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断有朋友让我看这片子,并且问了我一些术语,或者情节的真伪等等,因为我之前一直在澳门做叠码仔,今天刚好有时间聊聊,咱不是专业的,文笔不好,您凑合看。
叠码仔:博彩公司的一种运营机制,利用叠码仔给赌场拉客人,让他们赚取佣金,通常在1%1.2%左右,这里也分是不是打现金,或者打托,视情况而定。
其实叠码仔也分三六九等,有在赌场门口儿瞎溜达骗游客的,也有在玩牌过程中偷码儿的枪手,还有我们这种,跟晓鸥一样,专门去贵宾厅洗码儿的叠码仔。
洗码儿:赌场里有两种筹码,一种是我们从账房里取出来的叫泥码,通过客人在赌桌上赢钱,荷官会付给客人现金码,而我们就是不断收取客人赢来的现金码去和赌场兑换,这个过程就叫做洗码儿。
洗码儿只是衡量客人有没有料的第一步,通过客人的打法、下注量、规律等,来判断客人的质量,以及对付方法,如果是洗码儿机器,一晚上洗个几百万的大有人在,如果是愣头青,直接会揭底。
占成儿:貌似影片里还没有提到过,占成儿是指叠码仔跟赌场赌客人的输赢,最高40%,以100万为例,客人输100万,我们赚40万,客人赢100万,我们给赌场40万。
这个就是通过洗码儿来决定客人质量之后,采取的下一步措施,当然,这里面还是有不少门道的,而且必须是私下进行。
打托:这个形式的存在是因为赌场上的限红机制,每张赌台都有限额,要不然巨富来澳门无限翻倍投注,从概率来说,一定不会输,赌场给你限红到只有两三百万而已,你再有钱也没用。
所以这样打托的玩法应运而生,以赌桌上的筹码为准,托几,就是乘以多少倍,片子提到几托几的问题让不少朋友惊讶,其实当年H姓潮商老板在澳门打托何止这30倍啊。
再来说影片本身,这不仅是一部女性视角的电影,还是一部戒赌宣传片,并且戒赌的内容仅限于皮毛,如果让从业者来看,更应该归类于爱情片。
晓鸥的不断挣扎,我不知道是编导有意美化了这个行业,还是努力树立形象,反正我觉得都是在当婊子立牌坊,也许这世上的好人很多,但在叠码仔这个行业,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请给我们捞偏门的一点尊重好嘛,这么善良是要死人的。
记得晓鸥说打托是违法的,她拒绝做这种事儿,没错儿,打托的形式不受澳门的法律保护。
但是,作为一个叠码仔说违法,就好像开饭店不怕大肚汉的道理一样,当妓女还怕客人鸡巴大?
没有这个道理的。
就算澳门还景气的那几年,也没有一个人敢说这样的话,通常都是想尽办法做客人,这是偏门,三更穷,五更富,趁他病,要他命的职业。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你跟我讲善良?
我看海报里说,“男人永远在赌人生,而女人在赌情感?
”当然,这是贴合片子里的内容,但据我所知,赌人生的都是烂赌鬼,或者暴富的拆迁户,不值一提,玩两次牌就能把自己输趴下的人,也不会成功到哪儿去。
尤其片子里晓鸥接触的客户,跟我们的客户段位也差不多,除了少数几位是真正意义上的输趴下了,更多的是贪污折了。
当人达到一定的阶级和地位,没那么容易就倒下。
这些人好赌,更多的是为了寻找刺激和感觉。
在男人的欲望之中,无非吃喝嫖赌抽几样,任何形式的刺激都是短暂性的,并且随着长时间的接触而变得平淡无奇。
无论是吃喝还是嫖,时间长了,都特别没意思,在澳门找女孩儿(澳门对小姐的尊称)很便宜的,1500港币左右的质量就非常高了,您就是身体再好,天天三飞,能玩几回?
这里还牵扯澳门赌场的设计,想进酒店,先过赌场这关,眼花缭乱的机器,赌客的嚎叫声,一切都在吸引你的目光。
所以,只有毒和赌不一样,它可以持续性的刺激你的感官,精神高度集中,紧张,一切都发生在刹那间。
对于某些成功人士来说,比如你们的M姓爸爸,除了要考虑站队的问题,早已经过了考虑钱的阶段,对吧,他也照样是赌场的常客,喜欢寻找刺激。
而女人在赌感情就更扯淡了,当然,我是指这个职业。
片子里的晓鸥也为了男人傻傻的付出,选择了无条件信任。
不经意间我想起了那句老话,傻人有傻福,不过您别忘了,傻逼可没有。
在澳门,女叠码仔不少,可你要知道,在澳门做这行儿有多不容易,大部分人还处于叠码仔的最低级阶段,她们没有背景和关系,只能到处抠客儿,然后把客人交给公司。
粤语很有灵性,比如这个抠字,泡妞叫抠女,找小伙子叫抠仔,而在赌场里找客户 ,叫抠客儿。
抠客儿的过程很不容易,除了遭受白眼辱骂,甚至被骗,还要付出身体的代价。
澳门没有田,只有庄和闲,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越现实。
一个女人做偏门,嬉笑怒骂,撒娇发嗲,占个便宜,跟大哥睡个觉是标配。
如果找到了大管道(洗码量大的客人),那人家凭什么在你这里洗码儿?
都不用客户说,你自己就得主动去开好房,劈开腿,自动模式摇起来。
当叠码仔,无论男女,首先你要有客户,我不知道晓鸥是从哪挖出来这么多大客户,就算老刘介绍或者常年积累,按照晓鸥来澳门的时间推算,她也一定是做抠客儿的起家,这些规矩她应该比谁都懂。
以我叔儿为例,他当年就是在澳门的赌厅儿里入了股,也是派我去澳门的人。
记得某个年底算账,他的分红有两个亿左右,但到手里只有一千多万的现金,剩下的全是账。
当然,并不是这些人赖账不给,别人也欠他们账,就跟做工程一样,连环欠,手里全是纸,没有几个能拿出现金的。
所以我就纳闷是谁给的晓鸥勇气免了史奇澜的账,还有放数之前不做调查,就轻易给老段出码儿,而且是足以让她倾家荡产的额度,单凭感情吗?
这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女人,会接二连三的出这种错,太不现实了。
在澳门查人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操作,客户名下的财产,不动产,一个电话的事儿。
片子里的华仔,原型就是黄山,那个骗了几十亿的贵州人,在他之后,整个洗码儿行业谨而又谨,慎而又慎。
就如我前面所说,叠码仔不会讲善良一样,编导可能还是不了解这个行业,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叠码仔的客户来澳门玩牌,尤其像晓鸥这种段位的,必须吃喝住机票夜总会等等的花销全包,像我们还要给客户买包买表,给他们的太太买礼物。
这些开支是光靠洗码儿就能出来的吗?
你不占成儿,你不揭底,你喝西北风?
而且以晓鸥出手的额度,在她没钱的时候还给了老刘一沓港纸,一沓是十万,她单纯靠洗码儿,可能吗?
我觉得片子里的老段的设定挺有意思,也是唯一相对真实的角色,既不算白手套,也不算企业家,充其量就是个先富起来的生意人,烂赌鬼。
并且编导还把几种风水的元素揉在了一起,比如机场,确实是有不少人在等航班的时候想玩几把,导致输光了所有钱,还有茶壶破风水,马上蝇的手把件儿,马上一只苍蝇,取谐音马上赢。
一个输掉上亿资产的老板,落魄的时候,玩这些小把戏,有病乱投医,也算是有情可原。
老段在监狱的时候问晓鸥,你这么恨赌,为什么还要做这行儿。
我来回答,因为做偏门的人,习惯了挣快钱,是做不了正常行业的,就如同她又爱又恨的澳门,却又离不开它。
也如同她口口声声的不违法,但她从起家到小有成就,这其中又有多少人家破人亡。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片子我就当爱情片看,出于礼貌,给了三颗星,毕竟是首次出现这个题材,聊胜于无。
澳门真正的分水岭在反腐前,提前得到消息的大佬们早已渐行渐远,赌瘾大的也就是采取电话投注的方式继续战斗,直到正日子的来临,大佬们才收敛了起来,不再踏入关口半步。
当初还写了破冰行动的影评,也牵扯到了澳门的事,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
有些问题,可以评论区见,以上。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240935/
非原著党,冲着片子的反赌题材打5星,作为一名曾经的“赌徒”,我告诉你为什么值得5星。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社会上一直以来都是打击赌博,告诉你赌博了我就要把你咋滴咋滴,但是从教育意义上的反赌它是空白的,甚至是灰色的,只是换了个名字存在,它不叫赌博了,叫博彩;不叫赌场了,叫股市;不叫叠马仔了,叫理财经理;不叫钱了,叫数字货币。
千万不要以为赌博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就存在我们的身边,当你输了第一次,当你第一次借钱填坑,当你运气好第一次回本,当你第一次洗白的时候,你能想起这部电影,想起我的这段话,你知道不能再继续赌了,能够让你悬崖勒马,那么它就是值得5星的。
说回电影,演员选择上我觉得ok,特别是段总这角色,让人非常深刻,几十年的积累让他比普通人拥有更多的机会,普通人输了一次,可以找朋友借,第二次可以抵押贷款,第三次可以坑家里人,然后你再也没有第四次了,段总这层次就不一样了,直到最后还有1:20的杠杆可以最后一搏,你有没有想过,如果那把开的的是庄,他收手了,他还是他的段总。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哈,不详细说了,影射的就是我们所在的各个阶层。
然后剧情,故事线是真的不太清晰,毕竟把应该是50集的电视剧容量浓缩成电影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第二次,会清晰很多。
最后还是要提醒一下,别赌博,当然啦,还有别炒股,别炒币,别买p2p,别信理财经理,有钱就买房,南北通的,准没错。
《妈阁是座城》对我来说是个挺意外的电影,除了知道“妈阁”是澳门,有白百何,严歌苓老师的作品外一无所知,没有预设立场,不知道内容走向,于是看完电影很长时间回不过神。
中国有句老话“十赌九输”,但是不及电影撕开赤裸裸的“进去是人,出来是鬼”的人间地狱现状给你看,当然,这到底还是部电影,真实的人生更为惨烈。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恐惧“赌”的环境,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每当听到“他又去赌了”这句话的时候,真的犹如天塌下来一般。
那时候,我们曾经尝试过人间最卑微的祈求方式,而这是当我成年之后最不愿意面对的——为什么要求一个人,为什么把自己放得那么低贱祈求一个人别赌了,对!
为什么要把人生的筹码放在别人身上,为什么要被他的选择决定了你是做个跪下的狗还是站起来的人?
这是这么多年我对赌博者家人的思考,然而,现实并不是说说就可以强大起来的,赌博是个泥潭,会把所有的人拽下去,烂赌鬼会变成猪,而他们的家人去恳求烂赌鬼恢复人性,他们又变成了狗……说到底,这个世界,离人类文明很远了。
这么讲吧,我们小老百姓生活的世界,讲究的世界规则和道德标准,和黄赌毒世界里的完全不一样。
有句话怎么讲的——千万不要对监狱好奇。
不是说你好奇心是错的,而是一旦你满足了好奇心的时候,往往人生天翻地覆,再也回不去了。
我们可以设想,作为我们普通百姓,我们中有极少数的人在天时地利人和运气非常好人非常努力和有野心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阶级的上行。
我们这样的吃瓜群众往往看不懂上层建筑的操作,是因为他们看到的世界跟我们不一样,很多时候我们用自己作为普通人的思维去思考国家大事,不但狭隘,而且还会被历史判定为愚蠢,上行是如此之难,但是下行却没有底线,比如,人可以变成猪,人可以变成狗,但是一旦成为了猪、狗,(猪和狗不要来骂我),再想进入人类社会,怕是比在人类社会实现阶级上行还要难。
你的世界天翻地覆了,你的道德观被击得粉碎,你混迹在人类社会里,看起来还是人模人样的,但是你知道,那个光鲜体面的作为人的身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爱戴,有人听你说话,你可以和别人说话的时代一去不返了,所以,对于一个人来讲,倾家荡产还不算是最大的灾难,真正对一个人的灾难是,你还活着,但是你比死了还难受。
所谓的行尸走肉,大概就是这样子吧。
我说的“猪”这个概念,援引于这篇那些被赌毁掉的金字塔顶影评,私人情感原因,真的是感触颇深。
知乎这篇帖子提到你看干这些事儿的人好像都是没文化,只会用暴力的人,实则不然,还得有脑子,如果人没了脑子,那很容易入圈的。
以前有人问我,你读那么多书,有高学历,你有房子吗你有车吗?
那会我研究生还没毕业,我感觉很羞愧,我说不出有文化能怎么样,反而还有浪费时间和浪费金钱的恐慌感。
我这么说,不是说这就是答案,而是说,你有文化掌握了人的心理动向不是让你去赚这样的钱,但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别人想要把你引到这条做猪的路上,是有难度的。
当然,像段凯文这种有文化有能力却最后还是请君入瓮的不再少数,那就又要引出另一个概念,自恋或者自负。
多少的英雄豪杰尚且会膨胀,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看不清楚自己几斤几两的,段凯文如是,梅晓鸥如是,史奇澜如是,不过大家赌的东西不一样,但是结果却殊途同归,都是血本无归。
我是不大相信史奇澜先生能戒了赌的,所以梅晓鸥让他干干净净地像个人走是好事,别到时候再度不体面砸在手里。
电影中梅晓鸥哭诉:你倒霉的时候她在哪?
我只是点评这个人物,说得好像陈晓晓在困难关头各自飞了一样,其实,她的操作一点毛病没有。
对于这些上瘾的人,都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梅晓鸥单知道债主上了门了,她却没有说陈晓晓和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担惊受怕生不如死的人间地狱,这样的烂人,也只有艺高人胆大的业内人士敢收留,说起来普通群众,谁敢?
我曾经见过一个好人沦落为猪,我们这些普通人一生之中能接触几个这样惊心动魄的人间惨剧呢?
以前我特不理解,觉得欠债了就说明白了就好了,家里人帮着想办法,先还钱然后再怎么怎么……我说过,人用人的思维是无法理解这个世界的规矩的,你一旦着了道,没有什么脱身的方法。
一个好人,一个体面的人,一个有工作的人,一个父亲,一个丈夫,就这样,最后成了一个坏人,他还在扑腾地在人的社会里找点稀薄的存在感,但是自尊的溃败会让他在这个烂道上一烂到底。
电影中史奇澜给梅晓鸥打电话兴奋地喊着:我表弟开始输钱了!
多么癫狂,想一想那些入了局搞传销的人们吧,“以猪养猪”大概是这个世界的生存规律,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发动人民群众铺开下线却永无止境,很多偏门的这个赚钱金字塔结构都是一样的,但是塔顶的,一定是人。
人坏尚能自省,人烂就没有什么办法了。
我很多年没见那个入了局的人,曾经很天真地劝过他的家里人,说钱没了再赚呗,只要一家人,熬过去重新来呗。
看完《妈阁是座城》之后,我突然嘲笑几年前的自己多天真,人一旦变了猪,在人类社会就没有位置了,要么一家人跟着他沦落,要么切割后他在他的圈子里也能找到新的伴侣。
一旦到这份上,人类那些什么爱情、亲情、友情,所有美好的东西,都跟他再无任何关联,就算就在眼前,他也是看不到的。
你有没有觉得,人才是最可怕的动物?
动物们为了生存去杀同类,但是不会折磨同类。
而人呢?
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叠马仔、掮客们知道自己的财富上有多少家庭家破人亡,那些在赌桌上流连的所谓体面人也知道自己的原始积累或者背后金主的钱,没有一分不带着血淋淋肮脏的东西……但是他们还是这样做了,而电影没有只是指责这些道德标准已经和普通人不一样的人,更多的是在问那些变成猪的人,你怎么就不能活得像个人呢?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买卖,难道要政府要国家全部买单?
社会发展进程中肯定有不尽完美的时候,法律的漏洞永远都是存在的,从这个角度上看,套路贷、校园贷也很冤枉,人家至少没有逼着你去借,上套的第一步肯定是那些想要不劳而获就实现自己在自己所在阶层更进一步急功近利的人。
所以,归根结底一句话:人啊,认识你自己!
只要赌,不管赌什么,总是输的。
猪在变成人,既然已经基本不可能,但是其实人变成猪的过程,也不亚于脱胎换骨,我自是没经历过的,只是用听过的故事情节合理想象过,那已经够我做好几年的噩梦了。
尽管这个电影在网站看的,被剪得支离破碎,很多东西连不起来,但是它真的是一部很称职的戒赌宣传片了。
因为最近偶然看到了几条澳门相关的新闻,发现自己对于叠码仔这个行当还是挺感兴趣的。
在遍寻相关资料无果之后,我还是决定回到这部电影中,透过作者和导演的视角,再来窥探一下赌徒和相关行业从业者的心理。
初看这部电影是当时看完小说后恰逢电影上映,和家人一起前往影院观看的。
当时的我比现在更缺乏艺术品鉴能力,看完只觉得电影把小说具象化了,关于情节、拍摄手法等基本上是说不上好也谈不上坏。
最近由于看电影时带了更多的目的性,有了期望失望就多了许多。
赌徒的人性这些写在电影脑门上的东西,我都已经熟知;情情爱爱我也不大想再深入探讨;除此之外,我好像就一无所获了。
影片是围绕晓欧情感世界里遇到的三个重要男人展开的,这三个男人都是彻头彻尾的赌徒,晓欧和他们即是报复,也是爱恨交加,她恨毁了自己家庭和生活的前夫,所以她也恨赌场记得那些男人,但是她活在赌的世界,离开了赌,她自己也活不了。
她一步步的带着段凯文,史奇澜们走向人生毁灭的深渊,却又不时在他们快要跌入的时候心软的去拉一把,正因为此,她也讲自己的生活弄得支离破碎,华仔问她,其他的叠仔女要么赌,要么不赌成为老板,你不赌,却没有成为老板,为什么?
她没有赌,却也没有成为老板,她的钱连同她的别墅,都输给了情感,她成为不了赢家,因为比赌场更可怕的是感情,她输了一次又一次,却又不停地继续陷入其中,她明明知道段凯文在拙劣的表演,却毫不犹豫的借给他200万,她有内疚感,也有负罪感,但是这是她自己选择的,她即对这三个男人有感情,也不得不亲手把他们送进赌场毁灭。
这是一部好的电影,我不觉得它是在劝人戒赌,因为人生中赌场处处都在,爱情,事业,亲情,是个人就离不开这些,是个人就一生都在赌,只不过有的人赌钱,有的人赌情,有的人赌命。
故事是好的,电影也不错,可惜看完了一地鸡毛,我倒情愿她把再次进入赌场的史奇澜,彻头彻尾的还给小小,这样的晓欧会更加洒脱。
评分低了,至少有7分的,白百何是个好演员。
本人还是觉得不错的电影,为什么那么多水军胡乱评价,人可以做错事,为什么非得把现实中的人放进电影里面去比较!
电影是值得一看,比TM很多商业国产电影好多了!!!!
不要因为抱什么预期的想法去看,至少我觉得它是一部动人的电影 !
本人爱电影不剧透,所以真正喜欢电影的人我还是觉得热力推荐一下!
前几天看了《妈阁是座城》的点映,真的是一部从故事到人物都特别“严歌苓”的电影。
说来也非常有意思,严歌苓有很多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可无论导演是张艾嘉、张艺谋、冯小刚,还是李少红,呈现出来的结果,都依然有非常鲜明的严歌苓的风格,这部片子也是。
如果稍微荡开来说一下,其实文学改编成影视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里面有导演和原著作者之间非常微妙的角力。
有些作品最后呈现出来的成果几乎和原著无关,完全是导演借作品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像徐克的《东方不败》,王家卫的《东邪西毒》,都只是借了小说中的一些意象和人物关系,全然讲的是自己的东西。
有的作品的导演则像个翻译,亦步亦趋地把书里的文字影像化出来,比如老马丁拍《纯真年代》,以视觉的方式复刻了原著的魅力,却没有太多导演个人的发挥。
这种都算是好的,有时候发挥失常,比如许鞍华翻拍《半生缘》(以及即将到来的《第一炉香》),就简直让人不忍直视。
当然最好的情况就是互相成就,导演的声道与原著的声道相互交织成复调,发出动人的共振,如侯孝贤翻拍《海上花》,又如李安改张爱玲的《色戒》,于细节处力求分毫毕现,在大主题上却微妙地与张爱玲错身擦肩。
张爱玲讲的是男性极致的自私、自恋与冷血,还有女性的清醒的折堕(这个真的是张爱玲反复书写的主题,从《第一炉香》、《殷宝滟送花楼会》一直到《色戒》,直到《小团圆》,才算是既有入梦,又有惊梦)。
李安讲的却是家山北望泪沾襟,从个人信仰到家国概念,都是坍塌的幻觉。
说回到《妈阁是座城》。
李少红按说也是一个在视觉呈现和台词改编上很有个人风格的导演,但这次的电影非常“收”,只在细节上能看出来女导演的细腻,尤其让我惊讶的是,李少红把白百何拍的很好看。
严歌苓本人其实一直是游走在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之间的作家,非常高产,喜欢尝试不同的风格与题材,结果就是作品当然会有良莠不齐。
但整体来说,严歌苓的作品可读性都是比较高的,相比较“常情”,她也更钟爱“奇情”,她喜欢写在特殊的时代、特殊的环境里,一个看似的普通的女性是如何在际遇和感情中完成自己的成长。
《妈阁》的故事也是这样。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回归前的澳门赌场(澳门的英文是Macau,所以妈阁是澳门的别称),白百何饰演的梅晓鸥是一名赌场的叠码仔,被生活推着周旋在三个男人之间,这三个男人分别是她的前夫耿乐,她的客户吴刚,和她的爱人黄觉,梅晓鸥就这样胼手胝足地在妈阁这座城里谋生亦谋爱。
严歌苓笔下的女主角,无论什么个性、什么背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藏不住的女性的风情。
而白百何以前演的那些电影,无论是成名作《失恋33天》,还是后来的《滚蛋吧!
肿瘤君》、《捉妖记》,她的形象都是大大咧咧,有时候还有点毒舌,长相也不是妩媚风情挂,在美人如织的娱乐圈甚至算得上相貌平平,所以最开始我对她能否胜任女主角是有点存疑的。
但片子里有一场戏非常惊艳我,白百何与吴刚烛光晚餐,彼时吴刚已经欠了她一大笔钱,正打算赖账,白百何看的很明白,却并未完全戳破,俩人还没有撕破脸。
那一场戏,白百何把女主角软中带硬的个性展现的恰到好处,一边要做出楚楚之姿与男性社交周旋,按捺住心中的焦躁和愤怒,另一方面又不能真的让别人以为自己是一介好欺负的弱质女流,这种微妙的分寸,她呈现的相当准确。
而且在烛光摇曳里,白百何平凡的五官竟然生动妩媚起来,非常禁得住特写,有一种别样的蛊惑力,也看得我暗暗称奇。
严歌苓作品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女性无论外表多妩媚,内核总归是有地母的属性,是柔软的、宽容的、充满了母性的,她们承担生活的风云变幻,也承担男人的软弱、自私、孩子气,哪怕外表泼辣(比如小姨多鹤里的朱小环),内心深处其实是无怨无悔,坦然接受这样“女性的命运”,也体现了严歌苓本人的感情观和女性观。
《妈阁》里的女主角也是这样,非常心软,也非常隐忍。
一次又一次被客户、爱人、前夫辜负,却依然替他们善后,给他们补窟窿,帮他们重建生活的秩序,给他们温柔与爱意。
——但是,女性的心软、同情、与付出,真的能带来现实层面的回报吗?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无论这个回报是指感情还是金钱。
严歌苓对这一点其实看的非常清楚,很有可能一个女性付出了她全部的温柔与善意,到头来依然会是两手空空,但她们还是选择去爱,去保持柔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心。
我曾经对严歌苓这种女性观非常质疑。
记得她曾经在一些访谈里表达过她的性别观,说她认为女性其实是比男性更坚韧、更神性的,所以女性是在包容、怜惜男性。
当时我觉得这简直是在自欺欺人,是忽视女性被侮辱被损害的处境,将没有选择的无奈、没有出路的隐忍美化成一种更为崇高的包容。
但我后来的想法也产生了一些变化,每个人都有解释自己、为自己选择一种叙事的权利,而且站在外人的视角,确实也难以窥视他人内心的真实世界。
我现在尽量避免去judge别人的观点是不是够“现代”、够“进步”,只要她对自己的生活可以自圆其说,我都尊重,虽然不见得认同。
最后,这个片子最大的看点当然还是吴刚的表演。
他真是一个好演员,不愧是舞台上几十年磨出来的演技,把一个贫寒出身的地产大鳄演的活灵活现,无论是春风得意时的装模作样,欠人钱赖账时的打肿脸充胖子,在赌桌上杀红了眼的失态,还是最终满盘皆输时候的狼狈沉默,真的在个体身上呈现了时代。
当年那些捞偏门的大老板们,也曾经是顺风顺水的时代弄潮儿,有过他们的好时候,但老话说的好,“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终于山穷水尽覆水难收。
放在澳门回归二十年的大背景里看,颇为意味深长。
梅晓鸥饰演的女性叠码仔,无论在职业上还是性别上,都似一个旁观者,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而她自己,赚过钱也亏过钱,得到了一个爱人又失去了他,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与最初的一无所有相比,岁月究竟荡涤了什么、馈赠了什么、又夺走了什么。
滚滚红尘翻两番。
我只想说,如果女主换年轻20岁的王姬,至少可以获地区大奖,可惜了。
谁的演技在线与否,一目了然。
梅是行走江湖的,狠劲辣味几乎没有,反而见人爱人,没有一点江湖儿女情仇,在澳门赌场那种地方怎么可能生存下去。
反观其他演员,基本演技在线,但是在女主的“努力”下,陪着大打了折扣,因为她一直出现在几乎每个镜头。
看看刘嘉玲那个语气、那种眼神!
人家成这么大的名不是没有原因的。
只能说她不太适合这种角色,估计导演或者制片也是无奈之选,资本说了算。
借用片中所有男主经常说的,能换个人吗?!
真实,如果你看过赌城不是天堂的小说,知道澳门叠码仔的那点事。
你就会觉得这片子太牛了。
尤其是白百何的出演,以前不喜欢看她🉐便宜,觉得没什么看点。
这部剧里白百何演的很出彩。
有时都感觉不像她了。
真的很棒!!!!!!!!!!!!!!!!!!!!!!!!!!!!!!!!!!!!!!!!!!!!!!!!!!!!!!!!!!!!!!!!!!!!!!!
一刹那的快感吗?
赌徒也清楚 赌场哪怕不出任何老千 就凭科学概率 也是稳赚不赔的。
早就注定的结局 千千万万的人还是前赴后继对于不赌的人可能是无法理解的吧。
押上人生中的一切 只为了开牌时候的心跳加速 只为了肾上激素的快速分泌 结局不是天堂就是地狱 赌博充分证明了人类是自然界中最具有自毁精神的生物。
人类的基因里面是否天生就包含着赌性 只能由上天来回答了。
看这个电影之前,这电影名我一直以为是骂人,后来才知道原来妈阁说的是澳门。妈阁是座城,是座人性欲望之城,男人在这里嗜赌成瘾,女人在这里忍不住赌上了感情。在这里金钱的多少对男人来说已经不重要,他们只是发泄着人性深处最深恶的征服欲望,而女人在这里已经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给自己不安的内心寻一个落脚之处。演员阵容强大,演技都还可以,白百何的演技还是有一些不足,不够味道,而整片的感觉本来应该有厚重的年代感,可是李少红导演并没有拍出来,只是以女性化的角度和方式表达了一个失落女性的内心。
不过这是一部讲叠马仔的故事,虽然没有以前的赌王、赌神系列的高观赏性和商业性,但回想一下,它揭秘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操作。所以尽管是披着文艺外衣的赌场叠码仔实录?里面没有坏人,都是好人?立意为何?及格分给吴刚的演技吧。其他太跳脱出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不如叫《局》
三星白百何,一星吴刚,故事嘛~一般一般
堪称大型戒赌宣传教育片,十个赌徒九个输,倾家荡产不如猪。不过,也真的是没想到,芦苇和严歌苓操刀的剧本,最后拍出来是这么个鬼样子。
两颗星给吴刚…我严重怀疑李少红是否会电影叙事……
演技勉强应付 人设也足够立体 看得出剧作花了不小功夫 只是严歌苓这标签化量产的底稿 人造香精味浓得窒息(仔细看了浴缸特写 软妹币已经抽走了)
电视剧一般拍摄,冗长琐碎的对话,沉醉于类似“赌我戒了,戒不了你”的爱情箴言。真没必要拍出来。
这个故事如果是王家卫拍就好了
沒有到評論的那麼差呀,有好幾次還把我看笑了
不明白为什么
看完吐槽了半个小时……圣母婊拯救沉迷赌海的男人故事,醒醒吧编剧…欠了几千万还能活那么久我觉得你们公司是开善堂的,唯一一分给吴刚老师,完美诠释什么叫做真正的斯文败类。所谓的年代背景也就从旧葡京到新葡京再到巴黎人excuse me?支离破碎的剪辑和令人全程翻白眼的剧情,今年看过的院线片最讨厌的一部。
段落和情节之间转换过度太随意了,或许拍成电视剧会好一些,白百何吃烤鸭那段演技挺好的~
这些老导演还是安心拍电视剧吧,反正拍什么都是电视剧思维在做,看着心累。
有严歌苓的剧本托底,那种人在欲望场域下暗涌的人性纠葛感拍出来了。类型上,反传统的“大女主”电影,白百合不是硬刚男权的人设,而是在资本浮沉的赌场中以坚守自我对抗世界。李少红重出山的野心不小,在一个十多年的澳门变迁史中放入很多时代性、重大事件的东西,但时代背景与一个小格局故事中间存在被悬置的断裂感。故事本身俗套得像个喜剧片,很多戏剧转折错觉在看开心麻花的电影,这就大大冲淡了或时代或人性的严肃感的表达。电影实在撑不起《妈阁是座城》这个大题目,但把它当一部都市女性电影看,个体视角细腻情感的处理是可以打中大批观众的。
李少红导演的题材真的选的很新颖,演员选角也很棒,白百何的演技真的有惊艳到我,角色吃的很透,为女性导演加油!
两星半。凯文段要是最后翻盘了那还怪好玩儿的、然而并不能。白百合的长相我真的是很喜欢啊。
一个晚上,只能造一种孽……
因为抱的预期比较低,但没想到竟然是一部动人的电影,我以为只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但其实内容很丰富,白百合又一次打动了我,吴刚真的是演得太好了
谁又不是一只小小鸟,愿赌就得服输。白百合吧,有些细节还是欠妥欠到位。
对于一半台词都是内心独白的电影自觉低看一眼,小说已经够莫名其妙,电影还真能更莫名其妙啊,“赌我已经戒了,现在的问题是戒不了你”可以稳居年度土味台词第一名了。我最吃不消的选角居然是吴刚,看吴刚跟女人调情就像撞见爸爸摸单位年轻阿姨屁股(虚构)一样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