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下的人生
Ixcanul,火山少女的爱愁(台),Ixcanul Volcano
导演:杰罗·布斯塔曼特
主演:María Mercedes Coroy,María Telón,Manuel Manuel Antún,Justo Lorenzo,Marvin Coroy
类型:电影地区:危地马拉,法国语言:西班牙语,玛雅语年份:2015
简介:利亚是一位17岁的卡齐格尔族玛雅人(Kaqchiikel Maya),她与父母一起生活在一座活火山脚下的咖啡种植园。她被许配给了种植园的一位工头。但玛利亚却一心想要去发现火山另一头那片对她来说是完全未知的世界。她引诱了一个一心想逃到美国去的咖啡收割工。但那个收割工扔下 她后,玛利亚重新认识了自己所在的世界和文化。..详细 >
返看你国,亦。甚至更!
她妈妈是真正爱她的,只是仍然无法改变她的命运。
这片子拍的太妙了,我和妈妈看的非常震撼,女性的坚韧,女性骨子里的母性,对孩子的爱,太奇妙
一种文化,一种呈现,一种理解
愚昧与逼迫。
Life is a cycle if you live in the same environment.
哭泣
电影比电影里的生活还难熬,甚至火山都没给出全貌。落后、迷信、原生态生活,纪录片式的流水账。最后将封闭地域与现代社会勾连起来的感觉很像“邮差的白夜”,可惜草草收场... 银熊安慰奖?
柏林电影节目前最有诚意的影片:全片最动人之处在于一触即发的家庭风暴如何转变为紧急亲情。在更深的层面上,导演将自己成长的文化展现为原始信仰的诗意监狱,从片头就通过厉声呼喊的无济于事建立起人与兽的通性,更以一系列自然声代替配乐。女主角驱蛇遭险而最终走进无法交流的城市文明充满讽刺。
火山在那等着,它没动也没喷发,只是静静的看着山脚下的人文景观,奇闻趣事。
尴尬的评分系统,应该是7分的电影,仍然却只有3星和4星这两种选择。
可以看出我的“国际艺术电影”课教授煞费苦心加入这部电影到课程里的原因就是政治正确之我们有在feel what indigenous people's life is like。这部电影充满着拍给“现代殖民者”(包括我在内..)的感觉,导演一定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拿现代殖民者观众的身份在审视自己和自己的作品,这种审视和修正尤其明显。但是不得不说导演作为一个没有子宫的雄性动物感受到了“女儿,母亲,外婆”关系里某种火山一般的力量是蛮厉害的,能把这一点讲述得动人就已经足够让人敬佩了。
一点也不觉得这是展示第三世界国家贫穷蒙昧落后讨好西方观众的片,刚好前几天读了篇人类学观察文章也在讲南美洲的少数民族,电影里展示的女儿与母亲的关系和信仰的表达(很多更像巫术)都可以当作文化理论的case study。德语片名翻成火山下的梦感觉更贴切,火山那边不是女主想去的美国只是越不过的寒冷
贫穷迷信愚昧的表象和结症也是全球化的。
从土地,到猪圈,到饮食,到服装,到语言,,,全方位的生活原生态,让人看到世界最古老民族玛雅人的后裔说怎样生活的。我爱原生态。
题材无新意,完成度很高,克制,流畅,张弛有度。
危地马拉🇬🇹
镜头语言很棒!母亲永远在女儿身边……
贫穷带来的是麻木。
一位卡齐格尔族玛雅少女的日常之世上只有妈妈好。片中有几个镜头确实很有文艺范儿。如果以了解南美洲土著文化为切入点,《蛇之拥抱》更加深邃、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