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爱放逐

Изгнание,Izgnanie,Le Bannissement,The Banishment,Zapakh kamnya,將愛放逐,放逐,驱逐

主演:亚历山大·巴鲁耶夫,玛丽亚·邦妮薇,康斯坦丁·拉夫罗年科,Dmitri Ulyanov,Maksim Shibayev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07

《将爱放逐》剧照

将爱放逐 剧照 NO.1将爱放逐 剧照 NO.2将爱放逐 剧照 NO.3将爱放逐 剧照 NO.4将爱放逐 剧照 NO.5将爱放逐 剧照 NO.6将爱放逐 剧照 NO.13将爱放逐 剧照 NO.14将爱放逐 剧照 NO.15将爱放逐 剧照 NO.16将爱放逐 剧照 NO.17将爱放逐 剧照 NO.18将爱放逐 剧照 NO.19将爱放逐 剧照 NO.20

《将爱放逐》剧情介绍

将爱放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艾利克斯(康斯坦丁·拉朗尼柯 Konstantin Lavronenko 饰)和妻子薇拉(玛利亚·邦妮薇 Maria Bonnevie 饰)带着孩子们来到了位于乡间的老家度假,这里闲适的生活和优美的风景安抚了一家人疲惫的心灵。 正当艾利克斯沉浸在宁静的情绪中时,薇拉告诉丈夫自己怀孕的消息,让艾利克斯震惊的是,薇拉坦陈,腹中孩子并不是艾利克斯的骨肉。在巨大的打击之下,艾利克斯找到了兄弟马克(亚历山大·巴鲁耶夫 Aleksandr Baluev 饰),向他倾吐胸中的愤懑,在两人的商讨之中,艾利克斯决定让妻子堕胎。不幸的是,薇拉死在了手术台上,艾利克斯的世界崩溃了,他的悲伤和愤怒化为了仇恨,他发誓要找到妻子的情人,让他也尝一尝和自己一样的滋味。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蓝背鱼女人不易做索命暹罗之按摩师漂浪青春士兵突击禁足少女罗曼史余兴派对1922死亡占卜2:恶灵始源谁说我结不了婚童话先生即时发生读心人第五季借来的100天东京沙拉碗村路弯弯台北过手无暝无日凶宅幽灵后裔2先婚后友韩国街舞少年事件2.43清阴高校男子排球部伟大的密码第一季生活与贝丝第一季高速公路家族鳕鱼角第二季耀眼的你三利股份今日涨停致奥利维亚我的23岁美女邻居

《将爱放逐》长篇影评

 1 ) 将爱放逐

影片其实在控诉男权的专制和暴力,而配角则衬出软弱无能的另一种男权极端!

故事的悲剧最终是因为男人的自负和缺乏沟通,源头是自私和自以为是的思维。

导演刻意选用仪式感很强的视听,强化出这一慢性杀人的过程中,男人的种种表现,如同肃静的审视;尤其冷色调的布景和摄影做得十分精妙,油画般精致却又十分压抑!

但摄影和剪辑强调形式感,反而拖沓了节奏。

整体来看,影片的形式感和概念,要好过故事情节!

 2 ) 如果没有爱,就不会追寻

《将爱放逐》是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的第二部剧情长篇,整体的风格和节奏比第一部作品《回归》更加成熟、稳健和自信。

电影讲述Alex和Vera这对夫妻,已经有了儿子纪儿和女儿伊娃后,Vera发现又怀孕了,她谎称怀上的不是Alex的孩子,Alex对她的说辞没有丝毫质疑,犹豫过后,要求她做手术堕胎,谁知Vera再也没有醒过来。

Vera对自我有清醒坚定的认识,希望夫妻恩爱,也希望孩子们在爱的氛围中长大。

可现实让她忧心忡忡(甚至已经得了抑郁症?

)。

她担心纪儿长大后会步他父亲、伯父的后尘。

她对Alex说:“我知道你和你兄弟是怎样的人,还有纪儿会成为怎么样的人。

” Vera对Alex越来越陌生。

火车上、回父亲老房子的路上,Alex的眼神,心思从未在Vera身上停留过。

在老房子里两个形单影只的陌生人,干巴巴的,就如旁边没有雨水滋润的胡桃林。

相较而言,他更关心他哥。

兄弟两从停尸房开车回家,Mark从前门绕到屋后方病情发作倒地,Alex的眼睛可是一直跟随才使Mark及时得救。

Vera觉得Alex并不爱她,内心的痛苦却无法与枕边人交流,尝试过自杀,在Alex执意要她堕胎后她最终选择自杀再没有醒过来。

极端的做法是一种果断的决绝,她拒绝这种压迫式的两性关系、拒绝与Alex继续过无爱的生活。

印度哲学家吉杜·克里希那穆提说:只有在关系中,只有当人与人之间建立了正确的关系之时,爱与真理才会出现。

对真实的追寻就是处于关系之中的爱。

要爱你,我必须了解你,我必须接受你所有的情绪、改变,而不仅仅将你圈附在我的野心、追求和欲望当中。

没有你,我就不能生存。

如果我不理解这种关系,那么我怎么会心怀有爱呢?

没有爱,就不会有追寻。

当Vera告诉他肚子里的孩子不是他的,他不仅没有追问,而是扔下她,山高路远要跑去找Mark。

但凡问几个具体的问题(比如怀孕几个月了?

什么时候发生的事?

对方是谁?

为何这样做?

) Vera的谎言都会被戳破。

“一颗干枯的心灵怎么能够了解真理和爱呢?

当然不能。

想要理解,就必须有通畅的交流,也就不能够出现任何孤立的过程,出现任何克制和保留。

要领悟,就必须有爱,没有爱,就不可能有领悟。

” 导演的一个个长镜头里,是Alex的一意孤行、和对问题的回避,少有的几次谈话不是一巴掌把Vera摔打在地,就是鸡同鸭讲,不欢而散。

没有爱,没有坦诚的沟通与交流,他无法发现问题的真相。

这部分如果与罗马尼亚电影《铁轨边》一起比较着观看,能很好地理解关系中的爱与真理,Alex与阿迪塔对妻子声称“出轨”一事为何会有完全不同的处理。

Alex躲在兄长的羽翼之下迷失了自我。

夫妻之间的问题,置当事人于事外,却找局外人商量。

不是说不能找人商量,显然,Mark本身是一个彻底摒弃爱与真理的人,何以能指引Alex?

火车站,两人在车里,Alex很迷茫:“我怕我会杀了她。

” 而Mark的意见却是:看牌出牌,想杀就杀,想原谅就原谅,这是你的权利。

Vera在他(们)面前的存在感接近于一个“物件”,任意被摆布。

长兄如父,Mark的言传身教左右着Alex的思维模式和处事方式。

第二天起床Alex暂时放弃了让她堕胎的想法,上楼把钱和抢都扔抽屉里了,下楼看着窗外的两个孩子,他通知她:“好了,Vera,去准备早餐,我们继续,你继续当他们的母亲,而我继续当他们的父亲。

” 后来Robert的一通电话又唤起了他心里的恶念,强硬要求她立即把孩子处理掉。

Vera被宣告死亡后,Mark只淡淡地一句:“可怜的姑娘!

” 像是对一个陌生人发出的感叹。

不仅没去追问“怎么会这样?

她是怎么死的?

” 而是强力干预催着Alex尽快把她埋了:“不要再说发生了什么,而是看看接下来需要做什么。

” 生活里一个残酷的现实,即一个人不经历疾病或生死离别是不可能会有完全的领悟和彻底的改变。

Alex也不例外。

Vera死了,Alex才渐渐醒过来,自己不能没有Vera。

他很愧疚:“我好抱歉,Vera,别让我更难过,我错了,我知道,帮助我Vera,帮助我。

” 后来又自责地说:“我杀了她,我杀了我太太!

” 看着冰冷的Vera他还想陪着她。

Vera入土后,Alex带上枪开着Mark的车回城里去找Robert,在车里意外发现了Vera的验孕报告和写的信,加之Robert知道的内情,他应该是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以及Vera的痛苦了。

Vera的用心良苦与决绝是否能让迷失的Alex找到自我,领悟爱与真理,成为家庭、关系强有力的“守卫者”呢?

导演对角色人名的选取也是心思尽显。

Vera来源于俄语和斯洛伐克语,它的意思是“信心”、“真理”。

而Alex来源于希腊语,它是“防御者”、“守卫者”的意思。

电影结尾,表情宁静的Alex与开头急匆匆一门心思赶路的哥哥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你敞开心扉,当你完全没有任何阻碍,当头脑不再创造,真理便会自然而然地向你走来。

当头脑安静时,真理才会出现,这种安静不是强制、重复或是集中意念的结果。

”Vera死亡真相的模糊处理,是导演给的绝妙一笔,既符合逻辑又意味深长。

Alex肯定没有留意到Vera状态的异常;Vera自己应该也没有找相关机构诊断过;突然的死亡又没做尸检。

她的死与《圣经》里的圣母玛利亚的死亡很契合。

最早的文字记载,只说圣母玛利亚“睡去”了,并未明确她是如何、为何死亡的。

安德烈•萨金塞夫电影里的宗教情结一如既往地明显。

在Vera堕胎之前,山坡上的羊群三番两次出现,是否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牺牲”呢?

在她手术的那晚,又借Victor女儿之口在孩子们临睡前念起了《圣经》里爱的定义: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对于电影里的宗教情结,他肯定认同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观点:文化无法脱离宗教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宗教在文化中升华,文化在宗教中发展,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当人们有了精神方面的需求,便会开始创造艺术作品,艺术家便开始诞生。

反之,艺术就会从社会中消失,人们便开始变得痛苦,找不到精神上的寄托,人们失去了目标,不明白活着是为了什么。

当我们谈论宗教时,我认为那不单单是个人问题,它关乎我们的文化,乃至整个文明的命运。

 3 ) 《将爱放逐》:献给塔可夫斯基的情书

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主演:Aleksandr Baluyev,玛利亚·邦妮薇,康斯坦丁·拉朗尼柯 等究竟是艾力克斯放逐了对薇拉的爱,还是俄罗斯放逐了对苏联的回忆?

或而,萨金塞夫还犹然执拗于若干年前《回归》的隐喻性主题,一切宛如都被染上了冷色调的宏观的色质。

细想来,萨金塞夫是最善于把这种细小的情感与宏大的主题融汇贯通的了;由而,我们同样能隐约地从《将爱放逐》中得见前苏联的影子,一如老塔所一心执着的那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陆支羽在诸多俄罗斯导演中,萨金塞夫的气质是最契合于老塔(塔可夫斯基)的。

同样地,那亦是独属于俄罗斯的厚重而辽远的气质。

有人说,萨金塞夫身上沾染了太多老塔的灵魂;而在我以为,这唯是一场永恒而绵延的关于一个民族的清梦。

影片伊始时出现于镜头中的那棵孤树,不得不令我想起老塔的《牺牲》,抑或安哲的《雾中风景》。

一如是初的“孤树”意象,出现于不同的影像中,却同样捍卫着长镜头的尊严。

而后,是一辆车缓缓驶入画面,标志性的长镜头如空气般一格格静默地流淌过去,一如潜伏于城乡边缘的苍凉之地,一如爱情荒芜的寄居,一如“将爱放逐”的命数。

那被长镜头洗刷过的偌大的荒原,那孤立于草场上的洁白的十字架墓碑,那爱抓珠帘的黑猫,以及微贴于窗棂上的孤独的手掌,如此寂寞地熨帖着灵魂深处躁动的欲望。

而悲伤的薇拉,则一次次在镜子前窥探着自己老去的容颜,一如老塔《镜子》中骤然白发的母亲。

于是,我看见流云漫溯过大片大片的牧场,风无处不在地涌动。

影片中遁处于荒原的那栋木质老房子,一如老塔所钟爱的意象,这同样成为了萨金塞夫叙述孤独、祭奠爱情的不二明证。

或而,这栋木屋本该是后工业时代的最后一方精神沃土,然而,却终究一寸寸遁入孤烟般寥落的虚无之中。

曾经一度把自己引渡向“返璞归真”的自然,妄图出离于工业之外,至终却还是得悻悻然回途,回到城市,回到浓黑的钢铁森林,回到曾经记恨过无数次的一如常态的生活轨迹。

及至那令人暗自慨叹的标志性段落,萨金塞夫的镜头兀自变得尤为塔可夫斯基。

镜头被近距离地贴着地面慢慢摇移过来,杂草,虚土,朽木,积水,一一呈现在画面中,像极了老塔的《牺牲》抑或《潜行者》中的镜头调度。

而后,直至故事中下起了滂沱大雨。

这一切,恍若一帖悲伤的符咒,萨金塞夫似乎是在借此祭奠着老塔日益远离国土的亡灵。

而影像中的艾力克斯亦骤然觉悟到薇拉在一步步离自己远去,他的精神遁入虚幻的回忆里,兀自觉得薇拉还活着,却触摸不到那曾经丰腴过的实体。

逡巡于苍茫天空中的黑压压的寒鸟,不祥地昭示着薇拉的死去。

恍若一匹浓黑的幕布,彻底遮蔽了艾力克斯沉默已久的心。

那荒废多年的情感,如此这般令人难堪地涌将上来,抵住内心早已蒹葭满布的荒凉与伤逝;唯独艾力克斯内心的隐痛无法宁静地步入疗伤的港口。

究竟是艾力克斯放逐了对薇拉的爱,还是俄罗斯放逐了对苏联的回忆?

或而,萨金塞夫还犹然执拗于若干年前《回归》的隐喻性主题,一切宛如都被染上了冷色调的宏观的色质。

细想来,萨金塞夫是最善于把这种细小的情感与宏大的主题融汇贯通的了;由而,我们同样能隐约地从《将爱放逐》中得见前苏联的影子,一如老塔所一心执着的那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又或者,《将爱放逐》就是萨金塞夫写给塔可夫斯基的一封情书,而这封情书的背景就是关于苏联对老塔永远的放逐。

个中细节终究不得而知,亦无法明晰地参透萨金塞夫的内心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隐痛。

当一个国度拥有如此高级别的大师时,或而谁都会心心念念地惶惑不安,妄图借膜拜之名去祭奠自己曾经的挚爱与迷狂。

就如艾力克斯一心以为是自己杀死了薇拉,他的心亦随之一寸寸沉入谷底,就像竖行于深渊的长镜头,煎熬般缓慢地坠落。

影片中的配乐充满着一种诡异而幽冷的气息,像一道道洞穿时空的遥远的啸叫。

臆想中,当纪儿长得比伊娃还高时,母亲薇拉内心的苍凉才终于开始有了暖融融的色泽。

亦是在此时,萨金塞夫才终于昭雪般揭开了事件的真相。

于是,故事回到原初。

那是薇拉与“情人”罗伯特之间的一场谈话。

实而,罗伯特不过是薇拉心中诉苦的“知己”罢了,却宿命般成了丈夫艾力克斯心中的痂。

薇拉:“我怀孕了。

”罗伯特:“你怀孕了?

对不起…但这不是艾力克斯的孩子吗?

”薇拉:“是…又不是。

”罗伯特:“你这是甚么意思?

”薇拉:“是他的孩子,当然是的,还会是谁的?

但某方面来说,又不是他的……我们的孩子却不是我们的,其实是不仅仅只是我们的,好比我们不仅只是我们父母的孩子而已。

”在我以为,这段谈话所揭示的真相确而绝妙得令人称道。

薇拉先前的“出轨”言说,亦至终被染上了更为忧伤的色泽。

一个无端的“谎言”扼杀掉一切人世的喧哗与躁动,包括曾经的海誓山盟,包括“夫妻一场”的夙愿,也包括无辜的孩子。

言语间,亦兀自令我想见安东尼奥尼的疏离,安东曾在他的剧本中写道:“有一天我们有了孩子,他们和我们是否就像我们之间形同陌生人一般呢?

”那楼群间虚妄的风,唯能以空寂的啸叫回答不安静的沉默。

《将爱放逐》,一如是初地在长镜头中结束。

这最后的诗意抒情同样有关于出现在片首的那棵孤树,一如一场生命的溯源与命数的轮转。

唯一不同的是,片首的那片土地是刚被翻垦过的新土,而结尾处这一方平原则兀自平添了一份收获的气息。

于是,我看到一群打草的俄罗斯农人出现在画面里,他们放开嗓子快乐地高歌着,就像在唱给一个久已远去的时代。

 4 ) 道理我都懂,结局用力过度了

画面美,情绪渲染得宜,故事讲述有悬念。

妻子得不到丈夫的关注和尊重,这个简单专横的黑社会丈夫,把妻子当作生儿育女的工具人,妻子在十几年如一日的婚姻生活中感觉孤寂落寞,与丈夫之间日益疏离,双方鸡同鸭讲,最终,妻子不愿好好说话,丈夫也不愿好好听话。

这种夫妻关系很难受,也很常见。

但是,说到“生不如死”就夸张了。

现代社会,离开无爱的丈夫,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并非难以想象的事情,毕竟不是安娜卡列尼娜的时代了。

选择扔下一对年幼子女,杀死腹中属于丈夫的胎儿并自杀,以如此极端决绝的行为来控诉、惩罚、报复丈夫的冷漠与专制,我是不能理解的。

也是完全不必要的。

除非丈夫是个不肯离婚的黑社会,无论跑到天涯海角也无法逃脱他的魔爪。

影片也没有表达出来这一点啊!

 5 ) 将爱放逐到哪里?

妻子告诉丈夫,自己怀孕了,孩子是别人的。

丈夫应该怎么办?

A,离婚B,堕掉孩子忘记过去两人继续生活C,生下孩子继续生活D,……算是常规的选择,丈夫选择了第二种方式,可是秘密堕胎过程中妻子死了……就是这部安德烈•萨金采夫(Andrei Zvyagintsev)的《将爱放逐》,这部157分钟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艾力克斯,妻子薇拉,女儿伊娃,儿子吉尔,他们的生活是安静而祥和的,可是当如开头的问题出来时,该如何呢?

离开家乡12年后,丈夫带着全家坐火车回乡下生活,开启尘封已久的房子,收拾打扫,带着孩子们一起在草地上嬉戏游玩,其乐融融,可是这个时候,妻子告知上述状况。

也许是一头雾水,门口两人相顾无言,丈夫发泄式的狂奔穿过小树林,在路上遇到了在城里当邮差的乔治家孩子,他认识他就捎带了一程。

到了镇上,给哥哥马克打电话,想和马克说说这事。

固定的长镜头中可以看到的是艾力克斯开车的背影,可感受到的是他的徘徊和犹豫,到了半路还是回来了。

当然,电影在一开始的时候,交代了艾力克斯帮助手臂中弹的哥哥马克取子弹,似乎告诉我们马克的江湖生活。

艾力克斯回到家中,面对妻子薇拉只是沉默,也许作为男人,一种被侮辱的感觉,让他无法应对这样突然的袭击。

他们各自能做的是,艾力克斯不断打电话给朋友,薇拉只是睡觉。

看完片子,我们都知道这是个“阴谋”,一个薇拉为了求证丈夫对自己爱的“阴谋”,也许薇拉的这个“阴谋”实施得太不成功,以至于搭上了自己小命,可是从他们夫妻的交往,也许能感受到薇拉的些许苦恼,夫妻之间的对话总是被艾力克斯强行打断,甚至会直接一个耳光,扔下一句:你做之前怎么不先想想?

一个被羞辱的男人正常举动,却在一步步的将一个妻子推向死亡。

12年前,艾力克斯和哥哥离开乡下去城里,我们不知道他们在城里具体做什么,总之一直没有回来,他的父亲甚至都不知道孩子长什么样,也许我们从他的哥哥马克可以看出点门道,马克在生活和家庭上,似乎也是不成功的,破碎的家庭合影,手枪,中弹的胳膊,而且,他的生活集中在酒吧、赌场、旅馆和妓女之间。

同镇的老人用拖拉机把艾力克斯和孩子们接去玩,和乔治家聚餐,这是他们和离开12年后和朋友的一些聚会活动,除了长镜头,还是长镜头,聚会的氛围由于这件事,总是别别扭扭的,远处的孩子们在开心的玩捉迷藏的游戏,不知道父母的战争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升级。

女人们聊的话题,是家庭丈夫孩子,男人们聊的话题,是“你说什么我根本不懂和不知道”。

艾力克斯带着儿子吉尔在火车站见了哥哥马克,在路上,吉尔不经意说的话让艾力克斯认为妻子肚子里孩子是罗伯特的。

车站里面,马克的意见是,你有权做你想做的,枪就在楼上。

艾力克斯说,你有没有可能耍了你自己?

事实我们也知道,马克就是这样耍了自己,耍了自己的家庭。

宾客散去,夫妻之间第一次的交谈是失败的,艾力克斯体现自私的一面,薇拉这会儿觉得孩子大概是维系夫妻感情唯一的东西,和以前一样,从丈夫身上,他没有看到那些温存的爱。

艾力克斯的强势和粗鲁让薇拉更加的绝望,窗外雾气很浓,同床异梦,薇拉仔细端详丈夫,也许在想这样的“阴谋”是不是有点太过了?

也许第二天能够化解,可是早起的莫名电话又让艾力克斯认为是是罗伯特的,更增添了他的烦恼。

楼上,他看到那张破碎的哥哥马克家庭照,还有那把枪,正是这把枪毁了哥哥马克的家庭,而现在他又一次拿起了这把枪。

艾力克斯带着孩子们去是看爷爷的坟墓,散心的表面,我们能看出艾力克斯的烦恼和说话的漫不经心。

幸好,维克特叔叔家邀请孩子们去玩,可以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安静地来处理这个问题。

树林里面的对话是这样的。

艾力克斯:你还是孩子的母亲,我还是孩子们的父亲,我不想谈你的奸情,我要忘掉这一切,把孩子处理掉,我们必须这么做,让我们一切重来。

薇拉:你要怎么做,我不后悔。

这当中,我们甚至被导演欺骗了,薇拉这个时候给罗伯特打了个电话。

罗伯特给了些许的安慰,对话是那么的含糊,以至于我们都以为就是罗伯特惹的祸。

最震撼人的场面出现了,镜头转向维克托叔叔家,孩子们在那边玩拼图,读圣经然后睡觉。

再回到艾力克斯这边,马克帮忙找的大夫在给薇拉做堕胎手术。

很快手术结束了,大夫说很成功,可是薇拉死了,走得那么安静让所有人都诧异。

艾力克斯很痛苦,不经意间,他成了刽子手,他快速处理完这里的一切,离开了这里,尘封的房子被重新封上。

可是,很快发现不是大夫的错,大夫在薇拉的身边发现了信件,薇拉是自杀的。

薇拉在做手术之前,就已经服下了大量的安眠药。

是什么促使薇拉选择死亡?

这份虚空又让她绝望的感情?

城里,雨一直下,艾力克斯找到罗伯特探问详情。

故事回到开始,薇拉给罗伯特打电话的时候。

薇拉苦闷于和丈夫干涸的感情,在一次自杀当中被罗伯特就起,虽然有两个孩子,即将诞生第三个孩子,因为刚刚收到邮递员的孕检报告说她怀孕了,可这又怎样呢,薇拉在孕检报告后面表达了自己想死的想法。

女性对觉醒的时候,就是对自己的通透认识,她怀孕了,可是丈夫带给他的感觉是,孩子总是丈夫的,她的存在在哪里?

什么时候孩子可以是她自己的?

也许自杀同孩子一起死去,可以让自己真正拥有孩子。

罗伯特去安慰薇拉被他们儿子吉尔看到了,也就是后来让艾力克斯误解罗伯特的原因。

镜头从电话声响起,回到过去,故事讲完再回到现实,一个的长镜头交代了。

了解整个缘由的艾力克斯如何想,坐在路边面对夕阳,12年自己都没有觉得变化的山山水水,这次完全应该不同了。

艾力克斯开着车离开这个地方,还是如开头,空旷的草原上,只有一株树挺立着,道路远远的伸向天边,路的两边是荒芜的土地,艾力克斯开车远远过来,车持续向前开,穿过烟囱高耸的工业化氛围浓厚的城市,一直向前,只不过这是归路。

导演刻意安排的首尾呼应,似乎告诉我们一个回环,生活就是一段轮回,人生就是一段轮回,只不过一段痛彻心扉的历程之后,季节轮换,生命轮换,人们都有了收获,原来荒芜的土地上,农民们开始收割,还哼起了古老的俄罗斯民歌,这个时候艾力克斯行将远远的离开这个地方,永远的离开,对于艾力克斯而言,那份刻骨铭心的痛,将伴随一生。

最后说一下导演Andrei Zvyagintsev(有多少人看过这部电影,就有多少种导演名翻译),导演的处女作《回归》获得了威尼斯金狮奖,讲述的是12年后突然归来的父亲,回家后,说要带两儿子到荒岛旅行。

荒岛上,父亲与小儿子伊凡矛盾加剧,最后导致父亲的意外坠死,变成一个无可挽回的结局……这是第2部作品,剧中的男主角获得了戛纳影帝。

雨水,雾气,草原,羊群,木屋,汽车,……也就是这些简单的东西承载着故事的推到,平静移动的长镜头(较之于《回归》,《将爱放逐》中最打动我的就是这些长镜头),影响风格简直是塔可夫斯基的翻版,比如首尾呼应的长镜头,中间小沟由于下雨而变积水的长镜头,所有的外景停下来都是一幅列宾的油画,无论是《回归》,还是这部《将爱放逐》都是如此,电影中的色调、音乐、建筑、景色,还有那张总是侧着,满脸胡渣的俄罗斯人独特的脸,蕴藏的深沉和忧郁,只等着一场大雨,直接抵达观众的灵魂深处。

这部《将爱放逐》,从开始的悬疑剧到家庭伦理,最后上升到俄罗斯民族性的思考,这里有宗教的,有哲学的,严肃的启发着你的思考。

延续着塔尔科夫斯基,许多人会自然不自然的想起《乡愁》和《伊万的童年》,探寻民族精神的深处,探寻人类共通的灵魂。

12年,突然到来的父亲会让一个孩子手足无措,12年,一次回乡之旅竟然变得这么沉重,让一个严肃的父亲和一个寻爱的妻子这样死去,是一种惩罚,还是另一种救赎?

也许离开太久,你根本就回不去,无论从现实当中,还是精神当中。

 6 ) 将爱放逐

影片其实在控诉男权的专制和暴力,而配角则衬出软弱无能的另一种男权极端!

故事的悲剧最终是因为男人的自负和缺乏沟通,源头是自私和自以为是的思维。

导演刻意选用仪式感很强的视听,强化出这一慢性杀人的过程中,男人的种种表现,如同肃静的审视;尤其冷色调的布景和摄影做得十分精妙,油画般精致却又十分压抑!

但摄影和剪辑强调形式感,反而拖沓了节奏。

整体来看,影片的形式感和概念,要好过故事情节!

 7 ) 推荐《为爱放逐》

这是萨金塞夫导演的第二部电影,而他的处女作,就是五年前捧起威尼斯金狮奖的《回归》。

单此一点是不是已经足以构成了很强大的推荐理由?

而实际上《将爱放逐》这部片子在某些层面上甚至已经超越了《回归》,毫不夸张地说,这部片子和塔可夫斯基、米哈尔科夫等大师的作品已经等量齐观,共同构筑成对俄罗斯这片厚重浑凝的土地最沉挚的礼赞。

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真正伟大的电影,从来都是对人,和人周遭的环境和状态的一种描述和升华。

我不用这么严肃的词语已经很久,但非此无法形容我两个月前观影本片的感受。

从悬疑到家庭伦理,最后上升到宗教哲学层面的思考。

很难说自己完全参透了人物行为的动机,但这就是俄罗斯人,永远是那么的深沉、忧郁、难以捉摸。

片末的一场暴雨犹如神来之笔,洗涤着剧中人的罪洐,荡涤着观者的灵魂空间。

萨金塞夫的拍摄很沉得住气,因此观众也必须能沉得住气,才能在广袤的广角镜和长镜头中间不至于迷失电影的本质。

两个月前在香港大会堂的观影经历一直难忘,前几天看到bt上有种子,文艺片爱好者万勿错过。

 8 ) 将爱放逐

《将爱放逐》是由安德烈·萨金塞夫导演,康斯坦丁·拉朗尼柯、亚历山大·巴鲁耶夫、玛利亚·邦妮微等主演的电影。

该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带着妻儿返乡定居的男主角,在展开新生活之际,却从妻子口中得知即将诞生的孩子不是他的骨肉。

从树梢开展到水塘的超长镜头,俯瞰生命无常,呼唤着塔科夫斯基式的俄国灵魂;一个意外,就足以倾塌人伦的地基。

康斯坦丁拉朗尼柯,荣膺本届坎城影帝。

阿莱克斯(康斯坦汀·拉夫洛南克饰)和妻子维拉(玛丽娅·波耐维饰)带着一对儿女,来到阿莱克斯父亲留下的位于乡间的祖屋,准备在这里过一段假期。

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沸言,乡间的这座独居坐落在群山和草地之间。

就在孩子们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时,维拉却在屋内向丈夫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她怀孕了,但孩子却不是阿莱克斯的。

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阿莱克斯几乎崩溃,他向自己信任的兄弟马克倾诉内心的痛苦。

经过艰难的思想斗争,阿莱克斯决定采取行动,他告诉维拉希望她打掉肚里的孩子。

马克为找来了堕胎的医生,然而维拉却没有逃脱死亡的邀请。

失去爱妻的阿莱克斯几乎疯掉,他决定回到市内,找到妻子的情人报仇。

当隐藏的秘密大白后,观众面对的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

孤独的爱情和交流的障碍是导演想要挖掘的主题,因为它们,才有了误解和悲剧的发生。

从树梢开展到水塘的超长镜头,俯瞰生命无常,呼唤着塔科夫斯基式的俄国灵魂;一个意外,就足以倾塌人伦的地基。

影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画面。

大自然的一笔一画,在镜头下,都美得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正是在这一片绿油油、充满生机的画面前,一场悲剧发生了,天空和草地突然变得枯黄。

在人与自然的对抗中,导演用充满暗喻的手法讲述了人类的孤单。

真的生命更直接更丰富更真切的在女性体内,她们早应该变成比男人更纯净更人性的人们;男人没有身体的果实,只生活于生活的表面之下,傲慢而急躁,看轻他们要去爱的事物。

”祖亚金采夫真的最好的俄罗斯新生代导演之一。

 9 ) 俄罗斯电影的重新辉煌

早期的俄罗斯电影是我们童年回忆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可是后来就很少见到苏联电影的踪迹。

这部电影记载着俄罗斯电影在世界影坛上的重新辉煌。

很牛的叙事手法,很美的俄罗斯风光和画面,很喜欢女主角的表演,虽然获得大奖的是男主角。

 10 ) 随便说说

有些电影,看的时候就象第一眼看到九寨沟,或者第一次看到西藏的雪山,只能张开嘴巴:wow那年看他的《回归》就是这种感觉,当看这个片的第一个镜头开始我就知道这感觉又回来了。

这片子有种特别的风格和味道,摄影和调度营造了这种风格,首先构图选景非常讲究,基本每个分镜都可以拿画眶来裱;镜头很简练,绝不没事乱晃,往往是物或人出入于镜头而不是镜头随着物和人乱跑,这样的效果营造出更多的画外的空间,更多的张力,而更多时候靠声音巧妙地叙事(比如最后医生把门关了,镜头静止在门上,而汽车发动机响了,示意人去楼空),甚至是剪辑(最后电话铃声错位);色调和服饰高度的与主题统一(多冷色调,营造出夫妻难以沟通以及妻子的寂寞孤独)。

很多人觉得他的电影很“老塔”,不过我觉得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老塔要个人化的多,而安德列其实挺考虑大众的(dvd后面的interview里他自己也强调观众是第一位),首先他有个很完整的故事剧情,并且不断靠悬疑抓观众眼球。

从开头说,那个负伤的男人是怎么回事?

妻子是和哪个男人有染?

妻子死后医生和他哥说有什么重要的问题要沟通?

医生发现的那封信背后到底是什么?

电影没有马上告诉你答案要你慢慢看下去揭开。

所以,二个多小时在美伦美换的风格化影像以及叙事的张力下并不显得有多么长了。

花絮里安德列说其实拍这片有许多的压力,因为外界总说导演的第二部作品肯定是失败的。

不过不用担心,在我看来这片依然是个牛片。

《将爱放逐》短评

这点破事叽叽歪歪两个半小时

7分钟前
  • 木本记年
  • 较差

【10+】I need to do something.If he's going on like this everything will die.I don't want to give birth to death.We could live without dying,There's such a possibility.It surely does exist,And it's only possible together, One for another, otherwise... It's impossible by oneself.There's no point.It's a vicious circle.

8分钟前
  • 沐淼
  • 力荐

重复的生活使人厌倦,最亲近的家人使人倦怠。日复一日,平淡如水,褪去激情,爱情已死。交流阻碍,漠然丛生,心与心已经相距甚远,用离开来解决问题,是一场报复。镜头、配乐合我口味。

1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为何总是如此冰凉

13分钟前
  • minami*
  • 推荐

偏爱揭晓谜底的部分还有结尾,摄影长镜虽说不及前作,但仍然很美。

16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故作深沉的长镜头,充满了无聊情节的空镜头,你就是想表现婚姻危机,以这种方式表现也太自我了吧?宗教意味?你以为观众都跟你一样信仰同一个宗教?导演注定成不了大气候。此片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是无聊沉闷的片子,是烂片。

17分钟前
  • feet
  • 很差

整个电影就是女主太作,逼大点儿事,扯了这么长时间,还是和朋友聊微信更有意思点。

18分钟前
  • xleecinemania
  • 较差

婚姻就这样 都出轨 哎

21分钟前
  • 刘叔叔
  • 还行

剧情比《回归》差太多,文艺闷片最难嚼,勉强3星

24分钟前
  • 兮称
  • 还行

俄式家庭悲剧片

25分钟前
  • Vladimir
  • 推荐

呃,怎么说呢,喜欢这种影像风格,毕竟继承了塔可夫斯基的某种特质。比如开篇的树,很难不让人想起《牺牲》的开头,读《哥林多前书》想起《安德烈卢布廖夫》,景色表现也有他的风格。达芬奇《圣母领报》的拼图都有深意。但是,我对导演故弄玄虚遮遮掩掩的叙事风格挺反感的,特别是女主角说的那些话

27分钟前
  • 玊未
  • 推荐

太塔了!

30分钟前
  • 黎明杂志
  • 力荐

6.5,#FIFF13#我觉得是个好故事,同时我也不排斥节奏慢的电影,但在这冗长的篇幅内讲述的信息量实在太少了,想营造悬疑感一切又讲得那么明白。惊喜的是很多画面远近层次分割的美感想到了卢布廖夫。

35分钟前
  • 盆满钵满赵➕
  • 还行

长镜头。干涸的水重新出现,表达了生长和变化,这个长镜头让人想起老塔。本片的剪辑值得注意,善于使用相似场景和声音等,将不同时间发生的情节剪在一起,然而在这里效果并不好,有突兀跳跃之感,外加有插叙倒叙等,加大了跳跃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节奏。前后铺垫不足,女主怎么看怎么像小清新犯作……

40分钟前
  • Basatio
  • 还行

这部比起后裔来更能引发一些实际的思考

41分钟前
  • Myonlystar
  • 推荐

纵有移山之力 无爱依旧无用 我也不想再为死物续命了 这部和回归比毫不逊色 有些地方看似轮回但也有着细微的支脉丛生

43分钟前
  • wangzhy
  • 推荐

近期最喜欢的电影。从托开始,俄罗斯人用庞大叙事/镜头语言来刻画个人的平庸性,都是非常深刻的。

46分钟前
  • 一一鱼
  • 力荐

爱如此沉重

50分钟前
  • 胡子
  • 力荐

画面中透出不少老塔的影子,但真的没必要

54分钟前
  • 莫扎特仑苏
  • 还行

主席的片四部都看完了,深觉按时间顺序前三部是导演小心翼翼的试水、积累经验、致敬先辈,待到利维坦才厚积薄发自成一家。本片摄影帧帧都是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画作,移动的羊群,辛勤劳作的农妇,几乎压到山脊的云彩,甚至连墙面剥落的泥墙陋室都自带格调。#18SIFF

57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