫《玩命邂逅》,邂逅本来是未知的,美好的,和玩命起来,多少有些太急功近利,这样整个的剧情就成了,姑娘,约吗?
《心花路放》从以往的“疯狂“路线改走成”治愈系“路线,顺便也搭上今年国内比较火的”公路题材“的顺风车。
我想放在十一这个假期档,票房应该会不错。
因为是提前场,再加上是宁浩的新作,座无虚席。
一些抖包袱的笑点都格外的引人发笑,坐我旁边的姑娘的笑点刷新我了的认知,一度让我有听郭德纲的幻觉。
影片里包含的元素像一个万花筒,五彩缤纷,婚外情、同性恋、杀马特、文青、艳遇、车震、喜羊羊和凤凰传奇,当然少不了这组铁三角中另外两位的基友情。
黄渤所饰演的耿浩是一个过了气的歌手,依靠卖二手音响为生,妻子因为婚外情和他选择了离婚,生性老实的耿浩萌生出打击报复男小三的念头,但在最终没有成功,好友徐峥所饰演的郝义,为了帮耿浩走出心理阴影,接着给剧组送道具的名义,带着耿浩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三千公里外的大理。
一路上,郝义不停搭讪,凭借丰富的泡妞技巧,艳遇不断,秉承着:好兄弟,我吃肉,你喝汤的原则,郝义也会让耿浩吃点骨头。
但一直沉浸在离婚阴影中的耿浩没法打开心扉的去和异性交往,当遇到一个”大眼睛“”大长腿“”他觉的对方还对他有意思“的姑娘后,正要去表白,结果发现这个姑娘是个竟然是个T。
绝望的耿浩开始花钱买”真情“,当和郝义经历了患难之后,他才真正的去敢于面对这段失败的婚姻,当然结局是美好的。
两次和异性的“亲密接触”是耿浩心理变化的拐点,第一次是因为误会,他被当成了小三,当别人叫他小三的时候并扬言要打耿浩的时候,耿浩开始变的狂躁,尽管场面十分的搞笑,但这是耿浩与自己的第一次正面的对话,因为善良,他没有教训抢他老婆的小三。
面对自己成了“小三”,耿浩希望对方可以教训他一顿,表面看上去,耿浩是有意的吓唬,但深层次也是对自己太过于善良导致的懦弱感到悔恨。
最后对方没有敢打耿浩,走的时候,耿浩说了一句:你们真怂。
其实,这个怂也是对他自己说的。
第二次,耿浩试着花钱买”真情“,在酒精的作用下,他尝试用钱让小姐对他说”我爱你“,这次对白可以说是耿浩真正从离婚的阴影中走出来的开始,因为他敢于面对自己的前妻,把自己想对前妻想说的话都说了出来。
在引吭高歌了一曲《敢问路在何方》后,耿浩放下了一切包袱回到了原来爱开始的地方。
在笑过之后,故事本身也是在探讨一个比较当下的话题,城市中的人们的如何对待感情、对待婚姻关系、对待一夜情。
黄渤和徐峥代表了两个极端的例子。
感情失败之后,到底相不相信真感情的存在,我想只有试试看才能知道。
不要”一朝被蛇咬“同时也不要”游戏人间“。
最近有朋友失恋了,有人说’时间和新欢是最好的良药’,但失恋就像你的影子,是你人生的一部分,最好的解药就是勇敢的去面对,然后轻轻的放下。
你们说呢?
1、仔细回想你会发现袁泉已经走过三次爱情周期,分别是:伴娘与前男友相遇(暗指曾相爱后分手)、大理行(明指与黄渤相爱、结婚并离婚)、小三(机场黄渤和片尾袁泉上车的戏说明后者已和新一任,也就是小三结婚并过日子);相比之下黄渤一直处在离婚后的阵痛期,片尾才点出结束即开始的寓意,如此一来,宏观和微观一交错,形成爱情或人生周而复始的轮回。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可能编剧没想这么多,也可能就是这么安排的。
2、片末从黄渤被打得狼狈不堪到徐峥衬着阳光率狗而来,接着黄渤一瓶子被砸脑袋黑场奄奄一息,再到徐峥知道被捉弄破涕为笑的这一段,你是能明显感受到连续的情绪起伏和逆转的,其实它是呼应了痛苦→希望→痛苦→希望的循环。
3、徐峥提出大理行不只是为了黄渤,更是为了自己,谁更爱无能从撕逼枪戏那段能看得出来。
所以最后徐峥撅嘴说我爱你不是多余的基情戏,他也需要走出自己的阴影,俩角色可看作是走心和走肾的对立面,缺一不可。
4、长腿高妹和黄渤发现车后绳子断裂后(用来拉徐峥那辆报废的车)有段对话我印象还蛮深的,大致意思是走平路时没什么征兆,但一上坡,加大的牵引力就导致绳子崩断了。
讲的是黄渤和袁泉婚前相遇相爱很浪漫,可一过起日子来就出现了裂痕。
更进一步讲,旅途中的浪漫邂逅区别于城市爱情,有未知的新鲜和远离压力的自由,这是爱情的一部分,但并非爱情的全貌(新浪心花路放采访专题里宁浩有点到),终究是要回归现实的。
反正就是各种所谓“艳遇”,俩男的一路奔云南,碰上各种女的除了第一个化装成阿凡达跟徐峥操了一顿,剩下各种想操又不想操,或者就差一点儿没操成,借机拍点儿腿的镜头啊,露点儿肩膀啊什么的。
再有就是这俩男的没话找话地吵吵嚷嚷赶搂着非要把一些宁浩找到的网上的小笑话在词儿里说一遍。
然后快完的时候玩儿了个结构的戏法儿告诉你黄渤和片子里那个单独出现不知道在干吗的漂亮女的袁泉是早认识的其实就是他离婚的前妻希望你为爱情感动。
再下来补一个黄渤打架受伤骗徐峥亲他徐峥弄一个闭眼撅嘴去亲的表情希望秃头男的亲男的你会一看就乐死。
最后的最后那女阿凡达追到北京要操徐峥徐峥一想感动了于是在自己脸上画几个蓝道子(你可以在网上看到这个剧照)让人家操,希望脸画花了的徐峥被操你看着特乐。
完。
如果你觉得你是爱看这些的就去看呗其实昨天影院里也有人笑哈哈的。
我只不过是不幸落入了那些看得四肢僵硬腰酸腿疼手机都看没电了的人们之中。
我替你们凑合想了个帮助决策的办法-你要是看过不少美剧英剧或者电脑硬盘里的日本小电影了你就不用去了。
你要是这些都没看过那去看看这个可能还觉得挺享受的。
我操我看了看自己写这么长不禁打算复制黏贴去当影片梗概。
顺便向现在排名第一的影评《只有深深地爱过才能轻轻地放下》的作者南宫致敬-链接如下: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106284/要不是看了他在下面一条条的回复我还以为呀是一铁杆儿文学爱好者整了这么多字儿一大反语修辞实体呢!
后来又觉得呀是真诚地正语写的-能有一篇文章哪儿哪儿都跟我的感受正好相反也是一牛逼的事儿!
连刷两遍,依然觉得轻松愉快,有一种电影特别适合用来舒缓情绪,尤其是在心情烦闷之时,《心花路放》就是这种让人越看越开心的电影。
这电影,有情、有意、有美景;美女、萌宠、阿凡达;艳遇、约炮、杀马特;有基情、有蕾丝;失足妇女、黑社会;抓小三,搞车震,约炮圣地打群架。
黄渤、徐铮,嘴炮加荤段子,搞笑不失温情,戏谑不失理性,笑中带泪,泪中带笑。
《心花路放》表面看起来嘻嘻哈哈,插科打诨,满眼都是荤段子、冷笑话,但其实它骨子里透漏出浓浓的文艺气息,你以为它讲的是失意、滥情、醉生梦死,其实它是在告诉该如何面对生活,如何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如意。
生活是如此离奇,你所有的期待也许都会有一个吊诡的结局,就像是耿浩想要走出失败婚姻的阴影,但阴影却总是如影随形,要真的懂得阴影其实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好好的和它相处,人生才有希望,才能走出个心花路放,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哲理,就像是郝义一心想要完成的交配之旅,最终却因为真爱的出现而频频出错,他把真爱当成阴影,当终有一天他也坦然的与这阴影山盟海誓,这电影魔术般的有了一个让人心情开朗的结局。
这电影绝对不是宁浩一个人的电影,黄渤和徐铮之间的默契是任何一个导演都调教不出来的,看他们的对手戏是一种让人身心愉悦的享受,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十分精准,每一句台词都有“闪电”,他们之间碰撞出的喜剧效果是任何一个编剧都想象不到的,呈现出一种浑然天成的戏剧效果。
宁浩为《心花路放》设计的故事线,很有新意,前三分之二是轻松幽默的公路搞笑片,后三分之一加入两个高潮点,和一个巧妙的双时空叙事线索的结构性衔接。
前半部分,表面上是在插科打诨,疯疯癫癫的四处游走,其实是在不断的堆积情绪,耿浩先是婚姻失败,然后莫名其妙的踏上了猎艳之旅,本以为可以走出阴霾,却屡屡遭遇不测,先是在天门山破财,后在小理发店被小三,在路上被防狼喷雾洗礼,本以为有了艳遇却遭遇性取向错位,最重的打击来自于前妻的再婚,于是万念俱灰。
两一方面,康小雨也在遭遇种种不顺遂,本以为大理是天堂一般的存在,谁成想却是藏污纳垢之地,越是想摆脱却永远都是如影随形的。
于是所有的情绪都累积到了需要爆发的时刻,于是这部电影最好看一个段落应运而生。
酒店买醉这一段是这部电影最最好看的段落,马苏扮演的失足妇女十分出彩。
当耿浩和郝义被黑社会团团围住,老大让耿浩唱歌助兴,耿浩发泄一般的大声哼唱,背景是郝义和黑社会小弟大成一片,让人看着即好笑又心酸。
黑色幽默的高潮点是,耿浩和郝义拿着道具枪互相指着头,耿浩用粤语一本正经的说出“恩断义绝”几个字,观众在狂笑,但剧中的他却连唯一仅存的友情也丢掉了,笑过之后满眼都是哀伤。
影片的最后一个喜剧高潮,耿浩终于顿悟,人生所有的不如意都来自于总是无法和过去的阴影好好相处,不正面面对就永远也无法解脱,于是他近乎于癫狂的又带着解脱版的愉悦与对他前妻不敬者大打出手。
当他到在地上,拳脚如雨点般打在他的身上,他的嘴角竟然挂着一丝微笑。
下一个镜头,郝义飞奔而来,于是这微笑又有了更加灿烂的理由,由解脱变成了失而复得。
人生大抵就是如此吧,只有当你抛开一切,来一次奋不顾身,那些阴影和魔障才会成长为一次心花路放。
就像是小小的防狼喷雾,一定要记得正面面对。
本影评以尽量不影响大家观影和不剧透为原则。
首先谢片方给予机会,可以提前半个月观赏到这部电影。
电影的整个完成度非常高的,若以类比可以参考前一段时间韩寒的《后会无期》,但是本片的逻辑性和故事性是完胜《后会无期》的。
笑点上设置也不是以冷幽默为主,主要靠剧情推动和演员发挥,并不属于那种强行咯吱你笑的电影。
点映场里观众因为一些桥段笑翻的比比皆是。
故事的梗概大约就是黄渤饰演的耿浩因为和老婆的离婚无法走出痛苦心境,所以好友郝义(徐峥 )决定以送道具为理由一路开往大理试图帮助耿浩摆脱痛苦。
相信大家身边都有这么一个好基友,他们认为情感的伤害,用另外一个女人来填补上为上上之策。
于是就有了之后的一系列故事。
这种故事剧情在好莱坞好像也有类似的本子(但是好莱坞此类主题主要是公路片or性喜剧),但在国内荧幕应该是第一次,而且我相信这个剧情在我们普通人身上时有发生——起码我自己和我几个好友都有过。
加上一些“90后”、“杀马特”、“城乡歌舞团”、“广场舞”一些接地气元素,在增加娱乐性的同时也引起较高的观众共鸣。
宁浩导演在叙事剪辑上又一次show了自己的漂亮手法,让我一度产生了“每一个人故事的结尾,可能是另一个人新的开始”这种错觉。
为宁浩导演点赞,私以为大约离影片结束前15分钟左右的那两条平行线汇合点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剪辑设置。
镜头操作上不像《后会无期》,本片并没有太多空镜头,大部分场景都是有其任务的存在。
配合演员的发挥,有几组比较考验演员演技的长镜头令人印象深刻。
影片的音乐以民谣为主,《去大理》的主题曲和片尾曲《轻轻放下》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在演员表演上,如果本片不会因为题材能入各位审查大爷的法眼,黄渤先生在机场打电话那个长镜头和夜场醉酒兄弟决裂这两组戏的表演绝对可以力压群雄赢得数个影帝的桂冠。
(醉酒好演,醉眼朦胧不好演;醉眼朦胧的情况下还有那么一段苦楚的心境更是难上加难)徐峥先生同样贡献出很精彩的表演,但是在夜场醉酒兄弟决裂这场戏上,同场飙戏个人觉得不如黄渤戏来的精彩。
其他一众女角里面,袁泉基本上属于本色演出,不如其他女角来的精彩。
周冬雨的90后和陶慧的阿凡达皆有可爱之处。
最后,作为一个普通男性,个人认为可能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么一个过程,也很庆幸身边能有像郝义这么一个好友、兄弟可以不离不弃,一路照顾、开解、帮助自己成长。
最后祝友谊天长地久,Cheers。
PS:关于女孩子人生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女孩子,有的人可能会因为一些机缘巧合,成为你一段时间的伴侣,但若是双方都不能坚持到底,或者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那么是很难走到底的。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了,收起你的悲伤,背起你的行囊,世界还很大,你只是看到了大千世界中的一个角落。
因为这般的辛苦,所以你最终得到并且守护至终的,才是你人生最后可以笑着说:“我这一生很幸福”的理由。
不是吗?
好兄弟,阴影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加油走出来!
有幸看了《心花路放》的提前场,而且是第一次看这么提前的提前场,所以决定赶紧趁热来一发影评。
聊宁浩的电影,必须按惯例干一下光腚肿菊。
或许是《无人区》的高票房让广电对宁浩的电影放宽了尺度,这次的《心花路放》表明了是“交配之旅”,预告片中几次出现车震的片段,各种擦边球的生殖器官脏话,以及同性情节,广电都给放过了。
虽然对于看惯了重口味欧美性喜剧的我来说,这部电影的视觉尺度其实还是小的可怜,即便是车震,也是遮遮掩掩的,生殖器脏话还停留在”包皮“这样的”交配非必要部分“上,就连徐铮鼓励黄渤一夜情的话语,都是比喻借代加隐晦,把中文的博大精深发展到极致。
不过,这种遮遮掩掩的态度,还真是符合光腚肿菊的调性,这帮LPYZ就是喜欢这样禁忌的快感。
《心花路放》作为一部地道的公路喜剧片,算是宁浩擅长的领域,但其实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宁浩擅长的是罪案型黑色喜剧。
但是由于之前黑色幽默玩的太过,让光腚肿菊除了怀疑自己的智商外甚至开始怀疑人生,所以几经调教,硬生生把宁浩从人民艺术家给调教成了喜剧片导演,你说这不是逼良为娼么?
(谢小萌脸) 不过,宁浩的牛逼就在于,你把我阉了,我也能做最牛逼的太监。
(绝对是褒义,没有贬低,试问国内哪个导演不是太监?
)离婚男失意,好基友带着去找艳遇,经历种种之后,走出了人生的低潮,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这样看剧情简介的话,很像美国一部普普通通的性喜剧套路。
如果是美国人来拍,其实用不着长途跋涉,甚至不用飞去城市的另一边,在自家社区附近就能完成N次艳遇,比如《幸运查克》《禁欲十四天》等。
但是在中国不行啊,在中国内陆的随便一个城市,你如果OX了超过1个以上的女性,那就是淫乱,那就是犯罪。
所以,要在中国境内拍出符合国情的性喜剧,就一定要旅游,要去西藏,要去云南!
剧本写了一堆花花肠子,就要在路上释放出来!
《心花路放》的目的地放在了云南大理,一个文艺青年趋之若鹜的地方。
这些年,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就开始标榜要解放心灵。
于是原本破败不堪的一些景点,在经过一番包装之后,变成了解放心灵的朝圣之地。
但说实话,所谓解放心灵,那得是遇上事儿了,才能有所感触,但是一般来说,谁愿意遇上些糟心的事儿呢?
所以,在自家地盘活的像个loser,就要去一个谁都不认识自己地方,OX几个看起来挺有格调的陌生人,才能完成一次灵肉交缠的解放心灵之旅。
现在的人们旅游,有几个是真的看中了旅游景点去的?
就像我看电影时坐我旁边的俩姑娘,一个劲的说”你看电影里拍的大理多漂亮,我们去的时候咋没这么好看呢?
“什么样的人看到什么样的风景,你俩脑袋空空,自然看到的是长堤马路,宁浩一脑袋文化,自然看到的是美景良辰。
宁浩对于电影的优势在于,他有极强的社会敏感度。
从处女作《香火》开始,他就可以非常深刻的表达各阶层的矛盾。
《心花路放》的主线是去大理艳遇,于是通过两个视角,一个是在路上的黄渤徐铮,一个是在大理的袁泉,分别表达了现代人的心灵迷惘和空虚躁动。
在路上的好基友二人组,首先遇上的是在舞台班子打扮成阿凡达跳舞的阿凡达女。
本来这个女子是随着舞团,跳到哪随哪儿的,被泡妞高手徐铮一顿说,虽然话很难听,但是句句戳中心窝,再一番温柔寒暄,突然就有了心的方向了。
第二个遇上的是周冬雨饰演的杀马特女。
杀马特这个群体在大众的视线里似乎是”脑残“”危险“”流氓“的代名词,但其实这些人无非就是叛逆期的青少年,缺乏教育,懵懂无知,试图用这些”华丽“的外表来保护自己。
就像杀马特女单纯的认为,黄渤打了耳钉就是爱她的表现,她就愿意跟他结婚,甚至愿意马上献出身体。
当差点分手的男友赶来时,两人的争吵看起来根本就是两个没有经历世俗的孩子的争执,被年长的黄渤一阵说教,立刻就怂了。
第三个遇上的都市白领,漂亮、聪明、勇敢、果断,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完美,结果……分别之后,最后只能”这事花钱也得给它办了“。
谁料,花钱遇上的东北大碴子妞马苏也不靠谱,一顿闹腾最后还是不欢而散。
在大理的袁泉,是典型的文艺青年。
在现实生活里感情受挫,诸事不顺,于是把感情的归属寄托在婚恋网和大理旅行上。
谁知道遇上的也净是些不靠谱的爷们:遇上个暖男是已婚,婚恋网上文质彬彬的男人现实中是个大老粗,酒吧里唯一看上她的老爷们一脸猥琐。
其实她最后也没落下一个好结果,谁也怪不着,因为她自己本身就是一个闺蜜口中”不靠谱“的人。
这也代表了现代都市里大多数女性的通病:找不到对象,认为问题都在别人身上。
影片最后自然是大团圆的结局,但是它也告诉了你一个事实:遇到挫折了,你不一定需要逃避,正面面对它,可能更容易解决。
就像黄渤拿着ipad的那段解说一样,凡事都有两面,一面是阳面,一面是阴面,这阴面虽然看不见,但它也是这件事组成的一部分,因为有了阴影,才显得你更加立体。
所以说,宁浩就牛逼,那些只拍光明面的人,注定被人当成脑残。
黄渤演技继续”吊炸了“,徐铮虽然略逊一筹,但也一样”吊翻了“,二人大街上喝醉了拿吵架那一段简直可以拿影帝,喝茫了的眼神太赞了,我都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喝了酒拍的。
阿凡达女陶慧演的萌萌哒,身材绝赞。
周冬雨的杀马特很有突破性,看着就像楼下美发店Kevin老师的女朋友。
周俪的女白领是所有老男人的幻想。
马苏的东北大碴子妞简直绝了,多演点这样的角色多好,每天公交上卖萌的眼药水真的不适合你。
来客串的夏雨、郭涛、刘仪伟表现平平,唯独雷佳音的那句”我尼玛“屌的一比,《黄金大劫案》的东北小混混穿越到现代依旧风骚。
宁浩为了避免这部电影沦为俗套,加入了很多炫技的成分。
除了熟悉的叙事结构,有多场场景调度非常的玩味。
尤其是杀马特发廊里那一段,实景和镜子反射的画面交互穿插,一个长镜头完成,功力可见一斑。
另外,影片中几次提到徐铮的道具手枪,看到他的紧张程度,联想到本片之前的片名《玩命邂逅》,我猜测是不是原本的剧情是徐铮是被通缉的逃犯,而枪是真枪,后来被勒令整改了才成了现在的剧情。
当然,只是猜测。
PS:有生之年居然真的在一部还不错的电影里听到了《最炫民族风》和看到了大妈的广场舞,也是醉了。
评分:90分综评:走心的喜剧片,不是硬挠你咯吱窝的那种,全程爆笑,讽刺当今社会某些风气的同时,也提供了人们自我救赎的方法。
看完我非常想吐槽,微信里已经有正常人想对我对此电影的看法拍桌子。
所以还是豆瓣来吧。
我尽量简单明了一点。
因为我只想给给自己分析明确的理由。
宁浩鄙视文艺青年。
袁泉的表演和诠释,恶心了文艺青年。
说真的,现实中就算是装逼的伪文青,也不好意思一副绿茶婊的样子,又随时摸出百圆大钞拍在客栈的吧台上。
再低端的傻逼也知道,这样的水平,连你鄙视的嬉皮青年都会直接想你一唾沫。
到最后袁泉依然抛弃屌丝嫁了高富帅,宁浩想说,你们文青装个屁。
到头来还不是拜在金钱物质下。
恶心嬉皮青年,嬉皮青年你们穷得可耻。
因为七零大叔觉得穷就是可耻。
觉得嬉皮青年就是天天嗨个叶子,穷到无耻的,连姑娘扔了自己的手机都得索赔。
多可耻,我们大叔可是很大方的,请姑娘吃饭,带姑娘消费,可以大把给姑娘花钱。
只要姑娘向大叔们张开大腿。
我不是太能理解为什么这个岁数的大叔,性欲那么旺盛,一年又一年,从来不会老去一样。
和他们的啤酒肚,和他们的心灵相反。
恶心自己。
正常人都觉得电影挺好笑的,尤其在俩小姐带了地痞回来较量的时候,那是一个恶俗,注意不是低俗,是恶俗的 互相剥夺尊严的过程。
这就是大叔们心底里对游戏人生的理解。
你当一会儿孙子,我当一会儿孙子。
多好笑啊!
可惜我笑不出来,因为并不幽默,也无水准。
还附带大叔对老婆的理解。
死乞白赖要跟着自己,甩不掉打不走,这女人的行动告诉自己,谁让我是如此魅力不可挡,又如此威武雄壮呢?
真无奈啊。
这样的脑残才能做老婆啊,多安全啊,不高兴了给她一阵耳光,一边操她一边骂她贱货是有多爽。
甩都甩不掉的拥有你们懂么?
对九零后杀马特式的描述。
我就不说了,九零后应该早就无语了。
电影结构玩得很烂就不说了。
也有可圈之处就是让马苏发挥得认都认不出来,还以为是群众本色演出。
让周冬雨摆脱了偶像包袱。
绿茶婊都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真难得。
这个改造演员的能力。
也是牛逼了。
反正除此之外,此电影确实没啥能表扬的了。
看之前朋友说别看了,不值得看。
跟泰囧一路的。
假日下午,买不到其他电影,带着随便看看的心情,以及对无人区之类电影导演的敬仰,想看看也不为过。
看完有种熟悉的感觉,就像看了非诚勿扰之后的心情,不敢相信,这是冯小刚,那个拍无人区,拍疯狂的石头的导演,是叫宁浩吗?
为何如此分裂,一定是宁浩其实都在开心地吃喝嫖赌,快乐地享受成功大叔拥有的一切。
同时找了个枪手随便拍拍,写上自己的名字吧。
立志要搬石头砸瘸自己的脚。
这样更让我能想通一点。
顺便说,泰囧至少是个真正的喜剧片。
其实我也不知道是我没看懂,还是我想太多。
看完这个电影,我感觉到了整部电影对女性深深的恶意……虽然面上看过去,好像是一个好朋友帮助另一个好朋友走出失恋阴影的故事,可是一路上的“桃花朵朵开”一路上的419,怎么看怎么像是侮辱女性。
还有就是一个因为离婚,就把财产用尺子量这均分的人物设定,只会让我觉得女人离开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这样的人很可怕,有木有!
首先,这部影片融入了一些很新鲜的元素,比如自拍,杀马特这些可以说是14年的东西,作为一部14年的影片,《心花路放》还算是蛮前卫的。
其次,在旅途上,体现了很多很现实的东西:坑爹的旅游景点,比如那低俗的阿凡达表演和卖石头这种恶心的盈利手段;小城镇的人民生活,比如杀马特的生活环境和广场舞的大妈;还有人民的感情生活,如用钱买来的“我爱你”,泛滥的一夜情和小三文化。
这部影片表现了很多现实的东西,这是很多电影不能做到的。
当然,这部影片的可取之处还在于搞笑的剧情,这其实应该归功于两位男主。
大理旅游宣传片嘛,女主角换个能加个半星,对袁泉没意见,只是看到她就想到陈坤……
一个关于“释怀”的爱情故事,一个疯狂而让人心酸的公路故事。好玩的笑料、巧妙的叙事陷阱、可爱的人物以及讨喜的主题构成了今年最出色的喜剧电影,缺点不少,但是瑕不掩瑜,好久没有在影院可以哈哈大笑了!
宁浩驾驭类型片的能力还是非常强的,笑点的设置、节奏的把控、对现实的度的拿捏都非常精确,的确是一个能力非常强的创作者,最后的时空交错段落让人惊艳
大理旅游广告,三俗不好笑,疯狂系列打下的基础会为这部烂片来带可观的票房,早期纯粹的宁浩已经拜拜了
宁浩的中年危机版《后会无期》,徐峥黄渤二人组合,火花依旧。纯属迎合市场之作,同时也毫无哪怕一点反思。但当喜剧片来看,及格。
《和莎莫的500天》x《后会无期》x《泰囧》。从“对不起”到“祝福”要走多远?
找黄渤来抱怨女人只爱钱真的太没有说服力,至少应该是吴彦祖起跳 = =
整体一般,主要是两个主演演技非常不错,维瓦尔第那曲子响起还以为要致敬《老男孩》,2.5
宁浩才尽了?
烂片
故事的结束即是故事的开始。
可好看了呀怎么还会有一星两星的!周冬雨太他妈可爱了我再也不黑她的丑蠢了 再 为啥杀马特的英文名是cosplayer哈哈哈哈我真是太喜欢这一段了
浮夸,搞笑,买蠢,但影帝就是影帝,跟徐峥搭档默契。
虽然是公路电影 跟泰囧不同 但光笑点这块就没得比
跟老妈看的,黄,暴力,恶俗又无聊,还不如无人区。宁浩无诚意的作品,结尾双线能猜到,玩了个时空错位的小把戏,但还是小小感动了一下。其余无亮点。
千!万!别!看!!!故事支离破碎,节奏杂乱无章,人物莫名其妙,桥段矫情刻意,整部片子看下来不知所云,没有灵魂,还歧视女性,是我近年看过最烂的电影,没有之一。宁浩沦落至此,真不相信是拍出《无人区》的人。
袁泉真是太丑了
补。
我想说,其实这不就是《爱的成人式》吗?
全是好评!?看预告难道没有人觉得这是部靠名气和没节操出来圈钱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